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孤竹君-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扪心自问,即便心如钢铁的将领,人心终究是肉长的,不去看,不等于不去想。

    所以王诩更希望在治军方面,孤竹国每一个人,从将领到士兵,在面对流血牺牲的时候,都能够做到问心无愧。

    这样的牺牲,或许在某些精神方面更有意义。

    而且王诩绝对,一支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死,为什么而战的队伍,才是最强盛。

    这是王诩从后世最重要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找到的领悟。

    小米加bn的先烈们,面对装备精进的敌军,毫无惧意,无畏冲锋,最终打赢了那场影响世界格局,甚至会改变后世千年命运的重要战役。

    那场总伤亡过百万的战役,先烈们依靠的绝对不是对军纪的恐惧,而是心中对未来和祖国的热爱。

    王诩一直觉得,这就叫做奇迹的力量。

    慈不掌兵,是基于对于牺牲的恐惧和抵触,如果当牺牲变得有意义,变得值得,那么慈不掌兵这四个,就会成为一种偏见。

    而且更重要的是,只有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慈,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统帅。

    在武道刻苦和治军严苛方面,翟仇绝对是佼佼者,他拥有很多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和忍耐力。

    但是真的想要成为一个合格将军,如王翦那般稳,白起那般狠,李牧那般奇,廉颇那般沉,翟仇可能永远都达不到,甚至连李信和王离的高度,他都很难达到。

    因为翟仇依旧是一个残缺的人。

    所以他在看待很多问题的时候也是残缺的,这是他的知名弱点,因为十几年的奴隶生涯,磨灭的不只是他的人格,还有人性。

    从他带着沚戛军s塞人一天一夜数十里这种行为,就能看的出来,翟仇的极端。

    一个慈不掌兵的将军可能会因小失大。

    但是一个极端疯狂的将军,必然会带来毁灭。

    所以王诩希望他好好的看一看这个世界,感受一下这个世界。

    草木葱郁也好,江河辽阔也好,星空浩瀚也好。

    相信总有一些美丽,能够让他眼中的阴霾全部散去。


………………………………

请个长假

    厚颜无耻的请个长假。

    大约半个月时间,大家可以养一养,然后我会准备个小爆发补上,五十更或者百更看状态。。。。

    家里出了点琐事,很琐所以根本静不下心码字,昨天下午从医院回来本来想眯一会儿结果直接睡死。

    没法集中精神,码的东西也不满意,每天挤牙膏一样挤出来也没意思,反而影响阅读体验。

    就请个假顺便把之前丢了的数据,人设大纲都重新整理一遍。

    本书因为写的时候,就构架很大,出场人物故事是从春秋末期开始设定的,而且每个故事都环环相扣,主要出场人物大概都有五六十人,所以人设大纲很长,很复杂,之前所有资料都丢了之后,严重影响剧情,所幸就请个假好好的补上。

    要不然一边写,一边把补资料真的太难受了,全是纰漏对我这种记忆力极其差,只能靠着靠着笔记来捋顺剧情大纲的人来说,是一种折磨。

    顺便列一下这本书的参考书《秦本纪》《楚国史》《魏国史》《东夷文化通考》《先秦史》《姓氏考略》《古史辩》《中国文化区域研究》《历于称元法》《中古怪的社会与水利问题》《王先谦研究》《中国疆域地理讲义》《民间何在,谁之信仰》《赋役制度史话》《周礼开讲》《两汉祭祀文化》《先秦诸子思想研究》《黄河文化史》《中国古史传说的英雄时代》《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黄河流域的青铜文明》《中国早期国家性质》《齐国史话》《耻》《明》《智》还有一些就是地理图册了,以及一些音律语言方面的书,倒是没那么重要。

    另外在说一下,书荒对于先秦文化感兴趣,脑洞比较大的朋友,推荐看李开元的《秦谜》《秦崩》《楚亡》。

    在写这本书之前,没看过李开元的书,但是看了之后感觉,跟我的脑洞方向一样,不过里面倒是有很多点跟我相悖,不过确实看完会有一种开朗之感,尤其是对厚黑学感兴趣的朋友。

    书荒的可以看看,这几本书不像是上面那些工具书那么枯燥,有点笔法,也不长,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

第三百二十五章 军号寒浞

    第三百二十五章军号寒浞

    服从,是指个体在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的压力下,被迫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

