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改造计划-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大人的意思是,那薛状元今日终于是离开那开封府了?”

    看到壮汉给自己斟酒,谢明远慌忙起身双手颤巍巍的端着酒碗小心翼翼的接住。

    “回壮士话,如今开封府其实就是薛大人做主,下官却是不敢随意打听。”

    说道这里谢明远明显感觉到壮汉本就黝黑的脸变得更黑了,连忙补充道。

    “壮……壮士,据下官私下打听,据说是一个极其美貌的女子来寻的薛大人。至于薛大人具体去往何处,下官确实不知,想来目下的整个开封府估计也是无人敢问的。”

    “哈哈,你啊你!”

    本来沉下了脸的壮汉听到了谢明远极为惶恐的解释之后,却是突然的笑着一巴掌拍在了谢明远的肩膀上,差点没把他直接摁到桌子底下。

    “来来谢大人,喝酒喝酒!”

    半边身子都麻木的谢明远,有苦难言却还要笑着毕恭毕敬的跟壮汉碰上一碗。

    看着一大碗酒下去呛的眼泪鼻涕齐流的谢明远,壮汉嘴角上扬。

    “哎呀呀,看我这粗人,忘了谢大人是个读书人不能跟我这等粗人相比。老五,还不快送谢大人回房同夫人、公子团聚?”

    “多谢壮士,多谢壮士!”

    谢明远明知道壮汉这是故意的在整他,可是脸上却不敢表露出半分,还要装作一副感激不尽的模样。

    毕竟是当了这么多年的官儿,这点儿不要脸皮的程度对于谢明远来说还是不算什么的。

    然后老五就继续的如拎小鸡般拎着谢明远出了大堂。

    待谢明远被带离之后,这边屋里的壮汉却是放下了手中的酒碗,看着对面的布衣女子沉声道:

    “师妹,若是依照那狗官的话来看的话,估计咱们还得要在这京城多待上一段时间了,师妹你看如此可好?”

    布衣女子沉默半响之后,却也只得无奈的轻轻点了点头。

    暮春时的汴京城,因为北归回京的边关重将小种经略相公种师道种大帅遇刺在陷入属于殿前司狂欢盛宴不过短短数日的功夫,就再次莫名其妙的回复了正常。

    前一刻如狼似虎的殿前司兵卒还在四处搜刮勒索,全城封禁满城缉拿,在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却是因为来自赵佶的一纸诏令而垂头丧气的收兵回营。

    随着这纸诏书,刚刚被送进大牢甚至还没有来得将牢房暖热的大批被殿前司兵卒请进开封府大牢的三教九流、普通百姓就又再次被开封府的捕快礼貌的给请出了大牢,和颜悦色的丢下一句“圣上体谅百姓,特下诏不得扰民,可以回家了”就没了任何后续解释。
………………………………

第309章 千云阁

    虽然很多人都对开封府和殿前司的所作所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没有人真的想在开封府的大牢之中呆着不是?

    更何况捕快已经将话说的很清楚了,是皇帝下旨让开封府放的人。网老百姓是那般的淳朴,虽然明明知道先前被抓也是赵佶的旨意,但是如今被放的他们却是只记得是皇帝体谅他们,专门为他们下旨。

    一抓一放间,虽然都是来自同一个人的诏令,可是皇帝的恩德自然引得满城百姓交口称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诏令却是薛明入宫说服赵佶之后求得的。

    人满为患的开封府大牢不过短短一炷香的时间,就又再次变得空荡荡。

    待到家门紧锁防备殿前司兵卒破门而入的汴京城百姓听到外面没了动静偷偷将门打开眺望时,才惊讶的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原本遍布全城的开封府捕快和殿前司兵卒竟然都悄无声息的消失,空荡荡的大街和静谧的夜色,似乎之前的一切都只是个梦一般。

    看不到如狼似虎的殿前司兵卒,汴京城的百姓们依然保持着警惕,早早睡下。

    一夜时间很快过去,紧接着又是三天匆匆而过。这三天对很多汴京城的百姓来说,那生在三天前的持续了不过几日功夫的事情就仿佛是个梦影一般。

    三天来,汴京城无数的人现,原本紧闭的城门也再次打开,那些昙花一现表现的如狼似虎的殿前司兵卒又变成了原来那种半死不活的模样,没有了搜捕缉拿,甚至连海捕文书都没有出现。

