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振兴攻略-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时无双一时爽,一直无双一直爽啊!
后面的大纲也都架构好了,扑街吾会写好每一个字。
本人也是老扑街了,这次机会得来不易,大家会发现有些晚上两点,我会回答本章说,那是刚码完字。
凌晨四点的太阳扑街吾没见过,倒是凌晨两点的月亮经常看到。
扑街吾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签到上班,偶尔上班摸鱼会码一章,但是也是很偶尔。
下了班疯狂查资料码字。
正如前面所说,我是个对历史两眼一抹黑的人,我就跟主角一样,历史白痴。
在书开始之前,对大宋朝堂两眼一抹黑,连宋徽宗叫什么都不太清楚,甚至发生了第一章把主角名打错的恶性事件。
而后随着对宋史和两宋知名学者邓广铭和他徒弟王增喻的著作的不断研读,心里才有了大宋的模样。
那个《清明上河图》里的汴京,那个《东京梦华录》中的汴京,才变得具体起来。
这是一个有外卖的朝代啊!
所以,这本书小吾写的偶尔会泪目。数不尽的叹息。
在新书期的第一个月,共修文四十余次。
不是修改错别字,而是修改章节流畅度和删去不必要的煽情和心理描写,以及硬性历史常识性的错误。
我很认真的对待我的书。
我也曾经彷徨,我这么写会不会暴毙?读者会不会厌恶?自己准备的地图,他们会不会看?自己准备的高潮,他们是不是没有感觉?
后来,有个大佬告诉我,他的套路就是瞎写八写,火不火看缘分。
不对,大佬告诉我,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现在扑街吾,终于走到了上架这一天啊,这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就靠大家的支持了。
订阅的事,就拜托大家了。
月票的事,就拜托大家了。
推荐票的事,就拜托大家了。
找错别字的事,就拜托大家了。
本章说提供剧情灵感的事,就拜托大家了。
总之,明天要上架了呀!
以上。
………………………………
第一百六十七章 会猎朔州,敢不敢?
“汴京之事,既然已成定局。就不要多理会,安心做好河东路的事吧。这事,总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赵桓摇头,他没在京城,他也不是包拯,手下也没有神探狄仁杰,这种断案的事,总会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令种师中雁门关,全军压上,拿下朔州!岳飞在前线,先出城侦查。”
朔州是宁武关到大同上的一个小城。周不过十里的小城一座。
朔州真正的四战之地,勾注山下,大同府南。
不管是汉人出关,还是北夷南下的必经之路。
但是地势平坦,易攻难守,稍有差池,就是城毁人亡,这么些年,朔州人丁不兴,完颜宗翰不会死守朔州才对。
这是赵桓的判断,也是几乎所有大宋将领的判断。
岳飞也是这么判断,所以他放下了栈道,准备出雁门关。
岳飞的内心有一些不安,虽然决胜战车屡建战功,但是他不会认为这么一辆楯车改装的木头车,能够无敌于天下。
两战捷胜的原因,他心里更清楚,其实是地形的原因。
狭窄的地形,自然可以发挥床子弩上车的最大威力,要是到了旷野呢?
而雁门关外,勾注山下,就是这样的平坦的地形。
“此次出城,战车不出,八百马军,轻装出关,见机不妙,立刻转回。”岳飞对即将出城的傅选如此说道。
只是他想了又想,说道:“此次出关只为侦查敌军情势,切不可轻易交战。”
傅选称是离开,走了几步,摇了摇头,自语道:“岳指挥升了中校尉,官做大了,胆子却变小了。”
“官家真是个妙人。此战亲事官人人升三级官衔,人人上士,俸禄翻了个,士气正旺的时候,出雁门,拿朔州,决战大同,何其痛快!”
赵桓并没有忘记雁门关的亲事官,他们在邢州峡谷证明了自己忠贞,又在雁门关之战中,拿下了雁门关之先登之功。
与太原城之战中的以血戍卫城邦的百姓一样,亲事官人均升了三级的官衔,人人来到了上士衔。
与太原城的百姓不一样的地方,太原城百姓连升三级,也就是个下士,可是亲事官人人的之前的武功爵,换算成新衔,最少都是下士起步。俸禄翻倍,士气正旺。
而参与到了突破晋中驰援太原的军卒人人升了一级。
傅选领兵出雁门关,策马扬鞭,没有四十里,就挥手让众人停下。
他站在一个小山坡下,看到了让他极为震惊的一幕!
