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没有输赢的肉搏战-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老娘舅,知道自己刚才做错了事情,现在想补救,就手忙脚乱的去烧粥去了。

    这时候,天已经被天兵天将给围得密密匝匝的,乌云一般的压在头顶上。那老娘舅还没有等粥变凉,滚烫滚烫的就倒到竹林里去了。只听见山摇地动,竹节爆开,血水流满山坡。原来是那一大片水桶粗的大王竹都被烫死了。

    这时候,天兵天将已经看得见身形了,没有办法,他们只得仓促出逃。这腹中的黄天子又叫道:“娘,快把你头上的金叉,往身后划三下。”他娘大着肚子也不方便,而且正在仓惶的逃跑中,她把金钗取在手里,却在慌乱中在身前划了三下,眼前突然变出来三条大河。等老娘舅去到处找到船来,追兵已经到了,将他们团团围住。为首的一声令下,说“把这妇人的肚子破开。”金光闪过,说时迟那时快,从妇人的肚子里飞出一只五彩斑斓的金野鸡,一闪就不见了。

    那追兵抓住一个在泉水坑里捞着什么的赶鸭人问:“可有看见一只金野鸡飞过去?往哪里去了?〃

    这赶鸭的怕死,就指点给他们看,说刚才有看见一只金野鸡飞入这泉水坑里不见了。

    追兵不肯就此放过,就舀干了泉水坑,里面什么也没有,只看见一只青蛙蹲在里面,这青蛙被惊扰后跳进稻田里去躲起来了(所以以后青蛙也就被叫作田鸡了,而青蛙被人抓到后都是先砍头后剥皮。)。

    那天子的娘痛失孩儿,诅咒这赶鸭的人说:“天杀的赶鸭人,你上丘赶下丘,只不过糊糊口。(意思就是诅咒他永远也发不了财。)

    那追兵找不到金野鸡也杀不完青蛙,就偃旗息鼓地撤回了黄龙岗,要把这姓黄的龙脉挖断。

    可奇怪的是,这白天挖断的龙脉,夜里会自然接上,足足挖了三年也没有能够挖断这龙脉。那老娘舅就夸口说:“你们别白费劲了,除非是鲤鱼上树,身穿龙袍,头戴金冠这三样聚齐,才有可能挖断我家的龙脉。”

    那是一个下雨天,初七日礼贤的市日,很多的人去看挖龙脉。其中有一个人买了两条鲤鱼,在一边看,又怕鱼腥会让人厌恶,就顺手将鲤鱼挂在了树叉上。因为是下雨天,也有人身穿蓑衣挡雨,那蓑衣像是龙鳞一般的用棕织就,自古就有龙袍一说。还有个人,家里的铜锅破了,拿到集市上来补的。现在看见有人围着看挖龙脉,也就围过来看。这时候,雨下大了,这人就把铜锅往头上一戴,是为了遮雨,可这时候就具备了这三样法宝:“鲤鱼上树,身穿龙袍,头戴金冠”。只听见哗啦啦的地动山摇,人们都抱头鼠窜。原来是龙脉被挖断了,那龙脉的风水端得是厉害,连血水都流了三年。

    下面用唐朝的起义军领袖黄巢的诗作为故事的结尾,因为黄巢是在礼贤设的县,在现在的江山市以前是礼贤县的仙霞关起义的。所以这个故事有很大的成分是隐含黄巢起义失败。

    (一)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二)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三)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

    百败扫帚

    有个张财主,娶到个姓邵的女人,这个女人的命相是百败扫帚。每天晚上,这个女人的魂魄都要飞上屋顶去扫房子,家里的财运都被她扫走了。

    这个财主自从娶到这个女人后,他们家养牛牛死养猪猪瘟;种田遭旱涝,种地闹虫害;大白天被人骗,半夜里被贼偷;房子被火烧,钱财都散掉。

    这个被败了家的财主,穷到无法生活的地步。有一天,在路上他碰到个贤士老道,老道替他卜了一卦后说:“你家出了个百败扫帚,此人不除,你永远也发不了家。”

