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改造计划-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居中和张商英两人的态度,让薛明心中有些悲哀。如郑居中和张商英这样的位高权重的老臣都对大宋朝当下的局面没有足够的警醒,对边疆的西夏人和辽人的威胁没有足够的重视,还沉浸在万世太平的幻想之中,更不要说朝堂之上的其他人了。
张商英和郑居中对视了一眼,没有接薛明的话,不过两人脸上的神色却是已经表明了两人的态度,显然两人都认为薛明的这个理由太过牵强也太过没有说服力了。
“前几已经秘密命人将留在汴京城中为质的女子送往刘庆军中了。”
薛明皱眉沉吟半响,缓缓道。
“什么?将那名女子送去给那贼酋刘庆?明轩啊,此事你实在是太过孟浪了,前几自己还言道那刘庆已经有尾大不掉之势,此刻你将那女子再送给那刘庆,如此我大宋就将没有任何手段钳制那刘庆了,此举实在是太过不妥太过孟浪了。”
听到薛明的话,郑居中顿足连连看着薛明连声叹息道。
坐在一侧怒气未消的张商英同样也是极为震惊薛明将李妃岚送回给刘庆之举,看着薛明的双眼也是第一次露出极为不满之色。
“呵呵,郑公和张相不会真的以为仅仅凭着一个女人就能将刘庆给拿捏的住不成?虽说古往今来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人枭雄比比皆是,可是刘庆是这样的枭雄吗?呵呵,好吧,退一万步讲,就算刘庆之前也许是一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枭雄,可是那也只是以前了,而不是如今,更不会是如今已经拥兵逾百万在河北等地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被尊称为大帅的刘庆吧。”
薛明眼中之中带着几分揶揄,话语中对刘庆的鄙夷更是没有任何的掩饰。
郑居中和张商英两人面上神色微微一变。
确实,能够成大事者不乏有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人,可是真正能够坐稳江山的人,哪一个不是爱江山同样也爱美人的人?江山要,美人也要,那只是说一切都还在掌控的情况下,可是一旦事情不可控,尤其是还会因为某个美人儿而被别人所控制的话,那么美人也只是浮云而已。
刘庆本就是绿林一大盗,能够在秦风等地呼风唤雨,除了薛明的支持和指点外,最为重要的还是因为时势。俗话说的好,时势造英雄,虽说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狗熊。已经成为孙大帅的刘庆,坐拥百万大军,想要什么样的女人要不到?又怎么可能会心甘情愿的受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薛明遥控?
………………………………
第659章
这些道理张商英和郑居中其实都很清楚,毕竟将心比心来,换做他们两人是刘庆,想来也不会因为一个女子就心甘情愿的对某个人俯听命,更不要那个人还跟他结仇过。
越是位高权重的人,愈是爱惜羽毛。尤其是到了刘庆那个地位的人,只会想要让曾经的屈辱都烟消云散,而不是留着一直提醒他,他曾经受过的屈辱丢过的颜面,甚至是换做他们两人,或许会采取更为激烈的行为。
譬如,遣人进入汴京城将那为质的女人悄悄杀掉!
一旦那个女子死在汴京城,那么不仅可以正大光明的摆脱曾经的钳制,更能够借此倒打一耙,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大宋朝亦或是薛明身上。
好在刘庆还没有这样做,所以,他这一生也就到此为止,他终究还不是个枭雄。
“刘庆如今同我大宋还合作甚是愉快,想来那女子对刘庆来自然是很重要的。”
郑居中沉默半响,终于还是出了一句连他自己都觉得没有多少底气的话。
“呵呵,重要自然是重要的。”
薛明瞥了郑居中一眼,轻笑着接口道,随手停顿了片刻继续道:
“不过这个重要不是那女子在刘庆心中有多重要,如今的刘大帅虽已经被李良度打的快残了,可是想要些绝色女子还是有大把的。那女子重要,只是因为她确实重要罢了。”
“哦?明轩此话是何意?”
张商英和郑居中两人听出薛明话中弦外之音,对视了一眼,张商英接口道。两人显然也都现了薛明话中有更深的意思在其中。
“那名女子原本复姓拓跋,后改为李,名妃岚!”