金人正在集结,光看规模都超过了五万人之多!还有一眼望不到头的契丹奴!
这是连大同府的人都调出来了吗?!
傅选立即响箭为令,全员最快的速度返回雁门关!这是要出大事啊!
“刚才还说岳都尉小心谨慎过了头,转头就看到了五万金人,我这张嘴,真的是乌鸦嘴啊!”傅选快速的跑回了雁门关。
“收栈道木料!收栈道木料!敌人云集与四十里外!精锐至少五万之众!”傅选进了关隘就大声的喊着。
岳飞暗道果然啊!
“速度通禀种少保和种太尉!”岳飞马上命令道。
雁门关易守难攻,这几十步的垂高,想攻进来,完全是痴心妄想,如果不是李嗣本投降,金人想进雁门关,那就是痴心妄想。
这一座经营了近千年的城关,只要不是内部崩解,想进关是痴人说梦。
更何况现在官家就在太原城中,种朴就驻扎在身后,源源不断的后勤和兵卒,守住雁门关,和玩没有两样。
得到军报的种师道也是一脸讶然,咄咄怪事!
种师道和种师中也是商量了很久,才找到了中军大帐堪舆图前的新帝。
种师道也是开口说道:“官家雁门关军报,我们想要出雁门,取朔州的决策落空了。”
“完颜宗翰没有踞城以守,而出选择将军卒云集城外,看来是和想和大宋决战啊。这真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啊!”
“好胆魄!”赵桓也是以为金人会守城,这是所有汉人的一贯想法。
有城池不守,出城决战是什么路数?
他也是想了好久,才想明白。
金人宋人的本质是不同的,宋人擅于守城,而且给北地游牧民族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以太行、燕山为核心的长城防御体系,也多次阻拦了北夷进中原的想法,哪里都是硬骨头,哪里都不好啃啊!
但是金人善野外作战,可是他们不擅长守城啊!
说不定连最简单的城墙上装木栏的这种基本操作都不会。
而且金人可是擅长马战啊!
守城骑兵变步兵,待在城头上射箭?
金人才不会像宋太宗赵光义那样,没事就砍断自己的手脚。
头疼砍脚这种骚操作,实在是世间罕有。
金人守大同?
还不如出城,决一死战,赢家通吃。
简单,粗暴,却行之有效。
这是要决战啊!
“出天门关,绕道娄烦、宁武,再图朔州。兵贵神速,四天时间里。拿下朔州!”
“雁门关险要,出城不易,进城亦是不易,未虑胜先虑败。种少保,这是当初在汴京的时候,种少保告诉朕的。”赵桓忽然说道。
种师道摇了摇头,不管是太原之战,还是雁门关之战,亦或者是忻州之战,都进展顺利。
让种师道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太多战败之情景。
万一雁门关外作战失利,雁门关前狭窄的山道,就成了大宋军卒的催命符。
但是如果绕道娄烦、宁武,在图谋朔州,绝对不会出现撤退不利的问题。
赵桓作为战场新嫩,自然不懂军阵的道理,但是种师道作为经年老将,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当然不是。
因为娄烦、宁武现在都在大宋西军折家的手里。
想要借道……
要过晋宁军、保德军、火山军、岢岚军的地盘,而这三处地盘正是杨家的地盘。
种师道下意识的排除绕道,完全是为了避开和永定军各将门的冲突,防止战事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而赵桓现在能想到绕道,完全是因为他依然认为自己是大宋的皇帝!
“种家所率的十万定远军,乃是大宋精锐中的精锐,既然在永定军路的时候,能够震慑他们外三家!现在就不行了吗?”
