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是真有官军打过来的话,老子就站在村口,要死也是先死俺的,要是我先跑的话,就让天打五雷轰。”

    董大田拄着拐站在村口,越说声音越大,越说越是激昂,一边说一边不停的用他的拐杖敲打一旁的老槐树。

    听罢了董大田这通安抚的话后,老董村的村民们都相互看了看,别人的脸色还有眼神。

    这个时候一个中年汉子走出人群,对董大田大声说道:“田子,你说的可是真的,咱们白龙军这次真能打赢吗?咱们白龙军真的不会扔下我们逃跑?”

    董大田冷笑了一声,一脸不屑的回答到:“瞎猴,你小子真是人越大胆越小,你看你老哥俺想要跑的样子嘛!

    俺也是从咱们村子出去的,咱们都是从小光屁股玩到大的,你说俺还能害你们?

    俺对我们大当家和白龙军绝对有信心,坚信他们一定能打败这次来的官兵,咱们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死田子,老子才没胆小呢。”那个中年汉子不满的对董大田吼道。

    然后这个汉子微微犹豫了一下,一咬牙转身,对着那些村民们喊道:“村儿里面的老少爷们,堡长的话俺信。

    李大当家那可是天上的白龙转世下凡的神人呢,咱们也不是没见过白龙军的好汉们,个顶个都是铁打的汉子。

    堡长说的有道理,咱们要相信白龙军,俺也不打算走了,俺就留在村子里,这里是俺的家,俺可不想像那些流民一样。

    老子从俺祖爷爷那辈起,就开始给地主老财们种田,一直到了俺这辈儿,就没给自己种过一天的田。

    每年辛苦种的粮食,最后却连孩子都不能吃饱,现在李大当家好不容易给咱们大家伙都分了田地。

    咱们也好不容易才种上了属于自己的粮食,他/娘的官府来了就想抢回去,没他/娘的那么容易。

    老子不管你们了,俺是说啥都不会走的,别说李大当家带着白龙军的好汉们,在前面替咱们挡着官军。

    就算是官军真的打到咱们村,老子也要抡起锄头跟他们拼了。

    这田既然李大当家分给了俺了,那就是俺的了,老子还指望以后将这田传给俺儿子呢。

    反正官军要是打来了,横竖都是死,与其以后还被饿死,到还不如****娘的。

    堡长,这次俺们也不能坐着看着,李大当家带着白龙军的好汉们,去和那些千杀的官军拼命。

    你说吧,让俺们点啥?只要能给咱白龙军帮上点忙的,您只管吩咐好了!

    就算是让俺掂刀上阵去跟官军拼命,俺瞎猴要是说半个不字的话,俺他/娘的就不姓董了。”

    说罢之后,这个外号瞎猴的汉子,还重重的朝地上吐了口吐沫,瞪着眼等着董大田吩咐。

    这时候一些村子里面的年轻人,听完瞎猴的话后,也深有触动,都热血上涌,纷纷跟着站了出来。

    对董大田叫道:“堡长,俺们也不是忘恩负义的王八蛋,俺们信你的话,俺们绝不会走的,也绝不会私通官府出卖咱们白龙军的。

    你吩咐吧,要俺们干点什么,只要能给咱们白龙军帮上忙的,你只要一句话,俺们即便是掉脑袋的事情也敢去干……”

    围在四周的许多村民,许多人都跟着叫了起来,纷纷表示不会弃了到手的田逃走,吆喝着要帮白龙军做点什么。

    董大田看着前面激昂的人群,不由得鼻子一酸,激动的眼泪差点没有流下来。

    他双手抱拳,对着下面这些村民们,叫道:“俺董大田先谢谢大家伙了,我俺也代表俺们大当家谢谢诸位乡亲们了。

    俺们大当家说过,只要大家伙抱成团,就什么都不怕,官军也就那么回事,就怕人心散。

    俺们大当家早就说过,过段时间要咱们各乡各村都组织起民兵队,看看人家林家堡,韩家堡那些大堡子,可都已经组建出了护堡队。

    咱们也不能落下,民兵民兵,说白了就是以民为兵,全民皆兵。民兵队的任务,就是要负责保护咱们自己的村子。

    今天既然大家都愿意帮着咱们白龙军保卫咱们的村子,守住咱们到手的田地。

    那么择日不如撞日,今天咱们老董村就先走一笔,咱们村的民兵队,就今天正式成立起来吧。

    俺董大田也托大一次,别看俺腿脚不方便。

    毕竟俺也见过大阵仗,是李大当家一手操练出来的兵,多少有点经验,就先给大家伙当个民兵队的头,以后再重选。

    如果你们认同俺的话,十六到四十岁的爷们便都站出来,以后你们就是咱们老董村的民兵队了。”