    他听此一说,感觉非常有理,只是,怎样才能除去这百败扫帚?老道士出了个计谋,叫他去请他的老丈母娘来他家,让他老婆陪着她老娘睡。如此这般的吩咐后,老道说晚上我再来你家。他连忙去到老丈母娘家里,请来了丈母娘,晚上早早的就让老婆陪着她老娘去睡觉了。他自己却走出来接了那老道在家,那老道叫他寻来一把梯子,就轻手轻脚的爬到屋顶上去候着了。

    果不其然,半夜里,那妇人的魂魄又上了房顶,因为老道有法眼,一看就把她定住,拿出腰上的铁尺,连打三下,把那妇人的魂魄打散。只听见那妇人在梦境里,惨叫三声,过后就没有了声息。她老娘早上起来,推醒那妇人,那妇人已经失去常性,不会言语。原来那妇人的三魂走失,只剩下七魄,已然变成个白痴了。

    此后,这个财主也没有成为名符其实的财主,只是这财主做了恶事,命里有财也受不住,早早的就到阎王那里去报到了。不过,他老婆倒是替他生了个遗腹子。因为这女人自从痴呆后,只会说一个字:“脏”。所以大家就叫这小孩:“张脏”。

    这张脏长大后,因为娘有点痴呆,也挣不下钱养他。他自小就帮一个财主家做事情,打猪草放小猪。

    有一天,这小孩在打猪草的时候看见了一条小蛇,他就把它捡回了家,养的抽屉里,不多久,这蛇就大得抽屉里装不下了,他就把它养在床底下,晚上和这蛇一起睡。

    邵氏终于发现了蛇的秘密,吓坏了,让他把蛇丢掉。张脏没有办法,就用背篓装着它,把它放生在一个深潭里去。放下蛇后,那蛇顿时变作了一条会飞的龙,盘旋几周后钻进水里又腾出水面,对他说道:“谢谢你的长期关照,我会报答你的。这里有条驴,你把它拉回家去,你喂它吃铁,它就会拉银子出来;你如果喂它吃铜,它就会拉金子出来。”说罢就钻进水里,不见了踪影。

    小孩转身一看,果然有条毛驴,就拉着它走回家去。可是被财主看见了,就问他这驴是哪里来的?是不是偷来的?小孩老实,一五一十的就把事情的原委都说了出来。那财主就支使他先去做事情,等晚上再把驴拉回家去。他只好先去做事情了,等晚上的时候驴已经被老财换掉了。他痴呆的老娘听他说会拉金拉银的毛驴拉回家了,也是很高兴的,就用垫子给垫着,喂它吃铁和铜,可它不怎么高兴吃,还尾巴一翘。拉下一大泡屎尿。

    张脏被他娘打了一顿,就坐在那潭边哭。那龙又腾出了水面,问他为什么哭?他也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它事情的原委。那龙心知肚明,知道是老财主给换去了。就告诉小孩说:“你不要哭,我这里还有一样法宝,你拿回去,只是不要轻易的使用。”
………………………………

阴险狡诈的坏人

    那龙心知肚明,知道是老财主给换去了。就告诉小孩说:“你不要哭,我这里还有一样法宝,你拿回去,只是不要轻易的使用。”原来是一个棒槌。那小孩就把棒槌塞在怀里,走回家去。却又被老财给看见了,那财主问他:“你怀里藏匿什么?是不是偷了我的东西?”小孩拿出棒槌,说这也是龙送给我的宝贝。老财就又起了坏心,又叫小孩先去做事情,东西先留在这里。等小孩出去做事情后,那老财就把这棒槌拿出来了,仔细的瞧着,看有什么奥秘。这看起来就是个棒槌,难道只能做棒槌使用?谁知道,他拿这棒槌敲了一下后,那棒槌就把老财一顿乱打,打得半死不活。

