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改造计划-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所料不差的话,怕是我大宋朝又要有麻烦了。哎,当真是内忧外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什么麻烦?”

    “刚刚那突如其来的地晃,定然不会是无缘无故……”

    “我还当是明轩兄文采令这天地都为之震颤了呢……额,哈哈!”

    方和接口道,随即看到薛明怪异的眼神,只得干笑两声,来掩饰他打断薛明的尴尬。

    “刚刚那是地震,当然不会是京城地震,而是生的地震的地方想必距离咱们京城肯定不会太远,所以……在这京城之中才会也有震感。”
………………………………

第408章 地动

    看着汴河边的大道上惊魂未定还在四处张望的人群,薛明无奈的摇了摇头。

    “地震?明轩说的是地动?”

    李邦彦一脸惊讶的看着薛明,疑声道,

    “呵呵,不管是地震还是地动,跟我们这些人都没有多大关系,该头疼的是圣上还有朝中的各位大人……”

    话说到这里,陡然嘎然而止。

    一辆马车在薛明的面前缓缓驶过。

    在经过薛明身前的时候窗帘微动拉开一条缝隙,一张如花的俏脸在他眼前一闪而过。紧接着一只小拳头在窗户边晃悠了两下,然后窗帘唰的一声被拉上,马车施施然离去。

    吗的,这疯婆娘竟然阴魂不散的追到了这里。

    薛明这个时候对自己不上船的决定感觉实在是太正确了。

    “明轩,刚刚那位小姐怎么看着那么面熟啊?嘿嘿,明轩你认识?”

    方和用那双肥手在薛明的眼前晃悠了一下,一脸猥琐的道。

    “怎么,子由你莫非不认识她?”

    薛明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眼睛都眯成一条缝的方和。

    “我怎么会认识?”

    方和讶然道。

    “哈哈,好的,改天我介绍子由你认识下这位姑娘,就说子由兄对她仰慕已久如何?”

    “明轩兄,此话当真?”

    “君子一言!”

    旁边的李邦彦见方和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接话,连忙在他耳边低语一声。刚刚方和没有注意,李邦彦、李文星等人可看的清楚,那马车中是谁。

    “好哇,明轩,我要与你割袍断义,割袍断义。”

    方和一蹦三尺高,一脸惊恐后怕的愤愤不已道,随即在薛明还没有反应过来前圆圆的胖脸陡然再次一变,一脸哀求的道:

    “明轩兄,你大人有大量,就放过我这一次吧。”

    “……”

    “哈哈!”

    看到方和这幅模样,众人齐齐大笑不已。

    “薛兄,可肯定真是地动?”

    笑完,李邦彦面色一肃,看着薛明沉声问道。

    方和的插科打诨,并没有让气氛真正的缓和下来,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清楚。

    “有九成把握。”

    随后拨了拨身边的垂柳,薛明看着已经重新归为平静的汴河,肯定的道。

    “唉,京城已数月未曾见过一丝雨水,大旱来临朝中诸位大人却是视而不见皇上偏偏不知为何最近又加重了税收,如今汴京城中的百姓也是怨声遍地城外还有上万无家可归的灾民,江北还有辽人在虎视眈眈此次若真是地动,不知又有多少百姓亡于天灾,又有多少百姓无家可归了。我大宋……唉!”

    李文星叹口气,挥手扯断一根垂柳,长叹一声。

    薛明默然不语。

    两天之后,距离京城不过百余里的颖昌府突遭地动、城池尽毁、江河断流、百姓死伤无数的消息传到了京城。

    消息传来朝野震动。

    三五日之后更多的灾情信报源源不断的传到了京城。

    除颖昌府遭受地动外,临近颖昌府的方圆五十里地界大大小小的城池村镇,尽皆在地动中遭灾,城毁村灭人亡之数不知凡几。

    大灾之后,颖昌各地原本还隐藏在深山老林中的绿林盗匪们却是逃过一劫,趁此机会蜂拥而起,不断袭扰颖昌附近京西北路乃至淮南两路及至祸延至各地州府,袭城抢粮占地,不过几日功夫却俨然已经渐渐成势。

    一时间,京西、淮南两路及至江南路各府告急以及请求朝廷拨款、拨粮、调兵剿匪、赈灾等等各样文书如雪花般的飞往汴京城那座高高矗立在城池正中央的皇城之中。

    三天之后,赵佶终于有旨意从皇城中传出来。

    据说在这三天中,雷霆震怒的赵佶砸坏了无数的东西,甚至还包括他最喜欢的那方玉砚。当然,薛明是没有亲眼见到的,他是听别人说的,而告诉他的人此刻正坐在他面前。

    “暂领开封府知府?我?”