    董大田说罢之后,村子里面的符合年龄要求的男人,便都站了出来,这些人总共有八十十多人。

    董大田又大声叫道:“好了,咱们村的民兵队今儿个就算是成立了,这次跟官军打仗,咱们将军说了,用不上咱们帮忙。

    眼下咱们就先做一件事,就是把咱们村子给保护起来,严查跑到咱们村一带的闲杂人等,不能让官府的探子,跑到咱们这儿打听消息。”

    于是白龙军治下的第一个民兵队,就此先在老董村里面成立了起来。

    而与此同时,在其它村子、庄堡里面,像老董村这样的情况也在反复上演着。

    有的堡长口才好,说的也就清楚一些,但是有的堡长口才差点,效果也就差点,但是结果大致上都是一样的。

    他们基本上向老百姓们说清楚了,白龙军肯定不会丢弃这里逃走,他们肯定能打得过官军的。

    而且各乡各村都纷纷提前组织起了民兵队,并且开始履行起了,保护自己村子的职责来。

    至于各村民兵的武器,眼下暂时白龙军还来不及给他们配备。

    于是各村各乡的堡长们便自力更生,以他们手头的一些农具,比如粪叉之类的东西。

    另外还找来一些长木棍,前端削尖,充当木枪使用,临时把这些人给武装了起来。

    这些临时成立的民兵队,战斗力暂时还谈不上,但是却很快便在白龙军辖地内,织出了一块严密的防御网络。

    短短两三天时间,一些不明身份的人,便被这些民兵队发现,并且抓了起来。

    并且这些人很快就被送到了最近的庄堡中,交给了那里的大堡长关押起来,仔细审问。

    而那些大庄堡的堡长,可都是白龙军的伤残老兵下去担任的,还真从这些人之中,找出了几个官府的细作。

    他们基本上都是凤阳官府方面,提前派往这边打探白龙军兵力布置的细作。

    很不幸的是,这些人不属于这里任何地方,有的甚至连口音都不一样,一看就是外来人。

    哪怕是那些朝廷细作假扮成流民,也会被认出来。

    ://///36/3693/

    。
………………………………

第193章 主动迎战

    93主动迎战

    哪怕是那些朝廷细作假扮成流民,也会被认出来。

    因为,这个时候在永城县境内是很难见到流民的,因为那些流民都被白龙军组织到特定的地区开荒,自力更生去了。

    在民兵队一经组织起来,这些朝廷派来的细作,便无处藏身了,很快便被民兵队分辨出来。

    那些庄堡的堡长,对于这些朝廷细作也不客气,被抓到之后严刑拷问了一番,从他们的嘴里撬出一些情报,便二话不说便把他们砍了。

    至于其它的那些身份可疑者,也要经过一番仔细的盘问,其中很多都是来永城县走商的小商贩。

    对于这些人眼下暂时没有时间去处理,便都先关在了庄堡之中,只待这次战事结束之后,另行对他们进行处置了。

    而通过各乡各村的堡长们的宣传,当地的民心也逐渐的安稳了下来,不再像刚开始那样人心惶惶了。

    不过毕竟人心这东西,不可能任何人都一条心的,还是有少量的人,选择了拖家带口,离开这里躲避战祸。

    对于这些逃离本地的人来说,各地堡长们也不客气,他们走可以,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可以带走。

