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振兴攻略-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说完露出了一个苦瓜脸,十遍的礼记,怕是写到天明了,自己怎么就这么笨,没背对呢!

    赵桓正要想要不要下个旨,把这一百遍惩罚给省掉。

    一片礼记少的也有1500字!

    十遍,一万五千字,这写大字写到什么时候了。

    只是他还没说话,就听到朱琏在旁边厉声呵斥道:“莫要露出这样怨怼的模样!再把《礼记·学记》抄十遍!”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连这也不懂了吗!”

    赵桓撇了撇嘴,他都没怎么听明白这段话的意思,不知道这娃娃听懂了多少。

    不过这朱琏教育起儿子来,相当的厉害啊!

    赵谌眼眶里含着泪,却不敢让掉下来,委屈巴巴的看着赵桓。

    怎么一个惨字了得。

    赵桓回头看了一眼赵英,赵英摇了摇头,到赵桓耳边,把自己的猜测和沈从的断定小声的说了一下。

    看着一脸严肃的朱琏和委屈的赵谌说道:“不如这样吧。朕做主。”
………………………………

第九十六章 宋金世代兄弟之国,不兴刀兵?

    赵桓停顿了一下说道:“《礼记》不管哪一篇,字数都很多,抄完十遍天都亮了,这样吧。朕做主了,皇儿这十遍呢,分十天抄完。”

    “不过这十天呢,每天都要找少傅背诵,那篇错了的礼记,要是出错了,就再罚十遍。当日完成。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赵桓想了个折中的法子。他当然不是魔鬼,没有从系统里,兑换薛金星王厚雄这样的魔鬼手中,兑换完全解读或五加三这种可怕的书籍。

    他这个折中的法子,既纠正了赵谌在学习中的错误,也不是惩罚性的教育,还能把错误彻底纠正。

    惩罚太严重了,反而会激起逆反心理,一万五千个毛笔大字,比刑罚都要严重了!

    手都给抄断了!这样压抑着长大,当了皇帝,不疯狂反弹才奇怪。

    “官家得登大宝之位,怎么还是这么宠着谌儿。”朱琏有些不满。

    如果答应了赵桓如此行事,自己让赵谌写得那十遍《礼记·学记》,也是如此?

    “待会儿给你解释。谌儿先去写字,写完一遍,就赶紧睡觉去。这事朕做主了!”赵桓一本正经的说道。

    本来苦瓜脸的赵谌听到赵桓做主,脸上瞬间变了个模样。

    他露出了些许喜色,非常高兴的说道:“谢爹爹。我……儿臣这就去写字去。”

    不过他看到自己的娘亲面沉如水,就知道自己又说错话了,浑身一抖,一溜烟跑向了书桌。

    他的小脑袋瓜想不明白,自己的爹爹登基了,就不是爹爹了吗?父皇和爹爹有什么区别?

    当赵谌兴高采烈的离开,赵桓才郑重其事的对朱琏说道:“谌儿顶多再有十天,就要成为太子了。不一样了。”

    赵桓非常郑重的说完了这句话!

    他希望朱琏能够理解自己这句话的含义。希望朱琏能知道她在培养一个国家的继承人,而不是在培养自己儿子参加科举。

    因为考评,让身为太子赵谌心生怨怼,再被有心人煽风点火,怕会影响到父子二人之间的关系。

    而且已经成为了太子的赵谌,应该注意心理教育了!

    这么一味的严惩和严厉,绝对教不出父慈子孝的皇子出来!

    反而会教出一大堆暴戾乖张的太子,换太子意味着朝纲动荡。

    乱七八糟的妖魔鬼怪,怕是会直接要了大宋的命。

    朱琏眨了眨眼,反应了半天,看着赵谌挺直的背影,那认真的模样,让朱琏怅然若失。

    自己的夫君一登基,一切都不一样了。

    她有些落寞的说道:“都说自己孩子做了太子,母凭子贵。”

    “可这太子哪里有那么好做,官家做了十一年太子,还不知道这太子的位子,多么苦楚的吗?如坐针毡,度日如年啊。”

