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不然,白龙军这块肥肉,到时候估计朝中那些贪官污吏,人人都想过来咬上一口。
李子霄现在需要名声,但是他知道,一旦他有了名声之后,手里的很多秘密,就会暴露出去。
比如他手里多出的兵力,制作精良的鸟铳,还有威力大的火炮,到时候会引起不少人的垂涎。
这些李子霄提前都已经想到了,这也是他为什么要不惜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也要从贾庄救出卢象升的缘故。
本来高阳的孙承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最后李子霄还是放弃了那老头,选择了卢象升做靠山。
毕竟那老头子太顽固,而且他已经致士,一个退休老干部,当然没有卢象升这种大权在握的高官有用了。
卢象升这个时候还不知道,李子霄已经在心里打他的主意了,此时的卢象升正在考虑如何和朝廷取得联系呢!
(本章完)
………………………………
第340章 狗咬狗
340狗咬狗
(今天的章节奉上,求求收藏订阅啊!!)
鸡泽。
“杀啊!”
此时喊杀声震天,两支上千人的铁骑,正在旷外厮杀,一边举着大明的旗号,另外一边则举着大清的旗号。
而且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支明军骑兵,在人数上并不比对面的鞑子骑兵多多少,但却能与鞑子骑兵打得旗鼓相当,只是稍落下风为止。
“该死的,鞑子这是疯了吗?”
高起潜望着外面激战的两股骑兵,眼神畏惧,身体甚至有些颤抖,惊恐的说道。
到现在高起潜都没搞明白,为什么鞑子突然发疯,不惜和他手下的关宁铁骑开战。
之前鞑子可是明确知道他率领的关宁铁骑位置,但却只是提防他们,也并没有主动进攻,怎么鞑子突然就进攻他们了呢?
就在一个时辰前,高起潜原本已经打算带着关宁铁骑撤走,避开鞑子的大军,高起潜认为此时卢象升已经被鞑子杀了。
他这个时候必须有些动作,为自己之前对卢象升见死不救,做一些掩饰,省的事后一些麻烦。
可是,让高起潜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就在他带军准备撤走时,多尔衮率领的近三万鞑子军,却向他们逼了过来。
多尔衮带军的突然到来,直接让高起潜无法带着关宁铁骑撤走,重新被堵回了鸡泽。
随后,多尔衮派人过来对高起潜喊话,让他找出多铎,否则今天就让他死在这里。
高起潜对于鞑子还是本能的畏惧,只要鞑子提出的要求不太过分,对于鞑子提出的要求,高起潜多数都会同意的。
但是这次,多尔衮竟然让他交出多铎,这就让高起潜蒙蔽了?
高起潜同样知道多铎是谁,那是多尔衮的亲弟弟,鞑子的豫亲王,鞑子的王爷,地位何等尊贵。
更让高起潜万分不解的是,多尔衮怎么会跑来向他要人?真是不可理喻。
面对多尔衮要求放回多铎的要求,高起潜一脸懵逼,当然没人可放了,派人和客气的向多尔衮解释。
但多尔衮却认为这是高起潜在故意撒谎,毕竟多铎这么重要一个鞑子王爷,一旦被送到崇祯面前,这可是天大的功劳。
所以,无论高起潜怎么派人过来解释,多尔衮都不听,认准了多铎就被高起潜藏起来了。
最后,哪怕是多尔衮对于这支关宁铁骑,十分的忌惮,他依旧对关宁铁骑发动了进攻,希望逼迫高起潜放人。
关宁铁骑也不是吃素的,而且到了这个时候,高起潜就算是再怎么不想和鞑子打,也不行了。
他总不能看着鞑子杀过来,而且他手下那些关宁铁骑将士,更加不会坐以待毙。
鞑子逼到这一步,关宁铁骑将士再也忍不下去了,和冲上来的鞑子骑兵,张开了几场小规模的交手,双方付出不小的伤亡。
多尔衮攻击关宁铁骑,也只不过为了给高起潜压力,逼迫他就范,并没有下令让手下鞑子军全面进攻。
毕竟,眼前这支关宁铁骑可不是软柿子,多尔衮凭借此时手下不足三万鞑子兵,也没把握吃掉这支关宁铁骑。
但多尔衮知道,他们如果真的和这支关宁铁骑全面开战,最后他们就算吃掉这支关宁铁骑,他手下这不足三万人,估计也剩不下多少了。
到时候,他们能否安稳撤回关外,那也真悬了,同时这也和鞑子入关的初衷相违背。
他们入关是来劫掠的,而不是来决战的,这点多尔衮同样知道,他想救出多铎,但绝不能因为多铎,而葬送手下队伍。
多铎的性命重要,鞑子大军的安危更加重要,孰轻孰重,多尔衮还是分得清。
原本,多尔衮认为,他只要摆出不惜一战的姿态,然后稍微发起几次看似声势浩大的进攻。
就足以吓唬住高起潜,让其交出多铎,可是这次多尔衮失算了,他已经命人发起三次进攻了。
鞑子和关宁铁骑也打了三场,双方伤亡将士都突破千人了,但多尔衮已经不能见到高起潜放回多铎。
现在的高起潜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而多尔衮则是骑虎难下!
