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改造计划-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牍芾硪膊捎貌钋仓贫龋构佟⒅巴耆掷耄骷豆倭攀欠裼腥ǎ耆【鲇诨实鄣呐汕病

    如此做法,虽则使得军中将领拥兵自重的情况不复出现,但也因此造成了宋军积弱的颓势。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大概都以为北宋的画院是赵佶建立的。其实不然,在北宋建国的初期就已经创立了国画院。宋代输林国画院是为宫廷帝王服务的机构。它不同于作为皇帝顾问性质的翰林院,而是隶属于内侍处,由宦官管理。宋代之初,南唐、西蜀等国灭亡后的画院成员都集中到北宋画院,王道真、高益、燕文贵、崔白、郭熙等代表了当时画坛的最高水平。宋代画院画家的创作主要是为皇帝宫廷服务,他们大致的工作有绘制宫观壁画,装饰宫廷,包括国绘高级官署屏风障壁等。

    咸平四年1oo1,宋设置龙图阁。宋初沿袭唐代制度,在崇文院内建置吏馆、昭文馆、集贤殿,合称三馆,分别执掌起草制诰诏书、整理典籍、编纂图书、数授生徒等工作,并有专门的官员担任官职,待遇优厚。1oo1年,建置了龙图阁,专门负责收蔵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各种典籍、图画、祥端之物,以及宗正寺所进的赵氏宗族名册、谱牒等。类似于皇帝的个人图书馆。龙图阁的官员职位,相继置有龙图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龙图阁学士、直龙图阁等,掌管阁内一切事务。因涉及皇帝,这种官职要求很严,一般文士经过考选才能授职。

    在大宋立国之初,中书和枢密院便已是对掌文武二柄,宰相因不带枢密衔而不得预军事。979年,宋太宗灭北汉后,为了收复幽云十六州,两度出兵征辽,企图把契丹势力驱逐出长城。但高粱河、歧沟关之战以后,北宋对辽由进攻转为防御,开始采取被动防御的方针。由于北宋初期采取的中央集权措施导致了北宋的军权削弱,以致后来,北宋对西夏党项贵族的战争也多失利,情况相当严重,边疆也不断出现危机。及至后来采取了稳打稳扎的办法,方才对西夏的情势有了些好转。

    也是因为丝绸之路被西夏、大辽等国所阻,宋朝的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5o多个,总称为“海南诸国”。宋朝以前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对国家来说,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市舶司,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使得海外贸易更加规范化。

    市舶司又称提举市舶司,其官员有市舶使、市舶判官等,主要指责包括收购海外货物,用以禁榷宋朝规定某些货物只可由官方专卖,这种贸易称为“禁榷”贸易或上缴中央,接待各国贡使,招徕、管理和监督外商,管理本国商船及办理海外贸易征税等。唐朝时也设有市舶司,但唐朝只在广州设立,北宋却先后在杭州、明州、泉州治今福建泉州和板桥镇今山东胶州市增设市舶司,可见海外贸易之兴盛。

    而赵佶上台之后,因为打算要用兵西夏,方才一度由宰相蔡京兼任了这个枢密使。

    1o69年2月,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也称募役法、市易法、免行法、方田均税法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保甲养马法。设置军器监,还改革学校与科举制度,裁并州县等。在神宗主持下,新法基本上得到推行。1o85年,哲宗即位,起用司马光为相,新法全被废除。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也正是王安石变法时,苏轼因反对新派而被排挤,降为地方官,曾在黄州、杭州等多地任职。苏轼与其父苏洵、弟苏辙俱有文名,世称“三苏”。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很少人知道的是,所谓的唐宋八大家,除了唐朝的那两位,剩下的宋朝那几位都是苏轼的徒弟!苏轼以赤壁赋、石钟山记最为著名,其词突破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传统,开豪放一派,对词的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他还是一位书法家,擅长行书,与黄庭坚、米蒂、蔡襄并称“宋四家”。

    纵观苏轼的一生,三次遭贬,宦海沉浮,但他“以民为本”的思想和主张从来没有动摇过。王安石担任宰相推行变法时,苏轼支持司马光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失败,重新登上相位的司马光要尽废王安石新法,苏轼又不同意。如果苏轼当初支持王安石变法,或后来支持司马光废法,他完全可以青云直上,飞黄腾达,官运亨通,但是,他坚持“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和自己的独立人格,宁为民碎,不为官全,这是苏轼最可宝贵的精神和品质。

