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振兴攻略-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件事要做整整三天,三千刀,并非一天剐完,而是分为三天、七天不等。显然官家下的命令是三天。
“我给你钱,我给你钱还不行?爷爷,照着胸口来一刀吧!啊!”赵承佑凄惨的嚎叫着,已经从趾高气扬变成了歇斯底里,连爷爷就叫出了口,只求速死。
极刑,恐怖如斯。
………………………………
第七百八十三章 一定要这样吗?
胡元中途回了两次密室,毕竟要照顾他的小鸡仔,三天行刑也非一天完成,中途也需要休息。
最后一天的时候,监刑台上只剩下了宋世卿,图画院的画师只剩下了胡元,御街的高台下,也只有捷胜军的军卒们忠诚的拱卫着高台,执行着皇帝围观者不得越三丈的距离。
行刑的老宦官还在,小宦官已经不敢过来了。
第三天的时候,赵承佑已经意识模糊到了极致,烈酒剧烈的灼烧感,让其不停扭动,却再无一声哀嚎传出。
赵承佑死了,以一种极为残忍的方式,告别了人世间。
“行刑结束,告慰亡魂。”老宦官高声唱道,然后洗干净了手中的小刀,在火炉中将自己的刀烧灼了片刻,收拾干净了现场。
宋世卿走下观刑台,来到了法场的正中,看着赵承佑的骸骨。
“这具尸身现在能给我吗?”胡元试着问道。
宋世卿点头,算是同意了胡元认领尸体的举动,按照过往的惯例,仵作验尸之后,赵承佑的尸身要暴尸十日。
但是胡元已经向官家要了这具尸身,官家已然点头,那只需仵作验尸即可。
“宗亲那边收尸的人我来应付,胡神医只管拿走就是。”宋世卿勉强笑着说道。见惯了酷刑的他,这样的场面依旧还是不怎么适应。
哪怕是官家已经将赵承佑一系从族谱上除名,但是不代表宗亲已经彻底放弃了赵承佑。
哪怕赵承佑收治在邢狱之中时,依然有人不断的给宋世卿施压,要求利用体型相仿、样貌相似之人更换牢中的赵承佑。
“鄂州水疫,并非只有赵承佑一人担责,从上到下,共计三十一名知府知州知县事,正在押解归京途中,倘若胡神医还有……这方面的需求,只要官家点头,我一应帮你应着。”宋世卿目送老宦官提着自己工具离开法场笑着说道。
胡元仔细观察着赵承佑这具骸骨,本来陷入沉思的他,听到宋世卿如此说话,惊诧的问道:“什么?官家还要杀吗?”
本来他以为处以极刑一个赵承佑就够了,宗亲也被官家削减了近九成的给养,他本以为此事到此已经戛然而止。
没成想官家还要杀。
宋世卿点头说道:“赵承佑利用自己的身份,在荆湖南路作威作福,哪里能没有共犯?这次押解进京的还是官吏,宗少卿在荆湖南路一查到底,过年前夕,还有一批人进京,乡绅豪商流匪都有。”
“还是宗少卿想的明白,前往荆湖南路之时,就有了剿匪的意图,否则何须调动荆湖水军?果然是宗少卿呀,做事滴水不漏。”
宋世卿的脸色担忧的看着天空,今年的冬天虽然寒冷,寒风不断,但是丝毫没有下雪的征兆。
也就入冬时分下了一场小小的雨夹雪,之后就变成了现在的万里晴空的模样,开封府少尹李若水,并非是看不下去赵承佑的惨状没有前来监刑,而是因为开封府的公务繁忙。
防蝗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这涉及到了明年官家在辽东和北三府的征伐是否顺利。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千山同一月,远在高丽的魏承恩此时忙碌异常。
高丽出事了。
辽东郡的鼠疫刚刚结束,金国的鼠疫正在肆虐,而此时的魏承恩已经收到了来自韩世忠发来的书信,明白了这次瘟疫之凶险,正在积极展开防治工作。
可是他在高丽人手不太够,和金富轼、金福辙两兄弟反复商量之后,决定请韩世忠和沈从的军队入驻高丽,以防有变。
“韩将军的山海军和沈将军的燕京军正在进入高丽,各州府官员安定好百姓情绪,这是大宋军队,可不是高丽那群走过就是一片狼藉的花郎,我可以保证大宋的军队不会扰民,也希望高丽百姓不要伤害高丽和大宋的友谊。”魏承恩盯着金富轼说道。
两兄弟无疑是金福辙更有才能一些,可惜金福辙很听他兄长的话。
“那是必然,都准备妥当了,还请魏提督放心。”金福辙赔笑着说道。
“大正那边的事处理的怎么样了?”魏承恩皱着眉头问道,金富轼的赔笑,正是因为大正那边出现了一出骇人听闻之事。
大正离金国最近,金国的鼠疫闹得凶险,逃难的金人进不了大宋,闯进了高丽,鼠疫在大正的一个村寨传播开来。
闻讯的高丽花郎军,没有任何军命的情况下,抱着趁火打劫的心态,闯进了大正的村寨之中,肆意抢掠,之后将整个村寨付之一炬,美名其曰防疫迅速。
但是花郎军进入村寨之后,未曾转移身体康健的百姓,直接全数烧死在了村寨之内。
魏承恩气就气在,花郎军干了这种龌龊事!居然还有脸邀功!邀功也就罢了!这群如同土匪一样的花郎军,入村之时,甚至连任何的防护都没有!
