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富家子-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
洪铁柱尴尬的道:“大人,小的养不起这么多人啊。”
杨聪闻言,不由哑然失笑道:“这钱当然不用你出,这样吧,等下我给我爷爷写封信,你去找他老人家支钱便可,至于以后的收益,暂时分你一成吧。”
一成是多少,洪铁柱当然不知道,不过,他却听说过,那些海商赚钱都是几千上万两的赚,一成最少也有数百两。
这家伙,一趟就是几百两啊,发达了,发达了,他忙不迭拱手作揖道:“多谢大人。”
杨聪挥了挥手,示意他不要客气,随即又对王宣道:“先生,要不这样吧,你命人先把这十余艘福船赶制出来,反正苍山船也不急于这一时。”
王宣自是毫不犹豫的应了,一行人继续往前,很快就来到了最里端的船坞棚架里。
这里面倒是跟后世的钢结构车间有点像,不过,这会儿还没钢结构这东西,整个棚架都是用木头搭起来的。
杨聪饶有兴致的听里面的匠户介绍了一番造船的过程,又去附近几个船坞转了一圈,这才心满意足的回了提举衙门。
这会儿整个船厂差不多已经步入正轨,再让王宣来管理貌似有点大材小用,他征询了一下薛南塘和李杜的意见,最后决定,给薛南塘请个船厂提举,让他在这里坐镇指挥。
这船厂提举并不是什么市舶司提举,市舶司提举那是正五品的大员,而且一般由宫里的太监出任,而船厂提举也就是个正七品的小官,以薛南塘的举人身份,倒也足以胜任了。
顶点
………………………………
第三卷 第一一二章 返乡
杨聪其实早就想取代海商豪门,垄断海上贸易了,但以前都没什么机会,他也就只能想想而已。
现在,时机已然成熟,他自然不会犹豫。
南台船厂步入正轨之后,他便带着一众文臣武将直奔泉州府而去。
这福州府虽然与泉州府相邻,但直线距离也有三百余里,如果是走陆路,就算骑马乘车也得两三天时间。
还好,这会儿福建水师和浙江水师战舰差不多都云集福州府附近海域,海盗和倭寇避之唯恐不及,所以,海路还算是比较安全的,杨聪干脆点了十余艘苍山船和蜈蚣船,直接走海路。
这苍山船和蜈蚣船不愧为快船,三百余里的距离竟然不到五个时辰便抵达了。
一行人早上卯时从福州府城出发,下午申时许便已赶到泉州府惠安县城。
杨聪自从考上状元之后,这还是第一次回惠安老家,所谓“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他这个状元郎不回来还真不知道自己在惠安有多出名。
老太爷杨荣或许是为了显摆显摆,早早就把他返乡的消息放出去了,这家伙,整个惠安县甚至是泉州府都沸腾了,从上午开始便陆续有地方官员和土豪乡绅赶往惠安县城聚集,惠安县附近的老百姓更是举家出动,以惠安杨府为中心,把整个惠安县城的街道都差不多站满了。
杨聪刚进城门,便差点被闻讯赶来的老百姓给堵的动弹不得。
状元郎啊,整个大明朝至今才出了三十多位呢,泉州府甚至是整个福建差不多就是杨聪这独一位了,谁不想一堵状元郎的风采。
这年头,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能见着状元郎的真人就足以吹嘘一辈子了。
好在这些老百姓还知道状元郎要回家,所以并没有把路堵死,不过,原本能容纳十余人并行的大道这会儿也被挤的不到五人宽了。
杨聪着实被这阵仗给吓到了,要不是身边有俞大猷和沈炼等高手护卫,他还真不敢从这狭窄的“人行道”中走过去。
一行人好不容易慢慢挪到杨府大门前,一众地方官员和土豪乡绅又在杨荣的带领下拥了上来,什么泉州知府,惠安知县,甚至是张家老太爷张慎,只要能赶过来的,基本都来了。
杨聪尴尬的和一众官员和乡绅寒暄了一阵,这才拉着他爷爷耳语道:“爷爷,你怎么把我回家的消息散布出去了,搞得阵仗这么大,着实把孙儿吓到了。“
杨荣闻言,不由笑眯眯的道:“我们杨家好不容易出了你这么个状元郎,自然要露露脸。”
好吧,没办法,老人家就爱显摆。
接下来就是盛大的宴席,这次杨荣把城中几个酒楼的大厨都包来了,直接在杨府摆了上百桌,所有前来迎接的官员,乡绅,还有杨家和张家的亲朋好友都算上了,甚至是街坊邻居都有幸进状元府邸吃了一顿。
这热闹劲,跟杨聪当初在京城结婚的时候都有得一拼了。
酒宴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时辰,直到天色擦黑各路宾客才渐渐散去,而这时候杨聪都被人敬的有些头昏眼花了。
杨荣也不知道是见着自己的孙子高兴呢,还是显摆了一番兴奋的有点睡不着觉呢,酒宴结束之后,他竟然还拉着杨聪一个劲的说话,好似没完没了了一般。
杨聪其实也有话跟他爷爷说,要不然他就不会在这个时候跑回来了。
他一看宾客已经散尽,大堂中就剩下他爷孙两人,干脆喝了杯浓茶,定了定神,随即问道:“爷爷,你还好吗?”
