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富家子-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奏对环节其实跟他没任何关系,因为他就不负责任何具体政务,自然没什么事好上奏的。

    不过,他却是看得津津有味,因为通过奏对,他能了解很多朝堂大事,毕竟他这翰林院修撰也不可能当一辈子,早点了解朝政,今后升职了就不会两眼一抹黑了。

    他这会儿最关心的当属南京户部尚书的归属问题,因为金陵那边早就传来消息,就在前几天,现任南京户部尚书徐问已经告老返乡了,这个位置等于已经空缺了,聂豹经他一番劝说之后也已经跟阳明一脉的几位大佬通了气,准备争取这个位置了。

    杨聪想着,这事应该不会拖很久,就这两天,朝廷应该就会商议南京户部尚书人选,但令人奇怪的是,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李时上奏的时候竟然压根就没提这事!

    难道,这事就这么一直拖着吗?

    不可能啊,南京户部尚书负责的事情多着呢,其不但负责盐引的发放,还负责大明东南几省的税赋征收,还负责漕运、南京留守朝廷官员俸禄发放等事宜,如果空悬的久了,南直隶那边非乱套不可。

    这会儿杨聪真有点急了,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参与”朝堂大事,而且这事关系甚大,但是,这会儿他还不知道夏言会提出什么人选,也不知道嘉靖是什么态度,更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势力想参与争夺,这事,还真是悬啊。

    他焦急的等待了半天,奏对环节终于结束了,正当他以为今天要失望而归时,嘉靖突然开口道:“南京户部尚书徐问已然告老返乡,不知诸位爱卿可有合适人选举荐啊?”

    这!

    这嘉靖还真是不走寻常路啊,这事按理来说应该是由吏部尚书李时提出来,他再询问群臣,又或者组织廷推,他倒好,直接自己问了。

    不过,也好,不管是谁提出来的,这事总算是开始了,杨聪不由偷偷看向远处的内阁班列。

    内阁首辅张璁这会儿已经老得不行了,整个早朝他都没吭气,这会儿更是如同睡着了一般,看样子是不会出手了。

    内阁大学士李时和翟銮也如同两尊菩萨一样站在那里,压根没有动弹的意思,唯有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夏言咳嗽一声,走出班列,跪在御道中间,拱手朗声道:“皇上,微臣举荐工部左侍郎刘伯跃,刘大人为官清廉,恪尽职守,足可当此大任。”

    他这一出声,后面立马有一大堆官员从班列里疾步走出来,跪在他身后,朗声道:“臣附议。”,“臣附议。”,“臣附议。”。

    好家伙,这里面不但有都察院左都御史屠侨,还有几个侍郎和五寺主官,阵容可谓强大的很。

    不过,还好,夏言提的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工部左侍郎,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

    紧接着,兵部左侍郎聂豹也咳嗽一声,从班列里走出来,跪在御道中间,拱手朗声道:“皇上,微臣举荐兵部右侍郎张时彻,张大人忠君爱国,勤勉任仕,在出任四川巡抚期间不但清剿了土司叛乱,还曾调拨粮草,赈济灾民,对户部事物相当熟悉,足可担当大任。”

    聂豹的话音一落,也有好几个人从班列里疾步走出来,跪在他身后,朗声道:“臣附议。”,“臣附议。”,“臣附议。”。

    这阵容就有点寒碜了,因为这些人职位都不高,甚至连一个六部侍郎都没有,就更别说都察院左都御史那样的高官了。
………………………………

第二卷 第三十七章 廷议否

    杨聪或者说阳明一脉这边在京城的势力比起夏言一党来,着实差的有点远。

    人家夏言身后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带头,六部侍郎,五寺主官等一大堆,而聂远身后连个六部侍郎级别的人物都没有,双方这实力,简直没有可比性。

    这不输定了吗,杨聪为什么还要怂恿阳明一脉出手呢?

    聂豹应该也知道这情况,他为什么还要傻乎乎的站出来呢?

