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富家子-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想到,俞大猷却是毫不在意道:“这个有什么关系,你们把粮食准备好,堆积在升龙城东边的元江沿岸即可,到时候我们自然会帮你们运送过来。”
莫登庸闻言,眼前也是一亮,对啊,大明水师可是有数百艘战船,他们虽然不能直接参战,但是帮忙运送粮食却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粮食的运送问题解决了,走海边,那简直就是畅通无阻啊!
顶点
………………………………
第三卷 第一七一章 期限
莫氏大军终于撤退了,而且撤退的相当匆忙,甚至有些营帐都没来得及差便匆匆撤走了。
清化城里的郑氏收到消息,自然是击掌相庆,喜不自胜。
他们都以为自己的阴谋得逞了,大明已经出兵了,所以莫氏才匆匆将大军撤回去镇守升龙城。
殊不知,莫氏大军匆匆向北撤退了几十里之后,突然又往东一拐,直奔海岸线而去。
郑氏那里知道,明军不但没有进攻升龙城,大明水师还在协助莫氏大军运送粮草你呢!
莫登庸和俞大猷带着十万大军一路往东奔行了五六天终于来到了元江入海口的海岸线附近,而此时,沙滩上的粮食已经堆积如山。
这些粮食并不是全从升龙城运过来的,因为莫氏压根就没有这么多粮食,其中大半都是大明或者说杨聪私人赠送的。
杨聪这是在激励莫氏大军赶紧跑去清化城拼命呢,因为他知道,嘉靖的旨意肯定会在一个月左右下达,到时候莫氏就得派人去京城献降表了,如果那个时候莫氏还跑去清化进攻郑氏以后黎皇室的名义建立的临时朝廷,那就有点打大明的脸了。
开什么玩笑,你个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大明能接受你的投诚就不错了,你这一边向大明投诚还一边去进攻受大明保护的后黎朝廷,岂不是把大明当猴在耍!
所以,杨聪要求莫登庸一个月之内必须拿下清化,将后黎皇室和郑氏全部清理掉,到时候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就行了。
反正后黎皇室和郑氏都已经不存在了,也没人找大明来告状了。
郑氏还不知道即将大祸临头呢,他们甚至已经开始幻想大明把莫氏收拾以后,重回升龙城,执掌安南大权,继续奢靡的生活了。
莫氏大军有了大明支援的粮草,脚力果然大增,原本一天走五六十里路都有点费劲,这会儿一天走七八十里都还劲头十足呢。
至于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吃饱了啊。
他们以前可是每顿都只能吃个半饱,走个把时辰肚子就饿的咕咕叫了,一天哪能走多远。
这会儿可就不一样了,每顿的管够,随便吃,那家伙,他们还不吃的一个个龙精虎猛。
三天后,他们便来到了清化城东北方向五十余里的沙滩上,而这里已然进入清化地界,郑氏自然是很快便收到了消息。
人生的大起大落来的太快,着实是太刺激了,前几天他们还在等着大明收拾莫氏,然后坐享其成呢,没想到,这莫氏大军竟然已经悄摸摸沿着海岸线跑到离他们只有五十余里的地方了。
怎么办,派大军去堵截吗?
开什么玩笑,沙滩上可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地形,五万对十万,不能偷袭,硬碰硬,那纯粹是找死啊!
郑氏只能急急忙忙的将所有军队全部调回清化城,准备坚守,同时派出使节,赶往大明,请求支援。
他们是想着只要能坚守到大明援军抵达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想要收拾他们的就是大明,或者说大明五省总督杨聪!
杨聪怎么可能派军支援他们,就算使节到了大明,杨聪也会借故拖延,更何况莫登庸已经算到这招了,所以在清化周边都设置了埋伏,专门截杀郑氏的使节团。
第四天下午,莫氏大军终于兵临清化城下,而此时清化城也已经城门紧闭,戒备森严。
俞大猷远远看着清化城的模样,嘴角不由露出一丝轻蔑之色。
这城池也配的上“西都”之称?
