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崛起1857-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排队的愤怒的储户已经怒不可遏,就在他们已经跟阜康钱庄的员工推搡在一起的时候,一辆辆马车在娴熟的车夫的驾驶下,甩着鞭花,劈啪作响,从远处招摇过市的赶来。

    车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一时间都停止了争吵。

    车队终于在阜康钱庄门前停下,为首一个四十多岁是壮汉,再次甩了一个鞭花。

    高声唱道:“广府银行接掌阜康钱庄,送来大明银一千万两!”

    众人这才看清楚一辆辆封闭严密的马车上带有广府银行字号。

    那车夫唱完不顾其他,跳下马车,一列列马车上很快就跳下了一个个壮汉,他们从车上搬下了一个个箱子,看那些壮汉吃力的样子,箱子分量不轻。

    大街上摆满了成排的厚实木箱,每个箱子都有三尺见方,上面裹着红绸子,箱子口带着封签。

    接下来让人吃惊的是,那些人竟然当众打开了封签,掀开了箱子,更让人吃惊的是,箱子里竟然满满都是银币,大明银行铸造的五十克一两的银币。

    由于太过吃惊,这明晃晃的银子,就堆在大街上,竟然都没人想到来抢一把。

    这时候那车夫再次唱到:“掌柜的,清点存银了!”

    阜康钱庄的掌柜的这才马上招呼伙计们赶紧来到箱子前,手里拎着水火棍,脑门上带着汗水,他显然是知道有这回事的,但他按照要求严格保密,直到现在总算掀开锅了。

    一箱箱清点,每个箱子里有银币一万枚,计一万两。

    每清点一箱子,掌柜的必高唱:

    “实收广府银行存银一万两!”

    一箱一箱银子搬进了阜康钱庄,全都是在大街上当众点清。

    有心的人默默算计着,真的有一千箱子。

    忙完这些,已经过了半日,掌柜的觉得自己都快虚脱了。

    而门口的人一个都没散去。

    掌柜的此时换了一副神态,早没有了方才劝他们明日来取银时候的低眉顺眼。

    对着众多客户道:“诸位,失礼了。刚才有大客户存银,鄙号人手紧张,招呼不周了。有取银者里边请,有存银者,还望见谅,鄙号银库已无地存银,还请下次再来。”

    当然没有人来存银了,取银的倒一个不少,虽说亲眼看到海量的银子存进了阜康钱庄,大家心里不慌了,但银子这东西,还是实打实的抓在自己手里踏实,那种见到银车到,立马就不取的情况,只存在在故事里。

    直到半夜,阜康钱庄才送走了所有的储户,兑出去了一百多万两银子。不得不说,胡雪岩拉的饥荒还真不少。

    接下来三天,阜康钱庄都没有开门,但是阜康钱庄得到广府银行支持,存进去了一千万大明两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上海,尤其是陷于银荒中的钱庄业,很多人都羡慕胡雪岩,同时也在想是不是能依仗老交情从阜康借点钱救急。

    三天之后,阜康钱庄重新开业,但是牌子已经换了,不叫阜康钱庄改叫阜康银行了。里面的伙计没变,掌柜的没变,但却多了一个从大明来的大班。

    一个个登门拜访的客人络绎不绝,拜会阜康银行的掌柜,责备对方改号这么大的事儿,也不通知一声,好让自己准备礼物道喜。

    掌柜的笑脸迎人,来者不拒,将一个个客户都请了进去,但当对方开口借钱,马上就摇头晃脑,直言规矩变了。谁要借钱,如果是新客户,马上告知除非有抵押,否则一律不予借贷,如果是老客户,则翻出过去的往来账目,若对方存借都很及时,则答应借款,但要求监督对方的财务状况,对方要是债台高筑的话,那对不起拒借,对方要是财务良好,只是缺资金周转,马上捧上银票,见票即付。

    银荒时期,所有人都在找银子,所有银行、钱庄和票号都在惜贷,恨不能把银子都捂在自家银库里,以免资金链断绝,突然改号的阜康钱庄不断的向外放贷,一下子就吸引了大批的客户。

    阜康钱庄的伙计按照大明大班的指示,只要做成一笔生意,马上记录到银行内部的信用档案中,从头开始建立风险机制。不到一个月,虽然上海的商号、洋行还在接连倒闭,但一大批经营稳健的商号、商行算是解了燃眉之急,没有破产之忧了。上海的市面也渐渐恢复稳定,但萧条是难免的,要想重新恢复旧日的生机,往日的繁华,得熬一阵子呢。