    除了街头巷尾中巡视的捕快和殿前司兵卒比原来多了许多外,其他一应的所有事物跟之前没有任何的不同,就仿佛三天前真的什么事情都没有生过一样。

    笼罩在汴京城上空的惊惶之气很快消散,三天时间也足够消去惊魂未定的汴京城百姓心中的惊恐,他们终于明白,那件事情似乎真的已经过去了。

    没有了心头上的顾虑,汴京城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模样,接踵比肩的人流再次出现在汴京城各个街道上,无数的商贩再次摆出了小摊,收保护费的小流氓也再次收起了保护费……

    繁华似乎更甚往昔。

    ……

    “小人告退,小人告退!”

    看着躬身谄笑着倒退着走出大堂的半百老头儿,薛明揉了揉额头。

    “文山,这是第几个了?”

    “大人,这千云阁的阁主已经是今日的第五个了。”

    坐在一侧正认认真真的作着笔录的李文山听到薛明的话,笑嘻嘻的起身躬身行了个礼说道。

    从三天前薛明说服蔡京、宇文昌龄之后,就入宫面圣。具体他跟赵佶说了些什么,没有人知道,不过赵佶却是给了薛明一道手谕,所有有关种师道遇刺之事都由薛明全权处置。

    有了赵佶这道手谕,本就不想趟这浑水的蔡京就没有再出现过,宇文昌龄呢身兼三职,更清楚赵佶只是想让自己给薛明捧场而已,所以整日里就呆在户部衙门,从薛明进入开封府开始,宇文昌龄就做了甩手掌柜,基本上不再过问刺客缉拿的事情。

    宇文昌龄甚至跟薛明商量将开封府的一干公务也都交给薛明代理,反正薛明这个正六品的通判本就是二把手,结果被薛明强硬的拒绝甚至说出撂挑子不干的话之后才悻悻作罢。

    不过也正因为这事儿,蔡京、宇文昌龄、高俅三人算是明白,薛明当日里说志不在京师官场的话那是真真正正的大实话了。

    对薛明这样的想法,蔡京有庆幸,有欣喜,更多的却是惋惜。不过却也没有出言规劝。他很清楚,以薛明的脾性再加上如今大宋朝的局势,就算薛明真的不想在京师的官场上混,可是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推着他一步步走向高位。

    更莫说还有赵佶在背后为他撑腰了。

    拿了手谕,薛明就开始着手调查种师道遇刺的事情,通判手下有通判知事以及各房小吏十余人,不过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意外,那天被匪将军高富打的半死的十余个小吏竟然大半都是通判吏房中的吏员,而始作俑者也就是最先被高富打倒在地重伤昏迷的那个中年人正是原开封府的通判知事。

    事后被薛明抓起来押在大牢中的几个殿前司兵卒尽皆被杖责八十,配黄州充军处理。至于殿前司副都指挥使高富,则是被赵佶下旨严厉申饬,罚俸半载禁足一年,并赔偿所有被打的开封府吏员银两近千两。

    这千两白银说多不多,说少却绝对不少了。却是薛明故意给高富的一点儿小惩戒了,也算是为开封府的吏员们讨个公道。

    原通判知事受伤在家中至少要将养个一年半载,通判手下大半的吏员又都被高富给打的伤重卧床,等到上任之后薛明才现自己手下竟然没人可用。

    嘴巴一张,薛明就找赵佶要了李文山这个头年才新晋的进士,擢升为开封府通判知事。虽说只是正九品的小吏,但是相对于其他一些还等着授职、祈祷实缺的一干进士老爷们来说,这已经足够的让他们羡慕嫉妒恨的了,深恨自己家里没个这么给力的亲戚。

    宇文昌龄兼知临安府,这一次的种师道遇刺,不管怎样他都无法推卸责任。所以,其实所有人都知道,等到种师道遇刺的事情了解后,宇文昌龄九成九的就会上表辞去他那一大堆官职中知开封府的这个官职。

    也许赵佶会为了薛明考虑,暂时还会留宇文昌龄一段时间,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开封府通判薛明肯定做不了多久。

