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前这些军户们穷的叮当响,连饭都吃不上,那些商人自然不会过来,现在则不同了。

    养殖场兴建之后,军户不仅能拿到军饷,家中妇孺也能每月,也分到养殖场的钱粮。

    这让他们吃饱的同时,手里还有了余钱,可以为孩子购置一些衣服。

    一些精明的商贾们,看到了商机,纷纷楣货携银,到这里做生意,徐州本就是商贾汇聚之地,他们带来了各种货物。

    这些商贾运来棉花、布匹、茶叶、煤炭等物出售,他们或是捞一把就走,或是长期设店经营,置地建房。

    商贾们的纷纷到来,让两处卫所们的市面,更显繁华。

    卫所内不断有各种布庄,药店、餐馆,日用的油糖等杂货店铺开业,几乎每天都是鞭炮声不断。

    而且在这里,李子霄次尝试收取了商业税,这也是他进入徐州后,非常重要的事情。

    此时,李子霄暂时无法掌控徐州官府,无法名正言顺的在全徐州境内,执行商业税政策,那他就暂时在两处卫所内试点。

    李子霄知道,一旦他如此去做,一定会遭到那些商贾们的抗议,但李子霄知道这些商贾的尿性。

    只要他还能有利可图,他们依旧会一头扎进来,抗议商业税,只不过是因为他们贪心,想赚的更多而已。

    至于私自收取税赋,是不是出了他都指挥使衙门的权力范畴,李子霄压根就没去想,他可没打算规规矩矩给崇祯当臣子。

    等到日后,他什么时候解决了邱广明,拿到徐州的民事权,到时候再随便他在徐州折腾。

    李子霄将两卫所的税率,最终定在了一成的比例。

    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做什么生意,都指挥使衙门都要抽取百分之十的税率,其他的苛捐杂税,就全部取消了。