    但是属于白龙军借给他们的农具,粮食什么的,都必须留下,已经被他们吃掉的粮食,就当喂狗了,白龙军也不要了。

    而原来分给他们的田地,则一概收回充公,并且在户籍薄上,也立即勾去了他们的名字,以后绝不允许他们再回来。

    这一套威慑和安慰的政策,正是钱广元向李子霄提议的。

    甚至钱广元已经开始带着他的民政人员,分头下乡亲自安慰民众,保证白龙军的根据地不会生乱。

    这些各种举措,确实大大的稳定了白龙军辖地内的形势,使得永城县境内重新稳定了下来。

    也减少了白龙军相当多的麻烦事,让白龙军可以做到兵力集中,去对付前来围剿的官兵。

    至于地方巡逻的任务,基本上便可以移交给,各大庄堡的护堡队和各村的民兵队,去负责了。

    而官军方面和李子霄他们预计的情况,基本上不差什么,官军的行动速度远远比不上,白龙军这边的准备的速度。

    白龙军两天之内便收拢起了主战兵力,并且开赴到了睢水北面扎下了营盘。

    各种物资也源源不断的补充到了军中,做好了迎战官军的准备。

    而宿州那边官军却在磨磨蹭蹭的,一直磨蹭了三四天的时间,才算是在宿州做好了准备,然后磨磨叽叽的开始誓师出发,朝着永城方向行来。

    毕竟一万大军的调配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这些官兵还来自不同的地方,该争的该抢的,他们谁都不愿意吃亏,一来二去时间就耽误下来了。

    沿途白龙军派出的斥候、细作们不断的监视着他们的行动,并且源源不断的将情报送回了白龙军大营之中。

    这个时候,卫宏也从开封返回到了军中,并且带回来开封方向官军的最新消息。

    开封方面的官军距离更远,他们此时还没有到达归德府,估计至少也得要六七天时间,才能赶到周庄附近。

    而李子霄已经给了刘重放权,除了派给他那驻守周庄的八百人外,李子霄再也没有给他调拨一兵一卒,一枪一弹。

    李子霄给他的命令,就是不管他怎么做,付出怎样的代价,在李子霄没有彻底解决掉凤阳方向开来的敌军之前,他这里不许放一个官兵南下。

    他必须死死的守在周庄,卡住开封方向官兵从夏邑县南下,进入到永城县的要道,彻底拖住这股官兵。

    用八百人对付官兵的近五千人马,虽说刘重手上依托周庄防御,但是依然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但李子霄实在是没办法,他手里的兵力此时就这么多,捉襟见肘,他只能这么安排。

    以极少部分兵力牵制住开封方向的官兵,让他全力以赴干掉凤阳来袭的一万官兵,只有击退凤阳方向这一万官兵,这次反围剿就赢了。

    “还真是的,这官军的行动也太他/娘的慢了,简直跟蜗牛一般,宿州到咱们这里也不过区区一百多里路。

    要是换作咱们强行军的话,一天的时间便能赶到,而这帮官军们却走了两天还没到,真是白让咱们在这里等了一夜。”

    罗超站在李子霄的背后,看着悬挂起来的一张地图,对身旁其他诸将笑着说道。

    “是呀,弟兄们现在可以说是士气如虹,早就他娘的手都痒痒了,就等官军过来,好好收拾收拾他们了!”

    周大柱也附声道。

    这次李子霄一共带来了近四千人马迎战凤阳方向的官兵,其中战兵不到三千人,其余的都是辎轴兵,伙夫,医疗兵等。

    戚威站在人群后面,只是听着李子霄手下的这帮老弟兄们说话,却没有发言,但在心里不由得有些出神。

    他也是出身武将世家,虽然后来看不过边军中,一些将领的一些行为,为了救兄弟而得罪了上官,为了活命,才不得不离开军队的。

    后来他们落草为寇,没少遭到官府的通缉和围剿。

    但是他们基本上都是游击战,遇上小股官军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

    往往都是一击而走,从来不敢跟大股官军对战。

    而白龙军这帮家伙像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了一般,仅凭他们区区不足三千能战之兵。

    面对宿州方面,开过来的上万官军,竟然没有一人露出半点的畏惧。

    反倒是一个个摩拳擦掌的急着上阵,简直就是没把这些官军放在眼里啊!

    难道现在的土匪都是这样的吗?

