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4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铜。”接着,李子霄要叫来韩铜。

    “末将在。”

    “这次前往寿张,对付多铎所部鞑子,你就不用跟着本爵来了。

    本爵有更重要的的事情,交给你。

    你派出部分斥候,去给本爵盯死平阴的多尔衮所部,多尔衮手下大军的一举一动,都要及时汇报。

    同时,你派出一队精锐斥候,赶在本爵大军前面,赶赴寿张,盯住多铎大军。

    你们斥候全都是一人双马,一定能赶在本爵骑兵前面,赶到寿张的。

    另外,本爵率军走后,你召集一些斥候,专门组建一支传令队。

    联系上此时身在济南的子龙,兵进高唐州的李天霸,还有身在德州的秦震,以及北面商河的刘泽清。

    一旦有紧急军情,本爵要你们能在第一时间,用最快的速度,送达给他们每一个人。

    有时候,一份及时送达的军情,就能挽救一场战争的胜利,这件事你一定要办好,明白吗?”

    李子霄对着韩铜认真的叮嘱道,对于军情方面,李子霄一直以来都很重视。

    “是,爵爷,末将一直办好这件事。”

    韩铜一开始听到李子霄,不让他跟着前往寿张,还有些失望,好不容易等到一场大战。

    可随即,听到李子霄确实给他安排了,挺重要的事情,韩铜心里也就释然了。

    “奥,对了,差点忘了。等会张富贵手下情报局的人,会拿着代表他们身份的令牌,和你联系。

    你们之间也要建立起联络渠道,有时候富贵那边能得到更及时的消息。

    到时候,本爵的大军会处在移动当中,富贵他手下情报局的人也不好找到,就得通过你们联系本爵。”

    李子霄刚要骑马离开,突然又想起这件事,及时转身对韩铜,再次说道。

    “是,末将记住了。爵爷,此去一定要万分小心。”

    “放心,本爵知道。”

    轰隆隆!

    随即,李子霄率领近五千名飞龙营骑兵,以及斥候营一大队骑兵,连夜奔袭寿张,准备先对付多铎。

    李子霄此时很明白,这一次鞑子转战兖州,连连得手,士气大涨,他需要一场胜利,来打击清军的士气。

    此去寿张,对上多铎的一万余清军骑兵,能否获胜,李子霄心里也没底。

    只不过,李子霄此去寿张,也没指望真的一战歼灭多铎的一万多清军骑兵,那根本是不可能办到的。

    李子霄要做的,是击败多铎所率清军骑兵一次,打击他们的士气。

    让清军不敢再继续横行,迟缓清军深入兖州的时间,让李子霄能有时间做更充足的准备。

    对于清军骑兵,李子霄最忌惮的就是他们灵活的机动性,可以以快打慢,长途奔袭,往往让敌人还没准备好前,就将其快速击败。

    骑兵就相当于冷兵器时代的装甲部队,是冷兵器作战中,发动闪电战的最佳兵种。

    战争这东西,人数这种优势,真的不如时机,兵员素质这些元素,要不然世界历史上也不会出现那么多以弱胜强,以少败多的战例了。

    主要是,因为再训练有素的战士,一旦局势失利,军心溃散,无心恋战后,哪怕后面追杀他们的是一群老弱残兵,他们也会溃败。

    人是生物,不是机器,会收到情绪支配,会胆怯,会怕死,不会任何时候都能保持理智,镇定自若的。

    后世的一些人看战争,老是看对方多少人数多少,一旦人多,装备好,就认为稳赢了,这是军事小白才说的话。

    而李子霄这次率不足五千白龙军骑兵,去寿张对付多铎的一万清军骑兵,他并不畏惧,依旧认为自己有获胜的机会。

    因为,他们这边虽然人少,但他具备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多铎多半不知道他率军到了。

