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崛起1857-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柏贵的船停在天子码头上的时候,周围全都是保卫的士兵,首都军区总兵文鸢亲自前来迎接,黄土一直从码头铺到了城门下。

    柏贵的脚不会粘这些黄土,因为他是不会走路的,他随船带着轿子来的,大清国的官员就讲究个体面,到哪里也不能失了身份,那是有辱国体的大事。

    朱敬伦没有在码头上迎接,但却在宫门前恭候,大明皇宫就是过去的两广总督行台,南北纵贯新城,北门对着老城的南墙,南边对着新城墙。

    柏贵的轿子刚刚在宫门前停下,就看到了朱敬伦,穿着一件普通的旧长袍,柏贵突然有些眼熟,这不就是当年朱敬伦还没做官之前穿的吗。

    柏贵不由有些感慨,当年朱敬伦一介平民,而他贵为巡抚,如今朱敬伦是皇帝,他却是京城人人喊打的昏官。

    但柏贵知道自己来这里是干什么的,没空空怀伤悲,马上就要下跪磕头。

    “外臣叩见大明皇帝陛下!”

    朱敬伦一个箭步冲上来,将柏贵扶了起来,看见柏贵一头的华发,满脸的斑纹。

    “柏贵大人真是老了啊!”

    朱敬伦不由感叹。

    柏贵叹道:“陛下却清朝正盛!”

    朱敬伦扶住柏贵的胳膊:“走,进宫在叙吧。”

    朱敬伦让两个妃子抱着孩子出来,向柏贵问了一个好,就好像见一个故交一样,还让孩子喊柏贵爷爷。

    柏贵连道不敢当。

    哪怕他是一个外臣,也当不得皇子、公主叫他爷爷,这是礼数,而他此行,就是不能堕了大清的礼数,让人看清。这也能解释为什么雍正时期,派遣二品大员理藩院侍郎托时去给沙皇彼得二世登基祝贺的时候,使团行叩拜礼的原因了,他们认为这是礼数。但清朝自认为天草上国,当时之所以派使者去俄国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当时雍正打算对袭扰蒙古的准格尔用兵,担心沙俄干涉,所以派人去跟沙俄谈判,用清朝人的话说是安抚。在之后,清朝就再也没有派使臣去过西方国家,倒是一件可惜的事情。由于这次跪拜,清朝自己也觉得丢人,所以就没有列入正史。但他们觉得丢人,主要是认为清朝比俄国地位高,把俄国人当夷人,要知道俄国使者见清朝皇帝的时候,也是要叩拜的,所以站在国际角度,托时不算丢人。

    现在的清朝可不是康熙雍正时候的清朝了,所以柏贵见朱敬伦的时候,是真的想跪拜,从这方面看,清朝此时已经将大明当成平等的国家,至少礼节上是如此。但最重要的是,就跟托时去俄国是为了平准格尔一样,此时清廷有求于大明,他们需要大明的支持,好让他们灭到心腹大患太平天国,当然用他们的话来说,恐怕也是安抚。

    但朱敬伦在宫门口就没接受柏贵的叩拜,到了宫中更是让家人来跟他见面,让孩子喊他爷爷,这显然也是有政治上的考虑的。

    因为朱敬伦不打算跟柏贵谈国事,他只会将柏贵当成一个老朋友,柏贵已经八十多了,怎么算都是长辈,他的孩子喊柏贵一声爷爷,应知应分的事情。

    柏贵心中感叹,混迹官场这么久,他当然看得出朱敬伦在避嫌,在故意淡化柏贵使者的身份,老实说在心情上,这让他很舒服,他没有当众跪拜,大家以故交论交情,就没有上下高低之分。可是他是有外交使命的,朱敬伦有现在,很大程度上跟当年柏贵的提拔有关,为此他在北亰被人骂死了。这次出使大明,大家都知道是一个丢人的事情,没人肯来。就好像当年托时出使俄国,大家都觉得丢人不想去,托时勉为其难去了,回国后就给了一个漕运总的的肥缺。柏贵这次来,是奕欣找他说的,他没有拒绝,也是想为当年犯下的错做点弥补,也许以后骂他的人会少一些。他死后还有点颜面见列祖列宗。

    但朱敬伦跟他叙旧,不跟他谈国事,让家人拜见他之后,就带着他在皇宫里转悠,一点都不给他谈正事的机会。

    “我这里虽然小了一些,比不得紫禁城,但春夏秋冬四季常青,草常绿,花常开,也有一番味道不是?”

