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振兴攻略-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佶在宫内徘徊了那么久,他们就这样直挺挺的跪着,巍然不动,精悍之风尽显。
刚才在宫内,那一长排的宫女和太监赵英,见到赵佶都行的半蹲礼和拜礼,未曾有跪下,但是这些悍卒就这样直挺挺的跪在雪里这么久?
这就是大宋的武人地位吗?
赵桓虽然历史有些白痴,但是还是知道宋朝重文轻武,只是没想到如此严重!
【历史背景提醒:亲从官:亲从官乃是精锐中的精锐,王牌中的王牌!】
【从精锐部队中挑选善战之人,充任亲事官!再从亲事官中,挑选出有材勇者担任亲从官!与明朝锦衣卫之大汉将军类似的大内高手!隶属于皇城司。】
【直接听令于皇城司提举和皇帝命令。掌宫城出入之禁令,担任整个皇宫的戍卫,宫门启闭之节皆属于他们的职责范围。】
【因为你登基时的拙劣表现,亲从官对你的忠诚度略微降低。】
这是传说中的大内高手吗?武功高强,忠心耿耿护卫皇城。
只是赵桓看这个描述,心有戚戚,情况似乎有些不妙。
因为这只亲从官部队,好像对自己忠诚度不高啊…
赵桓忽然觉得自己被毒蛇盯上了一般,一股寒意从尾椎直上,让他通体发凉!
他扫视了一圈,看到了已经走到宫门扣,儒雅随和的赵楷,露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笑容!
亲从官听从皇城司提举的命令,而这皇城司提举,现在正是这个赵楷!
他看着雪地中跪的直挺挺的亲从官,这群皇城戍卫队,就这样半跪在雪地之中。
“他们就一直这样跪着吗?”赵桓对着跟着自己的太监赵英问道。
赵英的忠心度100,看来值得信任。
赵英自然看到了亲从官们的模样,也是有些可怜。
大宋宦官和武人的地位都不是很高。这种待遇让他有些感同身受。
赵英点了点头说道:“官家,如果没有命令,他们会一直跪着。”
“这里面谁是领头的?我……朕说话管用吗?”赵桓继续问道。
“那一位沈从,是亲从官上一指挥使。”赵英回答了半句,后半句没有明说。
这话他张不开口,自己这个官家现在的确很憋屈。
“叫他过来。”
赵英小跑着找到了沈从,一个魁梧的壮汉,眉宇间有血煞之气,看来也是经历过战阵之人。
沈从明显犹豫了一下,还是站了起来。
“末将皇城司亲从官,上一指挥使沈从!参见陛下。”沈从的声音中气十足,只是盔甲上都是雪花,活脱脱的像个雪人。
【沈从:皇城司亲从官上一指挥。自有习武,闻鸡起舞,夙夜不懈,一手铁槊玩的出神入化。读过一些兵书,领兵略有战绩。在兵骄卒悍的亲从官做到上一指挥,人际关系通达干练,亲从官皆听其令。忠心度:30/100,对大宋忠诚度100/100。】
“起身。让亲从官起身吧。留几个巡逻之人,让其他人休息吧。”赵桓试图命令他。
延福宫前有近五百的亲从官,这肯定不是常规的巡查职责。
说是保护,不如说是听从那个太上皇赵佶的命令,看管他。
沈从站了起来,听到赵桓的命令,脸上有些犹豫,最后还是点头称是,前去指挥亲从官从雪中起身,有些兵卒站起来,还有些站不稳。
毕竟跪的久了,就很难站起来。
亲从官只留下了十多个巡查兵卒,大部分离开了延福宫前的小广场。
赵桓略微满意,自己至少占着皇帝名头的大义,只要不是太为难的命令,他们还能听话。
赵桓跺了跺脚,外面实在是太冷了,他正准备转身回宫的时候,听到沈从的声音。
“陛下,臣有一事禀报。”
“何事?”赵桓惊讶的问道,这位沈从简介上来看,应该对自己很不满才对。
“郓王殿下今夜拿了入宫的腰牌,从事官回报,郓王命令亲事官辰时休息,亥时生火造饭,子时入宫。”沈从的每一个字都落在了赵桓的心里。
这几个意思?