他们以赤膊光膀为荣,毕竟纹的大花臂,是他们最大的符号。
前往该村寨的大概有五百人,正好一营,在归营途中,就有人接连暴毙,这五百花郎军,现在就剩下了不到三百人还活着。
比去年驰援大宋进攻辽阳府之时,死掉的人更多!
去年高丽的花郎军前往辽阳,配合大宋军卒进攻辽阳,因为没有甲胄,被岳飞安排了摇旗助威的任务,最终无一人死亡,仅有一人举旗感染风寒,算作负伤。
这只花郎军,在回到高丽之后,成为了高丽第一劲旅。
这也就罢了,还从大宋偷了一个神兽之名,按到了自己头上,美名其曰白虎军。
这次出事的正是这只白虎军中的一营。
鉴于高丽花郎军的恐怖威力……魏承恩选择了求助韩世忠和沈从,否则高丽变成了人间绝境,官家在这边的投资,岂不是功亏一篑?
“暴毙之人皆焚,沿途也设了卡,防止人进入,静待天军至,处理后续。”金富轼有点想不明白,为什么魏承恩会发那么大的火,甚至连韩世忠的军将都从辽阳请过来了。
“那三百个还活着的花郎军全数贬为奴仆,前往矿山劳作至死的安排,贯彻下去了吗?”魏承恩看着左顾言它的金富轼,紧皱着眉头问道。
金富轼叹气的摇了摇头。
“一定要这样吗?”金富轼疑惑的问道。
魏承恩颇为奇怪的回答道:“当然一定要这样!你知道眼下在大宋,倘若发生了军卒劫掠百姓之事,哪怕是在辽东郡,案犯处以军法,从最高的总管,到队正都要进行撤职审查吗?”
大宋对军卒劫掠严防死守,撤职审查,常常面临着更大的惩处!
这句一定要这样吗的问题,让魏承恩的脸色极为难看。
………………………………
第七百八十四章 解散高丽官军
白虎军因为去年的战绩,在高丽境内声势正高,难免有点趾高气昂,金富轼的文书到了白虎军之后,白虎军方面持有反对意见。
而金富轼本人,也对这条命令,有一定的疑惑。
军队四处掳掠,是一种很常见的事,这次的掳掠不过是花郎军的常例罢了,只不过事办砸了。
“哪里来的压力?白虎军?”魏承恩嗤之以鼻的问道。
论骄兵悍将,这种事,大宋军队不管是河间军还是山海军,亦或者是新成立的燕京军,哪一个不是战功卓著,在战场所向披靡?