直到第二天,高起潜不惜付出让关宁铁骑护着他,强行北撤,让关宁铁骑遭受不小的损失。
这个时候的多尔衮似乎也回过一些味来,重新将戚威带到跟前,这个时候的戚威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这个时候,多尔衮还能不明白嘛,自己被眼前这个明将给耍了。
多铎此时应该还在那个李子霄手里,根本就没在高起潜那里,之前的一切都是戚威编造的谎言。
想通这一切,盛怒之下的多尔衮,直接命人将戚威和齐林拖下去五马分尸,最后还是阿巴泰出面,制止住了多尔衮。
在多铎没有被救回来一天,鞑子就不敢杀害戚威和齐林两人。
“来人,给本王带人一路杀向济南府,血洗沿路任何遇到的村庄百姓,一个不留。
那只明军如果不出现,本王就杀到他们出现,杀到这片大地血流成河,尸骨如山,杀!
如果那支明军不出现,等本王攻下济南,也活捉他们一个王爷,到时候一样能将多铎换回来。”
最后,多尔衮下达了一个无比疯狂的命令,企图逼出李子霄。
而且,多尔衮这个时候实在是不能在这里停留了,因为另外一路由岳托率领的鞑子队伍,此时已经攻克德州,直奔济南而去。
这个时候,多尔衮就不能再继续率军,在河北境内停留了,他需要带领人民东进山东和岳托汇合,然后共同啃下济南。
毕竟济南府可是山东的省城,城高人多,守备力量很强,鞑子要想拿下济南府,不合军一处,是很难攻下的。
济南府,是鞑子原计划中入关劫掠的最后一站,济南府的富饶,鞑子早就派人调查过了。
而且济南城内是德王的封地,多尔衮原本没将这个大明王爷放在眼中,主要是盯着济南的人口和财富去的。
但是现在,多尔衮目标也盯上了济南的德王,他要增加手里的筹码,最后用来和李子霄交换多铎。
……………………………………
另一边,李子霄同样派韩铜带斥候出去,打探戚威和齐林的消息。
“将军。”很快,韩铜就带人回来了。
“怎么样?”李子霄急切的问道。
不管是戚威还是齐林,都是李子霄此时手下难得有着丰富带兵经验的将领,他都不希望出事。
“将军,我们打探到了,戚威和齐林两位兄弟,没有战死,他们全部被鞑子俘虏了。”韩铜向李子霄汇报道。
“没死就好,没死就好。”
李子霄听后,心里一松,只要戚威和齐林没有战死就行,就算是此时两人落入鞑子手里,李子霄也不怕。
因为他手里可是还有一个多铎,堂堂的鞑子豫亲王,还是鞑子八旗之一镶白旗的旗主,可谓是位高权重。
只要有多铎在手,到时候可以很轻松的将齐林和戚威救出来。
“将军,我们回来的时候,还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韩铜继续说道。
“什么事?”