这件事情到如今已经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了,所以薛明也没有再继续藏着掖着。毕竟李妃岚如今怕是早就过了黄河,就算朝中知道她是西夏国的遗族也是断然不可能再追的回来了。
至于有御史弹劾的问题,更是不在薛明考虑范围内。如今的御史大夫还空着,只要没有人在后面鼓劲,那些个御史是翻不起多少风浪的。
“拓跋?李妃岚?”
郑居中和张商英两人低声咀嚼着这个异常耳熟的姓氏,脸上神色也是愈来愈精彩。
“莫非……”
张商英盯着薛明疑声道。
“后西夏军之名,如何而来?呵呵,若不是有她在,刘庆缘何能够坐上后西夏军大帅的位置?”
“……”
郑居中和张商英两人相视苦笑。
“明轩啊明轩,你瞒的老夫两人好苦啊。”
“两位大人严重了,不是明轩不相信两位大人,而是那妃岚公主的身份委实太过敏感,更兼之其对种帅杀其父之事一直耿耿于怀,连带着对我大宋也没有多少好感,所以明轩实在是不敢让她的身份曝光,除了圣上,满朝文武也就明轩一人知道她的身份而已。还请两位大人恕罪。”
薛明自然不想张商英和郑居中两人因为李妃岚的事情而在心中对他生出龃龉,所以这解释倒是极为的诚恳。
“明轩可莫要辜负圣上这番信任啊。”
郑居中看着薛明,言语之间意有所指。
“将李妃岚送回河北,圣上也是不知情的。”
薛明今天显然存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勇气,紧接着又吐出一句让郑居中和张商英两人惊吓的几乎肝胆俱裂的一句话。
道这里,薛明似乎又想到了前数日李妃岚离开汴京城的时候在城外久等他不至之后让段浩给他带回来的那封信上所写的寥寥数语。
“国破家亡之仇女子旦夕不敢相忘,西夏诸地军情堪忧、刘大帅有心降夏业已有耳闻,后西夏军之危难困局女子将竭力挽救,纵身死族灭亦不悔以。”
李妃岚并不是如薛明想的那般什么都不清楚,相反虽然她什么都没可是心中却是跟明镜儿似得,很显然李妃岚也清楚如今的后西夏军刘大帅已经不再是那个愿意领着数十名兄弟千里迢迢杀进开封不惜当街刺杀种师道为她报仇的那个师兄刘庆了,而是真正的刘大帅了。
薛明之所以私自派人护送她前往秦风之地的后西夏军中,原因无它,只是希望李妃岚能够牵制刘庆,让刘庆不至于太快的就直接降了李良度,给大宋争取时间而已。
李妃岚知道这一切,之所以还愿意回到秦风的后西夏军中抗下那个烂摊子,除了自身跟西夏人的深仇大恨之外,这其中未尝没有薛明的原因在其中。
“明轩,你……让老夫该如何你是好呢?你啊你!此事若是传扬出去,怕是台谏的那些个御史们又要将陛下勤政殿的大门给堵咯!”
郑居中和张商英两人对薛明的胆大妄为不是第一天见到,可是李妃岚的事情,让他们知道在之前还是太过看了薛明的胆子了。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欺君之罪啊!
