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改造计划-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中年儒士眼中的异芒也是越来越盛。眼见双方就要碰上,中年儒士猛然挥起了右手。一阵烈马嘶鸣,十几骑奔驰的骑士竟然骑骑勒住了马匹,站定在原地。骑术之高明,却是让所有人眼前都不由为之一亮。

    见到这一幕,一干心肝都提到了嗓子口的侍卫步军司兵卒们又是庆幸又是失望,却是齐齐长叹了一口气。到底他们叹什么,却是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中年儒士的骑术虽然不如那些披甲骑士,可是却也是极为高明,只是前出了几步就止住了胯下烈马,轻拍了两下下似乎因为畅快的奔驰被打断而不满、不断打着响鼻的爱马脖颈,提着缰绳溜达了两步,在没有任何动静的马车前停下,抱拳。

    “车中可是薛学士当面?”

    竟然真的是认识的。竟然真的是来接这简陋马车中的人的。

    一众侍卫步军司的兵卒听到中年儒士的话,心中齐齐生出劫后余生之感。能让这位主儿亲自来接的人,又怎么可能是一个普通的学士?这位主儿是什么人他们可是很清楚。

    车帘掀开,一个年轻的脸庞探了出来。

    看着探出车外的那张年轻面孔,虽然之前没有见过这张面孔的主人,可是李如依然一眼就确定了,这个年轻的有些过分的年轻人就是王爷今天让自己亲自下山迎接的主角儿薛明了。

    “呵呵,正是薛某,不知阁下是……”

    薛明走出马车,却没有跳下马车,而是站在马车上,平视着依然还端坐在高头大马上的李如疑惑道。

    李如见到薛明如此,眼中闪过一抹笑容。

    王爷果然说的没错,都说这位郡公爷看似什么都不在意,实则却是个极为自负和高傲的人。自己故意没有下马说话,这位主儿却是马上就还以颜色站在马车上应话。

    旁边的一干侍卫步军司兵卒见到钻出马车的年轻人,无不一愣。这为主儿最多不过二十余岁吧,这就直接是学士了?薛学士?薛学士?……

    在心中念叨了两声,这一营的侍卫步军司都统王磊心中猛然一震。

    莫不是这王府中的李西席今儿个之所以亲自下山来迎的,就是那位主儿不成?王磊越想越觉肯定。想想也是,以李如在王府中的地位,也只有这位主儿才能让他亲自来相迎吧?

    想到这里,王磊脑门上的冷汗禁不住的簌簌而落,如果不是李如的马队恰好赶来,那么后果……王磊已经不敢想了,狠狠瞪了几眼刚刚想要主动上前去找点儿乐子的那几个兵卒,却是浑然忘记了,刚刚他可是笑的比谁都要欢的。

    “在下嗣秀王府西席李如,奉王爷之命特来恭迎薛大人。”

    既然想要的结果已经都试探出来了,李如自然不会傻到继续在这样的小事情上惹的薛明不快,主动翻身下马,站在地上仰望着薛明抱拳一礼微笑着道。

    “原来是李先生,明轩久仰先生大名,今日能有幸得见先生真容,已然是不虚此行了。”

    薛明看着突然翻身下马的李如,跳下马车站定,同样抱拳一礼笑着道。

    李如听到薛明明显是胡诌乱侃的话,脸上不由露出几分玩味的笑容。这位薛郡公当真是很有趣的一个人。谁都知道他在到了京城之后,连出城的次数都没有几次,又怎么可能会认识自己?更不要说自己一直在嗣秀王府中,很少出去,除了这万岁山,京中除了少数人外,实在是没有多少人认识他,更不要说早就听过自己的大名了。

    “薛大人竟然听过李某之名?不知道都听说了什么。”

    李如看着薛明,突然笑着道。

    “……”

    薛明脸色不由一僵。

    “哈哈,薛大人果然是个妙人也!请,王爷怕是都要等急了。”

    李如看着薛明吃瘪的样子,大笑着道。

    薛明摸了摸鼻子,无奈的苦笑道:

    “先生更是个妙人,先生若是不弃,可愿同明轩同乘?”

    “固所愿而不敢请尔!”

