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3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间到了九月二十日,戚威也收到卢象升派人送来的命令,让他率军北上先和他汇合。
同时,卢象升也在他手里的十万大军中,挑选出了两万精锐,又让通州的洪承畴送来三万明军精兵。
让卢象升手里暂时有了六万精锐,这是他准备带着入山西和鞑子作战的。
而卢象升现在就等,吴三桂率领的两万关宁铁骑抵达京城了,到时候他便有胆气去山西阻止鞑子了。
吴三桂进入山海关后,行军速度稍微快了起来,但依旧和他们骑兵速度不符。
要知道,鞑子的骑兵先锋,可以一天内强行军近百公里地,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按说不会输给鞑子多少。
但吴三桂率军入关后,行军速度也不过才一天四五十里,对于骑兵来说,这基本上算是很慢了。
直到吴三桂接到自己派出去探子传回来的消息,鞑子已经离开京城,朝着山西和山东而去。
到了这个时候,吴三桂才下令让全军全速行军。
在吴三桂赶到京城之前,其他几路人马,此时的宣化总兵李辅明,蓟州中协总兵唐通,西协总兵白广恩等将领率领的人马,也纷纷抵达京城。
为此,崇祯特别下令,洪承畴,李辅明,唐通,白广恩等明将合军一起,兵力超二十五之多,全部驻扎在京城附近,保卫京城。
卫京部队以李辅明为主帅,洪承畴,唐通,白广恩三人位副帅,主要任务就是负责拱卫京师。
即便此时鞑子东西两路大军分兵,分别奔着山东和山西而去,但崇祯依旧不敢放松对京城的防卫。
鞑子骑兵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崇祯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鞑子队伍又杀回来,威胁到京城。
至于对付南下山东,和西入山西的两支鞑子大军,崇祯准备全部交给卢象升和李子霄等人,去负责吧!
(本章完)
………………………………
第698章 入德州,雁门关
698入德州,雁门关
崇祯十五年九月二十二日,经过两日的行军,李子霄率领五万人马抵达德州。
“拜见李爵爷。”
德州县令周温带着德州一众大小官吏,在德州城门外迎接李子霄。
那怕是这一天下起了大雨,德州县令周温依旧冒雨在城门口迎接李子霄。
李子霄提前派出的斥候,昨日就抵达了德州,通知了德州知府和守备,告诉他们大军要来。
“嗯,让你们为本爵大军选的驻地,你们可选好了?”
李子霄骑在马上,看着前面行礼的两人,沉声问道。
大雨打湿了李子霄的铠甲,顺着铁甲流下去,李子霄身后的五万大军同样也是冒雨行军。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大雨,李子霄没有料到,也无法避开,只能冒雨行军。
“爵爷放心,我们不仅为爵爷的大军准备好了驻地,只不过今天突降大雨,爵爷大军的营地恐怕难以搭建。
不过,下官已经提前在城北,腾出了一千户百姓的民房,可以暂时供爵爷大军将士休整,不能让爵爷的将士们入城后还淋雨。”
周温脸上对着笑容,对李子霄说道。
原本,周温他们得知鞑子大军离开京城南下时,他们一个个也十分惊慌。
而现在李子霄率大军而来,则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听到周温的话后,李子霄的眉头微微一皱,他知道周温说的腾出一千户百姓的民房给他。
这些百姓多半不是自愿让出民房的,多半是周温采用强制手段强迫那些百姓做的。
但这个时候,李子霄虽然对于周温的这种做法不喜,但却也知道,他不能让自己的将士这样一直淋雨。
不然肯定会有不少将士着凉感冒,出现非战斗减员的。
眼看鞑子就要南下打过来了,这个时候李子霄尽量不能让他的队伍中,出现任何的非战斗减员。
所以,李子霄此时也就接受了周温的这种做法,决定暂时让手下将士,入驻他们腾出的一千民居,直到大雨结束。
“周县令,待会本爵会让手下将领,带一批粮食过去,你将腾出民居的那一千户百姓全部召集起来。
本爵会给他们每家每户发五十斤的粮食,这件事你要安排好,明白吗?”
