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当驸马-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县城里面的冬雪已经差不多消退了,然后许多楼阁都挂上了百姓自制的灯笼,特别是县衙前面的那条城中心轴线大街,几乎每家每户都挂上了灯笼。

    在荀肃的带领下,县学的学子们也写了许多灯谜,并且在县学的门前搞了一个灯谜大会。

    因为县学和县衙就是同一条街,隔得不远,所以吃过晚饭以后,陆浪也带着刘静和冰冰还有小刘协准备到灯市上面去玩一会儿,放松一下。

    老话说得好,除夕夜的火,元宵夜的灯。

    出了衙门,看到满城百姓都走上了街头,一派热闹的景象,陆浪也非常高兴。

    县衙门口,荀彧和郭嘉他们以及典韦都在,见到陆浪和刘协出来,众人自然地过来先向刘协见礼,然后是刘静、陆浪。

    因为是元宵夜,所以大家都是穿着便服,汉服的特点是宽厚,长长的衣襟和袖袍,穿在身上倒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只是行动起来要注意的地方很多。

    这就是为什么电视上面的汉人看起来行动都是有规有矩的,汉礼嘛,这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的形成,陆浪现在是深有体会了。

    众人来到县学,然后一众学子对刘协和刘静姐弟两个见礼,陆浪则是与荀肃见礼。

    荀肃对陆浪说道:“明公,焦老之事,老朽也有耳闻,焦老确实是忠义之人,此事在县城也传开了,百姓们对焦老的风范与明公的态度都是赞不绝口啊!”

    陆浪感谢了一句,“都是殿下明礼,知道焦老是忠义之人,也是文若先生教导殿下有方,其实这件事倒跟陆浪没有多大关系了!”

    这就是陆浪,在百姓的眼中,他是宽仁的,和顺的。

    永远温文尔雅、谦虚,这是百姓眼中的陆浪。

    再世为人,而且还拥有着超越这个时代的文化沉淀,虽然前世陆浪只是一个普通到了极点的平民百姓,甚至为了生活还得到工地上面去做苦力,但是闲暇之时,爱好历史文化,特别是三国的陆浪,到了这个世界以后,终于如鱼得水了起来。

    在郭嘉和徐宿这样的谋士眼中,陆浪是冷静的、坚毅的,因为陆浪在面对敌人的时候,从来不会表现出害怕的神色。

    陆浪确实不怕,因为没有理由,让陆浪害怕!

    死过一次的人,对于害怕的定义,只怕已经是超出死亡了,所以……很少有能让陆浪害怕的事情!

    在高顺和徐晃这些将领的眼中,平时的陆浪是幽默诙谐的,但是一旦打起仗来,别看陆浪是主公,却比谁都狠!

    因为陆浪熟读史书,知道用兵之道,要恩威并施,宽严并济。

    所以在平时的时候,陆浪经常回合手下的将领还有士兵打成一片,还不时地开开玩笑,而一到战场上面,陆浪就是以身作则,给士兵和将领们做出一个好的榜样!

    这样一来,士兵和将领们的士气也会被陆浪所感染,并且还会对陆浪越来越忠诚!

    在不同的人面前,每一个陆浪都不同。

    面对大千世界,你必须具备许多不同的面孔,并且随时转换,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才能如鱼得水。

    这是做人的道理,这一世陆浪深谙此中之道,所以从十常侍之乱开始,一直到现在,陆浪都成功了!

    荀肃对于陆浪这样的谦和,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他莞尔一笑,看着陆浪说道:“明公,不去和学子们玩一把?”

    “不去!”陆浪也报以一个微笑,说道:“这灯谜什么的,我可是不会……去了,也是出丑啊!”

    “呵呵!”荀肃以为陆浪是谦虚,不过也没有再要求陆浪去才灯谜了,而是说道:“说起来这灯谜,老朽还真想起一个人来!”

    “哦?”陆浪问道:“此人是谁?”

    县学的门口,此事灯会已经进行到了*部分,刘协猜出了一个灯谜的谜底,于是引起了百姓和学子们强烈的欢呼。

    “呵呵……殿下果然聪慧,汉室中兴有望矣!”

