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857-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他专攻那些能在沙皇面前说上话的人,他许下了2oo万两银子的好处费,拉拢到了三十多个大贵族,一旦这些贵族促成阿拉斯加卖给大明,这2oo万两银子,将马上汇入这些贵族在伦敦私人银行中开设的账户中,准确来说是巴林银行的账户中。
在一个的国家中,2oo万两银子,足够收买到出入彼得堡皇宫的大公到宫廷侍卫各个层级的沙皇身边人了,在这个的国家中,没有人不可以收买,只有沙皇不能够收买,可对这些权贵来说,是沙皇自己十分想卖那些土地,那么对他们来说就没有什么卖国不卖国的顾虑了,只不过是换一个买主而已,就能让自己白得2oo万两银子。
于是凡是沙皇找人商量阿拉斯加的问题,那些人就开始说到大明的情况,同时拼命的否定美国购买阿拉斯加的可能性,又夸大英国对阿拉斯加的威胁。
对于沙皇提到的中意买主美国,他们告诉沙皇说,美国人已经打了四年仗,欠下了二十多亿美元的债务,他们不可能有钱买那么大一块土地,而且美国的仗还不知道要打多久,尽管北方已经通过葛底斯堡战役取得了决定性优势,可即便占领了整个南方,谁敢保证南方人就投降呢,英国人当年不也占领了美国大部分土地,美国人打了八年游击,他们认为美国人的战斗意志很南被摧毁,因此这场仗遥遥无期。
他们还提到美国目前的处境,英国始终在坚持支持南方,开战第一年的时候,英国就向南方派遣了外交使团,南方外交使团称作英国船前往英国被美国联邦政府扣押,英国为此提出抗议,林肯甚至还向英国道歉,还赔偿了损失。尽管后来美国人通过解放奴隶宣言得到了英国民众的支持,可是民众未必能左右英国政府,英法两国随时都有可能干涉这场战争,一旦美国北方失败,他们更加不可能购买阿拉斯加。
总之权贵们忽悠的沙皇已经确信美国至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无法购买阿拉斯加,无法给他的农奴制改革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但沙皇依然觉得把阿拉斯加卖给大明不是什么好主意,他们认为大明根本就无法在英国的攻击下牢牢控制这块土地,直到一个消息传来,让沙皇改变了主意。
这个消息是,大明攻占福健全省。(未完待续。)
………………………………
第三百六十七节 大明的阿拉斯加
这个时代的福健是中国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种植总面积达到3o万亩左右,尽管江西、广枺踔梁稀⒑钡牟抵种裁婊苍诔中┐螅歉=〉闹匾砸廊慌诺谝唬蛑挥幸桓觯渌枨罅砍霾泄讼训穆滩瑁=〉牟枰吨饕怯糜诔隹诘暮觳琛
俄国的茶叶过一半目前还是通过晋商从福健运到俄国去的,他们开辟汉口茶业,还得等太平天国运动结束之后。
茶叶贸易对俄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茶叶税收曾经占到英国税收的十分之一,俄国虽然没有到如此夸张的程度,但是作为欧洲最早大规模喝茶的国家,茶叶对俄国人的重要性一点都比不英国人低,克里米亚战争中,茶叶已经成为了军队的军需品,可以说茶叶渗透到了俄国的方方面面,可惜俄国的寒冷土地上种不出茶叶来,俄国人还不知道他们的黑海其实也可以种茶,直到苏联时期才由中国政府派遣茶工帮俄国展出了本土的茶叶种植。
福健现在被大明占领,如果不能跟大明保持良好关系,势必影响到俄国的茶叶进口,而一旦让英国人取得了福健茶叶的贸易垄断,一想到日后俄国贵族喝茶还得从英国人手里买,沙皇就觉得难以接受。
这时候权贵们又开始挥,他们此时也收集到了相当多的资料,他们告诉沙皇,大明国跟英国目前还有着领土争议,两国刚刚结束的在伦敦的谈判,也为此僵持过一阵子,他们认为大明国今后肯定不会跟英国保持友好,认为跟这样的国家保持关系,有助于俄国在东方对抗英国。