    很简单,他们都在赌,根据嘉靖皇帝的脾性赌。

    嘉靖喜欢看群臣内斗,这点在朝堂上并不是什么秘密。

    他刚继位之初,便挑起了大礼议之争,“看”着张璁、霍韬、方献夫等斗败了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和内阁大学士杨一清。

    这会儿他又在纵容夏言和严嵩一党斗内阁首辅张璁一系,历史上,他还纵容严嵩斗夏言,纵容徐阶斗严嵩,总之,整个嘉靖一朝朝堂斗争都没停过,而嘉靖不但不阻止,还在背后推波助澜。

    杨聪和聂豹就是赌的这一点,嘉靖不是喜欢看群臣内斗吗,那么,他肯定希望看到阳明一脉和夏言一党斗起来。

    至于实力对比什么的,这个并不是重点。

    当初张璁还只是个观政进士呢,连职位都没有,还不是斗得内阁首辅杨廷和和内阁大学士杨一清都下台了。

    当初夏言也只是个七品的都给事中呢,还不是斗得内阁大学士方献夫和霍韬下台了,这会儿内阁首辅张璁都被斗得干不下去了。

    所以说,实力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嘉靖希不希望他们斗起来。

    只要嘉靖希望他们斗起来,那么,势力弱的一方反而更有机会胜出。

    张璁和夏言的例子就是明证,嘉靖就是喜欢“锄强扶弱”!

    所以,当初聂豹想要大造声势,让太子太傅驸马都尉京山侯崔元和武定侯郭勋,甚至是魏国公一系都站出来声援时,杨聪都劝住了。

    他就是要让自己这边显得势单力薄,这样,嘉靖才会偏向他们这边。

    那么,嘉靖到底会怎么想呢,又会怎么做呢?

    嘉靖一看这架势便明白了,这是阳明一脉向夏言一党发起挑战呢。

    阳明一脉这会儿在京城的势力着实有点寒碜,除了兵部左侍郎聂豹和兵部右侍郎张时彻,剩下职位最高的就是翰林院侍讲学士穆孔晖了,跟夏言一党差太远了。

    群臣内斗,好啊!

    不管是夏言一党斗张璁一党,还是阳明一脉斗夏言一党,对他来说,都是好事,只要群臣斗起来,就不会想着跟他这个皇帝斗了,而且群臣一旦斗起来,必定会求助他这个当皇帝的,这样,他的权威就更甚了。

    这阳明一脉实力太差了怎么办呢?

    没关系啊,朕给你们机会!

    他是喜欢“锄强扶弱”,不过,他心里想的可不是什么“锄强扶弱”,而是玩平衡之术。

    这平衡之术可以说一直是朱明皇室奉行的治国宝典。

    洪武朝、永乐朝,武将勋贵实力太盛,他们就培养文官来对抗。

    洪熙朝、宣德朝,文官势力日盛,他们又支持武将勋贵对抗文官。

    到了明英宗正统年间,英宗亲信太监王振,御驾亲征,以致土木堡惨败,武将勋贵死伤殆尽,后面的历代皇帝不但不收拾太监,反而培养太监来对抗文官!

    这又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为了玩平衡之术啊!

    武将勋贵不行了,那就培养太监去对付文官啊!

    这平衡之术玩的,有明一朝出的大太监比历史上任何朝代都多,到后面,也不知道这天下到底是朱明皇室的还是太监的了!

    不过,这嘉靖倒不喜欢用太监对付文官,他喜欢用文官对付文官。

    这平衡之术他可以说是玩的炉火纯青,一开始,他的眼光也相当的不错。

    像他选拔出来的“斗将”张璁和夏言虽然都好斗,但却不是那种为了一己之私而争权夺利的贪官污吏。

    他们都是那种比较清廉的官员,而且他们的能力也相当不错,所以嘉靖前期整个大明发展的还算不错,甚至还出现了嘉靖中兴的征兆。

    可惜,后面他痴迷长生之术,误信了青词“写得好”的严嵩,以致朝纲败坏,贪腐盛行,嘉靖中兴也戛然而止。

    当然,这会儿还会不会重演历史上那一幕就不好说了,因为杨聪已然高中状元,并站出来向夏言和严嵩一党发起了攻击。

    嘉靖看了看自己的老师穆孔晖,又看了看自己提点的新科状元杨聪,假假意思犹豫了一下,随即便朗声道:“嗯,刘爱卿和张爱卿都相当不错,朕还需得好好考虑一下,退朝吧。”

    啊!

    夏言闻言,不由满脸懵逼。

    而这会儿,杨聪的脸上却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果然,这嘉靖就是喜欢看群臣内斗啊。

    其实,夏言也相当知道嘉靖喜欢看群臣内斗,因为他当初就是靠着这个上位的。

    但是,很多人一旦拥有了权力便会渐渐迷失自我,夏言这会儿也有点飘了,飘的都有点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他还以为嘉靖这会儿只能依仗他呢!

