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成汉帝国-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至第三日,苏龙毕竟年迈,再加上往日伤痛复发,被乱军刺死在战场之上,其子苏童率领近卫拼死掩杀,冲出一条血路,直奔临州而去,身后随从仅十二人此战,北营包括主将苏龙在内全部阵亡,文泰大军也遭受重创,双方尸体摆满了平遥城里里外外,半个月内瘟疫四起,平遥一带再无人烟,一座城池,变成了鬼地一代名将苏龙就此陨落,也亏得他年仅七旬,在那个年代,战死沙场,已经是莫大的荣幸,文泰也是极为尊重,命手下军士装殓好苏龙的尸身,命军士送往了临州大凉庆阳王拓跋文彦十万大军自借道洛川以来,一路凯歌,杀至运城,在运城遭到了司马欣六万人的阻拦,双方反复鏖战,颇有死伤,一旦运城失陷,洛阳西北面只剩下渑池一地,一旦渑池失陷,洛阳岌岌可危矣(洛阳,未央宫大殿)“现在拓跋文彦大军就在运城,相国大人若是再不发兵救援,再后来,可就来不及了”“陈大人说的是,相国大人,苏老将军战死平遥,平遥一战之血腥犹如历历在目尔,若再不阻挡拓跋氏的攻势,我成家王朝,危矣”何靖皱着眉头,连日来的战报让他心疲力竭,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阻挡拓跋文宏的人,维护中央朝廷的体制:“传令何龙,带领五万人马,前去运城救援,着贺英为平西招讨使,即刻带领本部兵马北上阻挡文泰大军”“诺”此时太子太傅张松站出列,道:“启奏陛下,老臣以为,应当即刻发天子诏书,诏令各地诸侯进京勤王,再次也命令其他诸王派兵进京,组成军队,维护京师安宁”何靖一听,想来这也是万不得已的举措,便满口答应:“本相监国,自然要替皇上做主,中书丞听令,即刻草拟天子诏书,诏令给地诸侯进京勤王”“诺”(南阳,东王府)“你们看看,可笑之极,这何靖算是第二次发诏书了吧,你们看这回又有多少人会响应他的号召?”上官尹风将刚刚拿到的天子诏书递交给其他将领观看,心里是充满了鄙夷的心情“报启禀大王,长沙国有使前来”“传”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一名卫兵的护卫下走进大堂之后,异常恭敬的朝上官尹风行礼道:“老朽张洞,参见东王千岁”没错,来者正是长沙国丞相张洞,他此行前来南阳只有一个目的,那便是给上官尹风亲手传达公孙龙的书信,并且,也是来当一个说客,上官尹风自然不清楚这些“张洞?本王在京师之时,听说过有一个张松,不知道和你是否有关系?”上官尹风是真的不知道张洞乃何人,在慕容雪不在的情况下,自然也只有一步一步的打探张洞将手一拱,笑道:“东王千岁,当今太子太傅,大司徒张松,乃是老朽的弟弟,确和老朽有些瓜葛”“王爷,张洞乃是长沙国丞相,现为太子少傅”黄维在一旁听得紧张,于是小声的在上官尹风耳边提醒道这时上官尹风才反应过来,想着是长沙王的人,于是心里便有了底,便问道:“不知道张丞相来我南阳是有何要事相商?还是因为上一次长沙王派兵援助我攻打cd一事?”张洞哈哈大笑道:“东王千岁莫要奇怪,老朽今日前来,是特地转交我家大王的亲笔书信,还请东王千岁过目”说着他便从他长长的衣袖里取出一张黄布交给站在旁边的侍从上官尹风接过黄布,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东王上官尹风亲启:卿之南阳之战,可谓气贯山河,普天之下莫不知晓,然今天下而乱,始者何氏也,大好河山,终乱于蛮胡,晋阳失陷,北方丢失,山河具碎,卿之威名,名震中原,不可不作为矣,孤愿尽起刀兵,讨伐何氏,以安天下,而安天下者,非属卿也’”字数不多,但基本上字字都在夸赞上官尹风,其次也是公孙龙想让上官尹风帮助他,这也脱不出上官尹风的眼睛:“长沙王的意思本王都清楚,攘外必先安内,此乃亘古不变之理,既然长沙王有此意,那么,本王岂可推脱?”张洞万万没有想到上官尹风答应的如此爽快,而自己先前准备的说辞也在这里派不上用场,不过,他也是个老狐狸,自然不可能就这么认为,于是小心的问道:“不知道东王千岁有什么条件否?”