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成汉帝国-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杉姨煜略馐芡刻浚樵庋辏尢卮舜睿╇奚砗螅笪挥诔ど惩跎瞎僖纾滢鹌跋樱杉姨煜拢杉野傩赵旄#粟惫愦煜拢淌刮胖!!!

    上官尹风在袁鹰读完诏书后,愣了出神,随即问道:“皇上如何了?”

    “回主公,卑职杀出后殿之时,望见陛下的寝宫燃起熊熊大火,想必遭了不测。。。”袁鹰肯定的说道。

    上官尹风闭上了眼睛:“传令,召集众将议事。。。都下去吧,我要静一静。。。”
………………………………

第三百二十九章 传大位于上官氏

    第329章:(传大位于上官氏)

    殿中此刻是喧杂异常,当粱箜将诏书的内容讲毕之后,所有人都为之一振,随即就是劝谏,劝什么?当然是劝上官尹风按照诏书的意思登皇帝位。

    “武皇帝在时,主公便是救国之功臣,此次先皇诏书以下,臣以为,主公应当顺应天命,登基为帝,是为百姓之福。”粱箜不管武将的争论,首先代表了文官的言论,当即说着。

    南阳一派的出头鸟曹真因为与宋时秀去迎接南阳撤军赶来济南,所以当出头鸟的重担则落在了南阳一派的另一人身上,神机营主将黄伯涛:“主公,末将以为,先皇诏书已下,即便主公自绝于成家王朝,但先王毕竟乃是太祖皇帝的结拜兄弟,为太祖皇帝征战沙场,打拼天下,所以,末将认为主公当摒弃前嫌,登大位,以安成家天下。”

    黄伯涛说完,身为河北一派的李延庆则是当即出列道:“主公,先前东平侯曾说过,广积粮,缓称王,时至今日,先皇诏书抵达,此乃奉天诏命,主公应当顺应天意,为成家天下的苍生造福。”

    成庆之看着李延庆说完,然后更是站出对队说道:“主公,平乡侯言之有理,虽先前末将说广积粮,缓称王,但也是在此之前,现先皇诏书已经抵达,即有此诏,天下百姓不敢不服,无人敢说主公是篡位而来。”

    “主公。。。”黄维站出队列,附和道:“传国玉玺就在皇甫大人手里,现在其距离济南不过三天路程,传国玉玺抵达,属下以为主公当顺应天命,登基为帝。”

    上官尹风麾下各派的领军人物纷纷出言劝谏,这在他自己眼里也是再清楚不过了,自己一旦登基称帝,那他们这些人就都是从龙的功臣,个个都是重臣,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咳咳。。。”听见上官尹风咳嗽,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上官尹风站起身,摆了摆手:“此事等皇甫大人到来之后再议,尔等都退下吧。。。”

    “诺。。。”

    皇甫南等人抵达济南之时,已经是第四天的日子上,上官尹风先是和自己的家人足足的亲热了一番,特别是慕容雪,考虑到成玉菲的问题上,上官尹风让成玉菲与成庆之一同去给成公吾扫墓,整个东归队伍来到济南之后的两天内都是处于各个将士士卒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包括麾下的诸多将领。

    上官尹风抱着两个女儿,心里别提多高兴,此刻的后殿之中,可谓是阖家欢乐,上官尹风坐在主位上,成玉菲、南宫夕月、刘紫曦、慕容雪齐齐给上官尹风行礼,然后四人坐在上官尹风身边,阴丽华及沈丽华两人给四个女人行礼,大小之分也是要的。

    “夫君,女儿至今没有取名字,还请夫君给女儿想一个周到的名字才好。”南宫夕月首先说着,然后拉过女儿道:“快叫父亲大人给你取个好听的名字。”

    “爹爹。。。”大女儿嗲声喊着上官尹风。

    上官尹风这时才想起,这个时代女子是没有辈分的,那个妹妹上官尹蓝倒是一个特例,还有那女子不可入宗祠的说法,当然,在上官尹风这里,都是不成立的:“我上官家没有男女之分,所有女子与子嗣,统统入宗祠,这一辈是‘玉’字辈,所以女儿依然是按照辈分走。”