    李如没有推辞,文绉绉的大笑道。

    作为嗣秀王赵世将身边最为亲近的幕僚,他自然知道自己主人对薛明的重视,最先那个小小的试探,只是他一时心血来潮罢了,本就想同薛明交好的他对薛明这个要求自然不会拒绝。
………………………………

第457章

    两人相视大笑,颇有几分一笑泯恩仇之感,然后携手跨进简陋的马车。

    跟随李如一起下来迎接的红甲骑士,自然而然的护卫在马车四周。林冲掀了掀头上的斗笠,对那些彪悍的红甲骑士瞟了两眼,随即跳上马车,吆喝一声赶着马车沿着官道缓缓前行。

    段誉和段浩这一次都没有跟来,薛明只带了林冲一个人。虽说神盾房人手现在本就不够,但自己也不能一个人就出去吧,好歹怎么的还是要带上个随行的人员是最起码的,正好来之前碰上了林冲,带上他的话既能当保镖又能赶马车,倒是省了不少事儿。

    薛明是应邀而来的。

    头一天的晚上,嗣秀王赵世将的请帖突然就到了薛府中。短暂的惊讶之后,薛明马上就理清楚了前因后果。如今看来,朝中一直隐藏着的宗室力量却是终于有一些已经开始忍不住冒头了。

    对嗣秀王赵世将,薛明知道的不多。大宋朝如今只有两个嗣王,这两个嗣王怕是如今除了吴王赵颢之外,身份最为尊贵的人了。只是也许正因为他们同皇帝的亲近关系,让这些嗣王系都异乎寻常的低调。当然,这也同他们不得参与朝政有着直接的关系。

    不过,不参与朝政,毕竟只是个表面上的限制。各个嗣王自己是不能参与朝政,可是私底下,每个嗣王手下都或多或少的同朝中大臣有着种种瓜葛在其中,如果真是要查,怕是没有一个是干净的。毕竟,不管是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还是为了他们的地位,朝中有代理人,这是必须的。

    所以,满朝上下却是谁都不能忽视这些嗣王拥有的能量。最为重要的是,你永远不清楚,这朝中到底有哪些大臣跟这些宗室有关系。

    对朝中在这些天生的连串事情,其实薛明自己都很是有些惊讶。他在上表最初,只是想着尽量将朝中的水搅浑一些,然后好将朝中购粮的事情尽量往后拖延为自己的安排赢得一些必要的时间。

    这也是他的无奈之举。

    其实,解决李召忠等人最为简单的办法,其实就是一下投入足够多的粮食,用低价将开封府附近的粮价给打下去,那个时候,李召忠等人如果不卖粮食,那就只能将粮食烂在粮仓中,如果他们要是想卖,那就必须将粮价降到跟他们差不多,那样的话,他们会损失少一些,却必然会吃个闷亏。

    当然,李召忠他们还可以用银子砸,直接将薛明投入市场的粮食都买光,那么粮价依然会在他们的控制中,这其实应该是最好的方法,只要粮食足够多,而李召忠等人足够贪婪的话,一点点儿放饵将李召忠等人手中的银子一点点儿套卡哦,那么说不定只要一次就可以让他们这些人万劫不复。

    粮价如果够低,薛明相信李召忠他们一定会吃下这个饵的。

    可是薛明不敢赌。他不知道李召忠等人手中到底有多少银子,更重要的是,他手中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了。他也弄不到太多的粮食,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用一些别的手段来打击李召忠等人,给他们一个教训,毕竟现在的自己是既没有粮食又没有钱,薛明唯一能做的也仅仅只是给他们一个教训而已。

    可是上表之后生的一切,不仅朝中群臣有眼花缭乱之感,就连薛明自己,也是很迷惑。

    袁成他是让人递了话过去。只是说了一些一千万铜钱的利弊,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袁成却是选择了站在他这一边,而更让他意外的是,除了袁成外,甚至连周度、郑文建等新党的一干绍述一派的人这次也都站在了蔡京的对立面。

    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毕竟,袁成、周度等人跟他的过节,薛明比谁都清楚。先是神宗朝的王安石复相后因为变法派内部分裂严重,再加上得不到新党更多的支持,新法不能继续推行下去,因而罢相。如今看来,蔡京却是又成为了他们这些人两面三刀的又一个牺牲品了。

