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改造计划-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薛明想着自己这么的耽误人家工作是不是不太好?
不过,这家伙的这种行为好像是违法的啊,是不地道的啊?话说自己是不是应该报官的啊?
那么,自己应该怎么做呢?直接抓着这家伙去主考官那?
然后主考官问自己怎么抓到的这家伙呢?
薛明难道就说自己这个正参加科考的家伙闲的没事,就偷偷的跳到房顶上面转了那么一圈?然后还一个不小心就现了这一群身穿黑衣,鬼鬼祟祟的家伙在房顶上蹦跶的正欢。于是自己秉承着做一个奉公守法的良好市民的信念,顺手就把他们全都给抓住,然后就送您这儿来了?
薛明估计自己说完后也不用再参加考试了,直接就跟着这群黑衣人一起,等着赶紧被押送到开封府衙门的大牢里头,和他们一块呆着才是正经的。
所以说,这良好市民不是不能做。问题是得看它是什么人去做。而以薛明现在的行为,好像怎么也扯不到良好市民头上去啊。
ps:虽然没多少票,但周末了,总要加更一章!
………………………………
第87章 六月里的债,还的快
不得已之下,薛明只好先暂不处理这些人了。总不能全部干掉了事,这也太残忍了。薛明自认为自己应当是个挺善良纯洁的人,下不了这个狠手。
再说了,人家就送个快递,至于吗?
看着薛明的脸色在那儿阴晴不定的变化着,他面前的黑衣人可是吓坏了。怎么的这是?碰上黑吃黑的了?
想到这个可能,黑衣人吓得浑身就是一哆嗦,颤颤道:
“若是公子无事的话,小的就先撤了?”
说罢,脚步悄悄的往后挪了挪,随时准备闪人。
这时薛明也从自己的思考中被叫的回过了神来,看着面前的黑衣人嘴里说道:
“等等,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呢。话说你们除了三年一次的科举,平时也没什么正经生意吧。那不知你有没有兴趣来我府上做事啊?放心,三餐管饱,每月的例钱也不会短了你的。也省得天天做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了。如何?”
黑衣人本来被薛明开始说的话吓得都要逃跑了。直到听到了后面说的,才稍微定下了神来。眼神惊疑不定的说道:
“公子此言当真?不敢诓骗公子,小的也没什么太大的本事,就会些偷鸡摸狗、钻墙打洞之类的上不得台面的技能。小的就怕公子收了小的以后会后悔的。”
真实诚!薛明心里暗赞了一句古人的淳朴。要的就是你偷鸡摸狗,钻墙打洞的本事,这些在现代可都是高级技术工种。一般人学不来的。话说,总不能以后碰到这种事情还要薛明自己亲自动手吧,这时候就体现出手下多才多艺的重要性了。
因此,薛明微微笑道: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我们击掌为誓,以后你就是我的手下了。”
两人击过了掌,黑衣人才开始有些相信薛明所说的话了,有些激动道:
“小的包子夜,是高唐州人氏。因为从小就没了父母,加之耳目较之常人灵便些,逃跑起来比较快,便以偷坟盗墓为业,也接过一些偷盗的活。承蒙江湖上的兄弟抬爱,送了个外号叫顺风耳的。公子以后叫我小夜就行了,小的见过公子,小的谢过公子的收留之恩。”
薛明抽了抽嘴角,丫的还小夜呢,占我便宜啊。不过他也知道这是包子夜的无心之失。薛明想了想说道:
“那个,小夜啊,既然入了我薛府,以前的活计那是不能碰了。短了银钱什么的你就随时到管家那去支取便是,我会提前跟他打招呼的。”
说罢,薛明又想起了什么,问道:
“对了,你接的生意里有没有蔡术、刁文东、刁文德这三个人?”
薛明本事无心一问,没想到还真巧了,包子夜恰巧接了这三人的生意。这么好的机会若是不利用一下,薛明觉得自己睡觉都会睡不安的。
带着包子夜去了自己的考间。薛明将写有蔡术三人名字的答案要来,用毛笔在上面改改画画的整了半个多小时,顺便自己也将答案拷贝了一份,然后才又将这些经过了薛明更改的答案交回到包子夜的手上,面色郑重的说道:
“那个,包子啊,这三份答案你可一定要确保完好的送达啊!组织上可就把这份艰巨的任务交给你了,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知不知道?来,小声的告诉本公子一声,有没有信心?”
