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3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吉野手里的银子,在贿赂水户家族时花了不少,但依旧剩下不少,但招募一千来人马,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一方面是他手里银子用的差不多了,另外一方面,他在没有获得兵甲之前,他也不敢太大规模扩张手下人马。

    可是,一旦李子霄的支援到达,到时候要有了钱和粮食,他还愁在此时倭国招不到武士嘛!

    有了武士,再有李子霄送来的火器和兵甲,他便可以在短时间内,让自己的势力膨胀起来。

    要知道,此时的倭国才刚刚结束战果时代,不过不到三十年(这里日本战国时代结束时间,老云选了1615年,还有一种说法是1585年的)。

    哪怕是德川幕府掌控倭国后,又发生数次大的叛乱,此时的整个倭国,也和大明差不多,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热。

    在此时的倭国,粮食也是硬通货,只要手里有粮食,便能轻松招募到很多落魄武士和浪人。

    此时,等在长崎港内的,不仅仅有吉野一行人,还有很多倭国大名家族的人,以及不少商人。

    他们都是等候在这里,和李家组织的江北海商船队进行交易的,因为今天正式江北船队来长崎的日子。

    自从李子霄和郑家达成协议,同样让江北海商到倭国进行贸易后,以李家为首的江北商人,便很快就组成了海商团体,每个月都要上倭国进行一次贸易。

    而他们在抵达长崎之前,都会提前派出一艘船作为先锋,提前两到三天抵达,好让长崎的倭国商人有所准备。

    江北海商船队到了长崎港之后,一般会在长崎港,停留一周以上,然后返回海州港,或是扬州港。

    “船进港了,吉野将军,待会我会带你进那艘海船,去见这次来和你交接的将军,到时候如何交接,你们再详谈。”

    典海对着吉野秀一郎,说道。

    “好的,我都已经安排好了,也买通了港口检查的官吏,这次交接会万无一失的。”吉野早就做好了准备。

    “走吧,我领你去。”

    很快,随着三十多艘海船入港停泊下来后,典海便带着吉野,朝着最大的那艘李家海船而去。

    “站住,你们是什么人,闲杂人等不许上船。”

    当典海和吉野靠近李家那艘大海船时,立即就被船卫给拦住了,呵阻道。

    “哈哈,这位兄弟,我乃是你李总管的朋友,还请你通传一声,就说典海求见李总管。”

    典海走到那名船卫跟前,客气的说道。

    典海所说的李总管,就是李子丰,此时李子丰全面负责李家的商业事务,也是这次江北船队的主负责人。

    “那人说他叫典海?”李子丰很快就得到船卫,上来的汇报。

    “是的。”船卫如实应道。

    “曾校尉,你看?”随即,李子丰便看向身旁,一名身穿黑色棉服的中年男子,开口问道。

    这个曾校尉便是这次李子霄派来,负责押送交给吉野那批兵甲和钱银的白龙军将领,名叫曾大魏。

    “名字没错,带他们上船吧,到三号船舱来。”曾大魏板着张脸,面无表情的说道。

    没过多久,重新返回的船卫,便带着典海和吉野秀一郎上了海船,然后带他们下到海船的三号船舱内。

    “曾校尉。”

    吉野在看到曾大魏时,也是一眼就认出了对方,因为曾大魏曾经跟随李子霄,参与了去年进攻鞑子关外的那一战。

    “嗯,吉野将军,咱们又见面了。”

    曾大魏此时也微微一笑,对着吉野说道,然后拱手行礼。
………………………………

第634章 支援物资

    634支援物资

    “这次大将军给属下带来了多少援助物资啊?”

    吉野秀一郎急不可耐的,对曾大魏开口问道,眼睛还朝着后面船舱里望去。

    “哈哈,先别急,藤野将军呢,为何他没来?”曾大魏问道。

    “他投靠的大名是加贺藩,在加贺国呢,需要越过海峡才能过来,估计要等两天后才能到长崎。”

    吉野回道。

    “嗯,那就等过两天,让他再来领他的物资的吧,今天先把你的给了。

    另外,在给你物资之前,我想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大将军已经被圣上册封为伯爵了,所以咱们这些做属下的也跟着升官了。”

    说着,曾大魏从自己的衣袖里,取出一封奏章,然后打开,对吉野秀一郎说道:“恭喜吉野将军,你升官了。

    爵爷封你为朝日将军,三品大员,可喜可贺啊!”

