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振兴攻略-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人的统治是极为血腥和暴力的统治,他们的贵族大于一切,到现在完颜宗翰在临潢城未竭尽全力的攻城。

    保存实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完颜宗翰的幼子,完颜斜保在大宋手中。

    完颜宗翰投鼠忌器,金人也觉得应该如此。

    当金人将手伸向农民土地,会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

    如果说平时的时候,农民还能通过做工,做佣来维持生计,但是明年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年份,是大降温的开端。

    赵桓不仅要通过毛纺制呢的功利性,让金人陷入羊吃人的圈套里,甚至还准备趁着天气大变的时候,进一步的削弱金国的国力。

    谋国灭族,赵桓是认真的在做这件事。

    赵桓直到现在才拿出这个方子,是因为他之前,根本不敢拿出来。

    土地兼并成风的大宋,如果在未完成均田的时候,就拿出来,会先把自己害了。

    说起圈地运动的意义,总有人会说,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牺牲了农民的利益,积累了原始资本,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和国内市场,为英吉利,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牺牲一代人,幸福千万代。

    多么美丽的谎言啊。

    赵桓对此嗤之以鼻,明明有更好的办法,比如改善耕种方式、改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等正道的方式。

    让农民离开土地,让农民通过学习变成工人,通过官府鼓励商贸,大力促进生产力,提高就业,良性循环的方式,为何要用羊吃人的方式?

    英吉利成为世界强国的原因,是因为它作为世界科技中心,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变革,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而且赵桓深知国情不同啊!

    大宋的百姓和英吉利百姓根本不是一个lv。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喊了多少年了?

    在中原王朝里,但凡是土地兼并成风,流民一多,那就是农民起义军,群相呼应,断断几个月,就是百万之众。

    你皇帝真的敢推动圈地运动完成什么资本化,农民起义军会千里迢迢赶到皇宫,告诉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而且大宋压根不需要资本化。

    赵桓也不敢玩这套,国情不同。

    从皇帝到宰相,从三公六卿到平头百姓,从读书人到目不识丁,都不会喜欢资本化的游戏规则。

    大概只有员外富商们会喜欢,因为那时候钱、生产资料就代表了一切。

    但是员外富商们在大宋的政治体系下,很难有什么作为。

    因为最大的生产资料土地,集中在皇帝手中。

    赵桓走的是符合大宋国情的富国强民的特色路线。

    由官府统一调度生产资料,限制员外富商和豪强对影响力,以减少百姓受到的剥削,稳定社会,促进社会发展。

    崔葵儿的父母,算是淮南豪强崔家的一个分支,崔葵儿和崔葵儿的母亲的遭遇,让赵桓极为触动,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路线。

    百姓不能活了,他赵桓绝对没好日子过啊。

    赵构还在棺材里看着他呢!

    沈从带着一份札子,来到了官家的面前,说道:“官家,查清楚了,杀死金国使者的是高昌国的使者。”

    “高昌使者前来进贡,等待官家召见的这段时间,金国使者反复骚扰高昌国的使者,高昌国的使者在凤鸣楼又遇到了金国使者,一言不合就动起手来。”

    “金国使者都是些书生,那里是高昌使者的对手,没怎么反抗,就被杀死了。”

    金国使者接触高昌使者?赵桓皱着眉,他感觉到了不寻常。

    赵桓敲着桌子问道:“金国使者为什么要联系高昌使者?要知道高昌和金国中间还隔着西夏、契丹、大宋,他们要做什么?”

    沈从低头说道:“据高昌使者的口供,是让高昌使者给西征的耶律大石带信,高昌使者不愿意。”

    “而后,金国使者提出让西域诸国联合起来抵抗耶律大石,才激怒了高昌使者,激愤之下,杀死了金国使者。”

    耶律大石是临潢城一换扣一环的死结的焦点,赵桓都能看出来,他不认金国没人看出来。

    自己送信和委托高昌人送信,也没有区别,既然碰到两国使者,见面了说一声,不同意就不同意,也要杀人?

    而且金国使者提出让西域诸国联合抵抗耶律大石的策略,对于西域诸国有明显的好处。

    为何会激怒了高昌使者?

    这不符合逻辑。

    赵桓想了想问道:“高昌人这次来,是为了什么?”