最后他们还忽悠沙皇说,俄国现在的战略目标,已经放弃了向美洲扩张,由于得到了中国的海参崴,他们今后肯定是向南展,而大明国在大清国的南方,跟大明国结盟,也有利于保证俄国向南扩张的顺利。
在一次御前会议上,两方不同意见的大臣进行了激烈的争辩,最后沙皇认为卖阿拉斯加给大明国有各种好处,沙皇不知道的是,这两方大臣出了门就相约去开舞会去了,因为他们两方都拿了徐荣村的好处,输的一方是故意输的,就是哄沙皇玩,让沙皇以为是自己做的决定而演的一场戏罢了。
购买土地的协议是在伦敦签订的,故意选伦敦倒不是为了恶心英国人,反正大明不是这个意思,至于俄国人有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就不得而知了。徐荣村选在伦敦,主要是方便汇款,这次购买阿拉斯加的金融支持全部交给了伦敦大银行家族巴林家族负责。
巴林家族将购买款分为两笔,一笔8oo万两巨款将打进俄国政府的户头,另外2oo万两,则会存入大大小小三十多个大贵族的户头之中。
至此这笔生意才圆满完成,双方签字,约定好交割土地的程序,然后徐荣村去了法国。
法国人很不高兴,他们认为大明在英国和俄国之后,才选择来跟法国进行谈判,这是有意的贬低法国的国际地位,玻璃心的法国外交官给徐荣村各种难堪,提出了各种有理、无理的要求。
导致最后徐荣村认为法国人根本就不想承认大明国,于是他选择了中止谈判,之后去了普鲁士,普鲁士刚刚跟奥地利帝国联合打赢了一场战争,战争的对象是丹麦,因为赫尔斯坦因…石勒苏益格这个邦国的归属问题。
这个邦毫无争议应该是丹麦的,就连丹麦新王室都是出资赫尔斯坦因公爵家族,可问题是这两个小邦又都是德意志邦国,加入了德意志联邦,他们拒绝加入丹麦,而丹麦新国王上台之后,希望将家族领地直接归并到丹麦国土中,第一借此为没什么威望的自己赢得丹麦人的热爱,毕竟他不是前任皇帝的亲生儿子,第二则是希望简化这个地区复杂的局势,两个小邦既是丹麦王室的属地,又是德意志联邦的成员,他想打破这种混乱的局面。
欧洲跟中国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制度展模式,后世的中国人初听一国两制这种模式,感觉很有创造力,很有想象力,为领袖的高明明敬佩不已,可不知道在欧洲国家,大一统的编户齐民,所有地区没有差异才是不可想象的,他们的历史遗留问题极为复杂,别说一国两制了,一国十几制都很正常,后来德国统一之后,巴伐利亚等邦国还拥有部分外交权,甚至连军队都拥有,这才是真正的一国多制。
普鲁士的俾斯麦这次耍了花招,丹麦很担心德意志联邦的干涉,结果他们跟普鲁士进行的外交往来中,俾斯麦对他们各种暗示,让丹麦人认为普鲁士不会干涉,结果等他们的国王一签字,宣布两块领地直接并入丹麦国土,普鲁士立刻就跳了出来,进行各种抗议,联合奥地利开始施压,给英国、法国讲各种道理,说丹麦侵犯了德意志联邦的权力云云。
总之丹麦被俾斯麦摆了一道,仗还打输了,直接放弃了这两块土地,一战前,法国以两块土地为诱饵,希望丹麦跟他们合作围堵德国,结果丹麦根本不想要,他们不想惹麻烦,只进行了公投,将北部地区丹麦人聚居地划入了丹麦,绝大多数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区,他们没有要。
普鲁士刚刚打赢了一场战争,俾斯麦又埋下了另一个导火索,那就是两个邦国的分割问题,将来要用这个问题挑衅奥地利,从而跟奥地利开战,但那得两年后了。
现在的俾斯麦热情迎接了对西方外交颇为生疏的徐荣村,一个外交高手,一个外交菜鸟,两个人相谈甚欢,幸好普鲁士确实无法对大明产生影响,否则俾斯麦这条老狐狸此刻就能从徐荣村这里咬下大明一块肉。
由于没有什么巨大的利益冲突,最终签订了一份相当平等的外交条约,既没有治外法权也没有贸易特权,其他跟英国一致。
之后是其他德意志邦国,一个个走下来,尽可能的缩短时间,谈判内容很粗略,只是大方向的问题,派驻使节等等,并不包括贸易谈判。
