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之前他接手徐州和淮安的时候,都选择了和平过渡,当地官员们也都比较识时务,没太多的人反对他。
所以,李子霄也就没对两府的官员进行大清洗,如此一来,他手下那些官就无法安置,只能以副职的身份,在两府官府内学习。
现在,扬州的情况和两府完全不同,李子霄为了尽快掌控扬州,避免后面更多更大的麻烦,只能采用更暴力,更强硬的手段,接手扬州。
情况不同,就要区别对待!
今日,大盐商曲平安正在家里,跟新收的第十五房小妾白日宣淫之时,就被突然破门闯入的白龙军士卒,直接从床上带走了。
曲家的那些家丁,平日里在扬州嚣张惯了,一开始还试图反抗两下,结果被白龙军士卒一阵冲杀,砍翻十几人后,全都老实了。
在军队这种战争机器面前,这些也就对付对付地痞流氓还行的曲家家丁,完全就不够看,反抗就是找死。
包括万家在内的,还有扬州其他六位盐商家族的家主,半日之内,就被白龙军全部绑了出来。
尤其是万家人和曲家人,也在这次官兵的抓捕行动中,直接震惊整个扬州城。
然后,李子霄当众宣布了他们的罪状,都不给这些人丝毫辩解的机会,然后宣布抄没七家人所有的家产。
更甚,李子霄直接斩了两家没有多少背景,或是背景不硬的盐商的家主,然后将他们七家人,全部打入大牢。
李子霄的这番雷霆风暴,把整个扬州城的人,都吓的不轻,而扬州知府林永年,直到李子霄行动结束,才露面。
废话,林永年可是李子霄的丈人,李子霄提前给林永年通过气了。
林永年其实是不同意,李子霄这么暴烈的手段,但架不住李子霄心意已决,林永年明知自己根本阻止不了。
与其去强行阻止,与自己的良婿闹僵,林永年很聪明的选择了出城视察水利,直到李子霄行动结束后,林永年才返回扬州。
潘英都不知道林永年悄悄出城了,派人去知府衙门也扑了个空,看着李子霄派军队抓人,他都没敢上去阻止。
很快,扬州城内就传开一个消息:李屠夫进城了,万家人和曲家人都被抓了,连家产都被抄了。
封城,抓人,,杀人,抄家,李子霄简直就是抄家抄出经验来了,白龙军的士卒更是抄出心得了,一套行动下来,如行云流水般。
随着李屠夫入城,万、曲两家下狱抄家的消息传开。
扬州城一时鸡飞狗跳,山雨欲来,城内许多官员、盐商,都不免兔死狐悲之感,人心惶惶。
可扬州知府林永年却跟本,不理会扬州会一众官员的求见,甚至白龙军封锁了扬州城,许进不许出,使得消息根本传不出去。
不过,纸是包不住火的,李子霄在扬州行动的第三天,消息终于传出去了,半天后便传到了金陵。
现任南直隶巡抚鲁元庆立即起草奏折,将李子霄的暴行,上报朝廷,一日之后,朝廷震动。
崇祯一开始得到这个消息后,更是气的直接摔了杯子,立即召集手下大臣开会,商讨李子霄这件事。
朝中大臣对于李子霄在扬州的所在所为,都十分气愤,但在如此处理这件事上,却出现了分歧。
以陈新甲为的一批官员,认为必须严惩李子霄,李子霄这种做法简直就是目无法纪,形同造反。
但以辅薛国观为的官员,则认为不可这么鲁莽,李子霄毕竟是执印的镇国将军,手下拥兵数万,岂能轻易定罪。
他们建议崇祯派人到扬州,调查清楚情况,并且向李子霄询问,再做判断,最后崇祯采用了辅薛国观的建议。
而崇祯还没派人到扬州质问李子霄,李子霄派人到京城送奏折的人,就到了京城。
当崇祯看着李子霄奏折上,讲述的万家和这些盐商这些年,犯下的罪行,已经他编造出的他们勾结倭寇的罪行,更是让崇祯一阵火大。
气的崇祯又摔了好几个杯子,这次他不再骂李子霄了,而是骂万洪生这些乱臣贼子,辜负他的厚望,骂那些盐商是国家蛀虫。