听到李子霄的话后,周温抬起头,淋着雨望了李子霄一眼,然后对李子霄一拜,道:“下官在这里替那些百姓,谢谢爵爷了。”
“嗯。”
李子霄点点头,然后对着旁边的李岩,说道:“让大军入城吧!”
哗哗哗!
虽然天上下着暴雨,但李子霄的这五万兵马的行动,却丝毫未乱,一队队的依然拍着整齐的队形,踏着统一的步伐进入德州城内。
“轰轰……”
上空浓密的乌云中,突然出现了一道闪电,瞬间闪亮的强光,照耀在白龙军行军队伍的头上。
突来的闪电光亮,照亮了大片范围,让周温等德州城内官员,更清楚的看见这支满是泥泞队伍的身影。
那些渐渐走入城内的白龙军士卒们,面无表情的严峻神色,让周温等官员都感到震撼,他们没想到白龙军的军威,竟然如此严整。
“如此剽悍的勇士,如此严整的队伍,李爵爷手下尽是强兵猛将,果然名不虚传啊!
要是我大明再多几支李爵爷这样的强悍人马,何愁建奴不灭,岂能让那些关外蛮夷如此肆虐在关内。
现在李爵爷率军来了,德州城有救了。”
望着从自己身前走过去的白龙军将士,周温非常激动的,发自肺腑的说道。
这场突来的大雨,也并非一点好处没有,至少这大雨也对此时肆虐在河间府的鞑子大军,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鞑子打下天津三卫后,多尔衮在随后两天,又分兵四路,分别攻占了保定,文安,青县,静海等周边数座县城。
多铎的先锋军甚至已经打到了沧州,速度已经算是很快了,但就是因为这场大雨,让他们不得不躲入城内休整。
这两天里,吴三桂率领的两万关宁铁骑,也终于赶到了京城。
吴三桂入京面圣,崇祯虽然在心里对吴三桂有些不满,但此时也不能过分苛责,直接将其划给卢象升统领。
随即,卢象升也在二十一日这一天出兵,正式朝着山西赶去。
而这个时候,阿济格率领的鞑子西路军,已经正式进入山西境内。
杜度率领的鞑子先锋,更是已经连下数座坚堡,俘虏上万百姓,劫掠无数,直比蔚州而去。
而这个时候,山西总兵贾长鸣终于解决了召集的,六万勤王大军的钱粮问题。
从太原发兵不久,刚走到忻口一带,就收到了朝廷派人送来的消息,知道鞑子入山西了。
“他娘的,这些狗鞑子怎么突然想起杀到我山西来了,真是麻烦。”
山西总兵贾长鸣收到这个消息后,当场脸色就垮下来,咒骂起来,知道自己麻烦大了。
随即,山西总兵贾长鸣立即率军继续北上,更是派出仅有的一支骑兵,让自己的亲信将领统帅,提前北上雁门关。
打开明末山西的地图,就会发现北面一半的山西地盘,都属于最北面的大同府和中间的太原府。
最北面的大同镇更是整个山西北面的屏障,也是整个大明北面非常重要的屏障,在这里足有十几个卫所。
这些卫所是大明用来抵御北面蒙古人,以及其他蛮夷入侵准备的,大同是大明北方少有的重镇之一。
只可惜,这一次鞑子是从东面来的,这就让大同镇北面的很多险要的关隘,似乎都派不上用处了。
但即便如此,大同依然属于大明最难攻克的几处重镇之一,不差给山海关。
唯一比山海关差的,或许就是大同这边没有那么多明军精锐,朝廷常年缺饷,让这里的十几处卫所,出现大量吃空饷的情况。
正常一个满编千人的卫所,其实能有三四百人就顶天了。
除了大同镇外,山西另外一处非常重要的关口,就是太原北面的雁门关,这里是从北面入太原府的必经之路。
山西多山,地势复杂,只要雁门关,宁武关这两座重要关口,掌握在明军手里,鞑子就入不了太原府,他们顶多在北面的大同府祸害。
其中雁门关更靠近鞑子从东面来的方向,而宁武关在西面,贾长鸣只派人前去提醒那里的守军,并没有派人马过去。
这也是为什么,山西总兵贾长鸣得到鞑子入山西的消息后,便如此火急火燎的派亲信人马北上雁门关的原因了。
与此同时,贾长鸣也派人,给此时的大同镇总兵姜瓖报警,让他小心鞑子来了。
第二天,贾长鸣再次收到朝廷的信差,知道卢象升要率军赶来,并且朝廷让山西所有明军,都要听从卢象升的指挥。
包括山西总兵贾长鸣,大同镇总兵姜瓖都不例外。
两天后,贾长鸣率军到了雁门关,看着这座险要巍峨的险关后,贾长鸣脸上总算是露出了笑容。
“总兵大人,刚刚蔚州传来急报,说他们那里已经发现了鞑子大军的踪迹,向我们求援。
不仅蔚州,广灵,灵丘,应州等地,以及安东中屯卫所的白满游击将军,也派人向大人求援。”
贾长鸣刚到雁门关后,就收到了北面大同东面好几个州县和卫所的求援。
“哼,都来向本官求援,都不知道鞑子的厉害嘛!
