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德意志涅槃-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希特勒在上台之前的情形类似,奥地利国社党也组建了状若冲锋队的打手组织,整天对以政府为首的敌对政治势力展开暴力冲击。奥地利每天都有流血死亡事件发生。
面对国社党人的暴起发难,以许士尼格为首的奥地利政府展开了针锋相对的镇压。然而这番反应却引发了德奥两国的强烈政治冲突。作为奥地利国社党的幕后黑手,希特勒自是不能容忍自己的手下遭到噩运。他接连向许士尼格发出威胁:如果奥地利政府再蛮横镇压“热诚正义”的国社党人,而不“倾听”他们的肺腑之音的话,那么德国就将对双手沾满国社党人鲜血的奥地利政府实施武力打击。
时间进入1938年初,德国政府的人事架构,也在奥地利局势动荡不断的同时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国防部长勃洛姆堡元帅、陆军总司令弗里奇上将、和外交部长纽赖特在短短两个月内接连去职。如果再加上去年8月从经济部长职位上卸任的沙赫特,这无疑是希特勒自当政以来所发生的最大规模的人事变动。在这番令德国高层为之目瞪口呆的情况背后,实际却隐藏着波云诡谲的残酷政治争斗。
事情的起因尽皆归溯于前一年11月举行的一场秘密高层会议。由于得到了墨索里尼的倾心,使得希特勒的对外扩张信心大增;在那场只有勃洛姆堡、弗里奇、雷德尔、和纽赖特参加的闭门会议中,希特勒便向他们全盘道出了自己的战争理念。希特勒认为,德国已经不可挽回的走在了战争的道路上,最迟再有5年时间就会真正打响第一枪。而已经武装完毕的德队,将首先扫荡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再消灭波兰,成为欧洲的霸主。如果英法苏等国作出干预的话,那么德国也应当不畏强敌,将枪口对准任何敢于阻拦自己的敌手。
希特勒的发言在所有与会人员心中都激起了大震动。除了早就拜倒在元首才华之下的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以外,勃洛姆堡等人均被希特勒的大胆给吓得魂飞魄散;他们纷纷力劝希特勒放弃这个过于激进的念头,称即便是真的要与昔日敌人英法开战,也至少应当再有10年以上的准备时间。对于三人的畏缩不前,希特勒心中极为不满,他决心将这些阻碍他实现胸中宏图的绊脚石全部踢开,让他自己成为执掌民族船舵、再没有其他反对杂音出现的绝对主宰。
很快的,勃洛姆堡就将把柄送到了希特勒手里。这位元帅的发妻已经于1932年去世,当了五年鳏夫的他已经厌倦了这种生活,认为续弦的时机已经来到。1938年元旦刚过,他便排除种种阻碍,和他青春俏丽的私人秘书格伦举办了婚礼。然而,正当这位发花痴的元帅新郎和他的新婚少妻度蜜月的时候,德国警察署却查出了格伦曾经有过当妓女的记录。而在保守的军官团内部眼里,最高级的军人和一个妓女结婚是绝对不能被容忍的。当希姆莱将这份证据呈递到希特勒面前时,后者旋即就免除了勃洛姆堡的国防部长一职。
弗里奇的倒霉是和勃洛姆堡同时发生的。或许是出于这位陆军总司令对党卫军和秘密警察的反感态度,抑或是身为希特勒近臣的希姆莱、揣摩出了元首的别样心思;就在希姆莱向希特勒呈递出勃洛姆堡的新婚妻子有妓女从业史的证据同时,他还拿出了另外一份精心炮制的黑材料,污蔑弗里奇犯了鸡尖罪。希姆莱称,考虑到弗里奇始终未娶,因此这位陆军总司令很有可能已经“屈服于嗜好”。
面对这份言之凿凿的证据,希特勒在潜意识中登时就选择了“愿意”相信。他要求身陷丑闻的弗里奇立即辞职,并配合军事法庭展开调查处理。尽管弗里奇被这种卑劣的诬陷气得浑身发抖,但他却并没有坚持在陆军总司令的位置上留任。而随着弗里奇的离职,中枢权力也就彻底的离他而去,尽管之后这名将军成功洗刷了冤屈,但希特勒却是不可能再把陆军总司令还给他了。未完待续。
………………………………
第149章 德奥合并
在连续罢免两位最高级别的军人之后,希特勒旋即对国防军架构展开了全面的重组。
