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崛起1857-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敬伦道:“不敢相瞒,在下确实曾在林大人勇营中效力。”

    张千山道:“在下是个粗人,有什么就说什么了。敢问先生,如今是否还在为林大人效力?”

    这话就问的太无理了,朱敬伦现在明明是为洋人做事,张千山却直接问他是不是还在为林福祥做事,等于直接点出朱敬伦是不是林福祥安插的间谍了。

    但朱敬伦也不着急。心里稍微分析,渐渐有了一些头绪,自己的表现确实有些离奇。他是勇兵这件事,张千山不可能不知道,因为张小姐当时救自己的时候,朱敬伦就穿着勇服,而且他也从来没有隐晦过。后来又去了衙门做事,给洋人做翻译,可是偏偏帮忙料理了四个洋兵,加上本身跟那四个洋兵就有瓜葛,怎么看也不太可能真心给洋人办事。至于张千山猜到朱敬伦依然在为林福祥做事,是因为林庄暴露,还是仅仅是猜测,这就不知道了。

    这个张千山突然点名自己跟林福祥的关系,不知道有什么用意,也许是好的。因为在朱敬伦看来,张千山怎么都不可能跟洋人合作,他是南雄的武官,跟广州八竿子打不着。

    但是这件事绝对不能承认:“林大人对小人有知遇之恩。奈何当日洋兵攻城,在下与大人走散,至今没有大人下落。”

    张千山叹道:“可惜。在下听说前些日子林大人抓了一个洋兵,真乃大快人心。在下岁是一介武夫,得知林大人此举,心向往之,奈何无缘一见。在下还得知林大人驻兵城外,日夜练兵,大有收复广州之意,在下更是佩服,若林大人有需要在下的地方,当仁不让。”

    张千山这等于是表明心迹了,原来他是想参与夺回广州,好立下一个大功。此人的千总职位听说都是靠一刀一枪拼杀来的,有这样的想法也不足为奇。

    只是朱敬伦是受过谍报训练的,口风丝毫不漏:“大人真乃忠勇之士。”

    张千山叹道:“奈何在下不识林大人啊。”

    说完看着朱敬伦。

    朱敬伦笑而不语,端起酒杯敬了张千山一杯,连说天色已晚,借口告辞。张千山则不断挽留,让朱敬伦就住在张府,说就把张府当自己家里,住衙门里哪里有住家里自在。朱敬伦则以最近公务繁忙为由,婉拒了。

    朱敬伦走后,张千山心思沉重,朱敬伦小看他了,虽然朱敬伦说话极其小心,但是张千山依然察觉到了一些事情。

    “看来他们就要动手了啊!”

    张千山暗道,因为朱敬伦再三表示最近公务繁忙,什么公务?在张千山看来,所谓公务就是图谋广州。

    洋人占领广州,然后乡勇收复,这是多么大的一件功绩,他张千山必须分一杯羹。
………………………………

第三十节 愿与你结拜

    走出张府的时候,朱敬伦心思沉重,虽然他口风很严,但是很显然,张千山心中认定朱敬伦是林福祥安插在广州城中的一个探子。

    连在南雄的张千山都察觉到了,谁知道还有多少人察觉出来了。至于张千山是如何察觉的,朱敬伦觉得大概对方是猜测的,从自己过去跟过林福祥猜测的,那么城里知道自己曾经是林福祥乡勇的人还有多少,这真的不好说,因为之前他作为乡勇,可是在广州城待了半年之久的,难保街上没有一个人见过自己的人留心到了。

    如果被洋人知道自己跟林福祥有过瓜葛,鬼知道洋人会怎么想。

    因此朱敬伦离开张府之后,并没有直接回到衙门,而是拐了几条街道,来到一户不大的宅院前,敲响了门,这里是林庄的落脚点。

    其实还是朱敬伦想的太多了。广州城虽然被占,但是有一批官员从来没有放弃过收复,比如广东布政使江国霖、按察使周起滨、南海县知县华廷杰和番禺县知县李福泰等人,已经出城组织团练乡勇,目的就是图谋恢复,旗号鲜明。连在北京城的咸丰在得知广州被英法联军占领的消息后,都立刻委任了钦差大臣黄宗汉前来广州处理夷务,诏广东在籍户部侍郎罗惇衍、前太常寺少卿龙元僖和前工科给事中苏廷魁三人筹办团练事宜力图克服广州城。

