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是老了,但他依旧不服输。

    “卑职参见将军,日后为将军马首是瞻。”最好徐魏想通了,决心留下看看,也算是为朝廷监督着白龙军。

    “好,命令伙房,今天加餐,是大餐,再去搞些酒水回来,我要和两位大人,以及徐、齐两位将军,以及众多将士们一起欢庆这个好消息。

    从今天开始,咱们再也不是什么乱匪了,咱们也是官军了。”李子霄高声对众人喊道。

    “咱们变成官军了啊,真是没想到,昨天还被朝廷追着围剿,今天就成官军了,真是让人难以想到啊!”

    私下里,有白龙军将士感慨道。

    随后,李子霄在山寨中召集众将士,好吃好喝欢庆了一番,第二天吴来云和吴来峰就走了。

    而白龙军则被迫改名‘白蛇军’,毕竟龙这个字,在古代除了皇帝之位,对其他人来说,都是个忌讳。

    但这只是李子霄他们对外安抚那些朝廷官员来说的,在白龙军内部,他们依然称呼自己为白龙军,民间百姓也更喜欢称呼他们为白龙军。

    随后,李子霄便在山寨内,重新整顿兵马,此时他手下加上新征收的一千新兵,以及这次留下的这一千二百多官兵老兵。

    李子霄此时整个手下,已经有人马近六千人,其中战兵达到四千五百余人,可谓是兵强马壮,俨然成了一方小霸主。

    至少来说,白龙军在永城县一带,已经是无人能撼动他们的地位,李子霄也成了一个地方土皇帝。

    这次整编后,李子霄组队成营,手下设伙,队,营三级,其中营级建制要有数个步兵营,一个护卫营,骑兵营,火器营,辎轴营,外加一个新兵营。

    几天后,李子霄在仔细思量之后,做出了整编的安排。

    一天早晨,李子霄召集白龙军在外的所有将领,返回白蛇寨,然后开始了整编授旗的大会。

    “组建先锋营,命周大柱为营正,人数八百人。授旗!”

    “遵命,多谢将军,先锋执锐,披荆斩棘!”周大柱一脸激动的走到李子霄跟前,接过那面绣着‘先锋’二字的军旗。

    由此,白龙军历史第一个营便诞生了。

    “组建陷阵营,命刘重为营正,人数八百人,授旗。”

    “遵命,多谢将军,陷阵无敌,归然不动。”刘重齐声喊道,他善守,‘陷阵’二字就是李子霄对他的期望。

    “组建虎贲营,名李天霸为营正,人数八百人,授旗。”

    “遵命,谢谢大当家,虎贲骁勇,有我无敌。”李天霸先是一脸憨笑,然后高声大喊道,差点震聋了李子霄的耳朵。

    “天霸,以后不许叫大当家了,要改口叫将军了。”一旁的戚威提醒道。

    “组建铁血营,命徐魏为营正,齐林为营副,人数八百人,授旗。”

    “卑职领命,谢将军,铁血无敌,护我河山。”

    徐魏和齐林没有想到的是,李子霄竟然让他俩人单独领一军,这让他们已经很意外了,他们原本以为,他们两人都要给别人当副职呢。

    “同时组建我的亲兵护卫营,命石英为营正,人数三百人,授旗。”

    “领命,谢将军信任,必将肝脑涂地,守卫将军安全。”石英走出抱拳说道。

    “命令,组建‘飞羽’骑兵营,分两队,由我兼任骑兵营营正一职。

    再设两个副营正、副队长两名,分别戚威和罗超,每队骑兵三百人,全营共计六百骑兵。授旗!”

    “谢将军,必不负将军所望。”罗超和戚威齐声答道。

    李子霄这样安排他们两人,也是有深意的,此时他们两人军功相差无几,让谁当这个营正都不合适。

    至于以后谁能最先被提拔到正职上,就看他们两人各自的本事和造化了。

    “组建‘火鸦’远程火力营,有弓箭队,鸟铳队,火炮队组成,命令孙大壮为营正,人数一千两百人,授旗。”

    “谢将军,卑职领命。”孙大壮激动的双手颤抖,接过军旗。

    “组建‘木马’辎轴营,命董状为营正,人数一千五百人,授旗。”

    “谢大当家的。”

