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振兴攻略-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岳飞犹豫了下问道:“会不会太年轻了?容易遭人置喙。”
他今年才二十七岁,的确是年轻了些,韩世忠这次功勋之后,也只是一个上将军,建节唯有岳飞一人。
而韩世忠已经四十岁了。
赵桓看着岳飞笑着说道:“我觉得有资格建节的人,只会建立更多的功勋,来建节,没资格建节的人,你也不必要理会。”
岳飞仔细品了品这句话,一脸笑意盎然。
辽阳城全面占领之后,清理方略正式执行起来,而凤凰山上,也多了无数个京观。
金人的尸体都被堆在一起,封土掩埋。而每一个京观都有十丈高左右。
京观的作用,就是来威慑敌人,这大老远就能看到的封土,告诉了敌寇,再侵扰劫掠大宋的下场。
赵桓挨个巡视了京观,这些尸体堆在一起,很容易出现瘟疫。
显然大宋军队已经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了,封土封的极为严实,倒是没有瘟疫之害。
京观都堆的极为规整,手熟尔。
“官家,完颜宗望回到了会宁府,第一时间写来了国书,国书在这里。”赵英将一封国书递给了赵桓。
赵桓上次把金国的使者杀了,算是彻底绝了金人想要议和的念想。
“哈哈!”赵桓看完札子狂笑起来,说道:“完颜宗望说他想和朕和谈,在辽河北岸见一面。说要以辽河为界限,世代为兄弟,永不兴刀兵。”
“他这是在羞辱朕吗!”赵桓将札子递给赵英归类。
赵英闭着眼琢磨了下,说道:“若是说借着赵构那句臣构言,今日来画疆的话来羞辱官家,我想应该不是。”
完颜宗望把赵构那封【臣构言】的札子,公诸于天下,当时是完颜宗望以为大宋皇帝和赵构兄弟齐心联手用的计谋!
只是后来事实证明,大宋皇帝的确是和九皇子赵构闹翻了,并且大打出手,到最后到了不死不休的场面,以大宋皇帝全面胜利而结束。
赵桓手指敲着桌子说道:“这完颜宗望提了一个朕完全不能拒绝会盟条件,不管和谈结果与否,他都会把杜充送到辽阳来。”
“他知道朕恨其切骨,所以才会有这个条件。”
“官家,臣以为还是不去为妙,安知完颜宗望是否有诈。”赵英一听这个也是赶忙说道。
自己这个官家是个闲不住的人,这要是答应了完颜宗望,真的去会盟,真的出了什么乱子,就是无法收场的局面。
赵桓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朕不去,朕又不是傻子。但是朕可以派人去跟完颜宗望会盟呀,要会盟也是王对王,他一个魏王,又不是皇帝,朕岂会自降身份?”
赵英连连点头说道:“就是,那完颜宗望算什么东西!想见官家,他还没那个资格。”
“只是官家之前对和谈的态度都是严词拒绝,为什么这次突然就同意谈一谈了呢?”
赵桓看了看赵英,笑着说道:“这你就不懂了。之前不和谈,是因为当时的局势,现在和谈也是因为局势。”
“在没有拿下辽阳之前,任何的和谈都没有实质意义,因为就连领土都在争议。而现在和谈,是因为辽东郡虽说从汉就已经建立郡县,但是一直都未曾深入耕耘。”
“眼下重新拿回辽东郡,自然要消化吸收。当然可以坐下来谈一谈,至于谈多久,谈到什么地步,那得看新复之地的消化速度了。”
赵桓之前梗着脖子,好说歹说,就是不和谈!
就是怕自己这里泄了气,下面的人跟着自己一起泄气。
但是眼下辽东郡已经拿下,那这多出来的领土,上面的耕地、矿山、林场都是天大的财富。
有了这等财富的刺激,大宋还能停下自己的脚步?