    伍守业一直坐镇上海,将上海的市面稳住之后,这才给朱敬伦回了电报,汇报情况。

    伍守业告诉朱敬伦,已经在胡雪岩的配合下,接受了汉口、北亰、杭州等地阜康钱庄二十余处,全都改制为银行,重新开始经营,已经全部度过了危机。

    只是胡雪岩本人不太甘心,多次询问还能否将钱庄收回去。

    朱敬伦没想到胡雪岩对钱庄如此眷恋,卖了钱庄救了所有的产业,他竟然还想要有朝一日把钱庄再收回去。朱敬伦想了想,胡雪岩这种人,如果不让他回购,等他恢复了元气,肯定还是要卷土重来的,还会继续开钱庄。并且会跟现在的阜康银行激烈竞争,将一大批优质老客户抢走。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收购阜康银行也就没什么价值了。这么一座破钱庄,值钱的不是那几间门面,值钱是那一批客户啊。

    想到这里,朱敬伦觉得自己该跟胡雪岩谈谈了,而且他确实也对这种传奇人物,有一些好奇,就通知伍守业安排胡雪岩南下。

    伍守业回电说,他一定妥善安排,保证不会走漏风声。

    “不走露风声吗?”

    朱敬伦犹豫了下。

    马上复电:“不,不用刻意保密,大张旗鼓的让胡雪岩南下,在报纸上登消息!”

    伍守业马上找到最近一直在躲求助故交的胡雪岩,一改往日对胡雪岩的不假辞色,哈哈大笑着恭喜他。

    “老胡啊,恭喜恭喜,你翻身的日子快来了。”

    “翻身?”

    胡雪岩自己都不信,他做生丝霸盘虽然没有外界传闻中那样,损失上千万两,可是钱庄的坏账加起来,还真的损失了上千万呢,这可都是半辈子攒起来的家当,他一把年纪了,想翻身,下辈子吧。

    “除非哪路神仙显灵,老夫才能翻身呢。”

    胡雪岩感叹道,以为又是这个出身豪族的银行巨头在嘲讽他。

    伍守业呵呵笑着说,真是神仙显灵了,然后将朱敬伦邀请他南下会面的事情说了出来。

    胡雪岩一愣,他也觉得神仙显灵了,皇帝的权力在中国这个地界,可不就跟神一样吗。
………………………………

第六百八十三节 阜康财团

    胡雪岩带着忐忑的心情,坐上了开往广州的客轮,三日后抵达广州。

    他不知道的是,在这三天,胡雪岩的名声,已经成为了一个热词,先是由朱敬伦邀请他南下相会引起关注,接着他跟洋人进行商战的故事,被各大报纸加工后不断的报道,三天时间,他已经扬名天下了。

    三天内,朱敬伦也将胡雪岩的底细摸了个透彻,发现这还真的是一个枭雄。

    也只有这号人物,才敢在上海跟洋人进行资本冲突。

    关键不是他有钱,而是他有手段。说到钱,完成了工业化的西方国家最有钱,可是没有一家洋行能够垄断三分之一以上的生丝,可胡雪岩可以。

    他通过深入一个个村庄,一个个作坊,甚至一个个缫丝女工,采用支付定金的方式,早早将生丝订购。

    这种深入乡村的能力,不可能是一个人所能掌握的,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个复杂的乡村社会,有宗族,有地主,有自耕农,甚至还有不良豪绅。

    胡雪岩的方法是,跟当地势力合作,通过跟江浙一带大大小小的丝栈签订协议,借钱给他们经营,通过这些丝栈,深入一个个乡村,将大量的土丝垄断了起来。

    显然胡雪岩不是通过去跟一家家农户建立关系,而是跟一个个中小型丝栈建立了关系,这个关系网已经覆盖了三分之一的缫丝作坊,假以时日谁敢说不能覆盖三分之二,甚至更多呢。

    突然朱敬伦发现,胡雪岩最厉害的人脉,也许并不是跟左宗棠这样的官僚,而是通过钱庄,组织起来的一家家中小商人的人脉。难怪胡雪岩对阜康钱庄念念不忘了,因为唯有通过这个钱庄,他才能将那些乡村商人网络起来。