这古人说话拐弯抹角,这时辰,他这刚到大宋,一时间也反应不过来是几点。
出入宫闱,不限晨昏的赵楷,辰时是何时?亥时又是什么时候?子时入宫?
他准备造反吗!
【历史事件提醒:六千亲事官,都是精兵悍卒,修整一整天,子时,也就是午夜十二点。赵楷意欲发动宫闱之变。】
赵桓一愣,这货真的要造反啊!
只是这个赵楷,也太膨胀了吧!
没有什么阴谋,就这样明晃晃的,带着六千亲事官造反?
赵桓满头黑线,不过他心里有了些许疑问。
这赵楷,是重合元年的状元!
在这个大宋朝,怎么看都是精英之中的精英啊!
这赵佶为什么不让他当皇帝?选自己干什么?
看看把这整的赵楷整的跟个柠檬精一样。
他略微思索找到一个答案,大概就是,赵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个全才,赵佶很喜欢他。
金兵南下围城汴京,现在登基,九死一生,所以赵佶舍不得赵楷现在当皇帝。
舍不得?三个字让人十分心酸。
我屮艸芔茻!
这特么舍不得赵楷,就舍得原来的赵桓了吗?
这当皇帝的果然都是天性薄凉吗!这么任性的吗?做事全凭心意!
这还是亲爹吗?不会是从隔壁老王家抱过来的吧。
【历史事件提醒:宋高宗赵构,一生无子嗣,从隔壁老赵家,抱了一个回来养着,后来这个养子继承了赵构的皇位。】
赵桓看着亲从官们在雪中互相搀扶着离开延福宫,他心里也是百味陈杂。
这大宋都已经风雨飘摇到皇帝跑路的地步了,居然还在如此糟践武人。
还有心里打着小算盘的皇室三人组,这种时候,居然还在玩这种争权的把戏。大宋亡的不冤枉啊!
他忽然觉得这个皇帝的职业真的好危险。
金兵南下马上围城!
还有个臭弟弟,随时想取自己项上人头而且还有能力做这件事!
自己这上辈子是做了什么孽,这辈子要这么还?!
在此之前,他都认为当皇帝是一分美差,三宫七十二嫔妃,后宫佳丽三千让人羡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权极天下,风光无限。
但是他现在是北宋末代皇帝,这个职业就变得太高危了,稍不留神命就没了。
“进宫细说!”赵桓对沈从说道,自己匆匆进入延福宫中。
他挥手解散了宫女。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
自己醒来的消息,被一个宫女通知给了无能皇室三人组。他可听到赵英说这事了!
这是涉及生死之大事!岂能马虎?
他很敏锐的把握住了沈从是这件事的关键,他为什么要对自己说?
而且他对大宋的忠臣高达100,大宋风雨飘摇,换个皇帝,怕是直接要完。
他应该知道换皇帝是件多么恐怖的事才对!
“今日陛下登基之时,郓王殿下命亲事官辰时休息,从早上休息到半夜时分吃饭,然后入宫,目的不言而喻。”
“路线也规划好了,从东掖门入宫,长驱直入,直扑延福宫而来。目的……”沈从目光有些闪烁,这话说的有些犯忌讳。
“说吧。”名义上沈从是皇城司的上一指挥,隶属于皇城司,属于郓王的下属,现在这些汇报,其实已经算是背叛了赵楷。
“仿前唐太宗皇帝之举。”沈从将自己没说完的话说完了。
唐太宗皇帝李世民,玄武门事变,杀兄逼迫其父亲退位禅让,登基称帝。大唐盛世的事,就是不学文科,也会知道一些。
沈从解释道:“郓王殿下说:夕有唐宗逆势而行,登大宝之位,开一朝盛世长歌。今有赵楷,再举义事!再造大宋郎朗乾坤。神器帝位,有德者居之!”
赵桓心里默默的给赵楷竖了个中指,啊呸!他也好意思自比唐太宗!
李二可是打了大半个天下,文治武功,是他能比的?
………………………………
第四章 要不要试着逃跑?
唐太宗那是什么人?唐开国之时,秦王李世民就累下赫赫战功!
