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改造计划-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着想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赵恒说到这里看了一眼福庆,得到肯后方才笑道:
“父皇,你还是去吧,让福庆姐姐陪着孩儿就好。孩儿在这里等着父皇。”
见赵恒如此说话,赵佶的面色缓和了许多,笑着道:
“恒儿真是懂事多了。那朕去去就回。李伴伴,好生侍候他们姐弟俩。”
“小的遵旨!”
李全德慌忙躬身应道。
赵佶叮嘱完笑着快步离去,太子的东宫内就只剩下了赵恒、福庆和李全德仨人。
“李伴伴,没有什么话要对本宫说吗?”
没有招呼下人进来,经历了上次的中毒之事后好似突然长大了许多的福庆端坐在椅子上,看着下面的李全德淡淡开口道。
福庆的气色比起前几日却是要好了许多,之是脸色依然有些苍白。不过这也是她的身子本来就虚,跟同样也中了毒的皇长子赵桓比起来,明显的赵恒的脸色就要红润许多。也亏得当时薛明及时出手,否则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人虽说是没事了,不过这害人心一出,不管是谁,双方已经是没有了和解的余地却是显而易见的。
“长公主殿下……小的……”
李全德听到福庆的话,脸色陡然一变,慌忙伏身于地,惶声道。
福庆慢条斯理的端起身前玉桌上的参汤,舀了一勺,缓缓送入口中,头也不抬的继续道:
“本宫自问待你不薄,只是近些日子想想却是有些天没见着你了,怎么?前些天不是还跑的挺勤快的吗?莫非李伴伴是在躲着本宫还是……有别的本宫不知道的事情?譬如,与之前送了你不少好处的薛明薛郡公有关系的事情?嗯,李伴伴?”
说到这里,福庆陡然抬起头看着榻前伏身在地的李全德,眼神有些冷。
对于将自己带出了这个皇宫,让自己能够看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并且还亲自的为自己调理身体,教自己武功,让自己能够同正常人一样蹦蹦跳跳的那个薛明薛大哥的事情,福庆一向是很上心的。连带的,因为总是在自己身边提起皇宫外面跟薛明有关的事情的李全德也深的福庆的信任。
一些东西虽说她处在这深宫内,而且还在将养身体,不过并不代表她真的是个瞎子聋子。再加上从小的耳濡目染,薛明自己没有注意他上轻车都尉的衔在龙图阁待制衔前面,从小在皇宫之内长大的福庆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如果说原本还只是有些怀疑的话,那么就在她想让李全德带话让她的薛大哥进宫一趟的时候,往日里天天往她这里献殷勤的李全德却是连着两三日竟然连人都没有看到,甚至即便是赵佶来了,李全德也是在请安之后立马就没了踪影,如果福庆再没有察觉出一些异常,那么她就不止是身体上有问题,而是连脑袋里头都出了问题了。
宫闱中的凶险,比之官场上的倾轧甚至还要凶险。毕竟,官场上,败了,大不了丢官就是,少有死人。可是宫闱中呢,一旦失势,死,怕是还是最好的结果了。
伏身在地的李全德听到福庆公主的话,簌簌的冷汗不断冒出,神色变幻时阴时暗,显然是在犹豫。
福庆公主见到他如此,心中却是更加笃定之前的猜测。虽然心中已经焦急万分,不过脸上却是没有表现出丝毫,而是悠哉悠哉的端起玉碗又舀了一勺参汤。
她等着李全德自己说出来。她也相信李全德一定会说出来的。
……
勤政殿。
“蔡相从来都是只管自己相位安稳与否,哪管他人打生打死。呵呵,有例在先,难道何公和张公到如今……还不清楚么?”
“张康国……你……”
“蔡相,息怒,息怒,怒伤身啊。只是蔡相,宾老可曾说错?大理为我大宋屏障,如今有难,岂能不救?又安能不救?”