杨荣只当是嘘寒问暖呢,他一个劲的点头道:“好着呢,好着呢,有你这么个孙子,爷爷做梦都能笑醒。”
晕,这都什么啊。
杨聪无奈的摇头道:“我是问您喝醉了没有,我这有正事跟您说呢。”
杨荣闻言,晃了晃脑袋,努力装作一本正经道:“爷爷的酒量可不是吹的,喝这点怎么会醉呢,什么事,你说。”
好吧,反正聊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是聊,还不如聊点正事。
杨聪见状,郑重道:“爷爷,朝廷正大力清剿海盗和倭寇,这事您知道吧?”
杨荣闻言,不由叹息道:“唉,这朱纨朱大人,让人怎么说呢,他的确是个好官,只可惜来的不是地方,他跟人家海商较什么真呢,竟然二话不说,抓起来全杀了,这下好了,商户做出来的东西大半都卖不出去了,大家都没钱赚了。”
朱纨这个人,的确有点太过因循守旧了,根本不懂经济,也不知道怎么发展,他这么搞,完全是在扼杀大明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经济啊!
不过,这会儿朱纨都已经死了,杨聪要说的也不是朱纨的事情,他无奈的道:“朱大人的事就不说了,爷爷,现在是孙儿在负责清剿海盗和倭寇啊。”
杨荣闻言,不由一愣,他发现,自己好像真的跑题了。
他连忙拿起桌上的浓茶喝了一大口,定了定神,这才郑重道:“聪儿,这事需得慎重啊,倭寇暂且不说,这清剿海盗就等于断东南商户的财路啊,唉,这海盗你打算真剿还是假剿?”
杨聪毫不犹豫的道:“当然是真剿,南台船厂那边都开始制造战船了,不出三年,孙儿便能将海盗和倭寇一举剿灭,还东南百姓安宁。”
杨荣闻言,不由摇头叹息:“安宁,怎么可能安宁啊,这海盗真能清剿干净吗?人总要赚钱,总要想办法活下去,你把海盗全剿干净了,很多人都会因此活不下去啊,他们还不是会铤而走险,偷偷跑去做生意。”
这点他说的很对,现在的大明已经到了发展的瓶颈了,国内市场根本就消耗不了日益增加的商品,买的起的基本上够用了,买不起的没有更多的经济来源的时候也指望不上了,要想继续发展,就必须走出去,将市场做大。
杨聪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他不慌不忙的道:“这个我当然知道,我的意思是将海盗和倭寇清剿干净,我们做独门生意啊!”
杨荣闻言,吓得差点把茶杯都扫到地上去了。
他目瞪口呆的愣了半晌,这才吃惊道:“你的意思,我们学那海商豪门?”
杨聪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对,这生意总要有人做是吧,与其让别人做,还不如我们自己来做!”
………………………………
第三卷 第一一三章 取代
杨荣着实被自己孙儿的想法给吓到了,取代海商豪门,垄断海上生意,这种事,能干吗?