    服这个字是华夏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造字时是左边是一个面朝左跪着的人,右边是一只手,表示一个人用手按使另一个人跪下,让其服从。

    所以从‘服’衍生出来的词语,基本上都跟管教,束缚,桎梏有关系。

    包括衣服的服,最早也是取自服侍的意思,是指贵族的身体,需要被高贵的东西来服侍,所以才会将原本保暖的衣服,变成遮羞代表身份的衣服。

    这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种必然现象。

    所以在让他人服从前提,无非是两种,一种是用武力让其屈服,第二种是给予其‘衣服’,让其服从。

    前者是立竿见影有效的方式,但是同时也伴随巨大的风险和投入。

    王诩作为一个受到后世平等自由和谐价值观熏陶的社会主义青年,自然更愿意用第二种方式来让人服从。

    扶余人虽然远不如朱家李信这些中华苗裔文明等级高,但是依旧也是拥有文明的群体,跟构成孤竹国中坚力量的‘奴隶’们自然不同。

    所以在治理这些新加入的扶余人时,王诩总是多一层考虑。

    单纯的武力镇压,并不是一个好的治理方式。

    相反,授予其衣,诚受其服,反而是更好的治理方式。

    毕竟这些扶余人的心思,要比朱家等人单纯更多。

    王诩不接纳墨家人入孤竹,但是愿意接纳扶余人入孤竹。

    所以对于这个叫做隼的扶余少年,对他进行的谄媚,王诩愿意接受。

    扶余虽然已经拥有了农耕技能,但是碍于科技的阻碍,原始的石制,骨制工具并不能完全满足族人的口粮,所他们更多的还是以渔猎为主。

    将最好的猎物,奉献给首领,从古至今,无论中外都是共同的最高礼仪。

    所以隼将猎杀的豪猪贡献给王诩,不管真心与否,至少在形式上认可王诩首领的身份。

    王诩自然也要用同样的形式,来回馈他们,表达自己的态度。

    态度这种东西,是不需要语言或者文字传达的。

    这是一种生物之间很玄妙的感觉,尤其是对于越原始的生物,善意和恶意他们很容易分辨出来。

    动物学中有一个假设,说动物包括人类,最早可以通过嗅觉来感知对方的态度。

    将上供的猎物分发给族人,表示首领对于族人的重视,这也发展为华夏最早的餐桌礼仪‘分餐礼’。

    华夏的合食礼是从魏晋时代,胡床胡椅传入后慢慢兴起的,以考古文物和文献判断,在秦汉之前都是分餐礼。

    从殷墟中出土的大量陶鬲的容量看,商朝时人们都是一人一鬲,分餐而食的。

    扶余是深受箕子朝鲜影响的部族,所以自然也十分崇尚这种分食礼。

    但是这种分食礼,即便隼作为一个出众的猎人,也从未享受过。

    所以当王诩将亲自考好的豪猪肉分给他的时候。

    他生平第一次体验过什么叫做受宠若惊的感觉。

    王诩看着隼跪在地上低着头,虽然看不到表情,但是从他拿着烤肉的剧烈颤抖手还是能够感觉出他的态度。

    王诩又扫了眼被侍卫隔在外圈,跪坐一圈的扶余少年,在篝火的照应下,眼中闪烁着崇敬向往的火焰,轻轻叹了口气。

    “大帝是累了吗?”给王诩打下手的翟仇放下手中的木扇,抬头问道。

    “没,只是突然想到些事情。”王诩下意识的嘴角上扬,轻轻摇头“这么看来,这群孩子也没你说的那般狡猾。”

    翟仇目光扫了眼跪在地上,悄无声息死咬着烤肉的隼,轻声道“那是大帝仁慈,所以看他们才会乖巧。”

    王诩将铁板上的肉排翻了个面,轻笑道“那你也用仁慈的严管看看他们不就好了。”

    “当他们真正乖巧的那一天,臣自然会仁慈以待。”翟仇面无表情的继续扇风。

    “你准备什么时候把弓给他?”王诩无奈的摇摇头,也不愿意多干预这头倔牛,问道。

    “等人都到齐的时候。”翟仇仰起头,看下山丘下逐渐多起来的火把。

    “你这是要给他树敌啊。”王诩皱纹扫了眼已经将比他脸还大的烤肉吃完,仰头看着他如同待哺雏鸟般的隼。

    “箭射出头鸟。”翟仇冷哼一声“既然他想的多,自然也要付出的多。”