    崇宁元年11o2九月,赵佶上位的第二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个当了王安石女婿的弟弟蔡卞的关系,圣眷正隆的蔡京假托“绍述”的名义,唆使赵佶将元祐年间反对新法的大臣和元符年间有过激言行的大臣,如文彦博、苏轼、秦观、程颐等共12o人列为“奸党”,请赵佶御书,镌石刻名,立碑于端礼门,实则是想掌握大权,钳制天子。这碑就叫“元祐党籍碑”,也称“党人碑”。崇宁三年11o4六月,又增至3o9人,皆称“奸党”。赵佶亲自书录这些人的姓名,刻碑立于文德殿门东壁。蔡京的手书则刻石立于全国各州县,以颁布天下。
………………………………

第347章 蔡童集团

    随着蔡京担任宰相兼枢密使。再加上他前期唆使赵佶弄的这个元祐党籍碑,其权利也是逐渐的膨胀。也正是因为蔡京这个宰相兼职了枢密使之职,才导致的中书门下府渐渐失去了往日的权柄,而他这个宰相的权柄更是渐渐的开始凌驾于百官之上,仅次于皇帝了。

    因为蔡京一开始是在宦官童贯的帮助下,方才令得新登记的赵佶留意到了他这么个“人才”的。所以蔡京当权后,有了蔡京的支持,童贯也能够更好的掌握军权,以更加的贪污侈靡,及至家中的金银珠宝堆积如山的地步。与他们互相勾结的江南朱勔占有的田产甚至跨连郡扈,每年光是收租都要收个1o余万石的样子。而蔡京、童贯也都是占有着大量的土地,残酷敲剥农民。蔡童集团分别掌握着军政大权,对北宋的民众实行黑暗的统治,弄的民不聊生。民间因此有流传的歌谣说:“打破筒童,泼了菜蔡,便是人间好世界。”

    好在还有个枢密院掌握在皇帝的手上。

    所谓的枢密院,内设十二房北面房、河西房、支差房、在京房、校阅房、广西房、兵籍房、民兵房、吏房、知杂房、支马房、小吏房分曹办事,各司其职。当然,现在还要加上个神盾房,所以是十三房了。

    作为边疆重将,种师道自然知道,枢密院中除了十二吏房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只有皇帝和枢密院正副使才知道的秘密机构,这就是枢密院侦缉司。当然,薛明的神盾房目前暂时尚未成型,也未曾上过什么大的场面,因此种师道还不清楚枢密院中又多了这么一个机构。

    而侦缉司的历史可比神盾房早的多,相比起来其职权范围也要全面的多。

    在最初的时候,侦缉司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配合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缉拿一些违法官吏以及江洋大盗,后来随着大宋朝同西夏、同大辽这些异族之间的战事越来越激烈,侦缉司也渐渐演变成大宋朝唯一对外派去细作获得情报的机构。

    侦缉司平日里侦查的方向也全部专为对西夏以及大辽这些周边国家军情的窥探。

    窥探军情是为了什么?自然是为了军事行动服务的。而种师道作为大宋朝两大战区中的西夏战区主帅,也就自然而然的知道了侦缉司,而且打交道的次数异常频繁。

    薛明也许不清楚,不过种师道却是很清楚侦缉司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力量。

    可以很直接的说,大宋朝如今所有的军情细作、密探,基本上全部都是出自侦缉司。

    侦缉司中不仅有大量的情报分析高手,同时为了获得情报的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同样都不缺少。尤其是深入如今是辽人领土的北方等地侦查,必须要有极好的身手才行。毕竟,身手不好武功不高,怕是还没有到深入北地,就自己先在路上给折了,那还有什么用?

