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家后汉书辑注-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謂唐姬曰:卿故王者妃,勢不復為吏民妻也。行矣自愛,從此長辭。遂鴆死。(汪)──御樱Ь砭湃
〔一〕 孝系衍文,據袁紀、范書刪。
獻帝紀
0一三 天子自雒陽遷都長安。初長安遭赤眉亂,宮室焚盡,唯有高廟,遂居之〔一〕。(汪。黃)──御樱Ь砦迦
〔一〕 汪、黃兩輯均列此條入光武帝紀,甚謬。此言董卓逼獻帝西遷至長安時事,閱袁紀卷二六可知。二載文多同,唯袁紀末句作唯有高廟、京兆府舍,遂就都焉疑御樱б挠忻撟帧
0一四 獻帝崎嶇危亂之間,飄薄萬里之衢,萍流蓬轉,陰阻備經,自古帝王未之有也。觀其天性慈愛,弱而神惠,若輔之以德,真守文令主也。曹氏始於勤王,終至滔天,遂力制群雄,負鼎而趨。然因其利器,假而不反,迴山倒海,遂移天日。昔田常假湯武而殺君,操因堯舜而浮畤瞬煌瑵浔I僦硪灰病I坪酰∏f生之言浮^者誅,浮畤邽橹T侯。〔諸侯〕之門,仁義在焉,信矣〔一〕!(汪。黃)──御樱Ь砭哦 稹n卷一四 又卷二一 又卷二二
〔一〕 語出莊子胠篋篇。諸侯二字據此篇補。又盜跖篇曰:小盜者拘,大盜者為諸侯,諸侯之門,義士存焉。其義一也。
。。。
………………………………
袁山松後漢書卷二
[周天游輯注]
律曆志
0一五 劉洪字元卓,泰山蒙陰人也〔一〕。魯王之宗室也〔二〕。延熹中,以校尉應太史徵,拜郎中。遷常山長史,以父憂去官。後為上計掾,拜郎中,檢枺^著作律曆記。遷郑д撸Y城門候,會稽枺慷嘉尽a邕,未至,領山陽太守,卒官。洪善算,當世無偶,作七曜術〔三〕。及在枺^,與蔡邕共述律曆記,考驗天官。及造乾象術〔四〕,十餘年,考驗日月,與象相應,皆傳于世。(姚。汪。黃)──續漢律曆志注
〔一〕 劉昭注引博物記曰:洪篤信好學,觀乎六藝群書意,以為天文數術,探賾索耄В^深致遠,遂專心銳思。為曲城侯相,政教凊均,吏民畏而愛之,為州郡之所禮異。又此條姚、黃兩輯均作劉洪傳,失當。今依汪輯入律曆志。
〔二〕 魯王,劉縯子劉興也。建武二年封,嗣光武兄仲。
〔三〕 按續漢律曆志,自本初元年始,宗紺之曆法失驗,至熹平三年,二十九年中先曆食者十六事。故洪上所作七曜術,時任常山長史。
〔四〕 按隋書經籍志曰:乾象曆三卷,吳太子太傅闞澤撰。梁有乾象曆五卷,漢會稽都尉劉洪等注,又有闞澤注五卷。而徐幹中論曆數篇曰:至孝章皇帝年曆疏闊,不及天時,及更用四分曆舊法,元起庚辰。至臁郏姆謺血q復後天半日。於是會稽都尉劉洪更造乾象曆,以追日月星辰之行,考之天文,於今為密。會宮車宴瘢⿴煷髞y,事不施行,惜哉!又晉書律曆志曰:漢臁蹠r,會稽枺课緞⒑椋际饭僮怨牌駮炎ⅲ溥M退之行,察其出入之驗,視其往來,度其終始,始悟四分於天疏闊,皆斗分太多故也。