    南宫夕月和刘紫曦都开心的不得了,为什么?就是那句不分男女,皆入宗祠,这就是喜事,两人纷纷起身朝着上官尹风福身,上官尹风笑着摇了摇手:“不必,大女儿就叫上官玉琴,二女儿叫上官玉慧,记好了,沈丽华所生长子叫玉麟,你等可要记好,此后你们都是玉麟的嫡母,不可造次。”

    “是夫君。。。”

    一夜温馨之后,第二天议事的时候,上官尹风惊讶的发现自己迟到了,皇甫南领班站在大殿中静候着上官尹风的到来。

    “数年不见皇甫大人,不知道大人身体可好?”上官尹风说着便走下台阶,伸手握住了皇甫南的手。

    皇甫南激动的点了点头,这可是礼遇,不是任何人都有的礼遇:“主公武功盖世,老夫在后方做事,都感觉有动力。”

    假话说完之后,未等上官尹风走上高台,为首的慕容光当即说道:“主公,我等抵达之后,听闻了先皇诏书一事,而且据可靠消息,先皇已经驾崩,遗体在焚毁的奉天宫后殿中找到,逆贼公孙贺自立为帝,遣使布告天下,属下以为,主公应当顺应天命,以登大位。”

    “请主公顺应天命,以登大位。”

    慕容光作为上官家的亲信开了头,殿中几乎所有人都出声附和道。

    上官尹风看着皇甫南不语,而皇甫南则很平静,等附和声停止后,便出声道:“主公,可还记得传国玉玺所刻八字?”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可是天下闻名,即便上官尹风不看,都能够完完整整的说出来。

    “老夫以为,上官氏当得起这个八个字。”

    皇甫南的话很有分量,其是开国皇帝的亲卫将军,一路荣升,严谨的说来,乃是成家王朝四朝元老,只要有皇甫南的点头,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也是上官尹风一直闪烁其词的原因,他自己一直在等皇甫南表态。

    “皇甫大人如何得知?”上官尹风面带笑意的看着他。

    皇甫南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卷黄布,举在手里,沉声道:“此乃先祖武皇帝亲手所书的诏命,当年武皇帝被张氏兄弟困于天守阁时,曾将这托孤诏令交给老夫,让老夫代为保管,武皇帝曾说,若是天下颓势,成家不可为,就拿出诏书,若是成家可为,此诏便随老夫而去。”

    所有人都盯着皇甫南手中的诏书,心里都在嘀咕为何之前不拿出,现在才拿出来,这个意念最强的要数曹真,其他的人还真没有往那里想。

    “奉天承运,朕于乱世之时登基,辛勤四载,然。。。。。。。。。。。。。。。。。。长沙王上官尹风文武兼备,德孝双全,若吾儿可奉,当尽心辅佐,以安成家天下,若成家天下已不可为,朕之遗命,传大位于上官氏,以安天下百姓,望上官氏善待朕之后人,此诏公布后,当传檄天下,咸使闻之。。。”
………………………………

第三百三十章 光武中兴,克承大统

    第330章:(光武中兴,克承大统)

    “哎。。。”

    上官尹风长叹一声,殿中此刻在皇甫南读完诏书后都陷入了沉默,每个人都能听到对方的呼吸声。

    “请主公登皇帝位。。。”章熊作为上官尹风的亲卫将领,此刻看着所有人都不说话,被人从后面推了一把,径直出了列,于是一不做二不休高声说道。

    有人带头,自然就有人跟着来,作为已经是事实的情况下,成庆之当先站出队列,高声道:“请主公登皇帝位。。。”说着便双膝跪了下去。

    这家伙来的实在啊,搞得后来的人都纷纷双膝下跪,高喊:“请主公登皇帝位。。。”

    第三次,按照规矩来说,这已经是极限了,若是上官尹风自己再推卸,那就是虚情假意,为天下人所看不起,于是站起身,略带不满的说道:“既然武皇帝及先皇都如此认为,那么我也只能为了天下百姓,坐这个位置了。”