    “啊!”

    吉野秀一郎没先领到物资,却先得到这样一个大好消息,让他一时都没反应过来,惊叫一声。

    然后,吉野急忙接过曾大魏递过来的奏章,上面写着对他的加封,并且盖着李子霄之前的大将军印,以及新的伯爵印。

    “还真是啊,大将军成爵爷了,我也有封号了。”

    吉野秀一郎看着手里的奏章,一脸的激动,说道。

    接着,吉野秀一郎知道,该到了自己表决心的时候了,立即对西边拜俯下去,大声喊道:“属下吉野秀一郎,此生追随爵爷,忠心不二,誓死效忠。”

    然后,吉野看向曾大魏,说道:“曾校尉,请你转告爵爷,属下一定完成好爵爷交代的任务。”

    “嗯,很好。爵爷对于你和藤野两人,在这里的一切都很清楚,让我转告你们,继续保持下去。

    接下来一两年内,你们不要有太大动作,慢慢积蓄力量,拉拢盟友,银子,粮食,武器,都不是问题。

    两年之后,你们就要准备搞事,至少要准备和德川幕府开战了,在这之前你们尽量壮大自己实力,拉拢更多盟友。

    具体该怎么做,爵爷不会去干涉你和藤野两人,爵爷只看结果,每月商队来长崎时,都会给你们带来支援物资。

    你可不要辜负爵爷的信任。”

    吉野秀一郎听到曾大魏的话后,也是松了一口气,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个时候李子霄就让他在倭国起义。

    面对此时刚刚崛起的德川幕府来说,吉野手里的力量简直弱不经风,

    他一旦露出造反迹象,估计不用幕府出兵,周围的那些外样大名,就能轻松将他干掉。

    “是,请曾校尉回去转过爵爷,属下已经有了稳妥的计划,唯独缺少的就是粮食和兵甲,只要有了这些,属下一定完成任务。”

    吉野秀一郎赶紧保证道。

    “很好,朝日将军的话,属下会转达给爵爷的。现在我就领将军,来看看这次爵爷给你运来的支援物资吧!”

    随即,曾大魏便领着吉野秀一郎朝着三号船舱里面走进去,吉野一脸激动的跟上去。

    到了三号船舱内,吉野秀一郎便看到了成堆的木箱子,堆积在船舱里,他便知道这些应该就是给他的物资了。

    “这边装的的粮食,一共有十万石,还有十万两银子,有了这些,你便能养活更多人马了。

    这边装的是兵甲,武器方面一共有一千支火铳,两千支长刀,一千杆长枪,一千张弓弩,两万箭镞。

    此外,还有两万定装弹药,两千颗铁壳雷,以及二十门**火炮。

    甲胄方面,一共有五千副皮甲、棉甲和铁甲,这些装备已经足够你装备五千兵马了。”

    曾大魏指着三号船舱内,堆积的几处木箱子,随口介绍着。

    然后,吉野便随手撬开一个木箱子,只见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一杆杆火铳,他兴奋的拿起一支。

    “怎么是火绳铳,不是燧发铳?”

    当吉野秀一郎拿起火铳之后,他才发现这些火铳乃是白龙军改良的鸟铳,并不是此时白龙军大规模装备的燧发铳。

    “燧发铳,爵爷有规定,暂时不出售,也不许带离大明使用,只能给你们装备改良鸟铳了。

    放心,这些鸟铳绝对不会炸膛,质量过关,至于燧发枪能否装备给你们,以后再说吧。”