即位之后,更是以史为镜,兢兢业业数十年,造贞观盛世。
这家伙也好意思自比唐太宗?
就看看他现在做这些事,哪里有一点明君的样子?!
金兵南下,已经到了黄河,大敌当前,杀掉一个已经即位的皇帝,还是篡位,会给朝堂带来多大的动荡?
他一个理工狗都晓得其中的厉害!
这傻弟弟赵楷还状元,就这个种样子?
他也配姓赵?也配当状元?
“得亏不是我亲弟弟,我不拿拖鞋抽的他亲妈都不认识,我不姓赵!”
赵桓看着沈从问道:“你为什么告诉我这些?”
当然,赵桓一点也不认为自己让亲从官从雪地中站起来,让他们休息,就收买军心了。
如若这样可以收买军心,那岂不是天下唾手可得?
不要开玩乐了好不?
他还没那么自恋!
自己也没有什么王八之气四溢而出,小弟纳头就拜,美女投怀送抱不能想太多。
沈从跪在地上说道:“大宋现在危如累卵,稍有不慎,就是国朝倾覆。届时天下黎民苍生,皆陷囫囵,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金兵就在城外十里处的黄河岸上!郓王殿下若有鸿鹄之志,安能在此时选择做此等忤逆之事?”
赵桓明白了,这沈从是不看好郓王。
并不是不看好郓王赵楷他能不能登基,事实上,只要沈从选择束手旁观,这赵楷进宫拿皇位,易如反掌。
沈从是不看好郓王赵楷他能够成为一任明君!现在这种情势下,赵楷的做法,无疑会寒了所有忠义之士的心!
比如这个沈从!
这个赵楷能在国难之时,做出如此下作的事,那他什么做不出来?
跟着这样的皇帝,下场也绝对好不了。
“沈指挥,这事你可有主意?”赵桓问道。
如果这沈从没有办法,就不会有这次的延福宫奏对了,他这点判断能力还是有的,赵桓也没有被马上要面临的危机,给吓的慌了手脚。
虽然表面上,赵桓稳得不行,其实心里慌得一批。
这可是宫变的大阵仗啊!光从电视上看,哪一场宫变不是血雨腥风,血流成河?
虽然在正常的历史线里,这次的宫闱之变,应该是宋钦宗赵桓大获全胜。
否则宋钦宗怎么成为靖康之耻的男主角?
两帝被俘里面可是有宋徽宗一席之地的。
只是他不知道自己的到来,会不会引得蝴蝶反应,发生不可知的变化。
“种师道,种少保率领西军驰援汴京,十万精锐甲士就在城外。可做依仗。”
“而宫内有三千亲从官皆议论纷纷,不愿伙同亲事官起势,甚至亲事官中也多为不满!”
“郓王能依仗的就是六千的亲事官,还有数万京师禁军。禁军名为禁军实为权贵家奴,其战力可忽略不计。”
禁军是家奴?
“所以,陛下平叛之事,极为容易。就是现在,让大理寺少卿前去拿人,这宫闱之变自然就没有了。”沈从说完看着赵桓,他想从赵桓的脸上看出些什么。
可惜赵桓一副面瘫脸,脸上并没有变化。
他还在懵逼,老半天才梳理清楚了这复杂的关系。
城外有一只勤王军,好像算是靠得住。
皇城内有数万禁军都是渣渣。
而六千亲事官是这次宫变的主攻手,还多有不满……
沈从说的这些,其实这是一次试探,来自于大宋武官集团的试探。
宋重文轻武,武官集团需要知道赵桓的态度,也需要知道赵桓的心性和能力。
赵桓听到沈从说极其容易,初以为沈从在胁迫自己升官,或者有其他更大的意图,但是他还是从这话里分析出了些许东西。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
第一条是让大理寺少卿拿人,无宫闱之变之实!
这郓王赵楷最多就是罢官削爵,甚至有可能因为证据不足,扯皮之后没有结果。
第二条路,就是等待郓王赵楷叛乱,坐实其叛乱的举动。
意图谋反,到时候就不是扯皮,而是主动权在自己手中,要杀要剐,就只能听自己这个皇帝的意思了。
赵桓很喜欢走第二条路,但是第二条路,很危险。
如果皇城内的三千亲从官,挡不住那六千亲事官,被人一路从那个东掖门打进这延福宫,自然万事皆休!
