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3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嗖嗖嗖!

    不过,随着关墙下几十步外的那些清兵弓箭手,朝着关墙上进行抛射时,关墙上的明军才出现伤亡。

    咯吱,咯吱!

    当那些清兵们,冒着大雨,将十几辆大型楼车也推上来时,关墙的明军伤亡,便快速增加。

    因为明军也受到了来自楼车上,那些鞑子弓箭手们的射击。

    幸好,那些鞑子弓箭手们虽然箭术精准,但今天下雨天,还是对他们造成巨大英雄,让他们射箭精度大幅下降。

    而且,鞑子制作的这些大型楼车,也就只能推到雁门关主关楼的正面进攻,两翼建在山上的关墙,这些楼车是推不上去的。

    同时好在,最终被鞑子推到雁门关前的大型楼车,也就不足十辆,更多的全都陷在了后面。

    这大雨下的,让路面你拧不堪,坑坑洼洼,还汇聚了不少积水,鞑子很多大型楼车的轱辘,都陷入坑里了,一时是难以摆脱出来的。

    “快快,滚木礌石,往这边多运点。”

    “弓箭手上前,刀盾兵在后……”

    郝强游走在关墙上,对着众多明军将士,大声喊道。

    卢象升坐镇关楼,没有亲临关墙上指挥战斗,亲临在一线指挥那些明军将士们的,还是郝强、关凌等明将。

    “快快快,都跟上,往上爬!”

    关墙下,很多明军将领也在督促那些清兵,让他们顺着云梯,快速往上爬。

    “啊啊啊!”

    随着一声声惨叫回荡在空中,已经有很多清兵,无法攻上城墙,从云梯上跌落下来。

    喊杀声震天,雁门关蔓延数公里的关墙上,此时都处都在激战,清兵拼命的往关墙上爬,试图冲杀上去。

    而关墙的明军将士,则阻止清兵登上关墙,双方进行着惨烈的激战。

    “嘿嘿嘿!嘿嘿嘿!”

    很快,二十多名清兵推着一辆撞城车,慢慢的行进到雁门关城门下。

    周围两边则是大量清兵刀盾手,举着盾牌,掩护这些推车的清兵,格挡来自头顶上射下的箭镞。

    咚咚咚!

    没过多久,清兵就顺利推着撞城车,来到了雁门关城门前,开始撞击城门,发出一阵阵闷响声。

    在前两日的攻城中,清兵甚至试图用士卒带着炸药包,靠近到城门下,将雁门关的城门炸开。

    但这就需要大量的火药,清兵运了两趟,意图就被关墙上的明军识破了。

    然后,便是噼里啪啦大量铁壳雷扔到城门下,将那些躲在城门口的清兵,炸得人仰马翻,也让他们炸城门的计划破碎。

    而现在,随着雨天进攻,明军的铁壳雷是无法继续使用了。

    而同样的清兵也不能用炸药炸门了,他们只能继续选择撞城车,这种最原始的攻击方式。

    “嘿嘿,嘿嘿!”

    “用力撞!”

    在一阵阵吆喝声,以及清兵底层将领的吼声中,那些清兵周而复始的,推动着那根包着铁皮的,粗大的木柱,一下又一下的撞击城门。

    而此时,监军太监杜勋就站在关楼上,都能听见那沉闷的撞门声,心里乱颤。

    “卢大人,鞑子在撞门呢,你还不派人去阻止一下。”

    卢象升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一言不发,开战后郝强就不让他继续站在,关楼前面的城墙上,担心清兵的箭雨会伤到他。

    “放心吧,我已经派人安排好了。”卢象升说了一句,便又陷入了沉默。

    “你……”

    杜勋看着卢象升此时不惊不慌,似乎眼前并不是在发生一场血战,卢象升的这幅样子,让他很不爽。

    其实,卢象升说的没错,他早已经想到鞑子可能会撞门,或是炸门。

    所以,早就在卢象升刚赶到雁门关的时候,他就已经下令,让人将城门彻底用石头堵死了。

    这个时候,雁门关的城门洞的大门后面,全都是石土,就算昨日清兵用炸药炸开城门,也一样冲不进来。

    卢象升想的很清楚,反正他们又不打算杀出雁门关,只有鞑子拼命的想杀进来。

    所以,雁门关的城门,对明军来说,一点用处都没有,留着反而是个威胁。

    索性,卢象升直接下令,让人将其彻底堵死,如此一来,清兵想要攻克雁门关,就只能从关墙上杀进来。

    所以,这个时候城外那些清兵再怎么使劲撞城门,终究也是无用功,是不可能撞开的。

    哪怕是把城门撞烂了,他们也会发现,根本无法通过城门洞进入雁门关。

    “杀啊!”