包子夜缩了缩脑袋,左右望了望没有人后,方才面色严肃的认真说道:
“有!请公子放心,小的保证一定会安全送到的!”
短短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包子夜就已经回来复命了。嗯,真是好孩子,薛明高兴的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然后又告诉了包子夜自己府邸所在的位置,让他径自去薛府报道。
等四周无人了,薛明脸上才露出了窃喜的面容。丫的叫你们上次阴我,现在就让你们知道小爷的厉害。这就叫“六月里的债,还得快!”
随后,薛明就安心的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嗯,这一觉睡得当真安稳。
白天继续答考卷。做了坏事,这薛明的心里特别踏实,写起答案来也特别有劲。行云流水般哗哗的就把答案抄完了。
随后的几天薛明就只好无聊的待在考间了。直到了八天之后,这连续三天一场,持续了整整九天的会试才终于算是结束了。
交卷的时间一到,薛明便迫不及待的走出了考场。深深的吸了口气。总算是结束了,但愿这是自己最后一次会试了,再也不要有第二次了。
整整九天啊,真踏马的不是人待的地方,薛明的考间离臭号吧还特别的近。若非是后来用了内呼吸,薛明怀疑自己真的会被憋死在那里。只是这饭,他是别想安稳的吃了。
也不知道附近的几个考间的考生是怎么熬过来的,薛明对他们抱以了深深的同情。
看着同样面色惨白的小舅舅李纬和李文山俩人,薛明的心里才安稳了些。毕竟不是自己一个人受苦,这心里总是好受了许多。没错,薛明就是这么内心狭隘的人。
跟外面的大部队汇合后,众人向着朱雀大街的方向走去。半路上,薛明就和众人分开了,和前来迎接自己的段浩、何强、戴宗还有新加入的包子夜四人向着薛府行去。
到了薛府,薛明也没胃口吃东西了。在臭号附近待了这么些天,现在他一看到吃的就想吐。尽管饿的身子都有些飘了,薛明还是坚持先睡上一觉再说。
匆匆的洗了个澡,薛明便往床上爬去。
与此同时,夜晚的整个开封城早已是漆黑一片。而就在薛明他们这些考生们在养精蓄锐的恢复之前考试消耗的体力、精力的时候,礼部贡院的阅卷处却是灯火通明。
此时考生们的试卷经过一番严密的糊名、誊录处理后,送到了内帘的阅卷之处,这是考官们分房评阅试卷的场所。
诸位阅卷官、副考官汇聚一堂,等着主考大人分考卷。
此时何执中的目光,先是久久的凝视着面前的考卷,过了好一会儿才抬起头,面色严肃的看着面前的众人说道:
“既然官家和蔡相任命我等知贡举,那便是对我等的信任。还望诸位能够群策群力,共同把这次的工作做好。老夫先把丑化说在前头,这阅卷若是在谁那儿出了纰漏,本官绝不轻饶!”
………………………………
第88章 吓得都坐地上了
这都是应有之事,诸考官们自然应命。
由于今年的会试录取名额比以往整整多了上百个之多,阅卷的工作自然相较往年要繁重许多。这也说明了皇帝对于今年的会试尤为看重,重压之下,众人自然也不敢有丝毫怠慢。
放榜公布会试结果的日子就在几天之后。时间紧迫之下,分完考卷之后,会试的考官们便全都废寝忘食的投入了会试的阅卷之中。
薛明的这一觉直睡到了第二天的晚上。几乎是饿了七八天,饿的眼睛都有些绿了的薛明才不得不起了床。
此时厨房早已备好了饭菜,薛明一个人整整吃了三个人的量,才堪堪算是勉强吃饱,这还是他有意的控制了一下的结果。而直到五天后,薛明才看到又活了过来的小舅舅李纬和李文山他们俩人安然的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而此时的贡院之中:
“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何也?”