上官尹风知道张洞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于是笑道:“张丞相,实不相瞒,本王拿下巴郡之后,便坐拥了整个川蜀之地,那里土地肥沃,甚是富饶,粮草军械充足,不在话下,你回去告诉长沙王,我上官尹风忠心于公孙家,当朝皇帝年龄尚小,朝政又被何靖把持,朝廷可谓没有曙光,只要长沙王愿意,我上官尹风第一个起兵帮助长沙王登上皇位”“东王千岁真是辅国之臣,果真不要任何要求?”张洞再一次追问道上官尹风是何等的聪明,摇了摇头:“本王说了,不要任何东西,你回去复命吧,本王在南阳等候长沙王的大军”“那老朽就此告辞了”(东王府后堂)“主公,这可是一件损兵折将而且不讨好的买卖,末将认为,不可意气用事”“主公,曹将军说得对,我军最少都必须要让长沙国出粮草以及军械等物资,如此做来,我军实属讨不到任何便宜”上官尹风看着堂下的贾复,问道:“贾复,我问你,你觉得如何?”贾复不假思索的答道:“主公,您的意思末将不敢猜疑,主公如此做自然是有道理,否则不会无缘无故的答应他们的请求,末将谨遵主公号令而行”“哈哈哈”上官尹风大笑道:“尔等众将,莫要有意义,各自回营去吧”等到所有将领全部走出去后,慕容雪悄悄的来到上官尹风的身边,问道:“夫君莫不是想学赵高?”上官尹风转身一把抱住慕容雪,在她的雪峰上揉了两把:“你要记着,挟天子而令诸侯在春秋时期便有,你夫君现在这么做只是在准备而已,还有,我不是赵高,否则,你怎么会快活呢哈哈”“夫君你坏”“来吧美人”
………………………………
第六十三章 群雄而立
第63章:(群雄而立)洪光元年七月初六,长沙王公孙龙在长沙国都城长沙起兵,以荆州为前哨,带兵十万,讨伐何靖,并且遍布天下诸侯讨贼檄文,共击何氏,以安天下;这第一个响应号召的便是东王上官尹风,且他所发布的讨贼文书中以一句‘清君侧,安天下,奉天靖难’而在诸侯中广为流传,因为有上官尹风的直接加入,各路诸侯纷纷群起响应,并且派出手下大将或多或少带兵前来支持公孙龙。分别是:扬州郡守南宫傲帐下大将,扬州郡守府大将军南宫笑,领兵四万;杭州郡守郝思文帐下大将,杭州郡守府大将军秦川,领兵二万;长安郡守刘景帐下大将,长安郡守府兵马都监熊成虎,领兵五万;银川郡守袁朗帐下大将,银川郡守府兵马都监徐振,领兵一万;齐州郡守成公吾帐下大将,齐州郡守府副指挥使成泰,领兵二万;异性诸侯王全部派出了人马,加上其它各州县赶来的军队,前前后后总计约十五万人,加上上官尹风出兵五万,异性诸侯王大军总共约二十万人马,各路大军尽皆会盟与南阳,史称‘南阳盟誓’(南阳,军校场)“王爷,我诸路大军已经全部到齐,加上王爷的兵马,共计三十万人,各路将领也是全部到齐,请王爷示下”上官尹风恭敬的朝着公孙龙说着,在他眼里,现在给公孙龙的威风只是暂时的,因为他明白,如果没有他上官尹风加入,其它诸侯王是不会响应公孙龙的号召,都会自己坐山观虎斗“咳咳”公孙龙心里别提多高兴,这也是他第一次感觉到王位离他越来越近:“本王很高兴诸位将军的会盟,我朝现在正在为难之中,西北和东北的叛乱还未解除,朝中的奸臣贼子却活的逍遥自在,本王于心不忍,不忍我朝子民受贼兵的迫害,故而兴兵伐谋,本王承诺,只要天下大定,何氏尽除,本王第一个就是要封今天在场的所有人爵位,以示朝廷对诸位功臣的爱护之心”“谢王爷”众人齐声回答道“报,启禀大王,淮南王有使前来”“哦”公孙龙万万没想到公孙皓会派人来:“二弟居然派人来,赶紧通传”一位全身盔甲的中年男子快步走进校场,朝着公孙龙和上官尹风行礼之后,道:“大王,末将乃是奉了我家大王的命令,领军五万前来助大王”“好”公孙龙心里更是高兴:“二弟有此心意,不愧是我公孙家的人,敢问将军姓甚名谁?”“启禀大王,末将高崇,请大王示下”“好一个高崇,本王看好你”“谢大王”公孙龙转过身,看了看站在身后的许多将军,然后正声道:“传我令,此次盟军,本王为主帅,东王上官尹风为前军主战先锋官,袁欢为副先锋官;所有诸将,皆听他们二人调遣,可有异议?”“谨遵大王调遣”在场的所有人同声答道“好,即刻将讨贼檄文发榜天下,三天之后,大军开拔,我要让何氏知道,奸臣无路可逃”“诺”(上官尹风大营)“王爷,此战我们到底作何角色?”