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崛起1857-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们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屈辱。当然英军上层军官也许更看重巴夏礼的地位,但士兵们的愤怒已经到了必须给出一个交代的时候了。

    面对愤怒的英国兵,恐怕不是林福祥一个人能接下来的,朱敬伦立刻找到林庄。

    “英国人发怒了,林大人现在有两个选择,第一是带着巴夏礼躲起来,第二就是全力以赴跟英军死战。还有,我强烈建议你们,立刻找黄大人支援,集城外全部军力伏击英军,否则不会有太大的成算。另外我警告你们,日后有什么计划,最好不要隐瞒我。”

    林庄叹道:“此事绝无商量的余地,黄大人绝对不会同意全军冒险伏击洋夷的。不过大人放心,我家大人有成算。”

    朱敬伦鄙视着林庄:“有什么成算?”

    他必须让林福祥给他交一个底,总被他们瞒着自己太被动了。

    林庄犹豫了许久,终于开口:“我相信你,你也要相信我们,因为我们做好了完全的准备”

    赫德的紧急会议终于开完了,一开始的议题确实是关于巴夏礼的,军官们普遍更关心巴夏礼,不仅仅是因为巴夏礼这个人更重要一些,而是因为巴夏礼的身份,巴夏礼是广州公使,在广州这里,他就代表着英国。

    结果这个英国的代表竟然被中国人可耻的劫持了,这是对大英帝国的羞辱,现在知道了巴夏礼在哪里之后,他们必须有所行动。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之后,之所以选择烧毁圆明园,后世的中国官方口径是说英法联军是强盗,目的是为了抢劫,英法两过则解释说是当时的指挥官看到被中国人扣押的换约公使被虐待,甚至有的是以零件的形势归还英法联军的,他们感觉中国人扣押公使,虐待公使,侮辱了两国,于是有必要给中国人一个教训,是报复性的焚烧了圆明园。

    不管这个解释是否合理,就算清政府没有扣押外国领事,也许他们还是会抢劫。但是这两个强盗国家之所以能用这个理由来解释,正说明外交官在他们的观念中的意义很重大,所以知道了巴夏礼的位置后,他们是必须有所行动的。

    只是这时候法国人不支持他们,法国人的理由很现实,如果抽调广州的兵力去解救巴夏礼,一旦中国人趁机攻城,根本就没有防守的兵力。

    广州城的防守兵力主要还是英军,即便排除英国人雇佣的苦力,排除印度兵外,英国人依然有五百多,数量上并不输给法国。一旦英国人全力以赴的去解救巴夏礼,光靠法国的兵力根本就无法防守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但是广州的利益可不完全都是英国的,法国也想在这里开拓利益,所以他们单方面反对英国人出兵解救他们的公使或者平息士兵的愤怒。

    双方爆发了英法联军组成以来最大的分歧。

    在高级军官们争论不休的时候,英军参谋和一些中层军官并没有闲着,他们积极的制定作战计划。

    根据他们现在掌握的情况,加上一艘英国商船的情报作为参考,他们很快就确认了巴夏礼被囚禁的位置,根据商船上的日志记在,对比地图他们发现,在当时的位置,附近只有一座庙宇,那就是黄浦码头附近,庙头村的波罗庙。

    根据他们掌握的情报来看,该地附近并没有成规模的中国乡勇活动,最大的军事力量是当地的村民自保的壮丁,以及附近地主家中的护院家丁。

    英军参谋认为,如果能出动五百正规军队,一天时间足以扫荡这里,加上来往路程以及准备时间,作战时间最多需要两天。

    这边的作战计划顺利制定完成,那边的高层也终于讨论出了结果,互相都做了让步,法国人坚决不同意撤出城中的防守力量,英国人妥协了,法国人则同意排除他们的海军参与英军的行动。