    听到曾大魏的话后,吉野心里还是不由得有些失望。

    吉野秀一郎对于白龙军装备的燧发枪,可不是一般的眼热。

    吉野跟随李子霄,参加过镇江一战,亲眼见到那些纵横关外大地,无人可敌的鞑子骑兵,在面对燧发枪阵时,只有被屠杀的份儿。

    那时候起,吉野秀一郎就渴望,自己手下也能有这么一支装备了燧发枪的火枪手,那时候他们便不必畏惧骑兵了。

    失望归失望,但吉野知道,此时他也没办法改变这个现状,得不到燧发枪,只能勉强用着火绳枪了。

    而且,倭国作为一个岛国,根本没有多少战马,在倭国很少有大名,舍得组建一支骑兵的,因为那太耗钱了。

    或许,也就只有德川幕府,或是其他几大强大的亲藩大名,或是像加贺藩等这样强大的外样大名,才舍得组建一支骑兵。

    同样,此时倭国虽然也流行使用火铳,但是他们使用的火铳,多为从大明传过来的,质量甚至都不如大明的鸟铳。

    这也就使得,此时倭国火器虽然也在征战中使用,但次数不算很多,他们依旧以冷兵器征战为主。

    所以,吉野的失望很快就消散了,转而他更关注那些刀枪和甲胄。

    “好刀。”

    吉野此时再打开一个木箱子,就看到里面堆放着很多柄长刀,随便拿起一支,用手摸着刀刃,笑着说道。

    “你再看看这铁甲如何?是不是比你们这里的竹板甲要强多了。”

    曾大魏也拿起一套铁甲,然后递给旁边的吉野,笑着说道。

    此时的倭国里,也就将军或是精锐士卒,能够装备上铁质甲胄,防护能力出色。

    至于大量的普通倭国士卒,他们普遍都装备着竹板甲,也就是倭国人用竹片制成的甲胄,防护能力也还行,但却太容易耗损了。

    “太好了,有着这些武器装备,给我手下两千人马装备上,足以让我的人马提升数倍战力。

    到时候,我再去对付小山家族了,就要轻松多了……”

    吉野秀一郎此时低声自语着,显然很高兴。

    至于粮食方面,李子霄这次给吉野送来的,可全都是小美和大米,虽然质量不是最好的,但就是没有红薯和玉米。

    这让吉野一阵诧异,随后便是郁闷。

    原本吉野还以为,李子霄这次给他送来的粮食,多半要有红薯和玉米这两样了。

    虽然,这两样作物同样能吃饱肚子,但是吃多了之后,实在是腻得慌,这一点吉野已经深有体会了。

    但吉野却知道,这两种作物虽然吃多了,不怎么好吃,但却都是高产粮食作物,能养活非常多的人。

    此时的倭国也到处缺粮,要是他手里能有这两种高产作物,日后他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所以,有着长远眼光的吉野,并不想要小麦和大米这两种粮食,反而希望得到红薯和玉米。

    但这次,李子霄偏偏就给他送来了十万石的小麦和大米,就是没有红薯和玉米,这才让吉野郁闷的。

    至于吉野能否托一些江北商人,从江北带一批红薯和玉米的种子到倭国,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此时在江北,玉米和红薯,以及其他粮食,都属于政府紧控物资,不许随便对外出售,由政府控制。

    一旦发现有私自将玉米和红薯,带出大明的商人,都会遭到无比惨重的惩罚。

    李子霄就是要延迟玉米和红薯,流入倭国的时间,此时倭国境内还没有出现红薯和玉米两种作物,大规模种植的迹象。

    或许,在倭国某个角落里,已经出现了红薯和玉米,毕竟之前荷兰人,葡萄牙人,英国人都曾来到倭国。

    或许已经有歪果仁,将这两种高产作物少量的带到了倭国。

    可仅仅是带去,还没用啊,你的大规模推广种植开来,形成了一定规模才行。

    现在,倭国至少也和曾经的大明一样,短时间内,倭国的百姓也很难将这两种作物,迅速推广种植开来。

    除非,他们德川幕府也能像李子霄那样,在江北大力推行种植红薯和玉米,并且对百姓承诺减税,或是减产免税等优惠政策。

    才能吸引百姓,去种这些新出现的粮食作物,不然百姓是不会冒险,种一种新出现作物的。

    这需要时间来向百姓证明,这两种作物确实是好东西,他们才会去种植的。

    吉野心里虽然失望,但也没表现出来,他更不会主动提出这点。

    吉野知道,既然李子霄故意放着那些产量多,吃多了也不怎么好吃的红薯,不给他们送来。

    反而送来小麦和大米,这两种产量不高的粮食过来,就已经很说明李子霄的意思了。

    这个时候,吉野要是主动开口,向曾大魏提出,让他们下次换上红薯和玉米过来时,定然会引起李子霄猜疑的。

    “吉野将军,这些物资、兵甲规模可不小,你可想好办法,如何在不被人察觉的情况下,安全的送到你的地盘上呢?”

