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家后汉书辑注-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00四 周蠻,後漢人也。拙為容皂,不可觀採。梟頸折頞,鳥〈口帯登奉U。但清高,敦心方外,不以官位存懷,唯慕煙霞任誕〔一〕。──琱玉集
〔一〕 范書周蠻作周燮,是。又此引文辭怪譎多訛,與范書異。
00五 荀緄遷沛相,所在清嚴,舉賢治惡,以為豫州六郡之表也〔一〕。──書鈔卷七六
〔一〕 謝承書荀緄傳無此條,而與范書畏懼宦者之荀緄,美惡迥異,故入此以俟攷。
00六 孔融字文舉,孔子〔二十〕世孫也〔一〕。李膺為河南尹,恃才倨傲,眨亻T者,非吾通家子孫不得輒通。融年十二〔二〕,入洛,欲以觀其人,乃謂守門者曰:吾與李君通家子孫耳。守門者告膺,膺呼召問曰:卿與吾有何故?融曰:臣先君孔子與公老君同德比義,則臣與公累代通家也。膺大悅,引坐謂曰:卿欲食乎?融曰:須食。膺曰:教卿為客之禮,主人問食,但讓不須。融曰:不然。教君為主之禮,但置(於)〔飲〕食〔三〕,不須問客。膺慚,乃嘆曰:吾將老死,不見卿富貴也。融曰:公殊未死。膺曰:如何?融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四〕。向來公言未有善也,故知未死。膺甚奇之。後與膺談論百家經史,應答如流,應不能下之〔五〕。(汪)──御樱Ь硭牧
〔一〕 原字漫脫,據范書孔融傳補。
〔二〕 范書孔融傳作年十歲。
〔三〕 據惠棟後漢書補注改。
〔四〕 語見論語泰伯篇。
〔五〕 此條原注出范書,然與本傳多異。汪輯僅引膺大悅至富貴也,及後與膺至不能下之數句,且铡⒊鲇'卷五。今按汪文臺實不詳所出,其引皆本惠氏補注,故多有脫文。此條當出諸家佚書。
00七 秦彭字伯平,為山陽太守。民江伯欲嫁寡姊,姊乃引鐮自割,伯因前救姊,樱爞ⅲ焱觥?h正論法,彭曰救無惡志,乃輕罪之〔二〕。(汪)──御樱Ь砦逡黄
〔一〕 此事范書失載,當出佚書。而汪文臺又铡⒊鎏帪橛'卷五。
00八 親故有窮老者,每見之,拜起甚恭,或脫剩б耘c之者,或單衣裳而坐,其天仁如此〔一〕。──書鈔卷一二九
〔一〕 注出劉昆列傳。范書及枺^記均無此條,或系佚書之文。
00九 嚴光字子陵,與光武為友。後光武登阼,忘之。光怨帝。是時太史云:天上有客星恨帝。帝曰:豈非朕故人嚴子陵乎?遽命徵之。夜與子陵共臥,光以腳加帝腹。太史奏:客星侵御座。子陵縮腳,客星尋退。竟不仕。(汪)──御樱Ь砦
0一0 趙峻,後漢人也〔一〕。志性聰敏,又能屬文,所制才藻,落紙如飛,下筆即成,都不尋覆也。──琱玉集
〔一〕 越縵堂讀書記曰:范書不見姓名,蓋出謝承諸書。天游按:范書順沖伲奂o言,峻順帝時為太尉,沖帝時為太傅。又郭躬傳曰:初,肅宗時,司搿N鞠纶w興亦不恤諱忌,官至潱ㄌ亍W泳担圆牌鞣Q。則非不見姓名於范書也。然此引當出諸已佚後漢書。
