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德意志涅槃-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内元老,以及全国各个大区的区长头目,都在想尽办法营私肥己,只不过是我所掌握的资源和权力要比他们大太多罢了。元首心中对这种情况的了解,早就像照镜子一样纤毫透亮,但他却也没有任何能够有效改变现状的办法,否则也不会将消费品指数定得那么保险。”
“我大清自有国情在此,管他诸国如何?”方彦心情一阵沉重,脑中不由得泛起了前世的这句经典结语。未完待续。
………………………………
第255章 军备生产现状
“不过即便是这样,我们在军备生产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瓦&p;尔特转移了话题,试图用方彦非常感兴趣的装备生产数据,来分散他的负面情绪:“9月份我们一共制造了750架飞机,其中300多架都是最先进的双发轰炸机。这个月的产量还会进一步增加,预计将达到900架。此外,坦克的产量也比前几个月有了跨越式的提升:包括几种变形车在内,本月份将会有不少于350辆战车驶下生产线。由于12吨级山猫坦克的生产速度非常令人满意,陆军已经开始批量裁撤现役的1500多辆一号战车。等到这些只装备机枪的小家伙被全部替代之后,整个装甲兵的实力就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飞跃。”
瓦&p;尔特微笑注视着方彦的容颜,心里带着成竹在胸的惬意与轻松。在他看来,眼前的青年很快就会振奋于自己披露的生产成果,并在不断的关注和探讨中,忘掉之前那些令人不快的政治弊病。然而过了片刻,瓦&p;尔特却见到对方斜弋了自己一眼,那双湛蓝色的灿烂星瞳中,流露出的分明是嫌弃与不屑的神情。
“怎么了,月产900架飞机和350辆坦克都还少了么?”瓦&p;尔特惊愕地看着自己的幼侄,吃吃地说道,“约纳斯,你是不是有些搞不明白航空兵和坦克部队的编制?陆军现在共拥有4个航空集团军,其中1个刚组建不久,他们的全部一线飞机保有量也不过只有3100架而已。而陆军1个满编的装甲师也不过只有360辆坦克。即便是把维修和训练的数目都算进去,我们现在的产量,也足可实现每2个月武装1个航空集团军、和1个装甲师了。为此,昨天元首还当面夸赞了我,说因为我的管理才能让他的战争机器没有装备不足的后顾之虑。”说到最后,瓦&p;尔特不禁露出了几分得意之色。
方彦微微撇了撇嘴,脸上的不屑神情更甚。虽然从瓦&p;尔特给出的数据来看,当前德国的军备生产情况的确要比历史同期好上不少,然而相比于德国工业产量的真正巅峰时期,仍是不知低到哪里去了。在整个1944年间,德国共生产了多达4万架飞机,和19万辆坦克或自行火炮,平均月产量分别高达3300和1500。而这些武器也绝非是粗制滥造的残次品:它们当中不仅包含了大量性能卓越的新式战斗机,还有令盟军谈之色变的虎、豹重型坦克。这些武器无论是在工时花费、还是资源消耗上,都和1939年的初级装备不可同日而语!
