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孤竹君-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应该知道大帝为何不愿意见你。”朱家的声音从身后响起“擅自屠戮战俘,脱离军队孤军深入,不顾大局,翟仇,你确实有罪。”

    禺春抬头红着眼怒视朱家。

    “屠司士之事,不是你擅作主张的理由。”朱家沉声道。

    “我知道,所以希望大帝能够降罪。”翟仇语气带着一丝坦然。

    “那你沚戛军的兄弟们何其无辜?”朱家眯着眼冷声道。

    “朱先生,有兄弟吗?”翟仇转头看着朱家,奔波一夜的双眸疲乏无神,却让朱家有些心慌。

    朱家皱眉凝神,轻笑着摇摇头“若非你是翟仇,这聚众之举,就有逼宫之疑。”

    翟仇微微一怔。

    “仇珠儿,去少点水,给他们洗一洗,免得等下大帝见到你们这幅样子闹心。”朱家苦笑着摇头,对着看热闹的仇珠儿说道。

    “这些都是罪臣。”仇珠儿蹙眉说道。

    “在孤竹,罪臣,也是大帝的臣子,就要干干净净的。”朱家轻笑一声,踢了踢禺春“去找大帝求情。”

    “大帝说今天不许任何人打扰他。”禺春有些郁闷的说道。

    “说你蠢你还真是蠢,快去。”朱家瞪了禺春一眼。

    禺春看了看头顶的烈阳,又看了看满脸倦色脸色惨白的翟仇,咬着牙向后院走去。

    “多谢朱先生。”翟仇哑着嗓子说道。

    “不必谢我,屠檀临走时,我们有交易,他让我多关照你们兄弟,顺便督促你们成亲。”朱家把自己随身携带的药酒递给翟仇。

    翟仇犹豫了一下,接过酒壶“师父他真的要走?”

    “那都是大人们的事情了,你已经做得够多了。”朱家笑了笑。

    王诩放下从燕王喜那里拿回来的残局,看着禺春在门口打转如同拉磨的蠢驴,轻轻叹了口气“你要是没事儿,就去睡觉。”

    禺春身子一僵,讪笑着站到门口“沚戛军回来了。”

    “哦,回来了?让他们先回去好好休息吧。”王诩眼皮都没有挑一下,淡淡的说道。

    看到王诩这种冷淡的反应,禺春心跳一沉。

    “翟仇说有愧于大帝所托。”禺春神色有些纠结的说道。

    “驱兵逐百里,歼敌六万余,何愧之有?”王诩挑眉轻笑道。

    “请大帝看在他初次统兵,饶他一次吧。”禺春庞大的身子跪在地上,发出一声巨响。

    “初次统兵就歼敌数万,驱敌百里,不世将才啊。”王诩冷嗤一声。

    “翟仇也是报仇心切,请大帝见他一片孝心的份儿上,饶了他吧。”禺春声音有些哽咽。

    王诩轻叹一声,站起身。

    禺春瞄见王诩起身,心中一喜,也要站起来,却听到王离冷声道。

    “跪着。”

    禺春身子一僵,耸拉着脑袋有些茫然。

    王诩走到大门的时候,看到仇珠儿指挥着亲卫正提着一桶桶温水往外跑,而外面广场上的已经血泊一片了。

    血腥味虽然已经几乎没有了,但是血色看着还是有些碍眼,让王诩不自觉的眉头紧锁。

    见到王诩出来,所有人都停下手中的动作,下跪行礼。

    翟仇见到王诩,更是把头直接叩在地上。

    “把盔甲都脱了吧,然后去洗漱休息。”王诩皱眉对着沚戛军说道。

    沚戛军几个连长纷纷看向翟仇,但是不敢违背王诩的命令,谢恩后带着早已疲乏的沚戛军去休息的地方。

    “你也跟我进来吧。”王诩盯着翟仇看了一会儿,冷声道,然后又交代仇珠儿把外面清洗干净。

    翟仇从地上站起来,低着头跟在王诩身后。

    到了后院,王诩指着院子里装水的大鬲“脱了铠甲,进去泡着,禺春去弄点柴火。”

    跪在一边的禺春眼皮一跳,大惊失色。

    难道大帝要把翟仇煮了不成?