    只要战机把握的好,李子霄认为,以五千骑兵胜鞑子骑兵一万,不是什么难事。

    多铎手下一万清军骑兵,全都是鞑子镶白旗骑兵和蒙古骑兵,确实是骑兵精锐。

    但李子霄这边的白龙军骑兵,同样不是明军骑兵可比的,同样是精锐,谁怕谁,战争只要没打,胜负谁都说不准。

    后世有些军事小白,一看以少打多,就感觉离谱,就开骂吐槽,那只会显出你的无知。

    你真要是有点军事历史常识,就会发现历史上很多不可能发生的战例,都发生了。

    那些以弱胜强,以少败多的战例,让你看来,简直就是离谱的不得了,一万年也不可能发生吧。

    十月七日早晨,天色刚亮,在距离寿张县城以东七八里的一处树林中,李子霄率领的五千白龙军骑兵,刚刚抵达这里。

    “全军入林休整,不许生火。”

    李子霄看到天色还未亮,眼神虽然有些疲惫,但却阻挡不住那股锐气,对身后白龙军骑兵们下达命令。

    听到李子霄的命令后,白龙军五千骑兵纷纷骑马入林,然后下马休整。

    经过昨日半个下午,加上昨夜整整一夜的长途奔袭,李子霄率领的这五千白龙军骑兵,奔袭一百四十多里地抵达这里。

    而在此之前,他们从济南奔袭的兖州,差不多也足有一天时间。

    连续两天的长途奔袭,这些白龙军骑兵一个个都很疲惫,同时他们的战马也累得不轻。

    所以,李子霄率军抵达寿张一带后,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休整。

    这处距离寿张县城不远,而且视野开阔,比较隐蔽的小树林,成了李子霄最理想的选择。

    “子武,带两人去,找到提前赶到的斥候,让他们来见我。”

    李子霄下了马,找到一处枯木坐上,拿下头盔,对着旁边一名青年,说道。

    这名叫李子武的青年,也是金陵李家的子弟,比李子霄小几岁,是李子霄的堂弟。

    虽说李子霄另立门户,从金陵李家独立出来,这他们怎么说,也是同出一族,是血脉至亲。

    这两年有不少李家子弟,都过来投奔李子霄。

    不仅仅是金陵李家,随着李子霄势力越来越大,占据的地盘越来越多,已经有不少商人,世家,都纷纷押注李子霄身上。

    这些商人,世家都派出不少有能力,有才华的子弟,前来投靠李子霄,总算是让李子霄手下不再愁人才不够了。

    华夏这些商人,世家的这种投注,自古以来都有。

    当一个王朝没落时,那些大家族,有眼光的商人,都会这样做,选择有实力的投靠。

    一旦未来他们下注的势力,成功执掌华夏大权,那么他们当初的下注,便能得到丰厚回报,足以确保一个家族百年繁盛。

    而且,他们也不是朝一家势力下注,这些商人,世家的族中,有人投靠李子霄,也有人投靠李自成,甚至有人投靠鞑子。

    他们这么做,一切无非都是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

    所以说,此时华夏,家的概念大于国,这也是李子霄在自己地盘上,分解各大家族,进行‘分家’政策,宣扬国家概念的主要原因。

    古时,在一个村镇上,有时候朝廷任命的一镇之长,都不如其镇上一个大家族的族长说话有用。

    李子霄很讨厌这种大家族制度,他日后便是要消除这种家族制度。

    李子霄要做的,就是在日后消灭华夏的大家族制度,

    此时,李子霄在对待金陵李家来的这些子弟时,名义上是和其他来投靠的家族一样。

    这么做,李子霄也是他手下人给出的主意,他手下一些谋士想的很长远。

    李子霄手下一些谋士,在为李子霄日后如果真的做了皇帝,到时候李子霄就不必对金陵李家进行册封。

    到时候,李子霄自立的这一分支,便是唯一正统的皇室,而金陵李家并不属于皇族。

    李子霄要的就是这种法理上的定义,但在实际中,李子霄还是任用不少李家子弟。

    这也算是李子霄对金陵李家的一种补偿。

    而金陵李家派来投靠李子霄的子弟中,大多都选择了文官,只有少数人选择入伍,李子武便是其中之一。

    此时的李子武,乃是李子霄身边侍卫队成员。

    “是,爵爷,属下这就带人去办。”李子武应了一声,立即带人离去。

    这个时候,五千白龙军骑兵已经全部进入山林,以各大队为编制,他们分布在这处树林中休整。

    因为李子霄下令不许生火,白龙军将士们只好啃他们携带的干粮,他们也已经习惯了。

    同时,他们也会从取出携带的大豆,喂给战马吃,白龙军将士需要补充体力,这些战马也同样需要。

    李子霄喝了点水,也啃了两口干粮,便坐在那根枯木上闭目养神。

    没过多久,李子武便领着一名斥候,过来了。

    “属下斥候营三大队二旗旗将孙先锋,拜见爵爷。”