    五天之后,济南城

    全城百姓都聚集在原来王宫的位置上,现在是皇宫的地方。

    大殿内,文武齐齐朝着上官尹风跪了下去:“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上官尹风朝着黄维挥了挥手,只见黄维站到高台的一半位置上,打开圣旨高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初登大宝,以天下苍生百姓为己任,凡天下人,不分成家人、汉人,皆为华夏子民,今立国,国号成汉,改元光武,兴国安邦,并大赦天下,此诏布告中外,咸使闻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敕封大司徒皇甫南为丞相,加少保衔;粱箜为山东布政使;章涛为四川布政使。。。。”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全军军制改卫所制,全国军权统一为皇帝陛下指挥,撤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大将军、三公将军等诸将军号,以上诸号皆为加衔;我朝将军衔以征、镇、安、平为主要将衔。。。。。。”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设主军三大营,分别为骁武营,神机营,五军营,并设天雄军;其余卫所部队按照之前制定执行戍守计划。。。”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定天下,以武勋逐鹿中原,全军爵位撤五常爵,以公、侯、伯三级爵位定爵,武将封爵,为宣力武臣,文臣封爵,为守正文臣;凡封爵者,所享诸食邑但无封地,爵位继承者由朝廷发放俸禄;诸天下,非上官氏不得封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敕封黄伯涛为长清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黄维为武威伯,食邑七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黄龙为长威伯,食邑七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曹真为平阳侯,食邑一千四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李延庆为平乡侯,食邑一千七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成庆之为东平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欧阳庆为冀国公,食邑一万户,赐丹书铁券;敕封袁涣为富阳伯,食邑五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慕容雪虎为胶州侯,食邑一千一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韩楚为淮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慕容凤鸣为昌邑伯,食邑五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何青为襄平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柴尚为宜阳侯,食邑一千六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慕容齐为阳城侯,食邑一千三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慕容光为南阳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钱梦龙为虞城侯,食邑一千二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宋子江为长平侯,食邑一千四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李成栋为汝阳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章熊为舞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颜笑为安平伯,食邑四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袁良为宁阳侯,食邑一千二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袁贤为威宁伯,食邑四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袁崇喜为安宁伯,食邑四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梁欢为济南侯,食邑一千一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贾复为胶东侯,食邑一千六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邓禹为高密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冯异为阳夏侯,食邑一千六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吴汉为广平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耿弇为好畤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朱佑为鬲侯,食邑一千三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李忠为中水侯,食邑一千三百户,赐丹书铁券;赐封王霸为淮陵侯,食邑一千三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任忠为阿陵侯,食邑一千三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皇甫南为诚信侯,食邑两千户,赐丹书铁券;敕封薛廷渊为辽阳伯,食邑五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贺英为荥国公,食邑一万户,赐丹书铁券;敕封陈诚为辽国公,食邑一万户,赐丹书铁券;敕封高崇为淮南伯,食邑九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宋子贤为文安伯,食邑五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阴常为汉阳伯,食邑五百户,赐丹书铁券;敕封司马炽为宜城侯,食邑一千户,赐丹书铁券;敕封梁超为兴和伯,食邑三百户;敕封梁熙为长兴伯,食邑五百户;敕封梁秋为文兴伯,食邑五百户;敕封宋时秀为雄武伯,食邑五百户;敕封臧琬为雄安伯,食邑五百户;敕封韩笑为安兴伯,食邑五百户;敕封范文辉为长安伯,食邑五百户;敕封周昂为顺义伯,食邑三百户;敕封周俊为顺安伯,食邑三百户。。。”

    一长串的敕封诏书,读完之后,上官尹风都感觉有些麻木,不过至少是人人平等,按照之前的安排,赐给丹书铁券的就是世袭,没有丹书铁券的,爵位只到自己这一辈就终结,然后撤爵。

    周昂和周俊能封爵,完全是周柔的功劳,而且现在也是上官尹风当了皇帝,在搞定刘玄之前,需要更多的支持,然后才是慢慢的处理这些事情。

    “谢皇上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黄维的事宜下,殿中众臣齐齐下跪谢恩。。。

    上官尹风站起身,双手同时抬起道:“光武中兴,克承大统,朕与君共勉。。。”

    “诺。。。”
………………………………

第三百三十一章 广檄天下,威服四海

    第331章:(广檄天下,威服四海)

    封赏完毕的第三天,上官尹风在皇宫内召见了来自胶州湾的一位猛人。

    “陛下,臣按照吩咐,在胶州湾找到了此人,按照陛下的要求,此人应该附和。”刚刚升为百户的袁鹰指着跪在他身后的那名黝黑男子说道。

    男子皮肤黝黑,但身高近八尺,长相威猛,一看就不是什么善茬,上官尹风随即问道:“叫什么名字,在胶州湾以前是做什么的?”