    有这样一个网络,只要熬过这个难关,胡雪岩何愁不能翻身。他只要每年能垄断三分之一的生丝交易,营业额就不会少于一千万两,利润百万只是平常,几年之后又是一方巨富。

    而且胡雪岩虽然亏了上千万两银子,但他的财产总数其实还是正的,因为他真的有两千多万两的资产。其中在上海的上万亩土地等资产,为了救急已经低价变卖了。可是在杭州,他建造的豪宅,可是前后投入了上千万两的园林,里面蓄养了几十个娇妻美眷,不过这种园林不方便脱手,所以他才会破产。另外即便他破产清算之后,也不是别人想象的穷困潦倒,他还保住了一项产业,旗下的药店胡庆余堂,而这个胡庆余堂资产达两百万两,跟北方老字号同仁堂齐名。

    胡庆余堂是一座药店,也许是出于对血腥资本积累的负罪感,也许是富涨良心的原因,胡庆余堂常年救死扶伤,低价甚至免费为穷人看病,可实际上,这座药店还是盈利的,因为他开发出了几款外伤用药,十分适合战争中使用,左宗棠的大军,就是他最大的客户。

    根据这些财产状况,朱敬伦觉得,一旦胡雪岩度过难关,激活了他的资产,他依然是一个身家千万的豪富。任由他倒闭,看着他苦心积累了几十年的无形资产消失,那不但是胡雪岩的损失,更是民族资本的损失。这种资本有的是看到到的金钱,有的是看不到的信用,商业时代,信用就是金钱。而一旦翻身,胡雪岩三个字就是坚挺的信用,何愁弄不来钱。

    只是他对阜康钱庄念念不忘,朱敬伦也发现,他好像还真的离不开这个钱庄,因为这个钱庄就是他所有产业的纽带。弄清楚这些关系,朱敬伦赫然发现,虽然经营形态还很原始,但是在操作方法上,胡雪岩的产业已经有了后世财团的雏形,那就是以银行资本为核心,辐射出千丝万缕的相关产业链条。

    朱敬伦收走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主要目的是为了树立一个旗帜,给上海市场注入信心,但收走了阜康钱庄也等于打断了胡雪岩的一条腿。

    “我听说你想收回钱庄?”

    胡雪岩被带进皇宫之后,一直十分的拘谨,让他这种六十多岁,半辈子活在旧时代的人突然见到皇帝,如果不拘谨,那真是难为他了。

    胡雪岩坐在椅子上,始终都做不踏实,只坐半个屁股不说,全身上下还绷得紧紧的。

    听到朱敬伦问话,马上如弹簧一样弹了起来,接下来跪在地上。

    “不敢不敢!”

    朱敬伦看到他的样子,颇为不忍:“有什么不敢的,是自己的东西,想拿回去,天经地义!”

    胡雪岩不敢说话,朱敬伦摆摆手,旁边伺候的黄三公马上扶他起来。

    朱敬伦继续说道:“我跟你定一个君子之约,你想拿回钱庄也可以,但不能白白拿回去,我给你三年时间,三年时间你赚够了钱,按实价在把钱庄买回去!”

    胡雪岩不知道该怎么答话,嗫喏了半天,再次跪下来道:“草民谢皇上恩典!”

    朱敬伦笑了笑,又让三公将他扶起来,然后开始跟他谈起了生意。

    说起生意来胡雪岩就自信多了,将上海的生意经头头是道的说了起来,一时间甚至都忘记了是在跟皇帝说话,等反应过来,就又不敢说话了。

    朱敬伦听的是很过瘾,都是一些如何发横财的诀窍,但抱着这种心态经营,太过冒险,发起来很快,破产也很快。

    朱敬伦又跟他讲起了股份制的好处,这样能够规避风险,不至于一处产业连累的所有产业都破产。就像这次一样,如果生丝赔了,能把生丝行号抛弃,其他产业就不会受影响。

    还跟他谈实业的事儿,告诉他,做生意赚钱是没够的,实业才是最稳的,才是能长久传下去,甚至福泽子孙后代的产业。鼓励他继续做生丝生意,投资办厂的事情,如果有难度,可以找工部支持。

