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富家子-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乡试和会试除了论还有义和策,这义和策就牵扯到其他东西了,特别是策,牵扯的大多都是现实中的问题。

    比如,时务策,就加入对当下时务的论述的要求,也就是要求考生阐述一下,怎么用古圣先贤在四书五经中说到的至理名言来解决当下的问题。

    这些文章,看的杨聪简直五体投地,他发现,自己比举人的水平都差得远,更别说进士了,以他现有的水平去考试,估计乡试都过不了。

    同时,他也感觉疑惑不已,从严老先生的水平来看,就算比自己强,也强不了那么多啊,为什么这举人文章会给他水平高出不止一个档次的感觉呢?

    这个问题他并没有去问严老先生,因为他怕人家脸上挂不住,他直接找了个时间请教了县令刘守良一番。

    县令刘守良毕竟是进士出身,对这些的理解肯定要比严老先生强。

    结果,答案出乎意料的简单,因为他们都学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而他们做义和策大多都引用了上面的内容或者观点,也就是说,并不是他们的水平有多高,而是他们都读了套水平很高的“参考书”。

    这个对于这年头的读书人来说其实是常识性的东西,因为考上秀才之后都会研读《四书章句集注》,而且乡试和会试基本都把《四书章句集注》当义和策的标准答案,也就是说你做出来的义和策必须符合《四书章句集注》上的论调。

    当然,也不是说每个读书人都知道这些,因为很多读书人连县试都过不了,《四书章句集注》什么的,他们压根就不用去学。

    刘守良对杨聪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过,他并不赞成杨聪这会儿就开始学习《四书章句集注》,因为《四书章句集注》太多了,四书总共才几万字,而《四书章句集注》足有几十万字,没几个月时间,连个皮毛都学不到,而现在杨聪面对的是即将到来的院试,《四书章句集注》学了其实没有多大用处。

    而且,以他的经验,这标准应试八股文相当重要,因为义和策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写出来的,只要标准应试八股文做的好,义和策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也就是说,这县试、府试和院试的标准应试八股文是基础,先要将基础打牢,才能去研究后面的义和策。

    刘守良这个说法着实让杨聪犹豫了好几天,因为他感觉自己的基础已经够牢固的了,人家做一篇标准应试八股文需要一天,而他只需要两个时辰,这还不够牢固吗?

    还要怎么牢固呢?

    貌似除了不停做文,就没其他办法了,这样有意义吗?

    不过,他对刘守良这个进士的意见还是很重视的,为此,他专门苦思了很多天,没想到,还真让他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想出的办法在后世来说那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一个办法了,但是,这个时代的人却想不到。

    他想出来的办法就是统计常用字,将同韵的排一起,并按平仄分开。

    比如,阿字部,同韵的就有阿,巴,擦,大,发,噶等等。

    又比如,安字部,安就是平声,俺、按等就是去声

    四书五经其实总共也就十多万字,其中常用字也就三四千,如果能把这些常用字按这个方法统计出来,以后平平仄仄和押韵这八股文中两个最难的问题几乎不用去想了,那是提笔就来啊。

    他也不知道最终能不能达到这效果,不过,试试就知道了,反正这会儿他也没有其他办法来巩固所谓的“基础”了。

    他专门准备了四十余个空白草稿本,然后便对着四书五经,一个一个字统计抄录起来,这样其实也等于将四书五经复习了一遍,对院试也是有裨益的。

    就这样,他忙活了差不多大半年时间,最后终于编成一本厚厚的。。。。。。。

    呃,这个,怎么形容这本东西呢,如果从功能上来说,这相当于是一本科举秘籍。

    无意间,他竟然整出了这么一本科举秘籍,连他事先都没想到。

    那么,这秘籍的效果怎么样呢?