    这些人得到了皇帝的旨意,办理团练更为用心,上谕在手,又有黄宗汉这样的钦差大人出面,将石井各乡团练、南海九十六乡团勇、香山绅士林福祥所带水勇、新安县陈桂籍率领的乡勇,以及东莞一带的乡勇聚合起来,人数已经近万人。分驻城外紧要地方,日夜练兵。

    但是为防止消息走漏,咸丰的诏谕寄甚至间接通过湖南送达,没有经过广州衙门的手,所以洋人都不知情。洋人不知情的情况,朱敬伦当然也不知情。

    可是有心的张千山却对这些事情比较清楚,第一他本就是广州本地武官,跟广州官场某些官员有关系,在团练内部有自己的关系,所以知道的情况反倒比朱敬伦多,而朱敬伦因为是洋人翻译的关系,林福祥为求安稳,并没有将城外的一些情况完完整整的告诉朱敬伦。

    导致朱敬伦的判断发生了错误,所以以为张千山能猜到情况,完全是因为自己有可能暴露了某些踪迹。

    其实事情并没有那么复杂,张千山只是知道城外团练势力在筹划夺城,但他却无法光明正大的参与进来,因为随着广州城上万八旗和绿营的投降,朝廷上下早就对陈腐的八旗和绿营失去了信心,并不打算调动广州其他地方的绿营。张千山有心分一些功劳,却无从下手。

    但他着实想要这份功劳,有这功劳在手,他稳妥的会再升一级,成为游击,没准就能统领整个南雄协。但朝廷和城外办团练的文官高层对绿营失望透顶,打太平军打不过,打洋人也打不过,让他们怎么信任绿营。

    巧合的是,张千山通过家人的信得知了朱敬伦这么一个人。知道他是林福祥的收下,跟洋人绝对不对付,却偏偏跑去给洋人当了通译,这几种身份联系起来,张千山判断朱敬伦肯定是林福祥安插在广州的钉子。

    于是又让广州衙门里的一些朋友帮忙打听了一番,结果得知朱敬伦曾跟赫德一起,带肖阿巧换回了印度兵,现在很受洋人的信赖,跟占领委员会中最重要的翻译赫德关系密切,这一切信息让张千山判断朱敬伦绝对不是一个小卒,而是一个重要的间谍。

    所以他才想通过朱敬伦表明自己的心迹,但朱敬伦口风很严,却让张千山更确信,朱敬伦是一个重要人物。

    朱敬伦不知道这些,他只知道自己的行迹最近越来越被人关注,所以他要加快速度,尽快完成计划。

    门开了,朱敬伦被人小心的带了进去,这里是林庄的落脚处,也是林福祥在广州城中的一处秘密联络点。

    朱敬伦来这里找林庄,他要管林庄要一个人。

    “三天之内,我要你们安全的把一个洋人送到月香楼!当然我不会白要,这次还是换人,用一个洋人,换巴夏礼,不知道这笔买卖林大人做不做?”

    朱敬伦没对林庄隐瞒,虽然知道林福祥对他隐瞒了不少情况,比如至今都不肯告诉自己城外到底有多少乡勇,到底有没有能力攻城,可是自己却对林福祥开诚布公,就好像张千山对自己表明心迹,而自己却对张千山隐瞒颇多一样,这是地位不对等的结果,现在是朱敬伦求着林福祥,不是林福祥求着朱敬伦。

    但他又不能表露的太弱势,因此直接抛出巴夏礼来。

    林庄一听不由一惊,他们自然知道巴夏礼是广州英军的头目之一,甚至有人用巴酋称呼巴夏礼,以为巴夏礼是英军最高统帅。可见他们对巴夏礼是极为重视的,如果没有猜错,他们甚至肯定动过巴夏礼的念头,只可惜巴夏礼身边从来不缺少护卫,加上总是在洋人控制的区域活动。让林福祥不好下手。

    现在朱敬伦说要用巴夏礼跟林福祥交换一个洋人,林庄当然知道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林福祥绝对不会拒绝。

    所以他都不用请示,直接答应下来:“大人放心,只要能把巴鬼弄来,别说一个洋兵,就是大人把四个洋兵都要走,林大人也绝对不会拒绝。”

    朱敬伦道:“那就好,不过必须要快,三天之内就要办成。还有,挑一个黄毛的洋人,我记得好像有一个洋兵是黑头发来着。”

    被擒住的四个洋兵,三个是金发,一个是黑发,这年代英国人的血统还很纯粹,巴夏礼同样是金发。

    林庄虽然答应下来,但是并不能做主,连夜出城,将此事汇报给林福祥知道。

    第二天林庄秘见朱敬伦,带来了林福祥的态度,把朱敬伦都惊了一跳。

    “林大人说了,如果大人您真能把巴鬼擒住,林大人愿意与大人行八拜之礼,结为异性兄弟!”