    翟仇想都没想的就脱掉铠甲,因为血凝在身上时间太长了,里面的棉甲和皮肤都粘在了一起,要脱下来可能要扯掉一层皮了,犹豫了一下,没有用蛮力脫,直接跳进大鬲里。

    然后王诩就没在管他,进屋继续研究那个棋盘残局。

    禺春忐忑的抱着一根柴火回来后,小心翼翼的问道“大帝,柴火来了。”

    王诩瞥了眼他怀里就抱着的一根手臂粗的干柴,轻笑道“怎么?怕我煮了他?”

    禺春讪笑不语。

    “甲衣跟皮肤都沾上了,不烧热了水,你就给他扒一层皮吧。”王诩冷笑道。

    禺春闻言一愣,连忙再去抱柴火,点燃在大鬲底下加热。

    过了一会儿,王诩再次走出房间,看着给翟仇搓澡的禺春皱眉问道“说说你错在那儿了?”

    翟仇不敢看王诩,低着头说道“臣擅作主张,违抗军令,屠戮战俘,罪该万死。”

    “你还知道军令啊?”王诩挑眉冷嗤道“我给你下达的军令是什么?”

    “协助秦军围猎匈奴东胡。”翟仇回答道。

    “我有下过让你主动出击的命令吗?”王诩皱眉问道。

    “罪臣该死。”翟仇闷声道。

    “那些冤死的战死也该死?”王诩声音冷漠,无比严厉。

    翟仇和禺春同时打了个冷颤。

    “因为你的决断,孤竹军战死一千七百四十五人。”王诩声音愈发的冷冽“你告诉我,这些人也该死?”

    翟仇头都要埋进水中了。

    “违抗军令无所谓,但是要有能力承担后果。”王诩冷声道。

    “臣会自裁谢罪。”翟仇哽声道。

    “然后那些战死的兄弟就能活过来了?”王诩冷嗤,一脚踢翻越烧越旺的柴火,再烧下去,真的就要把翟仇给煮熟了。

    禺春吓得惊呼一声跪在地上“大帝开恩!”

    王诩恨铁不成钢的看着翟仇“回去以后,沚戛军的指挥权交给禺春,你去神殿反省,为战死的兄弟刻碑,立传。”

    “臣”翟仇诧异的抬起头。

    “闭嘴!”王诩有些恼怒的一拂袖,低喝道“你太让我失望了。”

    翟仇眼眶一红,看着王诩回到房间关上了门,想要从大鬲中跳出来,却被禺春一下子摁了回去。

    “别去让大帝烦心了,好好的忏悔吧。”禺春压低声音说道。

    翟仇死咬着下唇,看着那扇关上的门,然后下潜到水中。

    “大帝本来就担心你杀心太重,现在好了,以后估计连出战的机会都没有了,穷寇莫追的道理我都懂,你怎么一到战场就失了智呢,唉,不过这样也好,不统兵了,你也轻松点,军士们也轻松点。”禺春倚着发烫的大鬲,絮絮叨叨的跟翟仇念叨着“师父走了,兄长为父,以后就得我照顾你了。”

    Ps:书友们,我是洛锦寒,推荐一款免费App,支持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

第二百六十一章 仓中粮满溢,雄城万丈高。(求全订)

    第二百六十一章仓中粮满溢,雄城万丈高。求全订

    打仗自然是要死人的,但是也分该死和冤死之分。

    明明可以不用伤筋动骨就能解决的事情,非要弄的头破血流才罢休,这种行为就是愚蠢。

    王诩在出征前,千叮咛万嘱咐翟仇,这次的任务是协助秦军围剿,流血的事情让秦军上,孤竹军只负责打辅助,本来十拿九稳,不会战损的一次战役,因为翟仇的决策,战死了一千七百多名战士。

    王诩的心都在滴血。

    秦军死多少,王诩只会惋惜感叹,但是孤竹军死一个,都足以让他悲伤,这些人都是他绞尽脑汁,要么从奴隶,要么从野人养活成人的,眼见着就能好好生活了,却葬送在这场战争中。

