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振兴攻略-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选择的筛选入关,让流民开始主动将金人筛选出去,你们官家好狠的心啊。”完颜宗干看着王禀摇头说道。

    “我有些明白了,你们官家说的那句话,就是他下了谕旨要北地百姓饶过金人,北地百姓也不会放过金人的含义了。”完颜宗干看着王禀郑重的说道。

    而此时的宇文虚中,再次被赵桓叫到了文德殿内。

    “朕昨夜想了一晚,最后还是决定,把金国的百姓放进了关。这是一个极为艰难的决定。”赵桓坐在御上说道。

    宇文虚中摇了摇头说道:“臣将贯彻官家的诏命,丝毫不敢有任何的违背,官家说如何,那就如何。”

    赵桓开口说道:“朕昨日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谋划灭掉金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他们从踏入关内以后,就是朕的子民了。为奴十年是对他们过去的惩罚。”

    “朕就在想,若是我们踏平了金人,辽东郡的那些百姓也就变成朕的子民,一千万户,皆为故民,朕举起屠刀对准百姓,朕于心不忍。”

    “朕带兵平定辽东郡,是为了大宋之安定,为了子民安泰。这些汉民,也是朕之子民。他们脱离关内以百年之久,但是依旧不能改变他们是汉民的事实。”

    赵桓将昨夜思考了一夜的问题,说了出来。

    他将自己灭金之战,正式从灭金,定义为了收复故土,庇护故民。

    否则很容易把灭金之战,打成治安战,进而让自己的国家陷入战争的泥潭。

    宇文虚中拜服说道:“臣,谨遵圣诲。”

    他是御史大夫,他站的角度是大臣的位置,他劝谏官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杀戮。

    而是让大宋官家知道这个政令的背后,有怎么样的危害,会有怎么样的后果,早做准备。

    正如赵桓所言,他是一名文臣,先是臣,再是文人。

    他的骨子里装着的是礼,他接受的教育,很难让他对屠掠平民无动于衷,但是他必须要讲。

    那是他作为一个臣子的职责。

    “官家放心,金人万万不敢这个时候,随着难民破关。他们不敢。数百万人,我们站着天时地利,都害怕百姓暴起,金人万万不敢触这个霉头。官家。”宇文虚中说道。

    赵桓点头,他的百姓、他的臣子、他的后妃都没有让他失望,和他站在了一起。

    这就够了。

    “不过臣有一条想法,兴教化之事,应该抓紧时间安排了。将民愤对准金人的残暴压迫,将仇恨的种子在他们心中埋下,让王彦王军都深入他们,先练练手也无妨。”宇文虚中建议道。

    王彦还没有出发,他前往山海关跟王禀取经之后,就被金人的百姓们给堵住了,出不了关,现在放金国的百姓入关,王彦也估计要等很久,那不如趁机练练手。

    “倒是个不错的主意,那就这么办吧。”赵桓点了点头,让王彦先练练手再说。


………………………………

第四百四十五章 拦在山海关外的人墙

    赵桓想不通的问题。

    完颜亶也想不通这个问题,他待在龙椅上,什么都没做,自己就少了数百万的百姓。

    他呆呆的看着完颜宗望和韩昉,希望他们给自己一个答复。

    而皇后裴满氏也端坐在自己的身旁,这是他特许的,没有一个身边的人,他害怕端坐在台上看人。

    “陛下,放流民进入大宋,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完颜宗望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陛下可知,为何完颜晟执意要发动金宋之战吗?”

    完颜亶点了点头,说道:“皇爷爷跟朕解释过,说是因为一个叫张觉的临海军节度使,在知平州的时候,带着平州投靠了宋国,之后皇爷爷才大举兴兵伐宋。”

    “朕是不太信这等话,毕竟宋朝的国王,已经将张觉的人头送回了金国。”

    完颜宗望连连摇头,这等宣战理由,连七岁的小孩子都不相信,更惶恐诓骗天下之人?

