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振兴攻略-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初赵桓收上京路的时候,要文官们出塞治理上京路。
文官不同意。就有人和赵桓提到过这个观点,那个核心的思想——差不多就行了。
收复了燕云,差不多就行了。
收复了草原,差不多就行了。
收复了河套,差不多就行了。
这就是他们的想法,某些人,或者一个利益阶级,想要阻拦赵桓继续扩张的脚步。
而且下手极为精准,直指赵桓皇权的立根之本!
普天之下的百姓。
在经过持续两年的均田之后,赵桓皇位的基本盘,已经从自身的血脉的正统之位,变成了天下的黎民百姓。
而这次这群有心人下手的地方,就是赵桓最强大也是最薄弱的地方,百姓。
群体意识是极为容易被蛊惑的。
赵桓非常了解这一点。
当初陈东和欧阳澈带着学生,纠结百姓,堵在在李邦彦门口的那一幕,让赵桓到现在都记得那副场景。
并不是恐惧,也不是害怕,而是担心。
担心这群识字不多的百姓,被有心人利用煽动,万一再出几个托儿和京畿守军发生冲突,后果不堪设想。
游行集会需要汴京府尹的批准,到现在都还是明文!
可是那群有心人们发现,无法蛊惑百姓制造事端之后,开始了利用小报、刊物、书籍、茶馆、瓦舍进行宣传,动摇着自己的根基。
只要锄头挖的好,没有墙角挖不倒啊!
这些有心人的构成并不复杂。
一共两拨人,一拨人是地下战线的黑水司的金国探子,他们不断的利用利欲熏心的商人,出版不法刊物,动摇民心的基础。
三人成虎,人言可畏啊!
说的多了,假话很容易变成真话!
一拨人是以衍圣公孔端友为核心的家伙们,为了自己的一些暗搓搓的想法,推波助澜。
那个阴险的毒蛇的尾巴,就是衍圣公孔端友!
黑水司的金国探子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搅乱大宋这团水,让赵桓无暇北顾。
而衍圣公孔端友的目的也很简单。
当然不是颠覆皇权这种作死的事。
他孔端友要有这么大的胆子,程褚就不会那么为难了。
直接带着兵踹了门,人一抓一审,剁吧剁吧喂了野狼就是。
哪里有这么麻烦?
孔端友的第一道札子,劝自己止戈,之后赵桓就再也没有了他的消息。
第一次对李清照出手,目的是为了让大宋皇帝为了女人,再掀党争之祸。
其实孔端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宋的朝堂恢复到原来的模样,那他天下至圣后人的地位,就变得再次尊崇无比。
第二次出手是针对李清照,骂她是武则天,让赵桓猜忌李清照,然后逼迫赵桓转回汴京。
其实目的是阻拦赵桓的扩张欲望,让他回到汴京城里,安安稳稳的做一个“大宋”的皇帝。
大宋的皇帝是什么样的?
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和朝臣们勾心斗角,这才是常态。
但是现在的大宋,真的太陌生了。
陌生的孔端友都害怕起来,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宋突然变得如同睡狮睁开了眼一样。
这种陌生感让他恐慌,让他害怕,让他担忧,让他做出了这等行径,冷嘲热讽、夹棍带棒的做下这等事!
第三次出手,就是这篇反战的《吊古战场文》,这文其实文学造诣,非常值得肯定,表述思想也很正面。
反战嘛,反战必要的。如果穷兵黩武必然民不聊生。赵桓也一直在极力避免这种事的发生。
孔端友同样是整个《吊古战场文》事件的幕后黑手。
明里,暗里一共出手了四次!
赵桓已经想好了对策,他要罢黜了孔端友衍圣公的牌坊,然后将这个衍圣公的名头,挂在文庙孔子的身上。
他很想问问孔端友。
如此阴险小人的行径,他一个堂堂孔子后人,坐下这等事,不心虚吗?!
赵桓非常生气,这次杀回汴京,他要问问孔端友。那副眼睛是不是瞎,不要就闭上!
李清照怎么就龙漦易貌了?