要知道,1944年的德国可是江河日下:不仅在东、西、南三条战线上相继失守,最后的控制范围只限于德国本土,美英两国还频繁集结大量轰炸机,对德国的工业区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战略轰炸。这份在逆境中取得的成绩,足可证明德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工业体,拥有何其非凡的生产潜力。如果单就1944年的生产情况来看,严重依赖盟军支援的苏联,在军火产量比拼上根本无法与德国相媲美。
然而在今天,早就走上了战时经济轨道的德国,却只表现出了这么一点可怜的军火生产力。而如果没有方彦主导推出的廉价山猫坦克的话,战车的月产量甚至还会降低一半以上。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天地悬殊般的巨大差别,除了当前德国尚未进行全国总动员这个根本因素之外,因国社党的极端政治集权、而在生产部门滋长出的过分官僚主义,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整个军备生产组织陈旧,行政机构队伍臃肿、尾大不掉,这些都极大拖了德国装备生产的后腿。比如,军械局的二线人员就比上场大战时多出将近10倍。
唯一让方彦感到不那么危急的,便是德国当前的主要敌人英法还没有来得及完成战争转型。由于之前几乎一直处在警惕松懈的和平麻痹状态,英法的军工生产在此时同样方兴未艾:法国这只弱鸡每个月只能生产不到100架飞机,英国虽然在历史位面表现颇好,1939年生产了近8千架战机但在这条世界线中,德国海军的强势突起已经严重伤及了英国的海上生命线,因此其在军工生产上的实际成果还需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不过,在这两个日暮夕阳的老牌殖民强国背后,却还有一只巨大的白头海雕正伺机而动。根据方彦掌握的信息,罗斯福早已在国会中疯狂挖孤立主义者的墙根,并取得了明显成果。预计过不了多久,美国就会修改中立法,开始向交战国输送包括军火装备在内的一切战争物资。
方彦深深吸了口气,道:“叔叔,今天的德意志,已经和以往任何时期都不可同日而语了。柏林统治的地区不仅包含旧帝国的几乎全部疆域,还把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大半个波兰都囊括在内9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11亿人民都处在元首和您的经济掌控之下,这份力量已经远远要比英法两国加起来还要强大。对于大德意志而言,这点军火产量远不是我们的极限,为了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我们完全有必要进一步挖掘军工生产的潜力。”
“约纳斯,你怎么说起话来也变得和戈培尔博士一样感性论事了?没错,德国现在的疆域的确是比元首当政之初扩大了近一倍,人口数量也增长了70但你别说你不知道,这里面能够信赖的只有8300万日耳曼人民。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能不闹事就已经是上帝保佑,1800万失去了**的波兰人和300万犹太人则绝对是我们的大包袱。元首的意思,可是要将这些劣等民族从德国土地上清除出去,从没有半分要将他们当做是德意志国民的念头!”
瓦&p;尔特颇为不悦地哼哼开口,语带讥嘲的说道:“另外告诉你,元首已经通过党卫军全国总指挥下达了命令:德国不会有任何意愿来重建被战火蹂躏的波兰,在这片土地上的波兰人只能、也只配永远做日耳曼人的奴隶。可以说,现在的波兰没有任何重工业存在,我根本没有办法利用波兰战前的工业,来为今天的德意志军队生产武器。”
听得这番话语,方彦心中不禁一阵沉重。希特勒所推行的极端民族政策,已经开始德国征服的道路中结下累累恶果:德国虽然占领了捷克和波兰,可却完全没能整合起这两个国家的原有工业,只有奥地利因为是日耳曼国家才免于被纳粹迫害,并得到了与德国本土地区相同的待遇。这个弊端始终贯穿历史位面的第三帝国,直至所有的国外占领区均丧失殆尽。不过方彦现在也没有能力左右希特勒的国策,他只是打算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步步解决军备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即便是这样,我们的军火生产总量也能在现在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增加。”沉默半晌之后,方彦再度出言说道。看到瓦&p;尔特的脸色变得迅速阴沉下来,方彦轻声冷笑道:“叔叔请放心。我明白现在的形势,是不会提出大幅削减消费品产量,以及让政府发布总的这种撼动国本的意见的。我认为可以在生产管理上下功夫,利用现有的劳动力和工厂,把装备生产总量再向上提高几个台阶。”
感受到方彦话中那淡淡的讥讽之意,瓦&p;尔特不禁有些恼羞成怒。可一想到眼前这名青年的理想以及他所为之付出的努力,瓦&p;尔特心中的怒气又渐渐消散了开去。自己的幼侄正逢年轻得志、锋芒毕露的时节,又在刻板纯良的海军当中呆了整整15年对于帝国当前存在的肮脏与黑暗,他的确是会从根本上产生出强烈的反感、厌弃、与憎恶之情。瓦&p;尔特哼了一声,道:“那么你就说说看。”
“首先,我们应当建立起一个管理军工企业的专门委员会。陆军、海军、航空兵、党卫军都不能再搞自己的**生产王国,而是应该由委员会将所有的企业都整合起来,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奖惩手段,以最大限度的刺激生产。”
方彦不等瓦&p;尔特皱眉表达困难,继续语出不停地说道:“另外,全军的各项武器都应该实现标准化,作战定位相似的武器只能有一件。比如,我实在不明白陆军航空兵为什么要在双发中型轰炸机这个项目上,同时选用道尼尔17、亨克尔111、以及容克88这3种机型?这几款飞机之间并无明显性能代差,难道陆航真的是嫌后勤人员的工作量不够大,以及工业部门的麻烦不够多么?”