这可不是一句话的事情,中间涉及到的利益太大了,人家海商豪门岂肯善罢甘休。
杨家也不缺钱,好像完全没有必要得罪海商豪门这样恐怖的势力啊。
他想了一阵,还是摇头劝阻道:“聪儿,你已位列兵部侍郎,浙直总督,前途无量,再说,我们杨家也不缺钱,盐引那块的利润足以让我们杨家享尽荣华,我们没必要冒险跟海商豪门去抢夺海上的生意啊。”
杨聪闻言,不由摇头叹息道:“唉,爷爷,盐引那块的利益不够啊,现在光是南直隶征召的屯卫精锐就有五万之巨,还有浙江和福建两省的水师官兵又是一万,光是这六万人马,一个月的粮饷就高达十余万两,而且我们接下来还要造船,还要继续扩充水师,一年没有两百万两,这些根本就没法维持下去啊。”
杨荣闻言,再次惊的目瞪口呆,因为这会儿杨家基本上是杨聪在做主,他已经不怎么管事了,特别是盐引那块,都是杨聪父子在忙活,他只知道一年下来能赚一百多万两,这钱花没花他压根就没问过。
杨聪这意思,难道这些钱都要自家来掏?
开什么玩笑,朝廷大军为什么要杨家来养!
他忍不住问道:“朝廷组织清剿海盗和倭寇都不提供粮饷的吗?”
杨聪依旧摇头叹息道:“唉,这会儿朝廷哪有钱,南倭北虏都闹了十多年了,朝廷早就没什么结余了,而且这会儿贪腐盛行,大家都在想着捞朝廷的钱呢,朝廷就那么点税赋,哪里够朝堂上下这成千上万贪官污吏贪的啊。这会儿朝廷能负担起数万官员的俸禄就已经算不错了,东南清剿海盗和倭寇的粮饷,朝廷一文钱都拿不出来!”
这!
朝廷竟然会这么办事!
不给一文钱,让人去清剿海盗和倭寇!
杨荣满脸震惊的盯着杨聪看了一阵,这才艰难的道:“你这总督之位不会是买来的吧?一年两百万两,我们杨家也买不起啊!”
晕死,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杨聪连忙摇头道:“爷爷,你想多了,我这总督之位可不是买来的,皇上也没让我征召这么多人马,朝廷不提供粮饷的确是早就说好的,但是,这海盗和倭寇怎么清剿却是我说了算,如果我们没钱,我完全可以只征召几千人马慢慢清剿。”
杨家是有点钱,但也没有钱到这种程度啊。
杨荣忍不住追问道:“一年两百万两啊,你哪来的这么多钱啊?”
杨聪闻言,不由得意的笑道:“所以,我说要把海盗和倭寇清剿干净,来做独门生意啊,这海上的生意如果做的好了,别说是一年两百万两,一年赚两千万两都有可能!”
一年赚两千万两?
这话听听也就算了,估计这孙儿是在以此安慰自己呢,杨荣可没“天真”到以为什么生意真可以赚这么多钱。
他皱眉沉思了一阵,这才面色难看的道:“你这意思,你是被逼的没办法了才跟海商豪门抢夺这海上生意的?”
这爷爷,好像不怎么相信海上生意能赚这么多钱啊。
算了,这种事解释起来太费劲,还是不要解释了,以后做着做着他自然就明白了。
杨聪微微摇头道:“我可不是被逼的,我认为这是个机会,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我们把握的好,杨家的命运,甚至是大明的国运都会因此改变。”
这话就连杨荣这样的老江湖都听不大明白了,不过,他却知道,自己的孙儿已经没有退路了,因为六万大军都已经征召起来了,而且都派驻到沿海各省了,如果断了粮饷,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现在,他只能破釜沉舟,舍命陪自己的孙儿走到底了。
想到这里,他郑重的道:“这做生意我们杨家肯定是没问题,问题是人家不会跟我们做生意啊,聪儿,你应该知道,浙闽两地的商户十有八九都已经习惯跟海商豪门控制的海商做生意了,而且,慑于海商豪门的淫威,他们很有可能不敢跟我们做生意,这事你考虑过没?”
杨聪点头道:“这个我当然想过了,海商豪门在浙闽两省的势力的确根深蒂固,但是,他们在朝中的势力却已经大不如前了,自从屠侨下台以后,海商豪门已经没了称霸浙闽的资本,他们只是在硬撑而已。”
杨荣闻言,略带担心道:“他们不是已经投靠内阁大学士严嵩了吗,这还不算资本吗?”