    显然双方认定,只要广州城不失,他们的海军拥有绝对的制海权,广州一带的水面上,没有任何能够威胁到他们海军的力量,他们可以来去自由,因此出动海军是相对安全的。

    时间紧迫,军事会议结束之后,英法联军立刻行动,一个小时之后,四艘英军军舰,两艘法军军舰生火起锚,连夜开往波罗庙。
………………………………

第四十七节 请缨

    朱敬伦不喜欢被动,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他不断的陷入被动之中。

    出发前,他得到的最新消息是,柏贵告诉他黄宗汉决定确认消息之后,才会采取行动。

    黄宗汉从柏贵这里得知,巴夏礼是被林福祥掳走的,但是黄宗汉本人没有收到林福祥的回报,他需要确认,内部的不团结,让朱敬伦越发对清军不看好起来。

    朱敬伦一开始就认定,英国人不可能对巴夏礼不管不顾,其实事情发展到现在,巴夏礼的死活对他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做出反应,哪怕是打一场不成功的救援战,也好过什么都不做,就好像巴夏礼当时为了印度兵会去打柏贵的耳光,会带着人出城徒劳的扫荡一圈,现在巴夏礼被囚禁的消息传出来,英军也必然要有所行动,法国人可以无动于衷,但是如果英军高层也无动于衷的话,回国后就会成为一个笑话,政治正确这种东西,有时候让人没有选择。

    朱敬伦之所以希望黄宗汉出兵威胁,就是防止英法联军调动太多兵力前往,可是黄宗汉没有配合,现在的情况来看,已经超出了朱敬伦的预料。

    英国海军毋庸置疑是这个世界上最强悍的海军,海军士兵在训练水平上并不比精锐陆军差半分,但是在荣誉感和战斗意志上,却远超英国陆军,因此四艘军舰,两百海军本身就是一股强悍的力量,就更不用说法国人的参与了,法国的两艘军舰一百个海军士兵,虽然海战未必胜过英军,但是登陆作战的话,绝对不会差。

    一共三百个英法联军海军士兵,这股力量不是林福祥五百来个水营老兵能对付得了的,朱敬伦认为,即便是伏击,要歼灭洋人,清军也至少需要准备五倍的优势兵力,否则很难一口吃下对手。

    现在英法联军出动了三百人,林福祥的乡勇就算全部设伏,也拿不下这股力量。

    如果当时黄宗汉愿意配合的话,朱敬伦相信,英法联军绝对不敢拿出三百个欧洲士兵,参与到这次任务中,最多也就是几百个印度兵凑凑数而已。

    现在唯一的希望就看林福祥的阴谋诡计能不能得逞了,不过朱敬伦对此不报太大希望,除非英法联军是蠢猪,毫无战斗经验可言的菜鸟,否则三百联军海军不可能一下子被林福祥埋下的**一锅端。

    船只在颠簸中前行,朱敬伦默默的挤在船舱的一角,他本来可以不去的,赫德来找他的时候,征求他的意见,并没有强求,鬼使神差的朱敬伦答应了,尽管他看不到希望,似乎自己的参与能够提高林福祥的胜算一般。

    周围还有几个翻译,一个个都略带慌张,他们跟朱敬伦不一样,他们大都是随军翻译,所以英军的行动他们是必须参加的,同样他们的薪水也比朱敬伦丰厚的多。即便如此,他依然只能跟朱敬伦一起记在最下等的船舱里,只是等级森严的中国社会成长的他们,早就习惯了这一切。

    统治者永远是高贵的,不管他是文官集团,满洲人还是英国人。

    舰队全速前进,蒸汽机和船帆一起用力,只用了两个小时,就顺流而下到达了黄埔港码头,每艘船上留下了大概十个士兵守船,其他士兵纷纷登岸,不管他们是海军士兵还是陆战队员,全都拿起了火枪,并且带着一门门火炮,朝着目的地前进。

    由于时间紧迫,英法联军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向导,但是他们有比较详细的地图,尽管也精确不到哪里去,可是波罗庙这种标志性建筑赫然在目,他们能通过地图找到这个巴夏礼就藏在这个庙,也就能通过地图找到这个庙。

    朱敬伦是最后一批下船的人,作为中国翻译虽然没什么地位,却也不用去做搬运火炮和炮弹那样的工作。

    赫德是翻译团队的首领,其实他本人也不一定非要过来,但是巴夏礼在的时候,每每都要亲自领兵清剿,赫德又有什么理由推诿这次任务呢,另外他本人也有强烈的意愿参与,联军指挥官也非常乐意有一个中国通帮助他们完成这次紧急任务。