    赵桓表示,自己真的不知道太子之位是啥模样,毕竟他一到这大宋,就做了皇帝。

    学了一个月如何做皇帝,还不敢乱说话。

    “我宁愿谌儿安安康康。”朱琏自己就对母仪天下没什么观感,现在儿子成了太子,同样没有太大的喜悦。

    赵桓点头,皇帝不好做,准皇帝肯定更不好做。

    但是现在只有赵谌符合需要,能够担任太子之位。

    这个决定,朱琏做不了什么改变,她愿意不愿意,赵谌都是太子。这是将门与帝王的默认规则。

    赵桓起身离开了延福宫,在确定要御驾亲征的时候,他的行程就很满。

    在延福宫考评赵谌和朱琏说几句闲话,还是挤出来的时间。

    他现在需要要去见一下李邦彦。

    尚书左丞,硬要换算的话,至少相当于后世的大管家的职位。

    李邦彦的贪腐非常严重,家产最后折合了将近6000万贯铜钱,比太祖年间一年的税收还要多些。

    但是按律也仅仅流放琼州而已。

    现在国朝正是用人之际,如果从赵桓的角度看,李邦彦无疑是个奸臣。妥妥的砍一百遍脑袋了。

    但正如种师道所言,这些大臣为国之蛀虫,真的只怪他们个人?

    和那个惰政、懒政、只要钱的赵佶没有一点关系?

    李邦彦这个人无疑也是极为有能力的一个人。

    最关键的十分有勇气,和康王前往金帐议和这件事本身,就需要极大的勇气。

    他们不仅仅口头吵吵议和,还亲自去谈判。

    只不过战局变化,让他看起来十分狼狈而已。

    “朕本意杀掉你以儆效尤,也顺便治治大宋之贪腐之风。李邦彦,你有什么好说的吗?”赵桓回到了文德殿,看到了带着枷锁跪坐在御下的大臣李邦彦,严肃的问道。

    李邦彦拜了一下,汴京的风向转变的实在是太快了。

    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在金帐待了半个多月,新帝已经用边军入城的手法,彻底收拢了朝堂。

    这是一场豪赌,但是新帝赌赢了。

    过去赵佶的嫡系,全部出逃,跑向了南方,投奔已经从新亲政的赵佶。

    他跑的慢了些,没有了朋党的他,只有一个人,显得势单力薄了些。

    李邦彦知道,这是因为自己过去的左丞的位子,所以才有了一次殿审。

    这是最后一次御前奏对,也是自己最后的机会。

    如果自己说不好,怕是走到流放半路上,就会被“盗杀”了。

    前有赵楷坠马而亡,这个新帝什么做不出来?

    他俯首趴在地上说道:“陛下,臣之罪,虽万死,亦不足惜。”

    李邦彦先认罪,梗着脖子跟新帝刚,自己凭什么?

    而且自己府中有个无奈何的大银球,重八千八百八十八斤。

    他也忘记了,当初是谁送给他的了。

    “但是,陛下臣有一事,不得不报。”

    “完颜宗望和康王赵构歃血为盟,约定若赵构能收拢天下兵马!自立为帝!宋金世代为兄弟之国,再不兴刀兵。”

    “陛下,康王答应了。”

    “现在康王正在前往淮南南北两路,收拢禁军。”

    “他准备赶往临安,太上皇毕竟已经是太上皇了。他只要拥兵自重,逼迫太上皇下一道诏书,就能称帝。陛下,不得不防。”

    求情是没有用的,吴敏也不是没有求情,李擢不是没有求情,甚至还有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连夜进宫,都没能让新帝饶了李擢的命。

    他可不觉得自己办事不利导致新帝受辱,贪腐如此巨大的数额,靠求情能活下来,

    唯有对新帝有用,新帝才能网开一面。

    哦?
………………………………

第九十七章 男人什么时候最靠谱?

    赵桓稍微惊讶了一下,然后就释然了。

    赵构是个什么样的人?

    赵桓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想要当皇帝。

    康王,不够!天下兵马大元帅,不够!

    他还要亲赴金帐议和,表现自己的勇敢,以此来收拢绝大多数投降派大臣的心!

