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德意志涅槃-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海军给予的那惊为天书的绝赞评价下,这本德意志帝国公海舰队兴衰启示录也很快就以几何倍数的速度,在德国国内急速风行开了。认真研读了其中精义的人们,都觉得眼前的世界豁然开朗,仿佛走进了一片自己从未涉入的光耀天地。那些右翼团体更是因这、对敌毫不留情的凌厉言语而热泪盈眶,觉得这本如圣经般蕴含了真实大道的书籍才售价15马克简直是作践身份而就连左翼人士和自由党人也不得不承认,该书的观点极其新颖且论据充分,绝对称得上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发人深省的佳作。
从上市的第三周起,方彦这全面推向了,到6月底已经销出了7000多本,接近总印刷量的一半。这时古纳雅尔出版方的人员才意识到之前的预期完全出了问题,连忙开动印刷机进行增补。7月,在一些城市已经被买断货了的情况下,这突破了2万本。此时的普通德国民众已经觉得15马克的售价是可以被接受的范畴了,毕竟其中所蕴含的信息过于惊人,而这是此前的任何一有做到的
到了8月份,该书的销量再比上月同期增长了一倍;包括柏林日报在内的德国各大报纸都刊登了方彦这本作品横空出世的消息,一些媒体甚至将这部书与昔日马汉的海权论放在一起加以比对,俨然将方彦抬到了极高的地位上去。而得知这只是一名现年刚满18岁、还在军校中接受进修的少年之时,在遍及德政高层的读者群中更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震动。据说,连兴登堡总统都被惊动,购买了一本放在书案前阅读了好几遍,并最终给予了极佳的评语。方彦也因为该书的畅销,而在米尔维克学校中一举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很快他自己的这书馆所收录,并成为了需要提前预约才能有机会借阅的炙手可热的读物。
在巴伐利亚州的伊本豪森小镇,近年退休隐居在这里、此时已须发全白的公海舰队之父提尔皮茨手捧这本启示录感动莫名;在莱比锡市的西部小城魏玛,曾经执掌公海舰队指挥帅印的舍尔怅然沉默,他无比后悔自己当年在日德兰海战中犯下的过错,没能以无惧一切的勇气和英国人殊死一搏。而远在荷兰的一处密林掩映下的别墅中,避居在此的威廉二世更是激动的热泪盈眶,苍老的脸上绽放开了自退位以来就从未露出过的喜极笑颜。就算自己的帝国已经覆灭,就算身为失败者的自己被他那帮昔日的英国亲戚倾尽一切手段的污蔑诋毁,但终究是有那么一个洞悉全局的智者,会真正明白自己当年所做的那番行为的意义。他的喜悦既是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终于得到了其他人的理解,也是因为当前德国终于出现了这么一个能看破虚妄的表象的人才;那名少年目前还只是刚过成年之龄,未来还将有半个多世纪的充足时间能够成为他尽展长才的中心舞台
秋风,寒意渐盛,临近岁末之际,方彦那潮还在持续,整个德国的啤酒馆、咖啡厅、餐馆等公共休闲场所,几乎都能听到民众对这种观点所展开的热烈讨论。曾经笼罩在整个国家上空的失落、自卑、彷徨的阴霾,都随着方彦书中的钟吕道音被尽数驱散;无数国民重新找回了昔日的自信,他们对未来国家发展的方向和前景又都充满了信心。昔日德意志根本没有走错道路,而今后的他们也将继续在这条不屈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ps:最近的收藏数量让作者完全没动力更新啊。。。求大家帮帮忙吧。。。
。。。
………………………………
第62章 海洋热潮
夜风鼓舞,涛声轰鸣,不断有海浪拍击在赤红色的崖壁礁岩上,激起漫天银白色的水雾。山崖之上的米尔维克军官学校里灯火点点,祥和静谧,在天空那轮明月的照耀下,仿佛流动着一片银白色的淡雅光晕。