    早朝结束之后,他竟然跑到御书房,力劝嘉靖马上组织廷议,召集朝廷重臣,确定南京户部尚书人选。

    廷议,是明朝一种独有的议事制度,也就是皇帝下旨让朝廷重臣商议国家大事,参加的一般都是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和五寺主官。

    当初,嘉靖刚刚继位的时候,夏言正是凭借一封奏折,力劝嘉靖国家大事多听大臣的意见,不要轻信宦官,从而获得了嘉靖的赏识。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了,嘉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位子还没坐稳的小皇帝了,他夏言也不是那个没有什么权力的给事中了。

    这会儿嘉靖不需要他夏言的支持也能掌控群臣,而他夏言,也不需要更大的权力了,因为这会儿他夏言都快权倾朝野了!

    嘉靖当然知道夏言为什么建议组织廷议,因为阳明一脉根本就没有人入内阁,也没有六部尚书和五寺主官,而且张璁一系明显已经不行了,廷议还是不他夏言说了算。

    你当朕白痴吗?

    廷议不就是你夏言的天下,议个屁啊!

    嘉靖干脆把脸一板,把腿一盘,闭上眼睛,修炼起来。

    夏言一看这架势,终于清醒了一点。

    他知道,皇上已经有点不耐烦了,他如果在唧唧歪歪,恐怕会适得其反!
………………………………

第二卷 第三十八章 怎么和夏言斗

    嘉靖这架势貌似是在偏袒阳明一脉而打压夏言一党,其实不然,他之所以不组织廷议,只是不想让这场斗争偃旗息鼓而已。

    他知道,阳明一脉根本就没人够资格参加廷议,一旦组织廷议,那等于是让夏言一党轻松获胜,这种傻事他自然不会做。

    他的目的就是让双方斗起来,至于双方用什么方法,最后谁又能胜出,那就各凭本事了,反正在他看来,工部左侍郎刘伯跃和兵部右侍郎张时彻基本差不多,谁出任南京户部尚书都可以。

    总之,他只会创造相对公平的环境,让双方斗个痛快,想让他帮助哪方轻松获胜,那是不可能的,夏言别想,聂豹和杨聪也别想。

    那么,杨聪凭什么跟夏言斗呢,人家可是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位高权重,他一个翰林院修撰,就算加上聂豹和穆孔晖也敌不过啊,更何况人家还有都察院左都御史屠侨等高官相助,随便拉个出来都能秒了他们,他凭什么跟人家去争夺南京户部尚书这个肥缺?

    杨聪当然有依仗,他凭的就是陆炳!

    陆炳这会儿虽然没什么权势,但他有个先天优势,那就是可以随时跑嘉靖跟前去告黑状,而且嘉靖还不会怀疑他。

    两人毕竟是从小玩到大的奶兄弟,只要陆炳能拿出点罪状来,刘伯跃别说是去当南京户部尚书了,恐怕工部左侍郎之位都会保不住!

    这就是杨聪击败夏言的信心所在,他相信,这会儿的官场上,没有几个人屁股是干净的,夏言可能不贪不腐,但是其手下人就不好说了,这些人后面毕竟都是跟着严嵩的,历史上,严嵩那样疯狂的贪腐,也没见这些人吭气啊,他们能好到哪里去才怪。

    那么,这官员贪腐怎么查呢?

    一般当然是都察院去查,都察院的御史就是专门干这个的,不过都察院御史查这个也是最不靠谱的,因为人家都知道你是专门监察官员的,还不知道躲着你,那就是脑子有病了。

    再说了,这会儿都察院左都御史是屠侨,跟夏言一伙的,想让他下令去查刘伯跃那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派锦衣卫去暗查,锦衣卫原本也有暗中监察朝堂官员的职责,不过,这会儿并不是刘瑾和钱宁当权之时,锦衣卫可不能随便去乱查朝堂官员。

    嘉靖虽然对陆炳恩宠有佳,陆炳擅自去查刘伯跃貌似也没什么,但是,得下面的锦衣卫敢去查啊,没有皇上的旨意,他乱来,那可是要杀头的。

    所以,让陆炳带着手下锦衣卫去查刘伯跃貌似也不靠谱,因为这会儿陆炳还没有权倾朝野,锦衣卫里面他也没多大权柄,想让锦衣卫冒着惹怒嘉靖的危险去查刘伯跃,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那么,怎么办呢?