“竖子不足为谋,竖子不足为谋啊,陛下……”
“……”
还没到勤政殿,里面嘈杂的声浪就已经隐约可闻。
………………………………
第388章 热闹的勤政殿
看这样式,大宋朝皇帝的书房,如今怕是跟那御街菜市场也是没有多少区别了。
薛明猜的没错,勤政殿内确实跟那御街上的菜市场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好几天了。
晋升为副相的张商英在起复足足隐忍了半年之久后,终于在是否出兵驰援大理国的事情上第一次正面向身为当朝宰执的左丞相蔡京难了。
而张商英的难,也象征着保守一派跟绍述一派之间原本还保持着的那一份假惺惺和睦就此彻底撕裂,从此之后双方再也不可能如先前那般相安无事了。
“大人稍待,小的这就去禀报圣上。”
去传旨的小太监似乎对勤政殿内的争执一点儿都没听到,满脸谄媚的对着薛明道。
“公公自便。”
薛明抱拳笑着道。
他带着脸上的伤痕回到府上,屁股还没有坐热,这传旨小太监就上门了。匆匆跟看着他脸上几道红红的抓痕有些失神的杨媚儿说了几句,就跟着这小太监赶到了这勤政殿中。
只是才登上轿子,小铃儿就从府中赶了出来,将一瓶药交给薛明,说是姐姐从钟灵那儿讨来的,让她拿过来给薛明的消肿的药物,也许有用,就能免得在皇帝和众臣面前失仪,随后就气呼呼的跑回府中。
拿着手中的药,薛明愣神半天。
路上收拾好心情的他也问过小太监,赵佶这么着急招他入宫是为了什么。小太监却是说的不甚明了,不过虽说不明了到底为了什么事情召他入宫议事,却是告诉了薛明此刻宫内都有那些大臣。
听到蔡京的话,薛明瞬间就明白,礼院的人动作显然要比段誉想像的要快的多。老早之前,大理国王的求援国书不仅到了赵佶手上,而且赵佶早就已经召集群臣商议如何处置了。
不过,这样的国家大事,跟他这个开封府通判有什么关系?似乎怎么都还轮不到他来插嘴吧?
“薛大人……薛大人……”
幽幽的带着些许阴柔的呼喊遥遥传来,让薛明一个激灵。循着声音扭头就看到李全德正鬼鬼祟祟的探出半个身体在走廊拐角处对他招手示意。
左右看了看,进去禀报的小太监还没有出来,薛明快步走过去。
“薛大人,长公主殿下让杂家传话给薛大人。薛大人此次朝会毋须多言,待朝会之后前往延福宫一会。杂家这就告辞回报长公主殿下了,大人切记,切记。”
薛明刚刚站定,李全德已经迫不及待的低声道,说完对着薛明微微躬身一礼,转身一溜烟就不见了。
当真是来的莫名其妙,走的也莫名其妙。
此次朝会毋须多言?
薛明还没有来得及细想,就看到那进去的小太监已经出来了,连忙紧走两步赶到勤政殿外。
小太监看到薛明从回廊出走来,心中暗暗咋舌。这薛郡公当真是胆大至极,这皇宫重地竟然也干乱窜,这要是换做别人,怕是早就被内殿直禁军给拿下了。
“大人,请!”
他根本不敢问薛明去做什么了。
“有劳公公。”
说着不动声色的将袖中临进来前吩咐段浩准备好的礼仪塞进小太监怀中,整了整身上的官袍,闪身进了勤政殿。
小太监眉开眼笑的掂量了下手中这礼仪的分量,都说这位三元及第的薛状元向来出手大方,如今看来那传言果然非虚啊。
……
看到薛明进来,刚刚还争的面红耳赤吹胡子瞪眼的张商英和蔡京等人总算是停下了,冷哼一声都不再看向对方。不过,谁都知道,这梁子算是结下来了。
“微臣拜见圣上。”
“明轩啊,此次朝中诸公朝议是否派兵驰援大理国之事,此事需要侦缉司从旁配合,所以朕就让人将吴老王爷和你都叫来……咦,你脸上……”
听到赵佶的话,薛明顿时尴尬之极。
本来抓痕不是很明显,可是他用了杨媚儿送来的药之后,却是变得红艳艳的闪亮之极。这样一个结果当真是让他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他倒也没有想过这是杨媚儿故意为之。想来,即便杨媚儿再有不满,也不可能让自家老爷们在外面丢这么大脸不是?唯一的解释怕也只能是,就连杨媚儿自己都没有想到抹了这药会有这样一个后果。
听到赵佶的话,勤政殿内其余站着的一众重臣眼睛齐刷刷的聚焦在薛明那顶着几道红艳艳抓痕的脸上。甚至连张商英和蔡京两人也不例外。
“哼!”