    大宋朝普通的百姓不清楚早先属于大宋朝的北地的情况,种师道尤其是侦缉司可是很清楚。绿林巨盗、占山为王的人那是比比皆是。

    而能够进入侦缉司的高手,全部都是专门挑选的身家清白、对皇帝忠臣度极高的禁军来充当,其中出自内殿直的侦缉司高手几乎占了近八成。

    同侦缉司打交道颇多的甚至很多地方都需要仰仗侦缉司的种师道比谁都清楚,侦缉司早就不是大宋朝初立的时候那个不起眼的小吏房了,而是成为大宋朝中藏的最深的一个机构了。

    种师道甚至都不清楚,侦缉司在自己身边有没有安排什么眼线。

    当然,即便是有他也不怕。

    无论是枢密院身为同知枢密使的张商英,还是丞相兼枢密使的蔡京,侦缉司的控制权都不在他们的手上。这也是蔡京虽则权倾朝野,也不敢同赵佶正面杠上的原因。谁知道自己府里是不是有侦缉司的人在里面呢?

    如今的侦缉司,实际上的控制人是赵佶的二叔,徐王赵颢的手中。

    不过徐王赵颢只是个幌子,大宋朝朝野上下谁不知道,徐王赵颢是一个低调的几乎让人完全忽略存在的王爷。

    当然,几十年前的吴王赵颢可不是像现在这么低调的。尤其是他与王安石子王雱,和翰林学士庞公之女庞荻的故事,那更是在当时闹的沸沸扬扬,其为人远比现在高调的多了。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这传颂千古的眼儿媚,便是王雱临死之时,在当时的昌王爷赵颢面前所作,为的却是即将嫁与赵颢的庞荻。而这也是眼儿媚这个词牌的来源。

    9oo多年前的北宋都城汴梁,才情兼备的她遇见了才华横溢又有报国之志的他。之后的岁月也曾有过风花雪月般的宁静美好,却最终毁于一旦。后人惊羡她的好运,当世的两个杰出男子都曾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可是,没有人会明白,那一切都不是她想要的。一曲眼儿媚说尽了他们的无奈和心痛。同心而离居,为什么明明是一个童话般的开始却换来这样无言的结局?

    庞荻,她的人一如这个优美的名字。父亲是当朝大学士,中年得女,对她自是宠爱有加。自幼在父亲身旁耳濡目染下,她的才华还为自己博来了一个“女公子”的雅号。

    王雱,北宋大词人、当朝丞相王安石的独子,丰神俊朗,自幼以辩才闻名朝野。他的身上完全承袭了父亲作为词人的文采,未及弱冠,就已编著了多部文集。已近2o岁的王雱却谢绝了多门亲事,他清楚的明白自己多年的等待,只是寻求到能够执手一生的灵魂伴侣。

    宋熙宁三年春,庞荻和王雱相识在一场游春宴上。才子佳人,眼波流动,端的是一见钟情的悸动。如此诗画般的二人真是天作之合。然而真正让他们能够在一起的却偏偏是互为政敌的双方家长。庞公和王相尽管在变法一事上意见不合,却真的是那个时代最开明的父亲。他们微笑着,给这对小儿女最真切的祝福。
………………………………

第348章 眼儿媚

    庞荻就这样成了王家新妇。婚后的生活一如她少时梦中般那样甜蜜。夫婿、公婆、小姑都待她极好。一夕之间,她成了汴梁所有待嫁女儿最羡慕的女子。聪明好学的她是王雱的内心支柱,无论他在朝堂之上与反对派斗的是多么的倦怠,只要回家,就能在妻子这里找到慰藉。

    然而,庞荻很快就现了丈夫并不如表面般温润。比如王氏父子为了极力倡导变法,就在朝堂上积极地排除异己。她的父亲为了不让她陷入两难的境地也只得早早辞官隐居而去。王雱身上的缺点一点点在她眼前展现出来。最初吸引庞荻的正是那份诗人般的放浪不羁。可是渐渐地,她却明白所有的不羁都是因为那颗高傲自大的心。时人常常指责王雱的残暴,他竭力效仿商鞅所为,却不知道要循序渐进,使得民间怨声载道。庞荻不是没劝过,可是此刻她才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如何的固执,正如当年求娶她那般强势。

    很快地,在家人的期待中他们的儿子降生了。庞荻将所有的关爱都投注到了这个新生命中去,却忽略了丈夫的转变。王雱本就生性急躁,在多年的政治争斗中心理和身体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那时候的人恐怕还不知道有“精神病”这一说,事实上越来越暴躁的他早已被这病症困扰许久。待到大家现的时候,王雱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那般清雅风范。对妻子占有性的爱,让他常常怀疑庞荻背着自己而出轨。更甚至,他竟然怀疑孩子不是自己的,而使得幼子被恐吓而早夭。这时候的庞荻也被他折磨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