    朱敬伦带着柏贵转着,给他看一草一木,很多都是朱敬伦闲暇时候自己亲自种下的,养心静气,很好。

    柏贵突然接话道:“紫禁城合元明清三代之力,才有如今的盛况,大明国家初立,陛下励精图治,不为外物所扰,实乃大明之福。外臣闻,南京的长毛贼匪营建的伪宫殿竟比紫禁城还大,真不知耗费了多少民脂民膏啊!似此伪国焉能不亡!”

    柏贵借故就将话题往太平天国身上引,朱敬伦笑而不语,遥指前方角门,此时一群侍女追着一个孩童匆匆而过。

    “小孩子太调皮了!”

    张柔生的男孩,已经五岁了,起名为凝华。

    在朱敬伦有意为之之下,第二年二妃子高媛也生了一个孩子,是个女儿,起名凝夏。

    两个孩子名字合起来,以为凝聚华夏之一。

    “男儿本该如此!”

    柏贵随口一说。

    朱敬伦马上道:“可不是吗,还是女儿乖巧,就是刁蛮了些。俩人在一起就打架。”

    柏贵呵呵一笑,也不好说话,能说什么,这要是两个皇子,那才热闹呢,现在打架,将来争位,有的看了。但这是一男一女,也就没什么事了。

    这时候柏贵的脚步有些蹒跚,毕竟是一个八十多岁的人了,土都埋在脖子上了,稍微走走就会累。

    朱敬伦关切道:“老大人倦了吧。”

    柏贵苦笑道:“不比当初了。”

    朱敬伦点头:“我派人送老大人去休息吧,就住我这里,还是大人另有安排?”

    柏贵躬身道:“外臣岂敢夜宿皇宫,还是住使馆的好。”

    满清在广州也是有领事馆的,设立的时间不长,1876年,也就是两年前,清政府跟英国谈完烟台条约,解决了马嘉理案后,派郭嵩焘去英国道歉,同时开设领事馆,紧接着第二年就分别在大明和巴黎都设置了领事馆,驻大明领事是曾国藩次子曾纪泽,曾国藩两次来信都是通过日子转交的。

    朱敬伦叹道:“使馆简陋,大人年事已高,我到有个好地方,不如就住巡抚衙门吧,也算怀旧了。谈起事情来也方便。”

    柏贵愣了愣,他在广枺沃岸嗄辏哺а妹抛〉氖亲疃嗟模毖哺У氖焙蜃≌饫铮绷俗芏胶蠡棺∧睦铮蛭芏礁笔北挥⒎ǔ闪朔闲妗

    他听朱敬伦的口气没有他意,叹了口气,倒也真想去怀旧一番,也不知道那里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

    “如此就承陛下的美意了。”

    朱敬伦马上喊人送柏贵去巡抚衙门,仔细交代路上要慢一些,大人年事高,身子弱,经不起颠簸。

    柏贵又一番感慨,明知官场上的迎来送往当不得真情,但见朱敬伦念旧,也不由感触,毕竟对方也是一个皇帝啊。

    到了巡抚衙门他更加感慨,这里的变化并不算大,衙门的大门都没有换,还是那一扇旧门,只不过换了匾额,上书尚书省三个大字。

    里面的变化就大了一些,过去亭台楼阁的,有好几个花园子,现在密密麻麻都是建筑,大明的官衙恨不能给每寸空地都盖上房子,但每一间房子却很普通,就是青砖大瓦房,窗是木窗,门是木门,只是窗上装了玻璃,看着眼熟,好似在京城里见过,但好像又不熟,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尚书省的一个书吏看到柏贵看那玻璃,很有颜色的解释着。

    “尚书令陈大人力行节俭,旧房子一概没让拆。家具一应都是旧家具,唯独这玻璃是个稀罕玩意。那年北伐,北亰内务府一些匠人心向大明,随陛下南归。这些玻璃可都是那些工匠烧的,陛下怜他们初来乍道,帮他们造了窑,还买了好些个玻璃镜子装在这窗户上。现在广州城都开始时兴这个了,有钱人也不在窗上贴纸了。”

    柏贵说怎么眼熟呢,原料是内务府造办处的工匠做工,可内务府烧制的玻璃器,大都是一些器皿,却没想过要铺到窗户上,那真的是太破费了。

    一想到内务府造办处,柏贵就心里堵得慌,当年明军进北京,可是把能搜刮的都搜刮走了,珍珠宝玉也就罢了,连人都抢,宫里的宫女、太监一概都掳走了。当年两宫太后回宫的时候,当真是家徒四壁,抹泪连连。

    可国势如此,谁又能奈何,现在看大明君臣如此素简,恐怕这国势还会兴盛许久。

    而大清嘛?