更以五百八十九為紀法,百四十五為斗分,作乾象法,冬至日日在斗二十二度,以術追日、月、五星之行,推而上則合於古,引而下則應於今。其為之也,依易立數,循行相號,潛處相求,名為乾象曆。又創制日行遲速,兼考月行,陰陽交錯於黃道表裏,日行黃道,於赤道宿度復有進退。方於前法,轉為精密矣。獻帝建安元年,鄭玄受其法,以為窮幽極微,又加注釋焉。又曰:吳中書令闞澤受劉洪乾象法於枺R徐岳,又加解注。中常侍王蕃以洪術精妙,用推渾天之理,以制儀象及論,故孫氏用乾象曆,至吳亡。則乾象曆本五卷,漢劉洪所撰,而吳闞澤則師受其術,復為之解注,隋志所言有铡6绿浦咀鲃⒑榍髸研g三卷,闞澤注,是。時已脫二卷,今全佚矣。
禮儀志
0一六 天子皮弁素積,親射大侯〔一〕。(汪。黃)──續漢禮儀志注
〔一〕 明帝永平二年三月,始帥群臣躬養三老、五更于辟雍,行大射之禮。
祭祀志
0一七 行夏之時,殷祭之日,犧牲尚黑耳〔一〕。(汪。黃)──續漢祭祀志注
〔一〕 北郊之禮也。
0一八 邕議曰:漢承亡秦滅學之後,宗廟之制不用周禮。每帝即世,輒立一廟,不止於七,不列昭穆,不定迭毀。孝元皇帝時,丞相匡衡、御史大夫貢禹始建大議,請依典禮。孝文、孝武、孝宣皆以功德茂盛,為宗不毀。孝宣尊崇孝武,廟稱世宗。中正大臣夏侯勝等猶執異議,不應為宗。至孝成皇帝,議猶不定。太僕王舜、中壘校尉劉歆據不可毀,上從其議。古人據正重順,不敢私其君父,若此其至也〔一〕。後遭王莽之亂,光武皇帝受命中興,廟稱世祖。孝明皇帝拢侣斆鳎䥇⑽男瑥R稱顯宗。孝章皇帝至孝烝烝,仁恩博大,廟稱肅宗,比方前世,得禮之宜。自此以下,政事多釁,權移臣下,嗣帝殷勤,各欲褒崇至親而已。臣下懦弱,莫能執夏侯之直。今拢鸸艔投Y,以求厥中,蘸鲜乱恕T凼涝诘诎耍馕涫涝诘诰牛室栽蹫榭紡R,尊而奉之。孝明遵述,亦不敢毀。孝和以下,穆宗、〔恭宗、敬宗〕、威宗之號,皆宜省去〔二〕。五年而再殷,合食于太祖,以遵先典。議遂施行。(姚。汪。黃)──續漢祭祀志注
〔一〕 廟議之爭,詳載漢書韋玄成傳。
〔二〕 穆宗、恭宗、敬宗、威宗分別是和帝、安帝、順帝、桓帝之廟號。恭宗、敬宗四字,據續漢志校勘記補。其他個別改動,逕據以正,不再一一注明。
天文志
0一九 怪星晝行,名曰營頭,行振大誅也。(姚。汪。黃)──續漢天文志注
五行志
0二0 禪位于魏〔一〕。(汪)──續漢五行志注
〔一〕 續志曰:獻帝建安中,男子之衣,好為長躬而下甚短,女子好為長裙而上甚短。時益州從事莫嗣以為服妖,是陽無下而陰無上也,天下未欲平也。後還,遂大亂。袁山松以為此事預示魏將代漢。
0二一 李傕等攻破長安城,害允等〔一〕。(汪。黃)──續漢五行志注
〔一〕 續志以為獻帝初平二年三月,長安宣平城門外屋無故自壞,是後王允、呂布誅滅董卓及其三族之預兆。袁山松以為預示允等死于李傕等之手。
0二二 光和三年正月,虎見平樂觀,又見憲陵上,齧衛士。蔡邕封事曰:政有苛暴,則虎狼食人。(姚。汪。黃)──續漢五行志注
