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白袍雪甲-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似黄清吕灵这种,便是说万里挑一,都是多的。
榜上没有小冰,当真是让郭羽万分失落。
他之所以失望,但不是因为以小冰的相貌没能进入群芳谱。
长得好看虽能下饭,但毕竟不能当饭吃。
本来郭羽还想靠着这个榜来获得小冰的消息,然而到头来却终究是一无所获。
“这几个榜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可信的。”
已经蝉联四次谋士录榜首的庞渝拈须说道:“不得不说,这李鸿徒的确是一代人杰,年纪轻轻便能登上三榜。抛开那劳什子的美男榜,能以弱冠之年同时跻身于武道评与名将比,啧啧…”
庞渝瞥了一眼旁侧那犹自满脸懊恼的赵轻玄,讥笑道:“同样是王,再看看咱们大宋这位,锤子都没捞到一个。”
“孤捞锤子做甚?砸核桃吗?”
赵轻玄丝毫不以为耻地笑道:“他李鸿徒一个当王的跑去跟别人抢名将比,这事有什么好光荣的,再说,这两榜尽皆有名的又不是只他一个,妹夫不也是,还得了什么兵鬼的称号…”
一提到那个称号,郭羽就气不打一处来。
这回的谋士录变化不大,名将比则与武道评一般,多了不少新名字。而以小胜多,使齐国之獒饮恨天卫关下的郭羽自然是名列其中。
“为人奸诈,用兵行险,鬼神莫测。”
在名将比上被这样评价的郭羽,得名兵鬼。
当郭羽听到这个名号之时,直接掀桌而起。
这什么玩意儿?
别人都是什么军神兵仙武圣,要么也是飞将、帝国猛虎之流,总之是听着格调满满,要多牛批有多牛批。
怎么到他这儿就鬼起来了?
神他娘的兵鬼。
眼见郭羽脸上悲愤莫名,赵轻玄摇了摇头,不再谈论此事,他转头看向庞渝,询问道:“燕州那边的消息回来了吗?”
“嗯。”
庞渝道:“朝中大半官员联名上书,请求王上收回成命。”
赵轻玄闻言,不由得苦笑道:“这帮子人还真不给孤面子。”
“除了老妈子以外,哪个把你当回事。”庞渝嗤笑一声,“再者说,你让他们挪到这儿来,又何异于从他们身上割肉。尤其是那些个宗族,哪个会愿意。”
听到这里,郭羽自是能明白两人在说什么。
自齐国覆灭已经过了有半月之久,九州的新格局也逐渐显现出来。
南方的卿楚二州由马志远所占据,这位原本齐国的骠骑将军不知从哪拉出来一个吕家子弟,在楚州姑苏建立起新齐。
若是只是这样,九州各地的齐国残军自然是不会买账。毕竟谁知道那个叫吕亥的小娃子是不是吕家的人。而且,在齐国危难之际,马志远按兵不动也是事实。
紧接着,前齐国丞相张良元同样现身姑苏,并拿出了所谓的齐王遗诏,宣告天下吕舒勤传位于吕亥。
诏上的字迹与国印真假暂且不论,张良元与马志远不和这件事可谓是人尽皆知。然而在这等情况下张良元却依旧选择投奔马志远,这无疑更加证实了吕亥的身份。
至于是不是两人合谋,这一点倒也不是没人想过。但若是此事是假,以他张良元的本事,去宋雍任何一国,无疑皆会被奉为座上宾,又何苦冒着天大的危险从天岚逃出,跑到千里之外的姑苏。
既然有着遗诏与张良元的证实,世人对于吕亥也就不再怀疑。当下隐藏在各地的齐国残军纷纷向南方靠拢,而将他们全部吸纳的新齐自是实力大增。
西雍方面,李鸿徒在此次大战中也是受益颇多,不仅把凉州与江州两地纳入雍国的版图之中,还将杨天渊那数万齐国精锐收进麾下。
将两州整合完毕后,西雍顿时将矛头指向了祁州。
此时的祁州当真是热闹得很,一州之地会聚了三方势力。
同样以弱冠之年登上名将比,且被誉为北宋之光的赵轻权,在得到自北境而来的数万援军后,便以祁安为据点,不断向西扩张。
面对北宋的攻伐,祁州守将吴阖显得格外硬气。哪怕是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这位齐国老将依旧没有向北宋低头。