    朱敬伦心想,如果胡雪岩能将他的人脉和渠道拿来经营机器缫丝业,那会是一股恐怖的力量,因为他既然能深入乡村收购生丝,那么也就有能力深入乡村收购蚕茧,他能垄断三分之一蚕茧的话,短时间内就能借助技术的力量,成为一个缫丝业巨头。

    荣记丝行虽然在江南经营日久,但规模始终是一个问题,而且大多集中在辑里湖丝上,普通白丝涉足很少,这让江南的缫丝业依然是以手工加工为主,浙江还好说一些,现在接受了大明的管理,广枺溺宜孔时炯乙部急鄙希逋持蜗碌慕站筒缓盟盗耍沟每亢┭艺庵至矫嫱ǔ缘纳倘耍拍芙盏牟霞胱试醋湮ひ祷母咂分噬吭稀

    另外胡雪岩还是一个大茶商。他经营的丝茶、药品和钱庄,可以说都是高附加值行业,所以短短三十年,就能达到晋商家族几代人的积累。如果将这种积累,转变为工业资本,对江南工业化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也许后世大名鼎鼎的江浙工商业财团,会提前二十年形成气候,而胡雪岩最有可能转变为第一代财团的掌门人。

    “股份制、实业都是好东西。如果不清楚的,可以找伍守业问,他这几年都会在上海。我是很想看你把阜康银行收回去的。”

    “陛下厚恩,草民没齿难忘!”

    结束了跟胡雪岩的交谈之后,就送他离开了,派工部的专家带他去工部尚书家里的大型缫丝厂等工厂去参观了几天,然后就打发他回上海去了。

    胡雪岩从法国订购的设备也到货了,里面让法国来的工程师帮忙安装设备,调试设备,胡雪岩打算今年就开始生产,尽快出货,早日回本,他是一定要把阜康钱庄再买回来的。

    在大明的所见所闻,确实让他大开眼界,也坚定了他开办机器复缫丝厂的信心。跟朱敬伦的一席谈话,也让他下定了决心,开始改组胡氏资产。按照大明的法律,将杭州的产业进行重新注册,邀请江南一带的富有丝商入股,改组为股份制公司。

    在伍守业的参谋之下,江南最大的传统商业巨头,也是最后一带辉煌的徽商家族,胡氏家族开始了步履蹒跚的转型,向着一个新时代的工商业巨头蜕变,破茧化蝶之日,就是一代财团成型之时。

    随着心里有了新方向,胡雪岩的身体好像也换发了新的生机,原本的历史上,在破产之后,第二年他就郁郁而终,而现在的他,好像还能再活二十年。

    上海的市面在官府银行的勉励支持下,在萧条中稳定下来,大明的经济则在央行的稳健保护下,虽然屡有破产之事发生,但却始终没有发生金融崩溃,大方向是朝着稳定过度的,此时新的产业,却可能在军事订单刺激下,逆市成长起来。

    海陆军的扩军备战虽然还没有开始,但是一批批订单却通过工部悄然发向了一个个相关企业。新组建一百万軍队所需要的服装、武器装备都是一笔丰厚的买卖,纺织业,机械工业,都能从中获益。

    尤其是海军订购的几千万两的军舰订单,更是能够催生一个造船业巨头出来,这个巨头也做好了准备,打算贪婪的接纳所有的订单,为此不惜动用他所有的人脉关系。

    :。:
………………………………

第六百八十四节 赫德的活动

    赫德的外交使团,在英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因为作为一个英国人,赫德在大明这个冉冉升起的东方国家政权中高居宰相之位,让英国人天然感觉到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看看,一个白人到了黄种人的国度,随随便便就能取得跟宰相一般权力的职位,这不正说明白种人比其他人种优越吗。

    而且大明的国家力量持续增强,也被看作是在赫德这样的洋人的帮助下才采取的成绩,否则为什么同为中国人种的满清,就不那么成功,还不是因为满清没有聘用赫德这样的英国上等绅士。

    另一方面,赫德使团则展现了大明友好的态度,告诉英国民众说,大明是一个开放的国度,遵循英国提出的自由贸易原则,长期与英国进行自由贸易,税率基本在15%以下,这比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对待英国贸易的态度都要友好。

    赫德还大肆宣扬大明的未来前景,告诉大家这是一个超过一亿人口的市场,这是一个正在工业化的一亿人口的市场,赫德告诉大家,不久的将来,英国能从大明获取的利益,将能够跟印度相比。更美好的是,具有前瞻性的英国政府和商人,已经即将修通大明和印度之间的铁路了。