    “组建‘雏鸟’新兵营,命卫宏为营正,人数暂时定为一千人,授旗。”

    “卑职领命。”

    虽然卫宏心里极为不轻易做这个新兵营的营正,但他依然服从李子霄的命令,这也是李子霄看重卫宏最重要的一点。

    李子霄的这次整编,全都是根据这段时间,李子霄对手下将领领兵作战特点设计的。

    周大柱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刘重谨慎稳重,善守,李天霸,野战无敌。

    徐魏和齐林两人,也是攻防兼备,罗超和戚威,最佳的骑兵人选,董状一直在抓后勤,而且干得不错,卫宏,能力均衡。

    这次整编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李子霄相信可以让他的白龙军实力再次提升一大截。

    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他不会大规模扩编部队,因为他手上地盘有限,暂时也养活不了太多军队。

    走精兵路线,一直都是李子霄的想法。

    而且手下兵马多了,太容易惹人耳目,不过未来他唯一会大规模扩编的一个营,那就是卫宏的新兵营。

    他需要训练出足够多可以随时用来补充的合格士兵,确保他手下任何一个营出现战损,都能及时的补充上兵员。

    甚至李子霄要做到,等那一天他想要扩编部队了,他能很快拉出足够多的,受过训练的士兵。

    而随着李子霄在山寨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重编部队,外面钱广元主持永城县的夏收工作也基本完成。

    他们不仅收了永城县境内的所有粮食,甚至连夏邑半个县和宿州半个县占领区内的粮田,也全都没放过。

    被白龙军吃进肚子里的东西,还能指望他们吐出来,为此不管是开封和凤阳方面,都很默契的没有理会。

    而李子霄伸出的手,也仅限于这两地而已,他知道这是他和吴来云和开封知府尹天行之间达成的默契。

    毕竟李子霄可是没要朝廷的一分军饷,这三地其实就是补偿给李子霄的军饷。

    :。:

    。
………………………………

第234章 火药问题

    234火药问题

    (今天的章节奉上,月末了,兄弟们,求求月票啊!!!)

    随着白龙军接受朝廷招安之后,李子霄也暂时安分下来,也不好再出来搞事情。

    而且夏收刚刚结束,李子霄正忙活着派人从永城,夏邑和宿州各地百姓手里收取粮食呢!

    像这种年头,粮食可堪比黄金,尤其是他这种手里握有兵马的武将,手里有粮,心中才能不慌。

    所有,在白龙军占领辖区内,他下令所有百姓除了上交三成税赋外,剩余的粮食,每家每户留给自己一家人一年的口粮,剩余的全部卖给白龙军。

    而白龙军则以高于市场价两成的价格,从百姓手里收购这些粮食,然后囤积起来,这年头多少粮食都不嫌多啊!

    当地的百姓对于白龙军此时可谓是感恩戴德,对于这条命令,他们心里对粮食也很不舍,但每家每户依旧遵从了李子霄的命令。

    反正留足了全家一年的口粮,接下来一年里也不用挨饿了,而白龙军给出的粮食收购价格也公道。

    手里有了点银子,他们也好为孩子置办点新衣服,买点肉食给孩子吃,补补身子。

    随说,此时百姓们也知道了,白龙军他们变成了官军的情况。

    一开始,当地的百姓全都惶恐不安,以为白龙军也变成了朝廷走狗,会收回他们手里的土地。

    但是李子霄依旧像他们承诺,即使是他们投效的朝廷,发给他们手里的土地也不会再收回去。

    李子霄也是够狠,他将当地那些地主大户基本上杀的七七八八了,就算是侥幸逃出去,也打死不愿意再回来了。

    那些地主们都不回来了,这些土地谁还能要回去,当然还是继续留在百姓手里了,与此一来,百姓依旧继续拥护白龙军。

    这年头的百姓,国家民族意识还不强,加上连肚子都填不饱,更别说读了,没读过,受过教育,洗过脑,就甭谈什么民族大义。

    此时的基层贫苦百姓,他们只是要求简单的活下去,能吃饱肚子,养活妻儿老小,为此他们可以日夜操劳。

    而白龙军勉强给他们带来了这样的希望,三成的税赋其实这个时候一点都不算低的。

    如果可以,李子霄真的想全部免去这些百姓的土地税,但是这个时候不行,他手里就这么点地盘,必须靠这些百姓养活他手下大军。

    但百姓依旧感激李子霄和白龙军,因为白龙军要求的三成税赋,可比以往地主家的五六成田租多多了。

    加上这几个月来,李子霄安排钱广元聚拢安置流民,分发农具甚至是耕牛,大力开垦荒地,使得永城境内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不仅多了好几处流民组建的新村镇,就连原有百姓手里的土地也增加了不少,他们多辛劳一点,多种几亩地,就能打出更多的粮食。