尤其是大宋近亿人口,迫切的需要土地来缓解人口膨胀,带来的社会压力,自然要想办法缓解这种压力。
摔婴,是大宋民间想到的方法。
而赵桓想到的办法,就是开疆。
大宋近亿人口已经到了一个岌岌可危的状态。
虽然说赵佶的确非常的无能,但是赵佶在位二十六年,二百多次攻破州府的百姓起事,其实也有社会原因。
但凡是天灾,总会引起一次揭竿而起。这并不是偶然,因为大宋的土地已经无法承载这么多的人口。
激烈的土地兼并和过于膨胀的人口,都是数次大规模起事的根源,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赵桓的均田令,只能缓解,无法根治这种矛盾。
想要解决这种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走出去。
尤其是封建时代,封建时代的一切生产力都源于土地,更多的土地,意味着更大的利益。
所以辽阳郡的拿下,代表着大宋走入了一个新的良性循环。
更多的人口,需要更多的土地,得到更多的土地,就会诞生更多的人口,就会再次需要更多的土地。
尝试到甜头的大宋人,再也无法停下自己的脚步了。
这才是赵桓敢于和谈的原因。
眼下的局势,就是他这个皇帝真的想和谈,从大臣到士大夫,从商贾到百姓都不会同意自己和谈。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太史公果然慧眼呀。”赵桓看着赵英笑着说道。
赵英一脸莫名其妙,他还是没听懂,为什么官家突然答应了金人的和谈。
………………………………
第六百七十一章 最肥美的蛋糕,该怎么分?
赵桓是一个仁慈的官家,这是大宋百姓的共同认知。
当然,这种仁善都到了一种让某些人认为大宋皇帝是一个好欺负的人。
赵桓从来没打算破坏这种人设的意图,种师道当年告诉他四个字,外王内圣。
他饶过了很多人。
赵构的家人、秦桧的家人、蔡京父子的佳人、孔彦舟的家人、秦桧的家人、包括现在的杜充的家人。
他也处死过无数的奸臣,从李擢开始,赵桓的铡刀就从未停下过。
赵桓从来不认为自己的仁善是自己的缺点,但是他依旧小看了这种仁善给自己带来的麻烦。
“岳飞,你说朕先去了河东路,又去了燕京,再到了来州,现在坐在辽阳城头上看你们清理辽阳城。朕做错了吗?”赵桓蹲坐在辽阳城头上。
夕阳洒在新修成的西城墙的五凤楼的楼顶之上,那些烧制好的琉璃瓦熠熠生辉,而赵桓也看着辽阔的黑土区,对着身边甲胄具在的岳飞,眼神中带着一丝不解。
这名年轻的皇帝,对发生在汴京的事,有一丝不解。
“官家,臣以为没错。”岳飞憋了半天,才憋出了这几个字,他不知道汴京发生了什么,让官家盯着辽阔的黑土区发呆这么久。
辽阳城的周围有小范围的黑土区,而这些黑土区赶在八九月份雨季之前,埋下豆种,这是为了明年的耕种养地。
赵桓准备将这些黑土区分给了大宋军卒,这是三日后大庆,加官进爵的奖励。
黑土区十分肥沃,在精耕细作的大宋人手里,一定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赵桓认为辽阳城是大宋军卒打下来的,他作为皇帝,将军卒们打下的土地,均田给大宋军卒,他认为没有什么问题。
此次拿下辽东郡,俘虏了大量的契丹奴和渤海人,以及剃了头的金奴。
这些人,都将成为大宋的贱籍奴仆,工作十年才能脱离贱籍。这也是当初根据大宋律法定制的规定。
赵桓觉得自己做的没错。
赵桓指着刚刚撒下黄豆、黑豆种子的黑土区说道:“你知道李太宰和李宫正在京中做事,为朕拦下了很多的札子。朕把黑土区分给了大宋军卒这件事,被朝臣们反对了,而且反对的札子很多。他们俩拦不住了。”
岳飞这才恍然大悟,为何官家一整个下午什么都没做,就在城头看着黑土区发呆。
赵桓捡起一块石头,用力的扔了出去,砸在了远处的水洼之中,说道:“李太宰也劝朕把黑土区握在皇室内帑手里。”
“朕始终认为,朕这个皇帝的职位,就是将普天之下的资源集中再分配,这个过程中,尽量做到公平。”赵桓无奈的说道。
岳飞看着和自己一样年轻的皇帝,笑着说道:“官家,孔子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现在朝臣们的背后站着的不仅仅是士大夫,还有商贾、百姓,臣也以为还是缓思为好。”
“李太宰所言甚妙。”
赵桓嗤之以鼻的说道:“妙个屁!”