    “回皇上,草民名叫郝世忠,家住胶州湾,世代都是渔民。”郝世忠扣头回答道。

    “郝世忠,朕问你,你可出过海?”上官尹风站起身,慢慢的走下台阶道。

    这个动作一来,使得站在边上的黄维警惕的看着郝世忠,左手自然反应的放在了腰间的绣春刀上,而殿中的锦衣卫也都警惕的看着郝世忠。

    “回皇上,家中长辈世世代代都是胶州的渔民,祖父更是在胶州国担任过渔曹,专职为胶州王捕捞海鱼,小的也经常出海。”郝世忠低着头回答道,他自然是没有看清殿中那些紧张的锦衣卫。

    “郝世忠,你可愿为朕效力?”上官尹风低头看着这个唯唯诺诺的汉子道。

    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机会,山东之地的百姓现在都对上官尹风奉若神明,为什么?就是免去了赋税,百姓不用交税啊,郝世忠家里人口众多,全靠大海生活,每年交了赋税剩不了多少,还得一家吃喝,现在能在皇帝的麾下做事,自然是好事情。

    当即便迹繁惆莸溃骸澳芪噬献鍪拢切〉母7帧!

    上官尹风随即从御案上拿起早已准备的东西,递给郝世忠道:“这是朕所画的航海图,你拿着这个东西,乘坐胶州湾打造的海船出发,按照航海图所指示行走,到了地方之后,寻找一个当地人都在吃的东西回来,记住,多带。”

    郝世忠接过海图,有些不明就里道:“敢问皇上,是何物?小的如何能辨别?”

    “此物在土面上有秧茎,泥里带出来的却是一连串的圆圆的或是不规则圆形的东西,煮熟之后可食用,颜色为土黄色,你可能明白?”

    上官尹风已经把马铃薯的样子描述的很清楚了,郝世忠仔细的回想着,然后点点头:“小的回去就把皇上所说的记下,然后出海去寻找。”

    上官尹风点点头道:“传旨,封郝世忠为征夷将军,给予将士一千人,随其出发,郝世忠,若你成功回来,朕就封你为我朝的水师主将,若你回不来,放心,你家人由国朝奉养,你自无需多滤。”

    郝世忠闻言喜出望外,随即连着磕了三个头:“小的,不,末将定当完成陛下所言,不辱使命。”

    郝世忠离开后,黄维有些担忧的问道:“陛下,这一千人够不够,别到时候被当地人给打的乱窜啊。”

    上官尹风笑着摇摇头道:“不会,给他调拨赤眉降卒一千人,告诉他们,能再回来,都能升官为将,脱离苦役,回不来,家人也能脱离苦役,子嗣甚至能进入讲武堂。”

    “陛下,赤眉军降卒战斗力,怕。。。”

    黄维话没说完,上官尹风转身看着殿外的景色道:“不用担心,当地土名都是原始人,那些降卒在威逼利诱之下,都会安然前去,且出门在外,一旦遇袭,他们都会拼命,相信朕,那些当地人根本不是我军的对手。”

    上官尹风按照明朝的规矩,五天一个大朝会,其余时间随意召集一些人来议事,抛弃了三天小朝会的规矩,这天的大朝,上官尹风准备宣布定都的事情,但照例问了问殿中的那些个文武官员。

    “陛下,臣以为,济南之大,周遭又有济河以及黄河通过,未来的运河更是要从济南经过,若是定都济南,不失为一个好地方。”作为新任的吏部尚书刘祛,自然是要当先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

    “工部的以为如何?”上官尹风抬头问道。

    工部的人都看着自家的尚书大人,杨荣听到上官尹风在问自己,于是出班回答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刘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但定都在哪里,还得由陛下亲自定夺才好。”