这是策论中的一道题,翻译成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试述专权的优劣”。
此时正是蔡京专权的时候,作为副主考官的刘正夫出这么一道题,自然是想引导考生对君相“独断”时局的注意与思考。
经过了几天的奋战,此时专门负责阅改这道题的这位考官已经阅卷阅的身心疲惫,头脑都有些不够清晰了。用力的揉了下苦涩的双眼,这位考官暗道:
“再阅完这一卷,老子一定要喝杯茶歇息,歇息。丫的真不是人干的事儿啊,有了好处我们这些阅卷的啥事儿没有,出了事就一个都跑不了。怪不得往年人人都不愿来阅卷呢。”
当然,这只是下面这些小官的想法,上头的主考官之类的可都是红人才能干的,跟他们却是不同。
强撑着疲惫不堪的精神,考官微眯着眼睛将目光落在了这份朱卷之上。
“臣闻公道在天地间,不可一日壅阏,所以昭苏而涤决之者,宰相责也。然扶公道者,宰相之责,而主公道者,天子之事。天子而侵宰相之权,则公道已矣。三省枢密,谓之朝廷,天子所与谋大政、出大令之地也。政令不出于中书,昔人谓之斜封墨敕,非盛世事盖宰相之权尊,则公道始有所依而立也。……”
此段策论的核心意思,是说,国家的执政权归于宰相,因为宰相由选举产生,代表着“公道”。而君主虽身份尊贵、地位崇高,却不可“侵宰相之权”。实际上,这也是宋人的共识:君主当垂拱而治,以执政权付宰相,以监察权付台谏。
而这份出类拔萃的卷子,自然是薛明所写的了。当然,说是抄也可以,毕竟天下文章一大抄嘛。
至于薛明选了这篇策文的原因,那还用说?自然是为了拍蔡京的马屁了。
拍个马屁而已,又不会少块肉,还能增加自己考中的几率,何乐而不为呢?要知道,这大宋的官场,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拍蔡京的马屁呢。
不然你叫薛明怎么写?难道选个抨击蔡京专权的文章吗,那样恐怕自己能不能考中都很难说。何必那么矫情呢,是不是?
薛明还不知道现在的小皇帝已经往这阅卷的考官中渗了个沙子。也幸好赵佶没把主考官也都给换掉,否则薛明的卷子能不能考过还真的很难说,差点就要聪明反被聪明误了。所以说这人啊,就不能太自作聪明了,岂不闻“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看完了这份卷子,考官不由的在心里暗暗的道了一个“好”字。随即拿起桌上的卷子就冲着主考官开口说道:
“刘大人,属下要高荐此卷!”
高荐?这可是本次会试的头一份啊。帘子里的刘正夫跟何执中也来了点兴趣,在这狭窄的内帘里待了好几天,都要待得吐了有没有。难得有份出采的卷子,怎能不令人精神为之一振?作为主考官的何执中不由对着外面说道:
“写明理由,交由一旁书吏呈上来。”
“是。”
随即这考官洗了把脸,清醒了下有些昏沉的脑袋,又重新仔细的看了遍卷子,最后才认真的在手边的纸上写好了理由,交由一旁的书吏转交给上的副主考官刘正夫。
这就是宋朝科举阅卷的规矩,每份考生的卷子都要分别由同考官、副考官、主考官按照顺序交叉审阅,这也是为了防止单人阅卷时所出现的偏听偏信的情况。
何执中虽然身为主考官,却也不敢贸然打破这个规矩。因此尽管心有不耐,还是只能等着副主考官看完之后才能轮到自己。
眼巴巴的看着副主考官在那儿又是摇头晃脑又是点头又是深思的,就是不老老实实的赶紧阅卷。这要不是人太多,老何想把副主考官刘正夫给当场掐死的心都有了。
其实老刘心里也是有自己的小九九的。这卷子上的答案明显是偏向蔡京的,按理自己受了皇上的嘱托,理应驳斥这份卷子的。只是皇上啊,你不知道老夫仅仅是个副主考官吗?这阅卷厅里,可都是蔡京那老贼的走狗啊。这皇上你未免也太高看我老刘了吧!