“再者,我们真的有必要让军工企业的工人放弃和平时期的一班制了。”方彦咬着牙关,痛心疾首地说道,“开战已经超过一个半月,而我们的工人竟然还在实施8小时工作制,这简直就是对这个国家不可饶恕的犯罪!别的不说,只要是造船厂进入三班倒工作,原计划在1941年初竣工的俾斯麦级3、4号舰,就能提前到明年6月完成。她们若是能早半年服役,对海军的意义将是极为巨大的。”未完待续。
………………………………
第256章 选择
“约纳斯,你这还不是一样让我难做么?”瓦≈尔特苦着一张脸,神情间满是忧虑与踟蹰。虽然他对自己幼侄能够提出这几项非常专业的准确建议而大感惊异,但仔细琢磨之下,瓦≈尔特便发现这些事情若想实施起来,同样是困难重重。光是设立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来统筹全**工企业的做法,就将同时触碰到陆军、党卫军、以及几个工业巨头的利益:他们都有自己的鲜肉小灶,每顿都吃得大快朵颐,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愿意把食材都上缴食堂,重新到大锅饭里刨食去?
“叔叔,我想再向您强调一遍,现在我们和英法之间进行的是生死存亡的国战!如果我们连这么一点微小的改变都做不到,又拿什么来赢得这场战争?”方彦忍不住将声音提高,当头断喝道。方彦此刻心中是真的义愤填膺:从什么时候起,集权****的德国要做一些事情,比宪政民主的西方国家还要处处受制了?若是换了25年前的德皇时期,此时的德国早就进入了全国总动员状态,只要能达到历史上1944年一半的军火生产速度,用飞机直接就能把英法给堆平了!
瓦≈尔特沉吟不语,心中却是逐渐认可了方彦的意见。当前德国所处的毕竟不是和平时期了,从9月1日迄今德国已经蒙受了接近4万人的伤亡;虽然统治阶层依旧享受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但那一份份由经济部门发出死亡和伤残抚恤金,都在提醒着瓦≈尔特战争与和平的迥然不同。说到底,瓦≈尔特也是亲身经历过1919年民族悲剧的老人,虽然现在金钱与权势带给了他莫大的诱惑,但他心中却有一个不可触碰的底线:那就是如20年前似的浩劫,决不能在今后再度上演。
“我尽量向元首提出这些建议吧。至于元首会作何选择,那些利益集团是否愿意为战争做出牺牲,我也就管不到了。”瓦≈尔特终是点了点头,沉声出言道。看着眼前青年那张微露满意之色的脸,瓦≈尔特忍不住产生出了一种对方是自己生命中克星的感觉。今晚他来自己这里一趟,不仅让自己辛苦搜刮来的马克资产损失惨重,还驱使自己在国内政局当中冲锋陷阵,与希姆莱、莱伊、勃劳希契、施佩勒等核心重臣权贵发起正面对决。瓦≈尔特暗自叹了口气,对明天和未来充满了悲观:如果事情实在不可为,自己就安心当一个闲散的富翁吧。
方彦嘿然一笑,又是神秘又是自信地说道:“叔叔你不用担心。我可以向你保证,用不了多久时间,元首就会全盘同意你提出的关于军备增产的方略。”看到对方脸上成竹在胸的笑容,瓦≈尔特心中充满了疑惑。不过瓦≈尔特却知道自己这个幼侄从来不会下没有把握的判断,想必这件事他肯定已经是谋划很久了。
“等到我们的生产任务铺开之后,初始原料这方面就需要叔叔多费心关注。毕竟原料是一切生产的基础,而德意志现在除了煤炭之外,橡胶、铁、锡、锰、铜、铝等全部金属矿石,都需要靠进口来满足正常需求。”方彦轻声开口,不着痕迹地悄然转移了谈论点,“对了,我记得东亚的南京政府曾经是德意志非常重要的矿石供应来源,现在我们依旧在与他们进行以物易物的贸易么?”