    紧接着,他便开始边背秘籍,边做文章,还别说,这秘籍还真有用,他做文的速度果然有了显著的提高。

    练习了大约三四个月之后,他几乎一个时辰就能做出一篇标准的应试八股文,那速度简直快的吓人!
………………………………

第一卷 第九十三章 打赌

    秋去春来又一年,这一年杨聪可谓真正体会了一把寒窗苦读的味道,除了读书、整理文字、做文,他几乎什么都没干,整个人就如同书呆子一般。

    当然,这样也不是没有好处,他不但做文水平显著提高,整个人也多了份儒雅之气,这会儿,他才真正觉得院试对于他来说就是小意思而已,甚至对于乡试他都有那么一点小小的期待了。

    这一年他虽然没有系统研读《四书章句集注》,平时有空闲的时候他也会读读乡试和会试精选文章集注,对于义和策他也比较的熟悉了,一天做几篇出来也没什么问题,虽说还没达到举人的水平,但是,比起一般的秀才来他已然强上不少。

    这院试对他来说虽然只是小菜一碟,但也不能等闲视之,毕竟只有院试过关了才能参加后面的乡试和会试,他可不想一不小心阴沟里翻了船,栽在院试这个小门槛上。

    所以,离院试时间还有十余天的时候,他便启程前往省城福州了。

    这也算是杨聪第一次离开泉州府出远门了,而且还是去福州府参加院试,老爷子杨荣对此自然是相当的重视,他不但给杨聪安排了五辆马车,让杨聪把护卫和服侍他的丫鬟、老妈子全带上,还给他安排了两个经常跑福州府那边店铺的掌柜,专门为他安排这一路去福州城的饮食起居。

    杨聪原本倒没有想过要摆什么富家子弟的排场,但是,他这次出行却着实显露出了富家子弟的派头,他这一行光是随行的好友、亲随、护卫等就达到了三十余人,而且不是马车就是骏马,整个队伍看上去气势十足,路人无不侧目。

    不过,他并没有在意这些,这会儿他只想着府试夺魁,连中三元,然后携“小三元”之威一路乘风破浪,通过乡试、会试、院试金榜题名,然后再迎娶陆灵儿,慢慢爬上权力的巅峰,改变大明。

    当然,这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现在他即将面临的就是院试这一关,想其他的还有点为时过早了。

    他带着一行人在福州城中最大的开元寺休整了几日之后,这院试终于开始了。

    这一天,还是寅时未至他便起来了,而且,这次他动作麻利的很,寅时一刻还不到,他便赶到了福州府学外面。

    这院试足有上千人参加,考场入口足有几十个,他可不敢来太晚,到时候连考场入口都没找到,那就不用考了。

    福州府学可以说是整个东南最大的学府,里面光学生就有数百人,科举专用的号舍更是多达一千四百多个,里面规模之大,可想而知,杨聪道别了俞大猷等人之后,便匆匆拿出童生证明,通过大门,进入府学大院内。

    这里他事先也来探过路,自然知道考场在什么位置,不过,考场与学堂之间那堵围墙足有数里长,密密麻麻全是入口,他也不知道泉州府惠安县的入口具体在什么位置,这会儿他也只能用最笨的办法,沿着围墙一路找过去了。

    正当他在微微的晨曦中找寻泉州府惠安县的牌匾时,一个声音突然在他前面响起:“哎呦,哎呦,这不是泉州府府试第一,杨聪杨案首吗?”

    这他吗谁啊,脑子进水了是吧,大家都在默默的找寻考场入口呢,他却在这里大喊大叫。

    杨聪打眼一看,原来是福州陈家的陈能,没想到,这家伙也来参加这次的院试了。

    不过,这倒也不奇怪,因为陈能也不到二十岁,按年龄来说,正是参加县试、府试和院试的年纪,这年头,除了那些真正的天才,二十岁以前能考上秀才就已经很不错了。

    这家伙可不像杨聪这么形只影单,他身边跟着好大一堆福州府的学子呢,这帮人估计都是士绅子弟,一个个都狂傲无比,除了面对陈能的时候点头哈腰,看向其他童生,那都是用鼻孔看的。

    陈能也不知道是闲的蛋疼到处转呢,还是正好经过这里,他一看到杨聪顿时就来劲了,竟然直接带人拦住了杨聪的去路,大有一种在我的地盘就得听我得那架势。

    杨聪可不想在这种时候搭理这家伙,他直接朝这家伙丢了两粒卫生丸子,然后便准备绕过他继续去前面找寻考场入口了。

    但是,这陈能身边的士绅子弟却故意往前一挤,硬生生挡住了他的去路,这些人一听陈能的口气就知道,陈能跟这家伙不对付呢,他们自然不能让杨聪这么轻轻松松就过去了。

    不过,他们也不敢太过分,毕竟这里临近考场,到处都有衙役看着呢。

    他们只是想把杨聪挡一下,让陈能羞辱几句而已。

    几个人挡了杨聪的去路之后,其中一个就很主动的配合道:“陈公子,这杨案首难道还有什么名堂不成?”