    最后,看我这一批物资之后,曾大魏才对吉野问起最重要的问题。
………………………………

第635章 郑森回,朝鲜灭

    635郑森回,朝鲜灭

    今天的第一章奉上,求求收藏订阅了!!

    “这个我早已经筹划好了,长崎港口每天晚上都会有三波人马负责巡视,今晚我便是其中一队人马。

    另外两队,其中一队是我妹夫带队,绝对可以信任,另外一队也已经被我们收买,今晚由我的另外一队人马,顶替他们。”

    吉野秀一郎就知道曾太魏会这么问他,他早就已经安排妥当了,为此他可是将身上最后一点银子也用完了。

    “这里是你们的物资,对面四号仓库里,是给藤野将军的物资,和你的一样,都是五千人的数量。

    另外,爵爷也封藤野为东阳将军,他既然暂时赶不过来,你今晚就将他的物资一起领走。

    等两日后,藤野来了,你再将物资交给他。

    切记,日后你们两人在东瀛,将要相互协助,万不可生出间隙。”

    曾大魏这是在警告吉野,不要起贪念,贪墨部分该给藤野横川的物资,一旦被其知道了,两人的关系就难以维持下去了。

    “我明白。”吉野点点头。

    他刚才心里确实闪过一丝贪念,但很快就被他摒弃了,他不是那种鼠目寸光之人。

    入夜之后,吉野秀一郎便按照他之前安排好的,暂时短时间内获取了长崎港的掌控权,迅速将船舱内的物资运走。

    “以后,每个月的五号,我们船队都会给你们送来一批物资,不过日后每个月的物资,不可能像这一次这么多。

    半年之后,爵爷会往你和藤野那边派出人员,协助你们,也顺便考察你们的发展情况。”

    曾大魏在吉野临走前,告诉他道。

    吉野知道,半年之后,李子霄派人来协助他们,其实无非就是来监督他们,并且看看他实力的发展情况。

    李子霄不可能毫无顾忌的资助吉野和藤野两人,万一两人是扶不起的阿斗,亦或者有人生出二心。

    那时候,李子霄岂不是养虎为患,这种蠢事李子霄不会干。

    说实话,李子霄此时各自事情一大堆,不管是此时他比较关心的郑家那边,还是开春之后,他答应卢象升,要对李自成和张献忠出兵的事情。

    加上李子霄刚刚得了河南,治理河南可需要强兵镇压才行,再加上金州刘重那边,时刻也要提防鞑子的进攻。

    可以说,此时的李子霄根本无暇去进攻东瀛,他之所以提前将吉野和藤野派回东瀛,无非就是提前布下一手暗子而已。

    而且,此时的东瀛实力可一定不弱,要知道五十年前,丰臣秀吉在统一东瀛后,发动对朝鲜的战役。

    明朝可是付出了极大代价,才帮助朝鲜打退了东瀛,东瀛武士的战力绝不可小觑。

    此时,以李子霄手里现有的实力,就算他放弃大明内一切,举所有兵马进攻东瀛,都不见得能攻克整个东瀛。

    除非有一日,李子霄能取代大明,至少也要掌控大明一半的土地,他才有能组建起足够的兵马,才能分出兵马攻打东瀛。

    等到李子霄腾出手,有时间精力收拾东瀛时,那时候或许吉野和藤野两人,能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另外一边,崇祯十五年三月十日,李子霄返回徐州,李子霄立即派李岩,负责秘密与李自成派来的人,进行了兵甲交易。