宋军的强大自是不需多说,在赵轻权接连不断的猛攻下,哪怕吴阖豁出老命,依然有些难以招架。
就在吴阖眼看着大势已去,想要自刎殉国之际,他却等到了那绝不可能出现的援军。
万余齐**士蓦然加入战局,投进齐国在祁州仅剩的武、并二城之中。不明白齐国为何突然会有援军出现的赵轻权,为了保险起见,放缓了攻势。
他这么做,自然是让吴阖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而正当两家对峙之时,雍国的大军也开进祁州,且第一时间找上了赵轻权,要他让出祁安。
尽管宋雍结盟一事赵轻权也略有所闻,可他终究没有收到任何诏命
。是以,雍军的要求被赵轻权一口回绝,两军闹得是极为不愉快。祁州之地也因为雍国的加入而变成三方势力互相掣肘,一时间陷入僵局。
如果说这场九州国战获利最多的,那自然是北宋。
即使不提西面那半座祁州与南面已派人攻取的淮州,单单一个襄州便以足够令人艳羡。
襄州处于九州中心,地域广阔,且拥有天岚倾裕等繁华大城以及天卫关天雄关等要地,其价值自然是无法估量。而凭借着襄州之地,北宋也正式成为九州明面上最强的势力。
出于种种原因,在庞渝的提议下,赵轻玄向远在燕州的群臣下诏迁都天岚。
此举有利也有弊,但总的来说好处要大过坏处。
虽说眼下局势暂且稳定,但日后西雍与新齐对北宋动兵几乎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事。
天岚处于四通八达之地,迁都于此,自是能大大加强北宋对于祁淮襄等地的掌控,而若是将来雍齐两国来犯,北宋也能很快的从宋都派出援军。
燕州虽也不算差,但终究有蛮族虎视在侧,一旦边军不敌,北境沦陷,蛮族便可长驱直入,直捣燕平,宋将危矣。
迁都天岚,也正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届时就算蛮族得以攻破北境防线,大宋也不至于一朝灭国。
这道理谁都懂,做不做又是一回事。
迁都一事,牵扯甚广。燕平终究是大宋的发家之地,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宗族世家们早已扎根在燕州。
虽说树挪死人挪活,可毕竟有些东西是带不走的。
若是迁入襄州,这些世家们多年经营的势力不免要损失大半。但进入势力核心又是不得不为,除非是他们甘愿做那盘踞一方的地头蛇。
手心手背都是肉,若想什么都不损失,自然要想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这法子,便是让赵轻玄放弃迁都的想法。
于是乎,赵轻玄的诏命遭到了激烈的反弹。满朝文武中多达半数,一齐联名上书,请求赵轻玄收回成命。
(本章完)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白袍雪甲》,微信关注“优读文学”,聊人生,寻知己~
………………………………
第三章 张家
“他们不愿意又如何,只要孤还是这大宋之主,由不得他们不听。”
赵轻玄沉声道:“庞公,再派人去燕平一趟,让张相立即着手迁都之事,不愿意来的统统丢到北境,边军正好缺人手。”
闻言,郭羽不由得眉毛一挑。
他们这整天笑呵呵的王上,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有魄力了?
“这群人,平日里也就算了,眼下这等时刻,竟然还在这里胡搅蛮缠,他们又如何懂得孤的苦楚。”
赵轻玄抬起手掌,比划出一个“六”的手势,“六个月,孤已经整整六个月没有见过茗儿了,他们能明白孤的感受吗?!他们知道孤这六个月憋的有多难受吗?!”
