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振兴攻略-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彦踩着雪花来到了伤兵营巡查,他按个查看了伤病营的伤病,多数躺倒来年开春就能痊愈。

    而重伤营那里的人数更多,多数都熬不过这个冬天。

    “孟德啊,感觉怎么样啊?”王彦看着浑身缠着棉布,躺在褥子上的孟德笑着问道。

    孟德的伤势看起来很严重,但是脑袋上拿到伤口若再深半寸,孟德就活不下来了。

    可惜终究是少了半寸,孟德还是活了下来。

    “还不错,这次我不是懦夫。”孟德脸上依旧挂着憨厚的笑容。

    王彦点了点头,问道:“最近的传闻你听说了吗?”

    孟德左右看了看,没有任何伤兵营的医护,王彦找他商量大事,将左右屏退了。

    这偌大的伤兵营只有他们两人。

    孟德知道了这次王彦找他是有大事商量。

    他艰难的坐了起来,靠在床背上,虚弱的说道:“听说了,说是金国要册封将军为王?万万使不得啊。”

    “为什么?”王彦搬了个凳子坐在了孟德的面前。

    孟德这个家伙,这次带领的左翼,凿穿了对方的阵型,逼迫金人退兵,当居兀惹城下血战首功!

    “等这次军功结算了,你差不多也可以做校尉了呢。”王彦看着孟德满意的说道。

    孟德看着王彦郑重的说道:“将军,这次金国封王万万不可接受金国的册封,不管什么原因。”

    “哦?为什么?”王彦也是坐直了身子说道。

    孟德再次确认了周围没人之后说道:“将军你想想,若是接受金国册封,就正中了金人的奸计!”

    “必然有大宋军卒忠诚于官家,忠诚于大宋!也有人为了想让将军封王,以博得高官厚禄!这样一来,我们就中了金人的离间之计!”

    “若是将军接受了金人的册封,必然哗营!大宋军营必然分成两派,离心离德,此乃军伍之大忌!”

    王彦点了点头,说道:“可是现在我们远征军被敌人包围在这座小城里,进不得退不得,虽然某略施小计,敌人无力攻城,可是待到春天到了,冰雪化了,我们还是不被消灭在兀惹城,也被消灭在黑土区啊。”

    孟德笑道:“那有什么,反正咱们也没打算活着回去啊。”

    王彦叹了一口气,说道:“我也没打算活着回去,但是,为将者怎么能不体恤军卒?你继续说为何万万使不得。”

    孟德紧紧的盯着王彦的眼睛说道:“哗营之事,绝无可能避免,若是有必要,某必然第一时间带兵而起!还请将军知晓,这只是其一。”

    “其二,不知道将军知道关羽归降曹操之事吗?”

    “知道。”王彦用力的点了点头,说道:“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备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这是《三国志·关羽传》里所说的话。”

    孟德笑着说道:“可能和官家赐下的《三国通俗演义》里的不同,在三国志里,关羽投降了曹操。”

    “当时袁绍遣大将颜良,攻打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操派出了张辽和关羽为先锋。”

    “颜良来势汹汹,连营百里,关羽策马杀颜良于万军从中!遂解了白马之围,随后被曹操封为了汉寿亭侯。”

    “羽,世之虎将,莫能挡之!”

    “这也是为何到现在关公已然民间成圣,但是武庙祠里前排里,依旧没有关公的原因。”

    “不进主祭,配享,甚至没进武庙十哲之中,最后只进到了七十二将之中。”

    武庙,别加裁定,取功业始终无瑕者,这段投降的事,终归是他关羽功业上的瑕疵。

    王彦忽然想到了什么,哈哈大笑起来,指着孟德说道:“曹操,字孟德啊。”

    孟德连连摆手说道:“王将军莫要胡说呀,末将又不姓曹,末将姓孟,字德远。”

    “不过,将军想做宋之寿亭侯?”孟德目光炯炯的看着王彦说道。

    王彦点头,说道:“为了保住我大宋这近七万有余的大宋远征军,军卒之性命,委曲求全也好,以身饲虎也罢,先保住了军卒之性命,再保住兀惹人之性命。”

    “最后官家打下了金国之地,再归宋即可。”

    孟德看着王彦坚定的说道:“将军,关将军那是汉寿亭侯!而不是魏寿亭侯!”