    为了一个皇位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

    原来的历史线也证明了,赵构心中想要当皇帝的欲望有多么强烈。

    汴京被围困,赵构见死不救。当时他怀孕的皇后就在汴京城中;

    宗泽组织勤王军,在黄河沿岸伺机想要进入汴京,赵构派黄潜善去顶替宗泽,让宗泽休息一下,唯恐两帝没有被杀或者被俘虏;

    之后,为了防止时任东京留守的宗泽,北伐成功,用杜充换掉宗泽,使宗泽临终前疾呼三声渡河,抑郁而终。

    苗刘军变中,苗刘二人已经伏诛的情况下,杜充弃守汴京,南下“勤王”弃守汴京,将秦岭淮河以北尽数送给金国,受到了已经是宋高宗的赵构的嘉奖,升官发财。

    种种迹象表明,这人很想当皇帝,能做出与敌人联盟的事,他不觉得意外。

    就是这种行径,实在是,恶心。

    这是什么时候?国朝颠覆之时!

    为了自己一己之私,如此做事,真的担得起皇帝这两个字吗!

    这两个字背负的责任,其实此等蝇营狗苟之人能够担任?!

    这个情报很重要,但是没什么用。

    赵桓现在不打算搭理南边,而且也没必要搭理他们。

    赵佶手下人人都是投降派,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群胆怯的人,借给他们个胆子,也不敢随意北伐。

    自己这边动作快点,说不定南边小朝廷,还没折腾清楚正统二字怎么解决,这边河东路已经解决问题了。

    这不是李邦彦可以活命的理由,汴京城需要安抚,死掉的吴敏和李擢,只能安抚死在陈州门的亡魂,安抚不了汴京百姓。

    他们需要一个理由,一个自己安稳生活突然被打破的理由。

    而李邦彦就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奸臣乱国,理由充分且恰当。

    至于真正的罪人,赵佶。现在都不在自己的掌控内,想要给百姓交代,只能等以后了。

    “还有吗?”赵桓问道。

    李邦彦知道,接下来的回答,决定了自己的生死,说的好,能活,说的不好,下场就是御街前面的台子。

    表演人头翻滚。

    可是他拿什么打动新帝?

    好像没有,有才华的读书人在大宋遍地都是,也不缺自己这一个,比如那个蔡攸,现在就是收拢羽翼,夹着尾巴做人,甚至好几天都看不到蔡攸这人。

    李邦彦还是决定挣扎一下,说道:“陛下,臣知道邓圭这人的藏匿的地点。此人乃是金国的奸细。”

    明白人啊!果然不是个傻子。

    赵桓点了点头,这才是自己见他的理由。

    邓圭是在宋国的高级间谍,几乎所有的重大情报,邓圭都能搞到手!

    上至赵桓的皇宫之内,下至汴京城里的风吹草动,邓圭几乎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不管是在原来的历史线中,姚平仲带人夜袭完颜宗望大营被泄露,还是他变成宋钦宗以后,邓圭多次泄露了殿议。

    逼迫着赵桓商量军国大事的时候,不得不屏退左右。

    这人,隐藏的极深,但是随着皇城司多次出手,现在邓圭已经成了光杆司令,他的活动愈加谨慎,再难找到了。

    而且知道邓圭的人,都跑了,只剩下这一个李邦彦了。

    这个间谍不除掉,赵桓怎么可能放心的北上亲征?

    一颗坏肉绝对会沾的满锅都是腥味。他不想自己亲征之后,汴京城被这种人搅风搅雨。

    但是沈从也大规模的在汴京城内摸排了几次,可是想在一百万人的大宋都城里,找到一个人,这实在是太难了!

    而且最近邓圭减少了活动的轨迹,抓到的金国谍子,没有一个知道他现在在哪里。

    李邦彦在前去议和之前,就曾经和邓圭接触过,更重要的是李邦彦回到汴京城中后,邓圭也和李邦彦联系过。

    邓圭不是傻子。

    李邦彦被抓之后,邓圭肯定会第一时间逃离。

    但是只要能抓到对方的蛛丝马迹,想要追查敌人,对于沈从的亲从官来说,实在是太过简单了一些。

    人过留痕,雁过留声。

    只要他留下了痕迹,再往下追查,就十分容易了。就是逃到天涯海角,亲从官也能把他找出来!

    亲从官就是干这个事,如果连个跨省都做不到,要他们有何用?