瓦≈尔特静静凝视着方彦的眼眸,那份审视的目光仿佛是要穿过他的眼瞳,直达他的内心最深处;过了好一会儿,瓦≈尔特才缓缓说道:“约纳斯,我发现你似乎很在意那个古老、庞大、但却早已腐朽的国度。三年之前我刚刚成为经济部长的时候,正是你向我建议和那个国家大力开展军火换原料的物物贸易;而现在你刚从北大西洋作战归来,又向我问起了同那个国家的贸易现状。我实在想不明白,你为什么会将目光投向几乎半个地球之外的远东大陆?”
方彦凝聚心神,不紧不慢地答道:“因为这项贸易对德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我们无需花费任何外汇,即可通过少量武器换得大量廉价的生产原料;而无论是苏联、意大利、瑞典、罗马尼亚、还是控制了满洲及大量东亚领土的日本,他们都无法给予德国如此丰厚的回报。如果不是日本急不可耐的在东亚发动了战争,我甚至认为除了石油之外的全部原材料,都应该通过贸易而在这个国家获得。”
瓦≈尔特脸色肃然依旧,不过其眼中的疑窦与锐利却已经渐渐消退了下去。他沉默片刻,然后出言道:“虽然这不是你应该关心的领域,但我也不妨向你告诉一些情况。元首已经下令,国内各军火企业从11月起,都禁止再接收重庆政府下达的新订单;至于已经签署的合同,则允许继续完成。此外,在远东战火熄灭之前,德国都不会再通过合步楼公司,与重庆政府展开任何的商贸。至于元首为什么做出这项决定,通晓世界政治的约纳斯你,应该不会有任何的疑惑。”
方彦默默点了点头,心中登时一阵沉重。自己出于私心而推动并加强的这份贸易,终究还是没能抵挡住巨大的历史惯性。日本通过对中国大陆发动全面侵略战争,直接就把一直以来在中日两国之间和稀泥的德国,逼到了不得不摊牌的地步:究竟是为了经济利益选择支持南京,还是为了战略利益而与日本结盟。
尽管这条世界线中的德国因为在华利益比历史同期大幅增加,而在这道选择题上犹豫了更长的时间,但面对日本在外交上的不断紧逼,希特勒最终还是做出了最现实的抉择。毕竟日本是个工业国家,其海军实力更是称雄太平洋。更何况随着战争的继续,被占领了大片国土、连首都都西迁入川的重庆政府,能够用来换武器的矿石也早已大不如初。不过方彦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这只是一个暂时性的结束,只要德国能够赢得这场战争,那么将来还会有大把的机会重返远东。
看到方彦有些黯然的脸色,瓦≈尔特出言安慰道:“你也不必感到太沮丧。实际上,我们已经在过去几年的贸易中赚得足够多了。比如,我们获得了3万吨的钨矿石,足够在未来两年时间里都为坦克大量配备硬芯穿甲弹。另外还有相当多的钒、铬等属于重要战略物资的稀有金属,这都极大改善了我们的资源储备情况。”
“现在失去了远东这个重要的原料来源,叔叔你又打算从哪里弥补?”方彦收敛心绪,出言询问道。瓦≈尔特道:“就在你回国的前一天,里宾特洛甫外长与苏联人签订了一份贸易协定,苏联人将在未来半年的时间里,向德国出售价值1。5亿马克的各种原料矿石。此外,德国与罗马尼亚的经济谈判也即将结束。只要罗马尼亚人还想在这个世界上继续存在下去,他们就必定会向我们屈服。”
“罗马尼亚人么……这个运气爆棚的国家在一战结束后收获了那么多的利益,也该到了向德国吐出一部分利息的时候。”方彦点了点头,心中暗自思忖道。虽然苏联一家就足够提供德国所需要的一切物资,但罗马尼亚显然是个更加好捏的软柿子。方彦估计,现在的罗马尼亚只怕早就已经为当下的局势而魂不守舍,能够在德国这里破财消灾,就已经是他们面临的最为庆幸的格局。
在完整实现自己此行的意图之后,方彦便起身提出告辞了。瓦≈尔特颇有些没好气地把方彦送到正门口,然后目送他驾驶着那辆普通的轿车消失在街角。月华皎洁,夜风习习。看着方彦离开的地方,瓦≈尔特眼眸当中闪过复杂的神色,似未曾预料到的惊异震动,又似难以置信的感慨与叹服。
“这个小家伙,他一点都不像是职业军官,反而像是总领全局的总理首相!”瓦≈尔特眉头轻皱,在心中默默轻语道。在他看来,方彦这种将心神分散到各个方面的做法,对自己的海军仕途工作是相当不利的;毕竟一个人就算再怎么精明强干,也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做到尽善尽全。正自思索如何才能让方彦重新将目光聚集到自己的主业上来,瓦≈尔特忽然心中一跳:难道说,自己的幼侄原本就没有打算在海军军官这一棵树上吊死,他还在政治权力上存有野望?
