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振兴攻略-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掏出手弩,射出去一箭,箭镞落在了城外的的那颗枯树上,这是宇文虚中给宋军的情报。

    这一箭射出去,宇文虚中如同虚脱了一样,自己隐藏了这么久,待在金国的使命终于要结束了。

    只要宋人能够得到情报,那金国上层的权力倾轧,带给大宋的是彻底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会。

    至于死亡,谁会在乎。

    但是宇文虚中还是会让自己还有老婆,孩子活下去。

    虽然老婆孩子都是假的。

    “岳将军,你这是当了孩子爸了?这又是煮羊奶,又是喂奶娃的,有点出乎意料呀!”韩世忠调侃道,伸出粗糙的手,摸了完颜斜保的脸一下。

    婴儿的皮肤多嫩?

    被韩世忠粗糙的手指触摸下,孩子哭得嗷嗷叫。

    “别玩了,玩死了怎么换榆关!”

    岳飞打开了韩世忠这个泼皮的手。只要韩世忠看到这小孩,总想逗哭他。

    “要我说,把这孩子送给官家,让官家养着玩得了。反正这是你抓来献给官家的。”韩世忠还要逗,这娃一抖就哭,有点意思。

    说来也是奇怪,岳飞抱着,孩子怎么都不哭。一看见韩世忠,哭的谁都哄不住。

    “报!皇城司察子的谍报。”一个将卒鬼鬼祟祟的来到了岳飞的中军大帐,偷偷摸摸的说道。

    “哦?快拿过来。”岳飞直接把孩子放到了旁边,看完谍报,长舒一口气,说道:“宇文相公,义士也。”

    韩世忠虽然是个大老粗,但是在梁红玉的熏陶下,还是读了些书,大字认识好几箩筐,兵书都看了不少了。他拿过来谍报看了一眼。

    不得不佩服宇文虚中,这是玩命啊!

    “怎么办?”韩世忠问道。

    他不懂那些计谋,擅长打仗的他,最喜欢的事就是锤爆金人狗头。

    岳飞脸上挂上了笑容,他已经猜测到了一些内情,在得到谍报的时候,他确定了自己心里的想法,说道:“完颜斜保偶感风寒,恐有不测。”

    “完颜宗望巴不得这小奶娃死呢,他不会有任何触动的。”韩世忠摇头。

    岳飞却没有过多的解释,他差人将那句完颜斜保感染风寒的话,送到了榆关之内。

    完颜宗望收到信件的时候,连连破口大骂,摔了一屋子的茶盏,才愣愣的坐在了桌子前。

    完颜斜保不能死啊,若是完颜斜保死了,他和完颜宗翰的结盟将彻底崩解。

    他一直在等待着金国的皇帝和西帅的博弈,只要博弈有了结果,他照章办事就是。

    可是现在完颜斜保“病了”,不管是真的生病,还是假的生病。

    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宋人失去了耐心。他们在逼迫完颜宗望做出决定。

    这都安稳了二十多天,怎么宋人就突然不耐烦了?

    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吗?

    “大金国皇帝诏命。”完颜宗望也没空想宋人怎么突然不耐烦了,他急不可耐的打开了信使传来的完颜晟的书信。

    “后退五里扎营,扎营后建关隘,阻拦宋人北上。”

    完颜宗望皱着眉看着敕令,他早有预料完颜宗翰会赢,他皱眉的原因是筑城令!

    这完颜晟,没给他派钱,让他筑城!

    “彻查!将山海关翻个底朝天!也要把泄密的人找出来!”完颜宗望始终对宇文虚中不够信任。


………………………………

第二百二十四章 望大宋永昌!(600月票加更!)

    得到皇家诏命的完颜宗望开始了与宋军的正式谈判。

    宇文虚中叹气,他刚刚看到金人押解这一个皇城司的察子,进了军营。

    这已经是这几天,第三个察子被捕。

    察子这种活在阴影中的组织,在开始的时候,就注定了悲剧收场。

    活着是一种暗无天日的悲剧,连死亡都是一种奢望。

    没有从察子口中掏出足够的情报,金人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被捕的察子,连死都不让。

    宇文虚中无能为力,他现在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因为宇文虚中已经怀疑到了他的身上,毕竟那天晚上,他亲自去送了情报。