自己带兵打仗,怎么就劳民伤财了?滥杀无辜了?
………………………………
第四百九十八章 舔狗的余生都是军训
赵桓下令将孔端友的衍圣公的帽子给摘了,并且还回了文庙之事,在朝堂上传的沸沸扬扬。
而官家带着一肚子的闷气从燕京南下的消息,也让整个汴京城进入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局势!
要知道在《吊古战场文》一事中,朝堂上有很多官员,或多或少参与或者间接参与了推波助澜。
就是没有推波助澜,作壁上观而不加以制止,其实就是纵容。
人人自危的汴京城官员和那群搞事的文人们,这才想起了官家在汴京城的时候,给他们的压力有多大。
而那个掌控着天下兵马的官家,正从燕京杀回来兴师问罪!
朝臣、百官、太学、书舍参与炒作《吊古战场文》的人,惶惶不可终日,相互检举揭发和请罪的札子,雪花一样飘向了谏台,然后转呈给已经走到了赵州的官家!
赵桓离开了燕京已经有半月有余,他的车驾走的很慢,沿路需要亲自考察一下河北路上填坑的事。
当初的赵光义挖这个坑有多大,现在的赵桓填这些坑就有多难。
中安换已经在心里骂了不少多少次赵光义这个从心货了。
当然还看了看燕京到黄河渡口的驰道的修建情况。
和云中路不同的是,河北路上的驰道修不了六十九米那么宽,只能二十四米左右的宽度。
多河流多桥梁,条件没有云中路那条,大同到奉圣州的那条驰道好修。
赵桓批准了二十四米的驰道。
施工情况良好,进展一切都很顺利。
说不定明年的时候,他可以乘着火车唱着歌,带着大小老婆吃着火锅去燕京呢。
赵桓自然看到了那些谢罪的札子。
百官们的心思他也可以理解。
在赵桓回京之前,能刷点印象分就刷点,能表现好点就表现好点,能立点功就立点功!
“这会儿知道怕了?早干啥去了?”赵桓略微无奈的将一堆垃圾的札子,放在了框子里,这都是要归到垃圾的那一堆里去准备烧了。
不能归档。
札子全都是谗言!这要是归了档,太丢大宋的脸面了。
【功参二仪,泽垂万世;仰惟鉴歆,永绥远祚。】
【孔端友说你的功绩可以比肩天地,恩惠可施及子孙万代,天下百姓应该仰视你,而你的恩泽可以永远流传下去。】
赵桓看着翻译就一阵的肉麻,这群文臣们骂起人来不带脏字,夸起人来,让人脊背发凉。
这种话听多了,很容易飘飘欲仙,就不把自己当个人了。
搞这些虚头八脑的东西,压根没有用!
他已经命令程褚带孔端友来见自己了。
诽谤诬蔑李清照,挑拨离间的时候,干什么去了?这会儿知道舔了?
【穆穆天子,光临万国。多士盈朝,莫匪俊德,流化罔极,与天比崇。】
赵桓也没等系统给你自己翻译,直接给这条舔狗的札子,扔进了火盆里。
这帮人还真是擅长见风使舵,自己稍微漏出点回京的消息,这态度变得也太快了!
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
赵桓含怒离开燕京行在的消息,已经传得哪里都是。
连一些从来没见过名字的知县事,都上了请罪表,说自己秋收劝农的时候,拾了农夫二两穗儿……
这股自我反省和自我检查的风气,赵桓没有留中不发,而是直接都烧了!
他又不是螨清的皇帝,大兴文字狱他做不出来。
但是这帮人,这个冬天!不,是以后余生都别想好过了!
每个季度给这群有心人来个军训,时间不用太长,每次二十天!
舔狗的余生!都是军训了!
受点苦就好了,接受劳动、吃苦的再教育。
就连李纲都被带着上了一道请罪的札子,说自己是风闻督查之事,办的不够妥帖,请皇帝责罚。
赵桓用力的吸了一口气,把李纲的札子也扔进了火盆里。
大宋有些文官的脊梁还是软了些,见一个做什么,都一窝蜂的做什么。
赵桓看着宇文虚中越看越满意!