    这可比他在永城执行的二十抽一的商业税,足足高出了一倍。

    很快,这个商业税的执行,就引起了广大商人的不满,他们对于这里的实行的税收制度,产生了很大的抵触情绪。

    这也难怪,那些客商们享受惯了,大明两百多年的三十税一的,几乎是白给的税收制度,甚至还一度要被取消。

    现在遇到这么高的商业税,先的反应就是不接受,然后就是派人到徐州知府衙门大闹,并威胁要上告朝廷。

    而徐州知府邱广明可没打算,为这些商贾撑腰,明确告诉那些商贾,这些税率都是两卫所自己定制的。

    因为卫所并不归知府衙门管辖,你们要是有意见,就去指挥使衙门提,找都指挥使李子霄,别来找他。

    一些商贾们还真气鼓鼓的,到指挥使衙门去闹,他们不相信李子霄敢真的大白天派人杀了他们。

    只不过,这些人并没有见到李子霄,却出来一名衙门的知事。

    那名知事冷冷的告诉他们,你们要是嫌卫所的税收过高,他们可以不来这里做生意啊,谁逼着你来的。

    你们不来,自会有其他商人来,你们不赚这个钱,自有其他商人愿意赚这个钱,你们不想交税,自有其他人愿意交。

    听到人家这么说,这些商人也是说不出什么话了。

    李子霄如此做,也是向那些商人们表明他的态度,日后想要在他的地盘上经商,都得给老子缴纳税赋。

    老子可不是崇祯,你们享受了两百多年的,几近免费的商业税,在我这里可行不通,在老子的地盘就等服从老子的规矩。

    因为这商业税的缘故,还真有许多商家退出了两卫所,李子霄也从没想过要挽留他们。

    这点李子霄一开始就预料到了,让这些从没怎么交过商业税的商人,突然要缴纳如此不低的税率,他们心里肯定不舒服。

    但是李子霄依旧会执行这个政策,他要把做生意就要纳税,这个观念植入人们的心里。

    或许这需要一些时间,但却必须做到。

    经过这件事,两处卫所的商户,虽然撤了一部分,但还是有一些商户留了下来。

    毕竟这里的商机,还是很高,这些人也是抱着试试的态度留下来,而且留下的大多数都为小商户。

    那些大商户不在乎这点利润,绝不会缴纳这种税赋,他们宁愿撤走。

    李子霄在拿到精盐这个赚钱生意,养活手下万人军队不成问题了,而兴办养殖场只不过,主要为军队提供肉食。

    李子霄在六月之后,就一直重点关注西面李自成和张献忠等几路,重新造反的乱军。

    ……………………………………

    而就在这个时候,李子霄突然收到永城白虎寨送来的一份消息,激动的李子霄立马放弃手下所有事务,带着石英等一百来亲卫,连夜赶往白虎寨。

    此时,白虎寨依旧是白龙军最重要的军械装备生产厂,虽然李子霄已经下令在徐州城西修建一处更大的作坊。

    日后会将白虎寨全部搬迁到徐州,但这个时候徐州城西的作坊,还未修建完成,搬迁还需要一段时间。

    为了不耽误他们继续,为白龙军生产武器装备,铁平良就继续带着手下工匠,留在白虎寨工作。

    而这次李子霄收到的消息,也是铁平良给他的,上面只有短短一句话:新枪已造出!

    李子霄之所以如此激动,因为他知道铁平良所说的新枪,其实就是指燧枪,得到李子霄的提示后,铁平良一直在攻关燧枪。

    等李子霄来到了白虎寨兵器作坊,铁平良领着一个激动万分的老匠户,来到了李子霄跟前。

    果然不食言的,为李子霄展示一支崭新的燧枪,这名老匠户手持鸟铳呈平行状,打开了火药仓。

    从口袋里,取出一个纸包,用嘴咬开纸包,把黑火药倒进了火药仓后,即紧闭仓门。

    接着把鸟铳竖立起来,枪管朝上,把纸包内的铁珠子,从枪管内倒入,而后从枪管上取出了通条,在枪管内捅了几下,捅结实后,立刻把枪平方。

    老匠户的动作非常熟练,拉动枪托上的击锤后,对准了准了前方,随即扣动扳机。

    一旁的李子霄先是听到击锤,碰撞燧石后,出轻微的一声响声,随即激了火药仓里的火药。

    鸟铳随即出了“轰”的一声响声,一股白烟徐徐升起,站在这名匠户旁边的李子霄,顿时闻到了一股刺鼻的火药味。

    看着远处被铁珠子打穿的靶子,李子霄激动万分,有了这燧枪这件大杀器,在明末这乱世,他就更有把握完成自己的宏愿了。

    “大人,小人研制的这种鸟铳,就是大人所说的燧枪,对吗?”

    一旁的老匠户看到李子霄激动的模样,出声问道。

    李子霄这个时候看向这名老匠户,抑制住激动的心情,笑着点头说道:“是的,你们研制成功了。

    恭喜你老人家,本官曾经说过,只要你们能研制成功,这种不用火绳就能打响的火器,本官重重有赏。

    现在你还是白身吧,本官现在就封你为副总管,这座军工作坊都归你管,让你给铁平良做副手,并赏银二百两。

    其余的匠户,也每人赏银五十两!”

    “大人,您说什么?您要提拔小人做总管?两百两银子?”

    听了李子霄的话后,这名白苍苍的老匠户,顿时浑身有些抖,颤巍巍的身子,情不自禁的动起来。

    原本浑浊的老眼里,射出了一道摄人的光芒,这位老匠户自从到了白龙军这里,才真正赶紧自己重新活过来了。

    李子霄笑着肯定的说:“是的,从今天开始,你就是这个军工作坊里的副总管,专门负责技术指导,不必去干那些粗活。

    你只需要给本官教授那些年轻工匠,打造这种鸟铳的技巧就行,我记得你有个孙子吧,明天让他去找钱广元,给他找个小吏的官职做做。

    看看你这孙子有没有能力,如果可以日后我会让钱广元多多提拔他的。”

    “小人,谢过指挥使大人,愿大人长命百岁啊!”