不知不觉间,瓦≈尔特心中浮现出了兴登堡元帅那身着总统制服的身影,他当即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大跳,连忙摇头否定。当初的兴登堡无论是资历、战功、还是威望,在整个德国都无人能出其右,这才顺利掌握了国家大权。而现在的方彦还年轻得过分,比他够格的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他怎么可能有机会?这一定只是自己神志不清的空想,看来果然是到了人生暮年的时候了。(未完待续。)
。。。
………………………………
第257章 困境中的罗马尼亚
夜色苍茫沉静,明月高悬中天,位于东南欧的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同样陷入了沉睡,只剩下长街两侧的寥落路灯,还在散发着昏黄的光晕。市中心的王宫旁边,高峻厚重的陆军总部大楼宛若巨兽蹲伏;而与平日里的情况所不同的是,二楼的中央办公室却在一片黑暗之中亮起了明艳的灯火。
罗马尼亚陆军总参谋长安东尼斯库站在书桌前,目光凝视着墙上那张全新的欧洲地图:原本与罗马尼亚北部接壤的波兰已经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象征着苏联国土的红色版图。此时,苏联与罗马尼亚的边境长度已经从820k激增到了1163k,宛若一头巨熊张开了双掌、将罗马尼亚的半壁江山都囊括在内、作势欲扑。轻微的夜风吹入房间,带来深秋的萧瑟阴寒,安东尼斯库忽然感到全身一阵深入骨髓的冰冷,忍不住对自己国家的未来产生出了强烈的忧虑和恐惧。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协约国成员,罗马尼亚由于搭上了胜利者的战车,在战后的分赃过程中可谓是大捞特捞:在协约国集团的支持下,罗马尼亚不仅从匈牙利手中攫取了总面积高达10。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更从保加利亚身上割走了富庶的南多布罗加,国土面积一跃成为欧洲第五,仅排在俄、法、德、波之后。然而,罗马尼亚的当权者却同那个时代的波兰政府一样,其久久压抑的民族主义情绪已经被自己国家取得的辉煌胜利而彻底点爆;在挥舞大枪的同时,他们却浑然忘记了昔年德国吞并阿尔萨斯…洛林当中彰示出的那个教训和真理――过犹不及。
为了建立起一个将所有罗马尼亚人生活的土地都包含在内的“泛民族国家”,罗马尼亚趁俄国内战之机,于1919年末悍然出兵俄国统治下的比萨拉比亚地区。由于当时红白两军正在俄国腹地进行生死存亡的决战,都无暇顾及黑海之滨的局面,罗马尼亚遂得以将整个比萨拉比亚都吞入囊中,划为了国家的北部行省。这登时就为罗马尼亚的北部安全埋下了致命的祸根。
凡是在道上混的国家,谁不知道俄国是个什么角色?“俄罗斯国旗在一片土地升起就绝不会落下”的说法,正是这个进攻侵略性民族的绝佳写照。这一次,俄国竟然在比萨拉比亚被一个弹丸小国这般**裸的打脸侮辱,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不把这只胆大包天的臭虫捏死,俄国还有什么脸面在地球村里混?
因此,尽管从1921年起,罗马尼亚的领土面积虽然从开战之初的13。4万激增至29。6万平方公里,成为东欧数得着的地头蛇,但他却也和苏联、匈牙利、保加利亚都结下了不共戴天的生死深仇。为了保住难能可贵的胜利果实,罗马尼亚在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向凡尔赛体系的主导人英法竭力讨好靠拢。而出于防堵布尔什维克病毒向西方蔓延的考虑,英法在20年代也都没有亏待罗马尼亚这个东欧小国。
在法国的牵头下,罗马尼亚先是和英法的走狗波兰确立了针对苏联的防御同盟,随后又加入了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