上官尹风喝了一口茶,然后看着黄维,笑道:“黄维,你的心情本王可以理解,现今正是关键时刻,公孙龙除了袁氏父子之外,已经没有多少骁将,本王既然是前军主帅,自然有分寸,你即刻让众将来见我”“诺”所有将领全部集齐后,上官尹风站起身,在他们中间走来走去,然后站定,看着他们道:“此行,除曹真、黄伯涛二人留守南阳之外,其余诸将,皆随本王出征”“诺”(京都洛阳,未央宫)“相国大人,此番如何是好?”“就是啊,起兵的偏偏还是长沙王,你看,这这哎”底下朝臣基本上是闹成了一片,何靖心里更是如乱麻般,突然他想到了一人,于是转变语气,非常温和的看着皇甫南道:“敢问皇甫大人,可有妙计?”皇甫南本来眯着眼睛,听着何靖在问他,于是急忙行礼道:“启奏丞相,此番长沙王起兵之意图很是明显,便是京都洛阳,而最终目的,想必丞相也是清楚一二,微臣也不必多说,如果此次起兵只有长沙王,倒还好说,以丞相手下的任何一位大将即可对付,只是连东王上官尹风都亲自加入,恐怕也不好应对,更何况其他诸侯都或多或少的派出了自己的队伍,他们的兵力,加在一起恐怕不下三四十万人,倾巢而来,其锋芒势不可挡”“岂有此理,未得圣旨,公然带兵造反,实属罪大恶极,众位爱卿,可有何良策?”何靖环顾四周,见着底下朝臣都不语,站起身大声骂道:“朝廷年年拿厚禄养着你们,而今为难之际,居然没有一人出策以解围,尔等心中可有愧疚之感?”“丞相,长沙王所发檄文表示的清清楚楚,最终目标即是丞相本人,而东王所发檄文更是用了‘清君侧,安天下,奉天靖难’等字眼,其寓意已经不言而喻,此时也只有丞相本人可以解此次之危,众位同僚自然是不想多说,难道丞相心里明白却装糊涂?”“放肆如此说来,你定是公孙龙安排在朝中之人,来人,将此人拉将出去,杖之于宫廷门外,以示天下”何靖大骂着,他自己也是明白公孙龙此次的目的,自然是不想被人点将出来“丞相,张大人也是说的实情,还望丞相海涵,不要降罪于张大人”“还请丞相三思”“请丞相三思”见着朝中众人都在为这刑部尚书张南求情,何靖更是气的不行,站起身大骂道:“拖出去,即刻杖毙,任何人再为之求情,杀无赦”“丞相”年幼的小皇帝坐在珠帘之后,被何靖这发怒的样子给吓得瑟瑟发抖,结果被太监给带了出去何靖随即吩咐道:“传令,即刻召贺英回京,统兵剿逆”(豫州郡,汝阳前线,前军主帅大帐)“启禀王爷,高将军求见”上官尹风正在和诸位将领商讨计划,黄维便进帐禀告高崇求见:“高崇?”上官尹风心里有些摸不着头脑:“他来见我干什么?叫他进来”“诺”高崇走进大帐之中,也不含糊,直接表明了来意:“东王,今日高崇前来,是奉我家大王之命,来给东王带几句话”上官尹风明白他的来意,也稍微清楚可能是公孙皓让他来做一个说客,其实上官尹风猜的不错,高崇的来意也正是如此,上官尹风问道:“不知道淮南王有什么指示?”高崇见上官尹风也不让手下的将领退去,便估计此行可能要碰一鼻子的灰,不过既然公孙皓吩咐了,自己也要照着做:“启禀东王,东王乃是当世之英豪也,华夏之地恐怕难以找到第二个与你相匹之人,我家大王爱惜贤才,四处招贤纳士,以仁义结交四方豪杰,更加需要像东王这般英豪人物,所以,此次高崇不仅是奉了我家大王的命令前来助东王一臂之力外,还是想将我家大王嘱托给我的话转告给东王”上官尹风一听便来了兴趣,放下手中的羽箭,笑道:“淮南王想要说什么话与我?”“此行助东王树威信,建功勋,事成之后,愿与东王平分天下”
………………………………
第六十四章 豫州始战
第64章:(豫州始战)
洪光元年七月十五,三十五万讨逆大军齐聚南阳前线汝阳城外,以先锋高崇的五万大军攻汝州城;徐振、南宫笑将兵五万由西北而上直插宜阳;袁欢带兵五万东进许昌;上官尹风亲率本部五万人马直捣荥阳;而剩下的十五万大军,由公孙龙亲自统率,镇守于汝阳,随时准备接应,他们约定,除南宫笑一路外,其余三路大军皆会师与荥阳,然后齐进洛阳,并且约定,先进洛阳者,拜相封侯,赏万金
洛阳方面,已经成为热锅上蚂蚁的何靖着急忙慌的部署着一切,远在阳城监军的贺英早在几天前就得到消息,便不等何靖的号令便急着率领大军班师,径直朝荥阳而去,而何靖传令的使臣并未碰见贺英的大军
(七月二十七,荥阳前线,上官尹风大营)
“主公”贾复急忙走进大帐:“启禀主公,我军已经连日攻城三天,是否暂停攻势,等待支援?”