    这个其实也不难,因为杨聪有人啊,他认识京城的地头蛇李十二啊!

    这年头,让都察院御史和锦衣卫去查贪官污吏其实都不大靠谱,因为能混个一官半职的人都不是傻子,他们也不可能猖狂到当着都察院御史和锦衣卫的面贪腐,就算都察院御史和锦衣卫去查,人家也会想方设法遮掩。

    所以,让都察院御史和锦衣卫去查贪腐,基本上很难查出什么来,当然,如果是锦衣卫暗探,着便装去查又不一样了,不过,嘉靖貌似对正德朝东厂和锦衣卫只手遮天之事有点忌惮,这会儿东厂和锦衣卫的便衣暗探都被裁撤完了,基本没这个功能了。

    杨聪也没想着让陆炳去冒这个险,嘉靖虽然宠信陆炳,那也不是没有限度的,如果陆炳违抗他的旨意,暗地里培养便衣暗探去查朝堂官员,谁知道他会不会发飙。

    李十二去查就不一样了,这厮的朋友又或者说手下可是遍布了京城各大衙门,甚至在民间他都有很大的关系网,要揪出一个工部左侍郎的辫子,应该不难。

    当天晚上戌时许,杨聪便独自一人坐在新府邸的大堂中,静候着李十二的到来,这会儿他还没搬到新府邸中居住,用来商议秘事倒是刚刚好。

    没过多久,李十二便疾步走进来,恭敬的拱手作揖道:“杨大人,召唤小的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杨聪打了个哈哈,随即微笑着抬手道:“十二,不要这么客气嘛,坐,坐,这里反正也没什么外人,我们就不用管那些俗礼了。”

    这个。

    李十二愣了一下,还是按照杨聪的意思,小心的坐在了客位上。

    他知道,这位杨大人不是讲客气,因为他们打的交道多了,这位杨大人平时的确平易近人,没一点架子。

    杨聪待他坐好了,这才微笑着问道:“十二,京城各大衙门你应该都比较熟吧?”

    这话什么意思?

    李十二点了点头,小心的道:“不敢说太熟,不过京城各大衙门里的衙役小的还是认识一些的。”

    果然是这样,杨聪紧接着便直接了当道:“工部左侍郎刘伯跃刘大人,你听说过吗?”

    工部左侍郎这么大的官他自然听说过,李十二老老实实的点头道:“听说过一点。”

    杨聪紧接着又追问道:“他贪不贪?”

    这个!

    李十二闻言,又愣住了,他可不是什么朝堂官员,早朝上的事情,他如果不去打听可不会知道。

    他一般也不会刻意去打听早朝上的事情,因为那样容易引起朝堂官员的反感,反正只要是朝堂大事,他慢慢总会知道的,没必要刻意打听去遭人嫌。

    这会儿他还不知道杨聪已经跟夏言杠上了,更不知道双方在争夺南京户部尚书之位呢。

    工部左侍郎刘伯跃贪不贪,如果是别人问他,他肯定说不知道,但杨聪问他就不一样了,这位杨大人出手可是阔绰的很,只要能给他帮忙,银子绝对少不了。

    他还以为杨聪有什么事找刘伯跃帮忙呢,不然问人家贪不贪干嘛,要不是想着给人家塞钱办事,你管人家贪不贪。

    他小心的道:“这个刘大人,小的倒是有所耳闻,当初夏大人督建京郊祭坛的时候,具体负责的正是这位刘大人,那时候刘大人还只是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呢,不过他当时倒是捞了不少油水。”

    好啊,这家伙果然是个贪官!
………………………………

第二卷 第三十九章 暗中

    杨聪就知道,这年头官员屁股就没几个干净的,特别是和严嵩有瓜葛的官员,不是贪官污吏的可能性很低。

    果然,这刘伯跃就不是什么好鸟,他竟然敢在修建京郊祭坛的时候贪污,很好。

    杨聪紧接着追问道:“他怎么贪的,具体贪了多少银子,你知道吗?”

    啊!