    让王诩怎么能不惋惜。

    而且这次战损的人数,比之前两次战损都要多。

    这场大战,孤竹君参战者四万两千人,战死三千一百七十二人,伤者近万,翟仇这一下战就战死了一大半,让王诩无法不愤怒。

    不过在得知,屠檀那个傻子为了自己之前一句闲话,而十分有仪式感的擒拿丘翕侯后,王诩的愤怒又变得自责起来。

    而翟仇之所以会追逐敌军上百里,并不只是为了帮屠檀报仇,更是为了追回擒拿已经逃跑的丘翕侯,王诩更加无奈了。

    看着关押在囚车中灰头土脸,黑发碧眼,五官有着明显印欧人种特征瑟瑟发抖的丘翕侯,王诩心中恨不得将其千刀万剐。

    “翟仇确实有两把刷子,还真把他活捉回来了,这塞人长得怎么跟山魈似得?”王离在囚车外面打量着丘翕侯,笑道。

    “就因为这只山魈,战死我一千七百多名孤竹儿郎。”王诩黑着脸说道。

    “秦军战死一万余人,轻伤重伤者无数。”王离闻言也叹息道“都是命啊,不过战死也好,至少家属能够得到封赏。”

    “孤竹人跟你们秦人可不一样,你们秦人死了有价值,我们孤竹人活着更有价值。”王诩冷声道。

    “平等,怎么你看不起我们秦人?”王离翻了个白眼。

    “平等的概念只在孤竹国中有效。”王诩冷哼着起身“秦王卫尉他们是不是已经走了?”

    “嗯,刚走,带着秦军精锐护送燕王喜回咸阳,我阿翁明日也要启程了,齐国一日不降,就多一天难受,对了,还要顺路把代国灭了。”王离笑了笑“咱们什么时候走?”

    “那咱们也明天走。”王诩眯了眯眼。

    “为何不是今天?”王离疑惑道。

    “我想看看,慕容竭有什么办法解决食物的问题。”王诩皱眉道“昨天墨丙已经报告了后营的近三十万人断粮一天了。”

    “会不会出乱子?城内还有很多马尸。”王离也皱起眉。

    “祸患还是早日发现的好。”王诩摇摇头“对了,让你安排去齐国弄的藏书怎么样了?”

    “我用阿翁的名义派了亲卫过去,不过暂时还没消息,听说稷下学宫的那些老儒生们天天坐在城门口,给蒙恬大军上课,还声称若是秦军执意攻城,就先从他们这些人身上踏过去。”王离冷哼道“这群老狐狸,欺人太甚。”

    “明明是你们大秦过去围攻人家吧。”王诩哑然失笑。

    “齐王投降了,他们这群酸儒还非要煽动黎民情绪,现在齐地民众都以稷下学宫为首,这样一来齐地人对大秦肯定有抵触之心,不利于之后统治,他们玩这套就是为了给自己造势,日后若是我们想要去统治齐地,除非大费周章的将齐地人全部迁徙到关内,否则就只能依靠这些儒生之手,其心可诛。”王离恨声道。

    “你倒是看的透彻啊。”王诩有些惊讶的看着王离。

    “额,是我阿翁说道。”王离有些不好意思的抓了抓头。

    “儒家作为百家最后的势力,自然是有它的生存之道的。”王诩笑了笑。

    “主要是扶苏公子跟儒家走的太近了。”王离皱眉道“我担心这群儒生这样,会让秦王对他更为排斥,秦王现在已经不允许扶苏公子参政了。”

    王诩微微皱起眉“扶苏公子这么不受秦王待见嘛?”

    “额,也不是,小时候秦王对他还是很恩宠的,好像是大了一些之后,渐渐疏远了。”王离思索了一下说道。

    “什么时候,是燕丹刺秦之后?”王诩假装不在意的问道。

    “记不得了。”王离摇摇头“可能是他跟儒家走的近了之后,传闻秦王与儒家有宿怨,当年嫪毐之乱时,儒士茅焦让秦王吃过亏。”

    王诩眯了眯眼笑道“晚上吃什么?”

    咸阳以南数百里,有一座商山,相传为当年殷商始祖子契授封之地,后来商鞅也被封在此处,也是秦楚之战时,两国最为看重的战略地区,后世著名的商於古道就在此处。

    后来秦国在此武关,为秦之南关,与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北萧关并称“关中四塞”。

    从燕国护送燕王喜的大军,经过七天的日夜兼程,终于在武关可以休息一天了。

    而已经昏迷了快十天的屠檀,也终于在连续不断的高烧中苏醒过来。

    “我没死?”屠檀缓缓睁开眼,看着昏暗熟悉的秦式房顶,虚弱开口问道。

    “没死。”荆轲放下手中竹简,递给他一壶蜜水“如果你再睡两年,能直接睡到咸阳,怎么样,睡得开心吗?”

    屠檀将蜜水一饮而尽,精神恢复了一些“丘翕侯抓到了嘛?”