0一一 張重字仲篤,明帝時舉孝廉,帝曰:何郡小吏?答曰:臣日南吏。帝曰:日南郡人,應向北看日。答曰:臣聞雁門不見壘雁為門,金城郡不見積金為郡。臣雖居日南,未嘗向北看日。〔一〕(汪)──御樱Ь硭
〔一〕 此引不見於范書,然枺^記載之,其文曰:張重,日南計吏,形容短小。明帝問云:何郡小吏?對曰:臣日南計吏,非小吏也。枺^記乃諸家後漢書之源,此引或即枺^記之文,或系已佚後漢書據枺^記改寫之文。
0一二 孫敬字文伲脤W,椋糇x書,不堪其睡,乃以繩懸之屋梁,人曰椋粝壬惨弧场#ㄍ簦┅ぉゎ惥劬砦逦
〔一〕 原出處標後漢書,汪輯入謝承書,非。孫敬事蹟范書失載,當入佚書以俟考。
0一三 梁輔,後漢人也。當為郡吏。時夏大旱,輔欲告天乞雨,身坐庭前,在傍多積薪柴,乃誓曰:至日中不雨,即自燒身。未及日中,天忽大雨也〔一〕。──琱玉集
〔一〕 李慈銘以為當出謝承諸書,今錄此以俟攷。
0一四 陳□字文鍾,為巫令,有政能。桑櫓生三萬餘株,民已溫飽。──稽瑞
。。。
………………………………
附錄一、 八家後漢書著者傳略
吳志妃嬪傳吳主權謝夫人傳附謝承傳略
吳主權謝夫人,會稽山陰人也。父煛,漢尚書郎、徐令〔一〕。弟承拜五官郎中,稍遷長沙枺慷嘉尽⑽淞晏兀釢h書百餘卷。〔二〕
〔一〕 煛子承撰後漢書,稱煛幼以仁孝為行,明達有令才。煛弟貞,履蹈法度,篤學尚義,舉孝廉,建昌長,卒官。
〔二〕 會稽典錄曰:承字偉平,博學洽聞,嘗所知見,終身不忘。子崇揚威將軍,崇弟〈冒犬〉吳郡太守,并知名。
吳志薛綜傳附子薛瑩傳
薛綜字敬文,沛郡竹邑人也。子珝,官至威南將軍。珝弟瑩,子道言,初為祕府中書郎,孫休即位,為散騎中常侍。數年,以病去官。孫皓初,為左執法,遷選曹尚書,及立太子,又領少傅。建衡三年,皓追歎瑩父綜遺文,且命瑩繼作。瑩獻詩曰:惟臣之先,昔仕于漢,奕世綿綿,頗涉臺觀。暨臣父綜,遭時之難,卯金失御,邦家毀亂。適茲樂土,庶存孑遺,天啟其心,枺鲜菤w。厥初流搿в谛U垂。大皇開基,恩德遠施。特蒙招命,拯擢泥汙,釋放巾褐,受職剖符。作守合浦,在海之隅,遷入京輦,遂升機樞。枯瘁更榮,絕統復紀,自微而顯,非願之始。亦惟寵遇,心存足止。重值文皇,建號枺鼘m,乃作少傅,光華益隆。明明拢茫恋轮t崇,禮遇兼加,惟渥惟豐。哀哀先臣,念竭其忠,洪恩未報,委也以終。嗟臣蔑賤,惟昆及弟,幸生幸育,託綜遺體。過庭既訓,頑蔽難啟。堂構弗克,志存耦耕。豈悟拢蕽闪饔W蜂浵瘸迹錈o成,是濟是拔,被以殊榮。珝忝千里,受命南征,旌旗備物,金革揚聲。及臣斯陋,實闇實微,既顯前軌,人物之機;復傅枺鼘m,繼世荷輝,才不逮先,是忝是摺G虏┖茫难攀琴F,追悼亡臣,冀存遺類。如何愚胤,曾無髣彿。瞻彼舊寵,顧此頑虛,孰能忍媿,臣實與居。夙夜反側,克心自論,父子兄弟,累世蒙恩,死惟結草,生誓殺身,雖則灰隕,無報萬分。