    联军很认真,他们的团队配置相当高,以英军在广州的最高级军官托马斯贺罗威上校为总指挥,参谋、翻译团队,步兵、炮兵部队,如此完整的配置。

    显然这绝对不是冲着几个看押巴夏礼的狱卒去的,这是冲着异常有规模的战斗准备的,这说明英法联军并没有林福祥想象中那么弱智,他们根本就不相信巴夏礼仅仅是被几个狱卒看押着,他们或许早就猜到了巴夏礼不过是哪来引他们上当的幌子。这种想法,更加让朱敬伦为林福祥的计划感到担心。

    翻译团队拖在最后,跟后勤兵,也就是两百多个中国苦力一起行动。

    翻译存在的意义在于,如果英法联军包围了中国人之后用来劝降的。

    赫德是翻译团队的首领,但他并没有跟着翻译们一起行动,而是直接在指挥部,跟高级军官们一起工作。显然尽管受到上次寻找巴夏礼一事的影响,赫德这个中国通对英法联军的价值并没有降低。

    身边一队队驮马拉着的火炮还在不断的通过,前方就听到了枪声,竟然距离码头不远就接上了火。

    “竟然这么快就打起来了?”

    朱敬伦跟在翻译团队中,异常低调,兵荒马乱的,还是不要太出格的好。突如其来的枪声让他有些意外,林庄告诉他林福祥的伏击阵地在波罗庙周围,从没听过那座庙宇,那座宫殿动不动被水淹,因为这些宗教或者皇家建筑往往地势比较高,波罗庙也不例外,在哪里设伏,能让林福祥的部队占据地理优势。

    交火稀稀拉拉,军队始终持续进发,显然林福祥的阻击连英法联军前进的步伐都无法耽误一下,这说明他们连对方的前锋都挡不住。

    一直走了两三里,波罗庙已经近在眼前,但枪声依然断断续续没有停止过。

    英法联军开始分散。

    这座庙宇很大,后世是中国四大海神庙之一。不过波罗庙供奉的却不是中国的海神妈祖或者龙王之类的神灵,供奉的是一个叫做波罗的国家。

    传说在唐朝一个叫做波罗国的国家,派遣船队远渡重洋,最终抵达波罗庙外的江面上,登岸惨败了岸上的海神。有一位使者名叫达奚,在海神庙的两旁种了一棵波罗树。结果达奚的同伴忘记了种树的达奚,当达奚种完树后,同伴已经扬帆起航了。达奚被遗留在了这里,他经常站在山坡上远望,希望看到故乡的商船,久而久之化作了一个石人。后来附近的人觉得此事神异,就给达奚塑像,称为波罗神。

    显然这种神话色彩太浓厚,最后可能的是某一个海外小国按照自己国家的习俗在这里建造的寺庙,至于寺庙叫波罗庙,有可能是翻译的误会,反正朱敬伦没听过有个波罗国的国家,印度历史上到时有个波罗奈国,喜马拉雅山南侧有一个泥婆罗国。

    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座寺庙确实是唐代时候受到外来影响建立的寺庙,算是一种文化融合的产物,唐代有外国来经商,如今也有外国人来经商,那时候是和平的交往,现在却被别人拿着洋枪洋炮打上门来,是唐代的外国人更文明吗?不,只是唐代的中国人更强悍而已。

    人弱被人欺,如此而已!

    波罗庙很大,英法联军就无法完全包围,他们只能选择重点区域进攻。联军指挥部安放在码头附近,但是很快就开始转移,朱敬伦他们跟着转移。

    这说明英法联军的攻势很顺利,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滞,这附和所有人的预期,团队的翻译们也松了一口气,显然他们并没有立场,或者立场并不在中国人一方。

    果然这次大家靠近到庙宇很近的位置才停下脚步,枪声持续了半个小时之后,赫德匆匆赶来,进入翻译们所在的帐篷中。

    “中国匪徒们被包围了,他们插翅难逃,我们打算劝降他们,谁愿意做使者?”

    赫德很兴奋,可是他为什么自己不去,他都不去,在做的翻译一个个都不是傻瓜,谁会去?

    没人回答,沉默了片刻,朱敬伦站了出来。

    “赫德先生,您能详细说说现在的情况吗?”

