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振兴攻略-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把他们给消灭了。正好籍家,也算是填充下国库。”
物理消灭,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赵桓在云中路就喜欢这样物理消灭金人。
吃大户啊!
永远是最快富起来的方式。
赵桓摇头说道:“这四个地方,其实没有多少员外了。金人来的时候,他们跑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金人根本追不上的。”
李纲点头,说道:“臣这个废黜扑买的制度一出,臣肯定会被百官攻讦,不过无所谓了,臣习惯了。”
习惯了这三个字,尤为的辛酸啊。当初朱琏皇后敌我不明,大宋朝堂危如累卵,当时的李纲到底是如何忍下来的?
赵桓摇头,这都过去了,人啊,要向前看。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那就这样,废掉五地扑买!等朕的新军训练出来了,就全国推行。”
拳头大才是硬道理,如果没有强大的中央军队,他不太相信,自己的政策,能够彻底贯穿全国,但是云中路、河东、关中、河北、燕京都在他的牢牢掌控之中。
“官家,河北的坑该填了。工赈监有在工籍的民夫约有一百一十余万,春耕结束,能不能抽调了点民夫去河北填坑?整顿水利?这河北耽误了一百三十多年了。不能再耽误下去了。”
李纲叹气,他心心念念惦记着那河北地区的大坑。如果能把河北那些水泊全部填平,没有了坑坑洼洼,官家实质上控制的这些地方,就能够彻底连成一片。
到那个时候,官家就是口含天宪、言出法随的天子。
………………………………
第二百五十七章 太上皇该回京了(为舵主“苍生竟何罪”加更!)
每个励志图新,想要改革的宰相,都希望有一个支持自己的强权天子。
至于赵桓想当个什么皇帝?是天子还是官家?那都不重要。
李纲都要增加官家的权势和威严!这样一来,他才会足够的安全。
并不是他李纲惜命,只是希望自己足够安全的活到自己的政策彻底执行的那一天。
赵桓点头,自己的问政终于得到了确切的答案。
“刀在我们手上,不用怕。大胆的去做就是了。朕给你挡着朝堂非议。只要能让我大宋兴旺!朕愿意大起屠刀。”赵桓给李纲吃了个定心丸。
其实很多政策需要宰相和皇帝达成共识,但是有很多政策,是不能再朝议前达成共识。
“那就这么着,天色也不早了,朕这就回宫去,你呢,就好好的准备下这废除扑买的制度,要人,我给你人,要钱我给你钱,把这事办扎实了,不要留有后患。还有计省,你自己看着办,该换人就换人。”
赵桓不仅要给李纲当后盾,还会给李纲最大的足够的权力,然后执行下去。
李纲再喝一杯酒,说道:“官家等一下。若是此事败了。必然朝野大震,朝堂非议不断,朝堂外也是一片反对之声,坊间议论纷纷,到时候,如果没有办法,就把臣拉出来杀了。全面恢复旧制就是。”
“怎么会失败?”赵桓摇头,这事利国利民,滚滚大势谁能阻拦?
根本不是区区一个员外的阶级可以阻拦!他们能够依仗的帮派,能够依仗的流匪,在上士组成的税稽查队面前,根本不堪一提。
要知道,赵桓压根没打算让这群收税的上士们,赤手空拳,甲胄、弓弩一一配全。
“还得建立监察部门,在民间走访,防止新上任的稽查们,学那帮派人员一样,肆意加税。”李纲建议道。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为了防止出现更多的事端,为了消灭真正的恶人,为了推行新的商税能够平稳有序的展开。”
“朕决议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扫黑打恶!恶霸、游侠、流氓、地痞,一个都不会放过!一切城中的牛鬼蛇神,统统都要消灭!若是稽查队出问题,从重处理!”
赵桓说完就挠了挠头,自己在农村实行的是均田,在城市实行的是扫黑除恶,这算不算是两开花?