而且,若是这卷子答的差也就罢了。偏偏说实在的,这卷子确实是答的极好的啊。
老何可不知道刘正夫心里转的小九九,还在心里暗骂呢。丫的你就不能赶紧的吗不知道这后头还有老夫还没来得及看吗?
这呆在这个巴掌大的地方都好几天了,除了跟你们这些人聊天打屁,连本小说都没的看。这好不容易出了个出彩的卷子,偏偏还得等几个属下都看完了才能轮得到身为主考官的自己,老何也是醉了有木有?
等到试卷交到了主考官何执中的手上,已经是过了有大半盏茶的时间了,老何早急得下巴上的胡子都揪掉了好几根了。
这越是等的时间长,老何对这份卷子的期待就越大。再加上同考官,副主考官都是一个劲的交口夸赞这份卷子写的好,又偏偏扣在手里就是不肯撒手。老刘在不知不觉之中就无形的放大了这份期待的心理。
拿到卷子,何执中就迫不及待的开始翻看起来。要知道老何那可是死心塌地的跟着蔡京走的,事实上他的这个尚书左丞就是替代的蔡京原先的官职。
当何执中看到了薛明所写的策论的时候,不由得便是眼前一亮,嘴里就顺着看到的地方小声的念了出来。
………………………………
第89章 被明目张胆的跟踪了
渐渐的,随着文章的展开,老何嘴里的声音更是在他自己也不知不觉的情况之下慢慢的开始变大起来:
“今进言者,犹以事当间出宸断为说。呜呼!此亦韩绛告仁祖之辞也。朕固不惮自有处分,不如先尽大臣之虑而行之。仁祖之所以谕绛者何说也!奈何复以绛之说,启人主以夺中书之权,是何哉?”
而读到最后那一段的时候,老何更是不由拍案而起,大声念完了最后两句:
“而天地为之分裂者数世,是可鉴矣。臣愿陛下重宰相之权,正中书之体,凡内批必经由中书、枢密院,如先朝故事,则天下幸甚、宗社幸甚。”
整个阅卷的地方,无论内帘外帘,都被老何的这个突然的举动给吓到了。有些正改卷子的考官当场手吓得就是一个哆嗦,手里的毛笔也掉到了地上,好悬没把手里的卷子给污了。
等他反应过来,脸吓得都白了。不由幽怨的看了老何一眼。人吓人是要吓死人的好不好?
还有那正喝水的,当场吓的手里的杯子都掉地上了。
要不要这么夸张?宝宝吓得都差点一屁股坐地上了
老何这时也反应过来,自己的举动实在是有些太夸张了。不由尴尬的摸了摸鼻子,随后便开始转移话题,对着身旁的副主考官刘正夫笑吟吟的说道:
“德初啊,你觉得这篇文章如何啊?”
刘正夫还能怎么说?只得苦笑的对何执中拱手说道:
“何老明鉴,这份卷子的答案简洁流畅,用笔之老道且不去说它。行文思路更是鹤立鸡群,出类拔萃,令人读完之后有耳目一新之感。此卷不仅应当取中,更是应当放到有力角逐会元的那些卷子之中才对!”
老何满意的点了点头,小样,即便你是所谓的“四俊”之一又怎么样?是皇上渗进来的又能怎么样?进了这阅卷厅,那就是我老何的地盘。到了这儿,是龙你得给我盘着,是虎你也得给我趴着!
随后何执中微笑的看着刘正夫落笔在朱卷上写了一个“取”字,然后交到自己手上。何执中随即也在上面写了一个“中”字,然后将这份朱卷单独的放在了一边。用意如何,不言而知,自然是要用来角逐本次会试的会元的。
只是老何也有些奇怪的是,蔡相的孙子蔡术据说也是在这一科考的试,怎么一直没见到他的卷子呢?还有蔡公子身边的刁文东、刁文德二人的卷子,也一个都没有看到?