位于学校图书馆内的一处靠窗的座位跟前,拿着一张由德意志中央银行开出的账户单,清俊秀逸的脸上满是喜悦的笑容;这是古纳雅尔出版社为他提供的稿酬汇款账户,而上面的资金也随着当前11月的过去,在新一笔汇款的注入之后得到了刷新。面世半年以来,方彦的那本公海舰队兴衰启示录已经销出了接近40万本,即便是向政府上缴了个人税款之后,现在留存于他账户中的金额也达到了200万马克之巨。这使得他超越了托马斯曼、赫尔曼黑塞等文学巨擎,成为了当前德国最时行的作家。尽管方彦的便宜老爹鲁道夫已经掌握了数十倍于此的庞大资产,孤身潜入北美虎穴的小叔瓦尔特每个月也都能向家中转移不低于这个数目的美金,但由于方彦本身并没有走上继承家业的从商道路,家中的绝大多数财富在名义上都不属于他,因此这笔丰厚的收入仍是让少年喜不自胜。相比于那笔每次都要分给老齐亚诺啃上一口的战舰设计专利费,这份资金才是真正只属于方彦一个人的收入,而这种自己支配的感觉是和向鲁道夫求援截然不同的。
“这下研制远程多发飞机的资金有着落了。”方彦美滋滋地将账户单收入贴身内衣的荷包中,用只能让自己听到的声音喃喃低语道。由于这个项目在目前看来并不具备太大的商业潜力,方彦要想将其投入正规的话,从鲁道夫那里得到的赞助也就不会很多,自己必须做好先行放血的准备。不过对于这一项目的今后发展前景,方彦却是充满信心的;且不说飞行器进入全金属时代后所必然兴起的空中客运,光是德国重整军备所要订购的飞机,就足以让自己捞回现在所有的投入。
心情大好的方彦照例翻开一份今天的报纸,以求从中获得国内外的最新信息;很快的,他就在第二页上了足够令自己关注的报到。10月29日,国会以301票对54票的绝对优势通过了追加建造一艘新型巡洋舰的预算,从而让今年开工的新型巡洋舰数量达到4艘;海军中将雷德尔在今天的11月2日亲临威廉造船厂参加了开工仪式,并在放下龙骨之后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讲话。“昔年公海舰队的荣誉由此重拾,今日德意志海军的梦想由此缔造。”“我们誓要追求原本就属于我们的合理海上权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理由对此进行蛮横的干涉。”
看到这个原本并不存在于历史位面的第4艘造舰预算,以及雷德尔那几乎是毫无顾忌的强硬表态,方彦便有超过8成的把握断定:这是自己那引发强烈反向之后,趁势而起的海军和右翼势力所向政府提出的要求了。在这种鼓动并引导民间及政党势力,向手握钱袋子的政府施压的事情上,雷德尔的老练手腕几乎和昔日的提尔皮茨一脉相承;面对吵吵嚷嚷、群情激奋的国会议员,别无他法的政府内阁只能选择进行妥协。实际上,这也正是后来雷德尔能最终问鼎海军总司令宝座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先从政府手中搞到了足够多的经费,之后的那些工作才会有展开的前提。
饶是方彦在写这本兴衰启示录的时候,其中的一个重要意图就是重塑德国民众的海洋热情,但当他真正看到了海军拨款较历史位面得到增加之后,心中仍旧泛起了一阵难以遏制的激动。这种对国民的意识形态所进行的影响和转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最润物细无声、同时也是最有效的强军手段;只有一个国家的民众始终向往并支持着军队,这支依托于国家的力量才能得到其生存和壮大所不可或缺的人才和经费,这比设计出一艘举世无敌的战舰还要好得多
由于世界大战期间的无所作为、推翻德皇时形成的红色堡垒、以及在魏玛共和初期的卡普政变中所充当的不光彩角色,使得德国海军在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背负着怯敌畏战的懦夫、11月叛徒的摇篮、和颠覆政府的罪人的种种恶名。这种在国内左右两翼势力和民众面前都处在两头不是人的尴尬地位,无疑极大阻碍了德国海军的重建:没有谁愿意将钱继续投入到海军这个只吃饭不卖力、关键时刻甚至还可能会反咬主人一口的白眼狼身上去,更何况其对于德国的意义,也因为当年英德反目成仇、并导致德意志陷入今天的惨痛浩劫的前车之鉴而遭到了极大的质疑。而现在,一支强大的德国海军的存在意义,已经被方彦完整地彰示在国人面前了,这对于德国海军未来的发展无疑是一股极大的助力
“听出版社的人说,他们正在准备将这权卖给国外的公司,我很期待英国人在读完这色铁青的脸啊。”方彦忽然想到了这里,神情间也多了几分冷笑和讥嘲的说道。他在这乎每一句话语,都是对寡廉鲜耻、颠倒黑白的撒克逊老强盗的狠狠铁锤,将对方最想要掩饰的阴暗和丑恶面全部抖露在光天烈日之下。虽然现在德国仍旧远不是英国的对手,但这种以个人名义在言辞上的挑衅却也完全不会有丝毫的问题。