让他们趁着鞑子还没到他们那里,立即组织百姓朝雁门关迁移过来。
本官在卢大人没率军赶来之前,是不会让一兵一卒出雁门关的。”
贾长鸣冷哼一声,十分不满的对自己手下将领,说道。
贾长鸣当然也知道鞑子的厉害,更加清楚自己手下那些将士有几斤几两。
根据朝廷送来的情报,这次杀入山西的鞑子大军,可是足有七万人,他手下现在也不过才六万人。
甚至贾长鸣在心里认为,自己手下这六万人马,要是出了雁门关,在野外遇上鞑子,恐怕连人家一万人都打不过。
贾长鸣不是个庸将,他曾经和鞑子骑兵交过手,深知鞑子骑兵的厉害,这个时候他打死都不打算出雁门关了。
在他心里,在已经决定放弃雁北的几处州县地盘了,守住雁门关在他看来,才是最重要的。
只要他能在卢象升率军赶来之前,守住雁门关,不让鞑子大军杀进太原府。
贾长鸣相信,卢象升就算率领大军赶到,也绝对不会责怪他。
“是,卑职这就去给他们传消息。”
那个明将听到贾长鸣的回答后,也是长松了一口气,应道,然后躬身退下。
这个明将在心里,也担心贾长鸣会率领队伍北出雁门关,因为他们都认为那是去送死。
如果贾长鸣真要率军出雁门关,那时候这些明将们一定会集体阻止贾长鸣的。
卢象升在二十一日出兵后,他率领着由五万京城周边卫所精锐,一万戚威率领的白龙军,两万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共计八万大军。
卢象升计划的是,走紫荆关,石门峡,先到了广昌,然后走平型关,入繁峙。
以平型关,到雁门关,再往西到西面的宁武关,这一线的长城建立防线,卢象升也是打算放弃雁北之地的,那里根本守不住。
(本章完)
………………………………
699。第699章 坚壁清野
699坚壁清野
崇祯十五年二十三日,李子霄在德州留下两千白龙军,两千城防军,交由秦震统帅,然后继续率领大军东进,目标山东首府济南。
李子霄给予秦震的指示,便是让他死守德州半个月。
在这半个月内,不许德州城被鞑子攻陷,半个月后如果德州不可守,他可以自行择机突围。
李子霄临走前时,城内还有差不多三万百姓随行。
他们都是不敢继续留在德州,准备迁到济南去,或是东面青州,莱州等暂时投靠亲戚家,躲避这场战乱。
这也是李子霄让德州县令周温,在他入城后,对百姓做的动员。
李子霄放弃了整个河北之地,利用空间为他换取短暂的时间。
他要趁着鞑子杀入山东之前,将济南西面和北面的所有县城百姓,尽量全部迁移到济南西面州县暂住。
在李子霄的这次征战鞑子的计划,他会围绕济南构筑一条防线,将鞑子挡在济南以北,不让掠走太多大明百姓。
三万百姓迁走之后,整个德州城内没剩下多少百姓了,只有秦震率领的四千白龙军人马,以及周温等一众普通明军士卒三千余人。
周温也算是个有骨气的官员,他主动向李子霄申请留下,继续带着其他官吏,将德州其他地方的百姓,也继续往东迁移。
而李子霄而先带着石英,脱离大部队,骑马全速前进,一日后便奔到了济南城。
他要去找济南城内的德王,和现任山东巡抚张大山,说服他们,让他们下令迁移济南西面和北面更多县城的百姓。
李岩不知道李子霄为什么,能提前料到鞑子今年会再次入关劫掠,不过现在看来李子霄的准备太及时了。
“不着急,本爵猜测,距离鞑子真正入关时间,应该还得有几个月,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还充足。