    在王安石的干预下,庞荻选择了分居。王雱早已病入膏肓,心灵扭曲的他只有通过折磨自己爱的人才能得到满足。尽管每一次在伤害过妻子后,他都会更残忍地伤害犯了错的自己。

    庞荻的惨境让她的父母和王安石本人都不能在坐视不理了。所有关心她是人中最焦急的是昌王赵颢。昌王和当朝天子神宗同母所出。但是生性温良的他却一直是保守党的支持派。尽管分属两派,同样是才子型的赵颢和王雱却结为了挚友。赵颢的王妃已经去世多年,但仍是青年才俊的他却因为对旧爱的长情而未再续弦。温柔聪慧的庞荻是这么多年来唯一打动他的人。然而,罗敷有夫,何况王雱是自己的好兄弟。故尔,他决定将这份感情永远藏于心中。可是王雱如今的所作所为已是他所不齿的了。于是,昌王大胆地向王氏父子请求让庞荻改嫁予自己。

    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大逆不道的事情。可叹可赞的是,庞荻一生即使有过伤痛,却最终遇见了两个至情至性的男子。王雱自知自己的病情只会拖累妻子,毅然要求父亲答应这个看似“荒唐”的要求。而生性耿直的王安石尽管心疼儿子,却也不忍让懂事的媳妇再受苦难,总有万般不舍,只得应允了。

    传说庞荻再嫁的前夜,王雱还曾找过赵颢私谈,要自己的好友许诺会一辈子善待她。而这流传千古的眼儿媚正是写于庞荻再嫁之日。沉浸在幸福中的她恐怕还不曾料到前夫在弥留之际,凭借着最后的一份清醒写下了所有对她的爱恋。

    从这词里可以毫无保留地看出王雱对妻子的真情流露,却也写清了他内心的挣扎。对于妻子,他不是不爱,而是太爱。也许他的粗暴真的伤害到了庞荻那颗爱他的心,可是最后又偏偏是假装潇洒地放手,来成全他给不了她的幸福。王雱不是不了解庞荻在自己心里的位置。舍弃掉半身的痛摧毁了他残弱的身体。他用自己的死成就她继续童话的生活。或许庞荻终其一生都忘不掉他,因为他聪明地在她由爱生恨之前先行离她而去,从此化作爱人胸口一颗炙热的朱砂痣,抹不去的疼。

    如果说王雱的放手是一种成全的大爱,那么昌王赵颢比之也是毫不逊色。他一辈子都信守着对朋友的承诺,用爱小心呵护着这个被爱狠狠伤害过的女子。他的心胸又是何其宽广,知道庞荻的心里最重的那个人必定不是自己,却依旧为能占有一席之地而欣喜。如果说庞荻和王雱之间是刻骨铭心的爱恋,那么昌王给她的就是寻常人家细水长流的幸福。

    南宋的古今词话一书中的记载,“王荆公公子雱多病,因令其妻楼居而独处。荆公别嫁之。雱念之,为作秋波媚词。”这便就是那伤心小词。

    王雱pan1o441o76北宋学者。字元泽,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自然村人北宋文学家,道学、佛学学者。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之子。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

    赵颢北宋吴王昌王。字仲明,初名仲札,宋英宗次子,宋神宗同母弟。谥曰荣。天资颖异,尤嗜学,工飞白,好图书,博求善本,神宗1o67至1o85嘉其志尚,每得异书,及驰使以示。宋史本传原配王妃死后,王安石的儿媳改嫁于他,生有子女三人。

    王雱和庞荻相逢于早春时节,一见钟情又门当户对,虽然父辈们政见不一,但二人仍是结为了夫妻。但王雱身体弱野史传有隐疾,夫妻分居,后为了庞荻的幸福,王雱将妻子嫁给赵颢。庞荻奉王安石之命改嫁,嫁的是神宗的弟弟,也是王的好友昌王赵颢。据说庞荻再婚之时,王雱病危,弥留中写下这词,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三岁。而昌王赵颢也是善待庞荻,对她始终如一。

    观宋史本传及其他史书记载,王雱形象绝不类一风流公子,而是醉心于政治经学、少年老成之人,老成到几乎从不做诗词,今所传其词作仅两,却有南华真经新传二十卷传世,并非偶然。试想其非死于33岁上,而是活到七老八十,那么后世流传下来的形象很可能是一位二程式的思想家和新学掌门人了。
………………………………