“朕是大宋皇帝!他们西军将门,有外三家现在举旗谋逆,直接把他们灭了!汴京军头八门入京,是朕远在河东路,离得远,战事吃紧回不去。”
“这永定军路可就在这附近!朕连绕个道,都要掣肘吗?反了天了!”赵桓冷冰冰的说道。
经此一事,他已经完全知晓,敌人,只有死去的敌人才是好的敌人。
“他们不敢!就是有点麻烦。”种师道叹气的说道。
将门有这个胆子,能躲一百六十年再做事?
而且种师道分析西军将门和内八门的目的根本不同。但是官家正在气头上,这事不说为妙。
………………………………
正文卷
………………………………
第一百六十八章 杨家归附(求订阅!!)
“灭是可以灭的,毫无疑问,以现在河东路的兵力,守住雁门,出兵永定军路,外三家互相掣肘,各个击破极为容易。”
“可是官家,完颜宗翰为什么要劝降李嗣本,而不是绕道宁武娄烦,目的就是让大宋内讧。”
“老臣虽然行将朽木,可是永定军路上,还是有几分薄面,让老臣修书一封吧。劝杨家退百里吧。”种师道劝道。
灭是能灭,但是大宋自家打起来,岂不是让金人看笑话?
赵桓点了点头,无不怅然的说道:“朕知道现在不是打永定军路的好时候,朕也拎的清楚轻重。种少保修书就是。若是杨家不知好歹,那就打掉他就是。”
杨家,能否顾全大局?
赵桓还不想和宋人动手,其唯一的结果就是金人摘桃子。
“杨沂中是杨家昭庆军节度使,臣与其祖父有过交情,希望杨沂中能够深明大义。”种师道感慨这多事之秋,这拳头本就无力,居然不能拧成一股绳。
杨沂中收到种师道的信的时候,扬天长笑!
因为他现在就在宁武关,想寻个机会拿下朔州城。
他的父亲乃是杨震,知麟州,于建宁寨,为国战死,谥号忠毅。
而他的祖父是杨宗闵,曾经和种师道同为天子爪牙,现任永定军路总管!
杨宗闵和种师道一同震慑西夏和永定军路的将门。
西军未动,其实和杨宗闵在关中巍然不动有很大关系。
这几年,朝堂昏招迭出,先是让西军辗转数千里平定宋江,而后再次逼反宋江。
而后平定方腊之后,大宋粮仓被霍霍的不成样子,不思与民休养生息,十户抽一,杀尽中人之家,彻底把粮仓的人心丢的干干净净。
再与金人海上之盟,联金灭辽。
征召西军打辽国的时候,他们杨家连调令都没听。
果然种家军被打的大败而归。
他们杨家也不是脑后长有反骨,为什么要反对天子诏命?
为什么八门意图进京,他们不动弹?
他们只是谋求自保而已。再不自保,就被大宋朝堂把大宋最后一丝精兵耗尽了。
他收到信的时候,才知道新帝真的来到了太原城。
他最开始以为新帝即位,打退了完颜宗望,扬言要御驾亲征,只是准备跑到蜀中去避难呢。
毕竟太上皇复政,逃到蜀中是赵官家们最上等的选择,只要大散关堵上,白帝城重兵把手,又能苟延残喘好长时间。
本来以为是个孬种,没想到真的到了前线,而且就在太原!
这让杨沂中简直喜出望外。
金兵坚韧,多马军,杨沂中那几万人,虽然多数小全装,可是没有兜鍪,难道拿天灵盖接金人的狼牙棒吗?
“快快快!寻一批快马,我要去太原城觐见官家。”杨沂中大声喊着。
他的父亲死后,他恩荫了节度使。
他崇宁元年出生,比新帝还小上两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岁,哪里能受得了那么多的朝堂蝇营狗苟。
以他对新帝的了解,懦弱的新帝,真的能北上抗金?
结果还真来了!
赵桓突然收到这个提示,也是为之一愣。自己这亲征还能提升忠诚度?
10点啊!
朕搞了这么大一套军功爵制度出来,都没见哪个武将的忠诚度飙升,就因为确定自己亲征为真,就这么涨的吗?
大宋如此魔幻?