“刘庆掌控的后西夏军如今已经是尾大不掉之势,若是降了李良度,对我大宋来怕是没有比这更为恶劣的消息了。好在后西夏军中,明轩也做了一些安排,除了刘庆的那些嫡系,还有为数众多的西夏国遗族,李妃岚北归,定然能够跟刘庆成分庭抗礼之势,背靠延绵数千里的祁连山,最不济也能拖住李良度年余甚至数年时间。而这数年时间,才是我大宋或者我所需要的。”
薛明很清楚,一年两甚至是数年的时间根本不足矣真正的弥补大宋跟西夏、辽国乃至后来崛起的大金国甚或是几十年后将会出现的的蒙古国之间巨大的军力差距。而这个军力差距,到底也就是军队的战斗力罢了。
要想打造出一支真正的精锐大军仅仅靠临时抱佛脚的几年时间,显然不够的,毕竟仅仅靠闭门造车的训练就想要练出能够抗衡西夏人的精锐出来,那不亚于是痴人梦。训练场上表现再完美的所谓精锐,要是没有上过真正的战场、经过血和火的洗礼,永远都不能被称之为精锐。
………………………………
第660章
毕竟就算那训练场即便再真实,也还只是训练场而已。
更何况,面对动辄数十万的西夏、辽国等外族的大军还有无数的仆从军,仅仅靠一支精锐大军又能起什么作用?一支大军也许能够在局部取得对这些外族军队的优势,可是局部的优势却终究只是局限在那支精锐所在的区域,却不能将那优势变成对整个大宋朝都有利的战略优势。
毕竟,大宋和这几个国家之间的战争,数年之后定然不会只是跟现在这样三天一打十天一大打的模样,而是国战。国战,最终拼的还是全局,局部的胜利面对颓败的全局顶多也只是多了几分象征意义而已。
这些,薛明看的很清楚。
在冷兵器时代,军力上已经孱弱百年之久的大宋面对西夏、辽国、金国的侵袭乃至后来横扫欧亚大6的蒙古骑兵,实在是没有任何可比性,而且也没有时间来给大宋给薛明改变这一局面,更何况军事上孱弱的大宋想要改变也不是一时半分就能改变的。
既然在内在上不能改变大宋朝的劣势,薛明也只能通过外力来改变双方的对比了。而在冷兵器为王的时代,想要对兵力强盛的西夏产生压倒性的优势,也只能是热武器了。
后世清王朝不就是被日不落帝国的坚船利炮给打开了国门么?即便那个时候已经在走下坡路的清王朝在经济上来依然是当时那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可是面对装备了火枪和大炮的日不落帝国,也只能成为砧板上的鱼肉而已。
这也是薛明唯一能够想到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和减少大宋朝和西夏之间军力差距的办法。可是即便他已经早就在开始准备了,甚至军器监中的那些个老工匠也都收拢提前送往广州了,可是却也必须在某些事情上得到朝廷的支持才行。
毕竟,无论做什么,都缺不了一样东西,那就是银子。练兵想要钱,展火器研究火药武器装备武器铸造武器等等,都需要银子。
银子也是需要时间来赚的。可是这些东西,如今他人还没有到广州,什么都没有做,也看不到任何的可能,张商英等人会不会支持都还是两,他如今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尽量未雨绸缪的多为自己为大宋朝争取点儿时间。
不过,这些事情,不管张商英和郑居中两人信还是不信,此刻却是没有任何的力道来跟两人细细道来的。
“两位大人,明轩也知道私放李妃岚北归实在是有些逾越了,圣上那边,明轩自然会好生解释。只要两位大人不,等个数年之后,即便李妃岚的身份真的大白于天下,那个时候想来也已经为时晚矣。不得,那个时候我大宋朝已经同西夏人行那国战之事,在国战面前,一个区区亡国公主,实在是算不得什么。”
薛明对私放李妃岚的事情并没有太过担忧,毕竟赵佶本身对李妃岚根本不是张商英和郑居中想象的那般重视,不然也不会放任薛明来看押李妃岚了。
“明轩就这般笃定西夏、辽人、金人一定会同我大宋朝再启战事?”
张商英有些疑惑的问道。
这个时候他也现了,纵观这些日子薛明的种种作为,似乎都在为将来跟西夏、辽人乃至金人的战事做准备,可是有黄河天堑在,西夏、辽人、或是金人虽骑兵无双,那是因为人家本身就是生长在草原之上的民族,可是若论水师,这些外族人怕是就算再过个数十年也是拍马不及大宋水师的。
没有水师辅助,敌人的骑兵再厉害,难道还能飞过黄河不成?
“不是明轩笃定这些异族人会同我大宋再启战事,而是这些异族人一定会对我大宋再次用兵,而且一旦西夏人联合辽人亦或金人再次南侵,怕是不再是如之前那般劫掠一番就退,而是意欲一战而灭我大宋国本了。”
张商英和郑居中两人听到薛明的话默然不语。
从心底来,两人都认为薛明如此作为实在是有些杞人忧天之举,毕竟西夏人前不久才在银夏城吃了个暗亏狼狈退兵而去,如今秦凤等地的后西夏军正在跟李良度纠缠不休,甚至西夏位处中原等地的宋人异族人也都有些蠢蠢欲动之势,西夏人哪还有什么精力来管大宋?
