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富家子-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时候你还卖什么关子啊!
嘉靖闻言,不由催促道:“你倒是快说啊,什么当不当说的。”
严嵩依旧小心的道:“微臣觉得可以让夏言夏大人提个御史出来去浙闽巡按一番,找点真凭实据出来,这样,他们就无话可说了。”
朱纨是夏言提议晋升的,夏言肯定会向着朱纨,这点不用怀疑,不过,如果单让夏言提个御史去浙闽巡按,那些人恐怕也不会心服口服,因为夏言本就是向着朱纨的,这样做有失公允啊。
嘉靖想了想,随即自以为是道:“嗯,你这主意不错,不过,光让夏言提个御史去巡按恐怕难以服众,不若这样,让那什么陈九德也跟着去,你再提个御史出来,三个御史共同调查出来的结果,他们总无话可说了吧?”
嘿嘿,一个跟三个有区别吗?
这其实是严嵩设的一个套,嘉靖只要钻进去,朱纨基本上就完蛋了。
他心里是得意的不行了,不过,表面上,他却是“心悦诚服”的拱手道:“皇上英明!”
………………………………
第三卷 第七十四章 颠倒黑白
嘉靖自以为英明神武,其实,在严嵩眼里,他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好糊弄的很。
这派御史前去巡按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但是,前提得是这御史客观公正,严嵩既然提出这个建议,这御史自然不可能是客观公正的。
他提议让夏言找人去浙闽巡按就是个套,其实,这会儿夏言一党差不多已经他严嵩一党了,当初乡党中很多官员本就是他拉进来的,而且夏言这个人既清高又狂妄,极度的不得人心,没几个人是真心跟着这家伙混的,大家不过是为了权和利而已。
这会儿他已经是吏部尚书了,而且贪腐的本领更是惊人,大家跟着他既有权又有利,谁愿意跟着夏言去装清高,所以,这会儿夏言一党基本都是他的人,夏言就算找人,找的也是他的亲信,到时候只要配合海商豪门整点“证据”出来,朱纨不死也得脱层皮!
嘉靖中了他的套还不自知,竟然提出同时派三个御史去浙闽巡按,以为这样就能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殊不知,不管派一个还是三个,都是他严嵩的人。
结果,夏言经过一番斟酌,提名御史周亮代自己去巡按,严嵩则假假意思提了个比较“清正”的御史叶镗,再加上御史陈九德,三个严嵩一系的御史就这么匆匆跑到浙闽两地调查起来。
他们跟海商豪门就是穿一条裤子的,自然不会去帮朱纨找证据,证明朱纨的确将海盗清剿干净了,相反,他们找的是朱纨“杀良冒功”的证据!
至于这个证据,很好找,因为浙闽两地的乡绅大多跟海商豪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找些人出来证明那些海盗头子是“良民”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证据”,这个“证据”就是这些海盗头子的黄册。
这些海盗头子可不是什么专职的海盗,他们主业是经商,说白了,他们其实就是浙闽两地的海商,是商户,而不是什么亡命之徒,他们自然不可能丢掉自己的籍贯去当流民,所以,黄册上都有记录,他们确确实实就是商户。
这个放在浙闽两地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海盗就是海商吗,这有什么好奇怪的,问题嘉靖不知道啊。
当周亮、叶镗和陈九德把所谓的调查结果呈上来的时候,他都懵了。
所谓的海盗头子竟然都是登记在册的商户,可能吗?
他命人调来赋役黄册一查,竟然是真的,所有海盗头子都是浙闽两地登记在册的商户,都是平民!
而且,周亮他们还呈上来很多供词,这些供词都是浙闽两地的乡绅“交待”的,他们也证明,所谓的海盗头子其实就是当地的平民商户,朱纨根本就不是在海上把他们逮到的,而是派人在陆上胡乱抓的,甚至,他们都猜测,朱纨之所以这么干,就是为了侵吞这些商户的资产!
这还不叫杀良冒功,还要什么才叫杀良冒功!
嘉靖终于开始动摇了,他是真有点不敢相信,传说中清正廉明的朱纨竟然是这么一个“巨贪”、“巨恶”!