让方彦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这番更多的是出于意气行事的考虑,却是在无心插柳当中长出了一片繁盛的树荫。
月华皎洁,星辉如水,蜿蜒迤逦的泰晤士河从伦敦市中心静静流过,将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的核心倒映得光影摇晃,如同幻境。
经过战后8年的舔舐伤口和恢复元气,昔日那场世界大战对这个国家造成的创伤似乎已经被尽数抹平了;放眼望去,整座城市华灯璀璨,光彩熠熠,那高峻秀拔的建筑、闪耀绚丽的霓虹、车水马龙的街道、喧嚣鼎沸的声音如此种种,让任何一个到访这里的人,都会不由得对它的繁华鼎盛给予最顶级的赞誉。然而,只要是对当前的世界形势稍有了解的人,都能看出这个外表依旧强大的国家,所隐含的如同长河注海、落日西沉般无法逆转的严重沉疴痼疾。
世界大战之后,英国那在此前两个多世纪里所积累起来的霸权,就随着4年血腥的战争而彻底化作了纷飞四散的雨后乌云。那个大洋彼岸的美国,以势不可挡的气魄一脚将英国从世界霸主的位置上踢落,直到这时,伦敦的绅士们才悲哀地发现自己已经退化成了一只瘦骨嶙峋的鬣狗,根本无法和美国这头气血旺盛的少年雄狮争锋。美国的工业总量是英国的5倍,国民总收入是英国的4倍,世界中心早已从英伦悄然转移到了北美,英国人只能守着自己那些松散的殖民联邦、以3300万平方公里的虚妄国土面积来聊以。
而即便是在战前那令英国最为敏感的海洋领域,英国在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中也为自己的海上霸权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昔日的两强标准彻底崩碎,美国获得了和英国完全平起平坐的超然地位。而在10年前,德国只是想要英国60的主力舰吨位,就被英国视为“狂妄至极”的“挑衅”。更为糟糕的是,英国海军这个“第一”的位置也完全是毫无根基的水中浮萍,只要美国人愿意,随时都能超越英国成为新的海上
面对美国这个强势崛起的撒克逊表弟,昔日威凌九天十地的大英帝国如今却已似技穷黔驴;而来自东欧的布尔什维克狂澜和西欧诸国的倾轧对决,也让这个曾经的资本主义龙头为之心力交瘁。属于伦敦的时代已经彻底不复返了,连带其对欧洲诸国的影响力也大幅下降,以往被奉为神明法旨的伦敦意志,现在都能被欧陆诸国们加以选择性的无视。无论是法国进军鲁尔,还是德国向美国请求经济援助,原本在欧陆博弈中至关重要的英国都被晾在了一旁,根本不予以决定性的重视。照耀了不列颠上空三个多世纪的璀璨神阳,如今已是光芒暗敛、隆隆西沉,唐宁街的主人纵然有百般不甘、千重悲恨,可谁又能以一己之力改变这番大势
在这种情况下,战后的英国只能打肿脸充胖子,他们一边竭力掩盖自己那已经是虚弱衰颓的二流国家本质,一边向世界诸国进行传教式的洗脑,用德皇威廉二世的国破惨剧来“谆谆教诲”后起的工业国家们,切莫再打波塞冬的歪脑筋,以免为自己引来灭亡巨祸。原本这番谎言算是编造得天衣无缝,然而随着方彦那,英国政府高层发现自己的那块遮羞布已经被人彻底掀破了。
。。。
………………………………
第63章 英伦的反应
白窗明净,吊灯灿然,唐宁街10号的英国首相官邸一如从前的典雅富丽,在装潢细节间,无不向来人显露着属于日不落帝国权力核心的庄重和高贵。几名衣着华贵的西服男子坐在主客厅的柔软沙发当中,举手投足间都尽显上层名流的风度礼仪;然而他们此刻的神色却都有些阴沉,其一道道蕴含着怨毒恨怒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一本放在面前的紫木茶几的书册之上。
进入1926年下半年来,一本关于昔日旧德意志帝国海军的策论书籍在德国急剧开来;德国右翼势力的气焰骤然高涨,对协约国强加在他们头上的“邪恶侵略者”的定义进行了猛烈的反抗。作为和德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国度,英国自是关注到了这个近邻的变化。对于引发这场风潮的那关部门也抱着关注的态度进行了研读。而当这之后,直接就在英国读者群体中引发了大地震;所不同的是,普通英国民众感到的是自身被亵渎和污蔑的狂怒,而英国高层人士在愤怒之余,还有几分难以掩饰的恐惧和惊怖