    “彼时曹尚未称王。不管是关羽在曹操手下,还是在刘备手下,都是汉之忠良!可与今日之情景大为不同!”

    王彦看着孟德极为强烈的反对,说道:“若是这金国册封之事,乃是官家安排的呢?”

    孟德脸色变了数变,大宋的皇帝这是看王彦不顺眼了吗?有必要这样至王彦于死地吗?

    这要是还朝,王彦怎么能躲得过文官们的口诛笔伐?

    不过他忽然想到官家那个仁善的性子,就是连连摇头。

    当初王禀在临潢城陷入重围的时候,官家居然下了明旨,若是战时力有未逮,可投降的诏命。

    这事可是官家的御用笔杆子李邦彦,整理朝堂文书传阅三军,弄的所有人都知道。

    孟德自然也是知晓。

    想来官家和王彦都是一个模样,都是想保住这五万河东义卒以及金地汉儿两万辅军罢了。

    或多或少也有保住兀惹人和那乃人的丁点意思在内。

    孟德想了想说道:“官家糊涂,将军可不能糊涂。”

    “王禀将军为何将官家的诏书藏在怀里,谁都不给谁看?直到回京才原封不动的还给了官家?”

    王彦一愣,说道:“为何?”

    “王禀将军想的可是死后能进武庙啊!武庙人太多了,若功业有瑕,何谈武庙之位?不知将军想不想武庙之位?”孟德笑着问道。

    “那谁不想要?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王彦笑道。他已经知道了孟德意思。

    凭借着关羽建中二十四年的赫赫战绩,关羽弄个十哲本不成问题。

    汉,建安二十四年,备汉中大捷,大败曹贼。

    岁月,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围曹仁,兵锋令曹操不得已迁都,以避其锐。

    何为世之虎将,莫能挡之!

    这就是。

    王彦终于陷入了一丝丝迷惑之中,说道:“可是现在该怎么办?明年开春之后,不管是河东义卒,还是金地的汉儿,或者说兀惹人,那乃人都不是合流后东西两朝的金国的对手啊。”

    孟德忽然笑道:“不见得,孟德偶然间得十六个字,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王彦的眼神越来越亮的说道:“出自《湖南人军事文选》!那个作者是***的兵书!我知道了!”

    王彦大笑道:“这样一来这个死结就解开了!”

    本来王彦这几天都有点想要接受官家的旨意了,委曲求全。

    他也想保住大宋军卒,也想取得胜利,但是实在是力有未逮。

    因为接下来面对的东西合流之后的金国人!王彦自问没有什么好的战略去完成任务!

    但是现在孟德忽然提起了旧事,当初宗泽率领河北的乌合之众,打的完颜宗望东窜西跳的来回跑路。

    虽然宗泽被完颜宗望杀了整整一万两千人的厢军。

    但是依旧完成了战略目标,拖延完颜宗望跑到邢州峡谷的时间,给岳飞的邢谷大捷,做了注脚。

    而《军事文选》王彦手中并没有这本书,但是他知道谁有!

    那就是岳飞!

    “我这就去写信,让岳将军把那个他藏起来的大宋密制·不可外宣的军事文选给某送过来。”王彦哈哈大笑的走出了伤兵营,再不是那副忧心忡忡的模样。

    王彦学着王禀把皇帝的诏书藏了起来,王禀做的,他也能够做的,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当初童贯藏起来了宋徽宗的诏书放到了靴子里,支持王厚攻取了青塘四州之地。

    他王彦难道还不如个太监?