    荆轲意味深长的看着屠檀,点点头“抓到了。”

    “那就好。”屠檀长舒一口气。

    “为了抓他,你的那个徒弟带着孤竹大军,屠了六万塞人,追出百里搜寻一天一夜,最后在草原上把他抓到了。”荆轲笑着说道。

    屠檀脸色更加苍白了,语气则被又欣慰“这傻孩子。”

    “现在想一想,自己做的事情,是不是很蠢?”荆轲笑着问道。

    屠檀垂眸,沉默了片刻“大帝还是没有原谅我。”

    “他让我带句话给你。”荆轲说道。

    屠檀诧异的瞪大眼睛,神色惊讶。

    “他让你且活着。”荆轲咧嘴笑道,拍了拍他的肩膀“忘了孤竹吧,现在你是大秦国尉屠睢了。”

    屠檀眼神中闪烁着精光,轻叹一声摸着自己肋下的绷带“我们现在到哪儿了?”

    “武关,前面就是商山。”荆轲笑道。

    “为什么走这条路?”屠檀一怔。

    “因为有人要见你。”荆轲微微一笑。

    “他在商山?不想活了?”屠檀瞳孔一缩,压低嗓音沉声道。

    “怎么,你就这么看不得我活着?”屋内再次传出一声轻笑,声音苍老。

    屠檀惊愕的转过头去,发现房间里竟然还有一个人,他竟然一直没有发现。

    那老者一身,腰间却挂着一个别致奢华的青铜葫芦,白发白须双颊微凹,配合硬挺的五官看上去有一种鹰隼的感觉,尤其是那双眼睛,锐利的让人不敢与其对视。

    “弟子屠睢拜见师尊。”屠檀嘴角抽搐了一下,起身行礼。

    老者笑着走近“不敢当不敢当,尉缭一介草民,担不起国尉大人如此大礼。”

    “师尊多年未见,依旧如此轻佻。”屠檀直起身笑道。

    “多年未见,你倒是变得正经多了。”尉缭打量着屠檀“孤身百万大军中取上将头颅,如此大能可不是我教的啊。”

    屠檀嘴角抽搐了一下“师尊依旧浮夸,弟子只是去报恩而已。”

    “多大的恩义,能让你以性命相报?怎么比我这养育之恩还重?”尉缭冷哼一声。

    屠檀沉默不语。

    “尉先生需要在下退避嘛?”荆轲笑着问道。

    “你要是有这种直觉,就应该自己走。”尉缭看着荆轲笑道。

    “那先生就是不需要了。”荆轲轻笑着坐到屠檀身边。

    “孤竹真的复国了?”尉缭瞥了眼荆轲,看着屠檀正色道。

    屠檀也瞥了眼荆轲,点点头“弟子亲眼见证孤竹复国。”

    “亲眼见证?”尉缭眯起眼“为何两年前书信中全无相关?”

    “因为,孤竹复国,只用一载时光。”屠檀声音有些干涩的说道。

    尉缭白眉紧皱“数万精兵,一载时光?”

    “若非亲眼所见,弟子也不会相信,不只是数万精兵,还是数十万臣民,人人穿皮袍,人人腹中饱,仓中粮满溢,雄城万丈高。”屠檀眯着眼轻声道。

    “荒谬!”尉缭冷喝一声。

    “师尊可见过此物?”屠檀拿出一角塑料袋。

    尉缭接过后,瞳孔一缩“此为何物?”

    “不知。”屠檀摇摇头“还有之前进献给秦王的琉璃仙**,师尊应该也见过吧。”

    “都是出自那位殷商大帝之手?他真的自称殷商大帝?”尉缭紧锁着眉头,沉声道。

    “墨奎说他从天而降。”屠檀摇摇头“但是他一载时光重塑孤竹,那真是神仙手段。”

    “奇哉怪哉,殷商大帝不应该在此时出世啊,更不会在辽东之地。”尉缭摇头喃喃道。

    “师尊寻找殷商大帝多年,如今找到了为何不信?”屠檀皱眉疑惑道“还有,您应该把其他的事情告诉我了吧。”

    Ps:书友们,我是洛锦寒,推荐一款免费App,支持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

第二百六十二章 尽出商山,归于鬼谷(求全订)

    第二百六十二章尽出商山,归于鬼谷求全订

    神秘,这个词在任何文化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神秘文化可以说是神鬼文化的一种拟人化,可能人类觉得神鬼太过遥远,希望能够在人间找一个具有神性的人类代表,于是神秘文化就出现了。