……
初春时节,天岚城内冰雪消融,街道两侧的树木那光秃秃的枝干上,悄然间生出新芽,那一抹象征着生命的翠绿让人心生愉悦。
相较于春暖花开的天岚,燕平则是笼罩在一片白雪皑皑的世界中。
燕州虽不比北疆那般常年为风雪所覆盖,但也算是苦寒之地。当九州各处都在赞叹春雨之时,燕州往往还在飘雪。
生活在这等环境下,穿得自然是要厚些。
丞相府内,脸色有些苍白的张彧身上裹着一件十分厚实的棉衣,眼下看起来格外的臃肿。
他虽也曾登上那美男榜,但毕竟已经过了在乎外表的年纪,穿着什么的,自是怎么舒坦怎么来。
端起那尚且冒着热气的茶杯,张彧有些诧异地向身旁的中年人询问道:“侯爷,你为何三天两头就往我这里跑。”
“丞相莫怪,因为轻语的事,家里婆娘已经跟我闹上好几天了。逼不得已,才来丞相这里避避风头。”
说到这里,赵舜不无怒气地说道:“轻语这丫头也是,都这般年纪了还如此不懂事,等她回来,看我怎么收拾她。”
张彧轻轻抿了一小口热茶,对赵舜的话不置一词。
别看赵舜说得厉害,等到赵轻语真的回来,这位眼下看上去怒气冲冲的辽陵侯十有**会直接没了脾气。
或许是出于质子之事的愧疚,这些年赵舜几乎对赵轻语爱护到了极点。哪怕是当今王上招惹她,赵舜也是照揍不误。
不得不说,被其给宠上天的赵轻语没有养出刁蛮任性的脾气,实属难得。
“左右都要迁都,辽陵侯不如就带着夫人去天岚与公主殿下团聚。有你在跟前,王上心里估计也会更踏实些。”
“我倒是想了,可要是我真就这么走了,北境防务谁来管。”
赵舜摇头道:“再者,迁都之事一时半会儿恐怕难有定论,让那帮子世家宗族挪个窝就跟要杀他们亲爹似的,一个个叫唤的厉害…咳,丞相,我当然不是在说你。”
张彧不以为意地笑了笑。
大宋内的宗族世家,主要以张王刘姚四家为首,而在这四大宗族中,张彧所出身的张家,则无疑是最大的一家。
自大宋开国初始,张家便已存在,发展到今日,朝中文官有小半都是张姓之人,而其余的也多多少少与张家有些关联,便是当今的两位丞相,都有一人姓张。
若非张家人从不修武,使得武将一系为王家把控,这大宋恐怕早成了张氏一家独大。
是以,此次迁都,也正是以张家反应最为激烈。
“虽然王上平日里荒唐得紧,但这回迁都的决定确是没有做错。”
赵舜冷笑道:“只想着自己家的那点蝇头小利,丝毫不顾及大宋所面临的局面。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根本不明白只有大宋强盛起来,他们才能得到更多,当真是鼠目寸光。”
张彧道:“迁都之举,倒也不似侯爷所说得那般有百利而无一害。”
“可终究是…”
“终究是利大于弊,对吧。”
“长远来看,确实是对大宋有利,这点我不否认,大家也都能看的出。可眼下一动,国内难免要动荡一番。若是…”
张彧摇了摇头,“现在说这些已是没了意义。”
……
张家人大多都在大宋的朝堂上为官,哪怕没有半点能耐,凭着其背后的家族势力,也能在官场上混得风声水起。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似张家这般的大家族,自然也会有对官场不感半点兴趣的人。
比如,张奕。
这位已至知天命年纪的张家子弟,终日只知舞文弄墨,平常最喜欢做的事便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写写画画,一呆便是一整天。
如果他只是个寻常人也就罢了,毕竟大宋境内张姓之人不知凡几,出几个这样的人再正常不过,别人对其自是不会在意。
可偏偏,这个张奕的身份即为特殊。
他,便是如今的张家家主。
当前任家主做出这个决定时,不知令多少人大吃一惊。
选择家主继承人这件事,不比选择王储来得简单些,立贤还是立长,选嫡还是选能,这其中所要考虑的事太多太多。
他们自是不明白,家主为何放着官至丞相,如日中天的张彧不管,而是选择将这家主之位交给一个醉心于书画的痴人。
只当是精明了一辈子的家主老了之后开始犯糊涂,不少人苦口婆心地上前劝说。怎奈家主的态度异常强硬,再加上张彧自身似乎也无心此事,张奕就任家主之事,最终就这般定下。