    “完全是因为我们金国养不了那么多的百姓,必须要进行扩张,至少占领燕京和云中路才能养活这么多人。”完颜宗望俯首说道。

    他对皇帝并不是尊敬,而是溺爱一样的培养着,他希望完颜亶能够代表金太祖一系,将金国带的蒸蒸日上。

    七岁的孩子很难听懂其中的矛盾,为何养活不了那么多的人丁,不去开垦荒地,而是去攻打大宋。

    这是在转移国内的矛盾,他们金人只有不到三百万的人丁,却统治着一千万户左右的人口,这种矛盾的宣泄,是金国高压统治必须要走的路。

    “如果时机得当,可以利用这些流民,冲关破开大宋的关隘。”

    “可惜大哥不在了,否则让大哥来教导你,才是正理。”完颜宗望摇头说道。

    完颜宗干是天下一等一的聪明人,甚至他知道如何让金国这个不太稳定的国家,过度到稳定。

    但是完颜宗干在完颜杲死后,就在朝堂狗斗中,被完颜晟撵出了城,了无踪迹。

    最新的消息时完颜宗干出现在了山海关。

    完颜宗望没有丝毫接回完颜宗干的想法,摄政的权力就这么点,让完颜宗干回来,很容易影响到他的权威。

    比如不给流民开城门这种命令,如果完颜宗干在的时候,绝对会坚决的反对,进而无法将这条政令贯彻彻底。

    比如完颜宗干的好友,韩昉就坚决反对这项计划,但是他没有什么权柄,一个礼部尚书,还不能左右国政。

    金国的上下的阶级矛盾,始终是金国建国以来,最大的矛盾,甚至比赵桓移驾燕京的威胁还要大。

    “也就是说,攻伐燕京和云中的计划失败以后,不得已让出部分的百姓,来环节国内的压力吗?”完颜亶愣愣的问道。

    完颜宗望的眼神中流露出了喜色,七岁就有如此见识,在完颜宗望眼中已经极为出色了。

    除了极度依赖裴满氏这一个缺点以外,在完颜宗望眼里,完颜亶是完美的金国的继承人,挺过风雨飘摇的时间,日子就会好起来。

    “陛下,臣以为,送金国百姓进入关内,并不是什么好的办法。甚至不如和大宋议和,然后广开海贸,让百姓养羊,收割羊毛卖给大宋,都够买粮养活自己了。”韩昉站了出来说道。

    他提出了一道看似极为合理的国策,这是宇文虚中告诉他的话。

    他想不明白,为何宇文虚中会提出这么一条,能够快速缓解金人贵族和百姓之间矛盾的一个政令,助纣为孽。

    但是他依旧在完颜亶面前说了出来。拿人钱财,帮人办事。

    完颜宗望摇了摇头,说道:“放羊需要草地,那就需要将过去的田地,变成牧场,这个时候,送走的人丁,就会自然让出这部分土地来,正好满足放羊的需求。”

    “二叔说的有理。”完颜亶点了点头,看了一眼裴满氏,裴满氏同样点了点头,这段朝论才彻底的停歇了下来。

    “该上路了,陛下。”完颜宗望做了一个请的资质。

    黄龙府不能再呆下去了,完颜晟的嫡长子,完颜宗磐已经蓄势待发,随时可能率领合扎军进宫了。

    完颜宗望得到了密报,完颜宗磐已经对行宫内的完颜亶虎视眈眈,而完颜宗望能做的就是带着完颜亶,逃离西朝,向东朝而去。

    完颜宗翰是金太祖一系的拥趸,而完颜宗磐手中依然掌握着绝对强大的力量,包括黑土区在内的控制权,要是在黄龙府刀兵相向,完颜宗望有些劣势。

    带着完颜亶到东朝,应对大宋的进攻,等到完颜亶长大之后,再一举将西朝收入囊中才是正理。

    一举多得。

    内讧,军事械斗都会损耗大量的国力,所以完颜宗望的选择是逃,逃到东朝,完颜宗磐只能看着完颜亶长大,然后回到会宁府,彻底控制整个金国。

    完颜亶点头,离开了御座,牵着完颜宗望的手,上了车架。

    而韩昉也紧随其后,这次的转移悄无声息,甚至连宫人都没惊动,不显眼的三辆马车很快的就驶过了黄龙府的御街,而黄龙府的清远门是完颜宗望的人在把守。

    三辆马车离开之后,军卒们也迅速车里,完颜宗望四万人的大军,就这样在完颜宗磐的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完颜宗磐带着人闯进行宫的时候,才发现早已人走楼空,连茶水都凉透了。

    而这个时候山海关外,金国的流民们组成了一道人墙,手拉这手,肩并着肩,倔强的看着金人的铁浮屠和拐子马。

    和完颜宗望预期的没有差别,完颜宗翰也打算利用流民趁机破关,但是面前的人墙,让完颜娄室有些怀疑。

    他猛的将手中铁槊一摆,指着面前的人墙,高傲的喊道:“让开!”