“这个时候,多尔衮正率领鞑子们,进攻鸡泽的高起潜那支关宁铁骑。”
“什么!鞑子和关宁铁骑打起来了!”李子霄大声一吼,直接将卢象升也吸引过来了。
“没有,不知为什么,高起潜似乎有撤走的意思,但却被赶来的鞑子给堵住了,随后鞑子更是主动对关宁铁骑发起了几波小进攻。
双方还是比较克制,并没有爆发大决战,我们不敢靠的太近,也没搞清楚为什么多尔衮会对付关宁铁骑。”
韩铜的一番话,让李子霄和卢象升都陷入了沉思,他们两人也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按理说,高起潜不会让关宁铁骑跟鞑子主力死磕,而多尔衮更不会强攻关宁铁骑的。
他们双方要是想打,早就打起来了,也不会拖到现在。
“看来这中间一定是发生了,咱们一些不知道的事情,难道是跟多铎被咱们俘虏有关?”
李子霄大胆的推测道。
“李将军的推测,或许有道理。”卢象升也附和道。
“算了,他们狗咬狗,跟咱们现在不重要,先按照咱们原定的计划,撤离这里再说。
咱们现在就在鞑子的眼皮底下,一个不注意就会被鞑子发现,到时候要是被鞑子主力缠上,可就功亏一篑了。”
最后,想不通原因的李子霄,也不再去纠结这点,按照他原本的计划继续进行。
回到临清州大本营的李子霄,此时也已经拔营南撤,本来卢象升打算离开的,但却留下了。
因为李子霄告诉卢象升,会把孔有德交给他带走。
至于多铎李子霄没说,卢象升这个时候才感觉出来,李子霄估计是没打算将多铎交给朝廷。
这让卢象升有点着急,索性继续跟着李子霄他们一起南撤,并且找到李子霄,跟李子霄摊牌了。
这几天的时间,卢象升也总算是弄清楚了李子霄的来历,以及他手下这支精锐明军的具体情况。
事情的真相,有点让卢象升难以接受,他怎么也没想到,李子霄及其手下这支人马,根本就不是受朝廷控制的。
但越是如此,越是让卢象升心里决定,将李子霄拉回到朝廷这边,让他为朝廷效力。
“李将军,这是我写给圣上的奏折,有关这一战的详细情况全在里面,你不妨看一看。”
南撤的路上,卢象升找到李子霄,递给他一份刚写完的奏折。
“我可以看吗?”
“当然可以,本官将李大人这一次重创鞑子,歼灭鞑子至少四千余人的战绩,并且救出我和手下一千六百余将士,全都一五一十的写在里面了。”
卢象升说话的时候,李子霄已经开始卢象升奏折里的内容。
卢象升在上报崇祯的奏折内,确实如实的汇报了白龙军和鞑子的这一战,并且告了高起潜一状。
但是很奇怪的,卢象升在奏折里,竟然丝毫没提他们俘虏多铎和孔有德的事情。
李子霄看向卢象升,将奏折递还给他,微微一笑说道:“卢大人都猜到了。”
听到李子霄这么说,卢象升在心里一叹,就知道他的猜测没错,李子霄果然没打算将多铎交给朝廷。
“李大人这一路对卢某暗示的已经够多了,本官要是再猜不到,那就白活了。”
“既然卢大人想知道,那今天李某也就和大人开诚布公了,孔有德那奸贼,卢大人可以带走,算是李某送给大人的礼物。
至于多铎此人,李某还有用,不能交给大人,我的兄弟还在多尔衮手里,要想救出他们,就只能用多铎交换。”
李子霄对卢象升说道。
“恐怕还有一层原因,李大人没说出来,李大人是怕将多铎送到朝廷,很快他就会安全无恙的回到鞑子那里吧!”