    陈能很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嘲讽道:“他的名堂多了,你们可能不知道吧,惠安县试他也是案首,可惜,这里不是惠安,也不是泉州,不然,他还有可能连中三元呢。”

    众人一听这话就明白了,陈能是说这家伙作弊呢。

    陈能刚嘲讽完,立马就有人接着嘲讽道:“可惜啊,那些下三滥的手段也就能在县试和府试的时候使使,这回这位杨案首怕是上榜都难了,这院试案首定是陈公子您的,您连中三元那才叫实至名归呢。”

    陈能闻言,不由得意的点头道:“那是,有些人还以为有几个臭钱就了不起了,殊不知,到了这院试,他还是要显出原形。”

    这家伙,找虐是吧,杨聪本不想跟他啰嗦,但是这家伙也太嚣张了,着实让人很不爽。

    杨聪略微思索了一番,随即便假装气急败坏道:“陈能,你不要欺人太甚,要不我们打个赌,就赌谁能夺得此次院试的案首。”

    陈能原本就看不起杨聪这种商户子弟,他认为,杨聪绝对是事先买到了考题,要不然,别说县试和府试夺取案首了,过关都难。

    他可是那种自视甚高的人,县试和府试夺魁之后,他更是牛的快上天了。

    他认为,这次院试案首,非他莫属,杨聪这盘菜,根本就不够看,赌就赌,谁怕你个低贱的商户子弟不成。

    他斜眼撇了撇杨聪,不屑的道:“打赌,总得有点彩头吧,你说,赌什么?”
………………………………

第一卷 第九十四章 功名

    杨聪正急着找考场入口呢,没想到却被陈能这小子给堵上了,他原本不想在这种时候跟这小子计较,但是陈能却一再嘲讽羞辱他,说不得,他只有给这小子一点颜色看看了。

    他这打赌其实是个套,专门让陈能钻的套,这陈能也是愣头青,想也不想就钻进来了。

    赌什么?

    简单啊!

    杨聪淡淡的道:“就赌一万两银子怎么样,你应该知道,去年府试的时候,龙溪陈氏的陈文杰也跟你一样,想跟我过不去,结果闹到学政大人那里还是他没道理,所以龙溪陈氏赔了我一万两银子。这一万两银子,正好拿来跟你打赌,你觉得如何?”

    他这意思,小子,你知道我随便就能拿出一万两银子来,你能拿出一万两银子吗?

    陈能闻言,顿时憋的满脸通红,要说田地,他家一万亩都不止,要说银子,他家撑死也就十多万两,而且这些银子他也没法拿来打赌啊,开玩笑呢,福州陈家光男丁都有上百号人,他就算是长子嫡孙也分不到多少银子啊,一千两他兴许能拿出来,一万两他根本就拿不出来。

    杨聪这话可不光是嘲讽陈能没钱,他还隐隐在警告跟在陈能身边的士绅子弟,没本事就不要惹老子!

    这些士绅子弟也不是白痴,他们也听出杨聪话里的意思了,按杨聪说的,龙溪陈氏都栽人家手里了,而且还老老实实赔了人家一万两银子,从陈能的表情他们也能看出来,这事绝对是真的,没见这位不可一世的陈公子都憋的说不出话来了吗。

    开什么玩笑,龙溪陈氏可是海商豪门,这等东南各省官员都不敢招惹的存在都被这小子“干翻”了,这小子岂不是比海商豪门还恐怖。

    这等恐怖存在他们可不敢招惹,一帮士绅子弟见陈能已经憋的说不出话来,干脆顺势拥着陈能往旁边一转,灰溜溜的走了。

    杨聪看着陈能的背影,撇了撇嘴,冷哼道:“哼,不自量力!”