0二三 柳分,權豪之黨,為范滂所奏者〔一〕。(汪。黃)──續漢五行志注
〔一〕 續志載京都童郑唬好┨镆豁曋杏芯姆嚼w纖不可整。嚼復嚼,今年尚可後年鐃。時中常侍管霸、蘇康憎疾陳蕃、李膺等人,與長樂少府劉囂、太常許詠、尚書柳分、尋穆、甘佟、司搿普涞龋髅孆X。先唆使河內牢川上書誣告,以至膺等傳考黃門北寺。後年,陳蕃、福浔徽D。續志以為事與童郑鹘苑T瑫斠嘤邢嗨朴浭觯⑽乃忠呀浉母Z。黃輯作柳分傳,非。
0二四 是時宦豎專朝,鉤黨事起,上尋無嗣,陳蕃、福錇椴芄澋人Γ煜聼o復紀綱〔一〕。(姚。汪。黃)──續漢五行志注
〔一〕 此引原作續志延熹九年三月癸巳,京都夜有火光轉行,民相驚譟注。黃輯入桓帝紀。
0二五 六州河、濟、渭、雒、洧水盛長,泛濫傷秋稼〔一〕。(姚。汪。黃)──續漢五行志注
〔一〕 殤帝延平元年事。黃輯入殤帝紀。
0二六 队邶垺赐晾邸怠惨弧场#ㄒΑM簟|S)──續漢五行志注
〔一〕 事因臁劢▽幩哪甓潞铀畠醵l。黃輯入臁奂o。
0二七 河枺┏觥惨弧场#ㄒΑM簟|S)──續漢五行志注
〔一〕 亦建寧四年事,五月水大出,漂壞彛嵛灏兖N家。黃輯入臁奂o。
0二八 山陽、梁、沛、彭城、下邳、枺!⒗判啊菜蟪觥场惨弧场#ㄒΑM簟|S)──續漢五行志注
〔一〕 中平五年事。水大出三字據續志補。又續志作郡國六,與此作七郡異。黃輯亦入臁奂o。
0二九 曹操專政。十七年七月〔一〕,大水,洧水溢。(姚。汪。黃)──續漢五行志注
〔一〕 指建安十七年。黃輯入獻帝紀。
0三0 明年,禪位于魏也〔一〕。(姚。汪。黃)──續漢五行志注
〔一〕 建安二十四年八月,漢水溢,流害民人。袁山松以為禪位于魏之預兆。黃輯亦入獻帝紀。
0三一 是時群倨穑煜率紒y,讖曰:寒者,小人暴虐,專權居位,無道有位,適罰無法,又殺無罪,其寒必暴殺。〔一〕(姚。汪。黃)──續漢五行志注
〔一〕 臁酃夂土甓蠛焙!|萊、琅邪井中冰厚尺餘。故袁山松作如是語。汪輯脫讖曰以下,黃輯入臁塾洝
0三二 時帝流遷失政〔一〕。(姚。汪。黃)──續漢五行志注
〔一〕 獻帝初平四年六月,寒風如冬時。故袁山松作如是語。汪輯下又引曰:養奮對策曰:當溫而寒,刑罰慘也。天游按:養奮,和帝時人,不當于此時有對策。續志安帝元初四年秋,郡國十淫雨傷稼下,劉昭注引方儲對策曰:雨不時節,妄賞賜也。又世祖建武五年夏,旱。京房傳曰注、是時帝幼,梁太后專政注均引方儲對策。此乃劉昭注之一文例,專引名臣對策以釋志文。如五行志二注引魏朗對策以釋五色大鳥,五行志三注引養奮對策以釋延熹元年五月京都蝗,俱是明證。汪輯引對策入袁書,铡|S輯此條入獻帝紀。
0三三 雹殺人〔一〕。前後雨雹,此最為大。時天下潰亂。(姚。汪。黃)──續漢五行志注
〔一〕 續志曰:獻帝初平四年六月,右扶風雹如斗。黃輯亦入獻帝紀。
0三四 〔龍死〕長可百餘丈〔一〕。(姚。汪。黃)──續漢五行志注