“贾复”上官尹风黑着脸,心里很不好受:“如果我们等待支援,你觉得会不会被他们笑话?”
“莫非主公在等什么?”贾复心里揣测着,连日的攻城也只是相当于试探,死伤不过五六千人
上官尹风皱着眉头道:“应该快到了”
正说话间,一名小校急忙闯进大帐:“启禀主公,高将军大军已经到达荥阳南面”
“好”上官尹风猛敲了一下桌面:“高崇果然不负我,贾复,即刻传令大军造饭,吃饱之后,好好睡觉,明日卯时一刻,全军攻城”
贾复一听,似乎是明白了些什么,点点头退出去:“诺”
“主公”章熊见着贾复走出大帐,然后恭敬的说道:“是不是给贺英留一条退路?”
上官尹风嘴角上扬,很是感兴趣的看着章熊,笑道:“你有何见解?”
“破敌以留后路,此乃亘古不变之理,如果封死四门,恐敌死战,即便取胜,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哈哈哈”上官尹风大笑着,他清楚章熊的意思,也是想不到平时看着颇为剽悍的章熊居然有如此细腻的心思:“有意思,你说的很有道理,贺英也算是当代名将,可与苏龙以及我岳父慕容瑾这些老将齐名,再者,贺英不过两日下我南阳二府六州一十八县,可见其实力非同一般,何靖自然把他当做最后的靠山来用,我们面前的这座荥阳城,城高墙厚,里面虽然只有五万人不到,但是也不可小觑,守城的毕竟是贺英,若是其他人,本王也不会要等到高崇前来才准备攻城,章熊,本王命你为前军先锋,主战攻城”
“诺”
且说另一路人马,徐振、南宫笑二人五万大军北攻宜阳,一路上是凯歌奏响,连下宜阳周边城池十一座,大军最近距离洛阳不过百里,弄的洛阳是朝野震动,城中以及周边百姓争相逃命,中途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就在这大好机会放在眼前之时,徐振突然带着自己本部人马,朝渑池而去,南宫笑少了徐振的兵马,于是在宜阳掠夺一日之后,便带着大军朝运城方向前去,完全脱离了上官尹风之前所制定的原计划,也使后面发生的事情难以预料
另一面,在七月二十这一天,大凉庆阳王拓跋文彦十万大军攻破何靖帐下大将,抚远将军司马欣所镇守的豫州郡与长安郡交界的龙门关口,接着攻下河县,大军长驱直入,朝渑池而去,司马欣不得已带着残兵败将退守运城
西边的拓跋氏一族,北边的袁景初,两地之乱将洛阳朝廷弄得是鸡犬不宁,朝政衰微,袁景初更是命令其燕国大将军袁龙率兵十万直奔欧阳庆所在的冀州,想与其一决死战,至于辽东都护府陈诚所在的辽阳,便由陈勋以及倭奴国与之对抗
天下,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七月二十八,上官尹风和高崇两面夹击荥阳的计划正式拉开序幕,贺英更是拼了命的阻挡他们的攻势,何奈自己兵将甚少,且遭到了两面围攻,上官尹风更是亲自上阵,在士卒的掩护下,朝荥阳城抛出了一罐火油,这种新式攻城武器在打巴中的时候用过一次,贺英根本没有见过,火油爆炸的火焰不到一盏茶的时间便烧塌了荥阳东大门,章熊身先士卒,第一个冲进荥阳城中,与贺英的部队战成一片,双方各有死伤,高崇也在上官尹风攻破东门后,从南门攻入,这下,荥阳城才真正变成了地狱,双方死战成一片,更为恼火的是,何靖派遣的增援大军由何龙亲自率领,已经抵达荥阳外围,正在攻打高崇的后方,得到消息的上官尹风即刻命令高崇率军掩杀回去,自己处理荥阳城中的残敌,这下,荥阳城不管是城外还是城内,都变成了血海尸山
不过半个时辰,黄维面脸是血的来到上官尹风身边,道:“王爷,高将军那边陷入苦战,我们是否前往救援?”