    当然不是,戚威这个想法刚一冒出来,就被他自己否决了。

    笑话,如果此时天下的杆子都像白龙军这样,那么老朱家的天下恐怕早就被推翻了。

    而且在戚威的心里,早已经不把白龙军当成普通的杆子了,他甚至认为此时的白龙军在纪律等方面,远远超过了朝廷官军。

    至于战力方面,他也不太好确定,虽说或许还比不上大明边军精锐,但绝比那些比乡勇稍微强点的卫所官兵,强太多了。

    尤其在士气方面,这些白龙军将士甚至比大明边军精锐都高昂,他们坚信自己在大当家的带领下一定能够战胜官军。

    这也是前几次李子霄率先手下,接二连三取得胜利后,积攒下来的结果。

    这不由得让戚威也对李子霄,更加佩服了一些。

    作为一支土匪杆子,李子霄能把手下弄成这样,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即便是他这样武将世家出身的人,也当过边军军官,落过草为过寇的人,也不得不对李子霄钦佩的要死。

    李子霄及其手下诸将的镇定,也让戚威心里踏实了不少,他可不想自己刚刚投效到白龙军,李子霄就被官兵给剿灭了。

    此时,戚威可谓是和李子霄荣辱与共的关系,于是也瞪大眼睛看着地图,开始积极的想起了办法。

    李子霄看着地图,转身过来对众人,分析道:“官军从宿州过来,只有一条官道可走,他们不会选择小路行动。

    而且他们此行进入永城县境内之后,还要先和永城县的那些乡绅们汇合。

    不过,永城县的县令,估计也不敢把这么多官军放入城中。

    否则的话,这上万官军进城,这永城县便基本上,也就跟遭土匪洗劫差不多了。

    所以我敢肯定,永城县的县令及其他乡绅,会在城南选择和宿州方面的官军汇合。

    大家过过来看看地图,他们最好的扎营处,也就在城南十里的小安庄。

    这里地势平坦,比较适合像这种大股朝廷大军的汇集扎营,而永城县给官军提供的物资,肯定会先运到这里,提供给官军使用。

    而且我这个想法,也刚刚得到了韩铜派回来斥候的证实,应该不会有错。

    我们可没打算让永城县的县令和那些乡绅们和官军们轻易汇合。

    特别是永城县给官军提供的,这些粮秣之物,我们就更不能留给官军了。

    所以我要派一队人过去,将这批物资给夺了回来,最好是一支骑兵,骑兵的机动性更强,更方便。

    至于我们拦截官军北上继续深入,永城县境内的地方,我看最好选在濉河以南这一带。

    这里地形对比较适合咱们和官军展开,同时也比较适合在战后追击。

    只要我们在这里打垮官军,官军溃兵就会沿着官道,朝宿州方向溃逃,我们可以一直追击下去。

    这一次咱们不打就不打,要干就要把宿州那边的官军彻底打残,没了这一万官兵,凤阳这边的危险就彻底消失了。

    从韩铜从宿州方向,送来的消息看,再有一天半的时间官军就要抵达咱们了,今天咱们便拔营起寨,先一步渡河到南面等着他们。

    戚威听令!”

    李子霄指着地图给手下诸将们,解释了这次他的战斗部署,并且开始发布命令。

    “属下在!”

    戚威听到李子霄第一个点的竟然就是他的名字,立即都挺胸答道。

    “斥候传来消息,永城县令和乡绅组织的一批乡勇们,已经开始将供给军中的粮秣等物运出城了。

    今晚估计会运至小安庄,你的任务就是到着你手下骑兵二队,先去把永城县这伙人给我解决了,粮秣之物都给我抢回来。

    随便也让你手下的那些骑兵兄弟们见见血,准备迎接接下来更加残酷的战斗。”李子霄对他吩咐到。

    戚威二话不说,立即挺胸接令道:“属下得令,大当家放心,跑不了他们,戚威去去便回。”

    戚威当然明白李子霄要派他的骑兵二队,去解决从永城县开出的,那些乡勇押送的粮草了。

    李子霄的主要目的,是让他先带着骑兵二队的人在大战前,拿那些县城乡勇们练练手,让手下人见见血。

    “除了戚威的骑兵二队之外,其余人等便都跟我先渡河到南面,等着官军过来吧!”