    这一天,张脏在外面割猪草。见到地上有颗西瓜籽,他随手把瓜子种在了地里。第二天,他又到那里去割猪草,却闻到了一阵阵的香味,这分明是西瓜香,他找来找去,却看见原来是昨天刚种下西瓜籽的地方,一颗西瓜滚在那里,又大又香。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看错了,却分明没有错。他很奇怪这西瓜怎么长得这么快?就往种西瓜地下面趴开了看看,原来是一只石臼。他知道这石臼就是宝贝,就把它背回了家。这次老财被打伤了,没有看见。他背回家后,洗干净了放在那里,他老娘看见有石臼,就倒了一点米下去椿米,椿好米后,他老娘想把米起上来烧粥吃,却怎么舀都舀不完。他看见后高兴坏了,就又把菜放下去,又有了怎么也拿不完的菜。他去老财家借了个铜板回来,放下去后就有很多的铜板,拿也拿不完。他面有喜色,去把钱还给老财。那老财问他怎么才借去了这么快就还回来了?小孩不会说谎,说我现在有很多了,就先把借来的还给你。那老财很奇怪,怎么他才借去就有很多了呢?就问他从哪里来的很多钱?小孩就又告诉他钱是从石臼里拿出来的。他就说,这石臼是从我的地里挖出来的,就应该归我。然后就带人去小孩家抬石臼。那小孩可不愿意这么好的东西被人抢去,就整个人坐了上去。那小孩坐上去后,被人拉下来一个那里还有一个。那老财就起来狠心,叫家奴连小孩一起抬到地里,挖个坑给埋掉。老财怕认不得地方,就在上面种了一棵松树做记号。

    第二天,老财算算那小孩肯定活不了了,就叫人一起去挖出来,走到地里一看,满山遍野的都是松树,哪里还认得出来是哪棵?那财主不甘心,就天天带人去山上挖,挖来挖去都找不到,第二天那地照样满是松树。那老财贪得无厌,就监督着家奴们日夜都挖,却在山地变回原样的时候,都被埋在了山地里面,永远也作不了恶了。

    那犯百败的女人,有这个儿子侍奉在身边,过着安安稳稳地日子一直到老。而张脏在母亲百年以后,龙念着他的好,让他骑在龙背上,一起驾着祥云成仙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人要向善,切不可太贪。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俗话云:“遇人须留三分意,未可全抛一片心。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

    抽烟斗的男人:

    “故事编得不错噢。”

    小蚂蚁。。。:

    “可以出版故事会了”

    孤帆飘影:

    “听博主讲故事~~”

    潇散闲人:

    “不知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道理,还请博主明示。是不是对人不可全抛一片心?还是,人的命天注定,命里不该发财,总是白忙活?还是别的什么?”

    倩倩对潇散闲人说:

    “做人要向善,切不可太贪。俗话云:‘遇人须留三分意,未可全抛一片心。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潇散闲人对倩倩说:

    “从故事里看,那小孩单善良,诚实,并无贪念,为什么总是被人剥夺占有财富的机会?按照行善得善的逻辑,他应该享有这些财富的嘛。”

    倩倩对潇散闲人说:

    “如果我安排他享有了这些财富,那就没有了这满山遍野的松树林;而且就显示不出财主贪得无厌始却终是空的道理;也显示不出,前面一段张脏的父亲和道士谋害他母亲邵氏的可恶与荒唐。”

    潇散闲人对倩倩说:

    “但是这个故事很大篇幅是和孩子有关的故事,他才是故事的主角。由此进行的情节应与孩子的结局有关才合乎逻辑。但是但可是从故事里看不出最后表述的内容与孩子有必然的联系哦。钻牛角尖了,也算开个玩笑,莫恼~”

    倩倩对潇散闲人说:

    “怎么会恼呢?有这么认真的童鞋跟我理论我的故事,是我的福气,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我就是用大章篇幅地写张财主想强变自己的命运,却怎么也改变不了他自己的命运,就连他儿子也这么多次的好运气都不能让他的子孙翻身。就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倩倩对潇散闲人说:

    “当然,我还可以安排他的一次好运气,可人的好运气是会用完的,而且好事可一不可再,他已经拥有了三次的好运气了,可都是因为他不知道财不露白这个道理,而让自己的好运变成了恶运。我也只好到此为止,爱莫能助了。”

    潇散闲人对倩倩说:

    “我的问题是,不是财富和运气的多寡,而是孩子所具有的善良品质所对应的因果问题。故事里孩子所谓‘露富’不是机诈和炫耀,而是毫无设防的天真、善良和诚实。我的意思是善良和诚实不应该成为别人一再利用的道具,如果人的善良和诚实换来的是不断的被伤害,那还有谁再做诚实和善良的人呢?”