〔一〕 據續志補。其志文作桓帝延熹七年六月壬子,河內野王山上有龍死,可數十丈。黃輯入桓帝紀。
0三五 案張角一時狡亂,不足致此大妖,斯乃曹氏滅漢之徵也。〔一〕。(汪。黃)──續漢五行志注
〔一〕 續志載光和元年五月壬午,一白衣人欲入德陽門,自稱我梁伯夏,教我上殿為天子。欲收之,須臾還走,求索不得。司馬彪以為將有狂狡之人,欲為王氏之郑涫虏怀伞F溽釓埥欠Q黃天作亂,竟破壞。與袁書異。黃輯入臁奂o。
0三六 是年七月〔一〕,虹晝見御坐玉堂後殿前庭中,色青赤也。(姚。汪。黃)──續漢五行志注
〔一〕 是年,光和元年也。黃輯注作光和四年,铡
0三七 三年十月丁卯,日有重兩倍〔一〕。(姚。汪。黃)──續漢五行志注
〔一〕 乃獻帝初平三年時事。黃輯入獻帝紀。
0三八 興平二年十二月,月在太微端門中重暈二珥,兩白氣廣**寸,貫月枺髂媳薄惨弧场#ㄒΑM簟|S)──續漢五行志注
〔一〕 黃輯入獻帝紀。
郡國志
〔河南尹〕
0三九 甘城〔一〕。──水經注卷一五洛水注
〔一〕 王謨漢唐地理書鈔之袁山松郡國志按語曰:隋唐志及御樱浚悴恢浽剿煽荆涀⒁瑒t從山松撰後漢書采錄也。攷隋志,後漢書凡十數家,皆不立地理志,惟司馬彪及山松二家書有郡國志。故水經注得采其說,仍分注某氏郡國志。其泛舉郡國志不言某氏者,則以二家書同,故通言之也。茲凡鈔出劉昭後漢書注四條,水經注四十條。若自江水下所引袁山松說應入宜都山川記,非郡國志也,故不錄。王說是。今依其例,復檢出十六條以補其缺,此條即其一。
0四0 滎陽有鴻溝水。(王)──水經注卷七濟水注
0四一 滎陽縣有廣武城。(王)──水經注卷七濟水注
0四二 長城自卷逕陽武到密〔一〕。(王)──水經注卷七濟水注
〔一〕 魏長城。水經注曰:按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十二年,龍賈率師築長城於西邊。
0四三 卷縣有垣雝城。(王)──水經注卷二三陰溝水注
〔河內郡〕
0四四 河陽縣有湛城〔一〕。(王)──水經注卷六湛水注
〔一〕 水經注卷五曰:服虔、賈逵曰:河陽,溫也。又曰:漢書地理志、司馬彪、袁山松郡國志、晉太康地道記、十三州志:河陽別縣,非溫邑也。漢高帝六年,封陳涓為侯國,王莽之河亭也。據此則袁志除河陽外,當記有溫縣。今列於下,不復出注。
0四五 溫。──水經注卷五河水注
0四六 共縣有凡亭,周凡伯國〔一〕。(王。汪。黃)──水經注卷九清水注
〔一〕 水經注曰:春秋耄Ч吣杲洉跏狗膊畞砥甘且病6蓬A曰:汲郡共縣枺嫌蟹渤恰畈唬悍玻緡芄帷Y叶哪攴病⑹Y、邢、茅、胙、蔡,周公之胤是也。凡伯蓋世為周王室卿士而食邑于凡。王謨注引路史國名紀云:共縣西南有凡城。
0四七 朝歌縣南有牧野。(王)──水經注卷九清水注
〔弘農郡〕
0四八 弘農湖縣有闅鄉。(王)──水經注卷四河水注
〔京兆尹〕
0四九 長門亭〔一〕。──水經注卷一九渭水注
〔一〕 屬霸陵縣。