李子霄听到卢象升的话后,不由得看向他,脸上露出苦笑,说道:“果然瞒不过卢大人,没错,李某确实有此顾虑。
卢大人难道认为李某的顾虑错了吗?你看看现在朝廷里那些官老爷,一个个都是什么德行,下官也就不想说了。
与其将多铎交给朝廷,下官还不如去给多尔衮做笔交易,救出我们被俘将领的同时,还能从鞑子手里救出不少被劫掠的百姓。”
“看样子李大人是心意已决了,也罢,本官会在随后的奏折中,加入你们俘虏孔有德的过程,至于多铎,就当从没见过吧。”
李子霄没想到卢象升会这么轻易认同李子霄的做法,甚至还要帮他隐瞒,让李子霄奇怪的看了他一眼。
其实李子霄当然感受得到,卢象升对他的拉拢之意,李子霄也知道卢象升此时已经搞清楚了,他以及手下人马的真正来历。
但卢象升并没有因此疏远李子霄,反而对他的拉拢之意更明显了,这也正符合李子霄的本意。
此时他还没想再次造反,依附于朝廷是他的既定政策,而卢象升也是他中意的,在朝廷中的靠山。
而且卢象升是聪明人,李子霄发现和聪明人交流,就是方便。
卢象升同样感受到了李子霄的诚意,李子霄大方的将孔有德交给他,就是最好的证明。
卢象升看得出,李子霄此时并无叛逆之心,而且还是难得的人才,手下有一群精兵悍将,这就行了。
只要不反叛大明,对于李子霄以前其他的,卢象升都可有既往不咎,这就是卢象升的胸襟。
(本章完)
………………………………
第341章 解惑
341解惑
(今天的章节奉上,求求收藏订阅了!!)
崇祯十二年(1639年)一月初三,多尔衮率先的鞑子正是离开河北之地,东进进入山东,而他们走的正是临清州一带路线。 。
这一路上,腥风血雨,东进的多尔衮,将心中的怒火,全都泄到了沿途大明百姓的身上。
不管是杀起官兵还是普通百姓,他们都不会手软,不光对老弱病孺下手了,就算是青壮年男女,他们也不会放过的。
正是多尔衮说的那样,他要是救不回多铎,他就让这片大地血流成河,尸骨如山,造出极大的轰动。
等多尔衮途径临清州时,他们当然现了被李子霄他们遗弃的营地,被鞑子们现了。
同时,在这处空空如也的空营地里,李子霄还给多尔衮一份大礼。
“什么?这里之前驻扎过一支人数不小的明军,你们怎么就没探查到,干什么吃的。”
多尔衮此时看到李子霄他们故意留下的这座空大营,脸色微变,对手下将领呵斥道。
与此同时,多尔衮心里猛然生出一股直觉。
或许一支藏匿在这里的,这支明军对手,就正是之前李子霄率领偷袭他们的那一只了。
当多尔衮看到,空荡荡的大营中,竟然还矗立两根旗帜,一根是‘明’字旗,一根是李子霄的‘李’字帅旗。
而且这根‘李’字帅旗还是白龙镶边的,阿巴泰和豪格对于这两面旗帜。
绝对不陌生,李子霄就是要多尔衮他们知道,这是他们留下的营地。
而且李子霄更是亲写了一封给多尔衮的信,就挂在那杆‘李’字帅旗上,目的就是为了让多尔衮看到。
“王爷,这是从那杆‘李’字帅旗上摘下了的一封信,请您过目。”
很快,一个鞑子兵就拿着一封信,跑到了多尔衮跟前,递给他。
“可恶,果然如此,这里之前竟然还真是那支该死明军的营地,多铎和孔有德果然是被那个姓李的明将俘虏了。
咱们来晚了,派出去的斥候,都是干什么吃的,为什么之前就没能现这里呢!”
多尔衮看完李子霄留下的信件后,大雷霆,怒声吼道。
“这个李子霄竟然要用多铎和咱们交换人质,这倒是个好消息。”
阿巴泰在接过李子霄留下的信件后,看完了高兴的说道。
多尔衮此时在心里也是长长松了一口气,脸色没有那么难看,显然对于这个消息也很高兴。
………………………………………………
而这个时候的李子霄和卢象升,已经率部南撤到了聊城一带,才停了下来。
这个时候,李子霄和卢象升就不担心,鞑子会追上他们了,随后李子霄下令扎营休整,向周围百姓采购了一些猪羊,犒劳全军。
这一日,李子霄设宴,犒劳将士们,卢象升坐在李子霄身边,问出了他许多疑惑。
“本官有一事不明,望李大人能为本官解惑!”