    噗嗤!

    雁门关西段城墙处,一名刚刚顺着云梯,爬到城墙垛口,试图跳上城墙的清兵。

    就被城墙上的一个明军士卒,大吼一声,长枪猛刺而出,直接贯穿他的胸膛,将其戳了下去。

    但随即,这个明军士兵的长枪,就被一只手握住,紧跟在后面的另外一名清兵,顺势登上垛口。

    “快,杀了他!”

    那个长枪被攥住,一时无法抽回的明军士卒,焦急的大喊。

    旁边立即就有一名明军刀盾兵,举盾逼近,长刀对着此时站在垛口处的那个清兵,劈砍过去。

    当!

    那个清兵横刀格挡,直接荡开了那个明军刀盾兵的一砍,然后一脚猛地踹出,踢在那个明军刀盾兵盾牌上,让其踉跄后退几步。

    那个清兵便趁势,跳到城墙上,长刀反手划出,直接划破那个明军长枪兵的喉咙。

    “呃呃呃……”

    血柱喷涌,那个明军长枪兵捂着喉咙,发出杂声,怦然倒下。

    这是今天清军攻关一来,第一个攻上关墙的清兵。

    此时这名清兵背靠城墙,望着周围逼近过来的三名明军士卒,眼睛狠辣,但却没有慌乱,做出防御态势。

    而且,这个清兵可不是普通清兵,他身穿着三层甲胄,他是一名真正的鞑子白甲兵,但却隶属于汉军镶红旗。

    像这样的鞑子兵,在汉军八旗中都有一些。

    平日里,他们负责监督训练汉军各旗将士,地位超然,虽然名义上还是士卒,但地位和那些汉军将领差不多。

    到了战时,他们同样负责战场督战,发现有畏战不前者,他们可以不用汇报,直接当场斩杀。

    同时,他们也会参与冲锋,啃下一些硬骨头。

    而跟在这个鞑子白甲兵后面,还有十几名汉军镶红旗的精锐,他们虽不是鞑子,但同样穿着三层重甲,也全都训练有素,武艺精良。

    当这个鞑子白甲兵登上城墙后,后面陆续有清兵要上来。

    “快,杀了他,阻止后面的清兵登上来,上啊!”

    此时,这里乃是一名叫贾武的明军将领在指挥,很快就看到这里的情况,发现后面还有清兵要登上城墙,立即对前面的明军将士,催促道。

    “杀啊!”

    受到催促的明军将士,也大吼一声,最前面的三人主动扑杀向这个鞑子白甲兵。

    当当当!

    长刀格挡,劈砍在盾牌上,发出响声。

    这个鞑子白甲兵在这狭窄的空间内,腾转挪移,竟然以一敌三。

    噗嗤!

    “啊!”

    片刻之后,一个明军士卒发生一声惨叫,他的脚踝被这个鞑子白甲兵划了一刀,跪倒了地上。

    彭!

    随即,受伤的明军士卒,又结实的挨了一脚,被踢出去。

    噗嗤!

    鞑子白甲兵反手又是一刀,刺中后面一个明军士卒的腹部。

    “去死!”

    旁边的那个明军士卒大吼着,一刀看在这个鞑子白甲兵的肩膀上,但却没能杀死他。

    他的长刀被鞑子白甲兵身上的甲胄挡住,虽然也伤到了他,但却不足以杀死他。

    噗嗤!