清化城东面城墙的宽度也就两三里的样子,城墙最多也就一丈高,其规模还不如永安州城呢。
这样的城池,也就相当于大明大一点的县城而已,如果是十万明军精锐来进攻,估计从制造攻城器械到破城,总共都不需要三天时间。
可惜,莫氏手下的大军跟明军精锐压根就没法比,他们不但没有火枪火炮,就连冷兵器的配备都不是很齐全,而且,他们造攻城器械的速度也非常慢,俞大猷在一旁看的都想喷血。
好不容易,等了五天,他们总算是把攻城器械给造的差不多了,结果,猛攻了十余天,竟然还没把清化城给拿下来。
莫登庸也没办法啊,冷兵器的攻防就是这样的,在双方兵源素质差不多的情况下,攻城方要想快速攻下城池,士卒数量最少也要五倍于敌,而他手下的兵力才是郑氏的两倍,而且为了防止郑氏逃跑,他还得分兵驻守其他三个方向,东面进攻的人数其实就跟城里面人数差不多,也只有五万余人。
眼看着一个月时间就要过去了,莫登庸却迟迟拿不下清化城,俞大猷都有点急了。
这天中午,临近午时,莫登庸仍在督军攻城。
他手下将士虽已经伤亡过半,但对攻城的影响并不大,因为他可以将受伤的将士换到其他面去防守,所以,攻城的将士当中并没有什么伤兵,看上去气势还是很足的。
只可惜,郑氏手下的守城将士也不差,人家居高临下,就算他占据人数的优势也是白搭。
眼看着攻城将士再一次被人家从城墙上打下来,莫登庸不由懊恼的往大腿上一拍,随即便准备鸣金收兵了。
没想到,这时候,一旁的俞大猷却突然道:“莫大人,总督大人交待的期限就要到了,如果再不攻下清化,总督大人估计该生气了。”
莫登庸闻言,不由一滞,他当然知道总督大人交待的期限是一个月,算算时间,从绕道行军再到打造器械攻城,前前后后加起来也快三十天了,怎么办呢?
他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咬牙道:“好,下官这就带亲卫上去,今天一定拿下清化城。来人,取我的铁胆枪来,文明,这里暂且交由你指挥。”
他之所以能当上安南国王,靠的可不是阴谋诡计,而是武力,他是出了名的能打,安南几乎没人是他的对手。
不过,自从当上国王之后,他已经很少出手了,特别是这些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身体也大不如前了,就算上了战场,他也只是在后面坐镇指挥,他已经很久没有上阵厮杀了。
这会儿眼看着总督大人交待的期限就要到了,他不得不亲自上阵了,要不然,总督大人一发火,那可就麻烦大了。
()
………………………………
第三卷 第一七二章 定安南
莫登庸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如果让手下将士这么添油般的攻下去,恐怕再攻个十天半个月也攻不下清化城。
他可不想让杨聪失望,他还指望只在杨聪的庇护下继续掌控安南呢,如果这次在指定期限内没攻下清华城,总督大人一生气,不再帮他,那可就完了。
他只能硬着头皮,带着亲卫上了。
很快,一个亲卫便抱着他的铁胆枪跑了过来,其他亲卫也迅速集结在他的身后,摆出一副准备拼命的架势。
他接过亲卫手中的铁枪,正待冲上去攻城,俞大猷却突然抬手道:“莫大人,要不让我上吧,你毕竟是三军统帅,万一有个闪失,那可就麻烦了。”
这!
莫登庸闻言,顿时呆愣当场。
他着实没想到,俞大猷竟然会要求亲自上阵。
这可不行,万一你有个什么闪失,总督大人岂不更生气。
他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连连摇头道:“不行,不行,您可是来督导的,下官怎么能让您亲身涉险呢,万一您有个什么闪失,我怎么向总督大人交待。”
俞大猷看了看前面低矮的城墙,淡淡的道:“你就放心把,我不会有事的。”
莫登庸还是连连摇头道:“不行,不行,还是下官带人上吧。”
俞大猷闻言,不由上下打量了莫登庸一番,随即严肃的道:“要不我们比试一下,谁赢了谁上。”
这!
莫登庸差点没被这话噎死,开什么玩笑,跟你打!
他假假也算是个高手,功夫虽然不怎么高,眼光还是有那么一点的,俞大猷不论是身形还是气势都明显比他强多了,再加上年龄上的劣势,他肯定不是俞大猷的对手。
这劝又劝不住,打也打不过,怎么办呢?