    自从册封了大理国国王和倭国国王之后,各国来使纷至沓来,赵桓肯定见不过来,多数都是交给鸿胪寺去处理。

    事实上,鸿胪寺处理的很好,并没有发生过这种各国使者互相为难的局面。

    这高昌国的使者的脑回路,为何如此异常?

    沈从拿出札子放到了御案之上,赵桓打开看了两眼,点头说道:“为了西域诸国与大宋通商而来,情有可原。”

    “哦,还要朕册封他们高昌国的国王,要求不低啊,还让朕赐国姓给高昌王族?他们也想姓赵?”

    赵桓想了想说道:“让高昌使者觐见,朕亲自问问他们。”

    高昌国的使者进殿的时候,赵桓的眉头皱的更深,和他想的不同。

    面前的人,衣着打扮和中原人无异,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发髻用头饰插着,还带着个双翅帽。

    各国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打扮,金人那个金钱鼠的发行,最具有特色。

    但是高昌人的打扮,居然和宋人无二?

    “高昌国使者、于阗国王族、盛唐遗民尉迟恭舒,参见大宋国皇帝。”高昌使者是一个彪形大汉,他如同一只猛兽一样,匍匐在地上,高声呼喝。

    彪形,如同老虎一样躯干。赵桓看着那身腱子肉,是自己打不过的人。

    盛唐遗民?

    赵桓有点理解为何高昌使者会激愤了。


………………………………

第三百八十二章 于阗往事

    “你杀了金国的使者,尉迟恭舒,为何如此?”赵桓坐在御前问道。

    尉迟恭舒突然站了起来,身上的气势陡升,整个大殿之上密布着森罗的煞气,尉迟恭舒略带不屑的看着御座上的赵桓。

    “竖子安敢如此无礼!”沈从将手中环首刀抽出了半截来。

    赵桓挥了挥手,让沈从退下,沈从不带刀,肯定打不过这个小山一样的汉子。

    而他饶有兴趣的看着前恭后倨的尉迟恭舒,越发肯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赵桓突然站了起来,缓缓的走到了尉迟恭舒的面前。

    他平静的问道:“朕问你,为何要杀了金国的使者。”

    尉迟恭舒的神情从赵桓从龙椅上站起来的时候,就开始变得复杂起来,直到赵桓站在了他的面前,尉迟恭舒身上的煞气尽无,又恢复了原本的恭敬的模样。

    王八之气的属性还是碾压煞气属性啊!赵桓自嘲的想到。

    尉迟恭舒俯首说道:“官家请恕臣下无礼。”

    “久在西域,听闻大宋国出了个文韬武略、御驾亲征、宁武关头、一步不退的大宋皇帝,高昌国国王准备派人到大宋通使,臣就主动请缨来到了大宋。”

    “见到官家文弱书生,略有失望。在汴京数日,官家从未召见,本就十分急躁,直到臣杀了金国使者,官家召见,见面不问于阗国民,先问金人使者,以为大宋国皇帝畏惧金国,是个懦夫。”

    “所以才如此失礼,臣有眼无珠,请官家责罚。”

    赵桓点头,示意尉迟恭舒坐下,自己这服皮囊加上眉宇间的英气,能糊弄不少的人。

    他这么大大咧咧的走到尉迟恭舒面前,还是因为赵英亦步亦趋的跟着自己啊。

    赵英眼珠子一转,在官家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将一张凳子,放在了官家身下。

    尉迟恭舒瓮声瓮气的说道:“官家问臣,为何杀金国使者。”

    “西域诸国之事,安由他一个弹丸小国的金国指手画脚?!臣气不过,他三番四次的啰嗦,又不是大宋国民,一怒之下,臣就把他杀了。”

    “金使大言不惭,不断贬低大宋!而臣是于阗王族,怎么能听得他如此侮辱大宋!”

    于阗王族!尉迟氏。

    作为于阗的王族的他们,怎么能看的上唐后五废之一的金国呢?