    “其实我看到他,有点想到当初的你。”王诩微微眯起眼,笑容柔和。

    “臣当时,不做他想,一心复仇。”翟仇面不改色,瞳孔都没用颤抖一下“或者说,是求生。”

    “你当时那么不合群,不怕我箭射出头鸟?”王诩饶有兴致的问道。

    关于这些问题,其实王诩一直很好奇,一个在极端环境下被塑造出‘人格’的奴隶,当时到底在想些什么。

    “林胡王每次在奴隶中挑选人牲的时候,往往都会留下最特殊的。”翟仇将铁板上已经焦糊的烤肉切开,扔了一块给隼。

    滚烫还迸着热油的烤肉落在隼的手中,灼痛感让少年本来就扭曲的面容更加扭曲,却没有发出丝毫声音,死死抓住烤肉,然后伏地叩谢。

    王诩看了眼隼,又看了眼里若有所思的翟仇,轻笑着摇摇头“所以你活下来,并不是好运而已。”

    “是大帝的恩泽,如果当时遇见的并非大帝,臣的尸体早就化为祭祀神灵的灰烬了。”翟仇恭声说道。

    “我说过,神灵是不会向世人索取任何东西的。”王诩笑道。

    “臣以前以为,神灵只会听到萨满们用血肉祭奠的声音。”翟仇声音有些冷意“后来在知道,萨满祭祀的并非神灵,而是魔鬼。”

    翟仇顿了顿,抿着唇说道“但是那天我也发现,血肉的味道,确实美味。”

    “这种话再让我听到,我会亲手斩下你的头颅。”王诩眉头深锁,语气冷漠。

    “臣惶恐,不敢污浊大帝之手。”翟仇跪直身子沉声道。

    “我应该跟你说过刑天的故事吧。”王诩看着翟仇问道。

    翟仇点点头说道“刑天本是炎帝大臣,是炎帝最看好可以成神之人,但是却因为不满黄帝当政,贪战,固执,最终被黄帝斩杀,其志不灭。”

    “你知道刑天错在哪儿了吗?”王诩又问道。

    “错在愚昧不量力,与人之力抗神。”翟仇说道。

    “其志不灭,证明了他本身的志向没错,但是做法却错了,蚩尤与刑天同为战士,同与黄帝争天下,为何蚩尤输了却被黄帝封为兵主,而刑天却被斩其首?”王诩摇头说道“刑天以为炎帝能与黄帝争天下,但是却忘记自己的身份。跟神人没有关系,他的身份是个战士,自然以战士的目光看待一切。”

    说完王诩拍了怕翟仇的肩膀“论冲锋陷阵的事情,你要是觉得你对,即便违背我的命令,我也不会怪你,但是如果种地的事情,你孤注一掷的不停任何人的劝谏,那么就算一个稚童,也能给你一巴掌。”

    翟仇身子一僵,表情疑惑。

    “等回去,到国君那边领一副刑天神龛。”王诩笑了笑“每次当你心生杀意或者怨气的时候,就拜一拜。”

    翟仇皱起眉,自从王诩打破了他对于神灵的刻板印象之后,他对于祭祀这种事情就深恶痛绝,但是没想到,王诩现在竟然下达这样的命令。

    “我是你们的大帝没错,但是有一天我终究会离去,若是我离去之后,你们一个个心中都无畏无惧,那我的罪孽可大了。”王诩笑着摇头,仿佛自言自语。

    翟仇心中疑虑万千,却不知道从何发问,有些走神的继续给王诩当下手。

    终于当烤炉边的生肉都变成了烤肉,山丘下的火光也照耀方圆几里后,王诩甩了甩有些发麻的手臂,对翟仇说道“好了,我去休息了,这里交给你了。”

    翟仇连忙起身。

    王诩摆摆手,沿着山梯往临时搭建的木房走去,边走边嘀咕“好像是要下雨了啊。”