这个人在自己开关放金国的汉儿百姓入关的时候,那个刚硬的模样,才是自己理想中的臣子!
宇文虚中被赵桓看的有些心虚,端坐在车驾上,想了很久,从袖子里摸了一本札子说道:“这是臣的请罪表,不该直言犯上,冒犯官家……”
赵桓粗暴的打断了宇文虚中的话头,说道:“你闭嘴吧!”
他一把夺过了宇文虚中的札子,扔进了火里。
这宇文虚中也玩起了这个跟风这一套?!
“别人上个请罪的札子,他跟着凑什么热闹?”赵桓没好气的说道。
宇文虚中露出了笑容,说道:“官家教训的是。”
“官家,岳将军和韩将军的札子。”赵英拉开了车窗探着身子,将手中的札子递了进去。
“请罪表?”赵桓作势要扔到火盆里。
“不是啊!官家,你别烧啊!那是岳将军的军报!”赵英赶紧说道。
札子从火上绕了一个圈,回到了赵桓的手中。
还是这群军将们,足够铁憨憨!
哪里懂什么跟风,上札子,都是说事!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啊!
不干事,写这些锦绣文章,一点用处没有!
赵桓打开了札子看了半天,叹了一口气。
岳飞这道札子是请战的札子。
并不是西夏人的爪子伸到了前套,西夏人有这个胆子,他们就不喊着岳爷爷来了,赶紧跑,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
而是西夏人在后套做的事,实在是天怒人怨!
岳飞有点看不下去了。
岳飞家境并不富裕,又是练武又是读书,把家里掏空了。札子写的倒是通俗易懂。
【西夏军匪如蝗虫过境,寸草不生,人相食结伴逃至九原。】
赵桓思考了良久,将这道札子收到了袖子里。他还是决定等到开春以后,再清理后套地区的西夏兵。
他还是不准备用大宋的军卒的性命,换河套地区百姓的命。
不划算。
他心疼。
就跟《吊古战场文》里写的一样,大宋的军卒有爹妈生,有兄弟姐妹,没必要为了河套地区人心未定的百姓拼命。
河套的百姓在张孝纯张榜之后,不协助张孝纯守城。
不进城,而是想着躲起来,或者干脆投靠西夏大兵,说到底还是心里有歪心思。
现在想起来大宋天兵了?
早去干什么了?
只不过赵桓思忖了良久,给了岳飞一道便宜行事的札子。
毕竟自己不太了解河套的情况,不知道西夏兵到底做了什么孽,让见惯了生死的岳飞,上了这么一道札子。
正因为不了解情况,赵桓才给了便宜行事的军令,若是有必要,岳飞可以自行决定。
赵英再次敲开了赵桓的车窗,脸色略微有些难看的说道:“岳将军的第二份札子,还是请战的,韩将军也签名了,可能后套那边真的出了事。”
这是五原城破了?张孝纯被俘了?
不应该啊。
………………………………
第四百九十九章 翻新大宋就差最后一步了
“速将这道便宜行事的札子给了岳飞和韩世忠,让他们自行决定是否出兵。”赵桓终于坐稳了身形,严肃的说道。
看来河套那边真的是出了连岳飞都无法容忍的事!