    他打开了岳飞注释的军事文选的第一眼,就看到了岳飞写在扉页上的几个字。

    【无流血牺牲之胜利,终究是妥协而不彻底的胜利。】

    王彦看着这句话旁边还有一句小的注脚,说明了这句话写的背景,是写于靖康二年天德州之战后的尸山血海之中。

    “岳飞也是世之虎将啊。”王彦感慨的说道,不过更多的是解决了明年如何抵抗合流后金人的具体办法来。

    PS1:在宋朝,抗旨不遵,其实问题不大……

    PS2:盗版用户你看盗版就算了,还跑到正版评论下骂作者,是不是太过分了?要点脸吧,秋梨膏!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五百三十三章 汴京皇家天文台

    孟德和王彦谈话的内容,被王彦写成了一道札子,递到了赵桓的手里。

    他合上札子,只能叹气。

    自己为了大宋的将卒,留下了足够的后路,可惜大宋的将卒,从来不搭理自己给他们留下的后路。

    当初王禀这样,现在换成了王彦也是如此。

    “官家,明天就是上元节了,刘益归京了。”赵英看出来官家的兴致不高,笑着给官家说了个好消息。

    “哦?”赵桓提起了兴趣。

    刘益可是说要丈量大地之广袤,可是没人相信,但是赵桓却相信他的话。

    赵桓见到刘益的时候,刘益手中捧着一个仪器觐见。

    “官家安泰。臣刘益见过官家。”刘益看着英气勃发的赵桓行礼说道。

    赵桓示意赵英给刘益搬个凳子,说道:“快快请起。这是什么?”

    “这是水运仪象台上的浑仪,前唐的李淳风发明的,拆下来就是这样,官家可还记得?”刘益看着官家笑着说道。

    赵桓点了点头,他当然记得这个浑仪,水运仪象台现在给汴京的百姓报时。

    他当然记得这东西。

    “官家这是浑仪的浑针,浑仪的可随天阳时时而动。浑针随时可以指着太阳。那就到了夜晚这浑仪依旧转动,浑针就指着地下。”刘益笑着指着浑仪说道。

    赵桓点了点头,浑针可以指着太阳,可是到了夜里,浑针就指着地下了。

    他知道为什么会如此,当时自己还跟李纲说到过这事,说太阳在地下。

    李纲还说,天日昭昭而煌煌,安能九幽下沉寂?

    现在看来,李纲大概是把这事交给了刘益去做。

    刘益笑着说道:“官家,臣这次出行,把混天说,补全了。”

    “不知道官家可曾听说过这样一个说法,日影一寸,地差千里?就是说,同一时分,同一高度的杆子的影子,相差一寸,则地相差千里?”

    赵桓琢磨了很久,他真没听说过这个说法。

    【历史事件提醒:日影一寸,相差千里,是同一经线上的南北两个地方,在夏至这一天的中午,测得的日影长度相差一寸,那么就说明两地相距一千里。】

    赵桓点头,系统提醒了他,他笑着示意刘益继续说下去。

    “前唐的僧一行,就曾经忙前忙后跑了很多年,专门用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在大唐约十三地,测量过日影一寸,南北距离就相差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

    “臣这次出去就是在算这个,日影一寸,精确了应为三百一十一里三十二步。”

    “还算了其他的东西。”

    刘益从袖子里拿出了札子,递了出去。

    赵桓打开看了看,发现并不是一大堆的公式,或者一大堆的计算过程,只是一个简单的总结。

    但就是这个总结,让赵桓的呼吸逐渐加重起来。

    【步自东极,至于西垂,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又使竖亥步南极北尽于北垂,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四海之内,则东西八千里,南北六千里,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

    赵桓得亏不算是不学无术的人,他还是知道古代的亿,指的不是后世的亿,古代的亿指的是十万。

    真正表述一亿的意思,应该是万万。

    赵桓掰着指头算了半天,刘益的这张札子里的内容,说的大概是驰道的长度约为46000千米。

    【历史…数学数据提醒:赤道长度为40076千米。】

    四海之内,其实说的是宋朝的疆域,大约是东西南北约为五千六百里。

    赵桓终于明白了刘益这个札子里,算的是什么东西!

    只是赵桓看着那句,又使竖亥步南极北尽于北垂,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赵桓陷入了迷茫当中,这又是啥意思?

    系统也没有跳出来翻译,看来是又进入了系统的知识盲区,这系统果然一如既往的废物啊!