杨沂中也没管天黑路不好走的事,一路骑马狂奔,单人单骑,来到了天门关前。
看把守的乃是宋人,大为放心的叩开了城关,进了太原府地界。
马不停蹄赶到了种师中的大帐之中,看到了新帝。
他又不确信的揉了揉眼,确定自己看到的就是赵桓,和当初在太学一起上学的模样,没有多大的变化。
将门可不是文盲,他杨沂中在太学进修的时候,也曾见过中安换。
那个唯唯诺诺,连说话声音都有点小的赵桓,和现在这个满脸英气的新帝。
是一个人?
“参见陛下,昭庆军节度使杨沂中见驾来迟,还请恕罪。”
赵桓得到杨沂中要见觐见的消息的时候,还怀疑听错了,错非和传令兵一样,日夜不停,一天一夜,怎么可能从昭庆军赶到太原来?
这一路并非全部通途,有山有水,路不好走。
这家伙坐飞机来的?这么快的吗?为什么这么急切?
“车马劳顿,快快请起。”赵桓先让杨沂中起来,刘錡也在帐中等着杨沂中,看到杨沂中脸上的神情,就知道,这杨沂中怕也是和当初他一样。
不确定新帝真的要亲征河东路的消息,非要亲眼看看才行。
“不辛苦,不辛苦。有水吗?一天没喝水,口干舌燥的。”杨沂中脸上挂着笑,接过了茶杯,牛饮而尽,觉得不过瘾,拿起来了茶壶喝了起来。
辛亏这水不烫,要是烫出个好歹,找谁说理去?
还是个发明家啊!
等等?监斩官?
现在的杨沂中无疑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心中怀着忠义二字,数百里骑乘而来,眼眶之中皆为血丝。
脸上的笑容也不似作伪。
杨沂中喝完水,脸上的笑容渐去,跪倒在地,朗声说道:“官家,臣愿在官家面前,鞍前马后,只为报父亲血海深仇!否则无颜面见祖父。还望官家成全!”
血海深仇?
“刚刚盘点太原城军报,才发现发现了杨军都的父亲,率领部众驰援太原时候,被原辽北神木北建宁察主持政务的蒋小鞠,联合宋军叛卒和西夏人数千名,包围在了建宁寨。”
“此时建宁寨宋军不足百人,杨震死战不退,由于敌众我寡,殒命建宁,仅四十四岁。”
“其子杨存中、杨执中力战而亡,全家具没。閤门俱丧,只剩长子沂中从征河北而独活。”
“杨震的父亲,任永定军路总管的杨宗闵,把守关中,以关中粮草震慑永定军路。”
“老臣勤王的时候,与关中与杨总管见过一面。可怜老翁,七十五岁高龄,白发人送黑发人。老臣到了汴京,请太上皇恩荫了节度使,未曾想还有此等内情。”种师道无不怅然的说道。
他也是刚刚才翻到了建宁寨的种种军报,才知道,杨家满门,卫国而死,全家俱丧。
………………………………
第一百六十九章 武德充沛(求订阅!!)
赵桓为义士死难感到悲伤之余,也听出了种师道的潜台词。
粮草、七十五岁高龄、独子。
联系起来,种师道想表达的,大约是只要能够搞定金兵,让杨沂中手刃仇敌,那自然是皆大欢喜。
关中均田之事,就会进展的异常顺利,有了杨家军队的支持,永定军路,将会被杨家摁在军路上,无法搅局。
“快快请起,朕既然来到了河东路,自然是不是驱逐金人那么简单,朕欲出宁武,袭击朔州,不知杨军都,可愿助朕一臂之力?”
赵桓指望杨家不给自己捣乱就是,没成想还引来了一股援兵。
“万死莫辞!”杨沂中沉重的磕了一个响头。
仅靠他率领的三万兵马,想出宁武关迎战金人,无疑是痴心妄想。
即使是完颜宗翰在不断的在河东路攻城略地,战略重心放在太原的时候,仅仅朔州那一万守军,他都无能为力。
而杨宗闵守关中,年岁已高,无力出战。
父亲兄弟俱丧的感觉是何种模样?