    “不知道陛下是否知道教坊十六楼之一的甜水巷,头牌名为天玥,本名未曾听闻,但是可以肯定,天玥和这个邓圭的关系莫大。甚至这个天玥就有可能是邓圭!”李邦彦直接把自己知道的消息,说了出来。

    天玥?那个花魁?赵桓想起来了,亲从官背叛的筹码,一个青楼里,价值数千贯的烟柳女子。她掺和到这等罪该万死的事情中,还能有她好果子吃?

    赵桓点了点头,躲在角落的沈从快步走出了文德殿。

    赵桓捧着自己的书,继续看着,他从未如此热爱学习,如何做一名皇帝?他不晓得,也没有人可以教他。

    大皇帝系统,除了播报个人物背景,查看个忠诚度以外,也就换书这件事上,最实用,也最靠谱。

    他已经看了很多书,虽然对做皇帝依旧懵懵懂懂,除了把钱粮用在正地方和擅于制衡以外,他还在努力的学习中。

    当然一大批的能臣,也是他试错的基础。

    没有种师道、李纲、孙博、何栗等人给他兜底,他现在这个皇帝,肯定为朝堂的争吵而头疼。

    沈从得到情报之后,马不停蹄的赶到了甜水巷。

    妓馆这种地方,天然的情报聚集地,这里人流很大,人员冗杂接触的消息面也最广。而且男人,什么时候,最诚实呢?

    绝对不是面对君王之时,而是床笫之欢之时。

    所以在温柔乡里撬开男人的嘴,就成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沈从的脚步很快,明黄色铠甲的亲从官,迅速的包围了整个甜水巷。
………………………………

第九十八章 我在学胡语!我在学胡语!

    甜水巷就在广备攻城作大片作坊的前面,高越三层,这个高度仅次于大庆殿了。

    如果再建高点,就是僭越了。给甜水巷的主人几个胆子也不敢建那么高。

    甜水巷背后的人是谁?传闻是小相公王琛,而王琛是郓王的人,背后关系错综复杂。

    这奢靡之所,在被包围的时候,各种丝竹之声依然不绝于耳。

    门口招揽客人的龟公看到甲胄在身的亲从官的时候,脸上挂着的不是疑问。

    而是迷茫。

    大宋承平已久,前几日金人南下包围汴京时候,沉醉在温柔乡里的汴京人,才发觉自己不能像过去那样活着。

    而现在,金人已退,大宋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这甜水巷的生意这才刚刚好了几天。

    这是怎么了?抓逃犯吗?

    亲从官的动作很快,一队队的亲从官甲胄在身,闯进了甜水巷里。

    当然,有很多“豪侠们”并不满意亲从官不打招呼推门而入。

    但是他们的刀剑招式虽然精妙,但是砍单层的锁子甲都很费劲,更何况双层的山纹锁子甲的步人甲?

    但凡是反抗的都被打断的手脚,扔到了甜水巷的大厅之中。这些豪侠们被大兵围在一起,被吓到了。

    没有反抗的客人们,也是穿着薄薄的一层长衫站在大厅之内,瑟瑟发抖。

    这里面不乏一些朝廷大员。

    比如沈从就看到了赵桓最近提拔的大员,顶替张邦昌职位的新任中书侍郎柴城。

    他站在一众客人中,与其他的客人没什么分别,而且他还尽力的缩着脑袋,不想被亲从官认清楚他的面庞。

    当时他正在一名胡姬身上耸动,被抓的时候,高声呼喊我在学习胡语,我在学习胡语,但是亲从官才懒得他在干什么。

    他们要找的是头牌天玥。找的是奸细邓圭。

    等所有人都被控制起来,沈从也走进了头牌天玥的房间里。

    天玥卖艺不卖身,只是为了待价而沽,现在也是缩在角落里,颤抖的肩膀和连成一线的泪珠,让沈从知道,她真的很害怕。

    “我要找邓圭,你知道他在哪里吗?”沈从手持朴刀问道。

    空气中充斥着胭脂香水的味道,氤氲开的事温柔的味道,可惜沈从那如同鬼怪一般的面具,实在是太破坏气氛了。

    天玥的表情有些惊恐,连连摇头说道:“邓圭?我不知道什么谁是邓圭。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大人饶命啊。大人……”

    沈从却挥了挥手,示意身后一队人进入房间搜查着。

    “指挥,从胭脂盒下找到金印一枚!”

    “指挥,从房梁上查出书信若干!”