接下来,崇祯甚至决口不再提,惩治李子霄的事情,就连此时身在京城的那位万家老爷子的求见,崇祯也直接拒见。
一时间,李子霄在扬州闹得风风火火,从扬州官员起的一份份弹劾奏折,都堆满了崇祯的桌。
就连朝中很多大臣,在那位万老爷子连日的走动下,也纷纷上弹劾李子霄,可面对这些弹劾奏折,崇祯全都留中不。
甚至于,在皇宫内有消息传出,那位曲妃去找崇祯哭诉,竟然直接被崇祯赶走了。
一时间,朝中那些大臣也摸不清,崇祯对李子霄这次在扬州的行动,到底是什么态度。
很多人便很聪明的不再言,而是观望起来。
不少大臣甚至认为,这次李子霄在扬州的行动,乃是出自崇祯的授意呢,这让他们就更不敢妄自言了。
其实,造出崇祯对李子霄在扬州的行动,保持这种不管不问态度。
一方面,是崇祯对李子霄呈上来的,那些有关万家,几家盐商种种罪行感到气愤,甚至有些支持李子霄的做法。
但更重要的是,李子霄在奏折最后写到,他这次在扬州查抄这几家盐商,抄出了数百万银子,具体数目正在清算中。
李子霄告诉崇祯,等他抄完这些盐商的家产后,会第一时间派士卒,将这笔银子送到京城交给他。
现在,缺银子都快缺疯了的崇祯,一听李子霄竟然能从这几家盐商中,抄出这么多银子,更加证实这几家盐商的罪行。
否则,他们怎么可能一个个如此富裕。
此时大明都快穷死了,京城的那些王公大臣家里,都没多少银子。
区区一个外地盐商,竟然敛了如此多财富,岂不直接坐实了这些人的罪名。
当然,这都是崇祯一厢情愿的想法。
如果李子霄知道崇祯这个想法,他一定会告诉崇祯:你要是让我在京城抄,老子能给你抄出几座金山银山出来。
可就是崇祯的悲哀,被手下臣子集体糊弄着,只能从一份份奏折中了解外面的情况。
而面对一份份对李子霄的弹劾奏折,都没有李子霄一份奏折来的有用,更确切的应该说,没有李子霄奏折中最后那一句话有用。
众臣弹劾再多,也无法帮助崇祯解决他最大的烦忧,银子,没银子就没军饷,没军饷他怎么维持关宁锦防线,怎么支持国内的剿匪。
而李子霄不管这次做的合适不合适,但如果李子霄真能将抄到的几百万两银子送来,崇祯在心里都不打算追究李子霄了。
此时,崇祯甚至在心里甚至是支持李子霄的,已经认定万家,曲家那些盐商,都是国家蛀虫。
让崇祯这么大怨恨的,他记得上次几年前,鞑子第三次入关,包围了京城,虽然最后退走,却也让崇祯心惊胆战。
事后,他向那些皇亲国戚募集银子,想重建京卫部队,谁知道曲家只捐出三万两,但那时候在几大皇亲国戚中,都属于比较多的了。
甚至,崇祯为此还亲自褒奖过曲平安,还赐予曲家一片御赐牌匾。
可是现在,在得到李子霄从曲家抄出至少上百万两银子时,他感觉胸膛憋着一口火。
崇祯这次算是用沉默,支持李子霄,也不得不说,李子霄也够下血本的,一口气肯拿出几百万两银子出来。
(本章完)
。
………………………………
第427章 明末三饷,扬州市舶司
明末三饷,扬州市舶司
这次李子霄查抄万家和六大盐商,查抄出的银子,或许很多,但李子霄至少打算拿出一半给崇祯。
只要崇祯不追究他,就算再多的大臣弹劾他,他也不怕,至少这个时候他这个大明忠臣的身份,还想继续保留下去。
同时,李子霄送到崇祯手里的,还有另外一份奏折,上面写的内容主要是:重设市舶司,重建海关!
“这个李子霄真是让人又气又爱。
朕气的,是他越来越放肆,在江北屡屡搞出一些大动作,这些日子弹劾他的奏折,都能堆满朕的房了。
可是,他又非常了解朕此时的需要,解朕最大的烦忧。
相比他毫不犹豫将查抄上来的,上百两银子上交给朕,满朝的武大臣都不如他啊!”
