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3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其实真正情况,白龙军这一战伤亡,前前后后总共加起来,不过四千来人,哪有陆远说的两万多人这么多。

    但在这种情况下,陆远当然能将白龙军此战说的多惨,就要说的多惨。

    原本这个时候,卢象升在得知李子霄出兵占领金州,甚至镇江取得如此惊人战绩后,本来也是想惊呼称赞的。

    可是,当卢象升听到陆远的话后,却沉默了。

    因为,陆远所说的没错,这个时候哪怕是李子霄率领手下士卒,立下如此大功劳。

    以崇祯的脾性,已经不能信任的李子霄,他绝不是再对其进行任何的封赏,至于银子等什么奖励,那就更不可能了。

    崇祯现在最缺的就是银子,根本不可能拿得出银子,用来犒赏白龙军的。

    这一刻,卢象升发现自己竟然说不出话来了,原本他可是准备来斥责李子霄他们的,现在反倒不好意思开口了。

    “你们在金州和镇江的战果,我会呈报给圣上的,但凡为朝廷立下大功的士卒、将领,朝廷和圣上都不会忘记他们。”

    最后,卢象升沉声说道。

    “无所谓了,我家将军说了,他原本就没指望朝廷会赏赐我们,但这并不影响我家将军对鞑子的痛恨和继续进攻。

    现在卢大人明白,我家将军为什么要取登州了吧。

    因为我们需要登州港,我们留在金州的人马,要想守住金州,他们就需要一条稳定的海上补给线。

    而登州港距离海峡对岸的旅顺港,无疑最近最合适的对接港口,所以我家将军才会入驻登州港的。

    我家将军让我转告卢大人,不管怎么说,我们既然已经进驻登州了,是绝不会再退出去的。

    那样的话,就等于放弃了坚守在金州上万士卒,这点还希望卢大人向朝廷和圣上说明。”

    陆远看着沉思的卢象升,继续说道。

    “嗯,我会的。”卢象升点点头,应道。

    现在,卢象升虽在心里依旧不支持,李子霄以这种方式获取登州,但却明白,此时李子霄需要登州。

    就凭李子霄占领金州,在关外鞑子的地盘上,咬下了一块飞地,这是大明几十年来所做不到的。

    就单凭这一点,让李子霄进驻登州,获取登州的掌控权,完全是最为有利的。

    要是李子霄能够守住金州,无疑就是在关外鞑子的地盘上,钉下了一颗钉子,会让鞑子如鲠在喉的。

    这样一来,大明付出区区一座登州城,完全值得。

    再说李子霄现在依旧是大明将领,登州由他驻守,至少在名声上没什么两样。

    卢象升此时很尴尬的发现,原本他是来替皇上说服李子霄,让他退出登州的,现在却发现自己竟然被李子霄这边给说服了。

    “卢大人,这是我家将军留下的亲笔信,说是给卢大人留的。”陆远最后递给卢象升一封信函。

    卢象升打开信函之后,只见上面是李子霄亲笔所写的一段话:“本将一直敬重卢大人的为人,将卢大人视为榜样。

    朝廷和皇上如此待我,让本将心寒,但这依旧不影响我对大明和圣上的忠诚,同样本将也不想枉死。

    本将可以给卢大人,一个承诺,只要皇上在位一日,我李某绝不叛明,否则天打五雷轰。”

    这是李子霄想要告诉卢象升的,只要崇祯在位一日,他绝不反叛,当然要是崇祯死了,那就另说了。

    “罢了,罢了,登州之事本官不管了,本官该去辽东了。”最后卢象升叹息一声,说道。

    最后,卢象升索性不想管登州之事了,他要启程前往辽东,向陆远借船。

    “卢大人要去松锦前线?”

    “是啊,松锦前线这半个月来,战事越发朝着对洪承畴不利的方向发展,圣上派本官前往辽东,协助洪承畴,打赢这一仗。”

    卢象升点点头,脸色凝重的说道。

    “难道卢大人还不知道此时松锦前线的情况吗?洪承畴十三万大军半月不到便溃败下来。

    此时松锦前线的我大明十几万人马,早就被打散了,就连总督洪大人此时也被鞑子围困住松山城内,突围不出。

    这个时候,就算是卢大人您过去了,估计也难以挽救局势,我家将军说……”

    “什么?你说什么!”