    以往时候,自己的命令对这些流民无往不利,他们会低着头,慢慢退倒两侧,然后让开一条条的道路,让自己通行。

    他相信这次也应该如此,因为他们金人在辽东一直如此。

    只是让他意外的是这次的金国百姓,并没有听从他们的命令,反而将手拉的更近,肩膀抵在一起。

    他们不能再退了,身后是他们的家人,妻儿老小。

    这人墙之后,最前面是老年男子,后面是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再往后是一群懵懂而恐惧的孩子,他们瞪着大大的眼睛,在汉人军卒的指挥下,一步三回头的走进了山海关内。

    这种年龄由大到小排列的人墙,阻挡在了金人的铁蹄之前,就这样静静的看着完颜娄室和他们身后的骑兵,眼神中只有疯狂。

    老人们退,他们的儿子和孙子们就真的会死,汉人给了他们一条活路,他们哪怕是自己死去,也不会放弃这种希望!

    易子而食和为了孩子拼命的虎毒不食子,这种完全冲突的事情,在这群流民上诡异和和谐的发生着。

    完颜娄室有些头破发麻的看着这一幕,默默的选择了撤军。

    这冲过去杀死一堆老弱,也冲不过绵延数十里的人墙!

    在完颜娄室撤军的一瞬间,人群中爆发出了震天的喧嚣声。

    都差点吓住了守城的王禀,他不太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只能下令全城戒备,随时关闭城门。

    完颜娄室骑着高头大马,慢慢的带着士气低迷的军卒们离开了山海关前,回到驻地的时候,这名金国的战神,怀疑的看着自己的双手。

    自己战无不胜的铁槊就在他的身边放着,一如往昔伴随着自己。

    他曾经给山海关去过一封信,给完颜宗干。

    劝说他趁机从山海关逃出来,还送了一根辽东千年老参,让他用老参来贿赂城池的守卫。

    不过完颜宗干没有给他回信,而且据黑水司回禀,那辽东老人参,确实给了守将。

    不过不是为了贿赂,而是为了给那个千里直捣黄龙府的王禀补了身子。

    这样行径,让完颜娄室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完颜宗干为何会如此的选择。

    现在他看着自己的铁槊,看着自己的双手,看着一轮圆月,愣愣的出神,这个随着完颜阿骨打起兵抗辽,征战了整整十三年的战神,略有些怀疑自己。

    自己的铁槊,可能守不住金人的江山了。

    金人变了,从上到下。

    就连自己,今天差点将手中的铁槊砸到自己的子民身上。

    这还是自己吗?

    赵桓待在延福宫里,最近的日子过得惬意了许多,需要送到行在的札子本来就少,他处理朝政的速度越来越快,不用浪费大量的时间了。

    “朕把他们充了十年的奴籍,十年啊,说不定十年还没过完,人就死了。他们居然还要对朕感恩戴德。咄咄怪事。”赵桓恰了一颗葡萄说道。

    “那还不是官家英明神武,天子之气折服了他们。”赵英将葡萄放好,乐呵呵的说道。

    赵桓啐了一口,说道:“你咋不说王八之气呢?”

    “官家,他们现在最紧要的是活着啊,活着是他们现在唯一的想法啊。”

    “官家让他们活着,他们自然要感恩戴德,金人皇帝不要他们了,官家收纳了他们,这就是恩。”赵英笑着说道。

    他知道一心活着是什么感觉,如果不是为了活下去,他也不会入宫来了。

    “况且官家还让人教他们读书、识字、知礼这都是教化之功,官家。”赵英笑着说道。

    这是宇文虚中提出,赵桓审批,朝臣们在汴京的文德殿吵了不知道多久,终于决议的一套政令。

    工赈院、军器院、全大宋的军卒们都要做的一件事,读书识字知礼,大规模的扫盲政令。

    绑腿草鞋刺刀战,土改文工识字班。

    赵桓学的是先进经验!这是在扫盲!是真正的教化之功!