    “可笑!我那天晚上和娘子在敦伦也要告诉你吗?”宇文虚中不在乎的笑道。

    完颜希尹代表完颜宗望,来询问宇文虚中当天夜里在哪里。

    宇文虚中在金国的地位尊崇,没有足够的证据,完颜家也不愿意太过得罪这个金太祖时的大臣。

    完颜希尹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宇文虚中的嫌疑极大。

    是因为黑水司的谍子,看到了从宇文虚中的帐中,出去一个黑衣人。

    就这一条,在这个敏感的时刻,足以要掉宇文虚中的命。

    黑水司的谍子一直由宇文虚中掌管,因为金人没那么多细腻的心思,但是黑水司也不全部都是宇文虚中的人。

    这次被抓到了把柄,宇文虚中知道恐怕是在劫难逃了。

    宇文虚中翻动着宽大的袖子,把玩着一枚金色的印章,这是当时他在汴京面圣的时候,新帝赐下的金印,他知道这玩意儿极度危险。

    但是他还是随身携带,前段时间他听到了完颜宗翰在云中路作战失利,官家亲征收了云中路,攻克乃还的时候,喝了二两小酒,写了自己的遗书用了印。

    算是给自己的一生做了总结。

    最近的军报里,总是时不时的出现一些他不认识的名字,蔡京、童贯、李邦彦、张宗昌这些名字消失了,反而多了些他不认识的新名字。

    岳飞、韩世忠、梁红玉、王禀。

    这四个人在收服云中路和打下平州的这段时间,出现的越来越频繁。

    大宋中兴有望,这些年轻人,逐渐成长为了可以独当一面的人。

    这代表大宋走进了新的阶段。

    而金人这边,正在逐渐走进权斗的路。

    走权斗路线的结果,就是朝堂昏政迭出,这是必然,官员忙着站队,谁还会做事?

    这就行了,自己也算是活着看到了大宋的希望。

    “大帅决定让你去与宋人谈判,务必将西帅的次子换回来。”完颜希尹突然说道。

    宇文虚中把玩金印的手突然停下了。他皱着眉看着完颜希尹,猜测着其中的阴谋。

    完颜宗望和完颜希尹显然知道了宇文虚中,是个察子,而且职位绝对不低。

    为什么不动手呢?

    完颜希尹直接出现在他的面前,质问他那天晚上去了哪里,足以说明了问题的严重。

    按照金人的性子,只要稍微有所怀疑,就会直接将人拷了,先严刑拷打一番再说。

    宇文虚中甚至都准备好了交代的内容。

    一个察子什么都不交代,那只会换来无穷无尽的羞辱,适当的交代,可以减少疼痛。

    他宇文虚中也是一个人,金人残忍的刑罚,他不觉得自己能够扛得住。

    提供“适当”的情报,绝对有利于自己能够稍微有颜面的活到死的那一刻。

    他甚至准备了足以让金人朝堂腥风血雨的大情报。

    准备污蔑金国的真正的大太子与宋国联合,准备谋权篡位的大戏。

    看来是没机会了。

    可是为什么?金人什么时候这么理智了?

    宇文虚中看着完颜希尹,希望能够得到一个答案,但是完颜希尹只是叹气,完全没有给宇文虚中解惑的想法。

    宇文虚中下了吊篮,一步步的走向了宋军大营。

    直到他看到永定军的军纪军容时,他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文臣的局限性。

    宋人在云中路是堂堂正正的击败了金人!

    虽然过程中有不少的计谋,但是宁武关的决战,被前后夹击的金人,并没有在正面击溃大宋军卒。

    这才是收复云中路的直接原因!

    现在金人打不赢宋人,所以宇文虚中安全了。就这么简单。

    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给他这样的人提供最坚实的后盾!

    才能让他在金国的活动足够安全!

    啪!