    赫德很欣慰,每每关键时刻,朱敬伦总能做点什么。

    他详细的解释了一下现在的情况。英法联军两百人已经攻入了波罗庙,所有进出山门,高墙,都已经被英法联军攻占,敌人现在躲进了一间大堂之中苟延残喘,不是英法联军打不进那座大堂,而是根据被俘虏的几个中国乡勇交代,巴夏礼就在那座大堂之中,因此英法联军希望能劝降那些人,从而保护巴夏礼的安全。

    已经释放了俘虏去转达英法联军的态度,对方提出要这边排除使者面对面谈判。

    显然包括赫德在内的洋人都不相信乡勇的诚意,他们敢抓赫德,就敢抓任何人,所以他们希望派一个翻译过去跟乡勇谈判。

    朱敬伦也沉默了,他不能太积极,别人是怕,他是怕被怀疑。

    许久,见没人应声,赫德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最后还是看向了朱敬伦。

    朱敬伦这才叹息一声:“既然没人去,就让我去吧。”

    所有人都看向他。

    朱敬伦苦笑一声,给所有人拱手。

    又对赫德道:“在下家中有一老娘,如果在下回不来了,恳请诸位帮扶。”

    说完径直走出帐篷,在别人严重说不出的潇洒和落寞。
………………………………

第四十八节 舍身

    对朱敬伦来说,这是一个好机会,一个在最后决战前跟乡勇沟通的好机会。

    赫德一路陪着朱敬伦,不断的交代他一些问题,告诉他要注意乡勇的情报,包括人数多寡,防御工事,至于巴夏礼和另外两个英国兵的情况,反倒是最后问的,果然他们并不关心巴夏礼等人的死活,只在乎这个人代表的意义,林福祥抓了一个英国公使,乡勇虐待了几个英国兵,英法联军扫荡了林福祥的据点,这就足够给所有人一个交代了。

    英法联军的指挥部已经扎在了庙门前,所有的重点地区都被他们占领,庙门口也是安全的了。

    走进山门,前面是一个大院,大院后几座大殿,大殿两侧可通后面,一路往上攀登。

    朱敬伦看到,亭台下,大门旁,都有三五个士兵驻守,子弹上膛,刺刀明亮,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庙宇是三进式,如同住过传统的大院,但却比大院大了太多。

    一步步走爬山,脚下都有拾级而上的石板路,一直到最后一进的大殿前。

    这座大殿周围四堵高墙,有四门,有成排的树木,松柏香樟,隐隐还能看到几株菩提。

    这座院落中的洋人士兵格外的多,出入大门,墙壁下,大殿两侧,潜伏着许多士兵,甚至还有几门步兵炮已经就位,攻击的准备已经十分稳妥,随时都能轰开这座大殿。

    另外朱敬伦还看到大院的墙角边堆放了许多的竹竿、幕僚和茅草,朱敬伦知道这些竹木草下有的还藏着火药等物,不过大殿之中的火药更多,正面三间大殿才是真正的决战之地。

    林福祥当初的计划就是,把洋人全都引入这座大殿之中后,他们的死士点燃火药,至于死士则有密道通往庙外,林福祥不但借着重修庙宇的幌子,给这里送来了足够多的竹木,也早就挖掘了一条密道。

    但是如果洋人只有一百人左右的话,还有可能都进入大殿之中,现在洋人有三百人,看洋人的作战方式,也不像是喜欢蜂拥的作风,即便攻打大殿,他们也只会排除少数士兵,大多数士兵恐怕都会在大殿之外策应。

    说不好听点,林福祥是看过中国传承几千年的无数兵书,但是英法联军却是近百年间始终在战斗的军队,单说这几年,英国人前年打波斯,去年打阿富汗,今年打中国和印度,更不用说数不清的殖民地战争,人家的战斗经验远比清朝军队强了不知道多少。

    赫德将朱敬伦送到大院之前,该交代的也交代完了,目送朱敬伦进去,突然有些不忍。

    “朱先生!”

    朱敬伦回头。

    赫德道:“保重。”

    朱敬伦微微点头,脸上一脸的决然。

    其实赫德也不知道朱敬伦为什么要主动请缨,但是当他去翻译营帐的时候,冥冥中他就感觉到朱敬伦一定会站出来,这种感觉让他感到很奇怪,因为理智上他丝毫找不到朱敬伦会去冒险的动机。

    这种摸不清楚的第六感,让他不是很舒服,甚至有些不安心。

    目送着朱敬伦已经走上了大殿的台阶,最后在大门前桥了起来,朝着里面喊着什么。

    赫德心中又说了一句:“保重!愿上帝保佑你!”

    大殿的门开了,朱敬伦走了进去。

    “我是朱敬伦,有认识我的吗?”