    一名白龙军斥候营将领,单膝跪在李子霄跟前,喊道。

    韩铜对于探查寿张这边情况非常重视,亲自派出手下一名很有才干的旗将,亲自带人为李子霄开路。

    “孙先锋,好名字,今日你就是本爵的先锋官啊!”

    李子霄听到这个斥候营旗将的话后,睁开眼睛,笑着说道。

    听到李子霄这么说,孙先锋也是一阵激动,兴奋的说道:“愿为爵爷效力,万死不辞。”

    “哈哈,忠心可嘉,孙先锋,来跟本爵说说此时寿张这边清军的情况?”

    随即,李子霄的脸色也严肃下来,不怒自威,对孙先锋问道。

    看到李子霄收起笑容,如此威严模样,孙先锋也认真回复道:“回禀爵爷,属下在昨天下半夜抵达寿张的。

    属下便将带来的人马,分成三支队伍,两支外出侦查,一支负责休整,三队人马轮换休息保持体力。”

    听到孙先锋说着,李子霄微微的点点头,认可孙先锋的这个做法。

    斥候队连夜奔袭,同样很辛苦,作为一名将军,必须时刻想办法,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要让自己手下将士,保持最佳状态。

    孙先锋见到李子霄微微点头,心中一喜,继续说道:“属下在带人连夜勘察了寿张周围的情况,发现清军驻扎在寿张城内。

    属下一开始以为,清军是全部驻扎在寿张城内,城外并无驻军。

    可是,随着今早天色微亮,属下带人扩大了侦查范围,就在半个时辰前,有了重大发现。”

    “什么发现?”

    “属下在寿张城南面的大清河,发现一支清军。

    他们还驱使着三千余青壮,在大清河上搭设了三座浮桥,昨晚他们就守在那里。”

    孙先锋的话,让李子霄眼睛一亮,立即询问道:“鞑子在大清河搭设浮桥的地点在哪里?哪里有多少清军驻扎?”

    李子武立即从后背上,抽出一个圆筒,从里面取出一副无比详细的兖州地图,在孙先锋跟前摊开。

    “爵爷,在这里。”

    孙先锋手指朝着地图上,寿张城东南方向数里的大清河边上一指,说道。

    “爵爷,因为寿张处在大清河的上游,这里的河面不是很宽。

    清军不需要太多人手,只带去三千青壮负责搭建,由一千余名清军骑兵看押。”

    听到孙先锋的话后,李子霄眼中闪出寒光,冷声说道:“多铎看样子是没打算止步于寿张啊,他还想继续往南劫掠。”

    李子霄通过鞑子搭设浮桥,就猜出了多铎的意图。

    毕竟,对于骑兵来说,平原是他们最佳的战场,但如果遇到河流,搭设浮桥是最快的渡河方式。

    最快更新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最新章节。
………………………………

第725章 半渡而击,摧毁浮桥

    最快更新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最新章节。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725半渡而击,摧毁浮桥

    “孙先锋,寿张城内的鞑子,天亮后可有动静?”

    李子霄再看向孙先锋,询问道。

    “回禀爵爷,暂时没有发现寿张城内鞑子有动静。

    不过,天亮之后,寿张城内派出不少鞑子哨骑,他们分布在寿张城周围,也有少部分前往大清河上的浮桥点。

    由于这些鞑子哨骑的出现,属下没敢再派人靠近,以免被鞑子哨骑发现,暴露了咱们大军的踪迹。”

    “这么说,寿张城内的鞑子,此时并没有察觉到你们的踪迹,也就更不可能知道本爵已经率军赶到了。”

    “是的,爵爷。”

    “很好,孙先锋,你这件事办得不错。”

    听到孙先锋的话后,李子霄再次点头,很满意的赞赏道。

    “现在看来,多铎停驻在寿张城内的清军,是打算继续南下劫掠了,不然他们就没必要在大清河上搭设浮桥了。

    如此一来,清军渡河之时,就是咱们大军出击的最佳战机。”

    李子霄眼神中闪烁着战意,目光灼灼,他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孙先锋,现在本爵要你回去,带着你手下斥候,想办法在不让鞑子发现的情况下,监视寿张城,以及大清河浮桥处的一举一动。

    一旦鞑子大军离开寿张城,你要派人第一时间回报,你能做到吗?”