    韩世忠挥动自己的马鞭,马鞭在空中打出了巨大的哨声,把宇文虚中从回忆中拉了出来。

    “喂!二五仔,你一直看来看去的!是准备回去给你的你金人耶耶出谋划策?那就让金狗出关,谁怕了谁是……”韩世忠举着马鞭喝问道。

    二五仔?宇文虚中一阵回忆,才想到了这名字的来源。

    东周春秋时期,晋国人称呼梁五和东关嬖五这两个人,为二五耦。这两个人晋献公时大夫。

    二人为骊姬谋害太子申生,因此二五耦就成为了奸佞、背叛者的代名词。

    果然当了两年金狗,连经典都快要忘记了。

    宇文虚中无所谓,挨两句骂而已,只要大宋永昌就行。

    显然岳飞等人并不清楚宇文虚中就是传递情报之人,这就是做察子的悲哀,即使有功于社稷,也无人可知。

    宇文虚中没有理会韩世忠的挑衅,继续打量着大宋的军卒,这支永定军十分悍勇,最让人讶异的就是宋军士气极为旺盛。

    “二五仔,我跟你说话呢。”韩世忠气极,不是为了渝关,他也不会忍让这个二五仔,可是宇文虚中还是没有理他。

    宇文虚中继续看大宋军卒的军容。

    “此生能看到如此宋军,了无遗憾了。”宇文虚中唏嘘的说道。

    “宇文国师里面请,关于渝关之事,还要宇文国师多加指教。”岳飞把宇文虚中请进了中帐。

    岳飞知道宇文虚中是什么职位,也知道他在金国的地位,可是看这个周正的人,怎么都不像是一个叛徒才对。

    “宋人必须无条件的将宝山大王,送到渝关之中,如果世子有任何一丝一毫的损伤。宋人将付出血的代价来偿还!还请这位宋人大帅明白,我金国皇帝之决心。”宇文虚中正襟危坐,开口说道。

    岳飞感觉一股热血充斥了整个胸腔!

    金人,欺人太甚!

    都到了这个地步!还以为举世无敌吗!


………………………………

第二百二十五章 战争的创伤

    谈判还在继续,岳飞忍住了自己的脾气,他为自己看错人感到懊恼,还以为宇文虚中是个宋人,会好一些,没想到更加伶牙俐齿的宋人,让谈判陷入了僵局。

    完颜宗望站在城头,冷漠的看着宇文虚中回到关隘之中。

    他清楚的知道了宇文虚中是真正的察子,黑水司的证据确凿,可惜现在形势变了,过去可以肆无忌惮的杀戮,是因为宋人无法报复,他们怯懦、软弱、胆小。

    现在的宋人的武夫,站在金国的大门口,试图用主人家的孩子,换来撬开大门的机会。

    谈判陷入了僵局。

    ……

    而赵桓一步步的深入农村,发现了大宋和他想的不同,愚昧与落后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而金人南下,带来了更可怕的兵灾,赵桓已经对路边的尸体麻木了。

    人间惨剧。

    “赵都知,平时村民就是从这处悬崖峭壁上,回到村落的吗?”赵桓吞了吞喉咙,垂高至少数十丈的悬崖峭壁,村民们在山上凿出一道仅仅一个脚掌宽的路。

    栈道,在山区是一种极为奢侈的选择,至少要数十年才能做一条栈道出来,在悬崖上凿出孔洞来,插入木桩,耗时良久。

    而这群山民,居然年复一年的从这一个脚掌宽的路上,居住生活,娶妻生子。

    “孙少宰的扎子提到过这里,说这是羚人。居住在悬崖峭壁之上,如同羚羊一样在山间腾挪。朕开始还有些不信,结果还真是如此。”赵桓摇头说道。

    他没有像要上去的打算,因为他给孙博的扎子的批复,是将这批羚人从山上迁下来。

    历史总是螺旋上升的,但是赵桓并没有觉得大宋绝大多数的百姓们,并没有因为历史的螺旋上升,获得足够的收益。

    比如他看到的田野间忙碌的农夫,面朝黄土背朝天,用自己的劳动工作,却连吃饱都是问题。

    大宋的确是可以做到一天三顿饭,毫无疑问,甚至偶尔还能补充点肉食。

    但是那是在丰年,在灾年的时候,依然会受到粮价飙升的困扰。

    而现在并不是灾年,但是金兵大肆掳掠,让百姓们的粮食被掳掠,赵桓看到的处处都是凄惨。

    与赵桓想的不同,太原之战,打了将近两百多天的时间,这两百多天的时间里,整个河东路的百姓,都遭到了掳掠。

    金兵不是一直呆在太原城下,而是不断的派出散兵劫掠。

    这也就是羚人们,为什么要把村寨建在崇山峻岭之上,他们想要依靠地利来阻拦金人的掳掠。

    略有成效,但是收效胜微。赵桓已经看到了数个村寨被屠掠一空。有些百姓的尸骨腐烂在了灶台之上。

    好在,现在都过去了。云中路收服了。

    赵桓用力的握紧了自己的拳头,他活在一个超强的盛世里,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这人间如此凄惨。