这事如果是真的,那还得了,他当即就发旨责问朱纨,让其解释这是怎么回事。
朱纨也没想到,自己殚尽竭虑把海盗给剿灭了换来的竟然是嘉靖的责问,他当然不服,他很快便上书抗辩,这些人就是海盗,浙闽两省谁人不知,海盗就是海商豪门手下的海商,他们有商户籍贯一点都不奇怪。
这一下,嘉靖真的懵逼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办呢?
他内心里还是比较偏向于朱纨的,因为他把剿灭海盗和倭寇的希望都寄托在朱纨的身上了,他实在不愿意相信朱纨是个杀良冒功,欺君罔上的奸佞小人,但是,御史周亮等人调查的结果却与他希冀的正好相反,怎么办呢?
难道,再派人去浙闽两地巡按,调查真相?
正当他游移不定的时候,严嵩使出了致命的一招。
这一招可谓恶毒无比,严嵩竟然联络倭寇头目汪直,让人家派人假冒海盗在广东、南直隶,甚至是山东频频发动袭击。
这一下,广东、南直隶、山东等地的告急文书又如同雪片般的飞往京城,到处都是海盗在劫掠,这些海盗好像疯了一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简直比倭寇还狠!
紧接着,朝中又掀起了一场弹劾朱纨的风暴,不知道多少人在骂朱纨无耻之尤,杀良冒功,把海盗赶到其他海域便谎称已经将海盗剿灭了,这种欺君罔上的奸佞小人,简直该千刀万剐!
这下,嘉靖也怒了,他感觉又一次被人给戏耍了。
夏言,又是你干的好事!
他看罢这些奏折,便怒气冲冲的命人传召夏言,前来御书房面圣,他倒要问问,夏言是不是眼瞎了,尽推举任用些这样的奸佞小人。
这些奏折夏言自然也看过了,这个时候,他都有点怀疑朱纨是不是真的杀良冒功了,这票拟他都不知道怎么写了,这些奏折简直在打他的脸啊!
嘉靖传召他,他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毕竟这朱纨是他举荐的,这会儿整成这个样子,嘉靖不责问他,责问谁。
他垂头丧气的来到御书房,恭恭敬敬的行了番君臣之礼后便趴那里不动了。
嘉靖这会儿正在气头上呢,他看了不看夏言谦卑的样子,直接就是一把奏折甩下去,随即冷冷的问道:“朱纨不是说把海盗都剿灭了吗,广东、南直隶、山东等地出现的海盗又是怎么回事?”
夏言哪里还敢吭气啊,他之所以举荐朱纨去清剿海盗和倭寇可不是真心为国为民,他只是想巩固自己内阁首辅之位而已。
说白了,他举荐朱纨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眼光独到,如果朱纨真把海盗和倭寇给剿灭了,这举荐之功肯定是少不了他的。
嘉靖最头疼的就是南倭北虏了,他举荐的人能解决南倭问题,嘉靖肯定会欣喜无比,这样他内阁首辅之位就稳了。
没想到,这朱纨竟然如此不堪,他真是无话可说了。
嘉靖见他趴那里不吭气,不由微怒道:“你说,这朱纨应该怎么处置?”
还有什么好说的,夏言趴那里垂头丧气道:“微臣惶恐,任凭皇上处置。”
哼!
嘉靖即刻当着夏言的面下旨,将朱纨革职查办,押解回京受审!
朱纨收到消息,气得都快疯了,他没想到,自己一心为国,换来的竟然是这结果。
他也清楚,自己回京受审肯定没好果子吃,海商豪门肯定不会放过他的,与其去京城受辱,还不如自行了断,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就这样,一个剿灭海盗的有功之臣愤而自尽了!
………………………………
第三卷 第七十五章 驱虎吞狼
浙直总督朱纨自尽了,“海盗”却依旧在广东、南直隶、山东沿海肆虐,怎么办呢?
嘉靖这会儿真有点头大如斗了,他原本以为南倭北虏的问题就快解决了,却不曾想,北虏的问题还没解决,南倭却是愈演愈烈了。
这时候肯定得派个人去顶替朱纨出任浙直总督,继续围剿海盗和倭寇,不然,东南沿海的形势就无法收拾了,但问题派谁去呢?
说实话,他真不知道派谁去好,依他的脾性,要是知道谁有这能耐,早就派去东南剿灭海盗和倭寇了,根本就不可能等到夏言来举荐朱纨,正是因为他心目中没有合适的人选,朱纨才得以上任。
这事说来也有些奇怪,朱纨都愤而自杀了,海商豪门的目的也达到了,他们为什么还要让汪直假冒海盗闹腾呢,这样岂不是逼嘉靖再派人来清剿海盗和倭寇吗?