    这个时候,百姓的积极性完全被动员出来,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在为自己种粮食,甚至有的一天到晚住在地里的。

    此时,整个永城县人口不过十几万,就算是加上宿州和夏邑各半个县城,李子霄地盘上的人口也不过二十来万。

    同时今年耕种的土地已经达到三百万亩,是往年的近两倍了,加上今年雨水勉强可以,收成也还可以。

    夏收结束之后,白龙军的粮里全都塞得满满当当的,让卫老夫子一天到晚笑的胡子乱颤。

    但是李子霄却愁眉苦脸的,因为他的荷包又瘪了一些,光是收购粮食就花掉了十几万两银子。

    接下来他要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他感觉自己手里这点钱看似很多,但好像未来他想做的事情也很多,不太够用啊!

    夏收结束后,钱广元依旧要忙着组织百姓夏种,现在他可是总管着白龙军地盘的所有政务。

    而随后一个月里,李子霄便将白蛇寨的各种事务,安排妥当了下来。

    他开始重点关注一些,他重视的产业,例如火药,火器这方面,武器的打造方面,铁矿开采以及炼铁方面等等。

    毕竟这些产业可都是关乎白龙军发展,可谓是命门行业,李子霄之前没时间关注,此时暂无战事,他决心亲自抓一抓,免得关键时刻掉链子。

    李子霄关注的新式鸟铳的事情,经过几天的试验,那支全新的鸟铳终于在一次装填过量装药之后,炸了膛,宣告了报废。

    如此一来,也算是弄清楚了这种新式鸟铳的最大装药量,并且在酌减之后,铁平良为其定下了标准装药量。

    使得新式鸟铳比起李子霄当天试射的时候,威力还有所提升。

    起码再对上同样持着鸟铳的敌人之后,白龙军的火铳手,基本上可以有恃无恐的与其对射了。

    不过李子霄到了这个时候,又开始对装药方式不太满意了起来。

    因为以前他们的定装弹药,都是装在一些锯短的小竹管之中。

    虽然这么做可以,但是本地的竹子资源有限,也比较耗工,所以李子霄认为有必要再改进一下,他决定采用纸壳弹药。

    纸壳弹药的发明,对于火枪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事情,但要想迈出这一步也是需要漫长的时间。