    他忽然想到了种师道那句话,死掉的敌人才是最好的敌人。

    如果是常平仓和广惠仓没有失火,这个已经变得有点像高利贷的青苗法,多少还能救济一下灾民。

    但是常平仓和广惠仓的失火,让朝堂失去了对民间赈济的可能。

    赵桓扭头看着饿殍千里的大宋山河,对赵英说道:“责令孙少宰和李太宰二人,尽快掉些粮草过来,多用些银钱向江南商贾买些粮草。”

    “官家,淮南陈家答应了买粮的事,而且决定在未收到钱款的时候,先向平州发粮。崔家也上奏少宰,言官家若有所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赵英回复道。

    赵桓点了点头,大宋国祚才一百六十余年,本来就是命不该绝的时候,不管是军卒,还是商贾,都还没有彻底的腐化。

    赵桓猜测,哪怕是自己不付款,淮南淮北这两家富商,也会将所有粮草补齐。

    “那就让崔家督办两千万贯粮食入河东路,赈济一下饱受战乱之苦的灾民。”赵桓不介意给这两家富商一些圣恩。

    他是皇帝,稍微青眼有加,即使没说一句好话,他们在大宋的买卖,绝对会一帆风顺。

    “还有河北西路河北东路两路,赶走金人之后,也是这个模样,官家。”赵英低头说道。

    “那就再填两千万吧。令陈崔两家注意粮价的事。”赵桓摇了摇头,河东路常平仓失火,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就不失火了?

    更何况完颜宗望在河北两路做的孽,一点都不比河东路少,河北两路的状况,可能比河东路还要差些。

    毕竟河东路陇右还有不少山,村民还能依据地利,阻挡一下金人的劫掠。

    但是河北路可都是平原啊,那里的百姓,更加苦难。

    完颜宗望的劫掠在岳飞攻入雁门关之后,仓皇而逃,都仍在了沂州。

    而完颜宗望的劫掠都仍在了汴京旁的大营里。

    几次作战失利,劫掠成性的金人,没获得什么实惠。

    战争,从来都不仁慈,能带来的只有伤痛,双方打生打死,到最后都是饿殍遍地。

    打仗呀,就是造孽呀。

    “杨知府前两天传来了捷报,说获得种马三千余匹。”赵英抛开了土堆,他在给赵桓做今天的午饭,土焖全羊。

    将羚羊剥好之后,撒上羊羔酒去腥,在将拌好的葱、姜、蒜、大料、盐、茶料涂抹均匀。

    用几卷厚纸包裹住,外面糊上泥巴,四周都填上柴火,烧了一早上,火灭以后,敲开泥巴,就有了人间美味。

    羚羊是赵英自己打猎打来的,调料都是餐车上的餐柜里面放着,这柴火,在这山间,自然哪里都是。

    “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太上皇就喜欢吃羊肉,后来蔚然成风。官家多吃点。”赵英将切好的羊肉,放到了赵桓的面前。

    “把羊肉切点给王禀、沈从、胡元送过去点。”赵桓挥了挥手说道。

    这一只烤全羊,赵桓可完全吃不下,分麾下炙,在军中是一种隆恩的表现。

    就是收买人心。

    “还有给杨沂中带两对犀角,命令其继续劫掠。”赵桓尝了一口,味道很好,餐车果然是个好东西,至少赵桓不用每天大饼卷肉片了。

    战争会带来伤痕,但是不打仗,会带来的就不仅仅是伤痛了,会灭国,会生灵涂炭。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只要战场在别国就是。

    “官家再喝点粥,熬了一早上,都熬烂了。正合适。”赵英又端来了粥。

    赵桓点头,大宋占了青塘以后,有了青塘马。

    赵佶这个很会享受的皇帝很喜欢吃羊肉,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大宋内地的马政圈出来的地,全都养上了羊。