    李十二闻言,又愣住了。

    看样子,这杨大人不像要找刘大人帮忙啊。

    这时候,他有点犹豫了,杨聪这口气,很明显是想抓刘伯跃的小辫子。

    这种事,他基本不敢参与,别看他是地头蛇,好像能量很大的样子,那只是在民间,在朝堂官员面前就是个蝼蚁而已,他帮人家捞点钱,人家还会给他几分面子,如果他敢对人家不利,人家一脚就能踩死他。

    他愣了一下,这才为难道:“这个,大人,您就饶了小人吧,刘大人可是工部侍郎,他放个屁都能把小人给崩死!”

    这口气,就是知道点什么咯。

    知道就好,就怕你不知道。

    杨聪也不急着问,而是对着外面道:“来人,上银子。”

    他话音刚落,一个护卫便拎着包银子走进来,轻轻放在李十二身边的茶几上,然后又飞快的退了出去。

    李十二看了看包裹的大小便知道,里面应该有差不多一百两银子。

    一百两银子啊,这钱好像很好赚,就动动嘴皮子而已,问题,他不敢啊,为了一百两银子把自己饭碗砸了,甚至把命都丢了,不值啊!

    他还是有些为难的道:“大人,这钱小人真不敢要啊,您就饶了小人吧。”

    杨聪闻言,淡淡的问道:“你怕什么?”

    您这不废话嘛,我当然是怕工部左侍郎刘伯跃和他背后的人。

    李十二略带惶恐道:“大人,您应该知道吧,刘大人跟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夏言夏大人是同乡。”

    杨聪当然知道刘伯跃是夏言的乡党,他这不正跟夏言一党争夺南京户部尚书之位吗,怕个球啊!

    他依旧淡淡的道:“夏大人又不是皇上,有什么好怕的?”

    这话说的,有欺君的嫌疑啊,李十二可不敢接口,他只能哀求道:“大人,您是不怕,小人怕啊,像小人这种蝼蚁,人家伸伸手指头就捏死了。”

    这小子,胆子也忒小了。

    杨聪只能装出牛逼哄哄的样子,给他打气道:“我不怕,你就不用怕,有我罩着,保准你没事。”

    这个。

    你罩的住我吗?

    李十二小心的提醒道:“大人,传闻夏大人马上就要晋升内阁首辅了。”

    尼玛,看样子这气还打的不够啊。

    杨聪只能继续牛逼哄哄的道:“内阁首辅怎么了,内阁首辅能比皇上大吗?陆家跟皇上的关系你又不是不知道,怕他作甚?”

    晕死,你不要老拿皇上说事好不,你不怕冒犯了皇上,我怕啊。

    不过,杨聪这话听起来倒是有一定的道理,内阁首辅又怎么样,这位杨大人可是陆家的女婿,陆家跟皇上的关系谁不知道啊。

    李十二闻言,脸色貌似不再那么难看了。

    杨聪见状,连忙趁热打铁道:“十二,你可能还不知道吧,夏言那厮想跟我们抢夺南京户部尚书之位,他举荐的就是这工部左侍郎刘伯跃,现在,我就要把这刘伯跃给整下去,他又敢拿我怎滴?”

    他这是在故意误导李十二,让李十二认为嘉靖是站他们这边的,其实,嘉靖只想当裁判而已,哪会亲自下场。

    不过,李十二却不知道这些,他下意识的认为,这杨聪和陆家人仗着有皇上撑腰便可以无法无天了。

    这年头,有皇上撑腰还需要怕什么,他这心里就跟吃了颗定心丸一般,脸色也慢慢恢复正常。

    杨聪见状,继续趁热打铁道:“十二,不用怕,陆大人可是锦衣卫都指挥佥事,护住你还是没问题的。这次,只要你肯帮忙,以后,有什么事你都可以去找陆大人,找锦衣卫,看看谁敢动你。还有,这一百两只是定金,事成之后,我再给你补四百两。”

    李十二闻言,眼睛不由一亮,五百两啊,他拼死拼活忙几年都赚不了这么多呢,别看会试他好像捞的多,那些钱他大多都是要散出去的,真正到他手里的并没有多少,哪像这,五百两全是他一个人的。

    他耐耐的,跟着这杨大人混简直不要太爽啊,那银子是哗哗的赚,更重要的,人家背后还有皇上撑腰,压根就不用担心出事。

    这种贵人一般人哪遇的上,这种机会可不能错过了。

    想到这里,他咬牙道:“大人,既然你这么看得起小人,那小人就厚颜跟着大人混了,以后,但有用得着小人的地方,大人尽管开口,不管是上刀山还是下油锅,小人绝不皱一下眉头。”

    这小子终于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