他犹豫了一阵,最终还是将手中的铁胆枪递给俞大猷,郑重的道:“那就有劳将军了。”
说罢,他又转过头来,对着身后的亲卫道:“记住,不管怎么样,一定要保护好俞将军,你们都可以死,俞将军绝对不能有事。”
他手下亲卫自然是轰然应诺,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俞大猷却是颠了颠手中的铁胆枪,淡淡的道:“莫大人,你且稍候,我这就去帮你把东面城墙攻下来。”
说罢,他举起手中的铁枪,双腿使劲一夹胯下的坐骑,大喝道:“跟我冲!”
“冲啊!”
数百个亲卫齐声大喊,跟在他战马后面,直奔城墙而去。
莫登庸看着俞大猷雄壮的背影,浑身不由一阵热血沸腾,他左右扫视了一圈,随即打马冲到战鼓跟前,飞身跳上鼓架,一把夺过鼓手手中的鼓槌,使劲擂起来。
“咚咚咚咚”
随着一阵闷雷般的鼓声,俞大猷很快便冲到了城墙跟前,他直接翻身踏上马背,随即使劲往马鞍上一蹬,“嗖”的一下就跳上了城墙。
莫登庸的亲卫见状,顿时傻眼了,这俞将军也太猛了吧,都不爬云梯,直接就跳到城墙上去了,他们还怎么保护?
守城的郑氏步卒更是被这从天而降的猛人吓了一大跳,他们哪里能想到有人能直接蹦上城墙,能跳这么高,那功夫得多高啊!
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呢,那猛人便舞动着长枪,如同一股龙卷风一般一路往城门楼方向杀去。
这家伙,太恐怖了,所过之处那真的就如同龙卷风一般,附近的守城的步卒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便被他“刮”上了天空,然后坠下城墙,城墙两侧顿时就如同下饺子一般到处都是跌落的身影。
太恐怖了,太恐怖了!
城门楼上郑氏一族的将领都被这猛人给吓傻了,这他吗还是人吗,怎么这么厉害!
俞大猷才踏上城墙不到一盏茶时间,左面城墙便被他清空了一大截,那些莫登庸的亲卫爬上城墙之后才发现,前面已经一个敌人都没有了。
这种猛人还需要他们保护吗?
他们也是愣了好一会儿才跟在俞大猷的枪影后面,直接往东门的城门楼冲去。
这一下,可把城门楼上的郑氏一族将领给吓到了,如果让这猛人冲上来,他们岂不死定了!
“快跑!”
也不知道是谁带的头,城门楼上的人突然便如同见了鬼一般,蜂拥往右边的阶梯跑去。
俞大猷冲上城门楼的时候,城门楼上已然空空如也,郑氏一族的将领都跑光了,只剩下一杆“郑”字大旗孤零零的矗在那里,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他想也不想,直接窜过去,一把将帅旗从底座上拔出来,然后跑到城门楼外侧,直接把帅旗从城门楼上丢了下去。
“噢,赢咯,赢咯。”
帅旗在这个时候代表的就是主帅,敌人的帅旗都倒了就证明敌军主帅已经死了或者逃跑了,敌人的主帅都不在了,那自然是胜利了。
城墙下的莫氏将士见状,无不打了鸡血般的欢呼着,嚎叫着,拼命的往城墙上涌来,而城墙上的郑氏将士则一个个惊慌失措的往两侧逃去。
不到一刻钟时间,整个东面城墙便被莫氏大军给占领了!
莫登庸见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位俞将军,怎滴如此勇猛!
他呆愣了一阵,这才跳上马背,打马直接冲到城墙跟前,然后顺着云梯爬上城墙,一溜烟跑到城门楼上,一把握住俞大猷的手,激动的道:“俞将军,多谢,多谢,你真是太厉害了,下官都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俞大猷依旧淡然道:“没什么,些许小事,不足挂齿,现在东面城墙已经拿下来了,其他的就不用我出手了吧?”