    李子霄眼睛盯着孙先锋,沉声说道。

    “属下一定完成任务。”孙先锋激动的喊道,他知道自己立功的机会到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你去办,你俯耳过来。”

    然后,孙先锋便侧脸,将一只耳朵凑近李子霄,听取李子霄对其低声叮嘱的任务。

    “明白了嘛?”

    “是,爵爷,属下明白了。”

    “好,你去吧。”

    “是,属下告退。”

    随即,李子霄便继续让手下五千骑兵,躲在这处树林中休整,等待战机的到来。

    李子霄相信,此时多铎是真不知道他率军而来的消息,同时李子霄也相信,多铎在大清河上的搭设浮桥,也绝不是搭着玩的。

    或许是这几日,多铎连续横扫东昌府和兖州西北十余座城池,让他变得膨胀,贪婪起来。

    这个时候,李子霄就要让手下五千精骑,继续休整,补充体力和精神,等待多铎离开寿张城,渡河之时,就是他们出击之时。

    而李子霄所率骑兵此时所在的这处树林位置,也是极佳的。

    这处树林距离西面的寿张城,只有十里地,距离鞑子在大清河上搭设浮桥地点,只有不足七里地。

    只要多铎率领清军骑兵渡河,像这样的短途奔袭,得到消息的李子霄,能够率领骑兵从树林出发,不用一炷香便可抵达浮桥点。

    结果,李子霄这一等,就足足等到了中午,都没见寿张城内清军出城。

    “怎么回事?难道是本爵猜错了,还是多铎有了察觉?”

    这个时候,就连李子霄心里也不由得发慌。

    毕竟,时间拖得越久,对李子霄来说,就越发不利。

    李子霄还不知道,此时在平阴的多尔衮率领的清军主力,有没有朝寿张这边进发。

    如果有的话,时间拖上一两天,等待多尔衮率清军主力赶来,别说李子霄没机会袭击多铎了,甚至还有可能被清军发现围歼的危险。

    “报,爵爷,清军出城了。”

    就在李子霄考虑着,要不要继续等下去的时候,终于孙先锋派回一名白龙军斥候,送回了李子霄想要的消息。

    “具体情况,详细说来。”

    李子霄亲自召见了那名回来的斥候,急切的询问道。

    “回禀爵爷,就在刚刚清军骑兵大约七八千骑,离开寿张城,正在朝着大清河浮桥点赶去。

    孙旗将立即便派属下前来汇报,孙先锋带人先一步,前往大清河上游去了。

    按照清军骑兵的速度,属下赶到这里的时候,他们差不多也应该快要赶到大清河畔了。”

    那名白龙军斥候平缓下呼吸,对着李子霄详细说道。

    “七八千骑?这不是多铎手下鞑子的全部兵力啊!”

    李子霄在听到那个斥候的汇报后,眉头一皱,疑惑地说道。

    “清军这次离开寿张城,是不是没有携带他们裹挟的百姓和劫掠来的钱粮,牲畜等?”

    紧接着,李子霄便想到了什么,立即对那名斥候,问道。

    “回禀爵爷,是的,这次清军离开寿张并没有携带百姓,只有清军骑兵。”

    “原来如此,这就对了。”

    李子霄听后,便恍然大悟。

    “本爵早应该想到,多铎多半不可能继续带着那些裹挟的百姓,以及他们抢来的钱粮南下的。

    要不然,太不方便了。

    如此看来,多铎是将那些裹挟来的百姓,以及掠夺来的钱粮物资,全都储存在了寿张城内。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今天上午,多铎迟迟没有率军离开寿张城了。

    原来,他是在城内安排留守寿张城的清军。”