    荀肃也称赞了刘协一句,不过因为这边他在招待陆浪,于是就没有起身到人群中去,把空间让给了那些学子和百姓们。

    称赞了刘协之后,荀肃悠悠地说道:“此人乃是老朽一个老友的女儿,名唤蔡琰,早年已经嫁人,不过此女的遭遇……却是让人嘘唏不已,她丈夫在她嫁过去之时便死了,此女之事,相信阮瑀也和大人说过吧?”

    “嗯!”陆浪点点头,原来荀肃是想起蔡文姬了。

    这也难怪,在这个时代,蔡文姬可是大学者蔡邕的女儿,而且蔡文姬本身就非常有才华,家世又清高,可以就是难得一见的奇女子了。

    不过让陆浪纳闷的是,以荀肃的年龄和名望,怎么会突然说起蔡文姬来了呢?

    ps:很烦,没有感觉……下午的时候一个读者加我,然后就是一阵乱骂,至于此人的名字,就懒得说了。三十多岁的人,出口就粗俗不堪,行事冲动,他看书是墨水之前写的《超级驸马》,也不知道是哪里得罪他了,不过墨水写书,完全是自己幻想yy出来的,如果有人觉得不合胃口,不看就是,希望这样的事情今后不会再发生了,好了……心情很糟,今天先这样了!

    。。。
………………………………

93。第93章 才女诗赋

    “荀老突然说起这昭姬先生,可是有深意?”

    想不通荀肃为什么突然说到蔡文姬的身上了,所以陆浪便问了一句。

    这里陆浪称呼蔡文姬为先生,是因为蔡文姬有学问,是公认的才女,所以陆浪才会对蔡文姬这样尊称。

    “明公且看!”

    这时候荀肃突然拿出一块锦帕凑到灯光下,邀陆浪一起凑近了看。

    锦帕上面,娟秀的字体分明写着: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这……”

    陆浪听了惊讶了起来,这不就是汉末才女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开头两句么?

    不对呀!

    陆浪疑惑了起来,相传蔡文姬创作《胡笳十八拍》的时候,已经是她被掳到匈奴以后的事情了,距离现在还有五六年的时间呢!

    想到这里,陆浪又往下面看了过去,却发现只有这两句!

    于是陆浪问道:“荀老,这……可是蔡先生的手笔?还有……为何这诗止有两句?”

    荀肃摸着胡须,叹道:“老朽也想知道这诗文后面的句子,奈何这篇诗赋,许是我那苦命的侄女还没来得及写完……哦,明公……这块锦帕,乃近日来县学求学的学子献给老朽的,说是去年年初****之时,这些位子的父亲跟随逃难的百姓到了临水,在临水县城的路上捡到的!”

    “临水!蔡琰……”

    这两者本来毫无联系的,却突然因为这个线索,似乎连在了一起!

    怔了怔,陆浪发觉自己出身了,于是尴尬地微笑了起来,对荀肃问道:“荀老,这……可确定是蔡先生的笔记?”

    荀肃点点头,默认不语。

    陆浪说道:“看来蔡先生只怕是遭受战乱之祸,无奈与百姓一起逃到了临水隐居,若是如此,来日陆浪克复临水,定然派人搜寻昭姬先生!”

    蔡文姬居然现在就在临水县城,这倒是一个让陆浪非常意外的消息。

    不过想想也是,反正自从黄河以北战乱以后,蔡文姬的命运就一直颠沛流离的,这个时候会在临水县也真说不定!

    “若能寻得昭姬,自然是一大好事!”荀肃点点头,对陆浪说道:“昭姬通音律,晓古卷,乃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女子,还望明公千万要将此事放在心上!”

    原来荀肃是担心陆浪不会把寻找蔡文姬的事情放在心上,因为在这个战乱的年代,男人,特别是做大事的男人,谁会真在乎一个女子呢?

    不过荀肃的担心是多余了,就算荀肃不说,陆浪也肯定不会不重视蔡文姬的,其实陆浪自己也很好奇,甚至是激动!

    有机会见到蔡文姬这样的奇女子,而且还是活人,你会不激动么?

    于是陆浪赶紧对荀肃说道:“荀老放心,就算昭姬先生不在临水县城,陆浪也会竭力派人找寻的!”

    荀肃这才高兴地点点头,然后拉着陆浪说道:“明公,今日乃是元宵佳节,吕梁民众很久没有这么安心和愉快地过节了,今日明公不来便罢,既然来了,这作诗赋可是少不了的!”