第349章 吴王赵颢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云:“宋王荆公之次子名雱,为太常寺太祝,素有心疾,娶同郡庞氏女为妻。逾年生一子,雱以貌不类己,百计欲杀之,竟以悸死,又与妻日相斗哄,荆公知其子失心,念其妇无罪,欲离异之,则恐其误被恶声遂与择婿而嫁之。”

    魏泰东轩笔录在记渑水燕谈录上述说法后又云:“越州僧愿成客京师,能为符咒。时王雱幼子患夜啼,用神咒而止。雱德之。”

    王雱于变法中身兼重担,久任御前,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有轻度的精神病作,本也正常。可悲的是竟然殃及其妻子,最终导致王氏绝后。

    关于雱之兄弟辈,金陵新志王安石云:“雱弟旁,旁生桐,桐生瓙、珏”。

    梁启在所著王荆公第十九章荆公之家庭中说:“公子二:曰雱,曰旁。惟公集有题旁诗一,亦可征其早慧。”按雱为荆公次子,长子当已早夭,荆公并无他子。故徽宗宣和四年除荆公族子王棣太仆少卿,并赐进士出身见续资治通鉴,以存亡继绝。靖康之难,王棣死开德府,于是又以其他族子如桐者代之。

    6游老学庵记云:“荆公所玉带阔十四……真宗朝赵德明所贡,至绍兴末,王氏犹藏之,曾孙奉议郎瓙始复进入禁内。”这是荆公之嗣在南宋时的情况。

    谈苑卷一:王雱丞相舒公之子,不惠,有妻未尝接其舅姑,怜而嫁之,雱自若也侯叔献再娶而悍,一旦而献卒,朝廷虑其虐前夫之子,有旨出之,不得为侯氏妻。时京师有语云:“王太祝生前嫁妇,侯兵部死后休妻。”

    墨客挥犀卷三:王雱丞相荆公之次子也,取抚州龎氏,逾年生一子,雱素有心疾,至是与其妻不睦,丞相念妇之无罪,遂离而嫁之是时侯叔献死而其妻隗氏帏箔不修,丞相表其事而斥去。时有喭语曰:“王太祝生前嫁妇,侯工部死后休妻。”

    可见,这对小两口的家庭冲突在当时已是轰动一时的知名事件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上述记载,王家似乎并没有正式休掉庞氏,而是将其直接改嫁,类似嫁自家女儿一般,这种婚姻方式纵观华夏历史,也是并不多见的。

    或许这也是这个昌王爷赵颢在被封为吴王之后,整个人突然的就开始低调下来了的缘故吧?

    让赵颢掌控侦缉司,其实也只是赵佶不想让别人说闲话而已,毕竟是神宗朝的老王爷了,总得给人家个有名头的差遣,起码不让人说闲话不是。至于真正的掌控者,自然还是他。

    如今,赵佶突然提出将侦缉司交给薛明统领,这样的一种信任,朝野上下,怕是除了他们赵家的几个自己人以外,就唯有薛明一人而已了。甚至是赵家的几个王爷,比如那个吴王赵颢,赵佶怕是都不会太过信任。

    毕竟徐王赵颢跟他对门已经去世了的四弟,益王赵頵俩人之前都有着觊觎皇位的前科。对于那位这些年,表现的很老实低调的皇叔,当年差点夺嫡的事情,不是说遗忘就能遗忘的。赵煦没忘,赵佶,也不敢忘。因此,这位吴王如今虽则看似颇受恩宠,实则始终被天家提防着。

    心头电转,种师道躬身应道:“陛下圣明!”

    侦缉司就连蔡京都不能插手,更不要说种师道这样一个常年领兵在外的大将了。种师道很清楚,赵佶之所以问他的意见,只是因为,两大战区都需要侦缉司的配合、仰仗侦缉司的情报,而他所在的西夏战区恰恰又即将迎来和西夏的一场大战!而现在的西夏战区甚至过了辽国那边儿的兵力,目前可以说是两大战区中最大、兵力最多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了。

    不先把西夏平了,回头怎么有精力专心对付辽国?被这俩个对手拖了这么多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