“呵呵,圣上最想要什么,不用明轩,想来两位大人也都是清楚的。为何我大宋一定要死死的等着西夏人主动南下?被动的挨打?河西走廊及其周边原本属于我中原的数千里的沃土,都是我大宋祖业,如今却是都任由西夏人铁蹄践踏,这又是为何?朝中宗室、理学一派还有其余各派,纷争不休,又有何用?若是大宋能延绵万载倒还好,若是真有国破家灭的那一天,后世史书如何评论当下?是口诛笔伐遗臭万年还是一笔带过轻若鸿毛?”
薛明知道想要空口无凭的就服张商英和郑居中两人根本不可能,唯一能够做的也就是丢出一些让两人真正在乎的东西来打动两人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内跟着蔡京一起来配合一下他就好了。
其实,薛明心中早就有所定计。数年时间,只要一切顺利,待到他感觉时机已到,就算西夏人、辽人、金人不南下,那个时候他也将竭力怂恿赵佶北上。
河西走廊和燕云十六州,永远都是赵佶乃至大宋朝朝野上下所有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不,并不代表不想,只是因为大宋朝没有那个实力罢了。
听到薛明的话,张商英和郑居中两人脸色齐齐一变。
他们这个时候才明白,原来薛明主动南下广东,并不是想要跳出汴京城这个大漩涡明哲保身,而是根本就不想在汴京城中浪费时间斗来斗去罢了。
口诛笔伐遗臭万年一笔带过轻若鸿毛?
这确实是个问题。
他们两人还知道,薛明还有一句话没有,那就是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
第661章
而这也是每个读书人尤其是身居高位的读书人心中最想要的东西。
“明轩不图其他,只希望两位大人能够给明轩数年时间,一切的一切在数年之内都可以见到分晓。到时候会如何,想来就算明轩不,以两位大人的心胸和眼光自然就会看清如今明轩所做的所有准备到底是为何。明轩在此,拜托两位大人了!”
朝野上下因为薛明暴打蔡术跟蔡京直接交恶而产生的躁动,在当事双方莫名其妙的都偃旗息鼓的情况下,也渐渐开始消散,虽对这件事最终的版本和结局有着各样猜测,不过却也是终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再加上无论是薛明还是蔡京,亦或是高高在上的赵佶,似乎都在有意的淡化那件看似意外的事情,所以朝野上下原本已经准备好了瓜子、汽水放好了板凳的人,也只能悄悄的再将翘起来的脖子给收了回来。
当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因为,随着时间进入政和三年的腊月,整个大宋天下所有人的心神都已经被转移到了另一件关乎大宋国祚的重大事件上来。
大宋朝登基已经近十年的天子赵佶将会在腊八当天祭天告祖,正式举行册封大宋朝下一任储君的大典。
虽然必然会成为太子的赵桓,从出生到现在也不过数月,甚至整个大宋朝真正见过这位大宋朝唯一储君的人都不过一手之数,可是并不妨碍庙堂上亦或是普通老百姓对他的关注。
毕竟,只要不出任何的意外,那么这个如今才不过十多岁大的孩童,在经后的数十年间,将会主宰很多人的命运。正如他如今已经牵扯了许多人的命运一般。
所以,相对于两个大宋朝中最为尊贵的权贵之间的内斗,关乎所有人命运的大宋储君显然是要重要的太多了。
其实早在一两个月前,礼部还有开封府就已经开始全力准备太子册封大典的事情,只是因为福庆公主在宫中被人下毒、薛明遇刺等等诸事让汴京城一直不太安宁,而让这件本来对大宋朝来无比重要的大事显得比以往各种大典都要低调许多而已。
只是时间到了腊月,就算再怎么低调,也是没有办法低调的了,毕竟过不了几日就是正式的册封大典呢,这件事可是大宋朝自赵佶登基以来最为重要的大事,大办特办也是赵佶想要的。
赵佶有意,下面的人自然知道该如何办。更何况,事关国祚延续的大事,就算赵佶不,整个大宋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布衣百姓,又有谁能不重视?不感觉心中欣喜?