    见到陆浪答应,荀肃的心里的石头也就放下了,然后这个老家伙居然拉着陆浪要作诗写赋!

    陆浪哪里会写什么诗赋?而且在陆浪的记忆,写元宵的诗赋可记不住几篇,宋朝的几篇词倒是记住了,但这个时候词还没有出现呢,你让陆浪怎么写?

    陆浪正要拒绝,却见到刘静与冰冰走了过来,于是陆浪赶紧和荀肃一起向刘静见礼,刘静一开口就说道:“陆郎的诗赋,我也要看!”

    “公主……”陆浪无语了起来,求助地看了冰冰一眼,却发现这丫头也是和刘静一个样子,于是陆浪不由得泄气了,说道:“好……写就写吧,不过……写得不好可不能怪我啊!”

    县侯大人要写诗赋?

    这个消息一传开来,便引起了等会上面的轰动。

    百姓也好,学子也罢,甚至连郭嘉和荀彧还有徐宿他们也跑了过来,都来看陆浪写诗赋。

    这一下陆浪急了起来,这汉朝的文字,陆浪还没有机会好好学习一下呢,更别说在怎么多人面前写出来了!

    怎么办?难道写自己会的那种简体字?

    那还不被人喷死?

    陆浪摇摇头,正为难的时候,陆浪突然眼睛一亮,然后拉着冰冰说道:“你来代笔!”

    请自己的侍女或者下人帮忙代笔写字,这样的事情在古代是非常寻常的,不过那只是限于私人场合而已。

    像陆浪这样众目睽睽之下,让自己的侍女来代笔,这当然会让众人诧异了。

    见到荀彧他们有些尴尬的目光,陆浪也察觉到了现场的气氛不对,于是笑着说道:“许久没有写字,生疏了,字迹太丑,所以……不敢动笔啊!”

    字迹太丑?

    众人闻言都恍然大悟了起来,确实……陆浪到了杨县以后,从来没有写过诗赋,大多的时间都花在练习武艺上了,哪里有时间练写字呢?

    好吧……请侍女代笔也行,只要能把诗赋给作出来!

    抱着这样的心态,众人自然对陆浪这篇诗赋的水平也没有抱多大的希望了,荀肃倒是呵呵一笑,说道:“既然要请人代笔,又何必为难下人?”

    说罢,荀肃将袖子往后叠了叠,然后来到准备好的书桌前面对陆浪说道:“老朽为明公代笔吧,这诗赋如何写,老朽则是帮不了!”

    听到荀肃的话,众人都笑了起来。

    当然……这笑声里面,并没有对陆浪嘲笑的意思,都是善意的微笑!

    陆浪在杨县深得民心,由此也可见一斑。

    想了想,陆浪缓缓念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陆浪念得很慢,让荀肃可以跟上自己的进度。

    写完了这篇‘诗赋’以后,荀肃将笔搁在书桌上,然后专心致志地欣赏起这篇‘诗赋’来!

    这篇‘诗赋’,像是诗,而且确实有汉风的味道,只是……

    欣赏着欣赏着,荀肃的每天突然皱了起来!

    ps:好吧,《生查子》是一首词,这里……陆浪借用一下,只借不还,就是不还,谁说也没有用,没得商量!

    。。。
………………………………

94。第94章 名声的力量

    全诗只有短短八句,字里行间却透着一股淡淡的相思之情,让人总感觉意犹未尽,忍不住对末尾那句‘不见去年人’瞎想了起来!

    这‘去年人’后来到底是见到了呢,还是没有见到?

    人们都猜疑着,而荀肃注意的确实开头的那两句。

    当然……严格地说起来,陆浪这首诗算不得诗赋,但是荀肃也不会在这样的问题上面为难陆浪的,并且今天是元宵,陆浪能应情应景地写出一首诗来就算是不错了!

    更何况这首诗的水平还不低!

    “这去年元夜时,当时明公定然是在洛阳……”

    突然荀肃自言自语了一句,然后呵呵地笑了起来:“既然是在洛阳,那这与明公相约之人……呃……不对!”

    “怎么不对?”有人问了一声。

    这时候荀肃才发现陆浪的人已经不见了,他四处看了一下,然后问道:“大人哪里去了?”

    众人四处看了看,却哪里还有陆浪的身影?