    刘益看着官家迷茫的神情,问道:“官家,就是说我们脚下的大地,其实是个围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的圆球……”

    赵桓点头,经过刘益的梵音,他终于懂了刘益札子上所有的内容,他想表述的就是地球是个球。

    赵桓满脸疑惑的看着札子,虽然数据上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至少把地球是个球算出来了。

    只是怎么算出来的?

    刘益也知道自己的发言略微大胆了点,大地是地,怎么会是个球呢?

    刘益看着官家疑惑的表情,他就知道自己的事,怕是办砸了。

    他是个数学家,算学一等一的强,可是这朝堂奏对,他很不熟悉。

    刘益略微有点手足无措的说道:“官家,臣不是胡说啊,臣这个说辞,是有根据的。”

    “前汉的《张衡浑仪注》里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

    “前唐的《天文志》也提到了这个观点,说大率五百二十六里二百二十七步,还有苏颂所留下的一本札子里也提到了这个观点,臣道不孤,还请官家明鉴。”

    赵桓看着刘益说了一大堆,才大概听懂了,刘益想说什么。

    其实刘益的说辞赵桓大概听懂了什么意思。

    这涉及到了一个古代天文学的争论,盖天说和浑天说的争议。

    盖天说,大约就是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如同一个盖子一样盖在地上,而大地跟个棋盘一样,放在了地上。

    浑天说,就是天是个鸡蛋,周天星辰分布在了鸡蛋壳上,而地球是蛋黄。

    赵桓这才知道了,刘益误会了自己的疑惑,他其实想问刘益是怎么得到这个长度的,并不是质疑地球是个球。

    结果刘益给他解释的却是浑天说和盖天说的争论。

    就赵桓接受的知识体系来说,浑天说其实更加接近真相。

    “刘大家所言朕相信,大地就是个球。”赵桓笑着回答道。

    刘益正要继续引经据典的证明大地是个圆球,听到赵桓如此说辞,猛地一愣,说道:“官家,真的相信大地是个圆球?”

    赵桓点头,说道:“刘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吧。”

    刘益俯首说道:“臣认为大地是个球之后,也是惊异万分,而后在夏至那天,测量了同一影长的两地,即汴京和长安北三十余里,相差约为七又五分之一度,约为一周之五十分之一。”

    “但琼州影长和汴京影长又有三寸之差,易得,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赵桓不住的点头,好一个易得!

    他不禁想到了当初自己高数课上,数学老师的三大法宝,易得,同理,可证。

    赵桓看着刘益的表情,就知道自己接受地球是个球的速度,太快了。

    毕竟在信息技术时代的后世,还有大把的人相信地平说呢!

    “朕相信大地是个球,是因为月亮也是个球。”

    “去年工赈监做了个样子货,放大版本的床子弩,结果到现在都是一箭没放。但是他磨水精,磨了千里镜出来。”

    “朕去年也在军器院烧了半年的玻璃。正好今天是上元节,大宋的大型千里镜做好了,我们一起去看看。”

    “官家答应了朱贵妃今年一起去逛上元灯会猜灯谜,这事怎么办?”赵英忽然问道。

    若是刘益不是上元节这天回来,赵桓今天的行程是跟着朱琏去逛灯会,猜字谜。

    赵桓想了想说道:“你跟朱贵妃说一下,汴京灯会三五天的时间,明天去也不迟,今天先把这个大地是个球,弄个定论出来。”

    “这……”赵英面带犹豫,不过看着兴致昂扬的官家,也不好扫了官家的雅兴。

    赵桓看着赵英为难的样子,就知道估计朱琏精心准备了这次灯会出行,赵桓笑着问道:“要不你问问朱贵妃,去不去看大月亮?”

    “臣这就去。”赵英满脸的笑意的走了,等到准备好车驾的时候,赵桓终于看到了精心打扮的朱琏。

    赵桓在车上讨教着刘益的计算过程,其实并不复杂,刘益是数学大家,讲的很明白也很透彻。

    刘益看着不住点头的赵桓,有些怀疑,官家真的听懂了吗?