希特勒废除了勃洛姆堡曾经担任的国防部长职位,由他自己亲自担任三军统帅;隶属于国防部长的战争部也被撤销,改组为将在今后闻名遐迩的“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okw,陆海两军都隶属于其下。希特勒是它的最高统帅,在他下面有一个参谋氏,却有一个叫得很响的头衔:“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长官”。这个职位畀予了奉承拍马的炮兵上将凯特尔。经过一番斟酌之后,希特勒选择了勃劳希契就任新的陆军总司令,这位将军对国社党的态度远比弗里奇来得热心。
与此同时,外交部长纽赖特也被希特勒解职了。思想浅薄、态度恭顺的里宾特洛甫继承了他的位置,其仅仅只是充当一个传声筒的角色。在外交层面,希特勒早已展现出了他无与伦比的天才,目前所有的决策都是由他所一手制定
正因如此,国社党喉舌人民观察家报便不外乎在1938年2月5日刊登出了触目惊心的标题:一切权力高度集中在元首手中。只有这一次,戈培尔博士没有过甚其词。从这天开始,妨碍希特勒的最后一些保守分子都被清除殆尽,外交、经济和军事的决策大权已经集中在他的手里,武装部队也直接在他的统率当中。解决内忧的希特勒,旋即便全身心投入到了对奥地利的吞并中去。身处柏林的他密切注视着各方势力对奥地利乱局的反应,并很快窥破了维也纳的破绽所在。
2月12日,鉴于奥地利境内日益紧张的局势,希特勒和奥地利总理许士尼格在贝希斯特加登举行了首脑会晤。希特勒在这次会面中显得极为咄咄逼人:他提出即便许士尼格不辞职,也要任命英夸特担任内政部长,且拥有主管警察和保安事务的权力;此外,许士尼格还须要委任另一个亲纳粹的人格拉斯霍尔斯特瑞为国防部长。如果许士尼格拒绝,那么驻扎在德奥边境的20个师就会立即进军。
在希特勒的威胁下,举目无援的许士尼格最终只得妥协了。他悲哀地发现意大利已经投入到了德国的怀抱。再不关心奥地利的;而捷克斯洛伐克也不想掺手这件事情,平白得罪德国这个强敌。英法苏波等国或反应迟缓,或作壁上观,没有人愿意为奥地利内政的这点“小事”而劳心费力。2月16日。回到维也纳的许士尼格公布了改组后的内阁名单:军队领袖国防部长正式易帅;而英夸特也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内政部长,并掌握了令人生畏的对内国家机器。
这份任命无疑是给奥地利第一共和国的敲响了丧钟。由于英夸特成为了警察的掌控者,这便使得奥地利境内的国社党徒变得更加不可一世:他们四处制造骚乱,用暴力手段驱离政府在当地的公职人员,而不用担心受到任何的惩处。由于局势不稳。奥地利的正常经济秩序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状态,银行里有大批外国户头和本国人民提款。外国商行担心出事,纷纷向维也纳取消定货。外国游客原来是奥地利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也被吓跑了。此时,许士尼格的政府便如同是烈阳下的水珠,正在以无可挽回的速度走向消亡。
经过几周绝望的煎熬,黔驴技穷的许士尼格在3月9日做出了他的最后一搏:他宣布将在四天后的3月13日举行全民公投,由奥地利人自行决定究竟是维持现有的,还是成为大德意志的一员。这一举动登时让希特勒感到了极大的焦躁和愤怒。当前奥地利国社党得到的选票甚至还没有达到多数,如果让这次全民公投成功举办。那么以信奉天主教为主要群体、且和普鲁士德国有着数百年恩怨的奥地利人,将极有可能做出不利于自己的选择
希特勒当即召集了他的重臣将领,并开门见山的提出要用武力对奥地利实施占领。3月12日被确定为进攻的期限,驻扎在德国南部的三个军旋即开始进行战争动员。11日凌晨,柏林向维也纳下达了最后通牒:通牒中要求许士尼格必须在24小时内辞职、取消公投、同时令奥地利总统米克拉斯任命英夸特为总理。