0五0 新豐縣枺续欓T亭。(王)──水經注卷一九渭水注
〔右扶風〕
0五一 郿縣有邰亭〔一〕。(王)──水經注卷一八渭水注
〔一〕 邰水經注原作召;王輯邰亭作邰城,皆铡=駬m漢郡國志逕正。
右司搿N静
〔潱ǹぁ
0五二 昆陽〔一〕。──水經注卷二一汝水注
〔一〕 水經注曰:昆水屈逕其城南,蓋藉水以氏縣也。
〔汝南郡〕
0五三 朔山〔一〕。(王。汪。黃)──續漢郡國志注
〔一〕 在陽安縣境內。
0五四 山桑縣有下城父聚。(王)──水經注卷二三陰溝水注
0五五 山桑縣有垂惠聚。(王。汪。黃)──水經注卷二三陰溝水注
〔陳國〕
0五六 長平故屬汝南郡〔一〕,有赭丘城。(王)──水經注卷二二潩水注
〔一〕 郡原铡骺h,逕改。
右豫州刺史部
〔魏郡〕
0五七 內黃縣有并陽聚〔一〕。──水經注卷九淇水注
〔一〕 續漢志作羛陽聚,是。
0五八 〔內黃〕縣有黃澤。──水經注卷九淇水注
0五九 五鹿〔墟〕〔一〕,故沙鹿,有沙亭。(王)──水經注卷五河水注
〔一〕 據續漢志補。
〔中山國〕
0六0 蒲陰縣有陽城。(王)──水經注卷一0滱水注
〔河間國〕
0六一 高陽有葛城。(王)──水經注卷一0滱水注
〔趙國〕
0六二 邯鄲有叢臺。──水經注卷一0濁漳水注
〔勃海郡〕
0六三 〔脩縣〕故屬信都。──水經注卷九淇水注
右冀州刺史部
〔枺ぁ
0六四 陽平縣有岡成亭〔一〕。(王)──水經注卷五河水注
〔一〕 續漢志作岡成城。
0六五 衛本觀故國,姚姓。有河牧城。(王)──水經注卷五河水注
0六六 衛縣有竿城。(王)──水經注卷五河水注
〔枺絿
0六七 枺疥懹嘘R亭。──水經注卷八濟水注
0六八 須昌縣有致密城,古中都也。(王)──水經注卷二四汶水注
〔泰山郡〕
0六九 梁父有菟裘聚。(王)──水經注卷二四汶水注
0七0 南武陽縣有顓臾城。(王)──水經注卷二五沂水注
〔山陽郡〕
0七一 山陽有金鄉縣。(王)──水經注卷八濟水注
〔濟陰郡〕
0七二 冤朐縣有煮棗城。(王)──水經注卷八濟水注
0七三 乘氏有泗水。(王)──水經注卷八濟水注
0七四 濟陰乘氏縣有鹿城鄉。(王)──水經注卷八濟水注
0七五 〔離狐縣〕故屬枺ぁ)ぉに涀⒕戆藵
0七六 成武縣有楚丘亭〔一〕。(王)──水經注卷八濟水注
〔一〕 續漢志脫楚丘亭三字。劉昭注曰:左傳耄吣耆謭谭膊冻穑蓬A曰在縣西南。此楚丘即袁志所言之楚丘亭也。
右兗州刺史部
〔琅邪郡〕
0七七 枺赣朽i亭。(王)──水經注卷二五沂水注
0七八 琅邪有臨沂縣,故屬枺?ぁ#ㄍ酰┅ぉに涀⒕矶逡仕
0七九 〔即丘縣〕目枺7謱倮判啊#ㄍ酰┅ぉに涀⒕矶鹚
〔彭城國〕
0八0 偪陽有柤水〔一〕。(王)──水經注卷二六沭水注
〔一〕 劉昭注曰:左傳襄十年滅偪陽,杜預曰即此縣也。續漢志作傅陽,恐非。
右徐州刺史部
〔樂安國〕
0八一 博昌縣有薄姑城。(王)──水經注卷八濟水注
〔北海國〕