    柏贵越想心里越堵得慌,他有些后悔来这里了。

    “快带老夫去歇息吧,当真是累了。”

    他催促起来,书吏连忙应承,在前面引路,十分客气。

    :。:
………………………………

第六百二十三节 太平天国有奸商

    住在尚书省确实方便,第二天一早大明尚书令陈芝廷就派人来请。

    会晤之后,陈芝廷先向柏贵通报了几个消息。

    “我王师已克宁国府、广德州,并向芜湖、池州府分头进发。浙江之敌望风归附,传檄而定,如今以纳全图!”

    柏贵颇为吃惊,昨天他来之前,明军也才攻占了浙南三府,打下徽州也没多久,怎么才过了一天,战情就这般变化。

    那些长毛有多难打他可是清楚的,曾国藩多次感叹未曾遇过如此之敌,安庆、天京,那一战不是死人堆成了山,那些长毛犹然冲锋不止。

    怎么明军一去,他们就望风归附了?

    “消息确实?”

    柏贵第一反应就是不信,一天时间怎么也不可能打下这么多地方,除非真的传檄而定,明军一去,对方马上投降,就是投降似乎都没这么快的,莫非还能主动迎降不成?

    陈芝廷笑道:“老大人多虑了。”

    柏贵在任的时候,陈芝廷也已经做了一个小官,因此也算得上曾经在柏贵帐下任职。

    柏贵叹道:“只是太匪夷所思。”

    “大势使然罢了。”

    陈芝廷说的轻松淡定,实则内心汹涌澎湃,他也没想过竟然如此顺利。

    想过太平天国的王爷早就腐化堕落,攻打他们应该不会太过费事,可没想到他们堕落的那么快,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那些商人竟然比大军还有用。

    太平天国这几年的发展始终给人感觉十分别扭,可以说经济上相当的畸形,要说经济状况不好吧,倒也不是,茶叶、丝绸两大货物都是抢手货,手工业也相当的发达,毕竟哪里的基础太好了,工匠们总得吃饭,而且哪里的人格外的心灵手巧,别的不说,苏杭地区的绣女们绣出来的绣品,那就是好,深受大明百姓欢迎。

    但要说经济好吧,老百姓却太穷了,除了富了一群权贵,也就是一些奸商富了。让人难以启齿的是,那些奸商十有八九竟然都是从大明去的。

    江南地区数经战乱,富人不是被杀,就是逃散一空,后来李秀成开辟苏福省,鼓励商业,可商业是那么容易发展起来的吗,一群昨天种地的汉子,今天就去大手进大手出,做起货运天下的事情,大半要赔死。所以李秀成治下,也就出一些挑担的小商贩罢了。真正的大商人,那还得是大明商人后来去了才有的事情。

    作为尚书令,陈芝廷太了解那些商人的行为了,但这些年他都对此很抵触。因为那些商人做的事情实在是太让人难以接受了。可以说太平天国王爷们开的烟馆中,九成的烟土都是大明的商人提供的,很多都还是走私的。

    贩卖烟土还则罢了,那些商人勾结太平天国权贵,在地方上搜刮民脂民膏,才是最恶劣的行径。

    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滥封王,多达三千个王爷,让从朝堂到地方,但凡是个人物,必然是个王爷,每个县的县令头上,如果没有安上一个王字,那真的是丢死人了。

    偏巧太平天国上层人物大都是从两广过去的,洪秀全一家都是广枺ㄏ厝耍阅壳俺腥ㄊ谱畲蟮囊蝗和跻际枪愣恕V劣诶钚愠赡切┛烤Φ鄙贤跻模蠖嗍蚴枪阄魅恕

    太平天国从上到下都是王爷,而王爷又都出自两广,这些王爷又大多目不识丁,不懂得经营,这就给了两广商人一个太大的操作空间了,不玩官商勾结,简直就是浪费,江南又是一个富庶之地,所以这些商人想不发财都不行。