因此只用了一个月,就将德意志主要邦国拿下,之后是荷兰、比利时、丹麦等西北欧诸国,最后到了瑞典,徐荣村在瑞典受到了隆重的欢迎,此时瑞典已经成了大明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因为这个国家实在是找不到合格的铁矿,本来最好的铁矿是罗定州的铁矿,佛山的工匠用这里的铁矿铸造的铁锅畅销东南亚,可是这些铁矿石用来做铁锅还可以,用来铸造大炮的话,林则徐用过,虎门炮台就是佛山工匠用罗定州的钢铁铸造的,根本不是英国大炮的对手。
随着大明战争的持续,每年进口的铁矿已经达到了5万吨,瑞典人认为随着大明的机械工业展,他们需要更多的铁矿,他们很有信心将大明展成为瑞典在全世界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离开瑞典走访了西班牙葡萄牙,然后再次回到法国,法国人更不高兴了,依然没有谈成,这时候做铁路往南方行事。欧洲人是不会阻拦使节团的,这叫自由过境权,后来延伸到商业领域,这对瑞士这种没有海岸线的内6国家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影响到生存的,所以慢慢展出了这种外交规矩,放在中国是永远也不可能有这种规则形成的,倒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一般也是不阻拦外交使节团队的,甚至友好国家还有为对方提供物资供应的义务。
坐火车到了瑞士,跟这个山地国家达成了外交协议,成为贸易国。从瑞士到了意大利,从意大利又到了希腊,接着是土耳其,凡事法国和瑞典顾问告诉他们有必要去的国家,他们都去。
所以一时间徐荣村根本不可能回到国内,但是他们签订的条约提前回来了,其中就包括购买阿拉斯加的协议。
朱敬伦相当高兴,举办了盛大的舞会,邀请了各国的公使。
先是庆祝大明跟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接着就说道了阿拉斯加农业的问题,朱敬伦明白的表态,说阿拉斯加是一块巨大的土地,足以养活所有大明百姓,他决定立刻雇佣西方地质学家到阿拉斯加探索,丈量哪里的耕地。
各国公使硬忍着没有笑出声来。
他们有足够的理由笑,因为这里确实不适合农业耕作,后世美国人的报告认为,这里拥有一亿亩农业用地的潜力,但是美国就是不去展,原因很简单,展的成本极高,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的日照时间,植物是需要光合作用的,因此哪怕一些海湾地区的气温因为暖流影响,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冷,但是要展农业,太阳公公不给面子,就是最大的制约,除非大规模采用大棚技术,否则根本不可能种出东西来,而大棚技术实在是太昂贵,对于耕地面积不缺的美国来说,根本就没有展必要。
在这个时代,那就更无法想象了,所以各国都以为大明的皇帝实在是太缺乏地理常识,甚至还有人好心的提醒朱敬伦说,就不要派人去探索了,哪里实在是太远,他不好意思说去哪里是白探索。还有人建议说最好请地质学家,没准能现金矿,就是没人提耕地的茬儿。
总之大明的阿拉斯加国土,在这些人看来,完全是大明皇帝在没有地理常识的情况下,被俄国人痛宰了一刀。(未完待续。)
………………………………
第三百六十八节 林肯遇刺
由于左宗棠在福健的撤退,导致福健问题瞬间就从一个军事问题,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当大明军队在福健没有碰到敌人有组织的武装的情况下,战争没法打了,治理这里摆在了大家的面前。
治理福建并不容易,这里的地方势力势力太强了。
陈芝廷的态度是,往这里派驻官员。
但朱敬伦拒绝了,他派方山去怀柔,让伍崇曜这样的来自福健的商人家族配合,邀请福健当地有威望的乡绅出任个地方官,他认为地方自治是让一个地方最快恢复稳定的好办法,任命了大大小小上百个官员之后,朱敬伦让这些官员跟地方势力进行谈判,他希望地方团练能在他准备的文件上签字,代表他们的家族、宗族向大明国宣示效忠,可是很难,这些刚刚脱离了清廷统治的地区,一时间还无法接受改朝换代的现实,他们也担心清军打回来找他们算账。