0八二 平壽有斟城,有寒亭。(王)──水經注卷二六巨洋水注
0八三 淳于縣有密鄉。(王)──水經注卷二六濰水注
0八四 〔昌安縣〕漢安帝延光元年復也〔一〕。──水經注卷二六濰水注
〔一〕 昌安,明帝永平中封鄧襲為侯國。
〔枺R郡〕
0八五 黔陬縣有介亭〔一〕。(王)──水經注卷二六膠水注
〔一〕 續漢志作黔陬侯國,是。
右青刺史部
〔南陽郡〕
0八六 南陽宛縣有南就聚。──水經注卷三一淯水注
0八七 宛有瓜里津、夕陽聚。(王)──水經注卷三一淯水注
0八八 葉縣有長山,曰方城。(王)──水經注卷三一潕水注〔二〕
0** 葉縣有卷城。(王)──水經注卷三一潕水注
0九0 新野之枺l,故新都。(王)──水經注卷二九比水注
0九一 筑陽縣有涉都鄉。(王)──水經注卷二八沔水注
0九二 武當縣之和成聚。──水經注卷二八沔水注
0九三 〔襄鄉縣〕南陽之屬縣。──水經注卷二八沔水注
右荊州刺史部
〔九江郡〕
0九四 平阿縣有塗山。(王)──水經注卷三0淮水注
〔會稽郡〕
0九五 烏傷。──水經注卷四0漸江水注
〔豫章郡〕
0九六 贛有豫章水。──水經注卷三九贛水注
右揚州刺史部
〔漢中郡〕
0九七 建安二十年,復置漢寧郡。〔分〕漢中之安陽、〔西城為〕西城郡〔一〕,〔置太守〕〔二〕。分錫、上庸為上庸郡,置都尉。(王。汪。黃)──續漢郡國志注 ○ 范書劉焉傳注
〔一〕 據魏志武帝紀補。又二十五史補編第二冊周明泰後漢縣邑省併表曰:時新置魏陽、平陽兩縣,屬西城郡。
〔二〕 據魏志武帝紀補。
右益州刺史部
〔漢陽郡〕
0九八 漢有二源,枺鲐档溃鞒鑫骺h之嶓冢山〔一〕。(王。汪。黃)──水經注卷二0漾水注
〔一〕 漢指漢水。西漢時氐道、西縣均屬耄骺ぁ|漢氐道屬耄骺ぃ骺h屬漢陽郡。
〔安定郡〕
0九九 興平元年,分安定鶉觚,右扶風之漆置新平郡。(王。汪。黃)──續漢郡國志注
右涼州刺史部
〔上黨郡〕
一00 涅縣有閼與聚。(王。汪。黃)──水經注卷一0清漳水注
〔太原郡〕
一0一 界休縣有介山,綿上聚,子推廟〔一〕。(王。汪。黃)──水經注卷六汾水注
〔一〕 重耳入晉為文公,賞從亡者而不及耄д呓樽油啤W油扑烊刖d上山中,至死不復見。文公聞之,於是環綿上山而封之,以為介推田,號曰介山,且曰:以記吾過,且旌善人。事見史記晉世家。又地理志、郡國志介山均作界山。介、界古今字。
〔雲中郡〕
一0二 成樂,故屬定襄。──水經注卷三河水注
右并州刺史部
〔涿郡〕
一0三 〔方城〕縣有督亢亭。(王)──水經注卷一二巨馬水注
〔玄菟郡〕
一0四 〔撸枴晨h故屬撸鼥|,後入玄菟。(王)──水經注卷一四小撸
右幽州刺史部
百官志
一0五 郊祀之事,太尉掌亞獻,光祿掌三獻,太常每祭祀,先奏其禮儀及行事,掌贊天子。(汪)──宋書卷一六禮志
藝文志(已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