    不过现在李子霄决心由他缩短这段时间,让纸壳弹药提早出现。

    西方这个时代,其实已经开始出现这样的装药方式了,原理跟竹管定装弹药一样。

    只不是,那是用蜡纸卷成小纸筒,里面按照要求的分量,将分好的火药装进去,再放入一颗事先统一造好的弹丸。

    平时储存在兵卒的皮囊里面,下雨也不会受潮,用的时候,火铳手取出一颗这样的定装纸壳弹药。

    咬开一头,将火药倒入枪膛之中,弹丸最后放入枪膛,然后拿搠杖捣实,再在药池里面倒入,剩下的一点火药充作引药。

    这样一来,火铳手可以大大的缩短装药的时间,起码在敌军装填一次的时间里,可以装填发射两次。

    而且根本不用担心会重复装填,或者装填火药过量的问题,使得火铳手们的自身安全也得到了保证。

    管家材料,蜡纸这东西,在这里已经不是难找的东西了。

    虽然眼下他们和徐州谢家建立联系,随着白龙军变成官军,他们之间的交易可以光明正大的了。

    委托谢家商行购买这些蜡纸,根本没问题,其实哪怕是在当地一些商行,也能够买到这种蜡纸。

    即便是没有蜡纸,普通的纸张买回来,自己也能制成蜡纸,条件已经是完全可以具备了。

    纸壳弹药这种事不必再让铁平良去管了,现在李子霄手下可是有现成的人才,这种事交给那个打小就做花炮的吴耀最合适。

    吴耀现在在白龙军,被众人送他了一个外号叫‘大炮’,在白蛇寨这边,李子霄专门在后山专门给他建了一个作坊,供他摆弄火药。

    今天,李子霄这天便来到了吴耀的火药作坊里面,这里照样还是老规矩,杜绝任何烟火,不得闲杂人等入内。

    吴耀一见到李子霄过来,便赶忙出来见礼,李子霄拍拍他的肩膀道:“这段时间怎么样?我这段时间太忙,也没空过来你这里看看,进行的怎么样了,给我说说吧!”

    吴耀挠挠头憨笑了一下赶忙答道:“还算是差不多吧,将军当初想出来的那种纸雷,属下倒是做了百十个。

    而且属下试了不少次,发现把铁渣混到火药里面,炸开之后,并不算厉害。

    属下想了办法,把纸壳子卷成两层,在两层中间塞铁渣子,然后把火药再装入中间的孔里面。

    这么试了几次,炸开的铁渣更厉害一些,分散也均匀的多。可惜的是眼下没法接着干了,我这里已经停工两天了!”

    李子霄先是一喜,因为吴耀说的这种办法,确实有效的很,基本上算是一种预置破片的手雷了。

    这样做确实可以使得爆炸之后,铁渣形成的破片密度更均匀一些,杀伤力自然也就会大许多了。

    李子霄颇有些佩服这家伙的才智,正要夸他一下,便听他说没法继续做下去了。

    于是便愣了一下之后,立即问道:“这办法倒是不错,那么为什么停下来了?”

    吴耀皱眉答道:“还能有什么?现在军中没火药了,属下自然也就没米下锅了。做这玩意儿,没火药怎么做呀!”

    李子霄这才明白,经过这段时间他们连连转战,到了这里之后,又接连打了几场大仗,军中原来储备和抢获的火药,基本上已经消耗光了。

    唯一剩下的一些应急火药,全部装备在鸟铳队和火炮队,作为战备之用,是不能动用的。

    而采购火药可不是普通商业买卖,需要掩人耳目,一次还不能交易过多,此时白龙军完全依靠徐州谢家给他们提供火药。

    于是他立即皱起了眉头,想了一下安慰吴耀道:“原来如此,看来这段时间我忽略了这件事了,这可是件大事呀!

    看来咱们要多想点办法,赶紧解决这问题了,火药这东西可是一道命门,咱们的命门不能把持在别人手里,火药的还是需要咱们自己制造最好!”

    李子霄此时决定解决火药的制造问题,不再依靠采矿了,花钱不说,关键时刻容易误大事。

    因为这件事的缘故,李子霄也没心说他的纸壳子弹的事情了,坐下来之后,对吴耀问道:“我来问你,熬制土硝的法子你可知道吗?”

    管家材料,蜡纸这东西,在这里已经不是难找的东西了。

    虽然眼下他们和徐州谢家建立联系,随着白龙军变成官军,他们之间的交易可以光明正大的了。

    委托谢家商行购买这些蜡纸,根本没问题,其实哪怕是在当地一些商行,也能够买到这种蜡纸。

    即便是没有蜡纸,普通的纸张买回来,自己也能制成蜡纸,条件已经是完全可以具备了。

    纸壳弹药这种事不必再让铁平良去管了,现在李子霄手下可是有现成的人才,这种事交给那个打小就做花炮的吴耀最合适。

    吴耀现在在白龙军,被众人送他了一个外号叫‘大炮’,在白蛇寨这边,李子霄专门在后山专门给他建了一个作坊,供他摆弄火药。

    今天,李子霄这天便来到了吴耀的火药作坊里面,这里照样还是老规矩,杜绝任何烟火,不得闲杂人等入内。

    吴耀一见到李子霄过来,便赶忙出来见礼,李子霄拍拍他的肩膀道:“这段时间怎么样?我这段时间太忙,也没空过来你这里看看,进行的怎么样了,给我说说吧!”