    陆远的话还没说完,前面的卢象升就失态了,直接冲到陆远跟前,揪住他的衣领,大声喊道。

    卢象升突然激动的举动,不仅吓了陆远一大跳,也惊动了旁边站岗的士卒,几名白龙军士卒直接举起长枪,对准了卢象升。

    “没事,收起武器。”

    陆远害怕旁边的白龙军士卒,伤到卢象升,赶紧朝着两边的白龙军士卒呵斥道。

    然后,陆远转头望向前面一脸激动的卢象升,苦笑着说道:“卢大人,你能先别激动嘛,起码松开手吧。”

    卢象升这个时候,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过激了,赶紧放开揪住陆远衣领的双手,抱歉的说道:“很抱歉,是本官失态了。”

    但随即,卢象升顾不上其他的,立即对陆远问道:“陆将军,你刚才所说的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洪总督在半个月前就败了,还被兵困松山城,你们从哪里得到的消息?为何和朝廷得到的消息不一样呢?

    本官为何从圣上哪里,得到的消息,只不过是说洪总督在松锦前线战事失利,陷入被动,怎么会有如此大偏差呢!”

    “卢大人不用管我们从哪里获取的情报,但此时洪总督在松锦前线确实是败了,十几万大军被打散了。

    虽然此时锦州、松山和塔山,杏山等四城,还在我大明手里,可是却全部都陷入鞑子重兵围困之中。

    在洪总督被困松山,我大明主力军团又被打散的情况下,松锦前线此时锦州,松山等四城的失陷,估计只剩下时间的问题。

    甚至于,此时被鞑子包围在松山城内的洪总督,身边也不过跟着不足万人残兵,根本无力突围。

    这已经是半个月前发生的事情了,朝廷兵部不可能没得到消息。

    至于为何圣上和卢大人所说的,和我们获知的情况不一样,那卢大人就不能问我陆某了,而是应该去问问兵部那些大人们。”

    陆远认真的对卢象说道。

    卢象升听完陆远的所说后,脸色阴晴不定,心里更是思绪万千,他不相信崇祯会在这件事上欺瞒他。

    同时,他知道如果陆远所说是真的话,洪承畴的十三万大明精锐,早就在半个月前就把鞑子给打散了。

    现在锦州、松山,杏山等四城,都已经被鞑子围困,连洪承畴都被鞑子围困在松山,无法突围。

    那么,唯一的一个可能,就是朝廷兵部的人,没有如实的向崇祯汇报松锦前线的战况。

    “陈新甲,你竟然敢欺君罔上,简直就是该死啊!”卢象升此时脖颈之上青筋暴起,怒声吼道。

    卢象升此时大体选择相信了陆远的所说,因为陆远没有欺骗他的必要,而且事实如何等卢象升到了宁远后,便可以知晓一切。

    这种情况下,陆远再欺骗自己,根本就没有意义,所以卢象升判断陆远所说八成是真的。

    “陆将军,请将松锦前线这半年来的战事发展,一五一十的告诉本官,可以吗?”

    卢象升向陆远请求道。

    “当然没问题,只要我们知道的,我陆某一定全部告诉卢大人。”

    陆远此时没有隐瞒,将松锦前线真实的情况,全部告诉给了卢象升。

    彭!

    最后,卢象升在听完陆远大体讲述了,松锦前线这半年来,明军与鞑子的交战过程后。

    特别是后面洪承畴率全军北上,竟然在半个月内,就让战局来了个惊天逆转,气的一掌拍着旁边的桌子上。

    “卢大人,这就是我们通过一些渠道,获知的松锦前线的战况。

    如果我们获知的消息不假的话,此时松锦前线的战事,已经完全没有扭转的可能了。

    卢大人就算是去了,恐怕也是难以挽回局面,甚至还有极大的危险,现在卢大人还要去宁远吗?”