    朱敬伦没想到林福祥竟然如此在乎巴夏礼这样的洋人头目。
………………………………

第三十一节 攻城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从林福祥对巴夏礼的重视来看,他们果然能认识到这个人的重要性。

    朱敬伦在城里当然知道,占领委员会是现在的实际统治者,而作为占领委员会的三巨头中唯一懂得中文的巴夏礼,对占领委员会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巴夏礼能够左右占领委员会的决策,是至关重要的任务,擒贼先擒王,抓住巴夏礼,必然能够引出联军,方便城外的乡勇伏击他们。

    没错,朱敬伦一开始的图谋就是这样,从洋人出城交换印度兵的时候,他就开始策划,巴夏礼的地位当然比印度兵重要多了,为救那个印度兵巴夏礼都不得不做出带兵去城外清剿一番的行为,那么英法联军,至少是英军为了解救巴夏礼,也绝对会出重兵,那时候就是城外乡勇的机会,是趁机攻城也好,是伏击英军也罢,会给他们带去最大的主动。

    “林大人打算在哪里伏击洋人?”

    朱敬伦多嘴了一句。

    结果林庄还颇为诧异。

    这让朱敬伦异常不解:“难道你们不打算用巴夏礼引洋人出城吗?”

    林庄迷惑道:“林大人说,抓住巴鬼,逼他给英夷下令,让他们投降!”

    听到这个回答,朱敬伦不由愣了下,难以置信,时代的局限啊,林福祥这是把巴夏礼当成柏贵和穆克德讷那样的货色了,当然倒不是说巴夏礼就比柏贵等人高明到哪里去,只是英军的制度绝对不会因为一个统帅被抓就会接受投降,如果是英王在这里还差不多。

    只可惜林福祥到底是一个中国的读书人,只知道擒贼先擒王,以为抓了巴夏礼,就能逼迫英军投降,就像英国人抓了叶名琛、柏贵等人之后,广州城的八旗和绿营就接受长官命令投降一样。

    如果巴夏礼是中国式的官员的话,他们这样理解倒也没错,因为清政府的管理方式,还是比较粗放的线性组织结构,所谓的官大一级压死人,总督就能管得到下面所有人,可英国人的组织结构已经发展到了混合式组织结构,除了有线性结构外,还带有职能组织结构,专业化分工明确,真正管理军队的是军官。

    但此时给林庄他们讲解英军的组织模式,短时间内很难说明白,满脑子都是中国式管理方法的林福祥也未必会接受和相信。

    朱敬伦叹了口气,提醒道:“告诉林大人,让他不要那么乐观,做好战斗的准备,想要广州城就得自己堂堂正正拿回来,这天下没有一寸土地不是用血换来的!”

    分别后很长时间,朱敬伦都有些恍惚,实在是想不到林福祥他们竟然抱着这种挂念。

    他们对洋人也实在是太不了解了,这不由让他深深的担心,靠着这样的官员带领的游击队一样的乡勇,真的能够收复广州城吗?

    可能最大的希望就是他们能用好巴夏礼这张牌吧。

    现在就谈这张牌还为时过早,因为牌还没有抓在手里。

    计划继续进行,林福祥很重视,因此速度很快,他们第二天就安排妥当,将一个洋兵送到了月香楼附近隐藏起来,随时等待朱敬伦的信号,并且还派了十个好手直接参与。尽管朱敬伦的计划中,并不打算倚重于林福祥的力量,潜意识中大概就跟方山信誓旦旦表示自己能帮朱敬伦对付洋人一样,想要显示自己的重要性,从而在弱势地位上获取跟对方平等谈判的资格。