作为一个世界级强国的直接掌舵者,唐宁街的精英们对自家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再清楚不过了。无论是过去进行的排他性贸易剪刀差的疯狂殖民掠夺、几百年来孜孜不倦的扰乱欧洲制造仇恨、对新兴工业国家持以偏执狂式仇恨的狭隘偏私的病态心理,还是当前帝国在光鲜亮丽的背后所隐藏的空前孱弱,都是英国需要向世界竭力掩盖的东西;然而现在,这些肮脏、丑恶、和虚弱、都被别人给毫不留情地尽数揭露了。对方在书中的每一词一语,都仿佛是抽在他们脸上的响亮耳光;对于当惯了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并在虚荣陶醉中自命极佳的伦敦海盗们来说,这足以让他们有了狰狞毕露掀桌子的冲动。如果仅仅这样倒也罢了,偏生英国在战后竭力宣传的那套海权神圣的谎言也被彻底戳穿;一旦威廉二世头上那邪恶狂妄的致命光环被摘去,不知会有多少野心家会重新迈上他的道路
“虽然我个人非常希望这上消失,但这无疑却已经是不可能办到的事。可以想见的是,这本极具颠覆性思想的德国公海舰队兴衰启示录很快就会传到世界,这不仅会让大不列颠在名誉上遭到极大的损害,在海洋形势上也将面对更加严峻的局面。”年近六旬的首相鲍德温神色凝重,用略带沙哑的声音打破了笼罩在房间中的沉默。他缓缓扫视面前的几名核心内阁成员,道:“你们认为,不列颠应该怎样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
听得鲍德温的问询,几名内阁大臣的神情又沉重了几分;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雄风犹存的英帝国,竟然会因为一本据说还是由未满弱冠的“小婴儿”所写的书册撼动国本。然而这件听起来完全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在眼下却就这么无比真实地发生了。虽然各主要列强已经于1922年签署了旨在限制海军军备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但条约中却并未对巡洋舰的数量加以规定;如果美日等国、特别是美国受到刺激,而在仅次于主力舰的巡洋舰领域掀起军备竞赛的话,那么英国根本就没有和对方一较长短的资格,最终只能在精疲力竭、气喘吁吁当中,被龙精虎猛的对手彻底撵下那个本就是无根浮萍的“世界第一海军”的宝座
除此之外,地中海的局势也不容乐观。当前,法意两国虽然各自被允许拥有17。5万吨的主力舰吨位,但由于主观需求不足,两国不仅在主力舰保有总吨位上留有余量,甚至在条约允许他们开工新舰的年份中也没有任何的动作。更有甚者,即便是法国人在1922年8月因触礁而损失了“法兰西”号无畏舰,法国海军也没有相应的替代舰建造计划。现在地中海内的这一片祥和宁静的氛围,对于本身就在其中拥有大量利益的英国来说无疑是再好不过的局面。
然而,一旦法意受到刺激、开始认真建设他们的海军舰队,英国则势必要在直布罗陀和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部署更多的舰只,以平衡各方的势力,而这无疑会削弱他们在远东和大西洋本土的力量。远东的压力自不必提,击败俄国的日本如今已经是西太平洋上的绝对霸主;华盛顿海军会议上所附带的九国公约和四国同盟,实际上就是英日同盟的终止符,日本海军已经从昔日那个蹒跚学步的婴儿,成长为了拥有英国60主力舰吨位、相当于昔日鼎盛时期的德国公海舰队的强大存在,其逐渐展露出的独霸东亚的野心已经和在华利益丰厚的英国非友是敌。英国必须在新加坡部署一支威力不俗的舰队,形成对日本的威慑。