不过在张奕接下这引领家族前进的重担后,他却是没有什么改变,依旧我行我素,整日里待在书房中拨弄文字。索幸张家家大业大,纵使家主无能,倒也没有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
眼下这名张家家主正
不断抚着颌下长须,面带微笑地坐在大堂之上。
虽是不如张彧,但张奕的卖相倒也不错。常年窝在书房中的他养出了一身的书卷气。再加上那颇为儒雅的面孔,俨然一个饱读圣贤书的中年儒士。
此时的大堂内已是聚集了不少人,只不过相较于张奕的那份悠哉,他们却是吵的不可开交。
这群在朝为官的张家子弟,百忙之中回到家族自然不是为了吵架。他们之所以这般,完全是因为迁都之事。
赵轻玄的诏命已经抵达燕平,这位向来不管事的君王此回的态度异常坚决。
面对群臣的反对,赵轻玄也是给出了选择。
要么迁入天岚当官,要么滚去北境戍边。
让他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之力的文人去北边打蛮子自是不可能,可就这般老老实实地去天岚,张家子弟们又是万般不甘心。
眼下他们分成三派,一派认为赵轻玄的态度虽然坚定,但只要他们更加坚定,哪怕是赵轻玄也拿他们没办法。毕竟张家子弟在朝为官者委实不在少数,若是统统把他们扔去北境,大宋怕是要直接陷入瘫痪。
另一派人对此嗤之以鼻,在大宋内,除了赵轻玄这个宋王以外,哪个都不是必要的。若是他们真的这般做,赵轻玄没准真的就借坡下驴,直接废掉张家。
且不谈先前联名上书之事有没有让赵轻玄生出不满,光是在当年赵彻死后他们曾提议由赵舜即位这件事,赵轻玄怕是对他们张家便没有半分好感。
借着这个机会,这群人再度提起此事。他们认为,既然赵轻玄铁了心的要迁都,丝毫不管他们这些世家,那他们也不用顾及赵轻玄。
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
赵轻玄本就颇有荒唐之名,宋人对他的感观并不是很好。此趟强行迁都,他又势必将会惹得一大批人不满,若是就此将之直接废掉,也并非不可能。
至于后继人选…
还有比被称为大宋之光的赵轻权更合适的人选吗?
(本章完)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白袍雪甲》,微信关注“优读文学”,聊人生,寻知己~
………………………………
第四章 暗流
在这群张家子弟眼中,赵轻玄无才无德,行事荒诞且耽于玩乐,便说是德不配位也毫不为过。
篡位谋逆之事他们虽不敢做,逼宫废帝还是可以一试的,毕竟在世人的眼中,赵轻权比赵轻玄要强上太多太多。
当然,他们也只有赵轻权这一个选择。
或许是代代出明君的代价,大宋虽已是百年国祚,前后五代君王,然而赵氏依旧是人丁稀少,时至今日,包括赵轻语在内,赵氏也不过四人而已。
只要能获得其他家族支持,哪怕只有一个王家,这废帝之事未必不能做到。
王家也曾参与过二十年的那场逼宫,想来此刻所面临的情形与他们一般无二。张家主政多文官,而王家则皆是武将。手上握着的兵权虽远远不如辽陵侯,但多少还是有些的。
平日里两家虽有不和,但眼下却是利益一致,只要能将之拉拢过来,事情便是大有可为。
虽然都是反对迁都,可他们的想法却要比先前那一派人激进得多,很难让所有人都认同。不仅如此,他们还遭到了另一拨人的猛烈抨击。
最后一派人是张家里唯一赞同赵轻玄迁都的举措的。他们认为,为臣者即食君禄,自当为君分忧,而不是在君王有所决议之时高唱反调。更何况大宋与张家本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大宋得以雄踞于九州之上,张家才能获得更多。在大宋面前,眼下的家族得失简直不值一提。
他们嘲笑提议赖着不走的人鼠目寸光,斥责想要废帝的那群人为乱臣贼子。而其他人也冷笑着说他们是一群胳膊肘往外拐的白眼狼。一帮子文人就这样在张家大堂上吵的热火朝天。
看其表情之狰狞,听其言语之粗鄙,若非他们身上还穿着大宋官服,旁人见了恐怕要以为是一群泼妇在这里骂街。
就在下方吵的愈加激烈之时,一名丫鬟低着头穿过面红耳赤的人群,径直来到主座上那始终笑呵呵的张奕。
“家主,王家来人了。”
张奕偏过头,看向身侧那正低着头的下人,语气温和:“他们有何事?”