瞅了一眼薛明脸上的几道极其明显的抓痕,蔡京心中了然,转过脑袋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薛待制年少轻狂,还是要多注意些斯文才是。”
蔡京没有说话,站在蔡京身侧的一个中年人,看到薛明脸上的抓痕,倒是淡淡的出声了。语调极其淡然,不过言语中的意思却是谁都能听懂。
想来这要不是有赵佶在,而且还有这么多的朝中重臣,而薛明确实只是个目前看来还有些无足轻重的小辈的话,这人怕是就要直接指着薛明的鼻子骂他有辱斯文了。
能够穿着紫袍挂着金鱼袋而且还能在这书房中议事的人,想来身份至少是正三品的了。可惜,薛明并不认识他。
在这说话中年人身侧还有两个老者,也同样都对薛明报以鄙夷之色。其中一位还是当初负责会试,与薛明有过一面之缘的尚书右仆射,少宰刘正夫。
倒是张商英、何执中和站在他们身边的另一位老人看到薛明脸上的抓痕,胡须一阵乱颤,互相对视一眼,最后只得报以无奈的苦笑。
都说这薛明风流成性,如今看来果然不虚。只是,今日是当真胡闹了些,那脸上的抓痕不用想也知道,定然是女子留下的。
不管那女子是谁,怎能如此放任其在象征着颜面的脸上放肆?
倒是坐在赵佶下的吴王赵颢,看到薛明脸上的抓痕并没有跟蔡京等人一样鄙夷或者什么,反而是报以友好的一笑,完全没有当日在吴王府中那副高贵傲娇的模样,倒是让薛明很有些意外。
………………………………
第389章 实话实说
赵佶其实在那句“咦,你脸上……”的话才一出口,就回过味来,所以马上就闭嘴不言。后面群臣的反应显然是印证了他这多嘴后的担心,不过话已经出口,却是收不回了。
嗔怪的瞪了一眼薛明,赵佶伸手点点,示意薛明赶紧找个地方呆着,不要在这继续丢人现眼了。
薛明无奈的躬身退到角落中站定,这勤政殿内能有份坐着的差不多都是腰间挂着金鱼袋的朝中重臣,自然是没有他这个小辈落座的位置。
又是一段让薛明有些头晕脑胀的争吵。
主角毋庸置疑,依然是张商英和蔡京两人,一个宰执左丞相,一个副相,因为是否出兵支援大理国的事情引经据典的争的吐沫横飞面红耳赤。
最让薛明佩服的是,两人从头到尾都没有带任何一个脏字。而赵佶呢,则是用胳膊撑着下巴,更是听的一副津津有味的模样,不得不说,都是高手。
渐渐的,薛明却是有些看明白这勤政殿内的情况了。
虽说何执中和他身边的老头很少说话,不过终究还是时不时的插上两句,支持下主攻手张商英。可是让薛明有些疑惑的是,原本他以为刚刚那三个对他冷嘲热讽而他又不认识的老东西是蔡京的人,可是看了半天才现事情跟他想像的又有些出入,那就是蔡京至始至终竟然都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那三个人竟然都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既不帮助蔡京,也没有反驳张商英,却是做起了壁上观。看他们三人模样,却是对一直看的津津有味的赵佶在意的更多一些。
显然,也许他们三个人跟蔡京算是同盟关系,可是这同盟却绝对没有张商英和何执中他们那般牢靠。至少在大理国这件事上是是这样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如今张商英明显是跟蔡京撕破了脸,这个时候他们三人作为同盟做那壁上观,很明显这大理国的事情对蔡京的同盟来说,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至于荣王赵颢,则是干脆闭目养起了神。都说这位大宋朝如今唯一的亲王很是低调甚少参与政事,如今看来倒还真不假。
想到这里,薛明暗自摇头。
这朝中仅仅因为大理国的事情就乱成一锅粥,而赵佶甚至还存了看戏的心思。这要是碰到别的大事,那还不直接完蛋?
“哈切!”