由上到下的改革,还有由下到上的变革,才能将大宋换个模样。
赵桓心满意足的从太宰府走了出来。
第二天,李纲就将赵桓送给他的牛肉,分给了大宋的文武百官们,百官喜笑颜开。
第三天,李纲上书《陈安商十策》,而这十策一出,朝堂震动,百官们笑不出来了。
汴京城的百姓们惶恐不安。
废除扑买?确定商税?专项整治税务乱象?不仅仅如此。赵桓的扫黑除恶专项整风活动也伴随着陈安商十策,一起出台。
汴京的员外们反抗了!
他们和城中帮派们一起联合起来,准备找到罪魁祸首,李纲,收拾他。
城中帮派们是很有信心的,因为他们之前揍过李纲。
庙堂之争与江湖之远的隔阂实在是太远了些,因为李纲严密封锁了当日八门进京时候的一切事宜,所以江湖之远的帮派们,并没有清楚意识到,现在的李纲已经不是当初的李纲了。
因为官家带着兵回来了。
他们只知道那些经略相公还有总管们,都被关到大狱之中。
而他们去寻找李纲的方式,也是大宋对于王安石之流的改革派的一种常规手段。
大宋的官家们,要靠着他们吃饭,要靠着他们这些酒囊饭袋们,收商税,去养那些废物一样的禁军。
所以,他们无所畏惧的冲向了太宰府,然后帮派死伤惨重,城防军亲自入场,搜查城中涉案帮派。
太宰府可是有一百名永定军卒的!
头目和领头的员外,被处以了腰斩。
而其他的涉案帮众,都是徒刑。
就是剥夺自由,监禁在一定场所,强制劳动。
大宋的河北有大坑要填,燕京路有关隘在修建,而奉圣州有军堡民堡在起,而河东路在重建太原城,就连关中,何栗在那里也需要人手,理清大宋常平仓贪腐,重建常平仓。
所以,官家现在很缺人手,这么多人直接砍了可惜,不如在弓弩的监视下,为大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官家,共计收监一万余众花臂。”李纲俯首说道。
大宋的刺青文化盛行,刺青又名花绣,虽然在各种演义里,刺青看起来很拉风。
但在这种行为在大宋,并不为大众所接受,在大宋的科举制度中,在科举考试中,检查是否夹带小抄的时候,会检查花绣,大宋官场,明确不接受纹身者。
而在大宋的主流中,脸上刺字,更多是一种刑罚,贼配军就由此而来。
李纲说的花臂,就是涉案帮派人员。
“全部都送到河北路填坑吧。命人看好他们。”赵桓叹气,任何制度的变革,怎么可能没有流血者,这个流血者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敌人。
“还有一事,临安那边,童郡王送来了不少崔家涉及与金国回易的赃物。童郡王对崔家有怀疑。这是童郡王的札子。”李纲从怀里掏出了一份札子,也不知道该不该递上去。
赵桓令赵英把札子拿了上来,看了半天,叹气。
“童贯是太上皇的忠仆啊。”赵桓叹气。
童贯之所以将这件事捅到了汴京,而不是让赵佶处理,目的是让赵佶多过几天舒心日子。
赵佶手中的禁军正在溃营,还发生了哗变,赵佶对禁军的统治力已经趋近于无,这一切赵佶并不清楚。
而赵佶知道崔家之事后,大概会让童贯领兵十抽一的再执行一次焦土政策。
宣和三年的焦土政策,能够贯彻,是因为赵佶是大宋的皇帝,一言九鼎,携大兵而为之。
而且这个大兵,是大宋西军。
现在呢?赵佶已经做不得这种事了。
因为赵佶手中的兵乃是大宋禁军,而不是西军精锐。
肆意妄为的结果,就是激起民变。
溃营、哗营已经岌岌可危,如果真的激起民变,那赵佶恐怕连活着回到汴京的机会都小之又小。
所以童贯选择献上湛卢剑,乞求赵桓解决崔家之疑难。
赵桓看了一眼赵英,自己这个入内内侍省的都知,除了会伺候人,其他什么都不会。
“赵都知,今天晚上吃什么?”赵桓一看到赵英,就觉得肚子有点饿了。
其实赵英这样挺好的,太监干政最后的结果,根本没有一个好下场,几乎都是身败名裂。太监无后,也没人给他们反驳一下。
每次朝堂更迭,大家都骂女人和太监。大抵如此。
“黎冻牛肉酥。”赵英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赵桓对李纲说道:“李太宰留下来一起用膳吧。”
“赵英别的不会,这烧菜,绝对是把好手。”赵桓笑着说道。手中不停的拍动着童贯的信。
这赵佶该回京了。
………………………………
第二百五十八章 这江南,朕一刻都待不住了!