崇祯在御房里,对执笔太监王承恩说道。
“皇上,李将军此时确实不错,要是李将军真能送来上百万两银子,也算为圣上分忧了。”王承恩看到崇祯难道露出笑容,也陪着笑,说道。
“承恩,你去将辅薛国观,大学士周延儒,兵部侍郎陈新甲他们召来,朕要和他们商议一下,有关李子霄提出的,重设市舶司和重建海关的提议。”
李子霄虽然在奏折中,列出了朝廷重设市舶司和重建海关的种种好处,甚至每年能为朝廷创造不菲的税收。
说的崇祯都非常心动了,这重设市舶司和重设海关,全面取消禁海,这些政策,都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崇祯依旧需要召集大臣商议。
而另一边,李子霄在扬州的抄家行动,还没有结束。
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李子霄也将包括万家在内,以及其他六家盐商,抄了个底朝天,所有的财产都被抄了出来。
其中,李子霄派赵腾亲自负责抄家之事,出动的全是白龙军的士卒,所有的犯罪盐商财产,一不少的都被抄没登记。
随后,李子霄在扬州公开拍卖,万家以及那六家盐商的店铺、房屋、家具、珠宝等产业和财物。
李子霄故意把拍卖搞的很热门,其中这些盐商的那些优质产业,珍贵珠宝,全都低价出售,变换成银子。
可惜这个时候,扬州各大商贾都被李子霄搞得战战兢兢的,而且对于李子霄是否会遭到朝廷追责,能否继续在扬州待下去,还保持怀疑。
万一现在他们花钱买了万、曲等家的产业,等李子霄一垮台,万、曲两家重新站起来,他们不仅守不住买来的产业,甚至还会被万、曲两家清算。
于是乎,李子霄精心安排的拍卖,几乎没有商人问津,到时候白龙军的一些将军凑钱,趁机在扬州买下了几处优质产业。
这让李子霄有些失望,但既然暂时出售不出去,索性李子霄就全部自己留下,也同意手下将领出资购买。
这也算是给手下将领的一种福利,那些商贾害怕李子霄会倒台,但是白龙军的军官们却不怕,也不信。
至于最后没卖出去的很多产业,李子霄直接派人整顿,全部划到自己的将军府名下,交给林婉儿打理,关明夕和林雨落负责协助。
对于李子霄这种做法,没人有异议,只不过名义上,李子霄是要自己出钱买下这些产业的,实际上他一分钱都没花。
只需要做做样子,哄骗一些外面的人就行了。
随后,赵腾找到李子霄,汇报他们查抄万家,曲家的财产,单单查抄出的现银,银票。珠宝等,合计一下就足价值二百三十多万两。
其实,这些现银,银票和珠宝加起来,只是万,曲等七家总财富的一小部分,他们七家财富的大头,还是在他们名下那些产业,田宅上。
对于那些产业、田宅等,李子霄不客气的全部笑纳了。
而剩下这两百三十多万两的银子,李子霄自己一分没留,全都呈报给崇祯,准备派遣一支千人白龙军士卒,走运河水路押送入京,送给崇祯。
五天后,紫禁城,乾清宫。
大明皇帝的寝宫,后三宫之,也是大明历代皇帝日常理政的地方。
“启禀圣上,此次镇国将军从扬州一众贪官奸商处,总共查得黄金三万二千余两,银锭一百三十余万两。
另外,各奸商名下,还有良田一千二百六十余顷,房屋及出租店铺三百余间,大量珠宝、玉器、衣服、籍等。
镇国将军已经在扬州公开拍卖所有罪产后,与查获金银共合计两百五十万两所有银两,让属下送到京城,请圣上检验。”
赵腾这是第一次见皇上,小心翼翼的,按照早已经事前练好的话说道。
当然,赵腾向崇祯汇报的这些数据,其实都是严重缩水后的,要不然要是让崇祯知道真实数据,得把崇祯吓一大跳。
给崇祯送来两百五十万两,也是李子霄估算好,差不多的数,不算太多,也不算少了。
以此时崇祯掌管着大明这个破烂摊子,单单是此时大明每年的三饷,即辽饷、剿饷和练饷,就高达近两千万。
这么庞大的三饷,对于此时大明户部的年税收,只有四百来万两的大明朝廷来说,简直就是个无底洞。
哪怕有崇祯的内帑,以及其皇帝的个人收入,崇祯一年也填不上三饷这个大窟窿,只能不断的对百姓加派田赋,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要是没有三饷的加派,大明的税赋根本支撑不起朝廷每年庞大的开支,但三饷的加派也让大明丧失了底层农民的民心。
朝廷的三饷,辽饷每年征银七百四十万八千二百九十八两;剿饷两百八十万两;练饷征银七百三十余万两。
三饷加起来,足有一千七百五十多万,甚至今年因为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股流寇再次兴起,使得朝廷今年征收的三饷会更多,估计要过两千万两。
现在是薛国观主持内阁,他前几日竟然上奏,要求减免饷和剿饷,废除练饷,可是崇祯怎么可能答应呢!