    鞑子白甲兵反应很快,没给最后这个明军士卒机会,长刀划出,直接在他腹部划开一道大口子。

    “上,都上,干掉他。”

    贾武望着这个鞑子白甲兵,如此悍勇,竟然在以一敌三的情况下,还能获胜,眼神恐慌,督促周围明军士卒继续冲杀,自己却在慢慢后退。

    (本章完)
………………………………

第717章 一时心软

    717一时心软

    关墙上地形狭窄,鞑子白甲兵背靠城墙,使得明军士卒每次最多只能三四名士卒,可以一起围攻他,再多地方也待不开。

    这就是守城战的弊端,人数多有时候也不太管用。

    反而少量精锐的士卒,在这样狭窄的地形内,更能发挥出威力。

    因为,有了这个鞑子白甲兵开路。

    在关墙上硬是暂时拦住了明军士卒们,让紧跟着他后面的二十余名清兵精锐,也趁机翻上关墙好几人。

    这几名清兵翻上关墙后,立即站到这个鞑子白甲兵的两翼,防备要攻过来的明军众多士卒们。

    “兄弟们,杀了这些清狗,冲啊!”

    由于贾武的调动和催促,此时已经有几十名明军士卒,围在这片区域,将那几名清兵围住。

    随着最前面一名士卒大吼一声,举着长刀主动冲杀上去,其余明军士卒们也纷纷跟上去,激战再次爆发。

    噗嗤!噗嗤!

    “啊啊啊!”

    随后,这处关墙段落处,刀枪划破血肉,戳破铠甲,以及人类的惨叫声,就再也没停下过。

    几十名明军围攻那四五名清兵,可这些清兵都是真正的精锐,对付这些普通明军士卒,以一敌十有些过了,但以一敌三,绝不成问题。

    再加上,城墙的狭窄地形,对于明军这边人数众多,也有非常的大的限制。

    前面冲过的明军士卒,一次也就只有少量士卒,可以与清兵交手,后面的人只能干看着,插不上手。

    唯有前面的士卒倒下了,后面的明军士卒才能再冲上去,就像是添油战术。

    但在,这种添油战术,在对付精锐人马的时候,正好就是大忌。

    就这样,区区四五名清兵精锐,就挡住几十号明军的猛攻,虽然很快也有两名清兵被杀。

    可明军这边付出的代价更大,足有七八名士卒倒下了。

    而且,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因为前面这四五名清兵拖延的时间,让后面更多清兵,顺着云梯了关墙。

    这几名清兵控制的关墙垛口,就是他们占据的一处桥头堡,掩护后面源源不断的清兵杀上来。

    “报,大帅,不好了,有鞑子在西段关墙登上来了。

    贾将军派小的过来求援。”

    很快,一名神色慌张的明军士卒,就冲到关楼上,向卢象升汇报这一紧急情况。

    大雨阻挡了卢象升在关楼上的视线,此时哪怕他用千里镜,也无法看清远处西段关墙的具体情况。

    “本帅知道了,你回去告诉贾武,他们那边要是先破,本帅就斩了他。

    本帅立即命人赶去支援。”

    卢象升脸色冷峻,声音冰寒的说道。

    “是,小的这就去回去复命。”

    那名求援的明军士卒刚走,卢象升就转头对自己身后一名年轻侍卫,说道:“阿海,下去传令,向西段关墙贾武那边,增派一千人马。

    同时,你去给鲍老将军传令,让他派三个百人队,支援西面贾武。

    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将登上关墙的清兵,给本帅赶下去。”

    “是,大帅,卑职这就去传令。”青年侍卫随即离去。

    卢象升昨晚让关凌,将代州其余的天雄军老兵,全都带来了,统一有一位年近五十的姓鲍的将军统帅。

    毫无疑问,这仅剩的四千余人的天雄军老兵,就是卢象升手里最精锐的人马了,将其编为预备队,负责到处救火。

    “这么快就让鞑子杀上关墙了,这才开战一个来时辰啊!”

    杜勋在旁边,听到刚才那名明军士卒的汇报后,也是心里一颤,对卢象升不满的说道。

    “杜监军不用担心,战斗才刚刚开始,本帅已经派援兵过去了,那些清兵很快就会被赶下去的。”

    卢象升面色不变,轻描淡写的说道。

    但这个时候,杜勋心里根本不相信卢象升的话,他认为这次雁门关多半是真的守不住了,鞑子攻势太猛了。

    所以,这个时候杜勋想离开雁门关,他可不想留在这里,给卢象升他们陪葬。

    “卢大人,杂家最近身体不好,您还是放杂家回代州吧,然后我便前往太原府修养,绝不会在代州多停留一天。”