这是一个水磨工夫,朱敬伦不着急,他知道随着明军的一次次胜利,老百姓才会安心接受大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老百姓才会真心拥护大明,对此他不急,因为他有信心,搞经济而已,后世中国人搞经济已经是世界模范生了。
将福健不那么严密控制的纳入领土后,下一个目标自然而然就是广西,蒋益澧没有在梧州跟明军僵持,不知道是不是得到了左宗棠的命令,或者是听到了左宗棠失败的消息,一夜之间,蒋益澧将军队撤出了三十里,之后不断撤退,一直扯到了桂林。
明军已经连续作战了大半年,朱敬伦的意思是让大家休整到明年,在展开新的军事行动,可是军官们异常积极,轻松拿下福健之后他们心气儿很高,认为广西也能轻松拿下,因此一次又一次的请战。
这是一件让朱敬伦很高兴的事情,他知道他已经在军队中形成了极高的威望,在一个没那么的军队体系中,他这种威望不是某一个军官能够取代的,因此造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文官的心气也很高,也希望尽快兵广西,主要是他们希望朱敬伦尽快登基,而朱敬伦则希望是在形势稳定之后在登基,高筑墙缓称王,所以文官也希望尽快将广西拿下,这样两广一体,防御能够统一协调,基本国土就稳定下来。
文武心气都如此高的情况下,朱敬伦还是让大家在2月后在进攻广西,因为这一年的新年在1月27日,朱敬伦让士兵们轮换着回家过了一个年,并且给每个士兵都了一个十两银子的大红包,并印刷了十多万份给他们家人的贺卡,上面盖着朱敬伦的私章。
徐荣村完成了跟奥斯曼帝国的建交形成后,从埃及进入红海,做英国轮船回到了国内,但他还是没赶上过年。
不过让他欣慰的是,朱敬伦给他举办了盛大的欢迎宴会,邀请在广州的文武百官为他庆贺,他一个商人,第一次感到了国家对他的尊重,那种感觉很微妙,难以形容,但不全都是喜悦,他还觉得有种淡淡的惆怅,这是一种世界观的改变,从此他将再也不能只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努力,而是必须将国家利益放在心上了。
朱敬伦也没有食言,让陈芝廷起草了诏书,册封徐荣村为男爵,他也成了大明建国后,第一个封爵的官员。
刚刚过完新年,对广西的战斗还没有展开,朱敬伦决定出访,目的地是美国。
这是一场高规格的外交活动,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美国始终没有承认大明的合法地位,伍崇曜从去年开始就在跟美国公使交涉,但是美国始终坚持认为清政府为中国唯一之合法政府。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美国此时都在反分裂,他们要是承认了从大清国分裂出来的大明国,那等于是在打他们自己的脸,对于美国来说,平定南方叛乱,才是他们此时最重要的大事。
因此朱敬伦此去就是给美国人施压的,至于采用这么不正常的手段,还因为朱敬伦认为在未来十年内,美国将是大明最重要的一个友邦。
美国人很尴尬,他们不跟大明建交,但是不反对贸易往来,他们不承认朱敬伦是皇帝,但不反对朱敬伦以私人身份访问美国。
作为皇帝,朱敬伦称作的是大明目前最大的军舰广州号,5ooo吨风帆蒸汽战舰。
老天爷赏脸,一路上顺风顺水,朱敬伦要求火力全开,度惊人,竟然在两个半月就抵达了纽约,直接坐火车前往华盛顿。
“皇上,你说那洋人的总统长什么样啊?”
对于面见林肯,张柔一直忧心忡忡,作为一个妇道人家,她觉得让她见洋人很不合适,好像不守妇道。
“你在广州见过的洋人长什么样,他们的总统也差不多,可能比在广州的洋人老一些,眼睛是蓝色的。”
“跟一般的洋人一样啊!”
张柔好像对此颇为失望。
朱敬伦好笑道:“那你以为洋人的总统长什么样?我们的皇帝跟老百姓难道不一样?”
张柔扑哧笑了:“现在你才是皇上。”
朱敬伦道:“我跟别人长得不一样吗?”
张柔眼睛里带着崇敬:“当然不一样。”
朱敬伦有些好奇:“哪里不一样?”