李纲的主意,就是把此次征战辽阳郡最大的收益,收归内帑,这样最大的受益人就是大宋皇室,严格来说是大宋皇帝本人。
因为辽阳城的黑土区地方并不是很多,分给军卒,就没有了士大夫商贾和百姓们的份。
既然大家都想要,但是又分不均,那就让皇帝自己把黑土区占了,大家把其他的边角料分一分,就谁都没有意见了。
不得不说李纲这个主意,简单粗暴还没人闹意见。
“朕把这些黑土区自个一个人占了,朕担心朕晚上睡不着觉,做梦都害怕军卒们冲进行辕把朕吊起来。怒斥朕昏君矣!”赵桓笑着看着黑土区说道。
这是整个辽东郡最肥沃的地方,也是此次攻打辽阳城最大的收益。
“那怎么会。”岳飞讶异的说道:“大宋军卒在官家之前,被人唤作贼配军,等同贱籍。现在大宋军卒到哪里都是香饽饽,他们对官家感恩戴德,手里种的地都是官家分的,官家多虑。”
赵桓摇头说道:“岳飞,你要始终记得一句话,人心经不起考校。”
岳飞木然的点了点头,也不知道官家说这话是何等意思。
赵桓说完,就不再言语,依旧盯着夕阳,目光炯炯有神的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赵桓忽然下定决心说道:“这次的黑土区的均田政策,依旧以大宋军卒优先。一亩黑土田,当做上等田两亩,按这个规定分下去。”
“将这个政令传递下去,让军卒们知晓。”
岳飞面露为难的说道:“大庆之事可以缓两天,我觉得官家还是和朝臣们商量明白的好。本来收复辽阳城是好事,官家慎思。”
“朕都慎思了一下午了,还不够慎吗?”赵桓看着岳飞疑惑的问道。
他从来没想到过连岳飞都反对自己的这个决定。
他就想把大宋军卒们拼死打下来的蛋糕上,最肥美的部分,分给效死的军卒,这有什么错吗?
岳飞作为军路总管,居然也跟朝臣们一个腔调,让自己慎思,他都思虑了这么久了,当然是下定了决心。
“臣以为还是李太宰的主意好。”岳飞说道:“大宋的军卒们,要的没那么多。”
大宋的军卒,包括军将们,其实都被大宋这股重文轻武的风气,坑的有点草木皆兵了。
现在官家这种圣恩常在,实在是太异常了,他们不习惯。
大宋的朝臣们也不习惯。
赵桓摇头说道:“朕再想想。对了,完颜宗望想和大宋谈判,你去一趟,把杜充给朕带回来。”
赵桓准备把杜充千刀万剐。
岳飞领命而去,离开了辽阳西城的城墙,斑驳的城墙上,全是大宋神威大炮的炮弹打出的大坑,说是满目疮痍也不为过。
“赵英,朕做错了吗?”赵桓疑惑的问道。
赵英眯着眼,笑着说道:“臣以为,入了内帑更好。”
赵桓指着黑土区还有哪些清理辽阳废墟的军卒们说道:“朕就干了点摇旗助威的活儿,什么活都没干,凭什么占了这最肥的地方?就凭朕是皇帝?”
“这不公平。”
………………………………
第六百七十二章 为了金国!
公平。
不患寡,患不均。
这句话说得很对,人心是经不起考校,赵桓不想考校大宋军卒的忠诚。
好不容易有了能战之师,再自己玩废了,那不是让金国笑掉了大牙?