也没见大宋军队有这种歪风邪气,白虎军倒好,去摇了摇旗子,回来之后,就狂吹天下第一,恨不得和岳飞的河间军一争高低。
“是。”金富轼老实的说道。
魏承恩沉默的看着金富轼,最终只能叹气,高丽混到现在这个模样,不是没有原因的,哪怕是官家的内帑,在高丽下了重注,扶持高丽的民生,但是他们并不懂这其中的含义。
“前唐皇帝有句名言,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你可知其中含义?民富,才有民强呀,我的门下侍中。”魏承恩不知道该如何训诫金富轼,连金富轼崇尚汉学之人,都不在乎百姓,更遑论高丽的其他人。
“这句不是出自《荀子·王制》中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吗?前唐文皇帝常用此话训诫众人,怎么就成了他的名言了呢?”金富轼据理力争的说道。
金福辙猛地捂住了眼睛,羞愧难忍,他当然听明白了魏承恩说的是高丽之政,而金富轼居然讨论起了汉学。
实在是让金福辙汗颜,金福辙拉住了还要争辩两句的金富轼,说道:“魏提督,臣以为,还是解散高丽花郎军为好,大宋天军就在辽东,若高丽有难,随时可以驰援。”
金福辙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神没有惶恐,也没有焦虑,更多的是坦然。
高丽的军队,他太清楚那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花郎军本来筹建之时,就是择贵人子弟之美者,敷粉装扮之,名曰花郎。
上战场前光膀赤臂还要以粉敷面,本来高丽一直如此,他也没当回事,可是在辽东见过了大宋军的神威以后,他才知道真正的军队到底是什么样的。
高丽的花郎军依已然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大宋连块遮羞布都没给高丽,高丽国王押解至汴京,随意安排在了鸿胪寺之后,从未召见,可见一斑。
既然已经现在这个模样,何不解散高丽官军?左右不过是一群土匪罢了,在大宋的庇护下,高丽解散高丽官军,高丽反而会变得更好。
他当然知道这句话的背后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哪怕是被千夫所指,也在所不惜。
能做眼下大宋的狗,何尝不是一种荣幸?
“侍郎大善。”魏承恩看着一脸坦然的金福辙点头说道。
他早有这个意向,也想好了方略和具体执行的方略,本打算以此次白虎军举动为契机,开始小规模的解散高丽官军。
既然金福辙也有此等想法,那自然再好不过了。
“解散高丽花郎军,实乃是百姓之福。若是能求得大宋军的驻扎,那更是万幸中的万幸了。”金福辙略有几分叹息的说道。
“你可知请神容易送神难?”魏承恩满脸的笑意。
金福辙俯首说道:“为什么要送呢?倘若哪一天再不分高丽大宋,岂不更妙?”
“哈哈哈哈……”魏承恩拍着膝盖狂笑,金福辙想的很美,可惜他们活着的时候看不到那一天了。
现在的高丽已经实质上归附大宋,但是在名义上,大宋皇帝未有明旨罢黜高丽王爵,那高丽还是藩国。
想要走到那一步,何其困难?
金富轼略有几分苦闷的看着两个人,他没太听懂这番对话的含义,仔细品味了很久,才惊讶的说道:“侍郎,你……”
“好了,此事稍后再议,先严防死守,防止金国鼠疫进入高丽,才是我们目前最紧张的事,大正的县正,先押解归京,他做的错事,自有大宋的刑部和大理寺去问责。”魏承恩打断了金富轼的话,开始商议高丽的政事。
大正的县正,等同于大宋的知县事,在高丽上下严防死守的时候,大正县的县正枉顾国法,私自放金人入关,性质极为恶劣,随后可以隐瞒金人踪迹,酿成了惨祸。
大正一村被焚,责任不仅仅在白虎军身上,大正县衙上下均有责任。
常朝散去之后,金富轼满脸惶恐的拉着金福辙说道:“二弟呀,你糊涂呀,怎么能当着满朝文武的人,说出这等话来!”
“解散高丽官军,你恐怕要遗臭万年了,怎么能这么糊涂呢!”
金福辙满脸的坦然,说道:“遗臭万年就遗臭万年,解散高丽官军,势在必行,那不是军队,那是流匪!”
“小国在夹缝中就是如此,不管我们的堪舆图画的比例多大,都挡不住我们是个小国的事实,倘若宋人和金人对高丽真的有意,不管我们供养多少军队,有什么意义?”
“与其做在墙头上左顾右盼,还不如直接投靠大宋来的痛快!”
“我们高丽就这么大的地方,就这么多土地,就这么多人丁,宋金不管谁胜了,谁败了,最后不都是这样的结果吗?”
“至少咱们投靠了大宋朝,百姓不会被人当做奴仆,有衣穿,有饭吃。而不是弄一群花郎,徒增笑柄!”