老何哪里知道,这仨人的卷子,早在誊抄的地方就被黜落掉了。薛某那大半个小时可不是在做无用功,早已在答案里面暗暗的挖了许多的坑在等着这仨个人呢。
八百多人的名额,足足让阅卷的考官们忙了个昏天黑地,才勉强算是在放榜前夕将卷子改好,并从中选出了名额。
八百多份卷子,在数张长案上依次排开。众多考官们又不得不忙着给这些被录取的试卷排名,这也是此次阅卷工作的最后一步,也是重中之重的一步。
若无意外的话,此次排名在殿试之后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了。毕竟皇帝只是一个人,不可能一一的去查看这些考生的水平。顶多也就是兴致来了,随机抽查下其中的几个。往往也就是一甲头名的那几个而已。而那一甲的第一、二、三名,即所谓的状元,也只会在这份排名的前十名之中挑选。
也因此,各同考官和主、副考官也都会对于这些卷子的排名据理力争。当然,吵归吵,排名还是要赶紧排的。不能耽误工作不是?
“状元”一词始于唐代。凡举人进京会试,须先到礼部投状报到,故时人称进士第一名为状元,又称状头。唐高祖武德五年朝廷开办贡举,考取进士四人,第一名是孙伏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
宋代朝廷竭力给予新科进士各种荣耀。新进士录取后,皇帝亲自一一接见并赐宴。诏令宫中卫士为状元清道开路,前呼后拥,公卿以下无不驻足观望,连皇帝也行注目礼。其情景之壮观,就是出外领兵打仗、奏凯还师的将军回京,场面也不及此。
北宋殿试前三名均称“状元”。南宋时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并为后代所沿用。状元一词的来历前面已经说明过,而第二名好比榜中的眼睛,故称榜眼。探花则源于唐朝杏园的探花宴选少年俊秀者为探花郎的习俗。
考官们经过了一番艰苦卓绝的斗争后,终于将此次会试的“状元”选出来了。同时,名次也排好了。
这一天的早上,早早的薛明就被李纬他们俩人拉着出门了。
因为据说,今天正是会试放榜的日子。
来到贡院所在的街道附近没多远的地方,薛明就现身后远远的跟上来不少的人,不由好奇的回头看了看。
看到薛明的动作,李纬他们也跟着回头看了看,然后俩人一起笑了笑,李文山接着转头对薛明说道
“表哥你是第一次参加会试,可能还不是很清楚。不过有一个典故我想表哥你这个大才子肯定是听说过的。”
薛明挑了挑眉毛,好奇说道
“哦?”
李纬笑嘻嘻的接着说道
“榜下捉婿!,大外甥你别跟我说你没听说过啊。没看文山今儿穿的特别鲜亮吗?这是思春了啊。”
李文山难得的脸色有些红,辩解道:
“叔父可不要乱说啊,我每天都是这么穿的”。
汗,薛明这时才反应过来。可不是嘛,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榜下捉婿”啊。据小舅舅李纬所说,这些人大都是城中的富户,其中不乏官宦人家。可以说城中但凡是家中有未嫁的闺女的,几乎都会在今天来这放榜的地方逮人的。甚至像薛明他们还离得远远的就已经被人给盯上了。
等到薛明他们四人来到贡院外的时候,身后已经跟了上百口人了。薛明不由惊讶的对着李纬他们俩人问道
“这都是来捉女婿的?”
俩人面色沉重的点了点头,只是那眼里的笑意却是怎么也藏不住。憋了一会儿,三人终于忍不住的哈哈大笑了起来。
也是,唯有如此,方显文人风光嘛。要不何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一说法呢?
………………………………
第90章 放榜
若非对会试放榜重视至此,也对不起这些莘莘学子的寒窗苦读十年书了。若非如此,有怎么衬得出那一朝成名闻天下的风光呢?
有了这等风光的时刻,也不枉那么多的学子们抓破头皮也要辛辛苦苦的去读书了。
时间临近中午,此时贡院门口已经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堵满了。还好现在的天气不是炎炎夏季,否则有没有人会被挤的热中暑都不知道。
还好贡院也及时的派出了兵丁出来维护秩序,不然要是在贡院门口踩死了人,生了踩踏事故什么的,那贡院的乐子恐怕就大了。所以今日的贡院里面也是如临大敌,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工作。
由于兵丁官员们的指挥有度,此时人群围成的圈子里面的都是参加科举的今科考生和他们的家人,还有一些泼皮无赖也偷偷的挤在前头等着放榜后的第一时间就跑去报喜好讨要赏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