    薛明指着自己的鼻子,不可置信的看着老神在在的张商英和李纲两人,惊叫出声。

    他确实很惊讶。开封府知府可是正三品的高位。虽说一直一来都是吃力不讨好,而且屁股肯定会坐不长,可是它毕竟还是正三品的官阶啊,而且还是实打实的。

    不为别的,哪怕是为了那正三品的官阶镀镀金也是可以的嘛。但凡是做过开封府知府的,哪怕只有一年,要么就是擢升为参知政事当朝副相要么就是外放成为某路安抚使一方封疆大吏何其风光?

    多少人盯着的好事儿,怎么可能就这样给了自己这个要资历没有资历要后台……好吧,有后台,可是明显还不够硬啊。

    张商英和李纲都没有说话,两人看着薛明的眼神有些玩味。

    “明轩,朝议之上,其实并不是老夫和伯纪两人举荐明轩暂领这开封知府位,而是蔡相等人率先提议,其余几位参知也都尽皆赞成,老夫和伯纪……无力改变官家之意。”

    蔡京?竟然也支持自己暂领开封府知府?

    “好吧,我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我薛明轩何德何能,竟能累得朝中诸相如此提携?嘿嘿,想必舅舅和张相也不会留在汴京城了吧?”

    薛明冷着脸轻笑两声缓缓坐下,揉了揉额头,抬头看着两人道。

    “官家已经下诏命伯纪亲领一路御林军前往京西北路以及淮南、江南几路诸州府剿匪,老夫呢,则是遵照官家旨意亲自前往颖昌主持赈灾诸事。”

    张商英没有否认,面色凝重的点点头道。

    “所以,也就是说我这个暂领的开封府知府不仅得不到任何的帮助,还要随时防着身后有人使绊子射冷箭了?”

    薛明话语中很是有些不满。

    开封府知府的位置,如果在没有生地震前,确实是个人人眼馋的位置,可是在如今,却是一个鸡肋位置了。弄不好,丢乌纱帽或许只是最好的结果。

    上次叮嘱薛明对侦缉司的事情多上点心之后,薛明虽说没有找到吴王府见那位王府的西席元先生,可是也会隔个两三日前往枢密院查阅一下侦缉司的各种军情信报。
………………………………

第409章 危机

    地震之后,颖昌府附近百余里地界形成了大批无家可归的灾民,有些灾民被那些揭竿而起的盗匪裹挟,落草为寇了。可是还有更多的灾民却是在缺衣少粮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蜂涌朝着开封府涌来。

    据侦缉司的消息,最多不过六七日,颖昌等地蜂拥而来的灾民足足有二十余万人之多,就将进入开封府境内。而这些灾民的最终目的地不用想,肯定而且也只能是冲着汴京城来的。

    二十余万的难民,在薛明看来,侦缉司恐怕只报告了其中的几分之一罢了。

    从上次赵佶下令高俅的殿前司兵卒将城内的乞讨的灾民都赶出城外之后,汴京城内是没有了乞丐的容身之地,可是城外的乞丐毕竟还是乞丐,而且据薛明所知,乞丐的数目一直在增加着,虽然很缓慢,可是数目的增加却是个事实。

    如果不是李纲安排户部官员每日里施粥,怕是如今汴京城外早就是尸横遍野了。

    最大危机还没有出现。

    那就是,本就数月滴雨未下的江南各地,经过此次地震,江河断流,那么干旱的情况只能是越来越严重。而在之前朝中的那些大佬们却是时而未见,地方上也拼命遮掩。

    此次京西北路揭竿而起的盗匪,肆虐之下,怕是很快就会有更大的灾民潮朝着汴京城涌来,即便周围的一些州府能够分流一些灾民,可是汴京城必然会是那些灾民的选之地。

    天子脚下,大宋朝的皇帝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的子民们在汴京城挨饿受冻乃至尸横遍地吧?