    但现在林福祥对此极为重视,他并不放心朱敬伦单独来做这件事,尽管最后同意一切都让朱敬伦在暗中运作,但他的人也必须参与进来。

    这点小摩擦不算什么,关键是巴夏礼突然变得老实了起来,一天十余天都没有出城,别说去月香楼了,连将军衙门都很少出来。

    因为进入七月后,城外的乡勇活动越发的频繁起来,大概是因为六月钦差大臣黄宗汉赶到了广东,将团练凝聚起来的缘故。不但城内外到处都出现反洋人告示,威胁洋人撤出广州,同时警告中国人不要跟洋人合作,还有比过去更多的乡勇开始乔装入城,每夜还有乡勇数百人分路至附城处呐喊放火箭,城内军队大为惊扰。白天,英法联军带队前去搜查时又不见乡勇踪迹,英法联军侦查到的情况表明,有3000余人乡勇就出没于广州城附近的榕树头,有的住在庙宇和宗祠内有的住在帐篷里。

    这一切迹象都让巴夏礼身为不安,没有了去逛青楼的兴致。

    此时巴夏礼极为焦虑,后来朱敬伦才知道,巴夏礼曾给他姐夫雒魏林写过一封信,信中对广州的情况极为悲观:

    “广州的情况已经不平静,人们变得烦躁不安,流言满天飞。人们非常大胆地谈论着要发动袭击,他们相信只有这样做才可以解决现状。还有很多所谓的乡勇会不顾一切地聚集起来,我们的海军力量现在被削弱了,不少船只被派往了北方,陆军力量仍然很强,但是要保卫城墙6英里范围内的要点还不够。如果受到重压我们只能将力量集中于越秀山和我们的大本营了。”

    连防守广州城墙的兵力都不够,加上城内外的反抗情绪日益激增,巴夏礼这时候如果还有心思去青楼,那他也不可能爬到现在的位置了。

    在这种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巴夏礼终于得到了支援,朱敬伦偶然间跟赫德谈论广州局势的时候,从赫德口中探听到了一个消息。

    英军打算从香港抽调一个团士兵到广州驻扎,这个团是来自英国非洲殖民地,其中大多数都是黑人士兵,因此香港本地人把这个团叫做黑人团,这个团到达香港也没多久,现在广州的形势吃紧,经过讨论,香港总督决定先支援广州。

    收到这个消息后,朱敬伦不敢耽误,第一时间通知了林福祥。

    乡勇这段时间之所以只是造声势,夜间骚扰却不敢采取实质性的进攻行动,主要就是以为你英法联军陆军力量还比较强大,在拥有火炮和火枪优势下,他们拒城而守,城外乌合之众一般的乡勇,单靠勇气是很难攻占广州这样的大城市的。

    此时一听英国人又要增兵广州,他们做了一个决定,攻城!

    7月15日夜,他们向广州城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击。

    五千最精锐的乡勇,从北东西三个方向,向广州城发起了进攻,甚至攻占了西北面的城墙,但是他们还是失败了,在拥有火器优势的英法联军面前,他们被阻挡在城墙附近难以寸进,坚持到清晨,丢下了三百多具尸体后,不得不选择了撤退。

    他们的失败朱敬伦早有预料,一点都不失望,恰恰相反,他充满了希望,因为他看到乡勇是有一定进攻能力的,最重要的是有进攻的勇气,而不是只敢骚扰,只敢虚张声势。只要敢打,那就有希望。

    至于失败,在所难免,因为他们的劣势实在是太明显了,不止是武器装备不如人,训练水平不如人,甚至连地利都不如人。

    此时的广州城,分为两个部分,北边的一部分大得多称为旧城,南边的部分称为新城,此次乡勇攻击范围都在北边的旧城。南边的城墙接近江边,距离水面只有十几个桅杆长度。北边的城墙则直接依托山颠而筑,蜿蜒盘绕,城基就建在山丘的最高点上,高出江面60米。而且城墙用石和砖砌成,城墙的墙基用粗糙坚硬的沙岩砌筑,墙体几乎是垂直地笔立,高度有七八米,厚度则有六米以上。

    当初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城的时候,是率先攻占了观音山等高地,然后用大炮对城内清军形成压制。

    可是现在乡勇则几乎是佯攻坚城,还要攻占这样的城墙,真的非常困难,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的。至于他们选择从北、东、西三面进攻,这也是不得已的选择,城南新城面积小,英法联军容易控制,又因为城南有港口,所以始终都是英法联军重点防御的地方,江面上还有炮台和英军军舰,让他们无从下手,只能从其他三个方向发起进攻。