至于大西洋方面的压力,与英国同列世界第一的美国海军,更是比昔日的德国公海舰队还要恐怖的敌手。更要命的是美国完全没有德国那般悲催的地理位置、可以被英国将其海上力量封锁在一片狭小的海域之内,而是能轻易进入北大西洋深处,直接破坏英国的海上运输。尽管现在美英两国尚未表露出明显冲突的迹象,但这个垂垂暮已的日不落帝国,却无疑是拦在北美牛仔追求世界霸主地位的道路上的第一个绊脚石。如果哪天美国人想到,要来算大战后被英国在凡尔赛会议上赖欠款、坑权益、将自己的势力排挤出曾经在此流过血的欧洲的总账,那么没有足够强大的舰队巡弋守护的北大西洋,就将成为美舰的狩猎天堂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放任各国毫无阻碍的进行军备竞赛。哪怕只是建造次于主力舰的巡洋舰,也同样会对当前不列颠的海洋权益造成冲击。”一名身材臃肿的胖子缓缓开口道。他年龄莫约50岁出头,在政客当中完全称得上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其五官棱角透露出一股精明锐利的气韵,让他在几位内阁大臣当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对于胖子的话语,在场众人都没有丝毫的轻慢之意;因为早在15年前,这位温斯顿丘吉尔就是昔日阿斯奎斯内阁中权势熏天的海军大臣,尽管战后时运不济的他现在只谋得了一个财政大臣的位置,但他却无疑是在海洋领域极具发言权的内阁成员之一
丘吉尔圆胖的脸上带着细微的苦涩,继续说道:“当前不列颠的经济刚刚走上复苏的道路,只能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军队当中;每年新开工3~4艘新巡洋舰,就已经是健康财政所允许的极限,再多就会影响到经济的复苏速度。最重要的是,不列颠已经无力同美国展开造舰竞赛,他们的完全发力必然会使得我们丧失掉今天的海军地位因此,为了维持当前的海洋现状,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号召华盛顿条约的各缔约国,再签订一个对包括巡洋舰在内的次级舰船,都加以明确限定的补充条款。既然各国在1922年已经达成了关于主力舰的限制协定,那么现在再扩展到次级舰艇也将有相当的可行性。”
几名内阁大臣面色沉肃,在简单的思索交流之后,都对丘吉尔的话语表示了认同。时至今日,即便是再过狂热的帝国沙文和民族主义分子,也不得不正视英帝国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实力已经远不如昔的这个的事实;英国在华盛顿海军会议上接受美国和自己等量齐观的超然地位,就是在力不从心的情况下宣布妥协的最佳信号。现在,尽管还不能确定美日等国会不会因为这本极具颠覆性思维的德国书册、而改变他们现有的海军政策,但在英国实力已孱弱不堪的情况下,高举和平反战的正义大旗进行“开会”,无疑已是伦敦维持自身地位的唯一手段了
“至于这的恶毒攻击,我们可以一面限制其在国内的印刷流传,一面撰文进行驳斥,争取将它在国内外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咬牙开口,只是话语当中缺少了几分身为内阁要员所应有的底气。这本德国书册可谓是字字如刀,每一刀都割在了英国这个看似圣洁天使的淋漓伤口和流脓恶疮之上,让他们愤怒刺痛得几欲疯狂。而对于这番凌厉而响亮的耳光,英国高层却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吞:因为自家在当年所干下的斑斑恶迹、和现今孱弱衰颓的状况,的确就是对方所描述的那样,对方所列举的那山岳般的铁证,都让英国的任何辩驳和反击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ps:这一章是做为明天的份额而更新的。明天作者就要出发去帝都,火车上肯定是无法更新了。
。。。
………………………………
第64章 绥靖之始
“不列颠在世界大战中受到的损失太大了。”首相鲍德温长长叹了口气,话语中带有无尽的之意。当前这所有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英国的国势在战争中急剧衰落所引起,以至于在面对新的海洋挑战者时失去了进行新一轮造舰竞赛的经济和财政根基。然而造成这一切的不是别人,正是在大战爆发之前将海洋权益看作不容他人染指的禁脔、并草率的投身到一场毁灭竞争者的预防性战争中去的英国本身。没有谁会想到原本预计只会进行3~5个月的战争,最后竟然在的消耗和对峙中持续了4年,这直接导致日不落帝国的百年积累灰飞烟灭,并被新崛起的美国毫无悬念地挤下了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