上官尹风迟凝片刻,点头道:“命令贾复与邓禹带兵一万留守瓮城,其余人马,随我前去破敌”
(荥阳城内,贺英府衙)
“将军,敌军大部分撤出城中,只留下不过万人守在瓮城”
贺英立刻接过卫士交给他的佩刀,朝外走去:“传令,所有预备队全部出动,不惜一切代价将他们打出去,接应来援的何将军”
(荥阳城外,高崇部)
上官尹风率兵来到城外,见着高崇的军队正在和何龙的军队厮杀成一片,且双方不分胜负,上官尹风在锦衣卫以及章熊的保护下,直接朝阵中南面的何龙军阵冲去
那何龙穿着亮银色的锁子甲,头盔上带着一支鲜艳的孔雀翎红羽,在军阵格外显眼,上官尹风自然是认得,在乱军中直接快马奔了过去,那何龙见是上官尹风,饶是大胆的命令手下军士不要阻拦,放上官尹风进入阵中,说来在上官尹风任羽林卫指挥使时,那何龙便很是不满,再加上上官尹风的出现夺走了本该属于他的慕容雪,现在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心中定是要想和上官尹风一较高下不可,只可惜,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自己根本不是上官尹风的对手
两马相交,上官尹风见着何龙挺枪来刺,是直接迎了上去,用手里的惊夜枪拨开何龙的攻势,在两马相错的那一瞬间,上官尹风用双脚使劲的夹住马肚子,左手迅速的拔出腰间的七星剑,反手砍去,正中何龙的胸腹部,那何龙更是应声倒地,他身上的锁子甲哪里扛得住削铁如泥的七星宝剑的砍刺
………………………………
第六十五章 破荥阳
第65章:(破荥阳)
何龙一死,其所率领的大军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四下奔逃,他手下的将领拼命想抢回何龙的尸体,结果都被锦衣卫冲散,不得不放弃,在副将的带领下,剩余的军队全部撤回洛阳外四十里大营
上官尹风在和高崇消灭掉最后抵抗的敌军之后,便急忙和高崇合兵一处,再次冲向荥阳城,而此时的荥阳城内,可以说是杀的热火朝天,骑马来到外城墙边时,便见着有血水流出,上官尹风皱了皱眉头,纵马奔入瓮城,此时的邓禹正在和贺英搏杀,瓮城上的贾复见着上官尹风折返,知道后方危险已除,急忙奔下瓮城楼:“主公,贺英大军攻势凶猛,若主公迟回来一个时辰,恐怕这瓮城是守不住了”
上官尹风见着瓮城楼上和这瓮城中站的士兵寥寥无几,便知所有的人基本上全部投入了内城的战斗中,点了点头,拍了拍贾复的肩膀:“贾复,拿下荥阳,你和邓禹首功”
“谢主公”
“打开城门,本王要亲自去会一会贺英”
‘吱呀’一声响,瓮城楼的城门打开,眼前的场景极为血腥,地上躺满了士兵的尸体,此时的空气中全是血液的腥味,异常恶心,亏得上官尹风早在沙县时就见识过这情况,所以现在也是见怪不怪,因为地上尸体多的缘故,马无法下足,上官尹风只能下马步行
城中的贺英正和邓禹打的火热,他们刚过招不过三十回合,邓禹明显不敌贾复,是且战且走,正在此时,上官尹风突然从外城突进内城,打乱了贺英的军阵,贺英见此不得不放弃追击邓禹,只得在众军的掩护下退回阵中,和上官尹风遥遥相望
上官尹风此时才看清楚,大名鼎鼎的征南将军,荥阳侯贺英居然长得如此伟岸,身高过175厘米,是古代极为少数的高挑男子,且面貌清秀,看不出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壮年男子,穿着红黑相间的锁子铠,加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