即便是,崇祯同样知道,加派三饷会加重百姓的负担,可他没办法,不加派三饷,他拿什么养活辽东庞大的明军。
不加派三饷,他如何支撑卢象升和杨嗣昌,此时分别在河南和四川的剿匪大军呢?
所以三饷不可能不征,甚至要多征,这就是一个死循环,崇祯根本无力解开。
征三饷,就等于让大明慢性死亡,而不征三饷,估计大明马上就要亡了。
两百五十万两虽然在崇祯眼里,并不算多,但却解了此时崇祯的眉之急,可以让他之前三饷的缺额补上。
听完赵腾的汇报,王承恩从赵腾手里,接过李子霄写的奏折,递给崇祯。
崇祯看后,突然放声一阵大笑,惊的一旁的宦官宫人们,都极为惊讶的望向崇祯,因为他们很少见崇祯这样笑过。
此时,崇祯大笑连连,脸上全是兴奋。
“银子呢,银子可已经送进宫了?”崇祯兴奋的问道。
“回禀陛下,银子全部在宫外,就等陛下下令,即可运进宫内。”
“那还等什么,王承恩,立即让人把银子运进来,都送到朕这里来,朕要亲自察看。”崇祯兴奋的喊道。
王承恩带赵腾和一众御前侍卫,到了宫门外,从一队白龙军士卒手里,把一车车的银子运入宫,直接运到了乾清殿里。
王承恩要是不带着赵腾,单凭这些御前侍卫的花架子,还真被想从这些白龙军士卒的手里,将这些银子运进宫内。
银箱被一个个打开,满眼银灿灿的,崇祯激动的走到银箱面前,一看满箱子全都是五十两一锭的银元宝。
“好,李爱卿忠心可嘉啊!”
崇祯一句话,算是彻底不再追究李子霄这段时间,在江北闹出的动静了。
“你回去告诉李爱卿,将曲家和万家的人送到京城,其余奸商家主全部斩,他们的族人男子配充军,女子充为官妓。
让你家将军在江北消停点,朕房里弹劾他的奏折,都已经快堆放不下了。”
崇祯随后看着赵腾,说道。
“是,属下已经将圣上的话,转告我家将军。”
“同时,回去告诉你家将军,他申请在扬州重设市舶司的提议,朕同意了,让他先在扬州暂代市舶市的建设工作。
随后,朕会派一名官员前往扬州,负责全面主持扬州市舶市的工作。”
果然,赵腾在离开京城,返回扬州之后,第二天崇祯就在早朝时,宣读了在扬州重设市舶市的决议。
即便是,当场就有很多大明官员站出来,表示反对,或是反对在扬州设立市舶市,可崇祯心意已决,那些大臣也无奈。
以前,明朝在浙江、福建和广州都是有设立市舶市的,可是后来随着‘海禁’的实行,三司就被废除了。
这次,崇祯下令重新在扬州设立市舶市,也就意味着,此时扬州成为大明唯一合法的对外通商口岸。
至于实际上,此时在东南一带,那些海商与海外的贸易往来,其实从来都是没有断绝过的。
但他们那些海商只能算是走私,是不合法的,到时候李子霄完全可以以缉私的名义,对东南海商下手。
很快,李子霄也在扬州,得到了崇祯同意他在扬州设立市舶市的消息。
李子霄得到崇祯的批准后,立即开始在扬州着手安排,扬州市舶司的建立,他的老丈人林永年全力支持。
扬州市舶司设在城外的扬州港,划立了一块很大的地方,开始招募工匠建造市舶司衙门,以及仓城。
按照李子霄的计划,扬州这座市舶司将是他接下来几年内,主要的对外贸易窗口,所以他格外看重。
李子霄会在扬州港建立一个很大的仓城,外面还要建上城墙。
以后从扬州港进出口的货物,进港后都要先把货物入司,送到城中报司核查,征税过后才能取货。
具体的关税,则分为引税、水税、税和加征税四种。