    神秘文化以有迹可循,无实可证为特点,在正史或者野史中有蛛丝马迹,然后被后人添油加醋或者拼凑而成,久而久之就神化了。

    在华夏的神秘文化中,有史可查算起来,应该是从阴阳家开始正式普及流传,最后被道教统一归纳,著书立传。

    道家将神秘文化的代表人物,定义为隐士。

    可以对应西方宗教传教士,这些人利用个人学识以及背后势力身份,年轻时入世为某方政治势力效劳,想要借助政治势力的力量来传播自己的理念,而且还都能够做出一定功绩,给当时的政局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之后又发现可能不适合入世传播自己的理念,然后又辞官归隐,潜心研究学问著书立传。

    华夏隐士最著名的莫过于南北朝的竹林七贤了,是隐士的代表。

    不过论起隐士的鼻祖,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的许由,尧帝当时听说许由的贤名,想要将帝位传给他,许由却绝对这是对他的一种侮辱,坚辞不就,洗耳颖水,隐居山林。

    到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子,庄周,身份未知的鬼谷子,以及秦末汉初的商山四皓等,都是上古时期的著名隐士。

    这些人的特点都是,似乎都有着经天纬地,安邦治国的大能,但是又都因为未知原因不愿意出山,只有书籍传世属于隐士大能。

    但是还有一些在史书上留名的隐士,他们参与了很多历史上重大的事件,而且几乎都是改变历史的大事件,但是却没有太多的记载,让人十分疑惑。

    比如在战国秦汉时期没有丝毫记载,却被人捧为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等人师父的鬼谷子。

    给信陵君提出了窃符救赵,并且提供了执行人员的神秘守门人侯嬴。

    史记中路过刘邦家,告诉刘邦他们家,会出一位帝王的神秘老先生。

    在项羽穷途末路时给项羽指了一条死路的田父。

    传张良兵书的黄石公。

    这些人都属于华夏神秘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而尉缭,也属于这些隐士代表者之一。

    秦始皇选择走统一华夏这条道路,而不是春秋霸主的道路,尉缭起了关键性作用。

    尽管秦昭襄王灭了东周,将九鼎迁入咸阳,依旧是希望被另外六个诸侯国承认自己的霸主位置,因此在秦昭襄王长平之战大胜之后,也没有选择灭国,而是接受了赵国的和解。

    因为这个时候战国的规则依旧是继承周朝分封制的基础上,承认霸主的天子地位,而没有想过吞并其他诸侯国,一统天下。

    倒不是那个时候的秦国不想,而是秦国当时没有那种能力,所以依旧需要继续遵守规则。

    尤其是范雎辞官之后,秦国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位置,因为之前将国力消耗的差不多了。

    一直到了秦始皇登基之后,秦国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养精蓄锐,具有了一定的实力,但是却因为秦始皇年少,吕不韦与华阳夫人争权而导致秦国内部有问题。

    就在这个时候,尉缭入秦了。

    尉缭入秦的具体年份,应该是在秦nn元年到秦nn十年之间,因为他和李斯是秦始皇正式掌权后,第一重用的重要官员,甚至为了尉缭,将国尉这个原来只负责统领王宫禁军的职位,抬到了比大将军还高的位置,在秦始皇时期,国尉几乎统领整个秦事活动。

    尉缭的出现基本上算是奠定了秦始皇初登基后一切对外战略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尉缭对其他六国进行的一系列间谍活动,给秦国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尉缭和当时另外一名叫做顿弱的官员乃资万金,使东游韩、魏,入其将相北游燕、赵,而杀李牧。齐王入朝,四国毕从。

    而且秦始皇对尉缭是千依百顺,从无反对,恩赏有加,让尉缭享受同自己一样的衣服饮食,每次见到他,总是表现得很谦卑。

    对顿弱也是一样纵容,顿弱见秦始皇可以不跪拜,甚至可以拒绝秦始皇的要求,但是最后秦始皇还是对他委以重任。

    但是不管尉缭,还是顿弱,在史书上都是记载不详。

    若非后来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一批竹简中,发现若干尉缭子残简,尉缭的事迹可能也会被人定义成伪作。

    尉缭这样的天纵之才,对于秦始皇无异于姜尚对周武王的作用,最后却选择了归隐山林,而且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兵仙韩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