    老匠户颤抖着身子,就朝着李子霄跪了下去。

    “嘿,老人家这可使不得。”

    李子霄赶紧扶着老人站了起来,他可没有让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朝自己下跪的习惯。

    但他还是明显低估了,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于做官的渴望。

    这个老匠户硬是挣脱了李子霄的搀扶,朝李子霄跪了下来,连磕三个响头,才晃悠悠的站了起来。

    这个老匠户是李子霄费了老大功夫,让周伯从金陵秘密送过来的,这老头曾经在朝廷的金陵制造局,做了整整三十多年的工匠。

    绝对是大师级的人才,正好他孙子因为得罪了一门豪强,被对付弄得家破人亡,锒铛入狱。

    最后周伯花了点银子,将那爷孙俩从大牢中就出来,送到了李子霄这里。

    而那时候,铁平良正在攻关燧枪,但他还要忙着管理其他工匠的生产,无法一心钻研,让燧枪的研制,远远达不到李子霄要求的进展。

    这个老匠户来了之后,被铁平良任命为自己的副手,协助他研制燧枪,其实这老匠户才是燧枪研制的主力。

    甚至于,老匠户告诉铁平良,早就在十几年前,他就曾经向朝廷提出过这种想法了,只不过却被上级否决了。

    有了这位老匠户的加入,短短三个月过去,燧枪就顺利研制出来。

    这个时候,面对李子霄不仅给他封了官,甚至连他唯一活下来的孙子,也得到机会。

    老匠户虽然年迈,但身子骨还算硬朗,而且也不糊涂,他可是知道钱广元此人是谁,那是李子霄手下资历最老的亲信。

    虽然,自己的孙子只是被李子霄送去,让跟着钱广元身边做个小吏。

    当这种机会多么难得,如果自己孙子表现的好,被钱广元看中,日后前途无量啊!激动之下大声哭了出来。

    “大人,小老儿活了六十多岁了,做梦也没有想到像小老儿,这么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穷匠户,也能当上官。

    小老儿……小老儿就算死了,也有脸去见列祖列宗了。”

    看着哭得眼泪鼻涕都出来的老匠户,李子霄心里不禁有些无奈。

    来到这个时代也不算短了,但他还是低估了官,这个字对于平常人家的杀伤力。

    瞧这位老匠户的样子,现在自己就算是要让他去抹脖子,估计他的眼睛都不会眨吧!

    李子霄笑着说道:“我给你们写张批条,一会你们就去账房那里领赏去吧。”

    (本章完)
………………………………

第367章 部队换装

    367部队换装

    (今天的章节奉上,求求收藏订阅了!!)

    燧枪的研制成功,让李子霄心里兴奋了半天。。

    他知道,很快新的时代就要来临了,从此以后,他将改变千百年来的战争打法。

    不管是精锐善战的八旗精骑,还是即将席卷中原大地,士卒多如牛毛的李自成的乱军,李子霄都有办法对付了。

    李子霄立即询问铁平良,这种燧枪的制造度,被告知比普通新式鸟铳的制造,慢了差不多一半。

    毕竟,这些燧枪相比起旧式的火绳枪,有了不少的改动,而且打磨火石也比较麻烦。

    不过,就算是燧枪的制造度,只有新式鸟铳的一半,也已经非常让李子霄满意了。

    如此一来,他们一个月差不多就能打造两百来杆燧枪,李子霄要想给所有白龙军鸟铳手,换装上燧枪,至少要等到一年之后了。

    “不行,度太慢了,放弃生产以前的新式鸟铳,现在你们兵器作坊,集中全力,加快生产这种燧枪。

    我只给你半年的时间,我要做过年之前,见到军中所有鸟铳手将士,人手一杆燧枪。

    待会我会让卫老夫子,再拨给你三千两银子,作为刺激奖励,你手下那个工匠生产的快,那个生产的好,就颁给他们赏赐。”

    李子霄心情极佳,眉飞色舞的对铁平良吩咐道。

    “是,大人,属下都已经记下来,全力以赴,不让大人失望。”