是歲,何定建議鑿拢G以通江淮,皓令瑩督萬人往,遂以多盤石難施功,罷還,出為武昌左部督。後定被誅,皓追拢G事,下瑩獄,徙廣州。右國史華覈上疏曰:臣聞五帝三王皆立史官,敘錄功美,垂之無窮。漢時司馬遷、班固,咸命世大才,所撰精妙,與六經俱傳。大吳受命,建國南土。大皇帝末年,命太史令丁孚、郎中項峻始撰吳書。孚、峻俱非史才,其所撰作,不足紀錄。至少帝時,更差韋曜、周昭、薛瑩、梁廣及臣五人,訪求往事,所共撰立,備有本末。昭、廣先亡,曜負恩蹈罪,瑩出為將,復以過徙,其書遂委滯,迄今未撰奏。臣愚湶帕樱m可為瑩等記注而已,若使撰合,必襲孚、峻之跡,懼墜大皇帝之元功,損當世之盛美。瑩涉學既博,文章尤妙,同寮之中,瑩為冠首。今者見吏,雖多經學,記述之才,如瑩者少,是以慺慺為國惜之。實欲使卒垂成之功,編於前史之末。奏上之後,退填溝壑,無所復恨。皓遂召瑩還,為左國史。頃之,選曹尚書同郡繆禕以執意不移,為群小所疾,左遷衡陽太守。既拜,又追以職事見詰責,拜表陳謝。因過詣瑩,復為人所白,云禕不懼罪,多將賓客會聚瑩許。乃收禕下獄,徙桂陽,瑩還廣州。未至,召瑩還,復職。是時法政多謬,舉措煩苛,瑩每上便宜,陳緩刑簡役,以濟育百姓,事或施行。遷光祿勳。天紀四年,晉軍征皓,皓奉書於司馬伷、王渾、王濬請降,其文,瑩所造也。瑩既至洛陽,特先見敘,為散騎常侍,答問處當,皆有條理〔一〕。太康三年卒。著書八篇,名曰新議〔二〕。
〔一〕 干寶晉紀曰:武帝從容問瑩曰:孫皓之所以亡者何也?瑩對曰:歸命侯臣皓之君吳也,昵近小人,刑罰妄加,大臣大將,無所親信,人人憂恐,各不自保,危亡之釁,實由於此。帝遂問吳士存亡者之賢愚,瑩各以狀對。
〔二〕 王耄x書曰:瑩子兼,字令長,清素有器宇,資望故如上國,不似吳人。歷位二宮丞相長史。元帝邸瑁圻w丹楊尹,尚書,又為太子少傅。自綜至兼,三世傅枺鼘m。
晉書司馬彪傳
司馬彪字紹統,高陽王睦之長子也。出後宣帝弟敏。少篤學不倦,然好色薄行,為睦所責,故不得為嗣,雖名出繼,實廢之也。彪由此不交人事,而專精學習,故得博樱杭K其綴集之務。初拜騎都尉。泰始中,為祕書郎,轉丞。注莊子,作九州春秋。以為先王立史官以書時事,載善惡以為沮勸,撮教世之要也。是以春秋不修,則仲尼理之;關雎既亂,則師摯修之。前哲豈好煩哉?蓋不得已故也。漢氏中興,訖于建安,忠臣義士亦以昭著,而時無良史,記述煩雜,譙周雖已刪除,然猶未盡,安順以下,亡缺者多。彪乃討論眾書,綴其所聞,起于世祖,終于孝獻,編年二百,錄世十二,通綜上下,旁貫庶事,為紀、志、傳凡八十篇,號曰續漢書。泰始初,武帝親祠南郊,彪上疏定議,語在郊祀志。後拜散騎侍郎。惠帝末年卒,時年六十餘。
初,譙周以司馬遷史記書周秦以上,或採俗語百家之言,不專據正經,周於是作古史考二十五篇,皆懀f典,以糾遷之謬铡1霃鸵灾転槲幢M善也,條古史考中凡百二十二事為不當,多據汲冢紀年之義,亦行於世。
晉書華嶠傳
華表字偉容,平原高唐人也。有六子:廙、岑、嶠、鑒、澹、簡。
嶠字叔駿,才學深博,少有令聞。文帝為大將軍,辟為掾屬,補尚書郎,轉車騎從事中郎。泰始初,賜爵關內侯。遷太子中庶子,出為安平太守。辭親老不行,更拜散騎常侍,典中書著作,領國子博士,遷侍中。
太康末,武帝頗親宴樂,又多疾病。屬小瘳,嶠與侍臣表賀,因微諫曰:伏惟拢w漸就平和,上下同慶,不覺捨琛3嫉扔迲撸‘有微懷,以為收功於所忽,事乃無悔;懀Цl洞钩桑衲巳招隆N姳菹律畲孤}明,遠思所忽之悔,以成日新之福。沖靜和氣,嗇養精神,頤身於清簡之宇,留心於虛曠之域。無厭世俗常戒,以忽群下之言,則豐慶日延,天下幸甚!帝手詔報曰:輒自消息,無所為懀АT党酰庑ず睢UD楊駿,改封樂鄉侯,遷尚書。