    吴耀挠挠头憨笑了一下赶忙答道:“还算是差不多吧,将军当初想出来的那种纸雷,属下倒是做了百十个。

    而且属下试了不少次,发现把铁渣混到火药里面,炸开之后,并不算厉害。

    属下想了办法,把纸壳子卷成两层,在两层中间塞铁渣子,然后把火药再装入中间的孔里面。

    这么试了几次,炸开的铁渣更厉害一些,分散也均匀的多。可惜的是眼下没法接着干了,我这里已经停工两天了!”

    李子霄先是一喜,因为吴耀说的这种办法,确实有效的很,基本上算是一种预置破片的手雷了。

    这样做确实可以使得爆炸之后,铁渣形成的破片密度更均匀一些,杀伤力自然也就会大许多了。

    李子霄颇有些佩服这家伙的才智,正要夸他一下,便听他说没法继续做下去了。

    于是便愣了一下之后,立即问道:“这办法倒是不错,那么为什么停下来了?”

    吴耀皱眉答道:“还能有什么?现在军中没火药了,属下自然也就没米下锅了。做这玩意儿,没火药怎么做呀!”

    李子霄这才明白,经过这段时间他们连连转战,到了这里之后,又接连打了几场大仗,军中原来储备和抢获的火药,基本上已经消耗光了。

    唯一剩下的一些应急火药,全部装备在鸟铳队和火炮队,作为战备之用,是不能动用的。

    而采购火药可不是普通商业买卖,需要掩人耳目,一次还不能交易过多,此时白龙军完全依靠徐州谢家给他们提供火药。

    于是他立即皱起了眉头,想了一下安慰吴耀道:“原来如此,看来这段时间我忽略了这件事了,这可是件大事呀!

    看来咱们要多想点办法,赶紧解决这问题了,火药这东西可是一道命门,咱们的命门不能把持在别人手里,火药的还是需要咱们自己制造最好!”

    李子霄此时决定解决火药的制造问题,不再依靠采矿了,花钱不说,关键时刻容易误大事。

    因为这件事的缘故,李子霄也没心说他的纸壳子弹的事情了,坐下来之后,对吴耀问道:“我来问你,熬制土硝的法子你可知道吗?”

    :。:

    。
………………………………

第235章 北固镇炼铁厂

    235北固镇炼铁厂

    (今天的章节奉上,月末了,各位兄弟们,求求月票啊!多多支持一下吧!)

    李子霄带了石英和一队亲卫,出了白蛇寨,朝北固镇行去。

    眼下白龙军手下修复和新建的炼铁炉,基本上集中在北固镇内外,那也是目前李子霄最关注的产业。

    毕竟此时他手下铁匠铺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铁料,如果单靠卖,李子霄口袋估计会瘪的更快,所有他要自力更生。

    毕竟永城县境内铁矿资源丰富,他们如果守着宝山还不知道利用的话,那真是太愚蠢了。

    而北固镇就是李子霄让手下人在永城县,几处有炼铁炉的庄镇中最后挑选出来,目前最合适白龙军大力发展的地方。

    所有这段时间内,李子霄下令重新启用北固镇内的炼铁炉。

    同时下拨五万两银子,在北固镇修建新的炼铁炉,招募人手,尽快将这里建成白龙军手下最大的炼铁厂。

    北固镇是个不算大的镇子,建在永城县北面二十余里外的,一处地势平坦的地方。

    据说这里很早之前,就有人在此炼铁,具体是什么时代这里开始炼铁的,已经无从考察了。

    但是这里是因为炼铁业的出现,才形成的镇子,肯定是不争的事实。

    北固镇十几年前,就有二十几座炼铁的炼炉,产铁量是相当可观的,也是河南境内一个很重要的产铁之地。

    但是因为这些年乱匪四起,前年更是有一股乱匪闯到这里,盯上了比较富裕的北固镇。

    镇上的这些炼铁的商贾们,被杀的杀,逼走的逼走,以至于他们的炼炉,也都被荒废了下来。

    那些乱军捣毁了这里大部分的炼炉,从此也使得永城县境内的炼炉少得可怜。

    以至于现在北固镇剩下的炼炉只有四座了,而且原来在这里做工的那些炼铁的工匠们,也跑了个七七八八,人数也没剩下多少了。

    原来在这里的商贾,也不敢再回到这里做他们的炼铁的买卖了,而这里原来的富户们,也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