这一次赵桓打开了岳飞的札子,才了解到到底发生了什么。
岳飞等待的静观其变的“变”等到了。
李仁忠带兵劫掠,不禁抢粮、抢皮草、抢牲畜,还抢了无数的人丁,让他们当炮灰攻城。
这在大宋的这个时代,是常例,打仗一定会死人,而且百姓居多。
只是西夏人对待他们过去的子民,并不太友好,甚至是残忍和血腥。见人就掠夺,不论男女老少,统一编入攻城营地。
不愿攻城的百姓,害怕攻城的百姓,都被直接坑杀。
督战队杀的百姓,都引来了无数的秃鹫和乌鸦争相竞食。
很惨。
但这不是岳飞请战的理由,他是军将,他见过更惨的情景,中原被金人铁蹄践踏的时候,也好不到哪里去。
岳飞请战的理由是后套,的确出了事。
不过是呼延通夜袭西夏军营,烧毁了西夏军队的大部分粮草。
冬日里的火,很难处理,特别是粮草着火,火烧连营十数里。
本来呼延通办了件好事,觉得可以逼退西夏兵。
可是李乾顺也是个狠人,为了后套,直接调度兴庆常平仓里的粮草,令西夏人不得撤兵。
没有多少粮草的西夏人,玩起了人肉宴的把戏,四处抓人把人磨碎了吃。
这一下子跟捅了马蜂窝一样。
整个后套的百姓开始了不顾一切的迁徙,向着前套而去。
岳飞的请战,是为了前套的战略安全去考虑。
这十数万迁徙的百姓,从后套冲进前套会造成太多的不安定的因素。
但是岳飞札子里请战的理由,更多的是想要消灭,西夏入境的五万人马!
现在后套地区的百姓已经彻底的认清了西夏人的嘴脸,再也不对他们抱有任何一丝一毫的幻想了。
时机已经提前到了。
民心已经完全归宋的情况下,再不出兵,恐生怨怼,这才是岳飞请战的理由!
这个时候,只要稍微在后套地区,撒一把火星,就可以火烧燎原!把所有的百姓联合起来,共同吃掉西夏这群大兵!
高压而残忍的手段的确可以带来恐吓下的安宁,但是恐惧之下,是压抑到了极致的怒火!
当这股怒火爆发而起的时候,将会把西夏人这五万军卒,烧的渣都不剩!
岳飞本以为,西夏兵的纵兵劫掠,累下的白骨和冤魂带来的民心里的怨气,会在来年开春的时候爆发出来。
可惜他猜错了,西夏人比岳飞想的更加能作死,这股民怨爆发的更早了一些。
现在后套已经乱了起来。
时机已到。
前后两套的百姓,有很多都是从众心理才站到了张孝纯这一边,但他们心底,依旧对西夏,有着一种谜一样的依赖。
虽然在大宋均田的利益下,后套百姓和张孝纯站在了一起,但是,并不代表着他们真的心向大宋。
现在,他们再也不抱有任何一丝一毫的幻想了。
和大宋天兵相比,西夏兵如同地府中爬出的恶鬼一般丑陋!
赵桓继续烧着手头的札子。
从河套、云中路、燕京路、保义州六城四处的军卒都在奋勇,都在拼命,保卫大宋的边疆安定。
而以孔端友为代表的守旧派,他们还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拖后腿。
赵桓让他们余生都要军训的惩罚,而不是要杀要剐,完全是因为他们没在粮草调运中坏事。
这是赵桓的底线。
言事归言事,想说什么,尽管说。
但是绝对不能耽误正事!
若是粮草无法充足的保证,赵桓在北地的征战、放金国汉儿入关和收上京路,都是极度危险的事。
即使这群有心人不怀好意。
他们的心思也更多的是通过各种手段,让大宋回到他们那个熟悉的模样。
在粮草调运上,没有给自己瞎折腾,没给自己上演文武相互掣肘的把戏。
赵桓已经非常满意了。
他在离京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大开杀戒的准备。
砍一群在调运粮草中,中饱私囊或者故意逾期不送的人。
可是一年下来,大宋这台机器运转良好。
虽然有些小瑕疵,但是自己想做的事,大宋的朝臣们,都保证了它的高速运转,来完成自己的政令。
这已经很好了。
自己接手大宋的时候,大宋的朝堂元祐党人和元丰党人正斗的火热,能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三次大规模调运,其实已经非常不错了!
当然这也是赵桓移驾燕京的理由之一。
毕竟大宋皇帝都亲自到了燕京,他们再玩掣肘的把戏,怕是真的活腻歪了。
赵桓将朝臣们的请罪札子扔进了火盆,代表着自己并不打算追究那些小瑕疵。
以及《吊古战场文》中,推波助澜或作壁上观的人。
真的一棒子打死,以后自己政令出现了问题的时候,就没人愿意说真话了。
赵桓看着札子,忽然问道:“孔端友是衍圣公,按理说,在朝中朝外盟友很多,为什么朕要废了他的衍圣公,没有人给他求情?”