    虽然事情还没有出现,但是薛明已经可以想像,最迟不过一两月时间,更大更多的灾民潮定然会出现在汴京城城下。

    这一点儿,他相信,蔡京和张商英等人其实心中也都清楚。毕竟,侦缉司的信报他可以看到,说不定蔡京和张商英看到的更详细。

    蔡京和宇文昌龄等人推他出来,他虽然心中恼火,可是也没有任何办法。虽说他资历还浅,可是身为开封府通判的他,确实也能算的上是开封府知府的候任人选了。

    所以,虽说蔡京等人的力荐他暂领开封府知府谁都知道其中大有猫腻,可是至少在明面上,却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可是,赵佶难道不知道这是个坑么?他又怎么会答应?

    “明轩也不要太过担心。老夫虽说不在汴京城中,可是户部之中还是能说的上话的。老夫已经命户部各个吏房全力配合明轩,只要户部库房中有,明轩尽可放心就是。而且京城不是还有你外公在的嘛。而老夫也为明轩从官家那里讨来了殿前司的指挥权,明轩如今不仅是开封府知府,而且还兼领殿前司指挥使。”

    张商英在一旁安慰着薛明。

    户部库房中有的都不用担心?可是最缺的是粮食你有么?还有各类药物有么?

    薛明虽然嘴上没说,可是他的心里却是清楚,如今的户部经过了赵佶和蔡京等人这几年的消耗,再加上最近对西夏用兵的军费,如今只怕是连几个铜板都找不出多少了。

    赵佶的内库

    好吧,打赵佶内库的主意,还不如直接脱掉赵佶的龙袍,来的直接。

    更何况,赵佶的内库即便是有银子,想来也是所剩无几了。

    薛明苦着脸没有说话。

    “明轩,此次之事,舅舅和张公都是始料未及的。宇文公擢升参知政事之后本就应卸去开封知府之位,除了蔡京那老匹夫一直从中作梗外,陛下也一直不允才拖至如今。舅舅也是没有想到,蔡京老匹夫会做出这等下作之事。

    不过,明轩放心。虽说户部和国库空虚,大半粮食草药等物都被转运至西宁州等地筹备对西夏的横山之战,可是汴京城中富商豪绅无数,粮商舅舅倒也还认识几人,这就下帖为明轩引荐一番,他们手中的粮食,也许能帮明轩你一解燃眉之急。”

    舅舅李纲的话,显然要比张商英的话要有建设性的多了。

    “谢谢舅舅。”

    薛明抱拳一礼,

    “可是,张相,舅舅,即便明轩不说,想必两位也清楚,每一次大灾,各地的富商豪绅们大多都会做那奇货可居之事,囤积粮食草药等物,等着国难财啊。若是要让他们松手,想必,也不太容易。”

    “这……”

    张商英没有想到薛明竟然连这些都已经在考虑之内,深知这些事实的他,跟李纲对视一眼,却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了。

    那些富商豪绅,哪一个不是跟朝中的重臣有着各样千丝万缕的关系?

    薛明若是真的敢动那些富商豪绅碗里的东西的话,那可真正的是牵一而动全身了。

    如果他们真的不愿意伸出援手,薛明这还真的是没有什么办法。

    “呵呵,此事就劳张相费心了,明轩也只得先探探他们的口风如何了。只需他们以平价将粮食等物售予明轩,也就足够了。”

    薛明眼神一闪笑着道。

    “好!老夫这就着人去安排。”

    旁边的李纲却是一脸忧虑,平价售予?户部和国库中还有银子么?显然是没有的。

    ……

    ……

    政和三年四月初夏,颖昌地震,流民四起,大宋皇帝赵佶下诏:擢升张商英为右丞相、特进金紫光禄士、兼领枢密院事,兼督视唐、蔡、光、寿、庐等五州军马诸事,统十万御前军南下剿灭流民李纲特进金紫光禄士,代天巡狩京西北路、淮南西路和江南东路负责赈灾等一应事宜晋参知政事余深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晋薛明为龙图阁直学士,暂领临安府知府。