    尉迟恭舒的眼神中,尽是回忆,他从小就听从父亲讲述当初于阗国的辉煌,讲述于阗国与中原王朝的牵连。

    “大汉时,张骞出塞,教化我于阗国民,教以效化,民以风化,给予我于阗国民以衣冠,教我于阗练兵,读书识字,于阗也一直是大汉西域都护的首府。”

    “至今依旧一千三百六十三年啊!”这个威武的汉子,说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两行浊泪缓缓流下。

    而鸿胪寺的寺正左右看了看,尉迟恭舒现在情绪激动已经说不出话来了,自己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官家,汉军司马班超出塞,帮助于阗复国,又以于阗之兵,四处征伐,北攻姑墨,西破莎车、疏勒。”

    “在班超的帮助下,于阗成了精绝西北至疏勒十三国皆服从。兵甲五万的西域强国。”

    “贞观年间,前唐建立西域都护府之前,吐蕃攻于阗,于阗王伏阇雄,痛击吐蕃,而后亲自入唐,唐王在于阗,设毗沙都督府,下辖6城10羁縻州。还在安西四镇之前。”

    “武则天皇后年间,武皇后以国事务在仁不在广,务在养不在杀,将以息边鄙,休甲兵,行乎三皇五帝之事者也为由,放弃了安西四镇。”

    “但是于阗国依旧年年进贡,以臣见礼,在前唐武威军总管王孝杰,收复安西四镇中,更是鞍前马后。”

    “更有两名于阗国王,改尉迟姓为李。本来于阗国要全国改姓,但因为尉迟乃是国姓,为了免生冲突,只有国王改姓李。”

    “唐末乱世,五代之国,于阗几乎每过几年就会朝贡一次。”

    “章惇宰相更是共约于阗攻伐西夏,收复瓜州玉门关等地。不过在宣和年间丢了。”

    “从张骞出塞至今,于阗从未断绝和我中原之羁绊,不过在祥符二年时,高昌国使者与大宋修国书结好,传来消息,于阗灭国。”

    鸿胪寺的寺正缓缓的讲述了于阗国的历史,而朝堂上的尉迟恭舒已经泣不成声。

    如同一个小山一样的粗壮汉子,坐在椅子上,哭的模样令人心疼。

    “是我大宋对不起你于阗国。”赵桓叹气的说道。

    尉迟恭舒终于止住了哭泣说道:“官家,臣这次来,作为高昌使者,却为于阗国而来!请官家再次册封于阗国王,我于阗国上上下下,必为大宋马首是瞻!”

    “于阗遗民还有多少?”赵桓问道。

    “户三千两百有余,人丁八千三百,兵甲三千。”尉迟恭舒毫不犹豫的说道。

    赵桓又问道:“那高昌回鹘呢?黑汗呢?耶律大石呢?大食呢?”

    尉迟恭舒马上说道:“高昌国五万户,人丁十二万,兵甲五万。黑汗四万户,兵甲三万。耶律大石不清楚。”

    “白衣大食已经亡国,现在是黑衣大食,三千余万户,人丁八千万有余,兵甲不计其数。”

    “不过黑衣大食国都甚远,在西域诸国所留兵力极少。黑汗就是黑衣大食所扶持。”

    他来汴京自然做了充足的准备,这些他早就了解的一清二楚。

    赵桓点了点头,看着尉迟恭舒说道:“即使最弱的黑汗,于阗都没有一战之力。于阗国流了太多的血了,还是算了,你们迁回关内吧。”

    尉迟恭舒脸色有些焦急的说道:“官家”

    赵桓说道:“不能再打了,再打于阗就真的没了,你知道吗?耶律大石带着十万青壮年,人人披甲执锐,直指西域,不是你们能够抵抗的呀。”

    赵桓拍了拍尉迟恭舒站了起来,说道:“朕知道你的殷切之心,但是于阗迁回关内,休养生息,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入西域!”

    赵桓目光炯炯的说道:“为了于阗国民好,听我的。”

    “好。”尉迟恭舒迟疑了很久很久,才回答到。

    赵桓点头,这是一千三百年的友谊,赵桓不愿意就这样丢弃,他们身处西域,虽名为于阗,实则心系中原。

    大宋稍微有点出息,于阗就派人来了,着实不易。

    赵桓之所以不愿意现在进入西域,完全是避免两线作战。

    金人这边可以说是血海深仇,不得不报,这是唯有将对方灭国才能抵消的仇恨。

    否则大宋河东路、河北两路、京畿路的百姓就第一个不答应。

    如果此时贸然大局进攻西域,两线作战,以现在赵桓手中的兵力,根本就不现实。

    “让种太尉兵甲一万,帮助于阗国民撤回关中安置。散出皇城司察子,侦查西域,为进军做准备,朕总有一天会去的!”赵桓看着堪舆图说道。

    他跟尉迟恭舒解释了自己现在不能进西域。

    “有没有兴趣到大宋做官?”赵桓忽然问道。

    “啊?”尉迟恭舒看了一眼沈从的小胳膊小腿,略带嬉笑的说道:“那臣下来到大宋,岂不是天下无敌?”