    杨荣可不是大傻子,作为丞相的皇甫南都没有发话,他一个刘祛就敢冒着头去决定定都的事情,而自己虽然是工部尚书,但现在谁都知道上官尹风是马上皇帝,杀人无数,谁敢去打乱他早就想好的部署。

    “嗯。。。”上官尹风略带满意的点点头,这个动作使得刘祛满脸通红,退进了队列之中,上官尹风随即说道:“定都嘛,朕早就想好了,只是想多考虑考虑,既然如此,那朕就直接告诉你们,我成汉王朝的都城,就定在秣陵,但现在得改改名字了,传旨,新城建造之后,称为南京城,北平城改为北京城,以南京城为我成汉朝都城,北京城为陪都,设行在皇宫,自此,朕守御南京,太子则守御北京,无诏不得离开北京城,否则视为造反。”

    嘶。。。

    此言一出,殿中文武都倒吸一口凉气,这是什么道理,哪里有太子不在皇帝身边的,那万一皇帝有一个好歹。。。。

    不过仔细一想,这上官尹风现在只有一个儿子,还是那没名分的沈丽华所生,算是皇长子,搞不好就是以后的皇太子。

    “传旨,朕之子嗣,不论男女,皆可为皇帝,成汉朝的皇帝交替,由德行、品行及文治武功三样综合来评定,凡我未来成汉皇帝,必须在讲武堂毕业,否则不予有参与皇太子评定的资格。”

    “皇上,此举万万不可啊。。。”户部尚书金成当即出班阻止道:“自尧舜以来,我中原之国就没有出现过女子为皇帝,我等接受儒家教授,岂可乱了尊卑?”

    “臣附议。。。”礼部尚书陈尚也出班附和道。

    “臣等附议。。。”一班文官在看见两个尚书出言阻止后,都纷纷出言阻止道。

    黄维看着这个景象,顿时为这些人捏了一把汗,上官尹风看着这些人,起身道:“朕去休息一下,你们再琢磨琢磨,没琢磨透的,就留在殿中再想,直到想明白为止。。。”
………………………………

第三百三十二章 女子不如男也

    第332章:(女子不如男也)

    “这帮老学究是想着女子不如男而已。。。”

    上官尹风坐在后殿中,悠闲的喝着茶,黄维站在旁边,低着头道:“陛下,他们都是重臣,这么晾着他们,会不会。。。”

    黄维没敢把话说完,是因为上官尹风的脸色已经趋于铁青了,上官尹风盯着茶杯,拳头都紧握着,黄维一看,顿时慌了神,直接跪了下去:“属下有罪。。。”

    “都察院新任的左都御史是孔家的人吧?”

    黄维闻言点点头:“是陛下,左都御史孔志乃是褒成侯孔均的长子,未来褒成侯的继承者。。。”

    上官尹风刚才在想着明朝的灭亡,跟史家的阉党没有一毛钱的关系,纯粹是那些为了自己利益而拉帮结派的儒家学徒所造成,什么东西?贪腐:“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使得天下大治,但其中的利弊自然就是体现了出来,儒学对于治人来讲没的说,但治世治国来讲,根本没有用。。。”

    黄维整个身体抖了一下,上官尹风的话使得他能明白这不是开玩笑,言语中的意思很明显,老子不尊儒术:“陛下,莫非。。。”

    “没错。。。”上官尹风站起身,呵道:“这就是为什么以后朕的继任者必须是讲武堂毕业,讲武堂的教习没有儒家子弟,教的都是真材实料,墨家的学说主要是什么?机关术,造船对于墨家来讲简直就是小儿科,但自汉武时期后,大海上的海船有多少?他吗的,儒术就是屎。。。”

    “夫君。。。”慕容雪听见上官尹风的骂声,当即进了后殿。

    黄维见着慕容雪,跪着转身给慕容雪行礼,然后接着跪向上官尹风。

    “起来吧黄维。。。”上官尹风看着慕容雪,笑道:“雪儿何事?不知道为夫有事情要处理吗?”

    “夫君,妾身刚刚听见夫君的呵斥声,倒是听清了一些情况,所以着急。。。”慕容雪解释着。

    “皇上。。。”一名锦衣卫在门外说道:“朝中诸臣都在殿中跪了下去,说是陛下的旨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