赵佶听着听着,似乎劲头过了,竟然打了个哈欠。
而这个时候蔡京和张商英似乎也争累了,看到赵佶这个模样,齐齐冷哼一声,就此不再言语。一场薛明以为要持续到没有尽头的争论,就此嘎然而止。
“圣上,微臣以为,此事还需荣王殿下不可。”
一直做壁上观的两个绍述一派中人,这个时候终于开口了。而这开口说话的人,赫然正是先前暗示薛明有辱斯文的那个中年人。
“哦?郑卿家,不知此话从何而来?”
赵佶听到此人的话,精神不由一振。
坐在赵佶下的吴王赵颢听到这郑姓老年人的话的同时,就睁开了眼睛。
赵颢自然是认得此人的。
观文殿直学士、历任起居舍人、给事中、翰林学士等要职,并于大观元年至四年官拜同知、枢密院事知枢密院事,政和三年再拜知枢密院事、太宰,特赐金鱼袋的郑居中郑大学士。不仅如此,此人还是神宗时的“三旨相公”,历任三朝的前任宰相王珪之婿,当今郑贵妃之从兄弟,如今大宋朝绍述一派的代表人物,如今赵佶身边的近臣侍讲,他又怎么可能不认识。
说实话,赵颢其实也知道他来参加这朝议也只是走个过场,当然,他本身不仅对大理国是生还是死不关心,同样也对大宋朝所有的政事都很不关心,也不想关心。
只因为,他是宋神宗赵顼的同母弟,当今皇帝唯一还在世的皇叔,曾经有过不轨之举的,大宋朝如今资格最老的亲王。
“回圣上,吴王殿下执掌的侦缉司最为清楚我大宋周边各处军情境况。”
郑居中说到吴王殿下的时候,对着赵颢微微躬身。
“郑卿所说甚是有理。”
赵佶听了郑居中的话点点头,随即扭头看向赵颢道:
“皇叔,侦缉司可有大理国最近几月军情?”
“回圣上,臣叔进宫之前曾经调阅过侦缉司这数月以来的所有信报,未曾寻到任何有关大理国的信报。另,侦缉司大部细作都是以咱们大宋西北方的辽人、西夏人的军情为目标,对大理等小国的军情,甚少收集。”
赵颢只是实话实说。
其实他很清楚,侦缉司到底有没有大理国的军情赵佶这个侦缉司实际的掌控者才是最为清楚的。之所以让他来,不过是走过过场、做做样子而已。
如果真的有人以为赵佶只是个会写写画画的皇帝的话,那也真的是太小看这位皇帝了。古往今来,能当上皇帝的又有几个是简单的?
经历过赵佶继位之初那一段波澜诡异的时局,尤其是在生了那件朝廷内外俱是语焉不详的蔡王府狱之后,对于能够顺利的踏上帝位的这位当朝皇帝,赵颢从来都不曾小看过,至于具体这样子做给谁看,那就看各人理解了。
赵佶听到赵颢的话,点点头,没有说话。
赵佶不说话,蔡京和张商英似乎也知道两人不管怎么吵,最为关键的还是要看赵佶自己,所以,偌大的勤政殿内,顿时陷入沉寂。
“圣上,微臣有话,不知……”
站在角落中早就腿酸腰疼的薛明实在受不了了。他不知道这没有任何意义的朝会还要多久,咬咬牙,将福庆让李全德叮嘱的话放到一边,忍不住出声道。
薛明一说话,满殿重臣的眼睛再次瞬间齐刷刷的聚焦到他身上。
不过蔡京等人也只是瞅了一眼,就收回了眼神,他们没有人认为薛明能说出个什么有意义的话。
虽然薛明诗词文章写的不错,但毕竟是年龄摆在那儿了。想来,只不过是炒炒现饭,在皇帝面前露个脸而已。
………………………………
第390章 心思
赵佶看到说话的是薛明,有些惊讶,眼中甚至有那么一丝不悦。他也不认为薛明能说出什么有意义的建议,充其量武功上很厉害而已,但军事可不是一个两个人在那儿打架的儿戏,而这个时候想要露脸出风头的话,显然不是时候。
“呵呵,明轩有话但讲无妨。”
终究还是自己那个神秘师父的徒弟,自己的便宜师兄,即便赵佶心中不爽,面子还是要给的。就算是不给薛明面子,那个神秘师父的面子也是要给的。
“圣上,诸位大人。先前丞相大人和张参知已经将驰援大理国之利弊说的很清楚了,想必圣上和诸位大人也都清楚。”
听到薛明的话,郑居中翻了个白眼。这疲懒货竟然还知道蔡公都把利弊说的很清楚了,那你还出来做什么?