    倩倩对潇散闲人说:

    “虽然说有时候善良和诚实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也没有必要不去做善良和诚实的人。记得有人曾经说过,不以过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倩倩对潇散闲人说:

    “善良和诚实的人也有大发的,也有丰衣足食的,当然也有命运坎坷的人。事实上善良和诚实的人往往会被阴险狡诈的坏人所利用,而受到伤害,这是普遍的现象,并不是我不写它就不存在了。上帝也管不过来这种现象,所以只好用来世再报来诠释。我不是上帝,我只是在这里写了其中的一种没有发财的善良和诚实的人而已。”

    倩倩对潇散闲人说:

    “有人对我的故事有异议,那就是我的故事编得还不够完美。现在我已经修改过故事的结尾了,请指教。”

    潇散闲人对倩倩说:

    “呵呵,博主没有理解我的意思。讨论的主题你这则小故事能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启发以及它本身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善良和诚实不管遭遇什么,它的价值和存在是人性中的光辉,这并没有异义。问题是在你故事情节里善良和诚实一再被人利用并伤害,这个寓意着什么呢?

    我个人理解,不一定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告诉了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见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这就回到了我最初的问题。因而,个人觉得,这个故事中的道理未能看得出主人公小孩与‘做人要向善,切不可太贪。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和‘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结论有一毛钱的关系。

    假如,把‘贪念’和‘命中注定’的道理放在老财的所作所为来考虑,作为故事主体,老财的分量显然是不够的,也是指向不明的,令读者无法判断并理解其中的意义,似乎也不能成立。”

    潇散闲人对倩倩说:

    “虽然现在结局已改,逻辑关系加强了,但是与故事本身仍然似若油水,总觉结合不太紧密。讨论问题,个人见解,不一定正确,并未恶意,还望残荷一笑,不许生气哦。”

    倩倩对潇散闲人说:

    “有时候并不能只看比重,我大篇章幅的强调描写就是为了畅叙开头张财主请道士驱赶张脏母亲的魂魄,所引起的后果。即无因何来果?所以奉劝人不要做违背天理的事情,有时候会父债子还。”

    潇散闲人对倩倩说:

    “呵呵,很愿意和残荷探讨。这个问题告一段落。继续听您讲更美丽的故事。祝愉快~”

    佛心山人:

    “不错!”

    境由心造:

    “精彩,做人莫贪啊。”

    倩倩对境由心造说:

    “贪是人的本性,大利当前,能够有几人不为之动容的?就是因为不贪是难能可贵的,所以才值得宣扬。”

    墨君:

    “编故事,是在宣传佛理?”

    冬雪残荷对墨君说: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如果人人都多懂一些佛理,那么这个世界要和平得多。’我现在只是讲故事罢了,可讲来讲去都与佛理不谋而合。这恐怕也并不是凑巧而已,而是我深受中国五千年的佛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就搬出了这些佛理来解释人生的道理和轮回之说。谁让我讲的是神话呢?”
………………………………

他是痴人说梦话

    墨君说:

    “编故事,是在宣传佛理?”

    倩倩对墨君说: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如果人人都多懂一些佛理,那么这个世界要和平得多。’我现在只是讲故事罢了,可讲来讲去都与佛理不谋而合。这恐怕也并不是凑巧而已,而是我深受中国五千年的佛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就搬出了这些佛理来解释人生的道理和轮回之说。谁让我讲的是神话呢?”

    天涯无际说:

    “呵呵,嘿嘿,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如此这般,可以躺在床上睡大觉,该发财做一梦就什么都有了,该发不了财瞎忙活也没有用的”

    倩倩对天涯无际说:

    “就是让大家不要动歪脑筋去钻营获利,而应该用平常心去看待是否会发财这件事情。并不是说躺在床上等天掉馅饼来饱肚子。”

    倩倩对天涯无际说:

    “我已经修改过故事的结尾了,请再回来指教。”

    天涯无际对倩倩说:

    “哈,博主好认真啊!中国老百姓现在最缺少的是公民-主体意识和法治观念,支持博主多编故事,推进社会觉醒。_”

    木子北方说:

    “没有超强的想象力是编不了这故事的。”

    毛驴队说:

    “欣赏了。”

    楊船長走透透说:

    “精彩;谢谢分享!!!”