金福辙说完就转头离开了高丽王宫,他不后悔自己这番话,高丽与其在夹缝中生存,还不若直截了当投靠正在冉冉升起的大宋。
魏承恩是提督,是宋人,是大宋派来的天使,他坐在高丽王宫中处理政事,虽然知道白虎军作恶多端,也只是耳闻,哪里有他亲眼所见来的痛心疾首?
魏承恩手里拿着一封札子,这封札子是来自白虎军的一封密报,由到大宋皇城司的察子送来。
这份札子上,说了一件事,那就是白虎军要反。
吹捧,很容易让人飘飘然而不知所以然,白虎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们真的被吹晕了头,以为自己战无不胜,准备来到开京勤王。
众所周知,高丽王并不在高丽王宫。
勤哪门子王?
………………………………
第七百八十五章 韩世忠亲赴高丽
白虎军要进行谋反之事,已经被魏承恩知晓,别看魏承恩光杆司令一个,金富轼和金富辙两兄弟却听话的很,原因就是大宋太近。
在得知这一事实之后,魏承恩要求韩世忠进入高丽,已经成为了顺理成章之事。
韩世忠并没有辜负魏承恩对他的期待,一到高丽,先把白虎军给平了,把领头的军将的脑袋剁了,挂在了光华门的城门楼之上,警告那些有非分之想的人。
“一群怂货!格老子在辽东胆战心惊的防疫,烧了十八个村寨,已经被辽东百姓戳着脊梁骨骂的浑身发凉,这群白虎军还在这里玩放金人入关的把戏,奶奶个腿。”韩世忠骂骂咧咧的走进了开京城。
看着变得繁华的开京城,他一勒马,驱马向着城门口跑去。
“开京,光华门,格老子没进错城呀,魏提督干的不错呀。”韩世忠驱马回来的时候,脸上带着惊诧看着魏承恩。
高丽的开京居然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变得如此的繁华,是韩世忠没有想到的事情。
仅仅城墙就向外扩充了五里之地,旧城墙,成为了内城,而外城墙变成了一片大工地,道路宽敞,走卒商贩无数,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这不是韩世忠印象里的开京,在他印象里,高丽开京最大的时候,也就围十里的小城一座。
现在已经变成了围三十五里之城,仅仅目之所及就能看到数个坊的牌坊,已经是一座不下大宋州府的城池了。
“官家的内帑在高丽花了不少的钱,再没点起色,实在是说不过去。这次居然是韩将军亲自前来,某真是不甚荣幸。”魏承恩笑着说道。
本来魏承恩以为韩世忠会派个副将,比如陈兴之类的人前来,没成想居然是他亲自前来。
“魏提督有所不知,辽东郡倒是好说,我就怕这后院起火。而且魏提督不是说有要事相商吗?”韩世忠哈哈大笑的说道。
辽东郡的防范极为严密,沈州加上辽河一线的布防已经完成,简单粗暴但是行之有效的城墙。
土制城墙,五里一座哨塔,但凡是出现大规模金人进入辽东郡都会被发现。
韩世忠为了这道墙,甚至把官家新沈州的建设都停了下来。
而辽东郡也执行了坚壁清野的路线,活生生在辽河的附近划出了一道无人区。
在经过一波官家金口玉言认定的瘟神宣传之后,韩世忠弄了一个举报有赏的制度,为了取信于民,韩世忠自掏腰包,仿照商鞅立法时候的举动,在来州搞了一出搬木头赏银元五百的操作。
最开始的时候,参将们都觉得人心不古,立根柱子不足以取信于民,但是在韩世忠的坚持下,这五百银元的赏钱,最后还是撒了出去。
效果异常的好。
辽东百姓并不在乎这五百银元的数字,只在乎韩世忠的说到做到。
这让辽东郡的防疫做到了极致。
但是韩世忠很担心高丽,万一高丽被鼠疫波及,再由高丽汉儿传回辽东郡,韩世忠之前所有的努力和背负的骂名,全都白费了。
在接到了魏承恩的消息之后,他立刻调兵遣将,准备趁着还未入深冬,彻底解决高丽潜在威胁。
韩世忠来到了开京王宫,转了一圈,眼神中颇有惋惜和无奈。
魏承恩是高丽提督,现在高丽实质上的统治者,但是住的地方和办公的地方,居然在仆人住的宫舍里。高丽王宫的宫舍都有人打扫,但是无人使用。
君臣之道,魏承恩作为宦人,比旁人更加讲究。
倘若魏承恩不是个宦人,仅仅高丽之行,位列三公九卿并不为过,奈何他是个宦人。
当然,若非魏承恩是个宦人,这提督也轮不到他头上。
这很矛盾,但也很现实。
“现在高丽情况如何?”韩世忠喝了一口热茶问道。
“大正之事过后,高丽情况比较稳定,但是没想到海运出了事,前几天从倭国来的一艘商船,居然发现了数名死尸,仵作验尸之后,皆死于鼠疫。”魏承恩叹气的说道,千防万防,防住了陆地,没防住海运。
韩世忠手中的茶盏猛的掉在了地上,瞪着眼睛说道:“你是说倭国?”