    李子霄离开白虎寨,返回徐州后,立即派人前往淮安和扬州,对当地各个卫所的千户,下达命令。

    因为燧枪的研制成功,让李子霄觉得他有必要修改一下,此前他制定的计划了。

    可以将自己行动计划的脚步,稍微加快了,他决心和邱广明摊牌,并且插手淮安和扬州两府卫所了。

    徐州,他是志在必得,不管是防务还是民事权,他都要掌控在手,如果邱广明识时务的话,乖乖投效自己。

    李子霄还可以继续任用他,将其留在徐州知府的职位上。

    因为,这段时间一来,李子霄现邱广明此人,虽然有点小贪,但能力却不差,过去的春耕,他安排的井井有条。

    这样的有经验的内政型人才,正是此时李子霄所急缺的,否则此时李子霄手下就一个钱广元内政型人才。

    而且说实话,钱广元在处理一些内政事务时,表现的还没邱广明成熟,毕竟邱广明可是做了十几年的官,经验老道。

    而钱广元一年半之前,还是个落魄流浪的书生,转眼间,他被李子霄委以重任,治理永城县。

    这就使得钱广元前提的积累不够,处理事务时,手段还有所欠缺,这也是李子霄让其跟在邱广明身边做事的缘故之一。

    至于淮安和扬州两府的防务,也是由他负责的,而且李子霄只有权调动两府的卫所官兵,却无权任命,罢黜或是调动任何卫所官兵。

    饭要一口口的吃,李子霄目前只打算打理好徐州这片地盘,然后将手先伸到淮安和扬州两府试探试探。

    李子霄没指望立即就掌控两府,只需要让两府卫所的千户和百户们,对他的命令表示认同就行。

    也不需要他们真的执行李子霄的命令,李子霄要的就是个名义,这让他以后顺利接管两府做准备。

    ……………………………………

    回到徐州之后,李子霄派人给邱广明送去了一封信,然后就让张富贵手下的情报局,盯住邱家的一举一动。

    随后,李子霄便急匆匆的赶往军营,视察手下队伍换装的工作。

    因为随着李子霄手下兵器作坊的日夜不间断开工,他们打造出了足够的兵器,盾牌,甲胄,箭支等。

    这也让李子霄加快给手下白龙军将士换装,之前李子霄手下的白龙军将士,有三分之二多装备的依旧是明军以往的甲胄。

    那些已经用了好多年,甚至十几年的甲胄,简直都快跟破烂似的。

    当初也就是手里条件不允许,否则李子霄绝不会让手下将士,穿着那样的盔甲上战场杀敌。

    当李子霄赶到徐州城北大营时,卫宏正在主持部队的换装。

    “报告,虎贲营三队甲旗甲什甲伍伍长秦羽,带领全伍八人,过来更换装备,请求登记。”

    一个脸色黑黝黝,身体非常壮士的汉子,此时来到换装登记处,大声吼道。

    坐在桌案后,那名负责登记的书记官,直感觉自己的耳朵,都被震的嗡嗡直响,连忙点了点头,提起开始登记。

    另外一名文书,负责记录名册,在名册上详细写明,该伍每个士卒的名字,并细细注明每个成员的职位、位置以及军级。

    旁边一个文书则登记,这个秦羽一伍全部士卒,上交上来的所以兵甲,登记在册。

    还有一个文书,则取来十几条白布,开始在上面依次写上该队各成员的名字。

    “虎贲营三队甲旗甲什甲伍刀盾兵,张生。”

    “俺,是俺!”一个憨厚的汉子,憨笑着跑过去,应道。

    “张生,这是你的装备,拿回去。”

    一名文书把那个写着张生名字,职务的白布条,连同一件崭新的棉甲,一面崭新的包铁盾牌,一柄锋利的百炼钢刀,一起交给他。

    张生兴奋的接过这些装备,走到下一张桌案前,桌后的文书递过来一个木牌。

    木牌正面写着白龙军战兵王生,旁边则写着‘编号o33119,隶属于虎贲营三队甲什甲旗甲伍刀盾兵’。

    背面写着张生的简单面容描述,五尺身高、面黑短须、右腮有一颗黑痣。

    在一旁同样还有一行小字,凡白龙军将士以此牌为凭,无牌者、遗失者、借者及借与者,皆依军法从事等字。

    张生领了木牌,不过他看不懂这上面的字,但还是听明白了文书的意思,这牌子就是他的身份牌。

    丢掉了或者借给他人,甚至平时不携带在身上的,一经现,轻则打板子,重者就要驱除出营。

    让张生连忙宝贝一般的,握着这块木牌。

    身份证牌,这是李子霄刚刚在白龙军推行的政策,主要是李子霄希望借此方便白龙军将士,领取俸禄,阵亡抚恤,战功赏赐等。

    不仅是在军中,在永城县的民间,其实钱广元早就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将李子霄提出的这种身份证政策,推广开来。