赵桓问的很突然,宇文虚中有些哭笑不得。
官家这个问题,他不能明说,需要仔细考量。
孔端友的衍圣公的公爵,被赵桓直接一扒到底,直接贬成了庶民。
礼部应该上书不合理法,刑部或者吏部应该上书自己不符合规矩。
但是这样的札子,一份都没有。
“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赵桓想到了李邦彦当初倒台的时候的事,说道。
宇文虚中摇了摇头,看着赵桓的脸色依旧是哭笑不得。
“害怕自己上书求情被殃及?”赵桓又想到了一种可能问道。
宇文虚中再次摇了摇头,看着刨根问底的赵桓,终于叹了一口气,这事今天不说明白,看来官家不会放过自己了。
“官家看那房舍,若那就是大宋,那官家就是那个屋顶,为天下黎民百姓遮风挡雨。”宇文虚中知道自己即将说的话,有些敏感,不轻不重的拍个马屁再说。
赵桓轻笑了一声,摇了摇头,宇文虚中这个马屁拍的很没有水平。
“大宋的地基原来是乡绅,现在的地基是百姓。”宇文虚中笑着说道。
他再次指了指那处房舍,说道:“起到支撑作用的墙壁,原来是禁军,现在也是禁军,只不过这垒墙的材料,从土坯变成了砖石。”
“以前的栋梁是孔家,那些椽子就是普天之下的学子。现在官家做的事,就是准备把栋梁给拆了。”宇文虚中就说到了这,不再言语,他端着茶盏笑而不语。
这话不能再往深处说了。
赵桓点了点头,他只是个普通人,不是个蠢货。
已经全部明白了宇文虚中表达的含义。
孔家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栋梁。
栋梁撑起的是什么?屋顶?
皇权!
拆栋梁直接威胁的是什么?
皇权。
而现在是赵桓这个皇帝,自己拆自己的台,自然没有人反对。
他们也在等官家,拆了栋梁,弄一个新的栋梁上去。
毕竟大宋这座宅子,已经从里到外换了个遍,没道理这栋梁还不换。
赵桓听明白了宇文虚中的话,躺在车驾的靠背上,不断的思量着。
什么能代替儒家,成为新的大宋栋梁。
………………………………
第五百章 德先生和赛先生
赵桓陷入了沉思,他知道了罢免孔家的衍圣公,最直接的威胁就是皇权的动荡。
所以朝臣们才全体禁声,等待着官家拿出新的栋梁。
赵桓忽然想起自己以前在网上做键盘侠的日子,那会儿的自己在网络上,可没少重拳出击!
可是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可笑。
当时他撕逼的论点,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哲学思维上。
一个理工狗,喜欢在自己最不擅长的领域,跟人撕逼,这就是爱好了。
当时有一个沙雕网友提出一个观点来,说中国出不了柏拉图那样的哲学家。
赵桓当时灵机一动,手一刷,摆出了九个铜板。
对不起,拿错了。
他摆出了从先秦起的诸子百家,这些可都是结结实实的思想家哲学家!
当时的群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现在赵桓想要弄根新的栋梁来支撑屋顶,也就想到了先秦的诸子百家来。
儒先生和墨先生。
德先生和赛先生。
儒家并非一无是处,这是赵桓的观点。
儒家也有十世之仇犹可报也的公孙羊派,孔子也曾有‘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的反问,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仁政思想,也是一笔留在中华史上宝贵的财富。
而赵桓请出的儒先生。
是以‘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的民本思想的儒家学派。
这需要孔端友的配合。
孔端友不配合也没关系,到时候把他扔到上京路建设草原就是。
自己再扶一个衍圣公出来就是。
而墨先生,自然也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采用了它关于科学的态度。
所以赵桓决定用的栋梁,本质上,是儒先生和墨先生。表达上,是德先生和赛先生。
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旧艺术、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