    大明商人给这些王爷带去各种紧俏的奢侈品,赚的盆满钵满,还勾结这些王爷,在当地无恶不作,操纵行市,炒作物价,放高利贷盘剥,反正在陈芝廷看来是做尽了坏事。

    这些商人的行为已经可恨,但其中最可恨的一群人,也是敛财最凶狠的一群人,则是这些出自两广的王爷们家乡的亲属,当太平天国在江南站稳脚跟,并且跟大明关系密切之后,这些亲戚乌央乌央的去投奔那些王爷。有能力的,帮着这些王爷亲戚,放高利贷、开赌场、烟馆甚至伎院,没能力的,就勾结大明商人,做这些恶事。

    最最可恨的,是那些在地方上,抢掠人口的,卖苦力只是小钱,而且打击力度太大,干的人还算少,可是把江南女子掳出来卖,那可就太普遍了。

    大明皇帝非常厌恶人口买卖,早在登基之前,当时给予贱籍人口,比如胥吏等人群以科举的权力,并且在事实上废除了贱籍制度,官员家中限期将自家的仆役解放,在户部的监督之下,将卖身契月等文书收缴,但大户人家不可能离开仆役,则用雇佣制来代替,皇帝做表率,宫里的仆役最先转为签合约拿工钱的帮佣。

    后来打击苦力贸易的时候,以此为契机,颁布了严格的仆役禁令,禁止任何人口买卖,并宣布所有卖身文书即刻作废,鼓励大户人家采用雇佣帮工,但在法律上,这些帮佣只是长工,而不是贱籍下人。

    因此在法律上,将江南的人口卖到大明去是非法的,可禁不住利益大,江南女子在强势的江南文人的推广下,是这个时代美女的标准,扬州瘦马那可是有品牌的,是全国各地大户人家眼中的抢手货。

    何止扬州有养瘦马的传统,整个江南普遍存在,只不过扬州的牌子最响而已。有无数以养瘦马为生的牙婆,这些人不可能死绝,反而在战争中更容易找到那些无依无靠的女孩儿,他们会看相,八岁看老,一个小女童,他们看看面向,摸摸骨骼,就基本能判断将来长成什么模样儿。

    靠着这门手艺,这些牙婆在太平军占领江南后,再次恢复了营生,跟当地的人牙子合作,继续养起了瘦马。这些女孩从小在牙婆的调教下读书识字,长大后,优秀的都能作文作诗,又懂得一些实用性本领,比如记账算账,这些本来就是按照小妾来培养的,懂得持家是一项技能。

    如此瘦马,试问但凡有些钱的男人,谁不动心。

    因此,这些瘦马就成了人口买卖中最大的一部分。

    大明商人将这些瘦马或者其他人丁,零零散散的带回大明,暗中高价出售,牟取暴利。但却很难监控,因为很多人是将女孩儿以他们自己的干女儿或者干脆以妾侍之类的身份带回大明,接着有钱人以纳妾的方式买下,干女儿直接出嫁,小妾只需一纸休书就可重新嫁人,这些行为在法律程序上几乎没有漏洞。

    这些年随着大明经济发展,新的工商业模式的出现,社会在变革,也意味着社会财富在重新洗牌,出现了一大批敢于开风气之先的暴发户,这些人不容于旧时代的精英,本身未必有什么文化,无以展现自己地位的情况下,炫耀财富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真正的传统精英,即便是致富,往往也很低调,因为还担心露富招灾呢。

    这些无所畏惧的暴发户根本就不顾忌这些,买卖瘦马的主力就是他们,很多人买一个还不过瘾,甚至有人将一群能弹琴唱曲的瘦马买下,在自己家里组成戏班子,供自己和友人消遣。

    在大明的还算收敛的,大明奸商们将江南的人口往满清治下贩卖,那简直是无所顾忌,反正满清也没有禁止这些,他们连青壮劳力都卖,有的王爷治下的百姓,但凡犯点什么罪,被抓进了牢中,不久就会被牢头勾结奸商,贩卖到清朝的地盘去了。

    陈芝廷一直都知道这些事情,各种打击的措施也都出台过,但效果不是很好。一些对瘦马不好的暴发户被查到后,有时候那些瘦马受够了虐待,敢于出面指证,但大多数瘦马都是逆来顺受,他们自幼受苦,才被卖为瘦马,牙婆的调教又是专门培养这种乖顺性情的,所以敢反抗的人很少。有的瘦马明明长期被折磨,警察找上门去的时候,她们也一口咬定,就是老爷娶的妾,是自愿的,不是被人贩卖的。