对郑居中等人的神色,薛明仿若未见,依然自顾自的继续道:
“其实此事大可不必想的这么复杂。诚如丞相大人所说,若是大理国灭国,怕是在这国书还在路上的时候就已经灭国了。若是未曾灭国,大理国毒瘴遍布,如今已经即将入夏,形势只会对大理国越来越有力。毕竟,相对于劳师千里的西夏或是吐蕃大军,大理人本就占了地利人和两面。如今再加上天时,那可是三方俱全,吐蕃、西夏人的退兵之日怕是不久矣。”
听到薛明的话,原本脸上还有些不屑之色的张商英,脸上的不屑之色渐渐敛去,大有深意的看了一眼眼神有些阴森的蔡京。
赵佶脸上神色渐振,点点头,示意薛明继续。
“不过话说回来,也不排除此际西夏联合吐蕃人早已灭了大理国,之所以到如今都未曾有过任何动作,只是因为西夏人一直在暗中准备,意图在某个时机恰当的时候对我成都府等地以致命一击,以图一战而下。所以,此事也不得不防。”
勤政殿内的气氛有些凝重。
“微臣以为,当务之急乃是圣上即刻下旨,命四川制置使赵兵远大人即刻遣斥候进入大理境内探察大理虚实。一,可查大理是否为西夏或是吐蕃人所灭,若灭,则成都府等地自可及早做准备,想来不久之后西夏吐蕃大军就会自北南西三方齐攻四川等地。”
听到薛明的话,赵佶、蔡京、张商英等人无不齐齐色变。
四川等地,依靠着各处坚城还有地势,再加上之前吐蕃、大理一直太平,一直以来也都不曾驻扎过多少兵力。近百年未经战乱,长久的和平,想必早已磨去了当地军民的警惕之心。如今要是吐蕃或是西夏人从三面猛攻,那四川、成都府等地还不是一战而下?
“圣上不必太过担忧,这只是微臣想到的最坏情况。”
薛明看到赵佶色变,担心他直接没了胆气,那接下来的话,怕是直接不用说了。所以,连忙出声安慰道。
“呵呵,明轩说的有理。那其二呢?快快讲来。”
听到薛明这样说,赵佶自觉有些丢脸,尴尬的笑笑,急声催促道。
“其二,若是西夏、吐蕃未曾灭掉大理,圣上和诸位大人自然大可放心,不用再为是否驰援大理国担忧不是?当然,微臣以为,若是大理国未曾亡国,这对我大宋来说未尝不是一个良机。”
“良机?”
赵佶闻言脱口而出反问道。
直到此时,蔡京、张商英甚至包括郑居中、刘正夫、何执中乃至吴王等人才算是第一次正视这个之前没被他们放在心上的少年状元。
在他们看来,薛明之所以能够青云志上的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全是靠着是皇帝的宠爱。
毕竟国家大事非同儿戏,你要有切实的解决办法才行。没有一定的阅历和年龄的沉淀,你写几诗词难不成可以当饭吃吗?
从心底来说,区区几能够传扬整个汴京城的诗词,也最多只是让蔡京这些在官场中浸淫了数十年的老狐狸们有些惊艳之感,却绝对不会真的将薛明当作人物。
古往今来,多少写诗写的好、甚至所做诗词被天下人所传颂的人,结果又能如何?落魄潦倒者比比皆是。作诗,跟做官,虽说只是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
不过,今天的薛明,却是第一次能够真正让所有人好好掂量一番了。
当然也不是说,薛明说的这些张商英或者蔡京、以及郑居中、刘正夫等人真的想不道。
俗话说的好,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话自然是有其道理的。
勤政殿的这些重臣们,要说政治上的手腕怕是薛明真的拍马也难以望其项背的。不过也正因为他们都是浸淫官场起起伏伏数十年的老油条,本身屁股的位置局限了他们的眼光而已。
蔡京,自然不能简简单单的说是只要张商英肯定的他就否定,张商英否定的他就支持。他有他的考量,平衡带着打压而已,当然,大理国距离大宋朝太远、大宋朝国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