後以嶠博聞多識,屬書典實,有良史之志,轉祕書監,加散騎常侍,班同中書。寺為內臺,中書、散騎、著作及治禮音律,天文數術,南省文章,門下撰集,皆典統之。初,嶠以漢紀煩穢,慨然有改作之意。會為臺郎,典官制事,由是得遍觀祕籍,遂就其緒。起于光武,終于孝獻,一百九十五年,為帝紀十二卷、皇后紀二卷、十典十卷、傳七十卷及三譜、序傳、目錄,凡九十七卷。嶠以皇后配天作合,前史作外戚傳以繼末編,非其義也,故易為皇后紀,以次帝紀。又改志為典,以有堯典故也。而改名漢後書奏之,詔朝臣會議。時中書監荀猒、令和嶠、太常張華、侍中王濟咸以嶠文伲潞耍羞w固之規,實錄之風,藏之祕府。後太尉汝南王亮、司空衛瓘為枺鼘m傅,列上通講,事遂施行。嶠所著論議難駁詩賦之屬數十萬言,其所奏官制、太子宜還宮及安邊、雩祭、明堂辟雍、浚導河渠、巡禹之舊跡置都水官,修蠶宮之禮置長秋,事多施行。元康三年卒,追贈少府,謚曰簡。
嶠性嗜酒,率常沈醉。所撰書十典未成而終,祕書監何劭奏嶠中子徹為佐著作郎,使踵成之,未竟而卒。後監繆徵又奏嶠少子暢為佐著作郎,克成十典,并草魏晉紀傳,與著作郎張載等俱在史官。永嘉喪亂,經籍遺洠В瑣䲡嬲呷N卷。
嶠有三子:頤、徹、暢。頤嗣,官至長樂內史。暢有才思,所著文章數萬言。遭寇亂,避難荊州,為偎Γ瑫r年四十。
晉書謝沈傳
謝沈字行思,會稽山陰人也。曾祖斐,吳豫章太守。父秀,吳翼正都尉。沈少孤,事母至孝,博學多識,明練經史。郡命為主簿、功曹,察孝廉,太尉郗鑒辟,並不就。會稽內史何充引為參軍,以母老職。平西將軍庾亮命為功曹,征北將軍蔡謨版為參軍,皆不就。閑居養母,不交人事,耕耘之暇,研精墳籍。康帝即位,朝議疑七廟迭毀,乃以太學博士徵,以伲蓽R阅笐n去職。服闋,除尚書度支郎。
何充、庾冰並稱沈有史才,遷著作郎,撰晉書三十餘卷。會卒,時年五十二。沈先著後漢書百卷及毛詩、漢書外傳,所著述及詩賦文論皆行於世。其才學在虞預之右云。
張瑩傳(闕)
晉書袁山松傳
袁瑰字山甫,陳郡陽夏人,魏郎中令渙之曾孫也。以功封長合鄉侯。卒,子喬嗣。喬博學有文才,注論語及詩,并諸文筆皆行於世。子方平嗣。卒,子山松嗣。
山松少有才名,博學有文章,著後漢書百篇。衿情秀遠,善音樂。舊歌有行路難曲,辭頗疏伲剿珊弥宋钠滢o句,婉其節制,每因酣醉縱歌之,聽者莫不流涕。初,羊曇善唱樂,桓伊能挽歌,及山松行路難繼之,時人謂之三絕。時張湛好於齋前種松柏,而山松每出游,好令左右作挽歌,人謂湛屋下陳尸,山松道上行殯。
山松歷顯位,為吳郡太守。孫恩作亂,山松守滬瀆,城陷被害。
魏志三少帝紀裴松之注載張侣
案張А⒂蒌摺⒐C皆晉之令史,А㈩C出為官長,溥,鄱陽內史。ё釢h紀,雖似未成,辭藻可觀。溥著江表傳,亦粗有條貫。惟頒撰魏晉世語,蹇乏全無宮商,最為鄙劣,以時有異事,故頗行於世。干寶、孫盛等多采其言以為晉書,其中虛錯如此者,往往而有之。
。。。
………………………………