    蔡京这个执政的颜面大失,薛明不知道对袁成等人能有什么好处。无论从哪看,最多也就是袁成看在他放过袁通一面的份上,勉强出面还他一个人情,可是只有袁成一个人,如果周度等人继续帮着蔡京,袁成就算是反水了也无关大局,薛明的上表最多也只是恶心一下蔡京、拖延下那一千万铜钱行的时间罢了。

    如果蔡京铁了心要帮李召忠等人,实在是不算什么。

    如今跟蔡京是同盟关系的绍述一派全线反水,颜面大失的蔡京如今的执政之位什么时候会被撸掉,其实谁都知道现在是完全看赵佶的心情了,执政失去了对朝中诸事的掌控能力,更不能贯彻赵佶的心思,去职已经是必然的了。

    可是蔡京丢了执政之位,对绍述一派来说,同样也是一个打击。他们接二连三的反水前后已经扳倒了两位大宋朝的执政了,这样的一个派系,今后无论谁上位为执政,怕是都会对他们敬而远之,甚至是防备打压的。

    从哪看这次对蔡京的背后一刀,新党绍述一派要么是脑袋集体被门夹了,要么就是有他们不可抗拒的力量让他们不得不如此做,薛明是怎么也不会相信他们会为了还袁通一个人情、因为他那一封大义凛然全部是为大宋朝着想的信件来做这样亏本的买卖。更不要说,谁都知道,赵佶显然是想要用一千万的铜钱来买粮食“解渴”的。

    毕竟仅仅就薛明自己来说,他之所以反对,还不是一样不全是为了大宋朝?

    能够让袁成等人这样卖命甚至不惜跟皇帝唱这么一次反调,除了那所谓的大义外衣外,肯定还有其他。

    嗣秀王的请帖,惊讶之余却是让薛明感觉自己已经摸到了一些脉络。当然,具体是不是这位从没打过交道的王爷在背后使力,见了人才能弄明白了。
………………………………

第458章

    马车沿着宽阔的山间大道辘辘而行,薛明心中想着,嘴上却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跟刻意结交的李如随意的闲聊着,两人很快就熟稔起来。

    “先生,到了!”

    大概半柱香的时间后,马车外传来一声低低的声音。

    到了么……

    薛明眼神陡然一凝。

    短暂的推让之后,终于还是薛明先出了马车。抬头就看到距离马车十余步外站着零零总总一大推人,在他们后方是一幢气势恢宏的门楼,嗣秀王府金光闪闪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随意的扫了几眼,待看到站在最前面的几个人后,薛明不由自主的一愣。

    人群最前方的是一个穿着紫色长袍的中年男人。玉带缠腰,两撇小胡子,面相有些阴柔,尤其是那双总是半眯着的眼睛,每当他看向人的时候总是无端的给人一种心悸之感,在薛明看来那半眯的眼睛就像是隐在暗处窥视的毒蛇一般,你永远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跳出来突然啃你一口。

    手中拿着柄小巧的玉如意本应是贵气逼人的他,也因为这双眼睛显得有些阴森。

    不用想,薛明也知道,这个中年男人就是今天的主角儿嗣秀王赵世将了。

    让他惊讶的自然不会是嗣秀王赵世将,赵世将他之前没有见过,可是赵世将身后的几个人,他却是很熟悉。嗣秀王赵世将的身后两侧站着的四个人,分别是袁成、周度、范文定以及一个白苍苍的半百老头儿。

    那半百老头儿站在赵世将左手位,袁成则是在赵世将右手位,周度和范文定则是分别的在两人落后一步的位置站定。这样的位置排列很清楚的表明,这个薛明根本不认识的老头儿地位却是还在袁成之上。

    如果说袁成、周度、范文定三人会出现在这嗣秀王别院里薛明还有几分心理准备的话,那么站在他们这几人身后的李召忠、钱嘉辉甚至还有王尔愈的出现,则是让薛明第一次感到了彻骨的寒意。

    深深的看了一眼垂头而立的王尔愈一眼,薛明上前一步对着淡笑着看着他的赵世将深深一揖道:

    “微臣薛明轩拜见嗣秀王爷,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哈哈,早就想见见已经被京中交口称赞的薛郡公,今日终于得见,果真是盛名之下无虚士。快起身快起身。”

    赵世将眯着眼睛盯着躬身行礼的薛明看了数息之后才陡然放声大笑上前两步扶着薛明手臂朗声道。

    站在他身后的袁成、周度、范文定三人悄悄对视一眼,却是同时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讶。