    一旦薛明高升离开开封府,那么在有薛明保荐的情况下,李文山这个临时委任的通判知事十有就会变成正式的了。

    通判知事有了,而且还是熟人,薛明就在这开封府府衙后堂本属于宇文昌龄的知府大宅住了下来。

    众多根植在汴京城各个不为人知角落的黑社会份子,不就是最好的耳目吗?
………………………………

第310章 绝望

    汴京城,同一时间,枢密院礼院中。

    礼院原属太常寺,不过大宋朝自立国之后,数百年以来,边疆就没有安稳过。为了便于协调和管理对外的邦交关系,当然,大宋朝那个时候,除了日本、朝鲜、大理、陈朝后世越南等偏远小国外,跟北方的大国基本上都是处于战争状态。所以就将礼院置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之下,更方便的处理同各国之间的关系。

    看着扬长而去的礼院官吏,躬身送行的异族男子只得起身,无奈的回转。

    从进入临安城到如今,已经足足有三天时间了。按照族中当年曾经有幸来过大宋朝进贡的长老描述,俩异族男女总算是找到了礼院所在。

    只是,事情的进展,却是让原本满怀希望而来的他对自己此行的目的渐渐的感到了些许绝望。

    这个据说是枢密院礼院判监事的张波大人,是他在这三天时间内见到的官阶最高的大宋朝官员。三天前,出示了使节信物之后,他跟灵儿两人就在一干神色各异的礼部官吏的注视下被带到了这个据称是礼院的府衙之中。自此,除了每天一日三餐有人按时送来外,就再没有任何一个人来过问过任何事情。

    就连这个刚刚过来的礼院判监事张波大人,还是他拿出身上本来准备留做回程盘缠的几块银饼子才得到的一次接见。

    不过,显然他没有这几块银饼子的吸引力大。这位张波大人只是接过了他的朝贡书信后,就淡淡的说了句“圣上日理万机,等候接见。”

    这个等候接见,到底是等多长时间,却是没有说出任何具体的时间,异族男子自然就更不知道了。

    想想大理国如今面临的境况,每耽搁一天,怕是都会有无数的族人死在西夏人的箭雨之下,灭国之期更是迫在眉睫,男子又怎能不心急如焚。

    仅仅两人的求援使团,显然对身为天朝上国的大宋朝来说是很不尊重。不过,那又有什么办法?大宋朝皇帝已经是大理国唯一能够想到的救兵了。大理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仅仅是为了送他们两人出城,仅仅男子看到的就不下上千人死在了西夏人的马蹄之下。

    虽说一路行来,异族男子也或多或少听说了大宋朝如今正跟西夏人连番大战足足数年之久,不过这一路走来看到的却是尽皆都是歌舞升平之景,想来,西夏人果然是拿大宋朝没有任何办法的。

    回到房内,百无聊奈的灵儿看到男子连忙迎了上来。一脸期待的看着他,嘴里急声问道:

    “誉哥哥,那个大宋朝的大官有没有说大宋皇帝什么时候让我们觐见吗?”

    “灵儿妹妹不要着急,大宋皇帝的子民堪比天上的繁星,诸事众多,我们还是等等吧。”

    男子勉强一笑,揉了揉灵儿的脑袋,安慰道。

    “哦。不过天天在房中呆着真是好无聊。”

    灵儿看着房外碧蓝的天空,闷闷不乐的道。

    大宋朝,在大理国的人心中,一直都是中心之国天朝上国,想想看大理国的政体都是仿照大宋朝来建立的,就连最重要的语音都是跟大宋朝一模一样,灵儿自然早就想到大宋朝来看看。

    此次来了大宋朝帝都汴京城,进城时的走马观花虽然不够清楚,但是却已经能够管中窥豹了。同汴京城比,大理国的都城大理城更像是深山老林中的破烂村落,实在是没的比。

    她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本就好动,此番难得来一次汴京城自然想要出去走走,看看天朝上国的风土人情。

    听到灵儿的话,男子有些犹豫。他不知道,那张大人是敷衍自己,还是真的会将加盖有大理国国王印玺的求援文书马上呈递给大宋皇帝,万一真的很快就呈递了,那么大宋皇帝召见自己等人不在,那又该如何是好?

    想想张波那敷衍的表情,男子咬咬牙。

    “灵妹,走,我们去看看大宋朝的都城。”

    虽说没有人来管他们,不过却也没有人限制他们的出行,还是很自由的。总的来说,对他们两人,除了必要的一日三餐外,也就是个不管不问的状态了。

    “真的?”