    李子霄自言自语着,眼睛便越发明亮,他心里突然有了更大的谋算。

    而李子霄这次的猜测,一点都没有错,确实被他猜中了大半。

    多铎确实将裹挟来的百姓,和抢来的钱粮物资,准备全部留在寿张城内,不准备带着南下了,那样确实是累赘。

    可以想象一下,多铎要是带着十几万裹挟来的百姓,以及几十辆大车拉着的钱粮物资,他们光是要渡过大清河,就得花上大半天时间。

    多铎在寿张城内,留下三千余清军骑兵,让他们负责看押城内被俘百姓,留守城池,等待多尔衮率军前来汇合。

    根据多铎派人和多尔衮的联系,多尔衮最迟两天之内,便会率领清军主力赶到寿张。

    到时候,多尔衮会将他裹挟来的百姓,掠夺来的钱粮物资,与多铎留在寿张城内的汇合道一起。

    然后,多尔衮便会想办法,先将这些裹挟来的百姓,和抢来的钱粮物资,送回关外。

    至于多铎要先一步,继续南下劫掠,多尔衮也是同意了的。

    “子武,传令给各队队将,全军集合,速度要快!”

    听完那个斥候的话后,李子霄直接扭头,对身后的李子武下令道。

    “遵命,爵爷。”

    很快,李子武便将李子霄集合的命令,通知到了各队队将。

    “集合,全部集合,快!别给老子磨蹭。”

    随着飞龙营以及斥候营一大队四名队将,迅速对着树林内各处自己手下的骑兵呼喊,树林内的白龙军骑兵们也迅速开始集结。

    “报!”

    就在李子霄刚刚集结起骑兵时,从南面又有一名白龙军斥候疾驰而来。

    “爵爷,急报,清军正在渡河!”

    李子霄一听,眼神中闪过喜色,事情果然像他预想的一样,多铎还是要渡河的。

    “全军出发,目标南面大清河畔。”

    李子霄一声令下,五千白龙军骑兵便迅速从树林中冲出,直奔南面大清河畔。

    虽然这个时候李子霄得知,清军已经开始渡河,但他并不着急,反而觉得时机正好。

    清军七八千骑兵,只在大清河上搭设了三座浮桥,如此一来,他们想要全部通过大清河,差不多需要近半个时辰的时间。

    这段时间,正好可以留给李子霄的行军,等到李子霄率军赶到大清河北岸的时候,估计那时候清军骑兵刚刚渡过河一半人马。

    “半渡击之,今日本爵就要用骑兵击败鞑子精骑,野战无敌的牛皮。”

    李子霄骑在马上,兴奋的想道。

    上一次,李子霄是用火枪兵的三段击,在清军不了解白龙军具体情况下,在野外击败了鞑子精骑,第一次击碎了清军骑兵野战无敌的神话。

    随后,白龙军的骑兵也曾在关外,和清军骑兵交过手,而且都是小股骑兵的对决。

    虽然,最后也获胜了,但也是惨胜。

    而且,还是他们在以少打多的优势局势下,打出的惨胜。

    李子霄现在迫切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以少败多,双方大军团骑兵作战的大胜。

    只有这样的胜利,才能最大的鼓舞士气,打击清军的嚣张气焰,让多尔衮更加谨慎起来。

    轰隆隆!

    五千白龙军骑兵,化成一道洪流,迅速朝着南面大清河畔奔去。

    此时,大清河畔,鞑子搭设的浮桥点。

    多铎骑在战马上,站在河畔,望着正在通过三座浮桥,迅速渡河大清河,抵达河对岸的清军骑兵们,脸上带着微笑,有些意气风发的模样。

    “王爷,将士们已经开始渡河了,预计半个时辰后全部过完。”

    多铎身后一名鞑子骑兵策马过来,对多铎汇报道。

    “很好。”多铎满意的点点头。

    一炷香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轰隆隆!

    随着大地微微震动,依旧还骑在马上的多铎,并没有渡过河。

    “嗯?有动静!”

    突然,多铎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皱起眉头,冷声说道。

    这些鞑子的一直本能直觉,他们对于大股骑兵奔驰时,造成地面的细微震动,非常的敏锐。

    听到多铎的话后,有一名鞑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