    陈能明显是听到了,身体都明显停顿了一下,但是他还来得及回头,便被一帮士绅子弟硬生生拱走了。

    开什么玩笑啊,海商豪门都斗不过人家,你还跟人家斗,这不寻死吗,你不怕死,我们怕死啊!

    陈能其实也反应过来了,杨聪背后的势力着实不简单,这会儿他根本就不是对手,硬上的话结局恐怕比陈文杰还凄惨,所以,他也没有坚持回头找杨聪算账,而是顺势跟着人流往远去走去。

    一段小小的插曲就这样结束了,杨聪很快便找到了考场的入口,没过多久,他便第一个通过检查进入了真正的考场。

    这院试流程其实跟府试差不多,就是人多了一些而已,杨聪这会儿也早已习惯了考场的闷热和异味,他不慌不忙的打好草稿,又若无其事的喝了点水,吃了点干粮,然后又认真的把文章润色了一番,再工工整整的把文章抄上答卷,这一天时间就差不多过去了,交完考卷出来的时候,他甚至都没什么疲惫的感觉,不得不说,纯论考场适应能力的话,他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

    院试终于结束了,接下来就是等放榜了。

    这次,杨聪决定亲自去看看,他虽然对自己上榜有绝对把握,但是,却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再次名列第一,要再夺案首,那他就是名副其实的连中三元了,这称号,着实有点让人期待啊。

    第三天一早,卯时还未到,他便和俞大猷等人一起来到了府学外的放榜之处。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文榜虽然还没放出来,放榜之处却早已人山人海。

    这秀才毕竟已经有了真正的功名,在地方上也算得上是个小小的人物了,关注的人自然不少,再加上考生和其亲友,放榜之处聚集了足有几千人,站在人群后面,已然看不清那榜单张贴之处的字样了。

    杨聪倒不担心自己挤不进去,有俞大猷、邓城和汤克宽这三员猛将在,别说是几千百姓了,就算是几千敌军要杀进去都问题不大。

    不一会儿,杨聪就在俞大猷三人的簇拥下挤到了人群的最前面,而这时候张贴榜单的衙役也正好将第一张榜单展开往上糊了。

    杨聪忍不住透过那衙役的手臂往榜单上看去,很快,他便看到了,“嘉靖十二年癸巳科院试文榜”,“第一名杨聪(泉州惠安)”。

    果然又是第一名,真的连中三元了!

    他激动的差点没跳起来,但是,正是这时,人群中突然爆出一声略带恼怒的闷哼声,“哼,又是这个家伙!”

    杨聪遁声一看,竟然又是陈能。

    尼玛,不服是吧?

    这帮士绅子弟,就是欠收拾。

    他狠狠的瞪了这家伙一眼,随即冷哼道:“小子,你应该庆幸没跟我打赌,不然的话,你现在就得去筹银子了。”

    陈能正因为区居第二而恼怒不已呢,杨聪这一刺激,他顿时来火了。

    他忍不住指着杨聪怒喝道:“姓杨的,你不要欺人太甚。”

    杨聪不屑的撇嘴道:“什么欺人太甚,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龙溪陈氏都不敢赖我的账,你敢吗?”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什么赖账,陈能简直被气得火冒三丈,好在他身边那几个士绅子弟还没气晕头,他们还知道这杨聪招惹不得,反正这会儿榜单也看了,待这里也没多大意义了,他们干脆半拉半挤,拥着陈能往外走去。

    陈能其实也是外强中干,他也知道自己这会儿拿着杨聪没办法,所以,他只能再次假装拗不过众人,就那么顺势走了。

    不过,这院试结束了可不光是看个榜就完事了,一众上榜考生还要到府学里面去领取证明自己秀才身份的正式公文。

    这公文可不是一般地方官员随便发的,而是提督学政代表皇上亲自颁发的。

    有了这公文,就证明你已经有功名在身了,功名在这年头可有用的很。

    比如,有了功名便可以去各级衙门去应聘正式的官吏了,像诸如六科书吏之类的小吏,这些都是在吏部登记在册的正式官吏。

    又比如,有了功名就算犯了事也不能按倒了就打,必须由学政先革去功名,才能用刑。

    还有,有了功名就能在大明两京十三省畅行无阻了,有了功名就可以有免税的耕地了等等。

    总之,这年头,功名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有了功名就证明你已经不是普通人了。
………………………………