    一切不利因素加起来,造成这次攻击的失败,这都不足为奇。

    刚刚打完仗不久,又有一个对朱敬伦来说不太好的消息,英法联军五月多攻占了天津,然后跟清廷签订了新的条约,《天津条约》,巴夏礼收到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就在广州全城张贴,告诉广州百姓,他们已经跟大清朝廷签订了条约,希望减少乡勇和百姓的敌意。

    这对朱敬伦来说确实不是一个好消息,主要是因为,他太了解广州这些官员了,他们每个人都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条约签了,条约中关于广州问题也有所交代,赔款完英法联军就撤走军队,那么就不用费劲去攻城了。

    起码广州城里的大多数文官抱着这种态度,至于城外那些训练团练的文官是什么心思,朱敬伦根本不知道。

    这些坏运气过去后,终于有了好消息,在打败乡勇进攻的第五天后,7月21日,巴夏礼终于再次出城了。

    ――――――――――――

    关于乡勇攻城,是真正的史料。不过原本的历史上,是7月21日才发动的。这个时空由于主角提供的情报,导致乡勇提前发起了进攻。
………………………………

第二十九节 想分一杯羹

    这一次见朱敬伦,张勇极为前辈,老远就打躬作揖的。那妇人也一脸歉笑,道了万福。

    “朱先生好。”

    到了跟前,张勇道好,脸上神情极为尴尬,明摆着一副我是来求人的样子。

    但朱敬伦真的不想去。

    解释道:“老管家十分抱歉,在下近日着实忙碌,分不开身。还请老管家代为转达,请张大人勿怪。待日后定当登门赔罪。”

    张勇表情难看,都快哭了的感觉:“哎呀,先生万勿如此。小人知错了,昨日小人偶遇先生,偷了个懒,失了礼数。今日小人特来赔罪,恳请先生千万到府一聚!”

    朱敬伦稍微错愕,顿时明白张勇的意思,正常的礼数,他该下帖子来请朱敬伦的,但是他昨日见了朱敬伦,加上本来就没把朱敬伦太当回事,嘴上说了说就算,现在看来,张千山那个千总是给他下了死命令,甚至骂过他了。

    朱敬伦叹道:“老管家说笑了,在下不是小气之人,怎会见怪。当真是公务缠身!”

    这时候那妇人竟突然哭了起来,老管家是快哭,她是真哭,眼泪哗哗往下掉。

    边哭边道:“先生不怪管家,那就是怪奴家了!奴家万死,当日不该请公子出府,只是奴家惧怕,先生是做大事的人,奴家只是一介妇孺,见识短浅,怠慢了先生。恳请先生万万赏脸来府上一聚奴家定当亲自赔罪,若先生着实生气,那就打奴家一顿!”

    张家少奶奶翠云姿态放的极低,她是青楼出身,拉的下脸面。他说朱敬伦怪罪,那又是另一桩故事了,那夜朱敬伦带林庄到张家,结果让翠云觉得不安,当天就通知朱敬伦,带走洋人后,让他尽快离开张家。

    这一主一仆,一个哭丧着脸,一个真的哀哭,在巡抚衙门口很快就惹来了旁人的注意,朱敬伦不由头大,他绝对不相信翠云这女子真的以为得罪了自己,但是她偏生如此说,只能说明张千山给她下了死命令,很可能发了很严重的威胁,逼的她不得不如此,用这妇人的不讲理手段。这算是不顾脸面了,就算拉的下脸,就算是青楼出身,也绝对不舒服。

    朱敬伦思忖,那千总看来非得今日见自己一面,到底是为什么?

    朱敬伦心中不由得产生了一些疑惑,按说张家人不可能猜到自己在图谋广州城,可如果他们猜不到,为何会非得见自己,张千山作为清朝武官,不惜在这个微妙的时候回广州城,然后要见自己,到底所为何事。

    自己也疑惑,加上不能任由张家主仆一直闹下去,朱敬伦只能答应下来。

    “好吧,你们且先回去,在下完了公差立刻就去。”

    俩人这才欢颜离开,朱敬伦却挺不痛快的,本就不想在这个时候多事,却反而被人强行邀请赴宴,心里能痛快才怪,就看那个千总想要做什么。

    一天无事,下了差立刻赶往张府。

    管家老早就在大门口迎接,态度比以前不知道恭敬了多少倍,也不知道张千总是如何教育他的。

    到了张家客厅,那个千总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