    杜勋这个时候想离开雁门关,便对卢象升哀求道。

    而且,杜勋很聪明,他知道卢象升忌惮他什么,无非就是不想让他留在代州,影响他的指挥。

    所以,这个时候杜勋主动表明自己回离开代州,前往太原。

    “杜监军,你看现在外面还下着大雨,你不宜出行,还是老实留在雁门关,看本帅如何驱逐建奴吧。”

    卢象升没轻易答应杜勋,他明白杜勋是因为害怕才想离开的。

    “卢象升,你别太过分,你没有权力限制杂家的自由,你别忘了,杂家乃是圣上亲点的监军。、

    尚方宝剑在此,你竟然敢无视杂家的要求,杂家回京之后,一定要向圣上状告你。”

    杜勋也是急了,不惜抬出尚方宝剑,对卢象升施压,让卢象升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说实话,卢象升之所以要将杜勋看在自己身边,确实是担心他留在代州,让他不放心。

    至于杜勋在雁门关,其实真的对卢象升他们抵御清兵攻关,没有丝毫的作用。

    要是杜勋真的不回代州,而是去太原,其实卢象升心里也不是不能答应的。

    否则,此时杜勋都抬出尚方宝剑了,卢象升要是还拒绝,确实不太好。

    看到卢象升露出犹豫之色,杜勋就知道自己的威胁,多少起了点作用,知道这个时候他该再加一把火,让卢象升同意他走。

    只不过,这一把火,可不能再是威胁了,而是利诱。

    “大帅,杂家留在这里也帮不上您的忙,还不如让杂家去太原。

    代州的将士们,不是缺水棉衣吗?

    杂家到了太原之后,便督促太原那些官员,让他们尽快筹集到足够的棉衣,送到代州。

    要不是,以那些各地官员拖沓办事的尿性,别说半个月了,就是给他们两个月,他们都不一定能送来五万套棉衣。

    杂家以性命担保,等杂家到了太原之后,一定在半个月之内,为大帅送来五万套棉衣。

    杂家敢立下军令状。”

    这一刻,杜勋深深抓住卢象升最需要的东西,一脸义无反顾,大义凛然的保证道。

    “杜监军,你此言可当真?”

    看到卢象升朝他望过来,如此问道,杜勋的心里就升起一股冷笑,知道卢象升心动了。

    “当然,大帅,军中无戏言,本监军虽然不负责任打仗,但筹集一些物资,还是能做到的。

    这也是本监军,唯一能为大帅,以及雁门关、代州的数万将士,所做的事情了。”

    不得不说,杜勋的演技很不错,说的情真意切,真的说动了此时的卢象升。

    因为,这个时候卢象升确实需要棉衣,接下来天气转凉,他不能让手下将士,一个个再穿着薄衣作战了。

    同时,卢象升觉得杜勋既然敢立下军令状,多半不敢食言,否则日后他绝饶不了他。

    可惜,卢象升远远低估了杜勋这样的小人,做人无耻的下限。

    “好,本帅同意了,你可以离开雁门关,但不得返回代州,本帅会派一队人马,直接护送你去太原。”

    最终,卢象升还是选择答应了杜勋的要求。

    “多谢大帅。”

    听到卢象升这么说后,杜勋也激动的应道。

    “杜监军,你可别忘了你立下的军令状。”卢象升不忘提醒杜勋。

    杜勋立即拍着自己胸脯,喜声说道:“大帅放心,杂家一定说到做到。”

    可是,此时在杜勋心里真正想说的话,却是:姓卢的,还想让杂家给你筹集棉衣,你做梦去吧。

    “来人,护送杜监军离开。”

    随即,杜勋不惜冒着大雨,在十余名明军骑兵的保护下,离开雁门关,朝南而去。

    卢象升不知道的是,他的这次轻信杜勋,算是犯下了大错,以至于酿成后面更多的灾难。

    “杀啊!”

    而此时雁门关关墙上的战斗,变得更加惨烈起来。

    特别是西段关墙,由于这里是清兵最先登上关墙的地方,这让城外的阿济格意识到西段关墙防守薄弱,派出更多人马猛攻西段关墙。

    卢象升虽然向贾武这边,派去了一千余人的援兵,可半个时辰过去了,非但没将那里的清兵赶下去。

    反而,让更多的清兵攻上关墙,双方在关墙上,进行着惨烈的肉搏战。

    明军这边虽然人多,可还是被清兵压着杀。

    好在后面随着贾武调集来弓箭手,以及天雄军三支百人队也赶过来,才重新夺回优势,将试图扩大占据地方的清兵,重新压缩回一片狭小地带。

    到了午后,雨势终于渐渐小了下来,可双方的战斗却更加激烈。

    “杀啊!”