附錄二、著錄
隋書經籍志:
後漢書一百三十卷無帝紀,吳武陵太守謝承撰。
後漢記六十五卷本一百卷,梁有,今殘缺。晉散騎常侍薛瑩撰。
續漢書八十三卷晉祕書監司馬彪撰。
後漢書十七卷本九十七卷,今殘缺。晉少府卿華嶠撰。
後漢書八十五卷本一百二十二卷,晉祠部郎謝沈撰。
後漢南記四十五卷本五十五卷,今殘缺。晉江州從事張瑩撰。
後漢書九十五卷本一百卷,晉祕書監袁山松撰。
後漢紀三十卷張ё
舊唐書經籍志:
後漢書一百三十三卷謝承撰。
後漢記一百卷薛瑩作。
後漢書八十三卷司馬彪撰。
後漢書三十一卷華嶠作。
又一百二卷謝沈撰。
漢南紀五十八卷張瑩撰。
後漢書一百二卷袁山松作。
後漢紀三十卷張ё
新唐書藝文志:
謝承後漢書一百三十卷
又錄一卷
薛瑩後漢記一百卷
司馬彪續漢書八十三卷
又錄一卷
華嶠後漢書三十一卷
謝沈後漢書一百二卷
袁山松後漢書一百一卷
又錄一卷
張瑩漢南紀五十八卷
張п釢h紀三十卷
。。。
………………………………
附錄三、評論
袁宏後漢紀自序(節錄)
予嘗讀後漢書,煩穢雜亂,睡而不能竟也。聊以暇日,撰集為後漢紀。其所綴會漢紀、謝承書、司馬彪書、華嶠書、謝沈書、漢山陽山記、漢臁I起居注、漢名臣奏,旁及諸郡耆舊先賢傳,凡數百卷。前史闕略,多不次敘,錯謬同異,誰使正之?經營八年,疲而不能定。頗有傳者,始見張珪溲詽h末之事差詳,故復探而益之。
文心雕龍史傳篇(節錄)
至于後漢紀傳,發源枺^。袁張所制,偏駁不倫,薛謝之作,疏謬少信;若司馬彪之詳實,華嶠之準當,則其冠也。
史通(節錄)
六家篇:至孝獻帝,始命荀悅撮其書為編年體,依左傳著漢紀三十篇。自是每代國史,皆有斯作,起自後漢,至於高齊。如張АO盛、干寶、徐賈、裴子野、吳均、何之元、王劭等,其所著書,或謂之春秋,或謂之紀,或謂之略,或謂之典,或謂之志。雖名各異,大抵皆依左傳以為的準焉。
二體篇:蓋荀悅、張В鹈髦h也;班固、華嶠,子長之流也。惟此二家,各相矜尚。
書志篇:原夫司馬遷曰書,班固曰志,蔡邕曰意,華嶠曰典,張勃曰錄,何法盛曰說。名目雖異,體統不殊。亦猶楚謂之檮杌,晉謂之乘,魯謂之春秋,其義一也。
又曰:若乃五行、藝文,班補子長之闕;百官、輿服,謝拾孟堅之遺。王耄п醽恚右匀甬悾晃菏胀磉M,弘以釋老。斯則自我作故,出乎胸憶,求諸歷代,不過一二者焉。
又曰:浮試匪鶗耸霎敃r之事。必為志而論天象也,但載其時彗孛氛祲,薄食晦明,裨灶、梓慎之所占,京房、李郃之所候。至如熒惑退舍,宋公延齡,中台告坼,晉相速禍,星集潱ǘt人聚,月犯少微而處士亡,如斯之類,志之可也。若乃體分濛澒,色著青蒼,丹曦、素魄之躔次,黃道、紫宮之分野,既不預於人事,輒編之於策書,故曰刊之國史,施於何代不可也。其間唯有袁山松、沈約、蕭子顯、魏收等數家,頗覺其非,不遵舊例。凡所記錄,多合事宜。寸有所長,賢於班、馬遠矣。
又曰:伏羲已降,文籍始備。逮於戰國,其書五車,傳之無窮,是曰不朽。夫古之所制,我有何力,而班漢定其流別,編為藝文志。論其妄載,事等上篇。續漢已還,祖述不暇。夫前志已錄,而後志仍書,篇目如舊,頻煩互出,何異以水濟水,誰能飲之者乎?