    而且还能给大宋无数落榜,没有考取大宋官职的读书人,一条生路。

    当然教什么,是扯皮的重头戏。


………………………………

第四百四十六章 理论和应用的碰撞

    赵桓让李纲和刘益各自出了一套不那么生涩难懂的教材,适合从小培养的那种教材。

    李纲出了一本机械原理,搞出了一些简单的杠杆、连杆、凸轮、齿轮、螺旋等机械结构的初级科目。

    还有稍微复杂的间歇性运动机械原理的中级科目,赵桓审定后认为初级可以让十四岁以上的孩子学习,而中级教材就适合十七岁以上的学生学习。

    至于高级版本的机械原理,李纲还在摸索。

    纯粹力学还没有开端的情况下,应用力学倒是研究了很多。

    经过了同文算指洗礼的刘益,他现在手里的数学工具非常的丰富,和李纲一样编纂了一套适合六岁到十四岁的教材,和十四岁以上的教材。

    赵桓兑换了两本后世初中高中的数学书和物理书,让他俩研究去了,纯粹理论科学,这些东西要研究明白,实在太难了。

    李纲收到从燕京邮寄回来的书籍的时候,满眼的绝望,自己这是得罪了赵家大官人了吗?

    他很忙,他在辅国!

    研究这些,真的消耗太多太多的精力了!

    当然,李纲和刘益不敢腹议赵大官家,就把气撒到了还只有九岁的赵谌小朋友身上。

    “牧场上有一片青草,每天都生长得一样快。这片青草供给十头牛吃,可以吃二十二天,或者供给十六头牛吃,可以吃十天,期间一直有草生长。如果供给二十五头牛吃,可以吃多少天?”

    赵谌咬着笔头看着坐在台前的刘益,痛苦的看着这道题,他真的不会。

    “夫子,怎么做?”赵谌拿着空白的答卷给了刘益,刘益瞧了瞧,抽出了一把戒尺,说道:“伸手吧。”

    岳云、宇文重和赵臣夫一起伸出手来,眼巴巴的看着刘益,这题真的好难,他们都不会做。

    就连最聪明的赵臣夫都不会。

    刘益心里狂笑,这是大宋官家从汴京送过来,专门为难他刘益的!

    幸好刘益自己有几把刷子,差点被这云里雾绕的题给吓住。

    不过在他的方程术下,仅仅用了一刻就做出来了,不过里面的此消彼长的数学思想,还是让刘益往前更近了一步。

    “算了,把手放下。我来给你们讲解一下。”刘益笑着让几个人把手缩了回去。

    “要解决此类此消彼长的问题,首先要明确基本特点,原草量和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找到了这个基本特点,我们就可以从这道题里找出两个不变的量。”刘益在黑板上,写出了两个量。

    岳云不是很喜欢数学,他抬头看了一眼窗外,窗外枝头的小鸟,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

    他发誓,他就看了一眼。

    刚回头,就看到了刘益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常用公式和四个基本公式。

    “岳云,你重复一遍我刚才说的话!”刘益非常严肃的盯着岳云说道。

    “我不知道。”岳云是个老实孩子,老实承认了自己在课堂上走神了。

    刘益的戒尺唰的一声,带着破空的声音,落在了岳云的手心上。

    “啪!”

    “嘶……”岳云甩了甩自己的手掌,赶紧坐好,认真听课,刘益是一位很好的老师,他重新将数量关系梳理了一遍,说道:“好了,由此,我们易得,二十五头牛,需要五又二分之一天吃完这些草。”

    “夫子,我们学这些有什么用呢?”岳云大胆的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刘益看了一眼岳云,他和朝堂上那群经学博士提出的问题,完全的一致。

    这些问题完全脱离了实际,完全没有任何的用处。

    赵桓将这种数学命名为了纯粹数学,而将运用实际的叫做应用数学。

    “你种树的时候,刨坑吗?”刘益笑着问道。

    “刨。”岳云快速的说道。

    “你种树的时候,浇水吗?”