赵佶现在异常的痛苦,在李师师来了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作长词了二十多首,经过赵明诚的鉴定,寻找了不少的古画,挨个都题了词。字那是绝对的好看,瘦金体冠绝天下。
可是现在他手里的钱不多了。
“童贯!朕上个月还剩着四千万贯!这个月就只有一千万贯了吗?”赵佶茫然的问道。
童贯点头,说道:“官家,这钱它是有数的。各地扑买也没到交份子的时候,而且据坊间传闻,各地的扑买已经联结准备向汴京缴纳商税。而农税,官家,倒是快收稻谷了,能征点。”
赵佶点头,这才对。这才是富有的大宋,随时随地都可以征税,供他吃喝玩乐。
“那就不需要担心了。”赵佶极为满意。但是童贯依然忧心忡忡的说道:“官家,禁军只剩下十二万人了。”
赵佶满不在乎的说道:“十二万人好啊,省的我给跑掉的禁军发军饷了,不是吗?还能剩下点钱,一个月的月俸就要吃掉我三百多万的银钱。朕哪里有那么多钱给他们!”
童贯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官家,咱们回汴京吧。”
“臣附议。”蔡京终于站了起来,到御前说道。
“官家,这点钱到汴京刚刚好够用。”
蔡京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没钱了。
四十万大军驻扎在临安城下,每天吃穿用度,一个月就得上千万贯,特别是在这边小朝廷,没有粮草的情况下。
所有的粮草供需一应靠买,日子就会过得更加艰难,钱也就会花的更快,虽然他填补了一点,但是依旧是杯水车薪。
现在又多了个李师师这种花钱的大头,看似二十多副古画而已,但一副画均价五十万,这个月,李师师一人撺掇着赵佶购买了过千万的古画!
“这些古画,朕打算卖了。你们想想,本身古画就极为值钱。朕在御笔亲自书写的词,这价值肯定大涨。你们以为朕每天就是花天酒地吗?没想那么多其他的事吗?”赵佶洋洋自得说道。
而童贯和蔡京齐齐摇头,这古画是值钱,可是题上你赵佶的字,那就不值钱了!
太上皇并没有调整好心态,他现在已经不是大宋的皇帝了,没有一言九鼎那种权力。
而最主要的是,太上皇在江南不得民心,这古画本来腾挪都是在江南这片区域内交易。
赵佶在江南的民心……
“童贯,你去卖。一定要卖个好价钱。”赵佶大声的说道,似乎还不满意,对着李师师说道:“朕跟你说,这二十多副画,绝对能卖个天价出去,朕这十二万人,一年的粮钱就都有了。”
赵佶觉得自己很聪明,而且想法很独特。
只是童贯为难的说道:“官家,卖不动的。”
童贯最后,还是带着这二十多卷古画,召集了各大商贾之家的掌柜,卖画。
可惜出价者寥寥无几。
二十多卷画,也就买了半件。
这还是掌柜的付了一点点定金,然后被商贾之家的东家,给否了。
童贯束手无策,倒是汪伯彦招数不少,他要强买强卖。
可惜的是,他并没有出色的完成任务,江南各家的拒绝态度极为明显,严词拒绝之后,汪伯彦终于带兵进了各家家门。
可惜的是,这些商贾之家,跑得极快,被汪伯彦扑了个空,这一个扑空,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商贾之家串联起来。
这一串联,麻烦大了。
江南私铸成风,因为汴京过来的钱,已经不够用了。
所以他们铸钱的技术已经相当的完备。
这一串联,商贾之家联合地主,终于踏出了自己最后一步,招募私兵。
汪伯彦带着兵卒和古画四处兜售,还真售出了一两件,正当他洋洋自得,来到了崔家的时候,被射在轿子上的一只箭镞惊呆了。
大宋禁弓弩,这箭矢从何而来?