    如此一来,更加有利于县城对周围个个村镇的管理。

    这时前面的一张桌子后的,那个中年文书看到张生磨磨蹭蹭,已经有些不耐烦的喊道:“快点,磨蹭什么,没看到后面一大帮人嘛!。”

    “是,是。”张生怪不好意思的跑开了。

    乱世之时,有兵就是话语权。

    白龙军更是李子霄手中,此时掌控的最精锐的力量,在白龙军身上花多少钱,他都不心疼。

    在卫宏的陪同下,李子霄来到下面的一排长桌前,看着文书们登记名册,放衣甲,铁盔,长刀,盾牌等装备。

    张生此时刚刚领完所有装备,就看着李子霄走到面前,激动的手都有些抖。

    “大将军好。”

    在白龙军中,此时卫宏,周大柱,戚威,刘重,罗等,都被称呼将军,而白龙军士卒们则称呼李子霄为‘大将军’。

    其实,以此时李子霄区区一个平远将军的头衔,小小一个参将,根本当不得大将军的称呼。

    但李子霄听到手下人如此喊他‘大将军’,他其实还是蛮高兴的。

    “嗯。”

    李子霄对他点了点头,然后走到那桌案前,对后面的文书说道:“他领取的装备主要是什么,给我介绍一下。”

    听到李子霄如此询问,桌后的那名文书,连忙站起来。

    这些文书其实大多都是,刚刚加入白龙军不久的,以前在白龙军中,会认字的文书,非常的少。

    而随着这次李子霄北征痛击鞑子,立下不小的战功,才引来不少年轻俊杰来投,当然依旧以落魄书生为主。

    有了这些会识字,算账的书生,让白龙军里面紧缺的文书职位,得到了补充,要不然单单这次换装工作,也够卫宏他们忙活的。

    “回禀大将军,这位兄弟是虎贲营步军的刀盾手。

    按咱们换装的规定,他领取主要装备是八斤包铁盾牌一面,百炼钢刀一把,新棉甲一副,明盔一顶,另有三棱军刺一把,靴子一双。”

    不得不说,李子霄对于这次士兵们的换装,还是准备的很充足的。

    为了打造这片装备,可是花掉了李子霄整整近十万两银子,才打造出装备一万人的武器装备。

    这要是朝廷,估计能打造出五万人的装备,毕竟偷工减料省钱多啊,而且朝廷似乎已经十几年,没军队更换过装备了。

    之前李子霄装备士卒的装备,主要是从一些隐秘渠道采购进来的,多为从朝廷一些官员手里流出的军械。

    晚明之时,朝廷腐朽,武备驰废,这些官员为了钱,什么都敢做,通敌卖国都是小儿科,更别说偷卖点军械装备了。

    这主要也是因为大明的商业,前所未有的繁荣。可以说,在这个是时代里,只要有银子,很少有买不到的东西。、

    就好比此时盘踞在东南沿海福建,称霸华夏东南沿海的郑芝龙,号称富可敌国,拥有千万两银子的身家,远朝廷的年度财政收入。

    郑家拥有船队数千艘,每年的海上贸易额达数百万两之多,每年甚至能获利过百万之巨。

    郑家花费重金打造的船队,甚至根本就是一支极庞大的海上武装,就是海军,许多船都拥有数十门大炮。

    正是因为通过海贸走私,郑家大其财,富可敌国,然后轻易便能组建起一支,比此时大明国家水军都强大的海上武装势力。

    这就是此时大明的现状,一面朝廷穷的快要当裤子了。百姓也穷的叮当响。

    可另一面,许多官绅地主、海商盐商们,却都家财万贯,富可敌国,甚至他们的私人武装,都远朝廷的军队精锐。

    也正因此,这个时代,特别是在广东、福建等沿海之地,各种地下的军工坊,多如牛毛。

    不说刀枪弓箭,甚至就是红夷大炮,他们也都能源源不断的制造出来。

    这个叫张生的白龙军刀盾兵,除了领取了包铁盾牌、长刀、棉甲,铁盔,三棱军刺,军靴一双之外。

    还有双肩帆布背包一个,作训服两套,作训靴一双,外有雨蓑、牛皮腰带、绑腿,一床毡毯,一个水壶等。

    此外还有一个挎包,一个手雷袋,战时配两枚手雷,干粮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