    爱玩的老头说:

    “拜读了,很精彩。”

    紫水儿说:

    “做人要向善,切不可太贪。严重同意。”

    合肥三哥说:

    “继续听故事。”

    灵井说:

    “新版故事会,喜欢!!!”

    秋之妞说:

    “精彩!欣赏了。”

    花吻雨说:

    “喜欢你编的故事很有哲理。”

    梦里霞客说:

    “做人要向善,切不可太贪。”

    秋水如烟说:

    “开故事会啊?”

    周游四方说:

    “拜读精彩谢谢分享。”

    飞翔的花儿:

    “听故事。”

    轻裾云歌:

    “自己编的呀,真厉害啊~~命里无时莫强求,很赞成啊~”

    ===================================

    三小姐靠夫

    话说从前,有一位重男轻女的员外,却一连生的是三个都是女儿。心里想着,家里再富有也是枉然,没有儿子只有女儿,终是空。

    女儿们一天天的长大了,看看都可以嫁人了,也不知道她们的心思如何?怕到时候只剩下孤家寡人,无人奉养。

    有一天,这员外兴起,把女儿们都叫到跟前来,问她们道:“你们将来嫁人以后会依靠谁?”

    大女儿和二女儿都很乖巧地说着讨他欢喜的话,说:“嫁人以后靠丈夫,丈夫不行就靠爹娘。”

    这三小姐的年纪虽然要小些,可心气也高。她泼辣辣地说:“嫁人以后靠丈夫,丈夫不行就靠自己。”

    这员外心里想着就窝火:“养个女儿将来不要我这爹娘,我就让你尝尝苦头。”

    这天,门外来了个小瘌痢头叫花子,那员外就把三小姐许给了他做老婆。并告知三小姐,不发财就休走进娘家一步。那小叫花子凭空捡到一个老婆欢天喜地的答应了。可就哭坏这老太婆了,她怎么舍得最小的女儿受罪?可是她也拧不过这固执的老员外。老太婆瞒着员外,偷偷的塞给三小姐一把瓜子金。而三小姐也只好跟着小叫花子走了。

    瘌痢头小叫花子根本没有房子,住在破窑洞里。三小姐既然嫁给了他,就不能再让他去讨饭了。她心里想着,应该怎样的运用母亲偷塞给她的瓜子金当作本钱,做一个什么营生,把日子过下去,过好。

    这不,三小姐拿出一些瓜子金,叫他去集市上买些小猪崽仔回来养,准备养大了再卖出去。如此的反复操作,挣下钱以后就可以盖房子置田地了。

    这小叫化从来没有用金子买过东西,说:“这样的东西可以买回来小猪崽吗?”他半信半疑的去了集市,果然被他买回来了。他很高兴,就告诉三小姐说:“这样的东西,在我平常摸鱼的岩洞里我看到有好多呢。不信我带你去看。”

    三小姐不相信,就当他是痴人说梦话,没有理睬他。这瘌痢头小叫化,很是委屈,就自己一个人去那平常摸鱼的岩洞里抓了一把那东西揣在怀里,回家跟三小姐的瓜子金比对。

    三小姐仔细一看,果不其然,确确实实是金子没有错。她喜出望外,晚上偷偷的跟小叫化一起,去把那岩洞里的金子都搬回了家。从此以后,他们夫妻俩,大肆购买田地房屋,家奴成群,成了方圆几百里最有钱的人。几年后,又生了几个孩子,一家人从此过上了和和美美的幸福日子。

    而三小姐的两个姐姐,因为嫁了吃喝嫖赌无所不能的男人,吃空了自家,又败了娘家,寻了死路。老员外夫妇俩走投无路,只好去讨饭。

    经过一个人家时,看见那房屋高大气派,雕梁画栋的是周围最显眼气派的,心想着这户人家应该可以讨到点吃的东西了,就前去敲门。三小姐正看着孩子们雀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