卢象升的话,犹如一声响鼓,在李子霄的耳边敲响,李子霄的心顿时有些紧绷了起来。
李子霄缓缓放下了手中的猪蹄,尽量用平静的心情说道:“卢大人请下问,下官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卢象升点点头,缓缓说道:“你乃朝廷任命的游击将军,按说手下顶多掌握三千人马。
可本官现在却从你手下,看到了多达四五千人,这还是李大人数战之后的结果,也就是说,之前李大人手里的人马估计更多。
李大人能否告诉本官,那些多出来的士卒,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点很重要,你现在最后和本官说清楚,本官为你想出应对之策。
要不然等圣上收到我的奏章,知道了你立下的战功,你的一切都会被圣上知道,这些也统统瞒不住。
等你进朝廷立功受奖的时候,如果有心人抓住你这件事,大做文章,估计会对你很不利。”
当李子霄听到卢象升说出这句话时,李子霄就知道,他一直以来困扰着他最大的问题,终于还是到来了。
而这个问题要是不处理好,到时候别说上京城,接受朝廷的立功受奖了,恐怕被立马被一些大臣弹劾,到会给他带来不小的麻烦。
不过,李子霄心里也是有着一丝底气的,抬起头来看向卢象升不慌不忙的,说道:“下官就先谢谢卢大人了。
下官的这些屯军是多了点,但下官也是没有办法,只因年前河南一带粮食歉收。
开封府凤阳府等地无数流民,在有心人的煽动下,拼命涌往永城,一时间小小的永城县竟然聚集了六七万流民。
而当时归德府粮库已空,已无力赈灾,如果继续让情况糜烂下去,这些流民保不住要闹出大乱子。
下官只要想办法,将这些流民在永城县进行安置,最后不得挑选其中数千精壮编入军户。
下官最后努力化解了这次流民的危机,没有开口向朝廷要一份钱粮,下官只能说尽力了,就算到时候朝廷责怪,下官也问心无愧。”
“哦!原来如此,倒也是个好办法!”卢象升平静的说道。
卢象升不是蠢人,一听就明白了,李子霄这番话半真半假,但卢象升不得不承认,李子霄这种办法,也不失为解决流民暴动的办法之一。
卢象升记得,在宋朝的时候,每当遭到什么天灾**时,朝廷害怕那些流民造反。
就会从那些流民中,挑选精壮,尽数编入厢军。
这样的话,那些只剩下老弱病残的流民,就是想做什么,也是有心无力,朝廷自然也就不用害怕他们造反了。
虽然李子霄只是介绍了一下大概,但卢象升也能想象得出,当时永城县内紧张的气氛。
六七万没吃没喝的流民,聚集在不大的永城县境内,那简直就是一个随时会爆炸的火药桶啊!
而且期间还有乱军,在流民中煽动挑拨。
当时李子霄的焦虑心情可想而知,出此下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个理由说到哪都行得通。
李子霄的这个回答,让卢象升还算满意,到时候卢象升回到朝廷,也有办法堵住一些人的嘴。
不过卢象升却还有一个疑问。
他接着问道:“不过本官观你这些士卒,训练有素,看起来久经战阵,可不像是没见过血的样子,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李子霄闻言,苦笑道:“大人有所不知,下官前些日子,在保定府一处叫马官营的地方,曾与鞑子血战了一场。
几日前,更是带手下将士在顺德府和鞑子打了一仗,保住了顺德府,然后才东进遇上卢大人被鞑子围困在贾庄,才出手相助的。”
“哦?之前李大人已经和鞑子遭遇过两次了?战炽如何?”
一听李子霄已经和鞑子兵打了两场,卢象升的兴就来了,连忙追问当时的战况。
“还好,当时下官率麾下八千士卒,保定府马官营一带,与三千兵马鞑子血战了一场,将其全歼,斩获了三千余鞑子级,逃走者无几。
第二次,我率三千士卒支援顺德府,与城外七千多鞑子激战一日,最后歼灭鞑子两千余人。”李子霄语气平静。
“什么?两战斩获鞑子近五千余级!”
这下整个大帐都沸腾起来,就算是卢象升也被震惊得站了起来。
他伸出手指着李子霄,不可置信的问道:“此话当真,李大人你可知谎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