“不得再往前踏出一步,否则刀剑无眼!”崔家的家兵,手持一把手弩,遥遥指着汪伯彦的轿子和军阵。
汪伯彦看着对面的家兵,扭头看了看自己这边禁军的歪瓜裂枣。
他立刻调转轿子,用最快的速度跑向了临安城行宫。
“官家!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造反了!他们反了!”汪伯彦哭天抹泪的从外面跑进了皇宫之内。
赵佶烦躁不堪,这个汪伯彦最喜欢大惊小怪,胆小怕死不说,还喜欢无事生非。
“怎么回事?”赵佶不耐烦的问道。
“臣找了临安城皇城司的察子,问明白了,商贾、乡绅、地主联合起来!造反了!官家我们走吧!”汪伯彦惊惧万分的指着行宫外面,非常惊恐的喊道。
赵佶沉默,他的思绪回到了宣和二年,江南地龙翻身的时候,方腊率领百万民夫,那种恐怖,突然就出现在了赵佶面前!
“童贯!童郡王,率领禁军平叛!快!”赵佶大声的呼喊着,童贯从外面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他擦了擦脑门上的汗,说道:“禁军跑的不足十万,平叛,恐怕会平出个方腊出来!官家。不能平叛,以安抚为主,以汪伯彦为宣抚,对各家进行宣抚,重申不得私自锻造弓弩,甲胄。”
“童郡王,你直呼我的姓名!是要侮辱我吗?”汪伯彦非常愤怒的对着童贯喊道。
而后汪伯彦又对赵佶摇尾乞怜的说道:“臣不去,臣不能去啊!臣去了,他们会杀了臣的!”
童贯厉声说道:“你强买强卖古画!导致江南联结!现在你不去,谁去?”
汪伯彦还在大声的喊着,赵佶却颓然的坐在了龙椅上,愣愣的出神。
李师师用竹签插了一颗荔枝,放到了赵佶的嘴里说道:“官家呀,你们都在讨论什么?臣妾一句也听不懂。倒是这荔枝,都是冷藏在冰窖里,去年的荔枝了。都冻坏了,已经不好吃了。”
“臣妾听闻,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不知道官家能不能从广州那边,找点荔枝,臣妾馋了。”李师师嫣然笑道。
赵佶连连摇手,坐直了身子,说道:“回京!立刻准备启程的事!朕还不信了!我那个争气的儿子!还敢真的把我软禁不成?!”
“那谁!汪伯彦,你做天使,宣抚各门。童郡王,寻找三五个壮汉陪着汪伯彦一起去,保证汪仆射的安全,一定要让汪仆射尽心安抚才是。”赵佶脸上带着一丝狠辣。
他猛地拍了拍桌子,对着童贯说道:“即可回京!今晚就走。”
赵佶的腿在打摆子,实在是,宣和二年那次地龙翻身后,方腊的事,让他心有余悸。
“立刻!”
“臣等遵旨!”
………………………………
第二百五十九章 平州来了一道奇怪的圣旨
临安城的一家小客栈里,临安皇城司监事,走进了一个小小的房间里。
“九公子。太上皇要走了。”监事俯首说道。
而这位九公子站起身来,看着窗户外面的西湖美景,说道:“哦?真的要走了吗?我还以为他还要待上一个月呢。”
皇城司监事摇头说道:“按照我们的计划,江南的各大商贾、乡绅、和地主们终于走到了一起。离大业没有多远了。”
“此时说这个为时尚早。我们还需小心谋划,前往平州的人安排的如何了?”九公子冷冰冰的问道。
皇城司监事俯首说道:“完颜宗望已经将宇文虚中给放了。并且伪造了金国国书,据悉已经快马加鞭送往了汴京城。咱们的人,应该到了平州地界了。”
“那就行了。”九公子再次坐在了凳子上,看着窗外的美景悠然的说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生这个小书生,写的这首诗很不错。”
“九公子称赞的是,不过这林生刚刚做了童生,年龄尚小,要不然绝对可堪大任。”皇城司怅然的说道。
九公子的大业,缺一个人,缺一个像李纲一样的宰执。
九公子在平州的布局,随着崔家的船从沧州登陆,正式展开。
崔家的一批船员乘船而来之后,消失不见了。
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亭榭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西湖游船上轻歌曼舞日夜不歇。
赵佶来到江南以后,他和之前的那些人,整日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他们昏昏欲睡,看不到危机。
事实上,赵佶、蔡京等人不也是被大宋之盛,给吹得头晕目眩?