    赵桓摇头,争强好胜是军汉的天性,沈从的身高体重,都不如尉迟恭舒甚远。

    这是天生的没办法。

    他笑着说道:“朕有大将岳飞,百战百胜,无一敌手,你要不要试试?”

    “好!”尉迟恭舒爽快的答应了。

    只是他不知道自己惹了怎样的当世猛男。


………………………………

第三百八十三章 身体发肤不是不能剪

    岳飞可是每战身先士卒的当世猛男,他在原来的历史线里,就这样冲锋在前,打了一辈子的仗,没有任何受伤的记录。

    生而有神力,未冠,能引弓三百斤,腰弩八石。

    反正赵桓还没找到能在正面,打得过岳飞的人,当然侧面能打得过岳飞的人,比如秦桧和赵构,已经被赵桓埋进土里了。

    所以,当赵桓带着天下无敌的尉迟恭舒,来到了校营的时候,岳飞听到是打架的事,看到自己的对手,居然是尉迟恭舒这样的威猛汉子,脸上都笑开了花。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赵桓饶有兴趣的看着岳飞和尉迟恭舒,尉迟恭舒更高一些,但是也就一米九和一米八九的差距。

    但是尉迟恭舒更壮一些!

    第一场是无甲赤膊摔跤,简单粗暴的角力,是检验力量的最好手段。(注1)

    可能源于尽忠报国这四个字的符文加成,这一场,尉迟恭舒没有坚持十个回合,就被岳飞丢了出去。

    岳飞把尉迟恭舒拉了起来,说道:“你是第一个在我手下坚持了十个回合的人,你很厉害。”

    嗯,这个逼装的很低调。

    打败对手之后,夸耀对方坚持了十个回合。

    朕给你岳飞点个赞。

    第二个回合是大全装的具装长兵争斗。

    这一场争斗,尉迟恭舒坚持的时间更短,岳飞的战斗经验,明显要比尉迟恭舒要丰富许多,只一个破绽没防范注,就被岳飞打败。

    第三个回合就是弓术,还没开场尉迟恭舒就输了。

    岳飞那张专属的三百斤长弓,尉迟恭舒拉不了满月,直接就输了。

    岳飞一个满月十连射,箭箭射中靶心,最后一件直接射穿靶子,箭矢穿空而去的时候,尉迟恭舒真的输的心服口服。

    “官家,此人很强。稍加培养,战场睥睨。”岳飞依旧在夸耀着尉迟恭舒。

    这不是玩笑话,也不是商业互吹,因为尉迟恭舒真的很强,他拿出了一把两百斤的弓,射了一个十连。

    “尉迟恭舒,你可服气?”赵桓看着一脸落寞的尉迟恭舒,笑着问道。

    尉迟恭舒看着岳飞说道:“臣心服口服。岳校尉才是当世无敌之人。”

    “谬赞,谬赞。”岳飞是个谦逊的人,听闻夸耀,赶紧说道。

    赵桓点头,说道:“大宋兵制,即使你再厉害,在我大宋当兵,也得从最普通的军卒做起,跟着岳校尉,不委屈你吧。”

    “不委屈。以后还请岳校尉多多指教。”尉迟恭舒赶忙说道。

    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被人打败,还有什么不服气的?

    而且尉迟恭舒知道自己只是天生力气大,对于发力技巧和种种锻炼手法,并不是很精通,真的有很多地方,请教岳飞。

    赵桓示意岳飞和尉迟恭舒离开,在尉迟恭舒带回于阗国民之后,才会正式加入河间飞军。

    赵桓自己带着赵英在河间军随意的转着。

    “这红烧肉做的不错啊。比你赵都知都强。”赵桓走到了食宿处,看到了今天的午餐。

    东坡肉,是苏东坡看到徐州四珍之一的回赠肉,就有了创意,创制了东坡肉。

    河间军食堂的东坡肉做的很正宗,半肥半肉的五花肉,都是码得整整齐齐的麻将块儿,红得透亮,色如玛瑙。

    赵桓夹起一块尝尝,软而不烂,肥而不腻。

    “诶!官家!”赵英一个没看到,官家就咽了下去。

    这可吓坏了赵英,要知道宫里的饭菜,都是赵英尝过锅里剩下的菜,验毒之后,才会将菜品端到官家御前!