赵桓不想做这种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虽然他知道,皇帝两个字,本身就代表着不公平。
在赵英看来,官家追求公平,就是在自找麻烦。
本来黑土区归皇帝,其他的大家二一填做五,谁都不会闹意见,但是官家这么咬着牙要分给军卒,自然会让士大夫们心生不满。
“官家,臣以为李太宰说的很对,这黑土区还是内帑的好,分给士大夫,军卒们会有意见,分给军卒,士大夫们有意见。”
“大宋军卒浴血奋战,英勇自然是没话说,可是大宋的后勤,粮草补给周转,大宋的百姓士大夫也是有份儿的,这老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以臣也附议李太宰的主意。”
赵桓看着赵英,摇头说道:“归了内帑你自然高兴了,现在内帑你管着,谁会嫌钱多。”
“那都是官家的。”赵英马上说道。
内帑现在摊子越来越大,钱也越来越多,赵英越不敢在里面上下其手,那是要掉脑袋的。
“岳将军是个话不多的人,他虽然没有说,但是温柔乡英雄冢,这一下子得了黑土区这最肥的田,军卒们难免有所懈怠,这可能也是岳将军担心的地方。”赵英继续劝着。
而赵桓看着夸夸其谈的赵英,这个家伙,凡是涉及到内帑,就非常上心。
颠倒黑白,说屁话不脸红。
辽阳城内的尚膳楼的地址都选好了,地基都还没有建,大宋的商贾都已经想办法走赵英的路子,想在尚膳楼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你不懂治军,不要乱说。”赵桓摇头说道:“魏承恩呢?让他过来吧。朕见见他,让他去高丽吧。”
“那黑土区之事?”赵英问了一句,看着官家面色不愉,一溜烟跑的无影无踪。
魏承恩忐忑不安的来到了辽阳城西城头,看到了面对夕阳发呆的皇帝。
“经年未见,官家风采依旧一如当初,英武神俊,臣魏承恩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魏承恩先是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
赵桓让魏承恩起来说话。
“朕原来不打算让你继续在高丽做提督,而是想着弄个押班之类的差事,让你做。朕这是在保你,你懂吗?”赵桓看着魏承恩忐忑的表情,笑着说道。
大宋外出做军道副总管的太监们,下场都不太好。
太宗时候的王侁,徽宗时候的童贯的下场,都是最好的例子,唐朝末年那段时间的宦官作乱的教训,让大宋对宦官非常的不友好。
魏承恩一听赶忙说道:“臣蒙圣恩,自然知道官家是在保臣。”
“但是眼下大宋也一时间没有合适的人去,还是你去做提督,把高丽打理好。”赵桓直接告诉了魏承恩他的安排。
大宋的人才储备被燕云十六州掏空了一次,又被到赵构南方作乱,掏空了一次,而后耶律斜献图,上京路又掏空了一次,眼下辽东郡也要再掏一次大宋的人才储备。
人才的储备,从来没有够用的一天。
高丽那边,只能让魏承恩继续去了。
而这代表着魏承恩也变得更加危险,等到魏承恩做完提督归来,大宋的朝臣们的攻讦,他魏承恩,能承受的住吗?
魏承恩俯首说道:“臣愿为官家效犬马之劳。”
“你可知其中风险?”赵桓看着魏承恩的模样,似乎是早就打算好了,再去高丽做提督,回答的很快。
魏承恩满脸坦然的说道:“兰亭集序中,王大家曾言,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高丽人的日子过得很苦,勋贵专权,百姓饿死在街边,也无人收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臣觉得在高丽做提督,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赵桓连连点头,魏承恩算是活明白了。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赵桓给魏承恩打了一针鸡血。
他当初为了应考,背过不知多少的名言警句,没成想,魏承恩活成了自己最向往的模样。
为了最伟大的事业,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对于高丽人来说,摆脱勋贵们的压迫,获得成为一个人的资格,对他们而言,的确称得上,重新活了一次。
赵桓将魏承恩的札子拿出来说道:“此次再次前往高丽,把高丽的内政打理一下,待到明年金人之事完结之后,朕就把你调回来。你且小心从事,别让人抓到把柄。”
大宋的商贾在海上行商越来越多,高丽国内也有不少宋人的眼睛,作为高丽提督,魏承恩受到的关注只会越多。
但凡是有任何的差池,魏承恩再次回到大宋,面对的将会是严酷的政治风暴。
魏承恩俯首,接过了赵桓手中的金印,龙行虎步的离开了辽阳,再次踏上了前往高丽的车驾。
赵桓看着魏承恩的背影,心中五味陈杂。
这就是大宋,有魏承恩这样的人,同样也有杜充这样的鬼。
此时的会宁府,一点都不平静,随着完颜宗望的撤退,并且回到辽阳府之后,东朝彻底被大宋皇帝给占领。
西朝一片哗然。
“西帅,西帅!我为金人画策,多有良策,临潢府失守之事,怪不得我啊呀!”杜充趴在完颜宗望的脚边,痛哭流涕的说道。
完颜宗望情真意切的说道:“我知道你对大金一片忠心耿耿。但是眼下宋人步步紧逼,大金危在旦夕,需要一个和大宋皇帝面对面的机会。现在到了你为大金效忠的时候了。”
“没有你,宋人就不会和我们谈判,现在是我大金需要你的时刻了。”
“为了金国!”完颜宗望用力的摇着杜充的肩膀说道。
杜充瘫软在地上,这话,他不知道怎么接。
………………………………
第六百七十三章 金国的体面
“我要见金国皇帝,我要见皇帝!我不服!”杜充歇斯底里的喊着。
他为了活着做了多少事?