    灵儿听到这男子的话,一双明媚的大眼睛顿时迸射出无限喜悦之色,随即又黯淡下去。

    “万一,大宋朝皇帝要召见誉哥哥,那不是耽搁了王上的大事吗?还是不要出去了。”

    听到灵儿的话,男子反而更认定了要带灵儿出去看看大宋朝风土人情的想法。当然,他自己未尝不是也想出去看看天朝上国的大宋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

    “我会跟礼院的官吏交代一下,如果大宋朝皇帝召唤我觐见,一定会马上通知我的。你就放心吧,灵儿。再说我们不走远就可以了。”

    “太好了!誉哥哥,你果然最好了。”

    灵儿毕竟还是小女孩心性,听到男子的话,顿时高兴的跳起来。一把扑到了男子的怀里,吧唧给了男子大大的一个香吻。南荒民风彪悍,女子也都是极为的大胆。

    男子爱怜的揉揉灵儿的头,俊脸微红。

    ……

    当听到府中老管家禀报说张商英求见的时候,正在花园中享受日光浴的蔡京受惊之下险些将身边的果盘给打翻在地。

    今天是休沐日,蔡京依然是起了个大早,打了圈养生拳,就在府中丫鬟的侍候下洗了个澡。蔡京今天的胃口明显很好,连吃了好几样点心,随口赞了两句,倒是让府中的大厨得了不少的赏钱。

    老爷心情不错,乔府上上下下的丫鬟仆役们自然也都是喜笑颜开。

    吃了早点,蔡京悠闲的躺在府中花园的凉亭中看书,这是他的老习惯了。几个丫鬟围在身边,捶腿的捶腿,按腰的按腰,喂水果的喂水果,旁边还有专门驱赶蚊虫的,当然,现在有没有蚊虫就不知道了。

    朝中基本上没有大事,除了皇帝昨日随口一问的旱情外。这个事情倒也是陈词滥调了,想来应该是某个想要邀功的御史又在皇帝面前胡言乱语了,该是抽个时间敲打他们一下了。
………………………………

第311章 分歧

    好在,这些都是小事儿,种师道没事,边疆稳定,辽人目下是自顾不暇,西夏那边自前年南侵受挫之后,倒一直没有再进行大规模的战事。唯一可虑的就是张商英不能做左丞相,那么自己退下去后,该让谁继任呢?蔡攸这孩子貌似是越来越不听话了的样子啊,莫不是翅膀硬了,就想要不听他老子的话了不成?

    不过总的来说,一切都还在掌握中。

    可惜,老管家的话,让蔡京保持了一早上的好心情瞬间消失殆尽。

    从蔡京起复到如今,两人除了基本上没有过任何私下的交流。偶尔有的,也只不过是在朝堂上的争论而已。本以为老死不相往来的对象今儿个竟然主动上门求见自己,那当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了。

    又生了什么事情?自己怎么一点儿消息没收到?

    虽说纳闷,不过蔡京还是很快收拾了好心情,让管家请人进来奉茶。毕竟,一个左相,一个副相,大家虽然有些龃龉,那也是政见上不合而已,人家都找上门来求见了,风度还是必须要保持的。

    张商英刚刚在相府大堂坐下,屁股还没暖热,蔡京就已经风风火火的出现了。不过,看蔡京额头没有半点汗渍的模样,这个风风火火显然也只是临时装的而已。

    对此,张商英只是借着品茶的功夫微微一笑。

    这老东西,最喜欢、最拿手的就是“装”了。

    “哎呀呀,天觉大驾光临,当真是让老夫蓬荜生辉、喜不自胜喜不自胜啊。”

    人未到,蔡京激动的很有些喜极而泣味道的声音就先到了。

    你巴不得我永远不来吧?

    张商英不慌不忙的放下手中的茶杯,起身躬身一礼道:

    “下官见过蔡公。”

    看到张商英如此,蔡京神色不由一僵。张商英用的是下官而不是别称,显然这一次来,主要为的就是公事了。可是,什么公事自己会不知道,而先让张商英这个副相知道了?那些废物。

    “天觉,你我之间何须如此快坐,快坐。”

    心中的不快,蔡京自然不可能在脸上显露出来,尤其还是当着张商英的面。连忙上前两步虚扶住躬身行礼的张商英,热情的道。

    张商英顺势起身。

    两人分宾主坐下,几句口不对心的寒暄后,张商英躬躬身正色道:

    “这里有一份刚刚有人呈到下官府中的一份文书,不知蔡公可曾看过?”