其中引税,就是许可证税,所有从扬州港进出口的海商,都得先申报由引,取得许可证。交纳引税,登记船只、人员等信息。
而水税,则是按船只的大小征税,往贩西洋的船只宽丈尺以上者,征银两;每多尺,加征银钱。
税,则是商品进出口税,按货物价值百分之四五征税。
加征税,则是因为此时许多从吕宋等地回来的船只,多携带银两而不带货物。
因此,要对那些从吕宋回来的船只,每船加征二百两银子的加征税。如果船只运回的是米,则每石米税银一分二钱。
扬州港市舶市的税收,主要就是这四类,具体的则还会有些港口的其他收费。
这些有关征税制度,都是李子霄让手下人,参照唐宋一来的市舶市制度,加以此时明末的国情,修改后完成的。
扬州市舶司建起来以后,还会有设有辑私部队,但凡是没有扬州市舶司放由引的船只,都将会被被查处扣留。
当然,李子霄也没指望扬州市舶司真的能杜绝走私,因为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甚至于,此时李子霄也就只能在北方长江和黄河流域,施展这项权力,对于东南沿海,甚至广州那边的船只,他根本无能为力。
但李子霄名义上,也是可以对东南沿海,那些走私的船只进行查处的,毕竟此时大明只设有扬州一处市舶市。
就算李子霄此时手里力量有限,无法将手伸到东南沿海去,但只要他手里有这份名义大权在手,他完全可以当做一份筹码。
崇祯让李子霄在扬州重设市舶市的消息,还是很快传遍了整个大明东南沿海。
立即引起巨大轰动,特别是东南沿海的诸多海商,一个个全都紧张起来。
因为,这些年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出海贸易可以赚取的暴利。
之前朝廷几乎不管他们,他们只需要向郑家缴纳一部分保护费,便可出海贸易。
但现在崇祯让李子霄在扬州设立市舶市,也就意味着,以后他们估计要向朝廷缴纳各种税赋了。
所以,在那些东南沿海的海商眼中,没有人愿意看着李子霄顺利把扬州市舶司建立起来,谁也不愿意吧自己嘴里的肉吐出去。
(本章完)
。
………………………………
428。第428章 郑芝龙
郑芝龙
东南海商不希望李子霄在扬州的市舶司,顺利建起来,却也没办法组织,毕竟那是崇祯的命令。
而且,李子霄的凶名远播,那些海商都对李子霄这样一个手握实权的将军,感到忌惮。
这些海商可不敢做出头鸟,他们只能找一个实力够强的,作为他们的领头,毫无意外,他们找了郑家。
此时,也唯独郑芝龙有资格和李子霄对话,而且李子霄掌控在扬州建立市舶司,也等于变相的和郑家抢生意。
这些海商不相信,郑芝龙会坐视不管,很快这些东南很多海商都找了郑芝龙,表达他们的意愿。
随后,郑芝龙果然坐不住了,他向崇祯,希望在福建泉州也设立市舶司,但却被成崇祯驳回了。
按照崇祯的说法,先在扬州设立市舶司试点,如果可行,之后再在泉州和广州等地恢复。
崇祯的驳回,让郑芝龙心里更加慌张,他本能的以为,这是崇祯要对他们郑家下手的预兆。
实在是,这些年郑家在东南福建一带,势力膨胀的越来越大,郑芝龙自己都心虚,生怕崇祯盯他郑家。
而郑家是靠海起家的,扬州市舶司的设立,对于专门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