    翟仇看着王诩消失在山阶尽头,起身走向身边一面军鼓,沉闷的军鼓声向山丘下荡漾开去。

    山丘下的卫兵也都抽出腰间长剑,剑身击在盾牌之上,金鸣声让人头皮发麻,让山脚下跪坐的扶余少年门身子一颤,惶惶不安的跪伏在地上。

    “让各队队长上前领恩赏。”翟仇对着翻译说道。

    翻译扯着嗓子喊扶余话,一百多个身材各异的扶余少年,一步一叩首,嘴里说着古怪的语调,慢慢向着隼的位置走去。

    同时剩下的数千扶余少年也站起身,用手掌拍打身体,汇聚成一首同样古怪的背景音乐。

    在这种古怪的祭祀音乐下,一百多个扶余少年走到与隼并肩的位置,仰头看着翟仇。

    隼不动声色的站在了所有人最前列,故意将翟仇送给他的宝剑背在身后,引来几个扶余少年的侧目。

    在翻译的协助下,翟仇将王诩烤好的豪猪肉分发给众人,待他们拜谢之后,面无表情的说道。

    “上帝恩泽,为尔等赐名革面,从今日起,无玄菟,濊貊,真番,东贾,索离,抱娄等诸部之分,同为一军,名为寒浞。”

    翟仇说完,一百多个扶余少年同时骚动起来。
………………………………

第三百二十五章 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

    第三百二十六章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

    扶余虽然不如中华文明程度高,但是部落之间的凝聚力还是存在的,翟仇相当于将他们的部落祖先荣耀剥夺了。

    “多谢上帝恩泽,寒浞隼愿为上帝之奴,世代忠诚。”隼不理会其他人的诧异,第一个单膝跪地,接过翻译手中的匕首划破手掌,将血滴在一个兽骨容器当中。

    血液接触到兽骨后,红白之色在篝火下格外耀眼。

    “东贾隼!”隼身后一个高大青年低声喝道。

    “岩,在东贾你可曾得到过王的恩赏?”隼转头,咧着嘴将手中匕首递过去。

    被称作岩的少年微微一怔,低下头颅。

    隼脸上保持着笑容,原本平持着的匕首换换刀尖向下,目光扫过众人脸上,逐渐森冷,仿佛在看着一只只猎物。

    人群中的扶余少年人有的回避目光,有的怒目以对,但是始终没有人接匕首。

    双方就这样僵持住了。

    篝火的爆竹声也难以打破的这诡异的安静。

    翟仇俯视着他们,虽然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但是眼神却越来越冷漠。

    终于几分钟后,僵持的局面被打破了。

    隼抓住了岩的胳膊,周围其他人瞬间如同豹子般后退,然后围成一个圈,将两人围住。

    “不识好歹。”翟仇瞳孔一缩,拿起身边本来要赏赐给隼的弓箭,要射杀岩。

    弓刚开半月,身边一支大手压在了他的肩膀上,翟仇皱眉冷冷的看着本应该守在王诩身边的新任侍卫盖华。

    “帝君圣谕,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治一乱。”盖华那张四四方方的国字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原本有些病态的脸色在火光照耀下也有些红润起来。

    翟仇紧皱着眉头,沉吟了片刻,放下手中的弓箭,看着下面已经扭打在一起的少年们“你说的话带口音,我有点听不懂。”

    盖华笑着抓了抓头“翟兄见笑了,盖华从小在齐代之地长大,确实有些口音。”

    “倒是比大良造顺耳些。”翟仇面无表情“听大帝夸赞盖兄持剑风雅,又有才学,让小弟多多讨教。”

    “不敢当,华持之乃礼剑,翟兄则持杀剑,不敢妄自尊大。”盖华笑的有些敦厚,眯着眼看着下面战况。

    “何为礼剑?”翟仇侧目疑惑的看了眼盖华腰间看似古朴的长剑。

    “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盖华笑道。

    “何意?”翟仇皱起眉。

    “剑为器,器为死物,礼则天之经,地之义,所谓礼剑,就是以此天经地义御器,以遵天道循环。”盖华笑着解释道。

    “那礼剑可锋?”翟仇眉头紧锁。

    “这。。。”盖华迟疑了一下,讪笑道“自平王东迁之后,这剑便越来越钝了,如今,切肤都难。”

    “为何?”翟仇剑眉一挑。

    “因为如翟兄这般知礼之人越来越少。”盖华轻笑道“以前君习礼以御大夫,大夫学礼以治民,君子剑,交而乾乾,大夫剑,交而咎咎。而之后,礼乐崩塌,君不习礼,大夫不习礼,以至于民不通礼,小人持剑。”

    翟仇越听头越晕“能否简单点?”