韩世忠近乎于抓狂的看着魏承恩,倭国和大宋商贸往来极为密切,尤其是和塘口的来往,既然鼠疫能乘着船到了高丽,那自然也能到大宋!
说不定此时的塘口和两浙路已经陷入了鼠疫之危机之中。
韩世忠亲身经历鼠疫,当然明白这种病的可怕,但凡是稍有不慎,那就是大麻烦!
“某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向官家那边发了信件,也托了人,给津口知府范嵊和市舶司发了信件,能堵一个口子是一个口子。得亏是冬日呀,要是夏日出了这档子事……”魏承恩无奈的说道。
韩世忠皱着眉头问道:“倭国这病咋来的?奇了个怪。”
魏承恩指着堪舆图海参崴的位置说道:“金国逃海,很多勋贵通过船舶到了倭国,估计是这些人带过去的,虽然倭国那边还没有消息,但怕是鼠疫已经流传开来了。”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韩世忠哭笑不得的说道:“我说呢,为什么倭国前段时间送了官家三千万两银料,感情是那鸟羽王早就知道了凶险?”
魏承恩点头说道:“估计是了。不说倭国了,只要津口、塘口和官家都清楚此事之后,自然会有应对。”
“韩将军来的正好,昨日金富辙说想要让高丽的官军解散,全靠大宋军队维持武备,我也琢磨这事好久了,你觉得行不?”
韩世忠手指头在桌子上敲动着,他这次来,自然是得到了魏承恩在书信中关于高丽安排之事,所以才会亲自前来。
他沉默了良久问道:“给养、军卒俸禄谁负责?”
魏承恩既然提了这个条件,自然是早有准备,说道:“暂由高丽库负责,倘若哪天高丽和我大宋州府一样统收统支的话,就由国帑负责。”
………………………………
第七百八十六章 鄂州收网行动
“经过鄂州之事之后,相信津口和塘口的知府和市舶司的众人,应该知道如何应对此事。”韩世忠叹气的说道。
“但愿如此吧。”魏承恩也是担忧的看着大宋的方向,他们得到了消息,也通知到了津口和塘口,希望他们不会重蹈覆辙。
鄂州之事并未结束,但是已经在逐渐好转之中,水疫的凶焰,在众志成城的鄂州百姓和荆湖水军面前,逐渐变得不那么嚣张。
新增的病人正在减少,但是医庐依旧繁忙到了极致,硕大的医庐隔三差五,都会抬出一俱尸体。
而这尸体,将会在在烈火中,化为灰烬,还给他们的家人。
“王灵官!刘犇晕倒了!你快过去看看吧。”一个御医院的医者匆匆跑到了密室之外,大声的喊着。
王善从密室中走出,走到了隔离室,再清洗了一番,用皂角清洗了全身之后,才换上了干净衣物走出了密室之外。
“多事!”王善听到了御医院的医者的描述,略带冷漠的说道。
刘犇,就是王善那个被赵承佑的衙役们打的头破血流,身中数创的徒弟。
当初的伤势看的吓人,其实都是些皮外伤,套着牛皮甲,利刃虽然穿过了牛皮甲,但并没有深入脏腑。
当初昏迷不醒,完全是因为失血过多。
“让他好生修养,非要再次到医庐来诊病,怎么可能不出事!多事。”王善嘟嘟囔囔的赶到了刘犇的病舍。
虽然嘴上嫌弃,但是那是他徒弟。
“只是郁气而已。”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