因此,临近腊月,汴京城内的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愈来愈多的趋势。而且从大宋各地赶来观礼的人从各路络绎不绝的进入汴京城,让殿前司指挥使赵法这些天压力山大。
大宋朝册封太子,本着普天同庆的想法,除了能让大宋朝的老百姓感受皇家的喜悦和国祚的延续和强盛外,更重要的是,这一次册封大典同样也是大宋朝对外展示形象乃至国力的绝佳方式,当然这个提议自然是来自薛明的了。
薛明的这个提议,倒是到赵佶心中了,所以赵佶一声令下,礼部倒是在几个月前就已经着手给大宋周边的各个国都了礼帖,请各国派出使节到时来汴京城一道观礼。
大理、朝鲜、日本、陈朝(缅甸、越南等地)乃至还在跟大宋正处于战事中的西夏以及辽国,刚立国不久的大金国,也收到了来自大宋朝礼部的出的礼帖,请各国在腊月初八当天来汴京城观礼,观大宋朝的太子册封大典。
如今几个月过去,除了已经被西夏人在几个月前刚刚灭掉的几个国家外,日本、陈朝还有大理国都派出了庞大的使节团赶来汴京城参加中原帝国的太子册封大典,两国的使节团在十数天前就已经到了汴京城,住进了礼部国宾馆。当然,西夏的使节应该是到的最早的,毕竟,他们本身就是在汴京城中,一直没有离开过。
严格来,除了日本因为孤悬海外外,陈朝、大理国都跟大宋一样,或多或少的都遭受了来自西夏、辽人的入其是大理国,在年初的时候如果不是大宋朝的策应,此刻怕是已经是灭国了。所以此次两国派出如此庞大的使节团,除了显示对大宋朝的重视外,又何尝不是希望看看身为宗主国的大宋朝如今真正的境况如何,何尝不是希望大宋朝能够真正的扛起抗击西夏、辽人的大旗?
而日本人一直视大宋为宗主国,所以对西夏人却也是很没有好感,因此,这三国的使节,这些天在国宾馆可是没少跟西夏人的使节打嘴仗,如果不是有礼部的官员还有殿前司大量的兵卒驻守,怕是早就在礼部的国宾馆中爆了四国大战。
四国中,虽大宋跟西夏还是敌国关系,可是人家毕竟是大老远来,都是客人,此刻又是在太子册封大典的关键时候,无论四国哪一国的使节伤到了,最后有损的都是大宋朝的颜面,所以赵法真的是很头大。
更莫,礼部将四国的使节安排的如此之近,本就是有些不太正常的地方,加之这些天总有些国子监的学子领着外地赶来汴京城观礼的士子们在国宾馆周围对西夏使节团冷嘲热讽,这背后要没有人指使,打死赵法赵法都不会相信。
眼见汴京城中涌入的人越来越多,殿前司的人手也是捉襟见肘,可是仅仅是礼部的国宾馆就耗了殿前司近一成的兵卒,要是让四国再继续闹下去,要是在太子册封大典的时候因为殿前司巡守不利再出点儿什么篓子……那后果赵法已经是不敢想象了。
可是国宾馆他殿前司又不能不管不问,不然若是太子册封大典还没有开始,国宾馆中的四国使节先出了什么事情,那他这个殿前司指挥司更是难辞其咎!
(本章完)
………………………………
第662章
自然而然的,赵法就将眼睛投向了之前帮过他的薛明了。 毕竟,如今不管他自己怎么看,至少朝中的那些大人们可是都已经将他列入了薛党一派。而他唯一能找的,朝中又愿意帮他话的,似乎也唯有薛明了。
当段浩递上赵法拜帖的时候,正在花园中陪着杨媚儿散步的薛明倒很是惊诧了一下。
从他遇刺的那天晚上开始,虽他帮了赵法一把,不过从那次之后,两人之间就没有更多的交集,毕竟殿前司不管如何糜烂也是还管着汴京城的卫戍治安诸事,薛明如今的身份放在那,自然知道该如何避嫌。而且他如今也实在是没用的着赵法的地方,所以这还是赵法第一次主动登门来寻他。
见到薛明走进书房,已经等的有些坐立不安的赵法慌忙起身抱拳单膝跪地惶声道:“请大人救我!”
看着陡一见面就来了这么一出的赵法,即便是薛明也是不由一愣。
最近似乎殿前司一切都还正常啊,没听殿前司又出了什么纰漏不是?不仅没有出纰漏,而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