    这时候,沉默许久的刘静终于忍不住了,她对荀肃问道:“先生,这……这陆郎的诗里,那个与他人约黄昏后的女子,到底是谁?”

    “呃……”

    刘静一开口,众人终于明白为什么陆浪要溜走了,感情是……这诗是写出来了,但是……却打翻了醋坛子啊!

    因为当着刘静的面,大家都不敢笑,不过陆浪今夜确实是闹了一个乌龙,让人忍俊不禁的想笑!

    荀肃倒是还能一本正经地说道:“这人……老朽也不认识,或许是大人的一位至交好友也说不定!”

    “至交好友,用得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么?”刘静不满地嘟喃了一句,然后恨恨地说道:“冰冰,我们走……”

    “公主,干什么去?”

    “找那个负心的家伙去!”

    说罢,两个被众人瞩目的女子便分开众人,往县衙去了。

    直到刘静和冰冰的身影消失在县衙的门中,这时候大伙儿终于忍不住,然后互相看着大笑了起来!

    “哈哈……”连刚才还在板着脸一本正经的荀肃也摸着胡须笑了起来,看到旁边的典韦也在傻笑着,荀肃说道:“典韦,还不追上去保护你家主公?少不得,明日你家主公少了两层皮,要找你的麻烦了!”

    典韦一听,吓了一跳,不过他脑子虽然转得慢,片刻后也明白了这是荀肃在和自己开玩笑呢!

    “嘿嘿……”典韦咧嘴一笑,然后说道:“先生居然诳我,却也是提醒了某家,今夜不如就此喝醉了,明日省得主公骂我!”

    “你就是喝醉了,明日主公也还是要骂你!”郭嘉突然这么来了一句,他居然也好笑地看着典韦。

    典韦一想,然后说道:“对呀,这可如何是好?先生,还请救我!”

    典韦知道郭嘉的最聪明的,于是拉着郭嘉的手一副真心求救的样子。

    听到典韦的话,众人又是大笑了起来。

    “好吧!”郭嘉指了指徐宿,然后对典韦说道:“今日乃是元宵之夜,军营之中也有封赏,主公连给士兵们的酒食都准备好了,现在却缺一个护送这些酒食的人……”

    听到这里,典韦明白了郭嘉的意思,然后对郭嘉抱抱拳表示感谢,然后找到徐宿说道:“县尉大人,某家愿意带着我的黑巾军押送这些酒食到军营去!”

    徐宿一听,笑骂道:“你可去,却只能带我的士兵,黑巾军还要留着护卫县城,不可有失,你也要早去早回,知道吗?”

    “喏!”

    就这样,典韦开开心心地到军营去了。

    临走之前,郭嘉还不忘记吩咐了典韦一句:“切记对军营里面的士兵说一声,就说主公因为要处理家事,今夜不能到军营去了,明日再到军营去看望他们!”

    这是郭嘉怕士兵们今晚见不到陆浪,心里会觉得他们不受陆浪的重视,以后会影响这些士兵的士气,所以便让典韦代替陆浪到军营去安慰一下士兵们!

    看得出来,郭嘉是真心为陆浪在谋事了,连这样的细节问题都不忘记帮陆浪处理好!

    “主公并未说明日回到军营去呀?”

    典韦走后,徐宿看着郭嘉问了一句!

    郭嘉却是神秘一笑,然后说道:“燕召,你看着吧,主公会去的,而且……只怕这一次主公还会在军营里面待上一段时间呢!”

    说罢,郭嘉指了指陆浪留下的那首诗,又指了县衙。

    徐宿恍然大悟,原来郭嘉是想到了陆浪闹了这个乌龙,惹得刘静不高兴了,估计这一段时间,陆浪要找借口躲到军营去,所以才会让典韦那样对士兵们说的。想通了这个道理以后,徐宿对郭嘉伸了身大拇指说道:“奉孝兄之才,十倍于徐宿也!”

    徐宿对郭嘉,绝对是衷心的佩服,而且不止是徐宿,连陆浪对郭嘉也是言听计从的,为什么呢?

    因为他是郭嘉,他是天生鬼才的郭嘉,更是算无遗策的郭嘉!

    能得到郭嘉的辅佐,这绝对是陆浪走了大运!

    本来历史上,郭嘉是辅佐曹操的,还帮了曹操许多大忙,包括荀彧也是一样!

    现在荀彧和郭嘉都被陆浪给‘挖墙脚’了,那曹操在干什么呢?