第一卷 第九十五章 出书

    院试夺魁,连中三元,杨聪携此巨大的荣耀自省城回来,老太爷杨荣都快欢喜疯了。

    上次杨聪县试夺魁他都办了个谢师宴隆重庆贺了一番,这次院试夺魁加上连中三元自然更要大肆庆贺一番。

    杨聪才刚刚回来,屁股还没坐热,老太爷杨荣便命人抬过来一大堆请帖,让他签名。

    这次,杨府要办流水席,大肆庆贺三天,所有杨家的亲朋戚友、往来商户和整个泉州府跟杨家有点关系的官员士绅都要请到,那数量也是恐怖的好几千人。

    杨聪原本就没想过要这么张扬,但老太爷杨荣想啊,惠安杨家自立朝至今也算是经商百多年的老字号了,但还从来没出过考取功名的人呢,这一下出了个秀才,而且还连中三元,怎么能不大肆庆贺一番。

    他这是请不到更多的人,要能请到更多的人,别说三天流水席,就是三十天那都不在话下。

    这流水席一开始,杨聪便敏锐的发现,很多人对他的态度都不一样了。

    比如县学里那些同窗,以前看他的眼神那是相当不屑的,基本上话都懒得跟他说一句,这次,他们再也没了那种不屑的眼神,甚至有几个在他敬酒的时候还刻意跟他寒暄了几句,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是同窗一般。

    又比如县城里的乡绅,以前他们是看都懒得看他一眼的,就算杨家请他们,他们也不怎么搭理,能派个子弟来就不错了,但是,这次,县城几乎所有乡绅都来了,而且对他还客气的很。

    这些人应该都清楚了,杨聪是真正的“天才”,连中三元凭的是真本事,而能在县试、府试和院试中连中三元的人,最少也能考个举人,考个进士都不奇怪。

    也就是说,今后的杨家,进阶乡绅那是板上钉钉的事了,甚至因此一跃成为官宦世家都有可能,他们自然要来搞好关系。

    当然,不光是这些人到贺,杨聪在府城那些秀才朋友都来了,徐阶那是正经的府衙高官,一天事物繁忙,自然不可能亲自跑惠安来给杨聪道贺,不过,他也让史文斋兄弟带来了贺礼,甚至还亲笔给杨聪写了副对联。

    上联是:清风送暖正是案首登科之日。

    下联是:杨柳飘絮恰好金榜题名之时。

    横批是:天资聪慧。

    这对联,并没有隐含什么典故,也没有刻意咬文嚼字,看上去平平常常,但是,却把杨聪的姓、名和字都包含进去了,而且还寓意杨聪必能金榜题名。

    老太爷杨荣看了,着实欢喜的不行了,这可是探花郎亲笔提的对联,而且还夸杨聪天资聪慧,必能金榜题名,杨聪要真的金榜题名了,这对联肯定会变成一段佳话,广为流传。

    这对联,题的好啊,他连忙命人用上好的石料赶制了一个牌楼,直接竖在杨府大门外的广场上。

    这一家伙整的杨聪着实有点无语,不过,他也不好说什么,没办法,谁让杨荣是自己的爷爷呢,老人家高兴就好。

    他这连中三元之后名气着实大了,不但惠安本地士绅对他和读书人刮目相看,就连泉州一些读书人也慕名而来。

    这其中就有一个很特别的人,此人名叫王宣,字广言,乃是俞大猷早期学文时的老师之一。

    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泉州有名的理学大师,易学泰斗蔡清的门人。

    这蔡清可不得了,他虽然在仕途上没什么过人之处,在程朱理学和易学方面却是有明一朝的代表人物之一,甚至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乡试和会试的标准答案都他大力倡导的结果。

    可以说,单论对科举方面,他的成就直逼朱熹。

    这么一个牛人,在泉州府的名气自然是大的吓人,张岳、陈琛甚至林希元等泉州府及其周边有名的进士都可以算是他的门生。

    王宣也是蔡清的门生,不过他并不是什么进士,甚至连举人都不是,他只是一个秀才而已。

    他为什么来找杨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