他们觉得稍微造作点,贪点财,也无所谓。
此时,却像是丧家之犬一样,从临安城里疯狂的逃窜而出,好不狼狈。
岳飞、韩世忠、李彦仙三个人聚在一起,三个人面色发苦,左看看,右看看,俱沉默不语。
“岳校尉,你是天子近臣,你来说说,官家这道旨意是何等意思?”韩世忠第一个受不了,拍桌而起,大声的问道!
岳飞摇头,他哪里算的到天子近臣,和官家一共见了不到五次面,哪里来的近臣之说,他能走到今天这个校尉的军爵,都是靠自己打出来的。
不过,岳飞无所谓,只要能打金人,就够了,管他武功爵是从哪里来的,他不在乎。
“韩校尉,你是官家第一次亲自点的将,你来说!官家这道旨意是何意思?”岳飞反问道。
李彦仙问问的坐在八仙桌旁边,他没见过官家,不用参与到这等讨论之中。
“哎。”韩世忠叹气。
整个八仙桌上的三个人,再次沉默起来。
“说说怎么办?”岳飞试探的问道,这事总有个定论,既然旨意到了那就得执行下去。
“还能怎么办!遵循官家的旨意呗。就很烦人!”韩世忠锤了一下八仙桌,站了起来说道:“我去点兵。我就说嘛,他老赵家怎么可能出个圣明的皇帝?种儿不好,就是种儿不好。”
“韩世忠,休得胡言!”岳飞同样拍桌而起。
韩世忠估计了一下自己的武力值,最终还是决定不能和岳飞打起来,他觉得自己打不赢。
“别欺负我老韩现在一条腿不利落,想打架,等老子伤好了,再说!”韩世忠不忿的说道。
岳飞摇了摇头,说道:“你打不过我!你这个老韩,看着话头都拐到哪里了?说正事。官家这道旨意怎么办?”
岳飞指了指桌上的圣旨,心情非常复杂。
官家派来了宦官,阴阳顿挫的宣旨,并不是表彰,居然是让他们撤兵的圣旨!
他们在平州打生打死三个多月,目的就是为了把新关隘,山海关给建起来,死了多少的军卒?很多人埋骨在平州之内,目的就只有一个,建关隘,阻拦金兵入关。
结果呢?
官家突然一道谕旨从天而降,让他们后撤到雄州驻扎,将燕京府整个让给金人!
所以才有了岳飞、韩世忠、李彦仙三个人端坐在八仙桌前,吵架这一幕。
“哎,老赵家的皇帝都这个模样,我还以为这个新帝是个硬货,没想到也是个怂包,这金国皇帝的国书刚到汴京,这就让我们撤出燕京,真是服了。”韩世忠从新坐在了桌子上。
而岳飞紧紧的盯着桌子上的圣旨,眼神中尽是锐利。
岳飞指着圣旨说道:“如果不听诏命,我们就是公然违抗圣旨。那我们扛到平州山海关城关建城的时候,也无济于事,只要官家那边停了我们的粮草,不战自溃。”
“如果听从圣命,那我们就是罪人,埋骨在平州数万将卒,就会成为冤魂,我们同样寝食难安。”
“难啊!”岳飞颓然的靠在了椅子上,一向英武的官家,甚至在宁武关城头上,喊出你们后退一步就是朕的尸体,后退两步就是大宋河山的官家,为何做出如此失智的决定?
他想不明白。
岳飞额头青筋爆抖,突然用力的锤了一下八仙桌。
巨力让整个八仙桌吱吱呀呀的作响,没成想这有些年头的八仙桌,吱吱呀呀的两声,散了架子。
韩世忠目瞪口呆,这岳校尉的力气有点大啊,看来是真的打不过。
那就装作腿伤未愈好了。韩世忠想到了这个主意,不丢面子,也不用挨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