从沧州知府仓皇南下,投靠赵构后,左右逢源,在朝中还不受待见,后来还来个秦桧,在朝中四处和他作对。
等到他投靠了金人,本以为能够苟活于世,可是临潢城的陷落让他惶惶不可终日。
大宋不肯收留他,金国也要用他做筹码。
即使为了完成完颜宗望的目的,他用了最大的力气,完成了羊皮筏子的制作,让金人安全渡河,但是依旧没有躲过这一刀。
完颜宗望笑着说道:“杜充呀,陛下国事繁忙,这等小事就不劳烦陛下的好。明日你就跟我到辽河和大宋谈判,将你交给宋人。”
“你知道宋人皇帝是极为仁慈的,你若是涕零求饶,或许能够让大宋皇帝饶你一命。”
完颜宗望的笑容,在杜充眼里无疑于催命符一般。
而此时的韩昉站在旁边,略微紧蹙着眉头,他在思考。
当然,他不是在思考营救杜充,他更想早完颜宗望一步,杀死这个奸臣。
宇文虚中在金国做了一个察子能够做的所有事,其中一条就是杀掉那些贰臣和对大宋有二心的使者。
只不过,韩昉想了想还是算了,这要是随意出手,很容易暴露他的身份。
“参知政事,你差人把杜充送回府中,好生款待一番。”完颜宗望突然对韩昉说道。
韩昉一个愣神,这就把杜充送到了自己的嘴边吗?
完颜宗望的眼神里透露着一丝的好奇,刘家那个美貌女子,刘婉在他走之前自杀,誓死不嫁给金国皇帝。
但是黑水司却查到了刘家当天晚上一辆车驾,深夜离开了会宁府,而车上的人,貌若天仙,应该是刘婉无疑了。
而且当天会宁府衙,一个仵作不告而别,离开了会宁府,再没有了任何的消息。
而那名仵作,就是前往刘家验尸,并且给了证明,说刘婉死于自杀。
刘家本就是辽国贰臣,和大宋起了龌龊,才投降了金国。对于刘家投靠大宋而不是死心塌地的跟着金人,完颜宗望可以理解。
毕竟刘家的龌龊,是和当初的赵佶所发生的,现在大宋换了天,金国弱,而大宋强。
自然而然,刘家的心态会发生一些变化。
他最好奇的就是,韩昉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所以,杜充他交给了韩昉,让韩昉自己暴露。
韩昉点头称是,领着两名合扎猛士,拖走了浑身瘫软的杜充。
而完颜亶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看着完颜宗望不解的问道:“叔父,你既然怀疑韩昉,为什么还要将杜充交给他处理呢?这不是坏了我们的大事吗?”
完颜宗望摸着完颜亶的发髻,笑着说道:“陛下呀,我们要将杜充送给大宋,是因为要有人对临潢城和辽阳府陷落负责,杜充就是最好的人选。还能换来点时间,为我们的大事做筹备。”
“但是送给大宋的过程,就值得考究了。有各种各样的送法,比如杀了杜充,就送个脑袋过去。比如谈判的时候,把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