    一个个清兵怒吼着,不要命的试图登上关墙,可大多数都被关墙上的明军赶下去。

    争夺最为激烈的,就是西段关墙了,这里的关墙上,以及关墙下,已经堆积了大量双方将士尸体。

    整个雁门关远远的望去,都变成了淡红色,那是被鲜血染红的缘故。

    降落到雁门关上的雨水,在顺着关墙,顺着山间沟壑流到山下时,都变成了红色,形成一条条独特的红色溪流。

    (本章完)
………………………………

第718章 岌岌可危,无耻小人

    718岌岌可危,无耻小人

    阿济格率领的六万多清兵,从六日清晨开始冒雨再次强攻雁门关。

    当然,主要负责攻关的,还是白泽和赵天达两人的汉军镶蓝旗和镶红旗的三万余清兵。

    至于鞑子和蒙古人,主要用弓箭进行远程支援,冲锋陷阵伤亡太大,这些他们肯定是交给汉军各旗去做。

    此时,战斗已经进行到了傍晚,却丝毫不见清兵有任何退兵的迹象。

    从清晨到傍晚,整整近六个时辰的激战,双方围绕雁门关城关,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

    此时清兵已经从东西两段关墙上,数个区域登上了关墙,明军将士也无法再将他们完全赶下去。

    在这些清兵登上关墙的区域,也是双方将士搏杀最为惨烈的地方。

    雁门关内的明军,这一次也表现的极为顽强,有着卢象升亲自坐镇关楼,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一支明军队伍主动溃逃。

    “跟老子杀,杀光这些清狗!”

    东段关墙上,已经有五六次城墙垛口被清兵攻占,不少清兵登上关墙,守在这些垛口,掩护后面清兵登城,并且与冲杀过来的明军将士血战。

    “弓箭手,给老子射死他们。”

    关凌怒吼着,可惜随即他发现自己的命令,并没有弓箭手赶来执行。

    原来,在整整一个白天的激战中,明军弓箭手伤亡惨重。

    此时剩余的明军弓箭手,也全在其他关墙垛口处,射击其他方向试图登上关墙的清兵。

    “妈的,你们跟我冲。”

    关凌一看弓箭手是指望不上了,只能率领身后十几名明军步卒,冲杀过去。

    “杀啊!”

    整个雁门关混战成一片,到处都是喊杀声,战斗早已经开始朝着关内蔓延,此时战斗主要集中在最外围的一线关墙上。

    这里明军将士和清兵的争夺,最为惨烈。

    对于明军来说,对他们造成最大杀伤的,并不是这些登上关墙的清兵,而是他们后方不断射来的箭雨。

    阿济格不舍得让自己手下鞑子骑兵,参与这样惨烈的攻关之战上,但阿济格也不可能让鞑子兵只在后面看着。

    阿济格下令,让所有鞑子骑兵下马,组成密集的阵型,充当弓箭手,朝着明军关墙上进行覆盖式射击。

    两万余人鞑子和蒙古人,组成的密集弓箭阵型,便朝着雁门关上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覆盖式射击。

    雁门关上的明军,随时都可以看到,前方天空上射来密密麻麻的的箭镞。

    然后,随着一声‘噗噗噗’的箭镞射穿甲胄,刺入人体血肉的闷响声,以及响彻云霄的惨叫声,关墙上的明军将士就会倒下一大片。

    对于鞑子这种箭雨覆盖打击,一开始卢象升也没什么办法,他只能下令,将关内所有能搜集到的盾牌,全都送上关墙。

    然后,就是不断的朝关墙上派遣援兵,关墙上的明军死了一批,他就立即从关内仅有的七八千人预备队中,抽调人手支援上去。

    这也是卢象升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可以说明军能够守住雁门关,完全就是靠血肉之躯堆出来的。

    最可恨的是,明军弓箭手人数,本来就没有清兵多,负责射杀那些攻城的步卒,都嫌人手不足。

    根本调不出多余的,去反击关外那成片成片的清兵弓箭手。

    谁让鞑子兵和蒙古兵,每一个人拖出来,都是射箭好手,明军在这方面完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