这几个月的时间,他一直活在悔恨和痛苦当中,恨不得与父亲兄长,一起死战,而痛苦到回到关中,未曾觐见祖父,就直接赶到了宁武关。
已被仇恨蒙蔽了双眼的他,没有错误的判断形势,轻易出关攻打朔州,已经是他仅存的一些理智了。
“说来惭愧,官家,末将虽然驻扎在宁武关,可是太原这边的天门关被金兵堵着,大宋军的各种消息,都无从得知。不知道官家到了河东,也不知道河东路的布防,臣不知应当如何配合?”杨沂中问道。
赵桓摇了摇头,说道:“朕不通军务,到河东路只是安定军心。诸多事务,最多只提自己的意见,打仗你还是得看种少保的安排。”
一军怎么可能有二帅?
赵桓并不准备在自己不懂的领域里瞎折腾,害人害己。
种师道、种师中和杨沂中三人对着河东路的地图,商量起对敌策略。
杨沂中不断感慨着朝堂就是朝堂,连堪舆图都是如此的精密,如果有此堪舆图在手,自己岂能在宁武关束手无策?
太原城迎来了庞大的工赈监队伍,这是第一批从黄河工地上,转道大名府的民夫。
共计七十余万人丁,一眼看不到头的从晋中缓缓而来。
他们是趁着天寒地冻的最后时刻,走过了邢州峡谷,而赵桓也终于有了可以一用的大臣。
孙博和何栗,两人风尘仆仆的赶到了太原城。
赵桓几乎认不出来,这两个人是自己当初任命的大宋右丞!
孙博的脚上鞋子都磨烂了,身上也是跟刚从泥地里翻滚而出的一样,他们不断的呼喝着,一队队骑马的民夫,也在不断的巡逻,这是防止民夫在转移的过程中,恶意离队。
要知道这车上,装的可是官家近半数家财和大宋近半数粮草。民夫有条不紊的推着车进了破败的太原城。
这只是第一批而已,先头民夫只有五万多人,但是依然在晋中和太原之间,排成了长长的一条线,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盘亘在大地上的长蛇的尽头,太原城。
就是民夫们的希望。
本来以为黄河堤坝竣工之际,他们就是没有工去做的时候,官家开始准备修城了。
一天五十枚大钱,还管三顿饭的日子,去哪里找?
结果呢,传言要到太原城修太原城!
修城!
至少都需要十多个月的日子才能起一堵城墙,而修一座大城,更是需要数年之久。
这意味着工赈监的民夫们,至少还有两三年的安稳日子可以过。
安稳日子,对于这些前身是流民、流匪的民夫来说,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
即使是两三年,也可以得到喘息之机。
“臣等参见陛下。”孙博和何栗缓缓跪下,他们身上那股文弱书生卷气,已经消失的一干二净。
眉宇间仿若有化不开的愁一般,实在是在大名府转到邢州,再到晋中,再到太原这一路看到了太多的人间悲剧。
所看到的的处处都是残破,每天都能看到大股的流民,目光呆滞的向南逃难。经常会看到尸体随意卷一张草席,随意的丢在路边。
更惶恐这遍地都是尸骨的太原城了。
在此之前的传闻中,太原城乃是龙城,无数王朝兴龙之地!
结果呢,还没走到城边,远远就看到那堆叠层峦叠嶂如山包一样的尸骨,无数的乌鸦在尸体周围盘亘着,以尸体为食。
当然走近之后,孙博也才知道那小山包一样尸身,都是契丹奴的尸体,而大宋军卒的尸体已经统一安葬了。
那些尸身,都会在半个月内成为走兽飞禽的口粮。
赵桓想过用这些尸身做肥料,物尽其用。
只不过想到这是满是迷信,连尚书右丞孙博,都是迷信的忠实拥趸的大宋年间,他放弃了这个念头。
不能物尽其用啊!
赵桓当然不准备任由这些尸体腐烂,带来瘟疫,他在等太原城所有的尸体分门别类的分好之后,汉人全部入土为安,金人、契丹奴付之一炬,或埋上封土。
孙博和何栗无疑是极为劳累的,从他们充满血丝的眼睛中,就能看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