莫登庸连忙摇头道:“不用,不用,剩下的交给下官来处理就行了。”
俞大猷淡淡的点头道:“嗯,那你快点指挥手下将士拿下其他三面城墙吧,记住,郑氏的人不能留,那些假冒后黎皇室的人更不能留。”
莫登庸连连点头道:“下官明白,下官明白,将军请回营休息吧,接下来的事交给下官就行了。”
俞大猷闻言,真二话不说掉头就下了城门楼,回大营休息去了。
接下来,清化城中便掀起了一番腥风血雨,郑氏一族和后黎皇室从此消失在安南的历史中,安南至此也尽归莫氏掌控。
远在永安州的杨聪收到消息,不由长长的嘘了口气。
这下好了,郑氏和后黎皇室终于被灭了,至于莫氏,有他镇着,应该是不敢玩什么花样了,至此,安南总算是平定了。
………………………………
隆重推荐一本新书
作者:熙檬父
书名:《晋上卿》
大家可曾记得,星辰写《大明军工帝国》和《大明崇祯第一权臣》的时候,有一本书,特别火。
这本书就是《战国赵为王》,作者就是五级老作家熙檬父。
正是因为熙檬父这本书写的太好,所以,我们都不叫他熙檬父,而叫他大神赵。
大神赵应该算是历史类里面写春秋战国故事写的最好的作者之一了,现在,大神赵又给大家奉上了新书《晋上卿》,有兴趣的读者朋友不要错过啊。
(:这本书火了我们就该叫他大神晋了:)
不说了,星辰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拜读大神赵的新书了。
………………………………
第三卷 第一七三章 代理
升龙城,安南皇宫。
莫登庸正带领一众安南文臣武将恭敬的趴伏在太和殿前的广场上,而杨聪则笔挺的站在他的前方,手拿圣旨,朗声念着。
这圣旨颇有点长,大致意思就是嘉靖皇帝接受莫登庸的投诚,大明就此将安南从属国降为属地,改名安南都统使司,改安南十三道为十三宣抚司,并封莫登庸为安南都统使,子孙世袭。
另外还有宣抚使、同知、副使、佥事等官员的设置,及管辖权限等等,洋洋洒洒足有上千字。
这就代表着安南国从此成为历史,整个安南已然成为大明的直属领地。
莫登庸倒是没什么太大的反应,因为圣旨中已经明确了他对安南的管辖权力,虽说这权力跟安南国王比起来还有些差距,但是,他这个都统使等于也是土皇帝一个,而且还能子孙世袭,这跟他希冀的职权已经很接近了,他又能有什么意见呢。
不过,其他官员就不一样了,尤其是那些后黎朝的旧臣,一个个都如丧考妣,伤心欲绝。
安南国就这样亡了,着实令人伤心啊。
杨聪为什么会亲自跑到升龙城来宣读圣旨呢?
他当然是为了私事,如果是为了公事,他大可不必来,让胡宗宪来就很给莫登庸面子了。
圣旨念罢,莫登庸带头山呼万岁,恭敬的接过圣旨,这公事就差不多办完了。
杨聪亲切的上前扶起莫登庸,微笑道:“莫大人,以后我们就同朝为臣了,还望多多关照。”
莫登庸闻言,受宠若惊道:“总督大人客气了,是下官要请大人多多关照才是。”
杨聪笑道:“一样的,一样的,对了,献降表的事你准备的怎么样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眼中明显带着暗示之色,莫登庸当即便会意道:“哎呀,正好此事下官还有些不明之处,总督大人,不知可否指导一番?”
杨聪顺势点头道:“没问题,没问题,皇上估计正等着你献降表了,事不宜迟,不若我们现在就去看看吧。”
莫登庸闻言,连忙做出一个请的姿势,随即便带头往御书房中走去。
这献降表的事莫登庸早就准备好了,自然没什么不明之处,两人进了御书房之后,他便恭敬的将杨聪让到主位,随即站在一旁问道:“大人,可是有什么要事?”
杨聪微微点头道:“是啊,你可曾想过手下十多万人马该如何处置?”
十多万人马,可是笔不小的开销,就算他只给人吃个半饱,军饷也发的不多,但一年下来也得上百万两,这对于莫登庸来说可是个巨大的负担,毕竟安南一年的税赋还没这么多呢。
他毫不犹豫的道:“这十多万人马自然是要裁撤大半,下官准备明天就着手开始裁军,只留下三四万精锐便可。”
杨聪闻言,摇了摇头,淡淡的道:“你留这么多人马干什么,有我们大明的保护,你还怕谁欺负你不成?”