    整整足够准备五万人的兵甲,还有二十万石粮食,被李子霄以上百万两的价格,卖给了李自成。

    只不过,以白龙军的标准来说,这五万兵甲其实放到李自成手里,至少能装备七八万大军。

    毕竟,李自成的闯军士卒,不需要一个人同时装备皮甲、棉甲和铁甲,这只是闯军精锐才有的待遇。

    李自成的大军,此时已经离开南阳府,杀到湖广北面的郧阳一带,正在大规模掠夺钱粮,准备杀回陕西。

    而到了十二日,郑芝龙终于派人来徐州,召回了郑森,放弃了对李子霄的求援。

    这无疑说明,郑芝龙没有答应李子霄之前提出的两条要求,郑芝龙对于东海和琉球岛,是绝不肯让出来的。

    最终,郑芝龙还是决心自己啃下琉球岛上的红毛鬼。

    李子霄在得知郑森离开徐州,返回泉州之后,便明白了郑芝龙的意思。

    这一点,李子霄之前就曾经想到过,不过他没想到郑芝龙还是不肯让出,东南海域的绝对控制权。

    这让李子霄脸色阴沉,不由得冷哼一声,道:“哼,他们郑家这些年,是独霸东南海域太久了。

    吃独食吃惯了,看样子不给他们一点教训,他们是不可能轻易容许,我们染指东海和琉球岛的。

    那里每年的利润太丰厚了,郑家才不肯让人插手进去。

    可他郑家也不看看,我们日益壮大的海军,岂能一直被他们困在北面黄海中?

    南下东海,甚至是南海,那是我们白龙军海军必须要做的,谁也无法阻挡我们,红毛鬼不行,他们郑家也不行。

    谁要是阻挡我们,我们就灭了谁。告诉陆远,留下洪生的第三舰队在登州,继续支援金州。

    然后召回耽罗岛的舰队,连同停泊着海州港的两支舰队,前往扬州港暂停,让他加快新舰队的组建。

    再给他半个月的时间,新舰队必须初步形成战力,然后同三支分舰队南下东海演练。

    我倒要看看,正在和红毛鬼开战的郑家舰队,有没有胆量阻拦我们这样一支庞大舰队,进入东海海域。”

    说到最后,李子霄的语气越发阴冷,明显此时的李子霄已经不甘心让自己的海军,继续止步于长江入海口以北,无法南下了。

    “爵爷,咱们这么做,就等于打破之前和郑家的默契了?”

    一旁的李岩,此时提醒李子霄道。

    “什么默契?东海不是他郑家的东海,我海军舰队同样的大明水师,同样有着保卫大明海疆的责任。

    东海我们凭什么去不得,他们郑家要是想来黄海,我李子霄也不拦着。

    所谓的默契,是用来打破的。

    既然郑家不同意,以我们出兵相助他们,击败红毛鬼,换取我们海军进入东海,获取琉球岛上港口。

    那本爵就就自己派人南下东海,自己去打红毛鬼,夺一个港口过来,谁说只有他郑家能打红毛鬼,能保护大明海疆的。

    他们郑家能做到的,我白龙军海军舰队一样可以做到。”最终,李子霄冷漠的说道。

    听到这里,李岩便不再多语,他知道此时李子霄已经在心里,下定了决心,趁此时机,让白龙军海军舰队入东海了。

    白龙军海军舰队要南下进攻琉球岛上的红毛鬼,就像李子霄说的,郑家还真找不出什么理由反对。

    至少在这一点上,李子霄占据着法理和大义,剩下的就看白龙军海军的实力了。

    而就在李子霄准备派海军,染指东海的时候,突然周擎从耽罗岛上派人送来急报。

    “什么?建奴出兵攻打朝鲜了?”

    李子霄在刚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微微一惊,但随即便释然了。

    “果然,鞑子对于去年咱们出兵打进他们的地盘时,朝鲜的表现令皇太极很不满意,这是来清算了。

    这很符合鞑子睚眦必报的性格。”李子霄冷笑着说道。

    “爵爷,那朝鲜国王李倧派人到耽罗岛上,向我们求援,我们要不要出兵救出朝鲜王室啊!

    根据朝鲜国王李倧派到耽罗岛上的使者说,这一次鞑子是来真的,是真的要灭掉朝鲜啊,连李倧求和的机会都不给。

    仅仅有了不到五天时间,鞑子就一路杀到朝鲜国都汉城城下,李倧已经带着少量王室成员逃出汉城。

    现在他们正一路朝南逃,希望咱们能从耽罗岛上出兵,先接应李倧到耽罗岛上避难,然后在出兵帮助他们赶走鞑子。”

    一旁的李岩看着李子霄,一时间也猜不出李子霄的心思,只是向李子霄讲述朝鲜国王李倧的要求。

    “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