3月11日,这是一个至为平凡普通的灿烂春日,然而在柏林的总理府,焦躁的希特勒却在办公室内一遍遍的绕室狂走。他不仅是在等待奥地利的屈服,同时也在等待墨索里尼的表示。尽管几个月前墨索里尼曾经对他表达过不关心奥地利命运的意思,但当一场征服即将来临之际。希特勒仍是无比担忧、或者说是恐惧于墨索里尼的变卦,可能会导致的一系列的外交蝴蝶效应。临近午夜,黑森亲王菲利普终于从罗马打来了电话:墨索里尼称奥地利对他是无关紧要的。
“请告诉墨索里尼,为了这件事。我将永远不会忘记他永远不会,永远不会,永远不会”抓起电话的希特勒心潮澎湃,滔滔不绝的对听筒那头的菲利普发出了可能是此生最坚决的誓言,“我为了这件事将永远不会忘记他,不论发生什么情况。如果他万一需要什么帮助或者处于什么危险中的话。他可以确信,不论发生什么情况,即使整个世界联合起来对付他,我也将坚决和他站在一起。”
那么,在这关键性的一天里,英法又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制止德国的行动呢什么也没有。当时法国又处在没有政府的状态中。3月10日,夏当总理和他的内阁辞职了,之后的11日,巴黎整天都没有人能采取什么行动。而在英国,高举绥靖大旗的张伯伦已经就任首相大半年有余,而内阁中唯一反对这项立场的外交大臣艾登,也于上月丢官去职,整个唐宁街根本形不成任何阻碍德国的任何气候。
针对德国的最后通牒,张伯伦政府只是“以最强烈的措词提出抗议”。即便是连这么一点表面功夫,德国政府都以“奥德关系只是德国人民的事情,而不是英国政府的事情”的轻蔑回复,给毫不留情的堵了回去。
3月12日凌晨,奥地利终于在通牒到期的边缘屈服了。总统米克拉斯在无比难受而又绝望的心境中任命英夸特为总理,并接受了他的内阁部长们的名单。早就迫不及待的英夸特,当即就向柏林发出了这么一封电报:“在许士尼格政府辞职后,认为本身任务是建立奥地利的安宁和秩序的临时奥地利政府,向德国政府发出紧急请求,要求支持它完成这个任务和帮助它防止流血事件。为此目的,它要求德国政府尽快派遣德队进入奥地利重建秩序。”
希特勒立马接受了英夸特的“请求”,下令陈兵边境的部队向奥地利境内全线开进。由于后者的国防部长是亲纳粹的,德军在行进过程中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在极短的时间里,整个奥地利就完成了易帜。3月12日中午,按捺不住内心情绪的希特勒,当即乘坐飞机向他阔别了25年的祖国而去;几个小时间,奥地利那风景如画的河谷山川,便在ju52运输机的侧窗中遥遥在望了。
刺股锥刃,悬头屋梁。一朝鹏举,万里鸾翔。纵才驰章,衣锦还乡。
坚实的起落架稳稳在草坪上停下了。舱门开启,一股熟悉的混合了樟树和兰草的气息飘进希特勒的鼻息,让他心神颤动,久久难以平息。他缓缓站起身来,扶着栏杆一步步走下梯板,短短几个台阶,希特勒却像是走了整整半生的光阴。
林嗣故乡的景象,和他记忆深处的似乎没有什么变化,莽莽山丘、潺潺溪水、绿树绵延、阡陌乡田罗马风格的平房小屋点缀在这幅画卷般的场景里,显得如此谐意、静谧、而又美丽。无忧无虑的孩童时期仿佛从未逝去,而是一直都在这片桃源故土上等待着他的来临;一张张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面庞在他眼前飞速掠过,包括冷峻付出的严父,和对他百依百顺、施以无微不至关怀的温柔慈母。
希特勒的身躯开始微微颤抖,双手紧紧握成了拳头;喜悦、激动、悲伤、凄凉、幸福交织成汹涌的心潮,像针锥一般扼住了他的咽喉,让他难以呼吸。泪水迷蒙了他的视线,从眼眶流溢而出,在他脸颊上如瀑布似的恣肆奔流着。
德意志帝国的元首是不能流泪的。因为他一人肩负着6700万人民的命运,在任何时刻都必须表现得像山岳钢铁一样坚强镇定。然而当40年饱经风霜、历尽坎坷的厚重历程,像洪水般冲涌袭来时,纵然是希特勒,也无法抵挡这股沉淀了岁月沧桑的波浪狂澜未完待续。
………………………………
第150章 大德意志
“在多年前离开这个市镇时,我怀着完全和今天心中所怀着的同样的信仰。在那么多年以后,我能够使这种信仰得以实现,由此可见我现在感动之深。如果上帝曾经叫我离开这个市镇去当德国的领袖,他这样做一定是赋与了我一个使命,而这个使命只能是使我亲爱的祖国重归德国。我相信这个使命,我活着为这个使命而斗争,我认为我现在已经把它实现了。”