一次,四年前鞑子大举入关时,本爵手里兵力有限,只能给他们一点小小的教训。
这一次,本爵给他们准备了数万精兵,这次本爵要让鞑子知道,进关容易出关难。”
说着,李子霄的脸露出冷笑。
在李子霄这边早暗,为鞑子入关筹备的时候,关外皇太极此时也在秘密筹划秋季南下的事宜。
崇祯十五年七月初,盛京深夜,崇政殿书房。
此时,皇太极的书房内,挤满了现任满清的众多武重臣。
包括代善、多尔衮、阿济格,济尔哈朗,多铎,豪格,以及汉奸范程,宁完我等人都在。
这些人把皇太极原本不大的书房,挤得是满满当当的。
“咳咳!”
坐在御椅的皇太极,习惯性的咳嗽着,吃力的挪动了一下肥胖的身子,扫视众人,然后开口说道:“诸位爱卿,这次将你们召集而来。
朕是想问问你们,关于咱们今年的‘南狩’行动,你们各旗的武器、铠甲、粮草、物资,可都准备齐了?”
阿济格最先站了出来,说道:“启禀皇,各部的粮草、物资、甲胄等,正在紧急筹备当。
不过,今年收成不好,各部族人都较困难,一次性筹集供给十几万大军所需数月的粮草,对各部都是极大的负担。
还望皇多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一定尽快筹集完成,绝不耽误今年的‘南狩’行动。”
但皇太极却摇摇头,说道:“不行,你们各部要加紧速度,咱们必须趁着汉人没有防备,并且赶到入冬之前,趁其不备一举南下,才能收获效。
否则,一旦等到入冬,天寒地冻,咱们入关更不方便,而且要是等汉人反应过来,万一再打成僵持战,这样对咱们大清是极为不利的。
咱们这次还是要像以往那样,以快打慢,避开山海关,迅速南下入关,打明军一个搓手不急。
赶到明朝皇帝各路勤王大军赶到京师之前,我们迅速劫掠一番,重新出关。
咱们现在需要更多的人口,才能耕种更多土地,采矿,冶铁也需要人手,所以此次南下入关,依旧以劫掠人口为主。
主要目标是大明的山西,以及山东两地。”
皇太极也很清楚,此时的大明河北地区,被他们前几次大规模劫掠,早已经破烂不堪,没多少人口、财富可掠夺了。
所以,这一次皇太极准备兵分两路,一路西进山西,一路南下山东,这两地都是他们之前没太深入过的,油水还很足。
“皇所言有理,臣弟请求进攻山东,这次我要打下济南。”
一旁的正白旗旗主多尔衮,这个时候也站起来,激昂的说道,主动请战率领南路军。
多尔衮可没曾忘记,四年前,他在山东境内遭遇白龙军,多铎被俘,李子霄逼得他放弃进攻济南的那件事。
这一次,多尔衮准备再攻济南,一定要将其打下来,弥补次的遗憾。
另外,他知道山东距离李子霄的驻扎地不远,到时候李子霄极有可能会率军迎战他们。
这一次多尔衮也是为了洗刷耻辱,击败李子霄而去的。
“皇,臣弟也请战,我的镶白旗愿意南下山东。”多尔衮说完后,多铎便忍不住也站起来。
相起多尔衮来说,多铎对于这次南下山东,更是势在必得,他更加忘不了四年前被李子霄俘虏的耻辱。
“好,朕准了,入山东的南路军,以你们两白旗为主力,朕再让镶蓝旗,和蒙古两红旗,镶白旗配合你们。
再加,正红,正白,镶黄三旗的汉军,组成你们南路军,由多尔衮为统帅,多铎为副帅,济尔哈朗为副帅。”
皇太极看到多尔衮和多铎如此请战,他没有不同意的理由。
本来,这一次多尔衮是皇太极心目,两路入关劫掠大军的统帅之一,现在他主动要求统帅南路军,和皇太极想的一样。