    赵桓摇头,赵佶这个家伙真的不适合做皇帝,他喜欢羊肉,害的大宋内地连像样的马军也没有。

    承平百年而忘战,金人这这一次南下,会给大宋带来极强的冲击,不管是军事上,还是政治思想上,走向何方,完全是一个未名的方向。

    他需要小心谨慎的把握大的方向。

    皇帝,哪里有那么容易。特别还想做个明君。

    “官家,皇后娘娘到太原府了。”赵英看官家吃饱喝足,心情似乎不错,小心翼翼的说道。

    “知道了。”赵桓怅然,该面对的总要面对。这个临朝称制的皇后,即使她做的再多,赵桓也不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这个世界有很多规矩,并不会因为赵桓是皇帝而改变。如果这次没有惩治,那会给后世留下无穷无尽的麻烦。


………………………………

第二百二十六章 废后另立

    赵桓的车驾转回了太原府,到了太原府,与上次那种死气沉沉不同,整个太原府散发着一种朝气蓬勃。

    太原府是均田制度的最初受益者,而因为抵抗有功,连升三级,他们比普通的百姓,收益更大一些。

    而赵桓新建太原城的举措,也给当地带来了相当多的劳动力,太原城虽然还有恢复百年前的宏伟,但是人心已复。

    对赵桓这个大宋官家,更是感恩戴德。

    所以赵桓入城的时候,路边的百姓,都会驻足观望。

    而赵桓也见到三个多月未见的朱琏。

    三个月未见,本来丰润的朱琏,现在形容消瘦。好生憔悴。

    还有很多人被孙博抽调为吏,到各县担任各种吏官。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

    这进一步刺激了太原城人的所有热情。

    “参见官家。”朱琏行礼,面色惶恐不安。

    “跟我说说八门进兵汴京城的细节吧。”赵桓坐在庭院的石凳上。

    李纲上了一份详细的扎子,将八门之事,里里外外说的通透,赵桓让朱琏也说一下,就是相互印证。

    没有不同。

    只是朱琏坐镇皇宫,外面的事,她知道的不多,但是内宫之事,她说的极为详细。重要的事,两个人的叙述是一致的。

    赵桓摇了摇头,说道:“也就是说那封封了两封的信。是宫女拆的?”

    “朕给了你一千五百亲从官,还有李纲这样的辅国大臣,你却掌控不了皇宫,性子太过柔弱了。连食物都只能依靠李清照的帮忙。”

    “不过也是为难你了。”

    自己亲自烙饼给孩子吃,每日生活在惶恐不安里,那样的日子不好过。

    “臣妾害怕宫人对谌儿下手,有些投鼠忌器,所以不敢让程指挥清理宫城的宫人,万一要是有没清理掉的,就会让谌儿陷入危险之中。”朱琏解释了一句。

    “全杀了,不就行了。”赵桓喝了一口热茶说道。

    中午吃的肉很多,喝茶助消化,赵英办事不利,但是伺候人一等一的强。

    “像李太宰那样,直接全部清出宫去不就完了?李太宰是忍辱负重,不愿大宋内耗,如果你们两个联手,将门的兵卒甚至连磁州都到不了,就得打道回府。”

    “将门不断的进兵,甚至做梦一样,想要扶持傀儡的想法,其实和你的软弱有很大的关系。”赵桓摇头,朱琏是个妇道人家,做事还是阴柔。

    “如果有你的支持,李纲做过四壁守御使,知道攻破汴京简直痴人说梦。金人数万精锐连瓮城的城门都破不了,禁军那群软脚虾,能敲下汴京城的一块砖吗?”赵桓继续说道。

    而朱琏已经满头大汗,她在北上请罪的路上就知道,这件事难以善料。

    可是没想到一见面就是如此的苛责。

    这还是那个自己熟悉的赵桓吗?她感觉如坠冰窟。

    “是不是觉得朕有些无情?”

    “朱琏,你是大宋的皇后!谌儿还小。朕若真的不在了,你就是大宋的那根苍天大树!你需要给大宋的百姓,撑起那个天空!你觉得你做到了吗?”赵桓平静的说道。

    朱琏一直没有摆清楚自己的位置,她是皇后,如果赵桓真的出了意外,她就必须在赵谌长大成人之前,撑起大宋的脊梁来。

    女人,不是她做错事的理由。没有摆正心态,才是关键。

    她连宫城都无法控制,更何况整个大宋?

    这个女人适合做媳妇,不适合做皇后。

    也不能怪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