他们当然不想这样,朱纨一去,他们便有了喘息之机,这会儿他们只想赶紧招人把手下大海商被杀后留下的空缺填上,继续和倭寇还有南洋诸国做生意,问题严嵩不肯啊!
严嵩可不是什么好好先生,他出手帮海商豪门收拾朱纨可不是免费的,他的算盘打的响着呢。
他是想通过此事掌握整个东南的掌控权。
他就知道嘉靖找不出合适的人选去收拾东南的烂摊子,才会让汪直假冒海盗继续闹腾,这又是他设的一个套,一个让嘉靖乖乖把东南兵权交给他的套。
嘉靖哪里知道貌似一心辅佐他的严嵩会给他设下这一个又一个的连环套,他这会儿只想赶紧找个人去东南收拾残局,但是,苦思数日,他也找不出这么一个人来,而且,夏言一党和阳明一脉这个时候都不吭气了,这帮家伙好像都对浙直总督这么个封疆大吏不敢兴趣一般。
真是这样的吗?
也不尽然。
夏言对这浙直总督之位肯定是有兴趣的,问题他刚刚才举荐了一个“奸佞小人”上去,把东南的形势搞的一团糟,这会儿他真有点不敢举荐了,而且他手底下也没合适的人。
夏言一党这会儿只是徒具虚名而已,乡党里面也没几个向着他的,大家都向着严嵩,这点他相当清楚,他也不想胡乱举荐个人上去,给严嵩做了嫁衣。
严嵩倒是早有了合适的人选,不过,他还想再等等,他是想等到嘉靖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的时候再出手,那样就万无一失了。
至于阳明一脉,这烂摊子他们是真不想去接,他们都知道海商豪门和夏言一党或者说严嵩一党就是一伙的,谁去东南都会如同朱纨一般,被人家给坑死,找死的事情,他们自然不愿意去做。
嘉靖的确是急的不行了,东南告急文书不断传来,海盗就如同疯了一般不断在广东、南直隶、山东沿海劫掠,而且,海盗里面还渐渐出现了倭寇的身影,如果不及时处置,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正当他急不可耐的时候,终于,御史叶镗举荐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蓟州巡抚杨顺出任浙直总督。
这叶镗什么玩意儿,小小一个御史有什么资格举荐浙直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
叶镗是什么玩意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严嵩的亲信,这点,满朝文武都清楚,嘉靖同样清楚。
很明显,这是严嵩的意思。
那么,这杨顺又是什么玩意儿,小小一个蓟州巡抚有资格出任浙直总督吗?
这个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严嵩的人。
这次,严嵩玩的是阳谋,他就是要举荐杨顺去掌控东南的兵权,满朝文武,有谁敢不服?
至于嘉靖,你要不同意,那你自己找个人出来试试。
嘉靖自然是找不出合适的人选,不过,满朝文武里面还真有人不服,这人就是内阁首辅夏言!
这个时候,夏言要再不明白严嵩是想夺他的权他就是白痴了,两人之间就差当面撕破脸了,这会儿严嵩摆明了举荐自己的亲信去出任浙直总督,他自然不想让严嵩得逞。
经历了这么多事,他渐渐也明白了,这会儿海商豪门和严嵩穿的就是一条裤子,严嵩想要平息东南沿海的海盗简直易如反掌,不管是杨顺、李顺又或张顺,只要一上任,海盗绝对会销声匿迹,到时候严嵩在嘉靖眼里就更有“能耐”了,他这内阁首辅之位怕就危险了。
他不想严嵩得逞,但是,他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跟人家去争,怎么办呢?
这时候,又一份奏折又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份奏折是山西巡抚曾铣所上,其内容并不是谏言剿灭海盗和倭寇,而是谏言收复河套。
这收复河套跟剿灭海盗和倭寇有什么关系呢,夏言为什么会看上这份奏折呢?