    关乎英国核心利益的两大地区,将通过铁路联系起来。赫德将此称之为大英帝国的未来之路。

    但赫德强调,如果大英帝国需要保护自己未来的利益,那么就必须维护东方的和平,大明目前正致力于维持该地区的平衡,可是大明的国力有限,他不可能自己承担这项重任,她需要文明世界的力量帮助她。

    而英国作为文明世界最强大,最文明的力量,天然就应该有这种义务。

    赫德的一次次演讲,赢得了强烈的反响,问题是这种反响形不成实质的外交利益。

    英国依然只是口头表示支持,但却拒绝采取任何增加英法矛盾的行动。

    赫德始终强调大明热爱和平,为了保护这种珍贵的和平,大明需要得到财政上的支持,这一点英国政府表示谅解,于是赫德在英国政府不明确反对的情况下,取得了在伦敦发行大明政府债券的默许。

    马上联合罗斯柴尔德、巴林、朱尼厄斯摩根等最具实力的金融公司,联合发行一亿英镑的大明国债,可惜这笔债务是以铁路借款的名义发行的,铁路公司的信用,显然不能跟政府相比,因此这笔债券付出了六厘的高息。

    赫德不但在英国活动,还在法国进行公关,通过法国的报纸,向法国民众展现大明的态度,告诉法国人民,大明人民十分敬仰法国的历史和文化地位,法兰西毫无疑问,跟大明一样,都是最有历史底蕴,最懂得礼仪的国家,两国人民都是爱好和平的人民。

    对于大明跟法国在交趾支那地区的冲突,赫德表示遗憾,认为那不过是误解,需要增强双方的信任,双方就必须互相进行沟通,他来法国就是跟法国政府沟通的,他希望能够在交趾支那问题上,与法兰西政府达成谅解。

    法国政府高调的接待了赫德使团,也大唱和平友谊的调子,但却不再实质上跟赫德进行谈判。法国认为,法国跟大明在交趾支那没有核心利益的冲突,交趾支那是一个独立的,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国家,因为历史的原因,让法兰西义不容辞的承担了这项职责,法国认为这是法国的光荣,同时认为法国并不针对大明。

    显然法国政府跟大明政府的心思一样,那就是继续拖延时间,大明需要做战争准备,法国需要尽快处理好越南国内的秩序。一旦真的要跟大明开战,法国需要一个稳定的越南作为大后方。

    在法国的形成以有好和平的氛围结束了,最后的送别晚宴上,赫德和法国总理茹费理同时高调的声明,对于法国和大明之间战争的论调,完全是无稽之谈,战争永远不会在两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爆发,赫德甚至还接受了法国小姑娘捧上的橄榄枝编成的桂冠。

    之后赫德一行来到德国,跟老道的俾斯麦交换了东方问题的意见,俾斯麦表示对东方国家进行的改革充满信心,尤其强调他很认可大明逐步推进文明进步的态度,但是俾斯麦对日本人进行的大刀阔斧的西化,更为欣赏。

    在东方的和平问题上,俾斯麦狡猾的表示,德国无条件支持东方和平,但德国认为,在任何情况下谈论东方和平,都不能绕卡法国,毫无疑问法国是维护东方和平的一只建设性的力量。

    显然德国是会支持法国的,但支持的力度恐怕也只是在口头上的,给法国人的安慰是,他们可以放心大胆的往东方用兵,德国绝对不会扯他们的后腿。俾斯麦祸水东引的战略,不止用在俄国身上,在法国身上也很好用。

    离开德国后,去了欧洲平衡力量中另一个主要国家俄国。俄国人对赫德的到来,更是热情,满大街都是大明的国旗,充满东方色彩的旗帜和图案。国家剧院持续上演图兰朵和赵氏孤儿的大戏。

    俄国官方表示,他们对大明在越南主张的和平态度表示赞许,也认为大明有权力采取必要的保护本国利益的措施,在必要的时候,俄国会向大明释放俄国人的友好。

    显然俄国支持大明南下跟法国争斗越南,原因很简单,时至今日,俄国人都没有忘记克里米亚的痛楚,他们始终将法国看作是他们突破地中海最大的一个障碍,仅次于英国。

    另外,他们对法国跟英国站在一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