    朱敬伦走进去,立刻就表明了身份,他怕不表明身份,会糊里糊涂被这几个乡勇揍了,弄不好他们真的有心思骗人进来杀,因为这些人都是林福祥口中的死士,他们的作用就是将敌人引入这座大殿,如果逃不掉就要做好同归于尽的准备。

    “是朱先生啊!”

    一个声音惊喜道,果然是死士,决战在前竟然还能流露出惊喜的情绪来,但这声音稍显稚嫩,或许是不知者无畏。

    “你是?”

    眼睛适应了大门紧闭的大殿中昏暗的光线,看到眼前一个十四五岁模样的少年,朱敬伦感觉到很陌生。其他人也都跟这个少年一样,年纪都不打,连一个有胡须的都没有。

    少年说:“我叫林瓜,上次跟林大哥进城见过先生一面。”

    朱敬伦完全没有印象,林瓜这名字一听,就有可能是林福祥的亲族,但这名字一听,也不是什么文化人起的名字,很可能只是一个穷苦的远亲。

    朱敬伦点点头:“见过我就好。听我说,洋人来了三百,有两百人就在外面的院子里,我们最多能把这两百人引入这里。你们的火药都准备好了吗?”

    朱敬伦一边问着,一边四处查看,眼前这些都很年轻少年乡勇完全没有防范意识,见到林瓜认识朱敬伦,他们丝毫不阻止朱敬伦四处查看,瞬间就将朱敬伦当成了自己人,恐怕他们真的之时林福祥手里的炮灰吧。

    大殿正中有一座神像,黑乎乎的脸膛朱敬伦很熟悉,那跟侯进、马老三分别的庙宇正是这间庙堂只是那时候的庙宇显得很残破,许多院墙不是倒塌就是被摧毁,现在院墙都修复好了,大殿中好像也重新装饰过,改由的布幕帷帐一应俱全,木质的梁柱上甚至还刷了新漆。显然这些恐怕也是林福祥特意做的,漆料本身就是很好的易燃物。

    “洋人呢?”

    朱敬伦又问,他没看到巴夏礼他们,不知道是不是被林福祥早就转移走了。

    林瓜指了指神像后面:“在那里边呢。”

    朱敬伦知道神像背后的那面墙后面,还有一个小间,往往是庙祝们休息的地方。

    他没兴趣去看巴夏礼,只点了点头,然后轻轻拍了拍林瓜的肩膀。

    对这些少年说道:“能打就打,不能打尽快走,你们有密道的吧?”

    “在神像后边!”

    林瓜说完就走到后面打开了一个盖子,一个完全用厚木板盖住的洞口,洞口还比较新,显然挖掘出来没多久。看到在米道口朱敬伦就放心了,他担心林福祥的心黑了,根本没给这些人留活路。

    赫德一直等到朱敬伦走了出来,远远的就看到朱敬伦摇了摇头。

    “对方不肯投降,他们要求他们撤兵。”

    “对方有多少人?”

    “人数不到一百。武器主要是大刀、长矛和弓箭。没有火枪。”

    “巴夏礼先生他们呢?”

    “不太好,但都或者,看的出来他们遭受了不人道的对待。”

    大致情况清楚了,赫德没有在问什么,急匆匆返回指挥部向总指挥复命。

    朱敬伦反而停下了脚步,他就站在院门口,他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或许这就是他留在这里的原因。

    很快有士兵匆匆跑来,跑进了院子,对几个军官模样的英国兵交代了一番,很快枪声再次响了起来,英法联军看来打算强攻了。

    他们没有用大炮,炸塌了大殿,巴夏礼也死定了。

    子弹从四面八方想着大殿的大门射击,朱敬伦心中真的有些担心那几个孩子。

    当大殿的正门被打的千疮百孔之后,英法联军士兵停止了设计,一队十几个人弓着腰端着刺刀慢慢的从两侧向大门摸了过去,当他们踹开大门的时候,发现里面已经空无一人,立刻吆喝了起来。

    越来越多的士兵闯了进去,但大多数士兵依然在外面戒备。

    朱敬伦此时也跟了过去,慌乱中没有士兵阻拦他,他也走进了大殿。

    此时大殿中刚刚有十多个人,都叫嚷着询问敌人呢,也有士兵开始搜查,朱敬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