    陆远看着卢象升,问道。

    “去,前线战事既然已经糜烂到这种程度,那本官就更要去了,能救出一支我大明人马,就能让我大明保留一份元气。

    本官也要试试看,能否将洪总督从松山城解救出来。”

    这个时候,卢象升依旧意志坚定,前线如此不堪的战况,似乎没有动摇他前往宁远的决心。

    看着卢象升果决的眼神,陆远不由得在心里更加敬佩卢象升。

    明知此时松锦前线,完全就是一处龙潭虎穴,他依旧要去闯一闯,这份胆气和魄力,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具备的。

    “那好,我会安排船只,将卢大人护送到觉华岛上去。”陆远说道。

    “那就有劳陆将军了,本官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希望可以从你们这里借一支人马,可否?”

    卢象升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对陆远请求道。

    “抱歉,卢大人,您这个要求,我陆某无法答应。”陆远很果断的拒绝了。

    李子霄在临走之前,就已经交代过陆远,如果卢象升要是提出什么要求,尽量满足他,但唯独有一条绝不答应,那就是出兵松锦。

    现在松锦前线的战局,早已经是一个死局了。

    除非李子霄此时手上能有十万精锐白龙军,或许还有把握过去,帮助洪承畴扭转战局。

    要不然,这个时候过去,再怎么折腾,最后也是徒劳无功。

    鞑子会慢慢收紧套在锦州,松山等四城上的绳索,最后将围困的大部分明军,全部‘勒死’。

    “卢大人,我们刚刚征战镇江回来,伤亡惨重,将士疲惫,根本无心战斗,你这个要求,我们真没法答应。”

    卢象升听到陆远的回复后,也是略有些失望,但也在他的预料之中。

    “不过,我们虽然不能出兵相助卢大人,但我家将军临走前交代过了,除了出兵这一条外,我们会全力相助卢大人。

    比如,我们为卢大人准备了一批火器,足以装备万人,算是我家将军送给卢大人前往辽东的礼物。

    希望可以想助于卢大人,在松锦前线更好的对付鞑子。”

    卢象升眼睛一亮,白龙军的火器,一直都以犀利,可靠而著称,李子霄这次拿出足以装备万人的火器,送给卢象升,可是一记大手笔。

    “替我谢谢你家将军,我又欠他一个大人情,估计我这辈子是还不上了。”卢象升对陆远说道。

    “卢大人,准备何时启程,我会派船将您和这批火器,一起送到宁远去。”陆远问道。

    “前线战事紧急,当然是越早越好,明早我们就启程。

    不过,在启程之前,我要给圣上去一封奏章。将你们在金州和镇江取得的空前大胜,汇报给圣上。

    同时,本官也要弹劾兵部尚书陈新甲,他竟然敢欺君罔上,瞒报军情,简直罪不容恕。”

    卢象升眼睛像是要喷火,神情愤怒的说道。

    “好,那卢大人今晚就在登州城内休息,我这就去安排船只,将那批火器装船,咱们明早就可以启程。”

    陆远微笑着说道。

    “那就有劳陆将军了。”

    陆远走后,卢象升便开始书写奏章,他要将真实情况,汇报给崇祯,否则继续拖延下去,松锦前线的局面会彻底无法挽回。

    “大人,如果辽东那边的战局,真的如陆远刚才所说的那样,咱们去了恐怕也难以挽回局面啊!”

    郝强站在卢象升身旁,说道。

    “哎,那本官也得去啊!洪承畴手里这些人马,可是我大明最后的精锐了,能救出多少是多少吧!

    王朴该死,陈新甲也该死,我大明败就败在,像王朴和陈新甲这样尸餐素位的将领和官员太多了。”

    卢象升恨恨的说道。

    崇祯十四年八月初七,卢象升在登州港登船,由白龙军海军一支舰队护送,前往宁远城。

    两日后,卢象升在觉华岛登岸,前往宁远城。

    (本章完)
………………………………

572。第572章 考校周擎,返回江北

    573考校周擎,返回江北

    今天的章节奉,求求收藏订阅啊!十一期间,祝大家玩的开心!