    赵英赶忙夹了一块,三下五除二咽了下去,没有感觉到异样,才放下了心。

    “没臣做的好吃,臣明天就给官家烧这东坡肉,不就是酱油可劲倒,烧的红的发亮吗?再撒点糖出味,老臣做的肯定比他好吃。”赵英略带不忿的说道!

    他可是官家的御用大厨!怎么可能被人比下去!

    “今天中午就在河间军吃饭吧。你去安排。下午让军卒操练一番,然后准备剿匪之事。”赵桓当然不是临时起意,来到驻扎在汴京仓的河间军。

    他想要检校河间军,然后正式开拔,前往各地剿匪。

    秋收之后,粮食满仓。

    这个时候,就是各地流匪出来觅食的时候,也是最容易找到流匪的蛛丝马迹的时候,而剿匪最合适的时机,就是秋冬。

    “臣这就去安排,魏押班,跟着官家,不要让军汉冲撞了官家。”赵英一溜烟的跑去安排午餐。

    岳飞和尉迟恭舒在沙场上打了整整一个上午,直到肚子饿的呱呱叫,才去营房洗了个澡,换了身干净的衣服。

    大宋大红色的军装,由御衣坊亲自设计的军装,显得极为精神。

    “朕还是喜欢军绿色。”赵桓无奈的摇头。

    没办法大宋是火德,王朝五行衍生说,取代前朝是天命所归,都会说自己代表五行之一。

    这火德代表了正统,赵桓享受了无数正统带来的好处,自然要遵守火德的约束。

    所以大红色的朝服,大红色的官府,大红色的军装。

    红色是极难驾驭的颜色,很容易就穿出土里土气的感觉,但是御衣坊专门做这个,自然知道如何让它显得气场强大。

    赵桓的皮囊不错,很有卖相,再加上军务的英气,倒不会被红色压住。

    “官家,咱大宋的军卒都能剃头的?个个都是这个发型?”尉迟恭舒有点不忿的说道。

    大宋军卒是板寸。

    天天泥里甩来甩去,地上爬来爬去,动不动就是武装越野,头发长,很容易碍事。

    还有兜鍪,很容缠着头发。

    岳飞痛定思痛,上书提议军卒剪发,还引起过朝堂争论,只不过被赵桓压了下去。

    尉迟恭舒小声的说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啊。”

    赵桓看着尉迟恭舒的大脸,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个尉迟恭舒倒是个自来熟,这没一天的功夫就开始“咱”大宋了。

    赵桓对尉迟恭舒的印象极好,可能是因为他杀了自己不方便杀的金国使者,也可能是因为尉迟恭舒的那声大宋。

    金人也好,西夏也罢,甚至倭国、大理的使臣,往来国书,很少有大宋国这三个字,多数都是宋国。

    这个大宋国可不是白叫的,在正常的历史线里,宋钦宗为了议和,专门改了对金国的称呼,叫金国为大金国。

    之前都是叫金夷。

    高昌国国王的国书,也是称宋国。

    事实嘛,大宋的确很小,别人说的没有错。

    赵桓想到这个就很气!

    他一定要打下大大的疆域,让这群狗眼看人低的家伙,统统老老实实的喊大宋国!

    “这事朝堂议论过了,牵扯到了忠孝两全的老问题了,从军尽忠于国家,剪发不孝于父母,自古两难全啊。”赵桓笑着解释了一句。

    事实上,河间军理发离了个板寸,现在捷胜军和平州新军以及杨家永兴军,永定军都在理发,头发长不适合作战,

    特别是现在有了火器。

    火器一响,砰!火冒三丈,场面太美没法看。

    “下午我也剪一个。”尉迟恭舒嘿嘿的笑着说道。

    今天校场比斗,他在头发这上面,吃了不少的亏,也不知道岳飞怎么训练军卒的,竟是些下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