    盖华看了眼翟仇,笑道“就是无法沟通,更不愿意尊重。每每都依仗手中剑利而蔑礼,所以这礼剑,就越来越钝,也越来越软。”

    “嗯?”翟仇挑眉“恕在下愚钝,实在不懂这礼剑之妙用。”

    “场下少年博弈,可血腥?”盖华笑道。

    “不禁血腥,而且愚鲁难堪,如野犬相吠,菜鸡互啄。”翟仇看了眼下面,隼已经打倒四名少年了,原本被平整干净的平台,也被血水模糊了,冷漠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嘲弄。

    “但是在下眼中,此为礼。”盖华笑呵呵的说道,指着下面说道“扶余随蛮夷,但尚武,以勇力角逐,正大光明,不结党一拥而上,也不营私暗地龌龊,此为大礼。”

    “你一拳,我一拳,无招,无式这就是大礼?”翟仇冷声道。

    “不然翟兄觉得什么是礼?”盖华笑着反问。

    翟仇眉头紧锁,咂嘴两番,发现无言以对,但是又有些不服“兵者,诡道也,以盖兄所言,兵者无礼?”

    “以阵对阵,以戈对戈,以车对车,以甲对甲,则为礼,反之亦然。”盖华摇头说道“以甲对戈,无礼,以车对甲,无礼,以戈对车,无礼。”

    “那弓呢?”翟仇掂了掂手里的猎弓。

    “孔丘以弓射为儒门六艺,本就无礼,弓乃蛮夷。”盖华摇头说道。

    翟仇看了眼盖华,认真的说道“盖兄若是为帅,乃麾下大厄。”

    盖华也不在意,咧嘴笑道“华所言都是礼,自然与兵无关,若是用兵,自然也不会谈礼。”

    翟仇眨了眨眼,沉吟片刻后对着盖华拱手道“受教了。”

    盖华笑着还礼“翟仇抬爱了,帝君说,寒浞只是军号,军号之下还有旗号,但是终归只是称号,更重要的是心之所属。”

    翟仇再次沉默,盯着下面越发激烈的肉搏陷入沉思。

    盖华也不再出声,继续好奇的翻烤者烤炉上的肉串,直到一声惊雷,划破整片夜空。

    “真的下雨了。”翟仇回过神,抬头看着天空中持续飞舞的电龙,眸子中闪烁着惊恐。

    。。。。。。。。。。

    古人对于闪电这种自然现象有着本能的敬畏和恐惧。

    但是对于王诩来说,闪电打雷只是降雨之前的一个信号。

    下雨,除非一些极端的暴雨现象,否则对于生物来说都是恩泽。

    但是对于处于两千多年前,原始环境下的辽东之地,降雨同样代表着危机。

    在华夏上古神话中,记载最多的就是先民们与洪水的斗争,而历代的帝王,多以治水而被歌功颂德。

    这是因为在上古时期,先民地处的中原地区,跟先秦时期的东北气候极其相似,都是由于降雨而引发的洪灾,导致粮食减产和自然灾害。

    对于没有完善排水系统的古代居民来说,一场小规模的洪灾,就可以淹没一代人的心血。

    之前在纍城的时候,王诩就领教过雨季汤河发水的恐怖。

    洪水这种事情,对于一个后世来说,实在是太过模糊的概念,除了能在电影中了解一些之外,几乎很难直观感受到,当半人高的巨浪一层接着一层肆意蔓延,带走一切的那种恐怖。

    而且纍城还是一座被经营几百年的老城,有一定的排水系统,到了雨季都被如此糟蹋,更不用说在更加原始荒芜的辽东了。

    以王诩对于古代地质气候学的些微了解,这个时期的辽东,一旦到达雨季,沿河地区就是灾难,东北古族遗址也没有紧挨着大河系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如此。

    因为以辽河水系主脉为主的地区,一旦到达雨季,就是会变成千里澡泽,除了部分水陆双栖的动物之外,其他动植物很难生存。

    所以在辽河流域两侧,基本都是芦苇这类的澡泽植物,候鸟的栖息圣地。

    在秦初之时,以大兴安岭为界,整个岭北地区,过了冬天进入春天,就相当于是一个泡在‘水里’的大地,这也是被称为‘千里沃土’的东北地区两千多年来,直到后近代才被开发的主要原因。

    就是水利治理成本太高,加上气候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