    随着李子霄一声令下,集结在睢水以北的白龙军,随即便开始拔营起寨准备渡河南下。

    戚威目送着李子霄率领白龙军主力,渡过睢水后,立即率领自己的三百骑兵北上,去找永城县那些县令和乡绅们的麻烦去了。

    李子霄知道这一战,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但他依然选择了主动出寨迎战。

    五月十三日对白龙军来说,绝对是应该记住了一天。

    这是白龙军到永城彻底落脚之后,面临的第二次官府的围剿,而且面临的是上万官兵。

    也是李子霄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指挥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军事行动,近三千白龙军浩浩荡荡的踏上了,奔赴战场的道路。

    一队队的步军,扛着他们的武器,背着他们的盔甲,踏着白龙军特有的整齐的步伐,大踏步的行进在乡间的道路上。

    而斥候队的骑兵们,则提前一步出发,开始在队伍前面探路,同时清扫可能出现的敌军的斥候,掩护主力的行动。

    而罗超的骑兵一队,则随着主力一起行动,守护在队伍的两翼。

    在队伍的中央位置,则是各种装运帐篷、粮秣等物的辎兵队的车辆,他们以很快的速度渡过了睢水。

    白龙军渡过睢水之后,再继续南下的话,就到了明王朝辖下河南归德府,和南直隶凤阳府的边界交汇处。

    其实,也就是河南和安徽的交界处,因为明朝的时候,整个南直隶包括了后世的安徽、江苏,上海等地区。

    白龙军沿途经过的两三个村子,村民们都纷纷涌出村子,送白龙军出征。

    到这个时候村民们,彻底相信他们的堡长说的话了。

    白龙军这一次不但不逃,而且是在李子霄的率领下,还要主动出去迎击官军。

    于是那些村民们,便再也没有半丝怀疑,都纷纷出来为白龙军送行。

    当村民们看到白龙军的大队人马,经过他们村子的时候,顿时都有些惊呆了。

    虽然他们以前也见过白龙军的兵将们,但是多数时候都是看到的小队人马,从来没有见到过白龙军,如此军容鼎盛的大部队过。

    今日一见白龙军的大队人马,顿时都有些看呆了。

    只见白龙军将士们,各个都腆胸叠肚,刀枪耀目,即便是服装有些杂乱,但是他们集体迈着整齐的步伐前行,还是让人惊叹不已。

    整个白龙军的队伍行进在道路上,横竖成排,刀枪如林,丝毫不乱,就连踏出的脚步,也几乎都步伐距离相同。

    步伐半点不乱,更没有一个人擅自离队,整支白龙军的将士,都显得是士气昂扬,隐隐中还散发着一种杀气。

    这种杀气可是白龙军这一年来,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数十战才历练出来的。

    再加上严苛的训练,使得每个人都充满了精气,神态也十分肃穆。。

    ://///36/3693/

    。
………………………………

第194章 大军压境

    94大军压境

    )

    这种杀气可是白龙军这一年来,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数十战才历练出来的。

    再加上严苛的训练,使得每个人都充满了精气,神态也十分肃穆。

    当看到有村民在路旁,为他们送行的时候,每个人都又刻意的挺了挺胸脯,落脚的时候故意用脚底板砸地,使得脚步声更大一些。

    众多脚掌整齐落地的时候,发出的声音形成一片啪啪声,然后如同一条奔流着大河般,一往无前的朝着前方走去。

    看到白龙军如此雄壮的军威,村民们更是放心多了,一个个都禁不住开始为他们叫好,顿时整个村头的叫好声,响成了一片。

    李子霄也骑在他的白马上,缓缓的随着队伍,通过这些村子。

    每个村民当看到李子霄的时候,都立即认出了他,赶紧纷纷跪下给李子霄磕头,李子霄也在马背上拱手向他们还礼。

    这个时候的李子霄在永城县百姓中,早就被奉若神明,甚至不少人家都将李子霄的画像挂在家里,每日一拜。

    不单单是因为李子霄分给了他们田地,还有百姓之间流传着那些神化了李子霄的流言,起的作用。

    毕竟传说李子霄乃是天上白龙转世,下凡来拯救黎民百姓,这种传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