张柔道:“你身上有天命。跟一般人哪能一样。”
朱敬伦苦笑着摇摇头,谣言满天飞,止都止不住,在一个迷信的时代,你自己不可以制造神迹,老百姓会自行脑补,更何况朱敬伦身上是有神迹的,结婚那天被雷劈就是神迹,不过没人说是被雷劈了,而是说那天伴着滚滚雷霆,神龙在朱敬伦身边绕身盘旋,他不禁想到这种场景,自己都觉得挺霸气的。
对这种事情他很无奈,哪怕他一直保持,甚至是有些刻意的保持以前的习惯,比如无论方山如何提醒,他都不会自称“朕”,从来都是以“你,我”这样平等的称呼与人沟通,但是加在他身上的光环还是越来越多。
华盛顿火车站很热闹,林肯政府布置的欢迎仪式相当隆重,但没有打出任何横幅来,那太有中国特色了,这个时代不流行。
有外交部长亲自迎接,作为一次私人访问的话规格不算低,林肯政府的国务卿威廉・亨利・西沃德致欢迎词说的是,欢迎来自中国的贵客朱敬伦携夫人访问美国,没有提朱敬伦的身份。
后来美国人说这是他们历史的遗憾。
朱敬伦还多看了西沃德两眼,因为历史上就是这家伙力主购买了阿拉斯加,因为当时美国人觉得这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认为阿拉斯加除了冰雪一无是处,称阿拉斯加为西沃德的冰箱。
这家伙果然提到了阿拉斯加,他以私人的身份恭喜朱敬伦买下了那么大一片土地,看来他果然是一个对哪里早有野心的家伙。
之后西沃德向朱敬伦表达了林肯总统的问候,他遗憾的表示林肯总统无法以官方的身份接见朱敬伦,但是林肯总统很愿意以私人的身份邀请朱敬伦一起去看歌剧。
而看歌剧的剧院名叫福特剧院,朱敬伦心中不由跳了一下,这不就是林肯被刺杀的那个剧院吗,不会这么巧吧,他还特意询问了一下西沃德美国时间,果然是4月14日。
好吧,他很有可能见证林肯被刺杀的一幕,那是一个危险的地方,于是他拒绝张柔跟随,请西沃德帮忙安排酒店,说自己的夫人十分疲惫,不方便去看歌剧。
西沃德十分抱歉,说他们没有考虑到这么多,他表示如果朱敬伦因为旅途而劳累的话,也可以不去,他相信总统先生会非常体谅贵客的难处的。
但朱敬伦坚持要去,开玩笑这种历史场面可不是想经历就能经历的。
林肯在这次观看歌剧,其实也是一场美国的庆祝活动,五天之前,美国南方签署了投降书,美国内战正式结束了,林肯密集的出席了一系列庆祝活动,这次则是邀请了美国联邦总司令格兰特将军,庆祝将军取得的伟大成就的活动。
林肯向朱敬伦介绍了美国一批高官,包括格兰特将军,也向这些人介绍了身穿青色中式长袍的朱敬伦,他介绍说朱敬伦是他在中国的好朋友,可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身份,但没人会戳穿。
出息这样的高官聚会,林肯觉得算是给了朱敬伦较高的礼遇,同时又是一场晚间的歌剧表演,不会让人过度解读其中的政治意义。之后看歌剧的时候,林肯特意邀请朱敬伦坐在他的包厢中,跟他并肩而坐。
表演歌剧《我的美国表兄弟》的演员十分专注,赢得对南方的胜利,让林肯的威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帮助他赢得了十几天前的总统选举,以及很多北方人的热爱。
众人看戏看的十分专注,林肯也不是笑着,但他更多的是在跟朱敬伦解释美国艺术,可朱敬伦却完全无法欣赏这种艺术,一来他不觉得歌剧这玩意有什么高雅味道,二来他时刻在等待着刺客的到来。
终于他感觉到身后不远有一个生物在活动,大家都在看戏,而这个人从远及近,冲着林肯的包厢而来。
这就是刺客无疑了,朱敬伦心想,同时心中又想,要不要救旁边这正在傻乐的家伙呢。(未完待续。)
………………………………
第三百六十九节 全球解读
“锁定”这个刺客,朱敬伦清晰的听到刺客到林肯包厢前还犹豫了一下,然后才拉开了包厢的门,朱敬伦马上回头,看到刺客已经掏出了手枪。
大概是看到朱敬伦这个陌生的东方面孔,刺客不由愣了一下,随即才看到另一边的林肯。
之前还犹豫要不要救林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