同时,多尔衮和多铎的两白旗,向来都是一起行动的,将他们分开也不太现实。
当然,皇太极也知道多尔衮和多铎的心思,他也有意成全他们,皇太极相信,这次南下多尔衮应该不会再跟他耍小心思了。
这一次皇太极召集这么多满清大臣回来,本来是要确定南下两路军统帅和组成人马的,不然后面没时间了。
多尔衮的南路军,包括三旗鞑子,三旗蒙古军,三旗汉军,兵力足有八万余人。
“皇,那入山西的一路军,由谁统帅呢?”范程在旁边问道。
“西路军这次,朕准备交给阿济格统帅,豪格和杜度为副帅,率领镶黄旗,正红旗,和正蓝旗。
以及蒙古两黄旗,正白旗,还有汉军的两蓝旗和镶红旗,由北面长城入关,向西劫掠山西。”
“是,皇。”阿济格听后,也是一阵欣喜,立即领命。
阿济格的西路军,差不多也有七万余人,两路大军加起来,这次鞑子入关的兵马,已经达到十五万。
这几乎已经占到了,此时鞑子总兵力的三分之二了,要知道此时鞑子全国兵力,也不过才二十二万来人。
这还是因为这两年,鞑子在白龙军手里吃了不少亏,让皇太极连续数次扩编汉八旗队伍,使得鞑子兵力增长迅速。
皇太极不可能,将所有兵马都派去南下入关,他需要留下足够的兵力守住老窝。
皇太极可不想,去年李子霄渡海而来,带兵打到盛京城下的一幕再出现。
虽然去年李子霄只带了两千人打到盛京城,对盛京城的鞑子,也没造成多大损失,但仅仅是俘虏了大玉儿这一项,已经让皇太极难以接受了。
所以,这一次皇太极考虑的很充分,不会再给李子霄钻空子。
“现如今夏收刚刚结束,正是筹集粮草物资的最佳时候,我要你们各部,在两个月之内,完成所有物资的筹集和兵力的动员。
九月份,各部人马要按照朕的命令,陆续前往集合地点,九月下旬,入关。
想父皇以十三副铠甲起家,能发展到现在,克服了多少困难,咱们现在再困难,能有父皇那时候困难吗?
各部的粮食先供应军队用,等我们这次入关,那里的汉人有的是粮食供我们去抢。
等我们带回满车的粮食,再加倍还给族人,不仅有粮食,还有女人,有真金白银,绫罗绸缎。”
皇太极的话,引起鞑子将领们的大笑,他们回忆起以前数次入关,每次都收获颇丰,对于这一次他们也更加期待。
豪格更是大声笑,道:“父皇说的没错,咱们缺什么,到汉人那里抢是了嘛!
想当初太祖能以十三副铠甲,创下如今偌大的基业,靠的还不是咱们满人的勇猛,以及从汉人那里的一次次掠夺嘛!
父皇放心,儿臣回去之后,便将府的粮食拿出来,一定保证在期限内,筹集齐所需粮草。”
“好。”皇太极赞赏的看了豪格一眼。
“皇放心,我们等一定尽力相助各位亲王贝勒们,尽快筹集大军所需物资,绝不耽误皇的‘南狩’计划。”
旁边的范程和宁完我这几个汉奸大臣们,此时也赶紧站出来,对皇太极表决心。
随着这场深夜在皇太极书房的会议结束。
………………………………
第700章 议定
700议定
“爵爷,按照您的要求,卑职已经将济南府所有管事的官员,全都召集来了,有什么事爵爷就请说吧。”
这个时候,张大山走出来,对着李子霄客气的说道。
“嗯。”
李子霄点点头,随即看向德王,德王看到李子霄的目光后,开口说道:“李大人有什么要求,就尽管和张大人他们说。
本王这次过来,主要是协调一下你们的合作。”
“那就有劳王爷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