    其实对于曹操的动向,陆浪也是知道的,而且……不止是曹操,连在渤海雄心勃勃准备联合诸侯讨伐董卓的袁绍,陆浪也有留意一下!

    袁绍那边,早就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讨伐董卓的事情了,而曹操这个一代枭雄,也在刺杀董卓失败以后,一路带着陈宫逃回了他的老家,并且曹操也开始广招义士,开始准备有所行动了。

    刺杀董卓虽然失败,但是这却为曹操博得了一个义士的名声,连为人刚正不阿的陈宫都甘心跟随他曹操,可见在这个时代,一个人的名声,拥有多么大的力量了!

    。。。
………………………………

95。第95章 天机先遣

    佳节狂欢,在这个战乱的年代,对于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来说,狂欢……是一种奢求!

    所以说,拥有陆浪的杨县百姓是幸运的。

    隔了一座吕梁山,与杨县隔山相望的临水县,那里的百姓,这个元宵就过得非常冷清了。

    这天夜晚,百姓们依照习俗点起了灯笼,然后三三两两的人聚在一起聊着什么。

    “唉,听说了吗?山那边来了一个文威将军,把吕梁山上的土匪全部歼灭了!”

    一个庄稼汉子聚精会神地说着话,引来了旁边人的询问:“听说今晚杨县还办了灯会……真的假的?这个时候,他们居然能有这样的好命?”

    “是真的!”

    那汉子点点头,然后说道:“他们命好,哪像我们,唉!对了……蔡先生呢?能不能问她一句,这文威将军什么时候来我们临水呀!”

    “是啊!”

    有人附和着轻声道:“不是说,这文威将军是朝廷封的临水县侯,我们临水不是划给他做封地了么?”

    “诸位乡亲!”

    一个女子温和的声音响起,那女子穿着粗布厚衣,头上的秀发被麻布包裹着,看起来样子很是纤瘦。

    见到这个女子,大家都恭敬了起来,对那女子喊道:“蔡先生来了……”

    这个看起来憔悴的女子正是蔡琰,历史上面有名的蔡文姬!

    自从夫家遭难以后,蔡文姬便流落到了这步境地,她随着难民一路西逃,途中难民多次遭到匪军流寇的洗劫,等到了临水县以后,原本数千人的逃难队伍,最后活下来的只有不到五十人!

    战争的残酷,由此可见一斑,怪不得蔡文姬到了临水县以后,悲愤地在丝绢上面写下了‘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这样的诗句!

    百姓的遭遇,确实蛮悲惨的,当然……这样的遭遇,也让出身名门的蔡琰心中非常不忿,对世事也颇有感慨!

    幸运的是,到了临水县以后,这里的百姓知道了蔡琰有学识,于是都对她非常的敬重。

    “先生,您说说,这县侯回来我们临水么?”

    有人询问了起来。

    “县侯?”蔡琰摇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

    这时候的蔡琰,不过是一个十*岁的姑娘,但是战乱的遭遇,已经让她成长了起来。

    也许是怕乡亲们失望,蔡琰继续说道:“关于这个文威将军,听说他能征善战,但是善战者……”

    摇摇头,蔡琰想了想,还是说道:“也许,应该会来吧!”

    其实,蔡琰想的是,再怎么能征善战的人,这个时候谁会想到临水这个小山沟里面来呢?

    按照蔡琰的想法,文威将军想做大事,那就应该立足杨县,然后想办法攻打南方的平阳郡,把自己的势力让比较富饶的黄河一带发展,而不是往吕梁山以北这些比较荒凉和被南匈奴人占领的地方扩张。

    不过……或许是怀着那么一丁点的希望,蔡琰也和这些百姓一样,希望陆浪能到临水县来,把他们解救于水火之中!

    说罢,蔡琰往自己的小草屋走去,这间草屋只有一个很小的厅堂和一间极小的卧房,还是当地的百姓帮忙为蔡琰搭建的。

    平常天气好的时候,蔡琰就在小屋的外面教习一些当地百姓的孩子认字,以此来换取一些粮食过生活。

    因为都知道蔡琰是文化人,有学识,而且还出身名门,待人又宽和,所以当地的百姓对她极好,不但不让蔡琰下地耕作,还经常给蔡琰接济生活。

    这一天,因为是元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