    但是他也不好乱问。

    “军器院到了,官家。”赵英停住了车驾,对着车驾内的赵桓说道。

    赵桓踏出了车驾,面前的这个军器院的占地面积越来越大,赵桓能看到这一年来,军器院的成长。

    新式装备的发明,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也很容易出现那种超大床子弩,却没有太多实战意义的武器来。

    金人在完颜宗翰负伤,完颜娄室战死之后,就没有带头冲锋的将领了。

    导致山海关摆着一架超大床子弩,一箭未发。

    不过赵桓并不心急,现在大宋的军器足够的领先了。

    赵桓走到了一处阁楼前,阁楼建在这山顶处,山顶仿照水运仪象台的顶,可以合在一起,也可以关闭。

    落日的余晖洒在了天文台前的房舍,红砖青瓦在落日下熠熠生辉,在阁楼前的几间房舍里,有几名忙碌的是钦天监的官员。

    负责浑仪、抚辰仪、浑象、纪限仪等等天文器具的维护和数据收集。

    【汴京皇家天文台】

    赵桓其实蛮想把皇家两个字去掉,但是此处的各项设备资出内帑,皇家两个字堂而皇之的刻在上面。

    只不过到了这里,赵桓居然又听到了水运仪象台的报时声,问道:“赵英,这是戌时一刻?这里有仪象台?”

    赵英点了点头,说道:“那是自然。全国各州府的仪象台都要需要在这里调准好,给州府授时。”

    赵桓点了点头,看着天文台里的种种设备,满是好奇,月亮还未升起,现在还没办法观测。

    搜狗阅读网址:


………………………………

第五百三十四章 会变色的月亮

    赵桓看着从东而出的明月,感慨很深,大宋终于在自己的带领下,在汉唐的基础上,往前迈了一步。

    至少能够看到月亮是个球这件事,伽利略不是第一个了。

    赵桓调整着巨大的千里镜,这个时候叫千里镜已经不合适了。

    这个仪器是在赵桓的指导下做成的,而且做了整整一年,才做好。

    汴京皇家天文台的千里镜,是由两个镜筒组成,一个名为寻星镜,这个寻星镜的目的,就是将巨大的望远镜对准需要观测的星星。

    两名钦天监的官员,在缓缓的转动着望远镜的底盘,而另外一名钦天监的少监正在寻星镜里寻找着夜空中月亮的身影。

    千里镜的视界还是太过狭小了。

    “左三分,右两分。好,不要用了,经纬台校准!”钦天监的少监大声的喊着。

    另外一名官员小心的搅动这一个圆盘,是观测镜上调整焦距的粗准焦螺旋。

    少监的目光放在了观测镜上,大声的喊道:“左三周半。换细准焦,右五周半!好,慢慢倒回去!停!官家,对好了。”

    赵桓坐在凳子上,等待着少监将焦距对准了月亮之后,站了起来,走到了观测镜中。

    今天是上元节,十五的月亮足够的圆润,站在山头就能看到月亮像一个银盘嵌在深蓝的空中,洒下一片银光,而月亮周围罩上了一层淡淡的圆晕。

    这层圆月,柔和似絮。

    而轻均如绢的浮云,簇拥着盈盈的皓月冉冉上升,清辉把周围映成一轮彩色的光圈,有深而浅,若有若无。

    这层圆晕,就是圆晕,从内到外,由红到紫。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赵桓喃喃自语的看着如同彩虹一样的月晕说道。

    朱琏的眼神中止不住的讶异,这句好生让她惊艳!

    “官家,这句出自哪里?”朱琏扶着赵桓问道。

    赵桓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说道:“偶尔得来的绝句。偶尔得来的。”

    “明天大概有雨?”赵桓赶紧岔开话题说道。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天气预报:明日汴京气温…7℃至…3℃,多云转小雪,紫外线强度弱,适合出行。】

    赵桓三步并两步来到了观测镜前,这岔开话题的功力,对赵桓来说,还是修为浅了些。

    “冬日哪里有雨。”朱琏跟着赵桓走到了观测台前。

    赵桓看着眼中的月亮,不确信的又看了一遍,才确认了自己看的没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