    诏出,满朝皆惊,惊讶者有之,幸灾乐祸者同样有之。

    始终被郓州安抚使白时中占据却一直不曾回朝赴任的原中书门下侍郎、右丞相白时中虽说这诏书中没有明说要裁撤他的右丞相之位,可是左右丞相不是别的官阶,可以有很多人,既然张商英已经被擢升为右丞相兼领枢密院事,那么崔与之的右丞相之位裁撤想来也不过是屈指可数的一段时间之后了。
………………………………

第410章 复杂

    于此同时,依然还在左丞相位的蔡京却已经被剥夺了枢密使的位置,而由右丞相张商英领枢密院事,也是开了大宋朝一个先河了。

    当然,余深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再加上他如今还是参知政事,似乎皇帝对剩下的丞相之位已经有所决断了。

    所有人都知道,张商英已经是右丞相了,以大宋朝惯例,还从来没有人由右丞相位上转任为左丞相的先例,那么也就是说,张商英已经失去了左丞相的资格,而余深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显然就会是赵佶选定的左丞相了。

    不过,虽说张商英丢了左丞相的位置,但是却以右丞相位领枢密院事,也算是独一份了。

    真正让人跌破眼镜的却是薛明了。要知道,不过一年多以前的薛明还是个不值一文的一介穷书生而已。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穷书生,不过区区数月时间,就青云直上的从不值一文的小人物成为领从三品衔的龙图阁直学士、正三品的开封府知府。

    好吧,这开封府知府只是暂领,还不是实职,可是龙图阁直学士却是实打实的从三品衔了。并且这龙图阁直学士还是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这几阁中最为值钱的一个,怎么不让那些混了十几年都还没进过哪怕是最低等的敷文阁的那些人不羡慕嫉妒恨啊。

    只有一些人清楚,前不久才在汴河岸边一口气怒写诗词数十将一干士子尤其是蔡相的爱孙脸抽打的啪啪响、被众多士子奉为大宋朝第一才子的薛明暂领开封府知府的这背后,所蕴藏着的各种各样的故事。

    摇头叹息者,同样有之。

    ……

    外面的议论如何,薛明不清楚,他也没有时间去管他们。怒做数十诗词之后究竟引了怎样的风潮,他更不想知道,他只知道他很忙,前所未有的忙。

    “扈兄,可是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又见面了?”

    薛明站在开封府府衙门口,看着从天井处走来的扈成,抱拳笑着道。

    “小人扈成见过府尊大人。”

    扈成看着迎到府衙大堂门口的薛明,眼神有些复杂。

    上一次相见,是他冒昧登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知道这个笑容让人看不透深浅的年轻权贵肯定会平步青云,可是他没有想到,会是这样快。

    这是第二次相见了,是被他请来的,距离第一次见面不过数月而已。不过此刻这个专门站在大堂门口迎接自己的年轻人不仅高升为开封知府了,更是已然入阁了。

    大宋朝立国数百年,往后不清楚,至少在入阁的这件事情上,这位年纪轻轻的郡公大人,却是已经是前无古人了。

    只是,事情真的是那么简单么?

    想到这些日子里听到的那些传言,还有一些有交往的大商巨贾们宴会时听到的一些事情,扈成心中很是有些无奈。

    开封府府衙,薛明坐在主位,扈成坐在下客位,在扈成对面则是依次坐着李文星、刁文东、刁文德、方和还有李邦彦四人。

    薛明显然不是一个只知道吃亏的人。

    在赵佶正式下旨的第二天,他就直接找到勤政殿了。在勤政殿跟赵佶单独密谈了两个多时辰后,薛明方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第三天,吏部就接连行文。

    原开封府通判知事李文星擢升为开封府通判,进士刁文东授为临安府同知,进士方和授为临安府通判知事,进士李邦彦官为临安府知事。

    虽说都是些小吏,可是在一众戊戌科士子中所造成的轰动自不用多说,当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

    最让人跌破眼镜的是,当初得罪薛明最后又卑躬屈膝的刁文东兄弟果然得到了薛明的赏识,虽说只是兄弟俩中的一个人,但一跃成为正六品的临安府知事,人生际遇之不同,概莫如是了。

    “想必,扈兄心中已知今日明轩请扈兄过府一叙为何了?”