    所以陈芝廷一直厌恶那些在太平天国境内做生意的大明奸商。

    但他从来没想到,这些奸商竟然对太平天国地方上的影响这么强大,本以为就是一群依附于与太平军那些王爷搜刮民脂民膏的败类,却不想很多其实都能做这些王爷的主。

    太平天国的王爷不值钱,但再不值钱也不会被大风刮来,要么能打仗能立功,就像李秀成那样的,要么生的好,姓的好,是洪秀全的亲戚,如果都不是,还想当王爷的话,也有办法,那就是买。卖官鬻爵是洪姓王爷手里最大的一笔财源,这门生意已经做的很大了,跟谁联系,向谁交钱,要交多少钱,都已经有了相当透明的规矩。

    有些太平军小官想往上爬,就想给自己头上安一个王爷,这就跟满清的官员赴任一样,需要打点,但是没有钱怎么办,有一批大明商人发现了这么一条路子,他们看好一些能扶起来的官员,借钱帮他们运作,让他们成为王爷,让他们去地方任职,然后他们作为这些王爷官员的师爷一起去赴任,然后大肆搜刮。他们的行为,跟绍兴的一些带肚子师爷是一样的。

    不管是依附于王爷们的商人,还是在王爷面前更强势的师爷,这些人无非都是为了钱,情况好的时候,他们乐的跟王爷一起搜刮,一起享乐。可情况不好的时候,那就无法同舟共济了。

    大明的大军打来了,湘军也打来了,这些搜刮了许多年的王爷们,早就肥的流油,他们可不想死。

    那怎么办呢,这时候大明商人也有办法。他们出面去跟明军联系,达成各种条件,或者投降,或者献城,换取明军保护这些王爷的安全和财产的承诺。

    至于这些商人是不是从中又敲了这些眼看着要失去权势和地位的王爷一笔,那就看双方以往的关系了。

    :。:
………………………………

第六百二十四节 云南他们守不住

    ♂

    有的商人尽管跟王爷非亲非故,只是普通来经商,然后认识了王爷,得到玩个照顾在太平天国经商发财的商人,他们真心实意的帮忙,不但保下了这些王爷的钱和命,还答应帮这些王爷去大明,回他们的老家享受后半辈子。也有的商人,明明跟王爷是亲戚,到最后把这些落魄王爷最后一点钱都榨了出来。

    总之,正是有了这些从中调停的,无孔不入的奸商,让明军轻松的占领了浙江和皖南,中间只在义乌等少数几个县爆发了战斗,也轻松被明军取胜,在大多数地方,都是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甚至相当多的地方,明军还没去,那边就派人来商谈投降事宜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实力,这些经营地方的王爷,一个个手握实权,理论上他们都是手里有兵的,但他们的兵跟李秀成的大军可不能比,太平天国不会供应他们军饷,全都要靠这些王爷自筹,所以大多数軍队不但装备不行,而且几乎就不发军饷,士兵还得帮王爷们干杂物,说白了,这些所谓的地方守军,其实都只是王爷家的杂役罢了,根本就没有战斗力。

    这些王爷幸亏没打,有些选择对抗的王爷,还没等到明军动手,都有被士兵割了脑袋,然后献给明军的。

    明明是王爷和商人们都不想打仗,然后以投降换取保住财产等权力的一场恶心交易,陈芝廷愣是能说成是民心所向,传檄而定,这么多年的官他也没白当,厚黑两门基本技能,他是掌握了。

    柏贵不知道这些因由,他只是听大明不但占领了宁国府和广德州两个皖南州府,还要向芜湖和池州府两地进发,大有一种要把整个江南都抢在手里的架势,让他深深忧虑,他的使命可是跟明军谈分割江南的,朝廷给的权限是,最多让大明把浙江拿去,安徽和江苏那是一定要拿在朝廷手里的。

    柏贵沉默了片刻,调整了口气:“贵国明知我大清湘勇已经攻占芜湖、池州二地,却还要往该地进兵,似乎不是和谈的诚意啊。”

    陈芝廷笑道:“芜湖、池州二城濒临长江,确实已被贵国攻占。但各个县城和乡下,却还是有大批太平军的,今日你我两国讨伐太平天国,这些乡下的太平军自然也是要肃清的。也算是给逼近天京的乡勇解除了后顾之忧!”

    柏贵沉着脸道:“剿灭长毛匪逆之后,江南版图如何划分?”

    陈芝廷道:“当然是攻城略地,各凭本事了!”

    柏贵哼道:“贵国胃口太大了,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