    赵世将虽然只是个嗣王,可是只要沾着王字又有谁敢忽视?今天能够亲自出来这门楼出等着薛明,已经表明了他刻意拉拢的态度,如今这亲自出手相扶更是让他们明白,薛明在这嗣秀王心中的分量,已经隐隐有过他们的态势了。

    三人对视之后却是不约而同的看向了那个依然古井无波的半百老头儿。似乎察觉到袁成三人的问询之意,老头儿看着薛明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

    袁成三人见老头儿摇头,只得再次无奈的对视一眼,默默的看着赵世将挽着薛明的手臂走过来。

    “来来明轩,本王给你引荐一下。袁大人、周大人、范大人想必明轩早就认识了。呵呵,这位是提举开封洞霄宫、观文殿大学士龟山公。”

    赵世将拉着薛明走到半百老头儿的面前笑着道。

    龟山公?薛明微一疑惑,随即脑中猛然浮现一个人。

    龙图阁直学士,专事著述讲学。先后学于程颢、程颐,同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又与罗从彦、李侗并称为“南剑三先生”。晚年隐居龟山,被学者称之为龟山先生的理学一派宿老字中立的杨时。

    程门立雪的典故说的就是年已四十多岁的杨时与游酢二人诚心求学的故事。

    杨时少年时,聪颖好学,善作诗文,被人称“神童”。幼时读佛学,少年攻读儒学。1

    八岁能赋诗,九岁能作赋。得到人们称赞。杨时少时常在明溪县城东龙湖读书。十五岁时,在邵武游学有名声。二十一岁,赴礼部考试。下第,补太学生。

    归乡后,在含云寺读书讲学。并作有札记解义此日不再得,年二十四,登状元徐铎榜进士

    中进士后,授予汀州司户参军。以病为由没有赴任,专心研究理学,著列子解。

    元丰四年,杨时被授予徐州司法。后专门投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研习理学,与游酢、伊熔、谢良佐成为程门四大弟子。

    程颐说:“杨君最会得容易。”程颢也说:“自信如此,谁能御之”杨时学成回归时,程颐目送他远去,曾感慨地说:“吾道南矣!”。元符年间,学者多从佛学,但杨时只衷心理学,所以程颢叹曰:“学者皆流于夷狄矣,惟有杨谢显道二君长进”两年后,杨时赴徐州上任同年八月,他完成庄子解的著述。

    三十三岁时,听说老师明道先生去世,设灵位并于寝门大哭,作有哀辞并序。后来,丁继母忧。元祐五年,杨时又因父亲杨殖去世,杨时回乡守制。

    四十一岁时杨时投于程颢的弟弟程颐门下,到洛阳伊川书院学习。他对理学已有相当造诣但是,他仍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勤奋好学。他与游酢“程门立雪”的故事成为尊师重道的佳话。程颐很为他们诚心求学的精神所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授。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得程门理学的真谛。杨时学成后回到南方继续潜心研究和传播程氏理学。他为了弄清楚张载西铭之理,专门写信向程颐请教。他在二程理学和朱熹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思想上,杨时一生精研理学,特别是他“倡道东南”,对闽中理学的兴起,建有筚路蓝缕之功,被后人尊为“闽学鼻祖”。他的著述颇多,主要的都收集在杨龟山先生文集中,他的哲学思想继承了二程的思想体系,被后人称之为“程氏正宗”。
………………………………

第459章

    杨时还用华严宗、易经的内容来阐述他的哲学思想,并用孔孟的大学、中庸、孟子中“格物致知”诚“形色”、“天性”等概念来丰富、扩充自己的思想。对“理一分殊”“明镜”等学说有新的创见,还在自然观上,吸收了张载“气”的唯物主义学说。他的哲学思想对后来的罗从彦、李侗、朱熹等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对我国的古代哲学,特别是思辨哲学方面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影响中国历史数百年之久不说,他的哲学思想还流传到国外,在南朝鲜、日本的影响也很大。

    如今的杨时,确实是跟历史上写的那样,在过去几年,杨时可一直都是理学一派在朝中唯一的支撑。如果不是杨时,袁成、周度、范文定等人也不可能走到今天。

    因为司马光的下台,对饱受新党绍述一派打压的理学一派而言,杨时对理学一派带来的不亚于另一场重生。若不是他在,蔡京是不可能放任跟司马光有莫大关系的理学一派,继续存留在朝堂上的。

    理学一派能够成为今日大宋朝谁都不能忽视的一股力量,杨时这个终生都在为理学奔走呼告的老人,实在是居功至伟。

    怪不得袁成、周度、范文定这三个如今理学一派在朝中的扛旗人物心甘情愿的站在这个老头儿身后。严格来说,杨时对他们三人不仅有提携之恩,更是有恩师之情在。

    “学生薛明轩,拜见杨公!”