即使僵持,京师禁军挡住了种师道的城外十万西军,他还是要死。
毕竟郓王人多势众!
沈从说那数万京师禁军是猪。可就算是那是猪,也几万头呢。
杀也要杀上好几天呢,那只大宋西军进城,能收获的只有自己的尸体了!
这沈从值得信任吗?也是一个问题啊!赵桓挠头,这个皇帝看起来并不好坐。
沈从到底是在试探自己对郓王赵楷的态度。
还是真的心怀天下,不忍换帝带来的朝堂风波危及大宋的社稷?
人心隔肚皮。
但是现在的自己有的选吗?
不过他心里有一丝慰藉,那就是沈从对大宋的忠诚度100。
聊胜于无,他还能自我安慰一下,这是个忠臣,能用。
【历史事件提醒:正常的历史线中,宋钦宗赵桓,选择宣大理寺少卿连夜进宫,在子时之前,拿下了郓王赵楷。因缺少证据和郓王势力营救,郓王赵楷最后安然无恙。位列王爵、官复原位:皇城司提举!】
赵桓一愣,选择第一条的话,无疑是非常安全,但是……
这个选择不就是没选吗?这特么是在放虎归山!!
这还是赵楷第一次起事,经验不足!现在就拿着心怀二心的六千亲事官,起兵造反,直奔皇宫而来。
那下次呢?直接把皇宫付之一炬也有可能!
“静待其领亲事官起事,然后一举拿下!”赵桓站了起来朗声说道。
反正不是你死,就是我死!那就来吧!
结果还能更加糟糕?
第二条路无疑十分危险!
但是他同样十分清楚,选择第一个的结果,就是打蛇不死,必反受其害!
而且即使选择第二条路,结果真的更坏吗?
选择苟下来,结果不外乎被金人掳走,过上生不如死的俘虏生活。
那样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就一定比现在死掉好吗?
还不如现在赌一把!
虽然赵楷是自己敌人,但是他说的那句话,他觉得很有道理,那就是:神器帝位,有德者居之!有能者居之!懦夫,不可居之!
这是一场豪赌,拿自己的身家性命,赌自己的未来。
“是!”
【因为你的选择,皇城司上一指挥沈从对你的忠诚度增加5点。现在忠诚度:35点。】
赵桓看着渐行渐远的沈从,知道这是一次君臣之间的互相考验,如果沈从这次在郓王叛乱之中表现骁勇。
那未来沈从就会变成赵桓真正的心腹。匡扶社稷之功!
他愿意相信沈从的话,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沈从虽然对自己只有30点的忠诚度,但是对大宋的忠诚度高达100点!
这种忠诚度下,他选择相信沈从不会做出危害大宋之事。
自己这个身体的主人,原来的宋钦宗虽然表现不佳,在登基大典上哭晕了过去。
但怎么看都不是赵楷那种疯子,在金兵即将围城之际,选择宫闱之变的方式,获得皇位。
如何选择,这个大宋的忠臣,应该知道孰轻孰重。
应该吧。
而且正如沈从所言,一日之内大宋换了两个帝王,对大宋江山社稷绝对不利!
赵桓好歹是禅让上位,乃是顺位继承。即使再朝堂内安排自己的嫡系,手段也会相对温和,清理宋徽宗嫡系的时候,也不会赶尽杀绝。手段也是有迹可循。
假若郓王赵楷真的坐上了皇位,肯定要清理与他政见不合的朝臣,朝堂腥风血雨,几乎可以预见!亲族同胞宋徽宗那些儿子女儿们,肯定会也会被清理的干干净净!
最是无情帝王家啊!
但可以肯定的是,赵楷绝对是个疯子,如果真的突破东掖门,在延福宫草翻了自己,肯定会砍了自己。
就郓王那个书生的模样,还想自比唐太宗李世民?他也配?!