    等到几人坐下,薛明没有废话,而是直接开门见山的道。

    张商英和蔡京都已经离开了汴京城。

    跟着张商英和蔡京一起走的除了十万御前军之外,还有大宋朝国库中仅剩无几的粮食中的七成和近八成的银子。

    在张商英走之前给薛明很是引荐了一些开封府内有名的富商巨贾,这些富商巨贾掌握着开封府乃至大宋朝近半的各类贸易,粮食、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等。

    引荐的过程是很不错的,可是结果却是……没有。

    当着张商英的面,虽然那些人嘴上说的好,可是薛明从他们的神色就知道,那些好听的话不过都是搪塞之词,真要这些人拿出真金白银,那是比登天还难。

    而在张商英和蔡京刚刚离开汴京城,被薛明授意密切关注开封府境内乃至整个京城周边各类商品货价的神盾房天机院院长戴宗就已经给薛明禀报,各行各业的商户基本上都已经是只进不出,只收入,可是各个店铺却是都挂上了无货可卖的牌子。进入汴京城的货船还是一样多,可是却没有任何粮食、药材出现在市面上。

    种种迹象表明,那些大商家们都已经在囤聚商品尤其是粮食,为接下来的哄抬物价大捞一笔做准备了。而这些囤聚粮食的大商户,有好几个都是当初在宴席上口口声声说倾家荡产也要为国分忧的巨商大贾。

    商人之狡诈贪婪,由此可见一斑。

    这个时候,薛明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同样兼职做粮食生意的扈家。

    有薛明当初在郓州府打下的根基,如今的扈家,早已不是之前的那种小打小闹了。

    虽说才是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而已,但因为薛明的关系,现在的扈家不光是把生意做到了京城。

    甚至在京城乃至周边的江南,再远到广州等地,都已经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大商家,尤其是在粮食、丝绸、药材这几方面,更是在大宋朝的商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这样一个能够在此刻大用特用的扈家,薛明怎么会放弃?
………………………………

第411章 扈家

    扈成的心中其实是很犹豫的。或者说犹豫的不是他,而是他身后的扈老太公。

    作为现在在整个大宋都数一数二的巨商大贾,甚至在薛明的帮助下身上还挂上了皇商名号的扈家,现在在京城尤其是开封周边和应天至郓州两府之间的商场上的影响力其实要远远过薛明对扈家的估计。

    正因为如此,扈老太公才更清楚这位开封府最为年轻的府尊大人接下来会面临什么,而那些巨商们又都在做着什么打算。

    而扈成自然也知道薛明今天专门找他来是为了什么,毕竟,张商英出面宴请开封府有名的粮商巨贾的事情,本身就不是什么秘密。

    扈成自然不能在这个时候告诉薛明,不仅开封府的各路巨商尤其是粮商甚至周边的应天府、大名府的各路豪绅们都已经联合起来,准备在这即将到来的流民潮中大赚一笔。

    那些有名的粮商、地主豪绅嗅觉之灵敏远薛明的意料。早在两月前,那些粮商就已经开始秘密购进各地囤积了大量粮食的豪绅府中的粮食,运到汴京城囤积起来。

    本来朝廷一直没有任何动静,开始囤积粮食的人已经有所动摇了,可是颖昌的地震,却是让所有人都跟打了鸡血般,不仅没有将手中囤积的粮食抛售出去,而是加紧囤积更多的粮食,甚至有些人不惜借贷来囤积粮食,所为不过是为了在这天灾带来的机遇上大捞一笔罢了。

    随着一头扎进来想要分一杯羹的人也越来越多,甚至于,那些粮商、巨贾豪绅们都已经悄悄达成了一致,那就是任何一家胆敢私自售卖粮食,就会受到所有人的打压。

    这样的一种情况,即便是以扈家跟薛明的关系,也要好生思量一下,他如果答应薛明帮助他筹备粮食所带来的后果扈家到底能不能承受。

    毕竟扈三娘跟薛明还没有成亲不是?

    况且,听说这小子在京城的这段时间没少花花。

    一方是开封府乃至大名、应天甚至老巢的郓州府有名的巨商大贾豪绅,其中还不乏有跟扈家合作多年的老伙计,也有扈家的竞争对手,同样更有连他扈家再加上薛明绑在一块儿也招惹不起的勋贵豪绅另一方,则是已经不被知情人所看好的,被称为替罪羊、昙花一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