收复河套跟剿灭海盗和倭寇自然没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夏言却从这份奏折看出很多东西来。
他发现,曾铣这个人的确是个人才,而且官声相当好,是个值得拉拢的目标。
当然,他并不是想举荐曾铣去出任浙直总督,当初朱纨的教训还历历在目,他是不可能再犯傻了。
他这会儿也明白了,朱纨或许没什么问题,只是海商豪门和严嵩一党太厉害,太恶毒了,如果让曾铣去接朱纨的班,结果估计跟朱纨差不多。
他想的是让曾铣取代杨聪,出任宣大总督并兼任山西巡抚,然后再举荐杨聪去出任浙直总督!
这一招乃是驱虎吞狼之计,谁是狼谁是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知道阳明一脉跟严嵩同样不对付,如果杨聪出任浙直总督,绝对会跟严嵩一党和海商豪门掀起一场恶斗,到时候不管谁赢了,他都不会吃亏。
至于嘉靖那边,他相信,嘉靖绝对会选杨聪而不选杨顺,因为杨聪的能力有目共睹,他虽然跟杨聪也不对付,但是却不得不承认,杨聪的确是个人才,如果说这朝中还有谁能真正解决海盗和倭寇的问题,绝对非这个杨聪莫属。
想到这里,他毫不犹豫的在票拟上写道:拟,擢曾铣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宣大总督兼山西巡抚,专责收复河套,同时迁现宣大总督杨聪为浙直总督,专责清剿海盗和倭寇。
这主意,着实不错,嘉靖看罢奏折和票拟,对夏言的观感不由有了些许改观。
他知道,这会儿西北的形势已然大定,杨聪在不在西北,估计都不会出太大的问题,而这曾铣也非泛泛之辈,让其出任总督收复河套着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他也知道夏言和杨聪有矛盾,没想到,这夏言竟然能举荐杨聪去出任浙直总督,这浙直总督的权力和比宣大总督大多了。
至于杨聪和杨顺到底选谁,这个还用想吗,当然是选杨聪!
()
………………………………
第三卷 第七十六章 半途而废
严嵩着实没想到,看似无脑的夏言竟然会跟他玩这招,这一下,他的计划全被打乱了。
原本他想着,只要杨顺当上浙直总督,东南基本就尽在掌控了,没想到这半路竟然会杀出个杨聪来。
其实,杨聪也没想到嘉靖会命他去出任浙直总督,夏言这招的确厉害,把他都给坑进来了,这会儿他就算不想跟严嵩过早的硬碰,也得去跟人家过过招了。
只可惜,这西北的形势好不容易有点起色便半途而废了。
这会儿他已经将太原镇边军精锐的武器装备制造的差不多了,宣府镇和大同镇也被他打造的如同铁桶一般,鞑子再来山西绝对是讨不到什么便宜了。
不过,陕西边军精锐的装备他还没有着手打造,想要反攻鞑子,好像还差点火候。
其实,他也知道仇鸾跟严嵩的关系,他内心里是真不想给仇鸾手下的人马打造装备,因为那样等于是在帮助自己的政敌捞功绩。
当然,他也不是那种为一己之私枉顾国家利益的人。
原本,他是想着稍微改变一下计划,在宣府镇、大同镇和太原镇再操练三万边军精锐出来,然后再统一给他们装备上最新式的武器,这样,仅凭这三镇人马便能突入河套,把鞑子打个屁滚尿流。
至于陕西边镇仇鸾手下的人马,让他们敲敲边鼓就行了,白给他们武器装备,让他们来抢夺自己的军功,那是不可能的。
没想到,他这还没来得及上奏嘉靖呢,朝廷的调令便来了。
这一下,着实把他给整懵了。
他当然知道东南那边是什么情况,想要剿灭肆虐东南沿海的海盗和倭寇其实不是很难,因为东南沿海的海盗和倭寇并不是很强,至少没有鞑子强,稍微操练几万精锐,便能打得他们找不着北,但是,人家的后台很强啊。
海商豪门在那边的势力可谓根深蒂固,想要清除,本就很难,这会儿再加上严嵩的支持,那更是难上加难。
他要面对的可不光是海盗和倭寇,还有海商豪门和严嵩一党,一个不好,朱纨就是他的榜样。