杨聪自信的道:“严嵩又怎么样,他毕竟不是海商豪门的人,不可能为了海商豪门跟我拼命,而且,就算他拼命我也不怕,这次,我就要灭灭漳浦林氏的威风,同时敲打敲打龙溪陈氏,让浙闽两地的土豪乡绅和贩夫走卒都看看,现在这浙闽到底是我杨聪的天下还是他海商豪门的天下!”
啊!
杨荣感觉都有点不认识自己的孙儿了,灭灭漳浦林氏的威风,同时敲打敲打龙溪陈氏!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人家可不是什么柿子,任你捏圆捏扁。
他忍不住咽了口唾沫,艰难的道:“你真能收拾漳浦林氏和龙溪陈氏?”
杨聪点了点头,傲然道:“爷爷,你就放心吧,我这总督可不是白当的,六万大军也不是白给朝廷养的,收拾收拾漳浦林氏和龙溪陈氏还是不成问题的。”
杨荣也不知道自己的孙儿怎么去收拾那恐怖的海商豪门,官场上的事他还不是很懂,不过,既然杨聪这么有把握,他相信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毕竟自己这孙儿可不是靠吹牛才有今天的,人家那是有真才实学。
他又仔细琢磨了一阵,这才缓缓点头道:“既然是这样,那这事就好办了,只要让大家知道我们杨家能力压海商豪门,相信大部分商户很快就会转而跟我们杨家合作的,毕竟他们都想赚钱。”
接下来,爷孙俩就开始考虑怎么取代海商豪门,垄断海上的生意了。
其实,杨家并不需要去海上跑,海上有汪直,有杨聪新近安排的洪铁柱足矣,他们只需将浙闽两地商户生产出来的商品收购过来便成。
这个时候,杨荣的经商才能就体现出来了,从洽谈业务到收购货物再到转运货物,这些都不需要杨聪操心,甚至连各地负责人他都安排好了,只等杨聪将海商豪门的气焰打压下去,这货物便能源源不断的集中到杨聪指定的地方,销往海外。
………………………………
第三卷 第一一四章 恶人先告状
杨聪为什么如此肯定他这次可以收拾漳浦林氏和龙溪陈氏呢?
很简单,因为他有杀手锏。
他手握六万重兵,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当然,六万重兵并不是他的杀手锏,这会儿朝廷还是讲法度的,他不可能依仗六万大军便能为所欲为,想收拾谁就收拾谁。
关键是这六万重兵的粮饷,连杨荣这样的商户都知道六万大军断了粮饷后果不堪设想,嘉靖这当皇帝的自然更加清楚。
他很清楚,嘉靖这会儿肯定不会把他怎么样,因为他一旦下台,这六万大军的粮饷就悬了,更何况还有后面造战船的计划,那也需要大把的银子,嘉靖除非是不想彻底剿灭海盗和倭寇了,不然,这个时候肯定不会拿他开刀。
这就是他底气所在,这一年两百余万两岂能白白花出去,谁又接的下这么大个摊子!
他算准嘉靖肯定会有所忌惮,所以,他玩了手恶人先告状,逮住林长水的时候,他就上奏,把林长水给告了。
不过,他并没有牵扯到什么海盗和倭寇,他告的就是林长水贪腐,林长水跟他签订的契约就是证据。
开什么玩笑,一艘苍山船造价撑死也就一千两左右,再刨去利润和其他费用,撑死也就一千五百两,林长水竟然说两万两银子只能造九艘苍山船,这家伙,一把就贪了六七千两啊!
这样的人,谁敢让他继续当南台船厂的提举。
当然,他这奏折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告林长水,而是向嘉靖点明,要彻底清剿海盗和倭寇,就必须造两百五十艘苍山船和两百五十艘蜈蚣船,这造船的钱谁来出,他并没有挑明,嘉靖肯定明白,这钱,是他出的,五百艘战船,少说也要四五十万两。
这份奏折还没传到京城呢,他又把南台船厂相关的吏目、指挥、匠头,卫指挥使,千户所千户,水寨把总全部抓起来,海扁了一顿,然后贬为庶民。
接下来,他同样恶人先告状,把这些人给告了。
这次,他可就没有这么客气了,他的矛头直指漳浦林氏和龙溪陈氏,言明这些人联合起来暗中操控南台船厂,违抗他的命令,想害得他造不成战船。
当然,他也不是诬告,这本来就是事实,而且他有充分的证据,那些匠户的供词他一份不落,全交上去了,这足以证明南台船厂的匠户是受人指使,不来干活的。
开什么玩笑,什么七品、八品、九品,甚至是不入流的小吏都敢不听从他这个超一品总督的号令,还有没有王法了?