    “浇水。”

    “你种树的时候,要树苗吗?”

    “要。”

    “你种树的时候,会种在天上吗?”

    “不会,会旱死的。”

    “这就对了,没有任何的苍天大树可以不立足于大地,我们现在学的数学,是纯粹数学,他们的作用,就是锻炼我们的思维逻辑能力。”

    “然后让数学这颗苍天大树茁壮的生长,结出的果实,才是应用数学。”刘益让岳云坐下,看着他说道。

    “专门研究数学本身,不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学问,就是纯粹数学,研究从客观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数学规律的内在联系。”

    “也可以说,纯粹数学,就是在研究数学本身。让数学成为我们的工具,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我们学这些的意义。”刘益将自己的话说完,继续着今天的课程。

    纯粹数学的概念并不成熟,只是赵桓在回答刘益札子里的一句简单概括,他进行了总结而已。

    他说这些,孩子们不见得能懂,但是也不见得不懂,只要他们知道,自己学的东西不是没有用就是了。

    李纲端坐在朝堂里,今天面对的不是朝臣,而是面对太学和国子监里的博士,这些博士都是一群老学究。

    改变他们的思想实在是太难了,李纲负责的军器监的各种军器的改良,都是数学在实际中的运用,这些东西跟这群老学究讲明白实在是有点难。

    今天这群博士们,终于找上门来,问李纲要个说法,这教材到底是学太学里的教材,还是用你李纲的教材。

    “今天话摆在这!这新学是官家推行的!这教材是官家钦定的!你们要是找人说理,去找官家说去!官家在燕京呢!快车十天就到,慢悠悠的二十天也就到了!”

    “新学就是这些教材!必须推行!”李纲将圣旨拍在桌子上,扬长而去。

    经学博士们,面面相觑,他们本以为自己的老资格可以跟李纲坐而论道,讨论下这些教材有没有修改的余地。

    结果李纲根本不给他们机会。

    李邦彦站在文德殿的门口,都笑弯了腰。

    他走了进去笑着说道:“教材都在这里,大宋书局都给刊印好了,你们得自己学会,才能教学生,赶紧拿回去研究研究。”

    “还有工赈监的西席先生们,也是同样的道理,三个月后的新学就要全面普及下去,西席先生要是在课堂上被问倒了,那可是要丢脸的。”

    李邦彦让经学博士们离开了文德殿,李纲摆明了耍流氓,抬出了官家压他们,这要是不遵守,就是违抗圣命!

    这才是一个宰执该有的模样,事事都要自己扛下来,那官家这大杀器,留着干啥?

    经学博士们当然没胆子去燕京行在,问官家说理去。

    据传闻那里遍地的流民,四处起的刀兵,他们可不敢去淌那淌浑水。

    这新学的教材,用最快的速度向着大宋的全国各处蔓延开,仅凭大宋书局一家根本没有可能将这些书籍刊印完成,自然让各地的书坊积极配合刊印,统一了授课内容。

    赵桓收到李纲的札子时候,也笑了笑,这个李纲终于学会了利用皇帝去背锅。

    不过赵桓哼着小曲,走出了延福宫,溜达着向皇城左侧的集市走去。

    在燕京行宫的左侧,有一条街是集市,这里云集了天下几乎所有的货物,行商坐商云集,赵桓今天的活动,就是跟着朱琏去逛街。

    燕京不同于汴京,这里几乎没人认识他,所以他安排了一些亲从官跟随,也没有清场,就溜达着从侧门,走出了行宫。

    赵桓站在这条街的街首看着街尾,熙熙攘攘摩肩擦踵的样子,一阵舒坦。

    他没有把自己的政令玩脱,大宋的粮价经过了小幅度上扬之后,再次平稳了下来,燕京汴京两处的粮价仅仅涨了半成。

    大概从两块一斤的米,涨到了两块一毛钱一斤米。

    宇文虚中和赵桓两个人都小看了大宋国的底蕴。

    这是一个人口近亿的国度,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世界上最繁荣的东方世界。

    而这种繁荣在乡绅地主的严苛剥削之下,依旧繁衍了近亿人口的繁荣。

    而彼时的欧罗巴,人口才堪堪达到五千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