“赵英,前往城外军营,询问种师道是否知道此事,令其不管用什么方法,让他在子时之前赶到东掖门前!”赵桓还有个对自己百分百忠诚的宦官可以用。
既然这种师道,能够千里迢迢赶来勤王,自是将大宋的安危放在了首位之上。他也没有把鸡蛋放到沈从这一个篮子里。
赵英走后,赵桓开始思考该怎么做才好。
这里是延福宫,出了东承天门之后,走不多远就是文华楼,再走两步,就是那西华门,出了西华门就出了皇宫。
那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他之所以知道这么清楚,实在是因为这皇宫真的是太小,他站在延福宫门前,就能看到皇城外的酒楼,大大的酒字,他还是看得清楚。
要不要试着逃跑?这皇宫里实在是太危险了些!
………………………………
第五章 东掖门外下了好大的雪
赵桓支开亲从官侍卫,让宫女散去,让赵英前往城外那个种少保的军营。
自己逃跑的先天条件已经具备!
皇城内的亲从官已经准备应敌,趁着赵楷叛乱引得大乱之际,自己逃跑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他左右看了看。
这延福宫里金银器一大堆,皇室出品,必属精品。
随意拿一些出去买,跑到江南绝对可以做一个富家翁,就是恐怕不好销赃。
而且凭借自己超过这宋朝近900年的知识体系,到哪里还不能活的异常潇洒。
做做肥皂,铸铸铁,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岂不美哉?
听着小曲唱着歌,日子美滋滋的,不比这朝不保夕的日子更舒坦?
到时候自己再搞个小火车,弄几条大船,南下西洋,搞搞贸易,册封一下部落土王岂不是很舒服?
富可敌国不敢说,小富即安还是可以的。
不比搁在这满是危险的皇宫里玩命强?
都是那个名为赵佶的老货做的事,凭什么让自己当替罪羊!
傻子才当这个背锅侠!
管他朝代更迭、权利交割、尔虞我诈、江山易主、神州陆沉、民不聊生、易子而食…
关自己毛事!
自己从没想过要当皇帝!
这具身体也没想过要当皇帝!
继承这个皇位还是别人架上台的!
自己还是个穿越众,凭什么替原来的主人背锅!
他不停的收拢着金银器到一个包裹里,不过越是收拢,越是缓慢。
到最后,他的手停了下来,颓然的坐在了地上。
自己还是没过了自己心里那道坎儿。
他已经分析出了赵佶,为何禅让给原来赵桓皇位。
能在登基大典上哭晕的人,胆子大不了那里去。
如果汴京守住了,金兵退了,赵佶就能安安稳稳的回来汴京。继续做太上皇,把赵桓变成提线木偶。
如果赵桓因为惧怕逃亡了,金兵把都城被破,国破山河的责任,甩到不负责任的赵桓身上,简直不要太完美的策略。
赵佶正好在临安复辟,一举两得。
还有那个赵构,未来的宋高宗,会放过他?绝对不会!
赵桓之所以停下手中的动作,就是想到了明朝一个皇帝,朱允炆。
如果一个皇帝被废掉他,他的日子绝对不会好过,这点常识赵桓还是懂的。
难道真的学那明朝的建文帝朱允炆南下西洋,躲躲藏藏?
那和被金人抓到辽东,做牛做马,好像没什么区别。
当然,他不跑了,还有最重要的原因,那是因为沈从两句话里想到的局面。
皇权至上的封建朝代,皇帝接连逃亡,对军士和民众会造成怎么样的伤害?
他在收拢金银器的时候,心里有了一些场面总是挥之不去。
战乱的国家是何等模样,他大概可以想到。
莫过于残垣断壁,白骨皑皑!强征壮丁,比比皆是!沃野千里,无一男丁!耕种荒废,饿殍千里!严峻酷法,民不聊生!
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衣衫不整,饥不果腹!恶贼横生,颠沛流离!饥肠辘辘,易子而食!
他将金银器一件件的摆回了原位,他决定不跑了,能跑到哪里去?
最大的敌人,不就是金人吗?
他们难道是铁做的?大刀片子砍上去不会掉肉?
都是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难道这群金人还能长出三头六臂来?
他之所以如此选择,还有一个原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