这话什么意思?
莫登庸小心的回道:“有了大明的保护,下官自然不担心有人敢欺上门来,不过,这后黎朝余孽尚未清剿干净,安南还是有些不太平,有些事情,下官还是得自己提防着,下官总不能老是求助于您不是。”
杨聪依旧摇头道:“你那些手下能有多少战力,要不这样吧,本官给你派两万人马,一万驻于升龙,一万驻于清化,这样你就不用担心后黎朝余孽找你麻烦了。”
莫登庸闻言,不由一愣。
总督大人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要将他捏在手里吗?
这样可不行,他想了想,随即婉拒道:“大人,不用麻烦,不用麻烦,那些后黎朝余孽下官还是能应付的。”
没想到,杨聪却是严肃的道:“这不是麻烦的问题,而是一种震慑,你知道吗,这安南地界民风可是彪悍的很,如果朝廷不在此驻军,总有些人会想着造反自立,这样可不行,你那些手下还是派到各宣抚司去维持地方安定吧,升龙和清化就交给朝廷来驻守。”
这!
莫登庸犹豫了一下,还是咬牙点头道:“下官明白。”
杨聪紧接着又道:“对了,这两万大军的粮饷就由你来负责吧,毕竟从大明内陆转运粮草过来不是很方便。”
啊!
两万明军精锐的粮饷可不是点小数目,安南的税赋恐怕大半都要搭里面了。
莫登庸闻言,只能硬着头皮道:“大人,您也知道,安南还没大明其他行省大呢,税赋本就不多,这两万朝廷精锐下官恐怕养不起啊。”
嘿嘿,如果你不跟着我做生意自然养不起。
杨聪故作神秘道:“本官倒是有个办法,不但能让你养活这两万大军,还能赚取不菲的财富,就是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还有这种事?
莫登庸不由好奇道:“大人,什么办法?”
杨聪淡淡的道:“很简单,本官给你供货,你将大明出产的布匹、瓷器、绫罗绸缎售卖到哀牢、暹罗、东胡等地去,当然,安南本地也可以。”
他这是想让莫登庸给他当代理,占领东南半岛的市场呢。
莫登庸闻言,不由一愣,这不就是经商做生意吗?
他原本就是渔夫出身,对商贩倒没什么偏见,不过,他却担心这样做会出事啊。
他想了想,随即小心的提醒道:“大人,下官没有记错的话,朝廷可是严禁私自和外邦做生意的,为此,东南数省不都在实施海禁吗,我们这样做是不是有违朝廷法度啊?”
杨聪不答反问道:“莫大人,你知道做这些生意能赚多少钱吗?”
莫登庸好奇道:“多少?”
杨聪伸出一根手指头,诱惑道:“只要你能用心去做,一年最少也能赚一百万两!”
啊!
莫登庸闻言,不由目瞪口呆,他原本以为杨聪说的什么不菲的财富最多也就是个三四十万两呢,那样的话,他拼死拼活做生意也就能堪堪养活两万明军将士而已,如果是一百万两就不一样了,一年下来,他最少可以赚个五六十万两啊!
谁又嫌钱多呢,他忍不住激动道:“大人,真能赚这么多钱吗?”
杨聪不屑道:“这还只是个开始呢,如果你能把生意做透了,知道自己去开发盈利点了,赚的更多。”
什么自己开发盈利点,莫登庸完全听不明白啊。
他连忙请教道:“大人,这什么盈利点是什么意思?”
杨聪耐心的解释道:“所谓盈利点就是赚钱的路子呗,比如,东胡盛产宝石,而东胡本身并不富裕,在那边,宝石根本就卖不起价,如果你能收购过来,交给我,运到大明去贩卖,价值最少能翻几百倍,光这一项,只要做开了,你一年都能多赚几十万两。”
莫登庸闻言,不由激动的搓手道:“原来如此,下官明白了。”
杨聪紧接着又追问道:“那你干不干?”
莫登庸连忙点头道:“干,当然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