    崇祯十四年八月,卢象升由白龙军海军一支舰队护送,等陆觉华岛,随即赶往宁远城。;: 。

    到了宁远城之后,卢象升才知道,他从陆远那里得到的有关松锦前线的情报,完全没有错。

    此时的松锦前线战况,明军已经完全没有任何获胜的希望,卢象升唯一能做的,是救出此时被围困在松山的洪承畴。

    以及其他兴山、塔山几座边城里的残余明军‘精’锐,为大明保住残存的最后一口元气。

    但卢象升想要完成这个任务,想要突破鞑子的重重包围,救出被困在松山的洪承畴,太困难了,简直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好在,此时在宁远城内,还有大约四万余明军残部,这些都是从前线溃败下来的,也是卢象升唯一的依仗了。

    卢象升一方面安抚战败后,士气大跌的明军士卒和将领们,将从李子霄那里带来的火器,下发给明军各部,让他们尽快回复战力。

    另外一方面,卢象升再次向崇祯送去了奏章,如实的汇报了此时松锦前线的糟糕状况,希望崇祯能再给他一些支援。

    而此时身在耽罗岛的老子霄,在收到陆远送来的消息,知道卢象升还是前往了宁远后,微微叹息一声,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

    “卢大人啊,不是我李子霄不想帮你,实在是这是大势,人力难以逆转。”李子霄自言自语道。

    “大将军!”这个时候,李子霄身前一个年男子,出声打断了李子霄的思绪。

    “嗯,你继续说,我听着。”

    李子霄抬头看了一眼身前的周擎,回过神来,说道。

    这个时候,李子霄正忙着考验周擎,听取他未来对耽罗岛,这近十八万百姓的安置与发展规划。

    “大将军,属下来到耽罗岛也有数月了,这期间我带人走遍了全岛,发现全岛适合耕种的地区大约有四大块。

    这些我在图都有标出,而且我估算了一下,如果将这四大块区域完全开垦出来。

    按照咱们之前的标准,迁移来的关外百姓,每人可获得三亩耕地计算的话,这四大块耕地区域,差不多可以分给十二万农民。

    而且出产的粮食,勉强可以供给此时岛多达近二十万的人口。”

    李子霄一边听着周擎的汇报,一边看着他之前递给李子霄的一份调查和计划书。

    不得不说,周擎为这次李子霄的考校,准备的非常充足。

    李子霄手里这份调查和计划书里,有着周擎亲自下去调查的数据,以及他对未来耽罗岛发展的定位。

    “很不错,你继续说。”李子霄看了他一样,鼓励道。

    “是。”周擎感受到李子霄眼满意的目光,备受鼓舞,继续大胆的说道。

    “也说,岛的耕地数量,无法满足所有迁移来的关外百姓的分配,我们必须发展其他产业,用来消化这些百姓。

    属下初步的想法,便是依靠耽罗岛独特的地理优势,除了发展农业之外,再大力发展渔业,畜牧业和林业,以及商业。”

    “耽罗岛是一处海岛,周围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完全可以组织一批关外百姓,让他们出海捕鱼,成为渔民。

    同时岛也有很大的空地,适合我们发展畜牧业,甚至我们可以在岛建设一处马场……

    至于发展商业,更简单了。

    耽罗岛北面毗邻朝鲜,往东则可以抵达日本。

    我们完全可以在耽罗岛修建几处大型码头,将这里作为日后咱们大明和朝鲜以及日本,进行贸易的转站。

    如果按照这样发展,岛区区二十万人口,完全可以轻松的消化掉,甚至未来还需要更多的人口。”

    周擎越说越兴奋,越说越自信,声音都渐渐大了起来。

    而这个时候,李子霄听着周擎的讲述,看着他递来的计划书,也是非常满意。

    李子霄放下手里的计划书,看向周擎,笑着说道:“好,很好啊!你的计划非常有可行‘性’。

    确实,耽罗岛耕作土地有限,不可能养活太多农民,但他却身处海外,有着陆地没有的优势。

    你知道利用起这些优势,很不错。

    而且,我刚来的时候,看到你将岛新来的百姓,安置的井井有条,组织他们修建码头,开垦荒地。

    让这些百姓在没有获得土地之前,都能有事情干,让他们知道用劳动换取粮食,这点做得很不错。”