又曰:自漢中興已還,迄於宋、齊,其間司馬彪、臧榮緒、沈約、蕭子顯相承載筆,競志五行。雖未能盡善,而大較多實。何者?如彪之徒,皆自以名慚漢儒,才劣班史,凡所辯論,務守常途。既動遵繩墨,故理絕河漢。兼以古書從略,求徵應者難該;近史尚繁,考祥符者易洽。此昔人所以言有乖越,後進所以事反精審也。
論贊篇曰:春秋左氏傳每有發論,假君子以稱之。二傳云公羊子、穀梁子,史記云太史公。既而班固曰贊,荀悅曰論,枺^曰序,謝承曰詮,陳壽曰評,王耄г蛔h,何法盛曰述,揚雄曰譔,劉曉蛔啵辍⑴嶙右白燥@姓名,皇甫謐、葛洪列其所號。史官所撰,通稱史臣。其名萬殊,其義一揆。必取便於時者,則總歸論贊焉。
序例篇曰:迨華嶠後漢,多同班氏。如劉平、江革等傳,其序先言孝道,次述毛義養親。此則前漢王貢傳體,其篇以四皓為始也。嶠言辭簡伲瑪⒅聹匮牛镀渥谥迹嗝蠄灾畞啔e?
補注篇:以峻之才識,足堪遠大,而不能探賾彪、嶠,網羅班、馬,方復留情於委巷小說,銳思於流俗短書。可謂勞而無功,費而無當者矣。
言語篇曰:又世之議者,咸以北朝眾作,周史為工。蓋賞其記言之體,多同於古故也。夫以枉飾虛言,都捐實事,便號以良直,師其模楷,是則董狐、南史,舉目可求,班固、華嶠,比肩皆是者矣。
摸擬篇曰:袁山松云:書之為難也有五:煩而不整,一難也;俗而不典,二難也;書不實錄,三難也;賞罰不中,四難也;文不勝伲咫y也。夫擬古而不類,此乃難之極者,何為獨闕其目乎?
覈才篇曰:但自世重文藻,詞宗麗淫,於是沮誦失路,臁斴S。每西省虛職,枺^佇才,凡所拜授,必推文士。遂使握管懷鉛,多無銓綜之識;連章累牘,罕逢微婉之言。而舉俗共以為能,當時莫之敢侮。假令其間有術同彪、嶠,才若班、荀,懷獨見之明,負不刊之業,而皆取窘於流俗,見嗤於朋黨。遂乃哺糟歠醨,俯同妄作,披褐懷玉,無由自陳。此管仲所謂用君子而以小人參之,害霸之道者也。
煩省篇曰:降及枺髡邚洷姟V寥缑畲蠖迹馗徊帕迹唛T甲族,代多髦俊。邑老鄉賢,競為別錄;家牒宗譜,各成私傳。於是筆削所採,聞見益多。此中興之史,所以又廣於前漢也。
又曰:夫英賢所出,何國而無?書之則與日月長懸,不書則與煙塵永滅。是以謝承尤悉江左,京洛事缺於三吳;陳壽偏委蜀中,巴、梁語詳於二國。如宋、齊受命,梁、陳握紀,或地比禹貢一州,或年方秦氏二世。夫地之偏小,年之窘迫,適使作者採訪易洽,巨細無遺,耆舊可詢,耄еM咸露。此小國之史,所以不減於大邦也。
又曰:古今有殊,澆淳不等。而往之所載,其簡如彼;後之所書,其審如此。若使同後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