他这么搞,海商豪门肯定不服气了,这是抡起大耳巴子,使劲往人家脸上煽啊,人家能服气才怪。
他第一份奏折传到京城,赵文华便坐不住了。
这南台船厂的重要性赵文华当然清楚,那是他们海商豪门控制手下海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他们海商豪门捞钱的重要手段之一,就这么让杨聪给“霸占”了,那怎么行!
他当天晚上便跑去找严嵩了,想请严嵩出面,收拾杨聪一顿,夺回南台船厂的控制权。
不过,这事却比较的麻烦,因为严嵩相当清楚,这事对海商豪门来说虽然是大事,但是对于朝廷来说却是一件小事,开什么玩笑呢,一个总督收拾一个小小七品的提举这简直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啊,更何况人家还有确凿的证据,这种事都要闹起来,怎么闹?
朝堂之上又不是菜市场,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要拿来吵那还得了。
严嵩这还在犹豫呢,杨聪第二份奏折又到了。
这一下可就不是什么小事了,那些吏目、指挥、匠头什么的也就罢了,提举才七品,这些人撑死也就八九品,很多还是不入流的,杨聪收拾这些人也没什么,但是卫指挥使,千户所千户,水寨把总可就不行了,这些虽然都是武官,那也是正五品甚至正三品的大员啊,岂是随随便便就能收拾的。
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杨聪这摆明了是在打海商豪门的脸,树立自己的威信啊,如果不把他打压下去,东南岂不是成这家伙的天下了。
严嵩也知道这时候不能犹豫,更不能纵容,所以,他立马便和赵文华商议了一番,开始发动党羽,上奏弹劾杨聪了。
他们一致弹劾杨聪以权谋私、胡作非为、无法无天,而且再次要求朝廷派御史前往福建巡按,调查事实真相。
如果真让他们得逞,杨聪虽然不一定和朱纨一般被气得自杀,至少,这总督之位恐怕是很难保住了。
不过,这次和上次却不一样了。
上次朱纨是不分青红皂白,逮住海商豪门手底下的海商就是一顿杀,杀了不知道多少人,而且,朱纨还上奏海盗已经被他清剿的差不多了,结果,他才刚上奏,东南沿海海盗反而闹得越发厉害了,严嵩和海商豪门完全可以利用这个“事实”弹劾朱纨杀良冒功。
而这次杨聪却只是将一些“忤逆”他的官员贬为庶民,性质根本就不一样,更重要的,杨聪这是要自己掏钱给朝廷造战船,根本就不是为了争权夺利啊。
嘉靖看到这些奏折,果然如同杨聪猜测的一般,犹豫了,或者说,有些忌惮了。
开什么玩笑呢,查杨聪,如果气得杨聪撂挑子怎么办,六万大军的粮饷谁来出,五百艘战船谁来造,朝廷哪来的这么多钱?
这个时候,嘉靖还是很想剿灭海盗和倭寇的,而且杨聪在东南做的也相当不错,虽说这会儿海盗和倭寇还没被剿灭,至少,海盗和倭寇已经不怎么敢上岸劫掠了,沿海各省告急的奏折也越来越少了,相信用不了多久东南沿海就可以回复安宁了。
这就一切都杨聪当初的“剿倭之道”并不是在吹牛,嘉靖也相信,等杨聪把战船造出来,海盗和倭寇肯定会逐步被清剿干净。
那可是五百艘全新的战船和六万大军啊,剿灭海盗和倭寇还不是轻而易举,这个时候收拾杨聪,开什么玩笑!
再说了,嘉靖也不认为杨聪这是以权谋私,因为人家根本就不是为了私利,任谁掏出几十万两来造船都怕被贪官污吏给贪了不是,杨聪把以前的人全撤了,全换上自己人也在情理之中,最多也就有点滥用职权的嫌疑。
所以,嘉靖并没有如同严嵩和赵文华他们希望的那般,派出御史前去调查“真相”,而只是发旨问询,让杨聪好好解释一番,让他也好有个台阶下。
………………………………
第三卷 第一一五章 谁造的船
这个时候浙闽两省的土豪乡绅和贩夫走卒等都在等着看热闹呢,他们大多认为,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