    薛明不敢怠慢,恭恭谨谨的对着杨时深深一揖。

    他可以不甩袁成等人,可是对杨时却是不敢有丝毫的大意。折了袁成等人颜面,只是因为他们一直在朝廷攻讦他而已,可是若是对这老头儿不敬,怕是就要得罪整个理学一派了,这些个大宋朝的文人,如果团结起来攻讦他,怕是赵佶也只能退避三舍,他自然不会给人抓住这么明显的口实。

    更何况,理学一派到底于国于民有没有好处,这先不说,仅仅是冲着杨时终其一生都能为之奋斗,已经足够让人对他报以足够的敬意了。

    谦虚勤奋好学并且敢于为理想奋斗一生的人,本身就是值得任何人尊敬的人。

    开始他还在疑惑就算是赵世将有着嗣秀王的身份在,也不可能让袁成等人如此大转弯,如今却是明白,敢情是这老头儿出面了吧?

    对理学一派来说,嗣秀王虽然贵为王爷,可是说出来的话却绝对没有杨时的话好使。这也算是大宋朝文人的风骨特色了。

    “此次大灾,圣上心焦,朝中诸位大人作壁山观,不良奸商囤粮抬高粮价,明轩力挽狂澜救民于水火之中,当是老夫替那逾百万的灾民感谢明轩才是。”

    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杨时见到薛明之后说出来的第一句话竟然会是这样。说罢,杨时竟然真个儿的躬身对着薛明躬身行了一礼。

    满场皆惊。

    既是因为杨时的行为,同样也是因为他刚刚说的话。

    在杨时身后的袁成等人面有忏色,而李召忠、钱嘉辉等人却是脸色无不有些白。一直都保持着淡笑的赵世将也是神情微微一滞。

    虽说杨时的这番话也许是说者无意,但对听者来说却是尽皆有心了。

    “呵呵,明轩之功世人皆知,改日本王就上表请圣上大大封赏明轩,不知龟山公意下如何?”

    赵世将很清楚杨时这个老顽固的性格,所以即便是心中对杨时说的话很是不满,却还是强忍怒意,附和着趁机将话题给转移开来,他知道如果继续让老顽固杨时和薛明这个他根本还没有把握的年轻权贵深入这个话题,怕是今天的这宴席还没开始就要崩了。

    正搀住了杨时的薛明听到赵世将的话,眉毛不禁一跳。

    “王爷当真是国之柱石。老夫谢王爷抬爱,在昨日就已经上表给圣上了。”

    杨时老脸上浮现一抹微笑,对着赵世将抱拳一礼道。他没有继续在之前的话题上纠缠下去,亦或是说他也根本不想在那个让在场的绝大多数人都有些赧然的话题上继续纠缠。

    “龟山公谬赞谬赞了,本王只是闲散王爷罢了,龟山公才能称之为我大宋柱石。”

    赵世将听到杨时的话,神色微僵,勉强笑着道。

    他刚刚提出说要上表给薛明请功,其实只是半真半假而已。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说改日,而是说明日或者是今日了。这个改日可是很有学问的。

    可是杨时这样一说,却是等于直接将他给自己的余地给一下给堵死了。如果他不上表的话,他堂堂嗣秀王怕是就要失信于人了。但是如果他上表的话,在他的目的还没有达到前,就这样白白送给薛明一个天大的机遇,助他一臂之力他又实在不甘心。

    毕竟,在赵世将看来,如果今天的目的无法达成,也就是跟薛明做不了朋友的话,那么他跟薛明之间很有可能就会是敌人了。替对手说话,让敌人升官财,估计没有几个人会心甘情愿。堂堂嗣秀王,又怎么可能会心甘情愿的吃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