结束在故乡林嗣的短暂停留之后,3月4日,希特勒终于来到了他曾经流浪过那么久的维也纳。美术学院的大门依旧庄严华丽,普特莱斯石桥下的洞窟仍然潮湿脏冷,然而当30年的风雨飘摇逝去后,所有的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个披着一件及至足踝的旧大衣,靠在街头扫雪、搬运行李、和画水彩画为生的流浪汉,又回到了这座曾经让他和饥饿相伴了整整5年的城市,而今天他却已经高居九天凌云之上,成为了中欧八千万日耳曼人狂热共尊的无上英豪
在哈布斯堡皇朝故宫霍夫堡中,希特勒会见了满怀激动之色的英夸特。后者骄傲地宣称,圣日耳曼条约中关于奥地利地位的相关规定已归于失效。这让希特勒激动得再度留下了热泪,其情状一如五年前他刚刚取得政权时的那样。之后,他宣布将在4月0日举行新的、将整个德国和奥地利的7400万人都囊括在内的全民公投,以决定奥地利是否应当并入德国。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希特勒又干起了他演讲的老本行,向他的臣民发出了一连串极具鼓动和引导性的澎湃演讲。
实际上,这仅仅只是一个做给世界看的形式流程而已了。随着德军全面涌入奥地利,这个国家的一切权益已然彻底掌控在了柏林的手里。所有的军工厂均被德国接收,转而为它的战争经济服务;商人和银行家也蜂拥前来,以只占其本身价值极小一部分的代价,购买被霸占的犹太人和反纳粹人士的产业。
在这些笑容满面的来客中,还有那个别人仿效不来的沙赫特博士。他虽然跟希特勒发生过争执。仍然是德国内阁中的部长不管部长,仍然是国家银行的总裁。他对德奥合并感到大喜过望。
就在希特勒衣锦还乡的一周之后,沙赫特便代表国家银行驾临维也纳、接管了奥地利国家银行,并将后者的外汇、贵金属、和有价债券全部洗劫吞没。他对奥地利银行的职员们发表演说称:“凡是不全心全意支持阿道夫希特勒的人。在我们这里是找不到前途的。”最后,沙赫特领导他的听众们宣誓效忠希特勒,并连呼三声国社党徒集会时必备的“胜利万岁”。
春风拂绿,多瑙河亘古不变地流过这片属于哈布斯堡的昔日土地,然而随着万字旗的徐徐升起。这个国家当中的犹太人群体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噩运。他们一夜间沦为三等公民,被全面排挤出各个体面和高端的职业领域。日复一日,都可以看到大批犹太男女在擦去人行道上许士尼格的口号和打扫街道。他们趴在地上做这种清洁工作,党卫队员则站在旁边监视着,人们都围拢来侮辱这些犹太人。
数以百计的犹太男女则被抓去打扫公共厕所、以及党卫队营房的厕所。他们的财产遭到盗窃,而警察却拒绝受理这些案件,很快的,普通犹太人就沦落到了比曾昔年希特勒当流浪汉时还要落魄凄惨的悲凉处境。
4月0日,德奥合并的公民投票在国社党的组织下拉开了序幕。经过近一个月的暴风式宣传,奥地利人逐渐认同了希特勒的理念。即与德国结合起来是理想的和不可避免的结局,因为在9年同原来的广大的斯拉夫和匈牙利内地割断了的奥地利,终究是不能依靠自己而体面地存在的。它只能作为德国的一部分而存在下去。
而希特勒在经济和外交上的成功,也让奥地利人对自己加入德国后的未来充满期待,丝毫没有半分成为亡国奴的抗拒心态。至于那些狂热的国社党分子,则更是毫无保留的对元首的号召表示了支持
除了温言细语的许诺诱骗之外,国社党还对敢于投反对票的奥地利人准备好了足够的大棒恫吓。光是在维也纳一地,就有近八万人在公投之前被抓进监狱,几天之后,他们眼神呆滞、魂不守舍的又回到了家里。从此再没有了驱逐德国侵略者的豪言壮语。投票当天,奥地利各投票棚的角上都开着很大的裂缝,使坐在一米多外的纳粹选举委员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人们怎么投票。最终,9975的奥地利人、990的大德意志人都投了赞成票。奥地利自此便从欧洲的版图上消失了。
“最新的德国地图,欧洲地图,世界地图”