“他们说镇西将军有事要找家主,要家主去王家一趟。”
说完,这名丫鬟一脸愤愤的样子,“都是家主,凭甚那王无敌就摆出一副颐指气使的态度。”
张奕轻轻笑了笑:“镇西将军年事已高,又为大宋立下过无数功劳,由我这个晚辈去拜见他也是合情合理。”
“人善被人欺,就是因为家主你脾气太好,王家人才会丝毫不把你放在眼里。”
丫鬟兀自有些不平。
他们这个家主除了过于痴迷笔墨外哪儿都好,性子更是柔顺的很,
(本章未完,请翻页)
没有半点张家之主的架子。即便是面对他们这些下人,说话也始终轻声轻气的。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旁人对张奕也没甚尊敬之意,哪怕他是大宋国内权势最大的张家的家主。
听到丫鬟的话,张奕抬手敲在她的脑门上,佯怒道:“还说别人,你又何曾将我放在眼里了。”
见丫鬟捂着头偷笑,张奕摇了摇头,接着从座位上站起,“我且去对门看看,大堂上就让他们先吵着。估计阿彧也快回来了,如果家里有什么事,就让他来处理吧。”
“怎么又让丞相来处理啊。”
丫鬟道:“倒不是说丞相不好,可毕竟你才是这张家的家主啊,要是什么事都让丞相来做,旁人看轻你不说,这家主之位…”
张奕笑道:“能者多劳,阿彧比我优秀,做的多些也是应当。再者什么家主不家主的,都是一家人,在乎那么多做甚。”
说罢,张奕不去理会那尚且在原地长吁短叹的小丫鬟,径自穿过大堂,走出了张家府邸。
王家的宅子就在张家的对面,二者只是隔着一条街而已。是以,没走两步,张奕便已经站在了王家的门前。
“进去吧,家主正在里面等你呢。”
“多谢。”
面对王家下人那略带轻视的目光,张奕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他含笑点了点头,继而迈步踏进宅中。
待张彧走入大堂中,一名鹤发童颜的老人随即便映入他的眼帘。张彧径直踏步上前,朝着这看起来精神矍铄的八旬老人俯身下拜。
“晚辈张奕,见过镇西将军。”
“嗯。”
王无敌不咸不淡地应了一声,旋即说道:“坐吧。”
张奕十分听话地在王无敌身侧坐下,笑着说道:“不知老将军要晚辈前来,所为何事?”
王无敌不耐烦地摆了摆手:“老夫向来不喜欢你们文人那拐弯抹角地做派,说话也是直来直去,索性直接问了,对于王上迁都之事,你打算怎么办。”
眼见王无敌如此直白,张奕不由得苦笑道:“晚辈不过一介布衣,且无官位在身,老将军这般问,晚辈又能如何做答?”
“废话哪那么多,走还是不走。”
王无敌皱了皱眉,话气甚是不满:“真不知张子册那个酸儒为何选你这个没用的东西当家主。”
王无敌的话虽是十分不客气,可张奕依旧没有半点火气,他缓声道:“身为大宋之民,听命于王上也是应该的事。更何况王上还给阿彧下达了最后通牒,我这个当哥哥的没本事,不能在朝为官帮阿彧分忧,但也少说也不能拖了阿彧的后腿不是?”
“罗里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吧嗦一大堆,说到底还是支持迁都?”
“是。”
“那没事了。”
王无敌冷哼一声:“滚吧。”
张奕缓缓站起身,来到王无敌面前,深深一揖,继而转身离开。
待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外,王无敌将手在旁侧的桌子上重重一拍。
“赵轻玄到底要干什么?!”
王无敌的愤怒倒不是因为张奕,而是来源于远在天岚的那个人。
他作为王家家主,自赵轻玄爷爷那辈时便在大宋军中效命,是不折不扣的三朝老将。
几十年来,王无敌为大宋立功无算,且如他名字一般,他的一生中罕有败绩。
虽然背后家族也有助力,然而这大宋四镇中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