    “查到若干金器,制式为重合年间的官品!查到银钱三箱!查到……”

    一大堆的东西扔到了沈从的面前,沈从翻动着金印来回看着,在书信中巴拉了两下,问道:“如何解释?这金印上刻的邓圭二字?你还说你不认识邓圭吗?”

    “我杀了你!”天玥如同疯了一样,掏出了一把匕首挥舞着刺向了沈从!

    天玥脸色异常狰狞,有揭穿身份的恼羞成怒,还有一股对生的渴望。

    沈从抬起脚,一脚把对方踹到了在地。

    对方的匕首也刺中了他,不过只是刺穿了外面的骆袖而已,对甲胄丝毫没有损伤。

    刀剑难伤的步人甲,怎么可能被一个小小的匕首所伤?

    “带走。”沈从示意将天玥绑走,算是完成了陛下交代的任务。

    他前脚刚踏出天玥的闺房的时候,后脚就停下了。

    情况有些不太对。

    天玥就是邓圭的证据。确凿无误。

    金印、书信、李邦彦的证词,都在他的脑海里不断的盘桓着。似乎在告诉他,这个女人,就是那个埋藏在大宋皇城里的金人的碟子。

    让沈从心里起疑惑的是,这个“邓圭”表现的也太差了点吧。

    和那个当着完颜宁吉的面飙演技的宇文虚中,相差太远了些。

    宇文虚中是宋国在金国的间谍头子,他什么样的表现?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有时候,沈从都觉得宇文虚中的表情是真的。

    和宇文虚中对标的无疑就是这个邓圭。

    只是她的表现和宇文虚中相比,就差的不是一点两点了。

    这样的人,能从人尖子的大宋朝堂里打听出那么多情报出去?

    他不相信,虽然证据确凿,但是他还是回到了天玥的房间之内,开始仔细搜索着。

    他仔细搜查了一遍之后,一无所获,亲从官查到的东西,就已经是全部了。

    但是沈从知道,没有人可能在第一次的时候,就能把所有的东西找出来。

    很多人平日里找东西,都要找好几遍,更何况办案?

    他在房间里细细搜索,终于在板凳上,有了新的收获。

    一块非常小的麻布,沈从将麻布放在鼻尖用力的嗅了嗅,快速的跑出去了!

    他跑出去对所有的营指挥说道:“快!包围广备攻城作!”

    这个麻布上的味道,是广备攻城作作坊里的味道,他甚至闻出来衣服上的打铁的火星撩烧麻布的味道!

    绝对是后面的广备攻城作里的人。

    李纲正在巡查广备攻城作的各种战备,包括各种投石机用的角尺,还有测距的游尺,以及最重要的这次官家亲征要用到的车驾。

    岳飞的书信里说要拆掉大驾玉辂,李纲当然没敢跟官家说这个事,虽然现在名义上大驾玉辂还是官家的,但是最近都是种师道在用。

    不过李纲还是找到了神宗时期,拆大驾玉辂的图纸,他很敏锐的找到了大驾玉辂在行驶的时候,为何不会让水洒出水杯的秘密。

    比如那种名为“震筒”里的套件,以大宋的锻造工艺,就造不出来。铁料品秩是问题的根源。

    三日而折,五日则断。怎么经得起颠簸?

    大驾玉辂用的铁料是镔铁,而大宋无镔铁已久,想要复刻震筒怎么可能简单做到?

    震筒里面的“宀”字形的杆件,是其中的的关键。两只脚上套着的弹簧,大宋就做不出来。

    好在今天有了个王重阳,建造陶炉可能需要点时间,但是所有的决胜战车已经预留了震筒的位置,只要材料到齐,就可以解决决胜战车震颤的问题。

    震颤的结果就是床子弩的机括需要频繁的修理,会造成各种机械损耗。

    机械损耗,是他刚刚学习官家御赐的书籍里的名词。

    “偷得浮生半日闲。找老何喝一个?还是算了,他今天病休,还是不叨扰了。”李纲巡查完了广备攻城作,正准备出工坊回府。
………………………………

第九十九章 机灵的程褚

    李纲做完了一天的工作,百无聊赖,就准备去找老何,两个人已经认识了七年了。

    最开始认识老何是什么时候?李纲已经记不清楚了。

    只记得是个磅礴的雨天,老何带着一个小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