    张商英说着,从怀中掏出一样东西。赫然正是先前那异族男子交到礼院判监事张波手中的那份大理国国王亲手写的求援文书。

    “哦?文书?老夫还真未曾收到过任何文书。”

    蔡京看到张商英从怀中拿出的那份文书,眼神不禁一凝,这份文书他在之前绝对没有见过。接着,蔡京伸手接过张商英递过来的文书,面色凝重的顺手拆开看了两眼,蔡京原本凝重的神色,却是陡然松了下来。

    “大理国向我大宋求援?”

    蔡京疑惑的口中带着几分笑意,抖了抖手中薄薄的纸张,轻声道。

    “呵呵,谁说不是呢。”

    张商英看到蔡京如此,眼神微沉,不动声色的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笑着接口道。

    见到张商英如此,蔡京似乎感觉自己似乎有些明白了什么。

    张商英现在还是翰林学士,参知政事,虽说兼着同知枢密院事,可是自己这个左丞相毕竟还兼着枢密使不是?可是,这份本应该先由吏员呈送到他案头上的邦交文书却是先送到了张商英的手上。

    这姓张的,果然是贼心不死啊。

    “呵呵,天觉,以为此事该如何?”

    蔡京其实已经大概明白从未登门的张商英今天登门是为了什么了。不过,他肯定不会说出来。先前张商英眼中的神色他又怎么会看不到?

    “蔡公,如今,西夏和辽人对我大宋河间、真定、太原、延安等府久攻不下,多是因河间府等地山高路险,而辽人主力骑兵无法驰骋所致。而大理国乃我大宋西南诸路屏障,一旦大理国有失,则辽人以及西夏大军就可同时自北、西、南三方围攻成都府、潼川府等路,更可挥军南下进入大越国,直入广南西路,那时,我大宋西南诸路怕是危矣。若是西南诸路有失,我大宋苦心构筑的几条防线,怕是崩毁仅只旦夕之间矣!”

    出乎蔡京意料之外的是,张商英似乎根本没有打算在这件事上跟他兜圈子,而是开门见山的道。虽然话没有说明,不过,意思却已经很清楚了。

    听到张商英这样说,蔡京并没有丝毫的意外。

    在看了那份文书之后,他就已经明白了张商英今天登门的用意了。

    “呵呵,天觉怕是想多了些。这些年,我大宋朝接到的求援文书不知凡几。若是旦有那求援文书,我大宋朝就匆忙派兵前往,怕是不用外人来攻,我大宋朝就先被耗的生生亡国矣!”

    蔡京端起茶杯,悠悠品了一口,淡淡的道。

    见到蔡京如此张商英的脸色不由一变。

    最担心的事情,果然还是生了。

    张商英之所以直接求见蔡京,就是希望在这件事送到赵佶案头上之前,先跟蔡京统一说辞。这样的话,一个丞相一个副相,两人都同意支援大理国的话,就算赵佶有心反对,也会好生思量一番。

    因为,他已经预料到,一旦赵佶看到这封大理国的求援书信,不管为了什么,也肯定不会答应的。即便,他心中也清楚,大理国有失会对大宋的战略环境造成多大的冲击,可是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短视景状,在大宋朝朝野上下,并不是一次两次了。

    可是,如今话还没有开始,蔡京已经旗帜鲜明的表明了他的态度,让张商英感觉已经没法再说下去了。原先,他还希望蔡京跟他仅仅是政见不同,而不会罔顾家国大事,如今看来,果然是错的离谱。

    “蔡公,下官并非危言耸听。辽人为何不惜劳师千里经西夏,吐蕃转攻大理?大理地处南荒,山高林密,为何?正是觊觎我大宋四川天险南渡也,一旦大理有失,我大宋西南腰腹之地危矣!”
………………………………

第312章 碰瓷儿

    张商英急声道。他并没有放弃,搞不定蔡京,那么赵佶那边就更不用想了。

    说来说去,还不是为了你张商英自己的功劳、名声着想?不然,以你张商英的性情,你会眼巴巴的求到老夫的府上?

    辽人攻不攻的下大理国先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