4月2日天色微明,德国的各座城市乡镇上,就响起了报童那清脆稚嫩、而又无比激动的声音。短短几分钟内,原本空旷的街道上就像蚂蚁出洞般涌现了大量的身影。人们将报童瘦小的身躯拥聚得水泄不通,并挥动着手中的芬尼钞票争先恐后的购买那些墨香犹存的图卷。他们幸福地发现,德国和奥地利之间的国界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块代表着政区的灰蓝色图版。而德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也迎来了一次飞跃,比起昔日帝国时期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位于汉堡的布罗姆家族祖宅内,方彦同样满怀感慨地看着墙壁上的新地图。由于宗教和政治上的原因,信仰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奥地利,和诚奉新教的霍亨索伦普鲁士这两个日耳曼兄弟,自神圣罗马帝国分裂以来就从未统一;为了争夺领土和德意志主导权,双方更是在此前的两百年内爆发了好几场大战。而在今天,德国和奥地利终于在希特勒的手中实现了合并。如果追溯到历史层面,希特勒此举无疑是开创八百年先河、实现了三十代人缔造大德意志宏图伟愿的不世功勋
“约纳斯,你最近应该不会再有出海任务了吧”华发隐现的鲁道夫看向自己的幼子,眼眸中带有关切的问道。过去的大半年时间里,方彦只有短短半月是在家中度过,其余全都是在波涛浩淼的大洋中随舰而动;莫说是对他无比依恋的西尔维娅,就连年近花甲的鲁道夫心中都不由得产生出了几分思念之意。对于幼子选择的这条道路,鲁道夫早已无力干涉,他只是希望在自己人生的暮年时期,能够更多的感受后辈绕膝承颜的那份天伦融乐。
方彦展颜一笑,道:“父亲放心,今后海军都再不会有这种长期的任务了。目前西班牙国民军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将共和军在比斯开湾的沿海区域全部攻占;在这种情况下,海军已经不需要再封锁这片广阔的海区,军舰出勤率会比过去两年有巨大的下降。如果不出意外,我可以在国内呆上很长一段时间。”
说到这里,方彦微微顿了顿,俊朗秀毅的容颜上露出几分自信的神采,嘿然道:“实际上,这种使命对我而言,也是最好的提升和磨砺。如果不是这场西班牙内战给予了我宝贵的实践机会,我的军衔也绝不会晋升得如此迅疾。”
鲁道夫将目光转到方彦宽阔的双肩,肩章上的那颗四角金星,在周围粗壮缠绕的银色辫节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感受到幼子的飞速成长,鲁道夫的嘴角边也随之露出了蕴含着骄傲的笑意。
由于在数次巡航任务中均表现得出类拔萃,且为德国舰载航空兵的发展和形成战斗力做出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贡献,现年刚满30岁的方彦已于4月7日被拔擢为海军中校,成为整个国防军中都是最为闪耀的冉冉新星。尽管方彦的记录在历史上还远远算不上惊世骇俗,光是24岁担任将军的拿破仑就是无数正规军人都为之绝望的天堑,但他却是通过十几年如一日的艰辛付出,成功爬到了自己理想中的关键地位
目前,根据方彦的主动要求,海军高层依旧将他的职务定在了舰队参谋之上,以便能让他尽可能的发挥在航空领域的特长专精。毕竟巡洋舰舰长、驱逐舰分队指挥、和鱼雷艇部队司令都不符合他的职业方向,而从事行政工作则更是埋没英才的表现。经过几年的磨合相处,方彦已经完全获得了那些资深同僚的重视和正眼相看,海军航空兵的官兵更是将他视作自己人般对待。
原本鲁道夫并没有指望方彦能够在军队中取得多么高的地位,毕竟家族是从他这一代开始才进入军界;然而现在看到方彦如此惊人的晋升速度,心中激动的鲁道夫,也不由得对自己家族能出现一名军界巨头充满了期待。未完待续。
………………………………
第151章 轮到了捷克
暖风柔和,骄阳热烈,位于汉堡城郊的一处新建的秀丽庄园里,休假中的方彦在妻女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