当然,他并不是一点信心都没有,毕竟他也算得上是东南那边的地头蛇,而且,他也曾考虑过要怎么收拾海盗和倭寇,如果嘉靖能给予足够的支持,他也不是没有可能干翻海商豪门和严嵩一党。
这会儿最重要的就是嘉靖的支持了,所以,他接到任命之后,稍微安排了一下,便带着家人坐着马车,在锦衣卫和心腹高手的护卫下,直奔京城而去。
为了获得嘉靖的支持,他可是费了一番心思,甚至就连抵达京城的时间他都计算好了。
他们抵达京城的时间正好是下午酉时左右,以嘉靖的毛病,这会儿肯定是不会接见朝臣了,但是,陆灵儿却是个例外,这小丫头要是想进宫,就算晚上也能进去,嘉靖对她可是宠溺的很。
杨聪就是要让陆灵儿去给他打个伏笔,这样一来,他贸然回京就不会引起嘉靖的反感了。
陆灵儿为了自己的夫君那也是拼了,赶到京城之后,她甚至都没来得及歇口气,也没来得及拜见自己的父母,便直奔皇宫而去。
这会儿皇宫戒备可是森严的很,因为朝臣都已经出宫了,嘉靖也要就寝了,如果没有什么天大的事情,一般人如果敢来打搅嘉靖,挨顿板子都有可能。
当然,陆灵儿不会挨板子,皇宫守卫也不敢拦着她,谁要敢拦她,挨顿板子那都是轻的了。
她就这么大摇大摆的跑进皇宫,直奔乾清宫而去。
这会儿嘉靖正在用膳呢,因为他要修炼长生之术,要吃仙丹,这会儿更是严禁任何人打搅,甚至就是皇后都不行,所以,当陆灵儿跑进来的时候,他都吓了一跳。
还好,这会儿他已经服完仙丹了,正准备用膳呢,倒也没什么要紧的。
他看到陆灵儿,先是愣了一下,随即便惊喜道:“灵儿,你怎么跑回来了?”
陆灵儿闻言,撅起嘴,天真的道:“熜哥哥,你就不想我回来吗?亏我这么想你,一回京就跑过来看你。”
嘉靖闻言,不由摸了摸额头,尴尬的笑道:“哈哈哈哈,朕怎么会不想你回来呢,对了,你吃饭没,没吃的话就跟朕一起吃吧。”
他这样子,如果朝臣见了,绝对会惊的眼珠子掉一地。
嘉靖平时可是最讲究礼仪的,敢于冒犯他的人基本上都被他弄死了。
当然,陆灵儿不一样,在他眼里,陆灵儿就是自己的家人,不存在冒不冒犯的问题。
他们小时候也经常一起吃饭,那时候陆灵儿可捣蛋了,经常从他碗里抢菜,甚至拿筷子敲他,他都不会生气,反而开心的不行了。
那时候他只是个混吃等死的小王爷而已,哪里会在乎什么礼仪。
想到儿时的情景,他不由感叹道:“唉,还是小时候好玩啊,那时候无忧无虑的,想干什么干什么,根本就没人管。这会儿你也长大了,不能陪朕了,朕也不能肆无忌惮的做事了,唉。”
他边说话,便亲切的拉着陆灵儿坐下来,又给陆灵儿夹了些她喜欢吃的菜,浑然就如同一个普通人家的兄长一般,只是,那脸上却包含着说不出的落寞和怀念。
陆灵儿见状,连忙安慰道:“熜哥哥,你这会儿可是皇上了,好多人都羡慕不来呢。”
嘉靖苦笑着摇头道:“当皇上有什么好的,一天到晚烦心事一大堆。”
没想到,陆灵儿竟然深有同感的点头道:“是啊,你们男人烦心事就是多,夫君这几天也跟你一样,唉声叹气的。”
嘉靖闻言,不由好奇道:“噢,清风也回来了吗,他都烦些什么?”
陆灵儿天真的摇头道:“我哪能知道他烦些什么,听他的意思,好像是关于海盗和倭寇的事吧,他这次赶回京城就是想找你商量来着。”
嘉靖闻言,若有所思的点头道:“嗯,这海盗和倭寇的确让人头疼,也不知道清风有没有信心把这些祸害清理掉,你让他明天上午早点过来找朕吧,朕也想跟他聊聊这个问题。”
陆灵儿闻言,不由暗暗嘘了一口气,她的任务算是完成了,接下来,她再也没提过杨聪的事,只是陪着嘉靖聊家常,聊小时候的事情,两人聊的其乐融融,好不温馨。
顶点
………………………………
第三卷 第七十七章 勾结
清晨,天际才刚露出一丝曙光,空气中还带着晨露的湿意,杨聪缓缓走在空旷的长安街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