    李子霄此时对周擎是真的很满意,这一关考验,周擎算是圆满通过了,李子霄已经决心重用他。

    “多谢大将军鼓励,属下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周擎依旧恭敬的说道。

    “好了,周哥,以后没人在的时候,我还是叫你周哥,你依旧可以叫我子霄。”

    李子霄走到周擎跟前,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

    周擎是周伯的儿子,有着这次身体极大的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属下不敢。”

    周擎还是较固执,怎么也不肯如此称呼。

    “哎,算了,不为难你了。你果然和周伯一个脾‘性’,脾气都倔强的很呢。”

    李子霄看到周擎不肯接受,也明白周擎此时心里的顾虑,李子霄现在的身份终究是不同了。

    周擎万万不会接受这样称呼李子霄,否则他会被李子霄手下敌视的。

    “周伯现在身体还好吗?”

    突然,李子霄想起的过往的点滴,以及那个慈祥疼爱他的老伯,沉声问道。

    “家父身体还硬朗,不过现在家父已经不再李府担任总管了,他退下来了,现在安心在家享福。”

    周擎答道。

    “嗯,周伯‘操’劳了一辈子,该让他老人家享享清福了,等有机会,你将周伯接到徐州来,我‘挺’想念周伯的。”

    “谢大将军还记挂着父亲,有机会我一定将父亲接来,父亲大人一直也想再见见小少爷。”

    周擎突然眼睛里闪烁泪‘花’,‘激’动的说道。

    “好了,你的计划我同意了,接下来耽罗岛的发展方向,按你的计划来吧!

    现在我给你两个选择,一是继续留在耽罗岛,主持岛的开发任务。

    二是跟我回江北,我另外委任你重任,你想一下,不管选择哪一个,我都支持。”

    李子霄最后盯着周擎,说道。

    “大将军要返回江北了?什么时候走?”周擎没有马回答,反而对李子霄问道。

    “嗯,镇江战事结束,金州那边也安排的差不多了,出来已经大半年了,我也该回去了。

    同时,也该回去看看我那两个小崽子了,他们自出生一来,还没见到过他们的老子呢!”

    说到最后,李子霄脸‘露’出了笑容,他总算是在这个时代有了自己的子嗣。

    这说明他的这具身体,并没有因为他灵魂穿越的缘故,出现什么不适应,已经可以传宗接代,这让他松了一口气。

    “怎么样?你想好了吗?”

    “是的,大将军,属下想好了,属下选择留在耽罗岛。

    此时岛百废待兴,接下来要忙的事情非常多,属下觉得留在耽罗岛主持这里的事务,是对属下能力的一次很好考验。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属下不想放弃。”

    最后,周擎在心里认真思考之后,还是选择了留在耽罗岛。

    “好,我尊重你的决定,从现在开始,我正式任命你为耽罗知州,暂时隶属于徐州府管辖,享受一县县令的权责。”

    “属下定不辜负大将军的信任。”周擎的‘激’动的喊道,声音都在颤抖。

    因为,从这一刻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正式被李子霄承认,得到李子霄的重视了。

    而李子霄也对于周擎,能做出继续留在耽罗岛,这个决定感到满意。

    无疑跟他返回江北,看去要远他继续留在这个海外之岛,更有前途一些。

    但正式因为如此,李子霄才会更加看重周擎,不骄不躁,面对‘诱’‘惑’,也能遵从本心。

    留在耽罗的,主持这里的开发事务,看去是一件苦差事,但却是最能锻炼人的。

    周擎知道自己选择,需要这份锻炼,需要一份能拿得出手的满意政绩。

    如此一来,日后当李子霄选择重用他时,才不会引起非议,到时候他才能用自己在耽罗岛出‘色’的政绩,来堵住那些不瞒者的嘴。

    崇祯十四年八月下旬,李子霄将陆远的海军第一舰队,留在了登州,主要策应金州的刘重。

    除了给他们运输补给之外,这也是李子霄留给刘重的退路。

    一旦鞑子对金州发起强攻,刘重和周大柱两人能够守住金州还好,要是他们两人兵败了。

    登州的陆远这一支海军舰队,将接应刘重他们,从旅顺港口撤离。

    同时,李子霄也刘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